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审计的控制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审计的控制要点范文1
一、项目立项阶段
主要审计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国家计委《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试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审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是否充分,有无虚假,各项数据是否齐全,可信度如何;审查建设项目场地、规模、建设方案是否经过多方案比较;运用经济评价、效益分析考核对投资估算和预计效益进行复核、分析、测评,是否进行动态、静态分析及财务、效益分析,重大项目是否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审查建设资金安排是否合理,估算和概算内容是否完整,指标选用是否合理,资金有无正当来源渠道,贷款有无偿还能力,投资回收期是否正确。
二、设计(勘察)阶段
在初步设计阶段,是否推行工程限额设计;在设计招标过程中是否设置一个合理的投资控制目标,是否要求设计单位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方案优化,提出至少一组方案参与竞标;是否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详尽准确地编制每个方案的设计概算;设计单位是否重视工程投资控制,核查设计单位是否全面落实了限额设计目标。审查概算是否依据有关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进行编制,是否要根据已批准的项目报告书所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来编制;对总概算投资超过批准估算10%以上的,是否查明原因,重新编制或调整概算上报审批;审查编制概算所依据、套用的概算定额、概算指标、价格定额、税率是否适用,有无违反国家规定高套、混套定额,擅自提高取费标准。审查概算编制是否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进行编制,各种编制依据是否符合规定的适用范围。
三、招标投标阶段
对招标工程量清单位的审计要点。审计工程量清单包括的内容是否完整;审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包括的内容是否全面准确,特别是关注项目特征的描述是否详细准确,不留争议。对招标控制价的审计要点。审查建设单位是否采用招标方法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内容和深度是否全面、准确和清晰;招标控制价中材料暂估价、专业工程暂作价的设置是否合理。
四、施工采购合同签订阶段
审查合同的工程质量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查合同工程造价计算原则,计费标准及其确定的办法是否合理;审查所规定的付款和结算方式是否合适;审查合同规定的隐蔽工程的工程量的确认程序及有关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无防范价格风险的措施;审查采购合同是否按公平竞争、优质廉价的原则来确定供应商;重点审查建设单位的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是否通过真正意义的招标竞价,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检查采购合同是否明确材料设备的规格、品种、质量、数量、单价、包装方式、结算方式、运输方式、交货地点、交货时间、交货方式;审查合同中是否明确付款时间、付款方式、验收时间、验收地点、验收标准、验收方式等;审查采购合同中是否明确保修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方式。
五、工程施工阶段
目前审计部门提倡的跟踪审计主要内容集中在施工过程审计阶段,绩效审计主要以工程变更、签证、价款调整和索赔为审计重点。工程变签证的价款调整情况。工程变更是否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现场跟踪审计的代表签字,手续是否完备;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效益性;审查签证的程序是否到位,手续是否齐全,签证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审查变更价款中的综合单价、措施费调整及工程变更引起的合同价款的调整与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六、竣工结算阶段
审查工程量清单的数量计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价方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清单项目单价是否按投标单价执行;工程量调整是否有依据,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主要材料的消耗量计算是否正确,材料价格是否与报价相等,价格调整是否有依据;甲供材料的品种、数量和结算是否正确;措施费调整是否有依据,计费依据、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各种税费和规费计取是否符合税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工程质量奖惩事项是否得到落实;工期奖惩事项是否得到落实。
七、竣工决算阶段
采购审计的控制要点范文2
关键词:工程投资项目;跟踪审计;“3W”思考
工程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目前内部审计正在不断深化的一种审计形式,是加强项目管理、控制投资成本、化解审计风险、提高综合正效能的审计手段之一。本文针对建设工程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提出3W思考。即:工程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什么(WHAT)、为什么要开展投资项目跟踪审计(WHY)以及如何进行工程投资项目跟踪审计(HOW)。
一、是什么(WHAT)
