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歌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歌教案

儿歌教案范文1

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路要走横行道,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车行道上不玩耍,人行护栏不跨越。上下车辆不争抢,乘车文明要做到。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安全教育知识_儿歌文章,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交通安全

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路要走横行道,

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

车行道上不玩耍,人行护栏不跨越。

上下车辆不争抢,乘车文明要做到,

身体不向窗外探,上车扶手抓抓牢,

身背书包不闲逛,轻易别理陌生人,

流浪小狗有疾病,不要和它来玩耍。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视频)

(二)课间安全

遵守秩序进校门,不拥不挤不奔跑,

上下楼梯靠右行,先后有序不争抢,

走廊通道慢慢走,奔跑打闹太危险,

进了教室要文明,不踩桌椅不攀高。

(三)运动安全

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械,

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锻炼前,做准备,伸伸胳臂弯弯腰,

动作规范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

活动全部结束后,整理运动做做好。

(四)饮食卫生

饮食卫生记心头,饭前一定要洗手,

用餐时间不嬉笑,细嚼慢咽消化好,

无证摊贩东西脏,不洁食品不进口,

自带午饭要加热,生吃瓜果要洗净。

(五)上学放学歌

下课铃声响,依次出课堂;走廊慢慢走,有序不争抢;

楼梯靠右行,不闹不推搡;运动要适量,上课精神旺;

快乐做游戏,个个守规章;安全记心上,时时不能忘。

放学回到家,别摸刀与叉;插座里有电,千万别碰它;

阳台很危险,能看不能爬;煤气有巨毒,别把火来打;

一人在家蹲,门是保护神;如果有人敲,先从猫眼瞧;

假如生人来,别把门儿开;大声打电话,歹徒最害怕;

坏蛋能吓走,安全得保障;父母回到家,一定把你夸!

(六)溺水自救歌

溺水勿自慌,迅速离现场。

清除口鼻保畅通,拍打后背让肺畅。

若无呼吸人工上,若无心跳挤心脏,

赶紧换上干衣裳,尽快送到病床上。

(七)火灾自救歌

同学们,快快来,我们都来讲安全。

不玩电器不玩火,把住预防这一关。

火灾一旦已发生,不要惊恐和慌乱,

千万不要贪财物,千万不要跳下楼。

听从指挥快速跑,乘坐电梯不安全。

浓烟围困呼吸难,要把身体贴地面,

弄湿毛巾捂口鼻,离开火场去求援,

快快拨打“119”,消防队来保平安。

如果实在逃不掉,跑到阳台再呼救。

(八)地震自救歌

地震来了不要慌,跑到屋外空地上。

如果逃跑来不及,躲到桌下或床底。

洪水洪水低处流,来临之前高处走。

高山大树要抓牢,天气预报要看好。

火灾来了真无情,千万不要玩火星。

发现拨打一一九,远离火源再呼救。

放学要走人行道,十字路口看信号。

独自在家锁好门,生人叫门莫应声。

狗咬猫抓毒蛇咬,及时就医才最好。

(九)烫伤自救歌

小朋友,被烫伤,莫要荒。

手指伤,有点红,摸耳朵。

面积大,冷水冲,涂膏药。

无膏药,用酱油,搽蜂蜜。

烫得重,送医院,莫犹豫。

一冲洗, 二护送,

小朋友,要牢记。

(十)综合篇

吃饭之前要洗手,切记莫把生水喝。

过马路,眼要明,斑马线上小心行。

细小物,注意玩,千万别往口中含。

水火电,莫乱玩,安全常识记心间。

遇火灾,1 1 9,速离险境求援助。

陌生人,莫轻信,防止坏人将你骗。

遇匪徒,1 1 0,机智巧妙去周旋。

雷电闪,不虚惊,避开高树地下蹲。

儿歌教案范文2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叙事研究;个案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04(2009)09-0036-05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有关教育的个体性看法,主要包括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师生观和自我效能感等。个人教育观念具有个体性和内隐性特征,对它进行研究必须回顾当事人丰富的生活世界和独特的生存境遇,并对它们加以细致描述与深入剖析。教师专业成长主要表现为教师观念的变化与教育行为的改善,因此,探究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了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揭示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和感受”。与理论思辨研究的“宏大叙述”相对应,教育叙事研究所倡导的“经验叙述”强调教育实践中人的经验的重要性,并以叙事来描述人们在教育中的经验、行为以及群体或个体的生活方式。它把有关教育的理论思想引入教育经验之中,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叙事的旨趣与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研究取向较为契合,是表达和揭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一种合适的话语方式。

(二)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笔者选择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所谓专业发展成熟是指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服务角度、管理班级的行政角度和组织活动的专业角度上都有较好的业绩与声誉。专业发展较成熟的教师既达到了职称、荣誉等方面的硬件指标,又具备了观念、行为等方面的软性内涵。本研究选择的三位研究对象都是女性,分别是张某(Z),45岁,在省示范园任教研组长,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并与笔者长期存在业务协作关系。于某(Y),41岁,实验幼儿园普通教师,是笔者在中等师范学校就读阶段的同学,多年来保持联系。费某(F),32岁,在乡中心幼儿园任园长,既是笔者昔日的学生。也是朋友。以她们为研究对象,笔者既有熟悉人的便利,又有局外人的距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描述与成长经历的叙述,不只是为了呈现纯粹的个人故事,我们更期望能够从叙述中获得有关幼儿园教师专业特质与专业成长的启示。虽然质的研究无以概括教师专业化的普遍规律,但叙事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具体性可以让我们看到鲜活生动的教师成长生态。

(一)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推动力

这里的专业学习经历主要是指职前学习和职后以学历获得与提升为主要目的的脱岗或在岗学习。被调查的三位教师的学历水平与研修方式各不相同,但她们都承认这些学习及培训经历在推动自己专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F:中师阶段学习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但工作中马上用得上的只有专业技能。在师范大学函授时,不少教师都是幼教各领域的专家,更新了我的观念,也开阔了我的眼界,我了解了很多新概念,如主题单元、多元智能、瑞吉欧等,对实际工作也颇有启发。

