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1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学生的“难”;老师的“解”

笔者的调查表明,高中学生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入门难。即难以形成学习哲学的哲学思维;二是理解难。即某些哲学概念、哲学原理、背景材料难以理解;三是对接难,即哲学理论与背景材料对接不上,无法从材料中提炼恰当的哲学理论。

一、入门难

入门难的主要表现是:听不懂导致成绩差,成绩差导致没信心,没信心导致没兴趣,没兴趣导致不动脑,不动脑又导致听不懂。因此,听不懂是入门难的关键所在。解决入门难的问题,关键是解决听不懂的问题。

如何解决“入门难”的问题呢?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感想一:艺术化的课堂导入是解决入门难的“敲门砖”。例如,在讲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一问题时,我选择的导入素材是萧煌奇的歌曲――《你是我的眼》。萧煌是一位盲人歌手,《你是我的眼》这首歌诠释了他对世界的看法。学生对此非常熟悉,很感兴趣,在歌声中不知不觉的进入了哲学的世界。

感想二: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感是解决入门难的关键。如何才能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感呢?我的理解是:恰当的素材是缩小哲学理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感的桥梁。老师在选择素材一般要符合三个要求。一是材料指向明确,与哲学理论的匹配度高;二是学生相对熟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三是老师可以掌控,能够讲清楚、说明白。例如,在讲解“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时,教材提供的材料是光的波粒二象性。从学习的角度看,这个素材理论性强,特别抽象,并不能让学生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感。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素材,效果相对较好。

二、理解难

理解难主要表现在理解哲学概念难、读懂哲学原理难、抓住材料信息难三个方面。对于如何解决理解难的问题,我有以下感想。

感想一:用汉语表达的哲学思想需要用汉语的思维去感悟。因此,学习哲学的方法在本质上和学语文的方法是相同的,都需要对文本细嚼慢咽的精读。但是,目前的学生普遍缺乏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研读文本的精读意识,而是习惯于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的泛读。为此,老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养成精读文本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感想二:老师讲清楚,讲明白是学生想清楚、想明白的前提。老师的语言表达不仅要讲究专业性和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和实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考虑讲什么,而且要考虑怎么讲。例如,笔者是这样讲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的。

第一步:老师展示两种行为。一是吃一口苹果;而是打开音响,听一首歌。

第二步: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上述两种行为有何差异?哪一种行为是实践活动?

第三步:要求学生精读教材对于实践的定义。

第四步:师生共同分析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三、对接难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难题在于无法将材料的自然语言“翻译”成哲学的专业语言,因而无法实现哲学理论与背景材料的无缝对接。对接难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哲学理论,不能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因此,解决理解难的问题是解决对接难的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对接难的直接原因不在于理解,而在于没有正确的分析思路。如何才能将材料的自然语言“翻译”成哲学的专业语言,法实现哲学理论与背景材料的无缝对接呢?我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第一步: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背景材料。

第二步:要求学生找到材料的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步:要求学生讲材料的关键词“翻译”成哲学的专业术语。

第四步:要求学生将哲学术语组成完整的哲学理论。

第五步: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点评。

例如:“当前经济不景气,部分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缓慢,人们的消费观念因而变得更加理性务实。”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翻译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策略的教学达成度高、效果好。

教学是一门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入门难、理解难和对接难的问题需要老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打造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 哲学教学 优势 运用

哲学是一门高度概括、理论性强的学科,也是高中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文综(政治部分)高考中都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中学生社会阅历浅,他们普遍认为哲学语言晦涩难懂、哲学理论枯燥乏味、哲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因此,学习哲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教师选择哪种教法能改变教学中低效的问题呢?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适合高中哲学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高中哲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将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生需求相结合,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深奥的哲学理论,将理论学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

哲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效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反映的是

事物的共同性质和规律,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理性认识。但人们的认识总是从具体、个别事物开始的。因此,教学应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带有哲理性认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深入浅出地阐述原理,使哲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例如,在讲“必须按规律办事”时,引用寓言“挤牛奶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积攒一些牛奶招待客人。但他转念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不如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起来,临到请客时一次性挤出,那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到了请客的日子,主人去挤奶,却怎么也挤不出来。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母牛的奶没有给小牛吃,这段时间也没有挤它,怎么会自然没了呢?通过思考、议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母牛造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要每天挤,才能促使其新陈代谢,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奶产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样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原理、理论。

2.运用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进行典型示范引导、现实模拟训练、自我研究、开展小组讨论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可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学生对案例分析、交流,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相互交流;学生被推到了“主体”位置上,虽然对他们不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苦苦思考。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有所提高。例如,在讲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时,可应用《马谡失街亭》一例: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到了祁山,司马懿引兵迎战,诸葛亮要派重兵驻守街亭。参军马谡主动请战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甘当斩首”。马谡自恃熟读兵书、知兵法,既没有按诸葛亮的意图行事,也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他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到山上屯兵。他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结果被魏兵杀得大败,街亭失守,马谡因此被斩首。通过师生交流和探讨得出: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照搬书本,不能把一般原则当作教条,而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精选案例时要求做到:

