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1

建设现代农业为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功能实现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来临:(一)城市化的加快带来了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对自然.环境的疏远,使得人们产生了暂时逃离单调紧张的城市生活的愿望。而乡村地区一般具有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绿色的景观,并能够

为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理想场所。(二)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村村通路、家家通电,电信覆盖到乡村,为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提供了基本条件。(三)国家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特别是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旅游休闲农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但是,“机遇”不等于“蛮干”和“盲目”。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别是市场机制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农业旅游的容量不是无限的,超出市场内在的容量值就会弱化其市场价值,造成边际效益递减。目前各地旅游休闲农业存在着一种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的趋势,而一旦旅游农业的市场供给超出需求,无论是农民的个人投资还是集体投资,都难有良好的收益,进而将会严重挫伤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应综合考量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科学判断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坚决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的无序、盲目发展。

二、“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初期,政府介入很少,旅游休闲农业的产品也随着市场的演变自生自灭。旅游业自身的行业特征和国外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特殊产业类型。忽视政府的作用,或者说政府不去主动介入、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一种政府失职的行为。但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也行不通,毕竟,政府财政的主要职能是保障社会公平、提供非盈利性的公共产品。旅游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进入市场,在其发展中应当处理好市场运作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政府的主要作用应在于:通过宣传发动,促进思想认识上的统一,调动包括农民、社区、基层组织在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做好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掌握可用干农业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找到本地旅游休闲农业的特色和核心吸引力;综合评估旅游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围绕主要目标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地的资源特色,规划、设计和开发旅游休闲农业的辅助产品,使农业旅游的内容逐步丰富完善;为有条件的地区制定专门的旅游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用规划来指导农业旅游的开发工作;组建旅游休闲农业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依托各地的政府网络和旅游网开展运营,通过政府主导营销的方式,解决农业旅游小规模、分散化的营销瓶颈问题。

三、“农业旅游休闲功能开发”与“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将对当地造成较大的文化冲击,破坏传统的乡村文化。同时,游客的大量涌入也将对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古建筑等历史遗产造成破坏。但国外的很多研究案例表明的情况与上述判断相反:在农业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传承很少为人所知,处于逐步衰微的状态,有序的农业旅游不仅没有破坏乡村的生态系统、独特文化,而且在保持生态环境、发掘乡村文化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开发农业旅游,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复兴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增强了居民对当地资源的重视程度,积累了保护环境、传播文化的资金储备。事实证明,在开发旅游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群众和经营者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宣传生态和文化资源最好的方法即是让它成为农业旅游项目的组成部分。

结合我国旅游休闲农业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仍要高度警惕早期的破坏性开发行为。在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设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原则,既要重视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加强资源的合理保护,还要整理和挖掘乡村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游客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旅游休闲农业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

四、“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一些地方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的过程中,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投资主体多元化,极易造成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资源利用无度;二是公共秩序混沌失序;三是公共福利供给短缺。例如:文化传承问题——一些地区发展中,由于社区成员缺乏责任感,导致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地域文化被外界同化,并逐渐流失;品牌维护问题——在旅游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的经营者受到利益驱动,致使拉客、宰客现象不断,同时由于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亦导致农村的自然属性大大降低。这都会造成旅游休闲农业的重要竞争资本——公共品牌受损,使得整体品牌的成长和发展遭遇障碍。

正确处理好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避免公地利用矛盾的进一步恶化,需要当地政府、地方群众组织做出不懈的努力:一是要制定统一的规则、建立明确的制度,以此限制个体利益的不当膨胀

,杜绝个体农户的失范行为;二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农户自觉维护、珍视地区旅游品牌,广泛树立公平竞争意识、自强自立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文化传承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社区成员的互利共赢,才能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个体利益。

五、“宣传造势力度”与“实际接待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一些分户经营的农业观光休闲区域,宣传造势与实际接待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这些地方的实际接待能力取决于每家每户的投资规模,如果在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初期,不做广泛的宣传,就不能产生轰动的效应,也就无法有效地拉动市场。对于分散经营的农户来说,没有游客也就没有了效益,从而易于失去信心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特用玉米 生产现状况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48-01

1 特用玉米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甜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甜玉米种植面积较小,主要以供应大中城市鲜食消费为主,近年来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先后建立了甜玉米罐头加工厂,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甜玉米的品种水平、加工技术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国内高档饭店所需的甜玉米制品仍需进口,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糯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糯玉米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其鲜果穗市场售价比普通玉米高30%,是一项投资小、销路好、见效快的农村致富门路,既可满足城乡生活需求,又可促进城郊经济的发展。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我国糯玉米种植零星分布的局面得到改善,在一些大中城市近郊已呈规模化种植,糯玉米利用也以鲜穗煮食为主,速冻、罐头及加工转化前景广阔。