Z:中师对我而言主要是入门教育,为后来的专业发展作了铺垫,但那时年纪太小对幼教很懵懂,后来有机会到省幼师进修,那儿汇集了很多幼教专家,我在省城参观见习了很多知名幼儿园的活动,增长了见识。本科是自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历进修是对教师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的一次系统集中的训练与普及。幼教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弹跳说唱画五项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与精通水准常被用来评估新人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潜力。教育理论效能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实践经验的支撑,职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教师通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抵触教育理论,而职后拥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通常能领悟到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甚至能创造性地运用理论,举一反三。

(二)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职业境遇中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 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指对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他们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不同教师、同一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他人”不一样。

Y:我工作的第四年,很幸运和我们园的一位资深教师搭班,她的教学能力有口皆碑。我观摩了这位搭班师傅一年内的各种教学活动。这种经历对专业提升是巨大的,边观摩边讨教,我在一年内的成长超越了过去迷茫的三年。

Y:在南京函授本科时我还认识了一位南京三八保育院的老师,她进取、博学、善思,也许是志趣相投,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她不断地跟我分享她对教育、儿童的独特见解。她深深影响了我的教育观念,在很多方面甚至颠覆了我原来的观念。毕业后我们仍经常沟通,她常常寄些好书给我,介绍她们现在的教学、科研动态,让我对外面的幼教动向保持一种敏感与熟知。遇到重要事情,我也会向她咨询,总能得到有益的指点。

Z:入职初期我没把专业发展当回事,常常放弃比赛,应付论文。后来,我慢慢发觉机会和荣誉都给了我的同学(同事),明显的落差让我很伤自尊,我开始发奋图强,做出成绩证明自己。所以,我现在的专业进取动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有一个好对手,她很优秀,我必须很努力才能保证有竞争的资格。

2 关键事件

关键事件是指教师专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它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访谈发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有:

(1)成功型事件。成功型事件使幼儿园教师获得专业认同感,增强专业信心。成功型事件主要有两类。

①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Z:我工作时恰逢新《纲要》试点研究。作为大专毕业生,我和业务园长搭班进行试点实验,她经验多、点子新、不保守,我和她在一起工作,成长很快。半年后省市领导审查,她汇报我上课,圆满成功,一举成名。这件事给了我一种信念,我那时就觉得如果我肯努力,特级教师也不是什么神话。更重要的是,自那以后,我的专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那次成功让我比同龄人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我觉得,前期努力获得的成功对今后的成长很重要。

②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Y:有个孩子转学过来很孤僻,和家长交流后了解到他是早产儿,父母是教师,期望较高,孩子较自卑。我就特意在班上让他介绍自己的本领,孩子说不全的,我就帮他补充,告诉其他孩子他的优点,比如他很有爱心等。当你真正尊重孩子时,他也会主动与你交流。后来这个孩子开朗自信,发展很好。这个孩子的转变给了我很多欣慰。

(2)挫折型事件。挫折型事件促使教师反思,进而改变其教育态度或理念。

Z:在一次公开课大获成功后,我被调到教育局从事市幼教行政管理工作。我既没有教育经验,又没有社会经验,年纪轻轻坐在机关里,成天无所事事,内心充满了焦虑、无助、孤独,完全找不到自我了,勉强混了两年,终于又回到幼儿园。回到幼儿园我马上感到脚踏实地,如鱼得水。这次曲折的工作经历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与专业定位。我就是那种适合在田头劳作的实践者,我的天空只能在孩子们那里。

Y:我最大的一次失误是工作第二年的公开课,那次准备不充分,没想到第二天恰巧有人来参观学习,园长带着客人推门听课,我慌了神,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半小时的课15分钟就草草收场了,弄得园长和客人目瞪口呆。这次失败对我影响很大,有很多年我似乎能感觉到园长和同事不一样的眼光。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态度和教育理念。

(3)启发型事件。启发型事件能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

Y:我去上海参观学习得到的启发最大。老实说,他们的课很随意很放松,所谓公开课也就是教学的常态,远不如我们这儿的课语言精美、步骤严谨、设计周密。但人家的课理念新,教学内容考虑幼儿的兴趣,教学方式考虑孩子经验,在他们的课堂上,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F:有一次听朱家雄教授的讲座,他说新《纲要》实施后,大家都有点不敢教了,动辄就让孩子探索。当时他举例说一位教师让孩子分组探究如何扎染丝巾,结果孩子们折腾了半小时也没做好。朱教授说,教与不教要理智,这样的民间工艺怎么可能指望孩子几分钟就探索出来,如果教师教他们扎染丝巾,一分钟就能解决,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动手扎染,探究布头扎多扎少、扎紧扎松、浸染时间长短和图案色彩的关系。这个讲座一下子让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茅塞顿开,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都有点矫枉过正了。

Z:可能是出于母爱的本能吧,做了妈妈后,我会比较注意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获得。对我而言,我真正的“革命”是从有孩子开始的。

3 制度文化

从以上三位教师的成长片断可以看出。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与文化。

(1)业务竞赛。制度化的园、县、市、省各种层次的业务竞赛,可以促使幼儿园教师高度关注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

(2)同行交流。无论是正式的搭班上课、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还是私下里的自发交流。这种同行交流通常都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讨,不但贴近现实,也很实用,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直接显著的影响。

Z:我们幼儿园喜欢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老教师多出点子,新教师多做材料,定好的教案就是集体资源,大家共享。使用时各人根据本班情况微调。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而提高园所整体的保教水平。

Y:我们园有随堂听课的惯例。这不但可以监督教学,还可以促进专业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比较积极,把听课当成学习、成长的机会,即使被批评了,还是心悦诚服、心怀感激的。

(3)情境学习。公开课准备过程中反复多次的备课、试教、修改教案,被称之为“磨课”。对年轻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就是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会教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又能帮助教师领会教学理念,因此,磨课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直接指向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方式。