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选编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其次,案例要有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既要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另外,案例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案例尽可能贴近现实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科特点。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哲学知识有用,激发他们自主学习。

2.呈现案例

一般在理论知识讲解前,把案例呈现给学生,以免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讨论结果趋同。呈现的方式有:印发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思考,要求从典型案例中引出一般规律。

3.分析、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习进行讨论,进行探索实践。要求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哲学理论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哲学理论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哲学教学实践。

4.评价与总结

可先由学生陈述讨论结果,提出有疑难的问题,或在教师指引下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进行案例评价,其形式有:学生自由发言点评、教师抽查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进行点评。要求学生把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教师点评时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把一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拓展,或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以正面案例为主。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不利于知识掌握的案例不宜采用。

第二,案例宜精不宜多。要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3

关键词:高中政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策略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喜欢“新、奇、个性化强”的东西;这就造成了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政治,如果教师不能用理论联系实际,照本宣科,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那么高中政治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

一、立足教材,聚焦社会

政治课是与社会关联度最高的一门课程。离开了社会,政治课就必然陷入空谈,丧失生机,因此,必须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例如讲“国家的宏观调控”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效等。其中,像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可介绍国家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投入—石武客运专线的投资(本地的实际)、北京奥运会的投资、汝川大地震的救助、新农合医疗、家电下乡等等。这样,就使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如讲授政治理论和原理时,应当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中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感性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学观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治理论和科学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存在的直接摄像和生活的简单描述。要讲清抽象的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通过掌握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比如从学生亲眼看到的某官员由于腐败而变成囚犯以及某歹徒由于抢劫杀人而被判极刑的事实,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斗争的存在和表现"。又如从学生熟悉的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等等。这些都正是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引导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去说明抽象的政治理论和原理,使学生既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某一政治理论和原理,又能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与政治理论、原理有关的事实,并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关注学生,评点思想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敏锐地捕捉具有苗头性和代表性的思想,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分析、点拨。例如,一些学生存在着不健康、非理智的消费行为,他们或追求时尚、或标新立异、或相互攀比,致使他们学习精力分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应针对所教班级同学的消费状态,组织学生讨论,帮助他们摒弃不健康的消费观,积极崇尚理性、适度的消费理念。例如,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早恋、迷恋网络和武侠小说等等不良行为,在讲“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确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教学,把教材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品德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实际

各门学科,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如哲学和各门具体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授哲学理论时,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各门学科知识,去理解深奥的理论,这易于使学生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兴趣,促动他们的思维,减少学习的困难,并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利用学生这些已知的知识,让他们分析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看到特殊,又认识普遍,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去理解原理,容易贯通,又使他们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并能运用这个观点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积极探索"联系"的多种形式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4

一、记住关键词,勾连简示图

关键词,实际上就是哲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通过筛选简单的几个概念,减少学生的文字记忆量。简示图,就是将关键词用箭头符号勾连的知识体系示意图。示意图既包含核心概念,也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

核心概念的筛选。《生活与哲学》中哲学原理可分为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四个知识群。唯物论中的核心概念提炼为:物质、运动、规律和意识;认识论的核心概念提炼为:实践、认识和真理;辩证法中的核心概念提炼为:联系、发展、矛盾和辩证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提炼为: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社会主体、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的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及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哲学模块知识体系简示图

二、多玩“拼图”,掌握体系框架

教师讲不如学生学。学生通过强化的背诵会达到记住的效果,而枯燥记忆更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拼图”是学生喜欢的游戏。这种游戏虽然不时尚,但学生在移动卡片的过程中,不仅会不断回忆所学概念,更会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拼卡制作。复习哲学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呈现给学生关键词,让学生记录下来。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牙膏盒、药盒或其他硬纸张,裁剪成形状相同、大小适中的纸片,然后用粗笔将词写上去。这样简易的拼卡就制作好了。随着学生复习的深入,拼卡承载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

拼卡使用。复习哲学,我遵循从宏观理论模块到微观知识的顺序。拼卡的第一层次就是让学生制作哲学卡,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张。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课桌上自主选择哲学模块来拼装。经过一周的课堂训练,学生全部会熟练

“拼卡”。

三、遵循逻辑顺序,走向知识纵深

知识简示图的掌握并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所学知识。学生掌握了结构图后,遵循含义―特征―关系―方法论的逻辑认识顺序,进行二次追问,就会实现所学知识的全面化。这样复习会大大提高学生复习哲学的效率。

“拼图”游戏解决了学生建构知识的兴趣问题。“图拼好后,按照从含义―特征―关系―方法论的顺序进行自我发问,或由教师提问,这样几乎涵盖了哲学的所有知识内容。如,根据唯物论示意图,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一是含义类: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二是特征类:物质的特征、意识活动的特征、运动的特征、规律的特征等。

三是关系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客观性和意识能动性的关系等。

四是方法论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等。

“拼图”只是一种手段,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哲学复习使用“知识拼图”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掌握效果,然而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没有完全解决。“拼出知识”,更希望学生能拼出未来。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其重要性和现实性。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活力而不是死气沉沉,枯燥无味的课堂是得不到学生认可的,所以出现了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要防止误区的产生,教师应该活用此模式,不可机械地照搬照抄,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现有的学校条件变通地运用。