1.3 优质蛋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优质蛋白玉米又称高赖氨酸玉米,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较普通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高60%~100%左右。优质蛋白玉米一般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的类型,使胚乳中的胶原蛋白减少,谷蛋白和白蛋白增加,赖氨酸和色氨酸成倍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玉米的营养成分。畜牧业的发展对优质精良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用普通玉米作饲料,需要添加大豆和鱼粉,饲料成本较高。而采用优质蛋白玉米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质量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1.4 高油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油玉米的科研和生产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一批高油玉米新品种,如春油系列、高油系列、怀油系列等,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

随着玉米油加工企业的发展,高油玉米发展前景广阔。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油料作物种植有限的情况下,开发高油玉米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食用油不足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5 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爆裂玉米的重要特点是爆裂性。爆裂玉米胚乳中几乎全部为角质淀粉,仅中部有少许粉质淀粉。在常压下遇热粉质淀粉膨胀,而的角质淀粉糊化形成坚韧有弹性的胶质,内部蒸汽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籽粒爆裂成花。爆米花能提供同等重量牛肉所含蛋白质的67%,铁质的110%和等量的钙质并解决了传统玉米花铅中毒的问题,是风靡世界的休闲零食。

爆裂玉米是我国最早引入种植的玉米类型之一,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长期以来主要以农家庭院零星种植为主,没有形成商品化生产。我国在爆裂玉米品种选育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培育出一批优质的爆裂玉米品种,如黄金玉米、沈爆系列、黄玫瑰系列等。

我国爆裂玉米市场开发较晚,发展潜力极大。近年来爆裂玉米在我国的消费量迅速上升,针对只有农家院零星种植的现状,可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发展。

1.6 青饲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青饲青贮玉米是指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采收青绿茎叶和果穗做饲料直接饲喂牲畜、或采收乳熟至蜡熟期的果穗和茎叶,经粉碎微贮后饲喂牲畜的一类玉米。青饲青贮玉米茎叶柔嫩,营养丰富,尤其是经过微贮发酵以后,喂养牲畜适口性更好。

青饲玉米的选育要求绿色体产量高,茎杆,叶片繁茂,干物质含量适宜,加工性状良好。其选育方法与普通玉米基本相似。我国已育成了多个青饲青贮玉米专用品种,如科多系列、京多1号、科青1号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产优质的饲料。在粮食供给有余、玉米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发展青饲青贮玉米生产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 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

大力发展特色特用玉米可增加食物种类,改善饮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品向商品化、产业化和高品质、高效益方面发展,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特用玉米品种为玉米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2 我国巨大的消费群体为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3 国内农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为特用玉米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发展契机

3 我国特用玉米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特用玉米的发展要贴近大众消费

3.2 特用玉米产业化要切实提高品种品质

3.3 特用玉米发展要瞄准市场,不可盲目扩大

4.4 注重特用玉米的综合利用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3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呈现一片祥和的状态,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其暗藏的问题也得以暴露,因此怎样解决当前休闲农业发展,探究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途径,也已然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当前休闲农业企业积极与旅游集团合作,两者合作共创佳绩,这种合作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旅游业的业绩,也开辟了休闲农业旅游路线[4]。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4年1月,福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24个,同期增长了5个,在良好的发展趋势下,福建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休闲农业的类型上,从全国整体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上来看,休闲农业逐渐向规模化与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变了从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当前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包括,观光果林,体验式渔业、农业生产、农业采摘(收获)、民俗文化休闲体验、体验式茶业等多种类型。

(二)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在快速发展背景下,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休闲农业项目开展不合理,众多农业资源利用呈现不合理状况。在当前的休闲农业相关活动中,各项项目的展开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农家乐”等活动难以得到创新,致使旅游资源浪费,休闲旅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状况。休闲旅游脱离农业文化。农业发展依附于农业的生产与劳作,在长期的农业活动之中,逐渐形成众多农业文化,例如传统的采茶歌,之所以农业艰苦的生产体验得到众多群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业文化的依托,在农业文化的渲染下,休闲农业才得以发展与壮大。但是从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休闲旅游脱离了农业文化,各项休闲农业活动并未体现出地方特色,对于农业文化发掘力度仍显不足[5]。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休闲农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前来消费,一方面希望得到质量较好的服务,一方面希望在实际的体验中得到人生与生活的领悟。但从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来看,农业本属于第一产业,而休闲农业则偏向于第三产业,在这种跨维度上的转型中,农民的素质并未得到及时的转型,即使农民自身具备朴实祥和的形象,但是对于服务行业,与服务相关知识,农民仍然处于欠缺的状态,因此导致当前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顾客的需求。