Z:参加比赛的人通常都是园内层层选的业务骨干,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调用一切资源和个人储备,是教师教育才智的一次集中展示。为了上好课,我经历了反复磨课的艰辛历程,先磨教学技巧,包括上课的语言、身体、形态、眼神等,再磨教学组织、进度、推进等教学程序方面的技术,包括情境应对、教学机智等,最后磨教学理念。一节课上了改,改了上,有时一个设计要经历3~5次的、修改。但个人在其中的成长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超过你按部就班工作3~5年得到的成长。

Y:比赛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为了能出好成绩,园长组织全园的骨干教师为我们参赛选手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互相质疑互相补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在经历了创新、比较、论证的过程之后,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虽然我们的初稿到最后几乎面目全非,但我觉得这样的辛劳是值得的,它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非常大。

(三)在实践与理论的来回互动中不断修正与生成个人教育观念

任何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都有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互动的过程。教师把普遍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其过程与效果会促使教师反思普遍理论,从而产生对普遍理论的坚持、修正或放弃,这时教师头脑中依据个人实践经验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完全等同于普遍理论。也即形成了个人教育观念。

Z:我是一个不迷信书本、讲究实效的人。比如,很多教学参考书上设计《风筝》一课,都是先欣赏风筝,再谈论风筝,最后玩风筝游戏,而实际上孩子对谈论风筝的外形与结构并不感兴趣。我就改进为直接玩放风筝游戏,一节课玩下来孩子都兴趣盎然,想象、语言、动作能力综合发展。我觉得这样放弃既成预设、跟随儿童兴趣的做法应该就是儿童中心论。

(四)专业自我意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作用

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一个有着强烈进取心的教师会主动争取一切可能的学习与实践机会,会有意识寻找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他人。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会利用专业发展平台锤炼自己。因此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着能动作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专业自我认识,即对自身专业发展现状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专业缺陷,对照自己的专业定位,明确自己在专业的哪些方面亟待修补与提高。

F: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还是有感觉有信心的,我常常有很好的创意和点子。如果说幼儿园教师有三种类型,教学型、管理型、科研型,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教学型。大家都说我上课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我觉得这样的风格驾驭科学、社会、健康领域的课堂,会更显优势。

Y:我觉得自己管理班级还是有一套的,家长的满意率全园最高,孩子也特别喜欢我上课。但科研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自卑,理论功底很欠缺,有时

有很好的想法和做法,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特别渴望有人能在这方面指导我帮助我。我觉得科研能力的欠缺是我继续发展专业的瓶颈。

2 专业自我体验,即对自己专业发展评价后产生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情感体验,如,对自己的常规管理能力感到自信,对自己的教育科研素养感到不满。有时不满、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对教师后续成长行为的驱动甚至要超过积极情绪。如有一位教师好几次奋发图强都是由无助感、比赛失利的挫折感等激发的。

F:刚入职时发现学校所学的东西根本用不上。备课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常规管理也没有信心,孩子都不听使唤。这一时期我的内心常常处于焦虑与虚弱状态,在这种压力下,我拼命地“充电”学习。

3 专业自我调控。即根据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进行调节控制。

Y:我是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的。我规定自己每学期必须读一本好书,读几篇文章,策划一次主题活动。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想出去念个研究生,系统地学习如何做研究。

Z: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我越来越了解自己,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比如,我简单直率,适合做老师,不太擅长管理,所以我希望做教学能手。我知道自己思维还算灵活但欠深刻,所以我的课题只做行动研究,不做逻辑论证。

四、思考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性是情境性与行动性

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师首先关注的主题是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教育情境的改善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指归,“为了实践、关于实践、在实践中”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教育本质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成长的情境性与行动性。情境意味着生活世界,由纯粹观念世界或所谓科学世界向教师的生活世界回归,回到教室,回到现场。行动意味着解决问题,不是坐而论道,教师应该在具体教育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是反思研究与自主建构

教师的成长以反思研究为途径。在教育实践中如果出现了师生之间的冲突或幼儿的消极行为,教师不是寻找客观理由去推卸责任,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教育行为是否恰当,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尝试与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最终达到教育的优化与自身的成长。

教师的成长以自我构建为形式。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以教师的经验、省察、认识为媒介的“学会教学”的过程和“自我发展”的过程。自我的建构意味着教师不仅能动地把握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改造的对象。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是具备实践智慧与个人理论

儿歌教案范文3

【关键词】留守儿童 内向 孤僻 爱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52-02

爱是人类最好的语言,爱让人看到希望,获得慰藉,感到幸福,让人们情不自禁地反复表现与歌诵。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爱更为宝贵,因为他们从小饱尝孤独与寂寞,缺少父母的关爱。今年我带的新生中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她的名字叫姚慧。她性格内向,不愿和同学交流,整天闷闷不乐。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的爱显得更为宝贵和温暖。

一、了解情况,把握心理

通过与姚慧父母电话交流,我了解到,姚慧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为了生计,在姚慧两岁的时候,他们就出去打工了,一年到头没回来多少次,姚慧与她奶奶一起生活。现在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奶奶年纪也大了,父母把她接到自己身边,想好好教育她,来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她父母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所较合适的学校,以为孩子的读书问题解决了,没想到姚慧到学校后很难适应,刚上学一个星期,由于她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其他同学交往,找不到好朋友,同学之间没有共同的话题,自己找不到快乐,结果刚去几天她就不去学校了。父母问她为什么?她说:“同学和老师不喜欢我,平时看到他们的眼神我很害怕,觉得很孤独,我不想去那里读了。”后来,她父母又另外去找了几所学校,都是去了一两周又不去了。她父母没办法,只好送她回老家就读。

回老家后,姚慧很想念父母,想和父母在一起,但是又不喜欢那里陌生的环境,而且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不好,她害怕别人看不起她,心里非常矛盾。