所谓建设工程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工程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查与监督,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维护合法权益,完善工程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一)相对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是直接为本企业最高决策者负责的审计机构。具有外部审计机构所不具备的内在优势,更容易掌握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动向与发展方向,能及时有效地组织审计资源,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开展审计。
(二)时段具有可变性。跟踪审计可以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投资性质、不同的工艺要求开展。可以从投资项目的设计到竣工投产全过程,也可以针对全过程中的某些以工艺繁杂程度较高隐蔽工程多的单位工程为对象或是交叉作业频繁的复杂工程为连续目标对象,甚至也可分不同时段紧跟工程项目进度动态来设计跟踪审计。
(三)目的不同,方法不同。如针对以资金流动频繁且数量较大的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进行单一的跟踪审计,从调研到招标、从评标到合同确认、从供应到验收、从安装到正常生产始用进行全程跟踪。如针对以工艺流程比较复杂、资金运作形式单一的工程项目,要以工艺性质为主进行现场跟踪审计,为后期的工程竣工决算做好资料与签证上的收集和准备,减少决算中的审计风险等。
(四)条件便利、时效更高、针对更强。内部审计对工程建设投资项目生产工艺流程、方法与特殊性的比较了解,更容易直取要点所在,更便于掌握项目操作的重点、难点阶段,针对性强,安排和组织审计资源相对容易,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功效最大化。
二、为什么(WHY)
为什么要开展跟踪审计?解决好这个问题为下一步“如何做”作了必要的前提。
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在审计方法、流程、组织、管理、目的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优缺点明显,利弊互参,目标不同。具体如附表。
形式 跟踪审计 传统审计
优 势 动态审计,向前延伸,向管理效能与投资效能延伸;设计概算、合同、预决算、管理内控、采购、工程财务、产效能等多元审计;全程或阶段审计,生产动态掌握全面,现场主动性强,问题发现及时,进一步促进管理更规范、内控更完善。 静态、事后、单一定向、最终结果审计,资料反映全面整体,工作量集中度大,时效快;人员配备与组织实施简明,依据充分、法律法规明确
缺 陷 服务与监督对象难度大 、范围宽,法律体系不完善、依据不充分;审计技术要求高、知识面宽,难全面难深入;涉及的工艺与生产面宽,审计人员人力资源有限;时间长、组织实施困难、时效不明显;介入时段不明确、风险点多可控难度大,与项目参与方协调难度大,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大。 服务与监督力度小 ,范围一定;审计技术要求单一,不涉及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工作被动性多,主动性差,不全面,单一风险系数大;项目实际过程没有,无控制。
从表中可看到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方式与效能上各有特点又存差异,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和采取合理的审计形式是组织审计要达到什么样审计成果的重点与关键。跟踪审计的特殊性和优势是其它审计形式所不能替代,它更突出了管理控制过程与经营活动过程审计加预、决、结算审计的模式,不但注重结果更看重过程。根据生产实际和产效大小以及项目在发展中的重要程度,有计划有步骤的选择跟踪审计形式。全面反映从管理内控、经营成果、投资效能过程中的真实、合法、效益。
同时,在决定采取跟踪审计之前还要解决好“六点不清”的问题:方法认识不清、介入时点不清、关注重点不清、资源配置不清、组织方式不清、方案制订与执行不清。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从审计项目确定前就要开始做好资料收集、技术交流、工艺了解、项目目标、可研调查、生产要求、企业规划、组织策划、跟踪节点要点、人员组配、特殊预案、可行试运等作充分细致的工作。这样才能做到项目跟踪审计开展有序、实际操作规范而严密。
三、如何做(HOW)
解决好前面两点,是为如何做作基础、做准备。开展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最终要落实在如何做,也是跟踪审计的重中之重,更是难点所在。可从五个方面来做:
(一)跟踪审计的依据及要求
主要是依据国家先后出台的《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现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会计法》以及行业与企业相关的制度与规定。
要求对跟踪审计的工程投资项目的真实、合法、效益性作出审计评价。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二)跟踪审计关注的主要方面与节点
1.立项及投资控制:立项的相关文件与概预算控制程序、依据、可行、规模和标准,
2.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筹备、方式、来源、管理、使用、内控、范围等。
3.建设管理:招标与投标程序、签订、履行、过程控制、施工重点、工艺重点、隐蔽工程等。
4.征地管理:被征用地的权益分配、合同签订、社会稳定、经济补偿等。
5.环保安全管理与HSE管理:工程项目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利益的冲突、安全管理与环境污染的一票否决,施工单位HSE准入制、安全生产制度与执行。
6. 项目预结算的审查:程序及资料、合同外调整、取费标准、工程量及计价、变更、索赔、奖励、违约等。
(三) 跟踪审计主要程序与内容
1.计划:结合本石油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与发展要求和方向,来确定的安排年度计划中跟踪审计项目的多少。做到立项适度、重点突出、要点明确。