二、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提升途径

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呈现出的相关问题不可忽视,本文认为想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途径,需从几下几方面着手。

(一)统筹全局,合理规划

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逐渐呈现出疲软的状况,基于此,应着手于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查找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分析其原因,统筹全局工作,之后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在当前休闲农业中,不难发展休闲农业与其相关的各项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旦出现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将会牵扯至当地整个经济的发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休闲农业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正式休闲农业发挥的地位,统筹全局,运营周边城市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进步,在政府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合理利用当地的相关农业资源,创新休闲农业各项活动。改变传统农家乐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例如可根据游客情况,在农家乐的基础上,结合游戏的方式,将游客进行分组,设置多个游戏环节,让游客既可体验到农业项目,还可在劳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还可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建设相关的旅游景点,例如可组织游客到周边乡下、森林、湖泊等地进行旅游,增加相关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更好的体验自然生活。但在开发相关旅游项目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可持续性的开发,在享受自然资源回馈的基础上,保护和爱护自然。

(二)加强农业文化建设

农业文化是农业在千百年迁徙与演变过程中凝结的智慧结晶,因此对于农业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可帮助休闲农业提升其发展绩效,扭转其发展困境。加强农业文化建设需着手于农业文化的特征,打造当地特有文化的特色。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充分挖掘特色农耕文化,在进行农耕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进行相关充农耕景观建设,例如农业体验园、农业观光园、农业培育园,明确各个农耕景观的作用,并对其中的农业文化进行接受[6]。例如转基因农产品,有些城乡人士虽听闻过转基因,但并未真正了解,因此可在观光中进行讲解,让人们了解到转基因食品的功效,转变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在进行农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当地特色农业文化。例如采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中可领略人生与感悟人生,而采摘茶时,也体现着一定的茶文化,例如采茶对于时间的要求,不同茶种对于茶嫩芽的要求与采摘手法也不同,在采茶中,一些民族要举行相关的活动准备,如服装准备、采摘工具准备等。这些活动准备中,各项项目的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应充分保护这些特色的民俗农业文化,与此同时,在建设文化时,也可利用周边城市,建立产业群效应,培育自身休闲农业品牌,以便于扩大当地休闲农业知名度,促进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

(三)定位于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休闲农业的正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应积极定位于市场需求,转变其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在发展过程之中尤其注重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休闲农业在规模化发展中,需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即使为小型农家乐品牌其相关的经营人员也需进行服务教育,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生活,并非自租旅游,应在游客观光或体验过程之中,做好相关介绍与帮助工作。在当前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负面旅游信息屡见不鲜,对于休闲农业来说,亦是一个巨大考验,而分析其核心问题完全可以将其归类至服务领域范围当中,因此休闲农业旅游要想得到有效发展,重要的手段便是全面明确市场需求定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尤其着重注意儿童与老人的安全问题,在采摘的过程之中防止儿童与老人受伤,也是休闲农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让游客既体验到回归传统农业的乐趣,也需让游客感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体验,以便于在体验经济视野下,更好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

三、结论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江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这一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1989年台湾大学举办的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上。至今,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未有标准。郭焕成(2008)将休闲农业概括为: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张占根(2005)认为休闲农业是在无压力的条件下,用身体、用理念、用心灵、用情感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活动方式,其本质是人类用宽松的心态;通过农业领略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休闲方式。Deborah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休闲活动,而这种休闲活动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并获得娱乐体验和知识为目的,为游客提供农事劳作、农业经营窜管或者体验的。结合前人的观点,休闲农业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集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业态。

2江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江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西省的休闲农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逐渐走向形态多样、产品过硬、服务标准、管理规范的升级之路。

2.1.1产业规模逐渐壮大,精品景区不断涌现

截至2017年9月底,全省各类规模经营的休闲农业企业总数达4810家,农家乐总数超过2.31万户。全省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6个,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9个,中国美丽田园11个,中国十大精品路线2条,全国十佳休闲农庄4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85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1个。随着江西省休闲农业发展规模的壮大,其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目的地(景区),促进全省休闲农业逐渐向高水平化发展。比如江西乃至全国休闲农业的典型示范点——婺源、江西国鸿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园、江西省凤凰沟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武宁县阳光照耀29度度假区等。