二、悉心关怀,拉近距离

姚慧转到我校时已经开学一个月了。在她刚转来的头两个星期里,我经常主动和她说话,课后主动跟她聊天,拉拉家常,问她在学校是否习惯,有没有新朋友,学习上有没有困难。刚开始她还是很害羞,我拉拉她的手说:“你现在已经回到我们云表一中读书了,你现在就是我们班中的一员,把我们班当作一个家,把同学当作兄弟姐妹,把老师当作父母。你相信老师,老师会把你当自己的孩子看待的,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你的。”经过这一番话,她才慢慢地抬起头来,小声地说:“老师,我的成绩不好,你会不喜欢我的。”我拍拍她的肩膀说:“不能用成绩的好坏来衡量一名学生,遵守学校纪律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在学校里,你首先要适应学校的环境,大胆地去交朋友,跟同学好好地相处,如果在学习上碰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忙,多一个朋友多一点办法。”后来聊多了以后,她和我熟悉了,就慢慢地与我谈起她的情况:“我的成绩一直都不好,在小学的时候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每天只知道玩,有时候就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发呆。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做,有些不会写的也不懂得去问谁,在家里奶奶不知道怎样指导我学习,我大多数时间是在看电视,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到现在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因为我的基础太差,已经赶不上了。现在我很矛盾,学习不好,又没有好朋友,害怕同学看不起我。”我安慰她:“好朋友是靠你自己去交往的,我们班几十名同学,只要你大胆地跟他们交往,用真诚去和他们相处,多关心、帮助同学,你就会找到好朋友。学习方面,你才刚上初中,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不会的就问老师或同学,只要你肯付出,就会获得进步。”

三、回归集体,感受温暖

为了让姚慧融入班集体,我事先和班上的同学做好迎接工作。为了迎接她,全班同学在教室里举行了一次猜谜语活动。上课了,大家都坐在教室里,个个面带笑容地等待着活动的开始。这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欢迎新同学,第二个环节是猜谜语活动。黑板上还写着:“姚慧,我们欢迎你!”我带着姚慧站在教室门口,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姚慧,我们欢迎你!”我拉着姚慧的手,鼓励她说:“进去吧!”她正在犹豫,这时就有一名女生走出教室,没等她反应过来就把她拉进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玩起猜谜语活动了。在这欢乐的气氛中,其他学生都把机会让给她,很快她也参与其中了。这次的猜谜语活动拉近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让姚慧逐步熟悉了新集体中的同学。

四、结识同伴,化解孤独

走进了集体,就要结识新的伙伴,可姚慧每到下课时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说话,不敢与身边的同学交往,有时还默默地低着头发呆。我就找班里比较开朗的同学主动跟姚慧谈话或做其它游戏,或谈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让同学主动和她打招呼,主动亲近她,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她尽快适应新集体的生活。有一次,她的同桌来到办公室告诉我,说姚慧眼睛红肿,好像是哭过了,我去问姚慧是什么回事,她不说,只是低着头流泪。我把姚慧叫到办公室,再次问她怎么回事,她只是摇摇头在流泪,什么也不说。我和颜悦色地对她说:“你的同桌很关心你,见你有异常了,就来告诉老师,她很担心你。其实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很关心你,你只有把事情说出来,我们才能帮助你,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经过我的开导,她才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原来头天她吃完晚饭,正想回宿舍洗澡,由于走得太急,不小心碰到八年级的一名女生,那女生转过头一看,只见是一个初一的同学,个子又不算高,过去就是一个巴掌,还说:“你没长眼睛吗?没看见路吗?”当时姚慧已经道歉了,可对方不领情,还说:“对不起能当饭吃吗?这事不许去告诉老师和领导,你去告诉了我还会再打你的。”后来我找到那名八年级的学生,了解了她的一些情况,她在学校里很霸道,很多同学都怕她。我对她讲道理:“姚慧先碰到你,可她已经向你道歉,你又没有伤到什么地方,为什么还要打她?校园里那么多同学,你保证以后你没碰到别人?没有跟别人有过摩擦吗?别人也用这种方法对付你行吗?你就是以大欺小,现在在学校里还是老师教育你,以后出到社会就是用法律来教你了,如果不改,以后出到社会要吃大亏的。”经过我对她的一番教育,这名女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去向姚慧道歉,两个人把矛盾化解了,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儿歌教案范文4

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57-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引导幼儿参加集体幼儿园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园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它能帮助幼儿将来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等等。所以,从幼儿起就开始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结合我园的实际案例来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宁宁(化名)是这学期刚转来的小男孩,不爱张嘴说话,性格比较内向。刚入园时,宁宁第一次见到老师便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妈妈让他问老师好,他露出为难的表情,好像咽了口唾沫儿,也没有把嘴巴张开。老师与他谈话时他的目光不敢注视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游戏活动时目光也漂浮不定,很少正视也很少微笑,从来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即使早晨妈妈送来幼儿园,也不会和妈妈说再见。在幼儿园日常的活动、游戏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少主动和老师们打招呼、一起和小朋友游戏。因此,针对宁宁的情况,我有意识对他进行观察、引导和培养,发展其交往能力。

一、激发幼儿交流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向家长了解和日常观察,宁宁在家和幼儿园总是习惯孤零零一个人玩。孩子不主动和别人交流是他缺乏和他人交流的意识、兴趣和机会,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的兴趣爱好,发现他特别喜欢参加户外活动,比如和小男孩们一起跑跳这些比较剧烈的运动。于是,及时抓住这个教育的时机,每次都积极鼓励和支持他去参与进去。一次户外活动,我们组织孩子们玩“炸碉堡”(沙包投掷)的游戏,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地奔跑追逐着。宁宁用羡慕渴望的眼神看着大家,静静地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我微笑着对他说:“宁宁,你看郑淳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你也可以参加呀!其实他们是非常喜欢和你在一起的,你可以试一试。”“那他们会和我一起玩吗?”宁宁终于开口了。“你就说,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我们一起来炸掉敌人的碉堡吧(沙包投掷)。”宁宁慢慢走到玩得大汗淋漓的郑淳棋身边,微微张开嘴巴轻声地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当然可以,没问题!”郑淳棋大声回答。宁宁松了一口气,高兴地说:“让我们一起来炸碉堡吧。”“那我就先投‘炸弹’了”,郑淳棋说,于是他们便开开心心地玩成一片了。这时的宁宁已经开始渐渐进入到小朋友们开展的游戏中了。