2.方案:针对立项计划,确定跟踪审计方案。做到方案优选、操作便利、效果明显。
3.前期调查:根据方案的步骤,落实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尤其是经营、生产、工艺、管理、内控、制度等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与归纳。
4.实施步骤:根据审计方案和资料的收集,开始启动跟踪审计,针对审计要达到的目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落实审计方案。
5.审计通知:下达审计通知书(提前三天送达)。
6.审计实施:按照方案进行跟踪审计。现场处理与协调要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与可控性。进一步落实方案中的要求与跟踪的要点。
7.审计阶段总结:跟踪审计的项目一般是周期性长、流程繁杂、工艺技术含量高、要点多的工程,在PDCA循环中提高和修正审计工作的方法与方向,为下一阶段的跟踪打基础。
8.审计征求:交换意见,在定性之前的合理沟通,并对部分事项作出合理适度的调整(内审15天)。
9.审计报告:根据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审计成果,编写审计报告。
10.审计处理与建议:对审计结果的处理与建议要十分的谨慎与合情合理合法,具有法律性质。
(四)工程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
1.项目程序:审查项目是否经过集体讨论且充分调研;有无超规模、范围、标准和违法违规;投资控制是否有效可控;程序是否合理;有无缺项与缺陷。
2.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组织过程中,将不符合要求的投标单位通过暗箱操作达到中标的现象;有无层层分包和转包现象;合同履行前后的计量支付与控制是否合理与规范;还要特别关注油田工程先施工后签合同的违规现象。
3.财务:关注项目管理费的支出情况,是否有不合规不应该进入的其它费用挤进来?特别是项目初期的(开工仪式费、庆典、购车、工资奖金等)各项费用是否按规定手续与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工程进度款的拨付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和工程形象进度和验收签证后再拨款;项目成本的形成与构成是否合理;工农关系补偿费用的规定与审核。
4.工程质量:在工程的管理上是否完善;有无与承包单位之间存在签证不及时与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变更手续是否齐全规范;监理工作是否到位;现场点交是否合符要求与规定,有无未签证先点交,故意扩大设计范围,造成事实既定的现象;同时还要关注项目管理有关单位的“近亲化”现象,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甚至是工程的主管单位之间都存在着浓厚的血缘关系,审查在监督过程中是否存在影响项目工期与质量这种现象。
5.物资采购:大宗物资的采购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招标与市场调研,关联交易是否正常、是否及时供给、合同有无法律效力、约定是否合理、有无重大漏洞。
采购审计的控制要点范文3
关键词:审计监督;记账凭证;业务摘要
“实时反映、实时分析、实时监控”是ERP系统最显著的特点。ERP系统中,信息都是从最原始的业务中产生的,数据来源实现了唯一性、及时性,为实现事中审计,乃至实时审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快速查找审计线索,财务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完整是前提。但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系统中部分凭证摘要说明不完整、不清晰、不具体,直接影响到了审计监督的质量。本文就此方面进行阐述。
一、经济业务摘要概述
所谓“摘要”,就是摘录要点。“经济业务摘要”,就是在记账凭证中的“业务摘要”一栏中,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概括出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众所周知,在会计业务中,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分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原始凭证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作为附件粘贴在记账凭证之后。记账凭证填制时,应填写的基本内容包括: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帐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可见,经济业务摘要是记账凭证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使人们不用翻看记账凭证背面的原始凭证,就能大致了解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二、传统的经济业务摘要填写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长期以来,大多企业对于记账凭证的填制质量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会计科目使用正确,即会计分录正确;日期准确;金额正确;凭证连续编号;后面所附的原始凭证真实无误;签字盖章完整等。但多数企业往往都未注重(或忽视)经济业务摘要的填写质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财务部门(及人员)都持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经济业务摘要的作用不大(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有人需要了解业务的内容,完全可以查阅所附的原始凭证,那样会对业务了解得更为清楚。再加上大多财务部门缺乏对经济业务摘要如何填写进行要求或规定,由此导致在实践中,财务人员普遍不重视“摘要”的填写,填写时或随心所欲,或语焉不详,或惜墨如金,多用过于简单或含糊的文字来描述经济业务,形成了“模糊业务摘要”,经济业务摘要并未做到“摘录要点”,反而是“省略要点”,导致人们无法通过摘要了解到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