2.1.2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较大

随着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开始更愿意去接触和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休闲农业客源市场不断扩大,受众人群不断增多。从目前市场的趋势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去郊区定居的意愿、需求。市场需求方面,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是休闲农业市场大力提升发展期。

2.1.3产品形态多样化,管理已成体系

目前,江西省休闲农业已经形成了古村民俗型、乡村民宿型、休闲娱乐体验型、景区依托型、农业观光型等多样化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如黄马凤凰沟已经成为省内农业观光的典型;婺源篁岭民宿旅游是省内休闲度假型休闲农业模式的代表;南昌梅岭太平镇、三清山田园牧歌等,属于综合娱乐型。

2.2存在的问题

江西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农家乐为主、规模较小、家庭经营、管理无序、形式较为单一。直到2006年,政府开始加强引导,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产品形态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经营呈现出规模化。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2.1休闲农业发展缺乏创意

江西省休闲农业发展时间较晚、起点较低,大部分是在原有的躬耕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未经过系统、整体的策划规划。在景区规划和农业经营项目方面,未能脱离市场上大部分休闲农业景区存在的弊端,比如景观过于单一、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文化特色挖掘深度不够、主题不够突出等。比如抚州市就存在自身特色不够鲜明的现象,使得游客无法充分地体验到休闲农业的多样性。

2.2.2参与主体素质偏低

目前市场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仍以农民为主,参与主体文化素质偏低。由于休闲农业就业门槛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强,造成了大多数从业人员未能接受专业培训,具有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缺乏,服务水平、营销理念、生产技术等有待加强。赣州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由于大部分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都是个体经营的模式,实行的也是分散式的管理,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培训,管理和服务能力不足,使得休闲农业旅游企业下的从业人员先天素质不足,服务质量整体偏低。

2.2.3过度开发污染环境

一些经营主体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设备设施落后甚至没有设备设施等,这使得部分地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除此之外,由于经营管理力度不强,一些地区被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下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利于休闲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4休闲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

江西省休闲农业过度依赖农业和旅游业,导致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到最大化。缺乏与同类产品的互动,使得我省休闲农业无法进入多产业互动立体式发展。这种单一的产业模式严重制约着休闲农业的产业化衍生,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2.5文化传承功能严重弱化

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些经营主体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使得休闲农业的社会效益被日益弱化。相关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与应用,休闲农业的内涵因为经济效益的过度重视而被经营主体忽视,如传统的农耕文明也因商业化的注入丧失了原真性,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

3江西省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从政府角度看

3.1.1加强宏观调控、优化政策环境

政府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作用,坚持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一基本原则,加强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同时,要实施积极的税收政策,优化融资政策环境,建立长效融资机制,扩宽融资渠道,给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纵观休闲农业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无一不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规范管理下,统筹顺利地发展下去的。

3.1.2出台综合管理制度

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休闲农业产业的监管,建立规范发展的管理制度,完善服务,用法律手段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台湾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相关制度保障,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证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和合法经营。江西休闲农业要想成为全国的典范,政府更应该加大对休闲农业的主导力度,出台综合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政府行政手段的实施。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3.1.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基础设施不管是对于乡村旅游来说,还是对于休闲农业来说,都是农业走向农业化现代路途当中必须克服的一大瓶颈。加大江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才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推动江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从日本休闲农业发展过程来看,短短十年的发展就使其从最初级阶段的状态一跃成为世界休闲农业发展的典范,这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3.2从经营主体角度看

3.2.1整合多维营销方式、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要借助新媒体平台营销,例如建立江西省省级休闲农业官方网站;充分利用、借助社交平台、电子科技和新媒体扩大江西省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其次,要借助传统媒体平台营销江西休闲农业,一是定期在报纸、广播、电视、公交站牌等投放宣传片,提升江西休闲农业知名度。二是通过旅游宣传片、旅游组织活动等引起业界对江西休闲农业的关注。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宣传上一般采用多维度的方式,通过休闲农业众多项目的推动形成一种线下的口碑式宣传。

3.2.2创新发展模式、走特色发展道路

经营主体要以主体融合培育新型模式,以资源融合推动主体创新,以技术融合打造特色产品。同时,发展过程中要削弱旅游的季节性,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强对休闲农业产品的深度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的乡村有很多值得发掘和深挖的素材。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休闲农业。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产品差异化的体现。