二、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

宁宁不和小朋友们交流,可能是因为害怕被人拒绝,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一种方式。当他问“他们会和我玩吗?”时,我知道宁宁是不知怎样迈出主动与人交流的第一步,缺乏交往的经验、方法和技巧。于是我引导宁宁从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很自然地进入了游戏。因此应当教会幼儿相应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这些都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开始宁宁只是与小朋友们一起简单的投掷沙包,后来很快和大家融在一起,他们有了更好的分工合作:有运输弹药的,有狙击手……等等。还有一次区角游戏时,宁宁和一位小朋友玩雪花插片,宁宁的雪花片几乎都被那位小朋友抢光了,宁宁满脸的焦急和无可奈何,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此情况,我教会宁宁通过语言与小朋友友好协商,同时也对另一个小朋友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友好相处、愉快交往。

三、家园沟通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指南”明确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生活游戏的两个主要场所,老师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和相信的成人,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进步,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就宁宁出现的问题一直和他的家长进行着交流,宁宁的爸爸妈妈有意识经常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公园玩,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让他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提高他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家园配合,宁宁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作为幼儿来说,无论性格开朗还是内向,他都会有和别人交往的渴望和需求,关键是成人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培养,帮助其获得交往技能,使他们尽快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成为适应社会,能和别人愉快协作的人。

综上所述,我们应积极去激发幼儿交流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不厌其烦的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家园沟通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燕平.幼儿交往规则意识和交往规则能力的培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儿歌教案范文5

【关键词】免费幼儿教育;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01-05

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随后,各级政府明显加大、加快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陕西省神木县、府谷县等率先宣布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即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教育+3年学前教育),山西、山东、广西等地也相继跟进。一时间,15年免费教育成为热门话题。这一政策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亟需进行深入探讨。

2010年,我们提出了“3A理论分析框架”,即从Accessibility(可进入性)、Affordability(可支付性)和Accountability(可问责性)三个维度全面评估幼儿教育政策的优劣。我们认为,真正科学合理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是每个适龄幼儿都能顺利、方便地就近入园,即可进入性。二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松支付入园费用,某些特殊家庭可以免交入园费用,即可支付性。三是每所幼儿园,不论公办或民办,都因为获得了免费幼儿教育政策的额外财政投入而提高了教育质量.即可问责性。此外,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是需要强大财政支持的,各级地方政府是否具有这样的财政实力来长久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呢?因此,政策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察维度。为此,我们尝试从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对免费幼儿教育政策进行深入分析。

因为尚无条件进入现场展开研究,所以我们选择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关信息,以了解免费幼儿教育政策的情况,考察免费幼儿教育政策的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以期为国家相关教育决策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调研法,对发表在中文网络中的有关“中国15年免费教育”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于2013年2月18日以“中国15年免费教育”为关键词,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通过Google设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文搜索引擎(.hk)进行搜索。搜索条件:(1)语言:所有中文网页。(2)范围:中国内地各级政府官方新闻网。(3)时间:过去1个月。(4)排列:依关联性排序。(5)关键词:中国15年免费教育。研究者对排在前100位的新闻网页及其相关链接进行分析,其余网页和链接忽略不计。研究者试着排除无关信息和重复信息,对于重复报道的内容,尽量搜寻其原始报道网页,去掉转载网页;对于同一个案的不同报道,优先考虑各级政府官网、人民网、新浪网等权威网页,暂不考虑个人网页及博客。最后,研究者发现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县级案例共有12例,其中,陕西7例,山西3例,山东1例,新疆1例。因为篇幅问题,研究者选择分析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各两个案例,且重点分析有关免费幼儿教育的内容,对其他阶段的免费教育问题暂不分析。

二、研究个案

(一)陕西榆林市

1.地区情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能源矿产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储量巨大,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其GDP仅次于省会西安市。神府煤田是全球七大煤田之一,也是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快速起飞的核心动力。全市2012年生产总值270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705元、7510元。榆林市下辖1区11县,神木县2012年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干亿的经济强县,并且率先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开全国之先河。自2013年新学期起,榆林市全境12个区县全部实施15年免费教育。

2.免费教育政策

2013年,榆林全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零收费(所有费用一概免除),高中免除三年的学费,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其他费用仍需收取,而且只免除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民办幼儿园则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差额部分仍需由幼儿家长补缴。陕西省幼儿园分为一类园、二类园、三类园。榆林市给予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补贴均按补贴给一类园的标准发放,即每生每学期450元,每学年合计900元。收费高于这一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在减去补贴数额后,差额部分仍向家长收取。可见,榆林市的免费幼儿教育并非是真正的全免费,更不是所有幼儿都免费。

3.财政投入机制

榆林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所需的资金由市、县两级政府分担,根据各区县经济和生源情况,分担比例有很大差异。例如,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富裕县,所需资金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横山县在2013-2015年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补助40%,县财政承担60%,自2016年起,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榆阳区由市财政补助50%,区财政承担50%: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贫困县。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资助机制是:每学期开学初,由学校(含幼儿园)申报在校(园)生数,经教育局、财政局审定后,联合下文确认,补助资金由财政专户拨入教育局专户,再由教育局专户分拨到各校(园)。

(二)陕西宁陕县

1.地区情况

宁陕县地处陕西省秦岭南麓,人口7.4万,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宁陕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7所,教职工878人,学生近8000人。全县共有7所公办幼儿园,今年增建3所标准化幼儿园,达到10所。为了建设幼儿园,县政府从开发商手中收回土地,用作幼儿园的建设用地。

2.免费教育政策

2011年宁陕县政府印发了《宁陕县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规定对在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免收学前三年保教费,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按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予以减免保教费,并对所有在园幼儿给予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250天计算,即生均750元/年)。按县物价局审定,适龄儿童每月免除保教费90元,全年900元。宁陕县目前基本做到了营养改善全覆盖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全覆盖。2011年,受益儿童1400人,减轻群众教育贫担约240万元。2011年学前一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93.4%上升到95.5%,学前两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84.1%上升到90.4%,学前三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74.6%上升到83.3%。