经济业务摘要填写不详,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此处并不探讨,但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有较大影响的。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下,给公司审计的不利影响,就是增加了审计人员查阅资料的工作量,当审计人员无法从摘要中了解到具体业务内容时,开始大量查阅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来进行了解,尚可基本解决业务摘要不详所产生的困难。但在信息化审计下,这种困难则非常难以解决,从而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新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也给内部审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随着公司ERP等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传统的、以手工编制为基础的审计资料查阅审计方式,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出现了不适应的现象,传统审计方式不能够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的相融合,制约了审计效率的提升,增大了审计风险。为此对传统审计方式进行变革,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也就提到了日程上来。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审计手段信息化是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将全面开展审计综合管理、作业实施、监控预警“三位一体”的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搭建一体化审计工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全程控制、在线监督和辅助分析“四项功能”。开展信息化审计的主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信息系统中的资料要求真实和完整。而公司财务人员所形成了“模糊业务摘要”并反映在ERP系统及财务管控系统中,给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中发现审计线索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从审计监督角度看,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模糊业务摘要”,给公司内部审计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公司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时,为了提高效率,开始逐渐减少现场审计的次数,逐渐增加在线审计。在线审计时,主要利用审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和ERP审计系统,在公司庞大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发现审计线索,进而揭示问题。但目前国网公司的ERP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中,原始凭证并未上线,审计人员仅仅能够在信息系统中看到原始凭证的编号,而无法直接穿透到原始凭证。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审计人员通过记账凭证中的经济业务摘要,来分析和推断业务发生的是否真实及合理。而目前大量存在的“模糊业务摘要”给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审计人员难以通过业务摘要,归纳、汇总同类的业务内容并分析,无法知晓经济业务的具体经办人、具体事项等,这无疑增加了审计人员在线审计的难度。因此改进经济业务摘要的填写,对审计人员开展在线审计,提高审计监督力度会有积极的作用。
三、改进经济业务摘要填写的具体策略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从强化审计监督角度出发,改进经济业务摘要填写所存在的缺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经济业务摘要的要素填写。一项经济业务,应当包含了以下必要的要素:业务的经办人员;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具体事项。例如,公司某采购员备品备件,财务人员在摘要一栏中,需要填写:采购人员;采购时间;采购地点;采购物品的类型及数量。即:张三某月某日办理购进某厂某工程某材料。内容翔实的摘要显示在信息系统中,对审计人员了解经济业务很有裨益。
采购审计的控制要点范文4
一、组织实施“阳光采购策略”—---公开透明的按采购制度程序办事,在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接受审计及其他部门监督。
XX年我们进一步强调采购工作透明,在采购工作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论是大宗材料、设备还是小型材料的零星采购,都尽量多的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即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也始终坚持这个原则,邀请审计部相关人员一起询比价,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即确保工作的透明,同时保证了工程进度。
1、完善制度,职责明确,按章办事。
XX年通过组织学习《采购管理战略》和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过换版之机完善了更具操作性的《材料、设备采购控制流程》、《采购及供方评价作业指导书》等采购管理制度。制度清楚,操作有据可查,为阳光采购奠定了理论基础。