3.2.3加强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5

引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闲暇时间增加及收入的提高,为休闲经济的崛起和休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时间与经济基础。在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参会会议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达成共识,未来将向着“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社会发展,这意味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休闲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产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突出休闲农业旅游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休闲农业是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出发点,以农业项目为依托并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向旅游者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并确保在此过程中的环境的绿化、整洁及美化,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开始接受并热衷于休闲农业旅游。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通过向城市居民出售当地新鲜的农副产品及提供食宿等服务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这一方面既可以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及消费,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农民在自家门口就业,有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休闲农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这个市场体系中,农业休闲旅游需求和供给愿望同时产生。发展休闲农业,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和农业服务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必须看到,在未来的农村发展及解决“三农”问题中,休闲农业必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作为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新型业态,它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管理不到位、项目建设雷同、旅游环境差等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本文基于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相应的策略。这些分析与研究希望为政府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及完善相应扶植政策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希望为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在项目市场定位、强化管理、打造品牌等方面给出些许建议。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是利用自然景观、田园景致及生态环境资源与农业经营活动、农林牧渔生产、农家生活及农村文化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三农”体验及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业态。它集休闲、观光、娱乐、科教、生产、销售、环境保护众多功能为一体,是旅游业与农业完美结合的产业类型。在现时期,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转变及休闲观念的形成,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休闲型和享受型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这无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商机。据统计,我国休闲农业进入迅猛发展期,年均发展速度已超过15%,在一些地区休闲农业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休闲农业的产业类型逐渐丰富,产业规模逐年壮大。

我国的休闲农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即上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一些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如今的休闲农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时期。据中国网络电视台“三农节目”报道,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8.5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7.2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2160亿元,从业人员2600万,先后形成了农家乐、采摘垂钓园、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市民假日农园和民俗村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这些变化的出现使得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有效拓展并使休闲农业的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经过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业态发生了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在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最初的农民自发行为向现在的各级政府规范引导;第二体现在经营规模的转变,由原来的个体经营、零散分布转变为目前的集约经营、集群分布;第三体现在功能定位的转变,从早期单一餐饮功能定位到目前体验、食宿、休闲、教育等综合性经营拓展;第四体现在休闲农业在空间布局的转变,从最初的局限于城市郊区及景区周边向更大范围的适宜发展区域布局转变;第五体现在投资主体的转变,由早期政府及农户投资为主导向通过“一资带三资”带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相结合的转变。

虽然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相比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等一些休闲农业起步较早发展良好的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同时需要我们正视及思考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我国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是2001年开始,这一年制定了休闲农业诸多评定标准,标志着我国向规范化经营迈进。但相比国外休闲农业100多年发展的历史,我国的休闲农业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自然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产业规划导致项目建设缺乏特色。在我国,多数休闲农业点是农民自发、盲目发展起来的,政府统一管理、规划布局、引导和支持等职能的缺失,导致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缺乏科学规划、随意性较大、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发展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现象较为普遍,造成项目建设缺乏特色,进而导致恶性竞争以致效益不佳。

2.政策扶持急需加大力度。在政策扶持方面,由于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各地尚未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农业部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在休闲农业场所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品,农家乐经营户提供一些减税或免税政策,要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建设费、营业税、垃圾处理费、排污费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这些相关配套政策出台的滞后,必然会制约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

3.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竞争力不强。在“吃、住、行、游、购”这旅游六要素中,我国休闲农业点提供休闲活动主要停留在满足顾客“吃、住”等较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其原因是经营活动中忽略科技投入,技术含量不高,缺乏体验、休闲、科普教育等能够给游客带来精神愉悦的休闲项目,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自然难以提高。

4.缺乏文化底蕴且营销管理薄弱。在市场营销方面,由于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导致行业内部从众现象严重,简单仿效,忽视品牌运营,缺乏茶文化、农耕文化、餐饮文化等底蕴的支撑,仅停留在采摘、观赏等表象上,缺乏吸引力。同时,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功能最初是由其生产功能发展的延伸,多数从业人员及其管理者还没有转变传统观念,忽视了休闲农业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理念缺失及市场竞争意识薄弱,导致休闲农业项目宣传力度不够,因而品牌知名度不高。

5.缺乏专业人才导致管理水平低下。休闲农业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远高于单纯的休闲业和农业,因为它是多功能、综合性的产业。它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导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专注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户,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及管理经验。

三、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基于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宏观上予以把握,以利于解决休闲农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休闲农业科学化、有序化的良性发展。