3.财政投入机制

幼儿凭户口本报名注册。各公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经审核后将符合免费条件的幼儿的花名册和户口本复印件于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教体局,并建档备查。县教体局、财政局核实情况后确认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幼儿名单,然后由县财政局将经费直接拨付到相关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若属于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经审核确认后,也由县财政局将减免费用直接拨付到幼儿园。

(三)山西左云县

1.地区情况

左云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缘,辖3镇6乡,人口14.8万,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煤生产县。境内煤炭储量约100亿吨,年产量可达1350万吨,煤炭工业是该县核心支柱产业。

2.免费教育政策

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左云县全县所有公办幼儿园和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对民办幼儿园和高中则实行定额补助。具有当地户籍、年满3周岁且在公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享受免费学前教育;具有当地户籍且在有合法办学资质的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以免缴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公办幼儿园的免费标准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每生每年1485元,普通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每生每年742元。民办幼儿园为每生每年508元。

3.财政投入机制

与宁陕县类似。

(四)山西长治县

1.地区情况

长治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为人口密集县份,辖6镇5乡。县内煤炭储量34亿吨以上。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85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为5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2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400元。县内有幼儿园75所,其中县城有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2所,农村有公办幼儿园44所,民办幼儿园26所,还有小学附设学前班49个,未注册幼儿园6所。

2.免费教育政策

长治县从2012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5万名学生受益。凡户籍在长治县的3~5周岁幼儿,无论在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3年免费学前教育。免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免费标准为:市级一类幼儿园每生每月260元,市级二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80元,市级三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10元,市级四类幼儿园每生每月60元,小学附设学前班免费标准同市级四类幼儿园,并免教材费每生每学期27元。目前全县在园幼儿11418名,一学年免除的费用共计1620万元。

3.财政投入机制

与宁陕县类似。

三、分析与讨论

(一)免费对象及免费程度

1.免费对象

除山西长治县基本做到户籍幼儿无论公办、民办一律免费外,其他3县市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主要面向公办园幼儿,并不面向全部户籍幼儿。

2.免费程度

陕西、山西两省四县市官方核准的幼儿园收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伙食费。山西长治县所有户籍幼儿除了需要按月交纳伙食费外,其他费用全免。山西左云县公办园的幼儿也类似山西长治县的户籍幼儿。陕西榆林市和宁陕县两地免除的是保教费,家长还需交纳其他费用。此外,陕西省两县市是按省一类园标准统一发放补贴的,而山西左云县实施的则是差别对待政策,即公办幼儿园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而民办幼儿园只补助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

(二)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

就可进入性而言,除山西长治县外,其他三地免的只是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的保教费等。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是给予补贴。家长还需补足差额。这令数量并不多的公办幼儿园面临更大的接收幼儿入园压力。以榆林二幼为例。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该园目前在园幼儿500多名,所有能利用的房间都改成了活动室,也仍然一位难求。因为教育质量较高且保教费全免,全市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榆林二幼。那么,谁能人二幼?谁不能人二幼?目前尚缺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机制。此外,神木县因为率先在榆林地区实行了免费教育,对周边区县产生了强烈吸引力,结果全县2万名在园幼儿中竟有三分之一来自外地,并出现县城饱和化、基层空心化现象。幼儿跟随父母进城上学,乡村幼儿园大量关闭。既然哪里都免费.家长当然会尽量送孩子去条件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县城幼儿园。不经意间,免费幼儿教育政策推动了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由此可见,没有数量足够、质量均衡的公办幼儿园,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位分配机制,只是免除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用的幼儿教育政策反而有可能削弱可进入性程度,影响社会改革进程,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

就可支付性而言,除了山西长治县彻底解决了所有户籍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外,其他三地都只是部分解决了公办园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对民办园幼儿则是发放部分补贴。众所周知,就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县级地区民办幼儿园居多,公办幼儿园数量普遍不足。以榆林北部的贫困县绥德为例,迄今为止城区没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有6所。又以榆阳区为例,全区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154所,且民办幼儿园收费颇高。例如,大风车幼儿园(尚郡园)在榆阳区算中上等级的幼儿园,每年的保教费高达9600元,政府每年补贴给每位幼儿的900元不到其保教费的十分之一,远未能解决幼儿家庭的可支付问题。这背后还隐藏有财政投入效率与教育公平问题:是不是无论贫富,每位幼儿都需要这笔补助款?是不是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发放补贴?研究者认为。内地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其覆盖面,政策要向普惠性幼儿园倾斜,以真正服务于更需要得到免费幼儿教育的人群。

就可问责性而言,四地均没有为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政府的职责不仅仅只是解决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监管教育质量。目前,四县市对免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绩效评估等,都没有具体周详的措施。四县市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大半是民办的,从教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差异极大。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也偏低。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同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待遇提高、幼儿园监管等相关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幼儿教育量的普及和质的提高。可见,财政投入只停留在免保教费上是不够的,应该同时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质量监管的投入。

就可持续性而言,除了陕西宁陕县外,其他三地都是能源型城市。现阶段,煤炭价格高,地方经济收入高,政府有能力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不过,煤炭资源枯竭后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城市经济衰退的例子也很多。三地政府应该寻找更为坚实、持久的财政来源。而在攀比和从众心理的双重驱动下,周边贫困县市即使不具备相关财政条件。也不得不推行15年免费教育的现状更加令人担忧。例如,宁陕县竟然拿出近40%的县财政收入办免费教育,其勇气固然可嘉,但政策的可持续性却令人担忧。事实上,根据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来说,单纯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投入是很难维持的。研究者认为,幼儿教育经费可以参照“两免一补”的农村“普九”政策,根据省、市、县的具体财政状况,有层次、有差别地由中央、省、市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县(市、区)进行补贴和中央转移支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可持续性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儿歌教案范文6

【关键词】幼儿;攻击;干预;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1/02-0001-04

学前期是塑造幼儿良好社会的关键阶段。自婴儿后期开始,儿童会显现出最初的攻击性,在幼儿阶段,攻击表现得更加明显。〔1〕有研究发现,幼儿时期的攻击与成年后的犯罪行为有密切关系,幼儿期攻击性越强,成年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2,3〕虽然攻击受先天生物因素(遗传基因、激素水平、气质类型等)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产生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矫治。