一、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就是教师运用生活当中的经验将书本教材解释给学生,为他们创立一种不断进步和成长的生活场景,使得他们的经验值越来越大。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课程内容。在这种“教育关联生活”的教学模式目标中,教学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脱离了社会的需要,是典型的理论脱离现实的教学模式。而生活化教育模式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产生教育,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中慢慢得关注度,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在教材中寻找切入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体会生活,从而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得出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办法。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要求教师能够用心地萃取生活中比较典型化的问题场景,对此帮助教学,使学生更加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了解生活,学习政治的同时融入生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自己身边,使其加深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进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强烈情感。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改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到从身边的实际生活场景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和喜爱的模式进行探究,进而得出适合学生自身的教学模式。这种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将慢慢深入人心,迅速得到学生支持。

三、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较稳定的模式。这不是简单化地将教学模式做升级处理,而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的体现。它没有固定化的具体步骤而是结合哲学理论进行改革,所以它有更强大的进步性。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传输品质教育。它也有自己的程序模式:生活场景的模拟―生活疑惑的解决―实践运用到生活中。

生活化教学模式源于生活,但它却有着固定的主题――思想政治,要避免主题盲目性、无规划性,同时还要兼顾生活实例,融入生活。模拟生活场景,再现生活场景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的学习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较乐观的反馈结果,同时也避免了课堂上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能够真正解决学生所不熟悉的陌生世界大家庭,慢慢教给他们哲学的博大精深之处,使其在快乐中学习思想政治,体会生活中的思想政治,从源头解决问题,看清事物的本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还原生活,回归生活。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知识,而是传授方法,使学生能够独自处理以后遇到的类似问题,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现代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教育当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科目,它能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充分结合生活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解释。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是结合实际生活而升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创举,只有教师变通地运用这种有效方法,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才能满足学生客观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建芹,左亦珊,曹春晋.高中思想政治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探讨[J].邢台学院学报,2014(4):155-157+160.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6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60-01

所谓高效课堂,即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有效发展的课堂。受到高考体制的影响,现在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以模拟考试成绩为中心,而不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单调且枯燥,基础概念知识的讲解和相关内容的死记硬背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这使得高中政治学科失去其应用的教学价值,这是与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想背离的。因此,改革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政治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一、教师的高效教学是构建高中高效政治课堂的前提

根据自身学历背景、教学时间、在岗培训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容,每一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然而,要实现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的适应现代教学环境和教学体制的转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1.转变知识观。高中政治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有着较快的知识更新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转变固有的知识认知观。不断的对自己进行“内核升级”以保证自己的教学知识库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另一方面,政治学科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学科,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才能胜任政治教师这一职务,要求其学习并掌握新课程教学理念、心理学知识、哲学理论、学习教育学等社科类知识,并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

2.转变教学身份。构建高校政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转变教学活动“统治者”的身份,而是作为学习引导者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不同个性,不能胡乱以书面成绩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级。课堂教学中不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来批判学生的行为活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观念,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生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教学合作关系。让学生在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中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是打造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3.转变课堂观。传统形式上的高中政治课堂,学生扮演的是听课、看客的局外者身份,教师扮演的是演讲者,两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的教学方法低效甚至无效化,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的原地打转。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否定了学生的主置,弱化了对学生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思维惰性。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变“讲堂”为“学堂”。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启发式、探讨式、合作式教学,将课堂留给学生,教师进行相应的问题情境设置,鼓励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学习,并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各队代表轮流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做好问题设置、沟通交流、启发指导、问题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考核、教学方法改进等一系列工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1.重塑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活动高校开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长期以来,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养成了思维上的依赖性、懒惰性。遇到问题不善于思考、懒于思考、不会思考,这种现象的存在何以实现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变消极为积极,让学习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教材进行问题的发散和延伸,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并结合自己所学进行验证,以实现知识的消化与重组,从而加强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检验政治课德育实效性最客观的途径。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学生因其先天资质、家庭背景、后天努力等差异性的存在,其对知识的接受快慢程度也各不相同。同样,学生也会找到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不同类型和风格,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记忆方法、自我评价、动机与情感等方面上的差异。教师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来统一对待学生,而是要细致的观察并总结出每个学生的思维特质和个体优缺点,采用对症下药的区分教学法去指导并鼓励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让不同个体的优势和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三、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保障

1.教学结合生活实践

政治教材内容本是源于生活,是生活实践的结晶。新课改的教学标准要求强调学习联系实践,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要充分的利用生活信息,做好政治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从本质上理解周围人和事物。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将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其次,课堂教学的开展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以此为出发点来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找到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具体指教学步骤上的合理性调整与适应性改进。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教学思想指导,来规划教学目标和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对构成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设计出符合教学一般规律的组合方式和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以及教学目标能否完成。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设计实现三个目标:思路清晰,结构严密;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有较强的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敏.浅谈新课改下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