1.通过科学规划,凸显项目特色。休闲农业的开发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必须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保证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分配布局的合理性,以做到休闲农业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由于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休闲农业服务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如果一个服务项目没有自己的特色,则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所以必须要充分地了解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客观环境以及客源市场等因素,准确定位,凸显自己的特色。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6

一、山野休憩模式发展趋势

山野休憩是山野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吸引力。一般山野旅游,依托于森林、山坡、溪谷、寺庙、民俗等资源背景,形成了多种山野休憩模式:

山野观光:包括对森林、草原、花卉自然风光的欣赏、名胜遗迹的观赏等。

山野运动:包括登山、溯溪、攀瀑、定向、越野汽车赛、拓展训练等,可以由户外运动俱乐部、自驾组织发起等。

山野休闲:包括山野的采摘、餐饮、娱乐等。

山野游乐:包括与山野沟谷相结合的各种游乐项目。

山野养生:包括森林浴、吐纳、瑜伽、太极等,或为传统养生项目提供自然静逸的环境。

山野民俗:包括体验一些山野居住的少数民族的风土文化,节庆活动等。

山野度假:包括森林高尔夫、温泉SPA、狩猎场、骑术俱乐部等,与乡村俱乐部相结合。

二、山野旅游房地产产品类型

山野旅游房地产大致分为山野休闲商业房地产、山野住宅房地产、山野休闲度假房地产。

山野休闲商业房地产:一般处于近郊乡村和远郊景区附近,以餐饮休闲、娱乐休闲为主。一般为郊区的游憩区和景区的游憩区,表现形式为商业街、酒吧街等,其代表发展趋势的产品为山水酒吧。

山野住宅房地产:分为高端和低端两类,低端即山野中的原住民的民居,一般在旅游休闲发动的区域,体现为农家乐;高端即为近郊的乡村别墅产品――山野别墅,市场对象购买力强,一般对居住空间有较高要求。

山野休闲度假房地产:分为高端和中低端两类,中低端体现为山庄、农庄、牧场、养老公寓、生态园、科技园等;高端为各类山野度假村,其代表发展趋势的产品为野奢酒店。

山水酒吧是山野休闲商业房地产的时尚潮流代表。它结合了乡村山野生态的休闲环境,加上城市生活中的酒吧休闲方式,室内的装饰布置具有相当的艺术品味。比较经典案例为北京“那里”酒吧。

野奢酒店是旅游休闲度假房地产的时尚潮流代表,强调最乡土的建筑风格,最奢华的软件设施及优质服务,没有城市化酒店外部的喧嚣,但有五星级的设施和服务。一般有狩猎场、高尔夫等具备高度核心吸引力的休闲度假产品配套,与乡村俱乐部产品相结合。

山野别墅是乡村别墅的产品形态之一。强调以山野为背景,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完美融合,生活配套、交通等设施成本较高,私密性强,因此,有“奢侈品”的称号。

三、山野旅游房地产的土地

山野旅游房地产具备乡村休闲房地产的一般土地问题,即大部分建设用地为乡镇建设用地、集体用地、宅基地和农业生态科技园政策配套用地。

近郊农村不仅具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条件,而且可以开发休闲旅游房地产。虽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土地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障碍,乡村房地产的法律产权基础、流通性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乡村休闲旅游房地产仍然悄悄地发展了起来。这正在成为房地产的一个分支,也正在从法律的盲区走向商业模式的创新。

乡村休闲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然形成的一个具有相当需求的市场。国家现有的土地政策对于这一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应该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调整,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给予支持,使乡村休闲房地产能够顺利发展,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力的工具,带动区域公共设施配套,交通道路建设,环境整治及卫生安全建设的重要力量,带动农民生活水品的提高。

四、山野旅游房地产景观设计

1、山野旅游房地产一般可用的平地、台地相对不多,景观设计须结合坡面和沟谷用地。因此,对坡面景观、临水景观的打造更为强调;

2、应与当地的生态环境融合,选址应巧借山、水、景,注意保护自然生态;

3、除了单纯的建筑外,应有情趣化、游乐化的山野小品作为吸引物;

4、山野建筑内部空间应更为变幻有趣,人们向往的是不同于城市中钢筋水泥的方盒子的建筑风格;

5、山野建筑的材质以生态材质为主,如石、木等,但忌讳高成本的投入,犯浪费使用生态材质的错误;

6、山野建筑应该尊重当地的民族风格,注意在风格上保留其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