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常常采用呵斥、惩罚等手段教育有攻击的幼儿,这类方法往往只能在表面上压制幼儿的问题行为,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有教师运用行为矫正疗法矫治幼儿的攻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行为矫正疗法是通过某些程序和方法矫治或消除幼儿不良行为,塑造或强化幼儿积极行为的方法。〔4〕但是行为矫正疗法是以外在的监督或奖惩为手段的,重在矫正外显的靶行为,难以改变幼儿深层的错误观念,无法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积极行为策略,从而忽略了幼儿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与之相比,认知行为疗法更强调信念对行为的指导作用,重在通过认知重建纠正个体原有的错误观念,帮助个体建立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促进个体行为和情绪的健康发展。〔5〕已有研究也证实,认知是影响幼儿攻击的重要因素。〔6〕因此,矫治幼儿的攻击不仅要降低其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更要帮助其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将外在的标准内化为内在的要求。

对幼儿而言,游戏是最佳的教育载体,其中,角色扮演游戏则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之一。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融入移情训练和榜样示范,可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感,学习更多的积极行为策略,从而减少攻击,形成亲社会行为。计时隔离和正性强化也是矫治幼儿攻击的常用方法。计时隔离是指通过剥夺个体的权利、自由或参与活动的机会,使个体暂时离开自己喜欢的情景或活动,目的在于矫治个体不良的行为,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惩罚方式。〔7〕正性强化也称为阳性强化,是指对幼儿的积极行为进行表扬、鼓励或奖赏,以提高其积极行为出现的频率。〔8〕

本研究综合采用计时隔离、正性强化和角色扮演游戏的方法对幼儿的攻击进行干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小Y,5岁,男孩。其父亲经商,忙于工作,因此多数时间由其母亲及保姆陪伴。小Y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动手能力强、体能较好。但是性格暴躁,行为霸道,经常欺负其他幼儿。如常常抢夺玩具,动手打人,不按规则轮流游戏,经常出现踢、打、咬、推、掐、抢、冲撞等形式的身体攻击和辱骂他人等形式的言语攻击行为。根据对小Y日常表现的观察,本研究采用经由忻仁娥等人中国常模标准化修订后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其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小Y的总粗分为48分,攻击性因子得分为23,均达到问题行为的标准。经过与小Y父母沟通,并征得他们的同意,本研究确定以小Y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设计

因为是个案研究,本研究采用倒返实验设计。倒返实验设计,也称为ABAB式设计,适合于对单一被试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实验处理与行为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首先,在施加实验处理前(A阶段)的一段时间内测量研究对象的某种行为表现,以此作为基线水平;然后,施加实验处理(B阶段),测量研究对象在经过实验处理后的行为表现;接着,撤销实验处理,返回实验处理之前的状态(A阶段),记录研究对象此后的行为表现;最后,再次施加实验处理(B阶段),测量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如果研究对象在施加实验处理之后行为表现不同于基线阶段,撤销实验处理后,行为表现又重返基线阶段水平,再次施加实验处理后,行为又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则可以推测,自变量(实验处理)引起了因变量(行为表现)的变化。

二、研究目标与过程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减少研究对象踢、打、咬、推、掐、抢、冲撞等形式的身体攻击和辱骂他人等形式的言语攻击行为。

(二)变量控制

1.自变量控制

本研究采用计时隔离、正性强化与角色扮演游戏相结合的方法对小Y的攻击进行干预。

计时隔离:当小Y出现攻击时,要求他立即停止当前正在进行的活动,到休息室站着。计时隔离的方法在隔离时间的设计上需视幼儿的年龄和其攻击情节的轻重而定,一般来说,3岁幼儿隔离的时间以3分钟为宜,幼儿每增长1岁,隔离时间可以延长1分钟,如果攻击情节特别严重则可以适当延长隔离时间。〔9〕本研究的计时隔离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内。

正性强化:当小Y没有发生攻击或出现亲社会行为(如出现分享、合作、助人等行为)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角色扮演游戏:根据小Y攻击的具体表现,研究者和教师共同设计了融入移情训练和榜样示范的角色扮演游戏,其中有受伤的小松鼠、受惩罚的霸王龙、勇于认错的小狗熊、变身为礼貌兔的流氓兔、铁面无私的猫头鹰等角色,游戏由该班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游戏中,教师向所有幼儿讲述整个故事情节,然后有意安排小Y扮演弱小、受欺负的角色,让他亲身体验难过、委屈的感觉。同时,也安排其他幼儿扮演公平、公正、宽容、友爱等正面角色,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游戏结束后,教师会带领全体幼儿进行讨论:最喜欢游戏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不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同时,引导小Y表达受欺负时的感受。当小Y有正确的认识后即“委以重任”,安排他扮演正面角色,让他在游戏中学习如何遵守社会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冲突等。以“受伤的小松鼠”为例,小Y扮演受欺负的小松鼠,三名幼儿分别扮演欺负小松鼠的金钱豹、花狐狸和大狮子,其他幼儿分别扮演其余角色,有乐于助人的长颈鹿、心地善良的小白兔、冷嘲热讽的大河马等。角色扮演游戏一般安排在下午3点至4点,每天一次,每次游戏大约30分钟左右。

2.因变量控制

因变量为小Y在单位时间内主动攻击他人的次数,由两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时间分别为上午10:00~11:00,下午3:00~4:00,教师的观察者信度为0.96,小Y在单位时间内出现攻击的次数取两名教师记录次数的平均值。

3.无关变量控制

研究者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了实验程序标准化培训,实验对全体幼儿包括研究对象小Y保密,以防止研究对象由于觉察教师意图而产生行为变化。

(三)研究过程

研究按照A1-B1-A2-B2的步骤展开,分为4个阶段,历时8周。

基线期(A1):第一周,教师观察并记录小Y的攻击,收集5次数据。

干预期(B1):第二周,采用计时隔离法进行干预;第三周采用正性强化法进行干预;第四周采用计时隔离与正性强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干预;第五周采用角色扮演游戏的方法进行干预;第六周采用计时隔离、正性强化与角色扮演游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干预。在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干预的同时,教师观察并记录小Y的攻击。

撤销干预期(A2):第七周,撤销所有的实验干预,观察和记录小Y的行为变化。

再次干预期(B2):第八周,再次采用计时隔离、正性强化与角色扮演游戏相结合的方法对小Y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小Y的攻击。

三、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与基线期(A1)相比,小Y在干预期(B1)和再次干预期(B2)的攻击显著减少(F=22.855,p0.05)。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基线期(A1),小Y单位时间内的攻击为7~11次;初次实施干预后(B1),小Y单位时间内的攻击次数明显下降;撤销干预后(A2),小Y单位时间内的攻击次数有所回升;再次施加干预后(B2),小Y单位时间内的攻击次数再次减少,在再次干预阶段后期,小Y单位时间内的攻击次数稳定于0~1次。

单独对干预期(B1)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方法的干预效果存在差异。计时隔离的干预效果不显著(p>0.05);正性强化、角色扮演游戏、计时隔离与正性强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计时隔离、正性强化与角色扮演游戏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均能够有效减少小Y的攻击(ps

随着干预的持续进行,小Y的攻击明显减少,并出现了一些亲社会行为。一次活动中,小Y由于鲁莽将另一名幼儿撞在门上,在没有教师提醒的情况下,小Y主动向该幼儿道歉,并且询问:“你疼吗?我给你揉揉吧。”事后还帮助该幼儿搬椅子,做出一些补偿。还有一次,两名幼儿发生争执,小Y拉住一人说:“别打架,别打架,好朋友不打架。”此外,小Y有时还能主动要求帮教师拿道具、分发和回收铅笔等小物品。由于小Y的攻击减少了,同伴冲突也明显减少,原本不愿和小Y一起玩的幼儿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当询问个别幼儿为什么愿意和小Y交朋友了,有的回答是“他不打人了”。

四、讨论和建议

无论是量化的数据结果还是质性的行为表现分析,均表明本研究的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幼儿的攻击。就总体的干预效果而言,正性强化、角色扮演游戏,计时隔离与正性强化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矫治幼儿的攻击都有显著作用,计时隔离、正性强化与角色扮演游戏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干预效果最好。这其实是行为疗法与认知疗法相结合的干预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变幼儿原有的错误观念,重建合理的认知,让幼儿习得更多的积极行为策略,又能从外在行为表现上减少攻击的出现频率,增加亲社会行为的出现频率。这一干预方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要求,教师只需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和监督。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以期为幼儿攻击的矫治提供参考。

(一)合理使用计时隔离

单独使用计时隔离的方法对于矫治幼儿的攻击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明显,总体效果也不理想。最初,当小Y出现攻击被教师要求到休息室站着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当隔离结束后,因迫不及待地想要重新加入正在进行的活动,小Y也能对自己稍加约束。但随着这种方法的持续使用,效果逐渐弱化。当小Y频繁出现攻击被隔离时,他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抗,但和教师暗暗较劲,叫他名字时故意装作没听见,搬椅子时故意发出噪音,在休息室被隔离时自娱自乐。由此可见,随着计时隔离的频繁使用,干预效果逐渐弱化,甚至有破坏师幼关系的可能。尽管计时隔离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惩罚方法,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法很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适度、适当地运用计时隔离方法,防止产生负面效果。

(二)计时隔离与正性强化相结合

计时隔离与正性强化相结合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计时隔离的干预效果。与呵斥、惩罚不同,表扬、鼓励等正性强化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评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帮助幼儿在同伴面前树立良好形象。采用计时隔离与正性强化相结合的干预方法,幼儿能清晰地感受到哪些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哪些行为是不被许可的。因此,建议教师在矫治幼儿攻击时以正性强化为主,惩罚为辅,且正性强化应该及时、具体。

(三)科学融入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的设计需要反复论证,且实施起来耗时较长,但干预效果比较显著。角色扮演游戏的实施,既应保证游戏内容的有效性,又应保证游戏干预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常规工作。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建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观念,把重点落在问题行为出现之前的“防”,而不是问题行为出现之后的“治”。

(四)家园携手,营造良好氛围

在对小Y实施干预之前,教师、研究者与小Y的父母进行过深入的交流,从中了解到小Y之所以会有较多的攻击,与其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有关。因此,研究者努力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攻击的危害,引导家长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例如,我们告诉家长不能对孩子采用暴力教育手段,因为暴力教育手段不仅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本身就是错误的示范行为,容易使孩子形成“拳头能解决一切问题”的错误观念。同时我们建议家长在幼儿产生不良情绪时能温和地加以疏导,倾听幼儿的内心世界,引导幼儿合理地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此外,家长尽可能让孩子少玩一些刀、枪、剑之类的玩具,尽可能不让孩子看有暴力画面的电视剧等。

当然,我们也发现,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加以探索:第一,在撤销干预后,小Y在A2阶段的攻击次数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并没有回到A1阶段的水平,这与研究预期并不相符。可能的原因是,经过B1阶段的干预之后,小Y原本的错误观念得到了一定的纠正,小Y也习得了一些积极的行为策略,其攻击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治。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通过多基线设计对此加以更好的控制。第二,幼儿的攻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消除的,本研究的干预时间有不够充分之嫌,未来的研究可考虑再适当延长干预时间,并追踪干预效果,如何维持、巩固和泛化良好的干预效果也可作进一步探索。第三,本研究属于单一被试的个案研究,未来研究可以增加被试数量,以进一步验证本干预方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TREMBLAYR E, NAGIN D, SEGUIN J R,et al.Physical aggression during early childhood:Trajectories and predictors 〔J〕.Pediatrics,2004,114(1):43-50.

〔2〕陈昌凯,徐琴美.3~6 岁幼儿对攻击的认知评价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5-8.

〔3〕HEILBRON N,PRINSTEIN M J.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social aggression: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correlates〔J〕.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2008,11(4):176-217.

〔4〕〔8〕刘明坤.行为矫正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2):159-160.

〔5〕许若兰.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4):63-66.

上一篇妈妈教案

下一篇阅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