2、公开公正透明,实现公开招标。
采购部按项目部和施工单位上报的采购计划公开招标,邀标单位都在三家以上,有的多达十余家,并且邀标谈质论价全过程总工办、工程部、审计部、采购部都参与,增加阳光采购透明度,真正做到降低成本、保护公司利益。
3、采购效益全线凸现。
实施公开透明的阳光采购策略后,同等的材料设备价格东和湾比东和银都便宜了,东和春天西区比东区价格降低了3-5%。为公司节约了100多万的采购资金,直观有效地降低了材料设备采购成本。
4、监督机制基本形成。
做好价格和技术规格分离和职能定位工作,价格必须经采供部和审计部,技术必须经工程部和总工办,形成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防范、抑制腐败。建立材料价格信息库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本少工程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提高企业利润。
二、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等方面开展工作
XX年采供部继续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的工作目标,要求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询比价,注重沟通技巧和谈判策略。要求各长期合作供应商在原东和银都、东和湾、东和春天的原价位的基础上下浮5-8个百分点(当然针对部分价格较高而又不降价的供货商我们也做了局部调整)。同时调整了部份工作程序,增加了采购复核环节,采取由采供部副经理在采购人员对材料、设备询比价的基础上进行复核,再由采供部经理进一步复核,实行了“采购部的两级价格复核机制”,然后再传送审计部复核。力求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采供人员也在每一项具体工作和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得到煅练。
三、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协调
采购审计的控制要点范文5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采购业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19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30- 03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的不足,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普遍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以采购控制为例,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控制不甚完善,极易导致舞弊、腐败等问题,成为干部违规、违纪、违法的高危领域。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效果,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健全采购控制,增强内部控制的制衡性,抑制不法行为的发生。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内部控制的范围和目标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以公立医院①为例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设计出适当的采购业务控制要点及相应的业务控制流程图,最后提出了实现采购控制所需的主要控制措施。
1 采购控制范围和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控制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金进行货物、服务和工程的采购过程中的相关控制。采购控制的范围主要包括对采购前的预算指标的控制以及采购后采购合同的签订、资金支出方面的控制。其中,采购前的预算指标主要关注采购事项是否已经在预算指标内,采购预算指标是否能满足采购支出金额。采购后合同的签订和资金支付等环节主要关注合同内容与投标文件、中标信息等法定内容是否一致,实际支付金额与采购合同金额是否一致等。
采购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金在市场择优采购过程中采购业务合规合法、采购环节科学合理、采购结果公平公开。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很多单笔采购金额没有达到政府采购金额标准且不在政府采购目录中的采购行为,但累计金额较高,因此有必要设计内部采购机制加强管理。采购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控制采购的各个重要控制节点来防范采购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进而强化采购层面的廉政建设,提高政府采购运营效率。
2 采购控制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在运营中的药品、设备、医疗物资和办公、维修等物资的采购工作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运营成本控制。公立医院采购控制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专门的职能部门对采购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公立医院采购涉及科室较多,既有临床科研采购,也有日常办公和后勤生活采购,采购项目琳琅满目,多头报账、多头负责,这给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困难,常出现账实不符、多领少用、冒领等现象。公立医院主要依靠设备科、供应科和总务科等科室进行自我控制,外部虽然有审计、纪检等部门的参与,但控制力度不够。
(2)供应商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采购方式多样,来源渠道复杂。由于公立医院采购涉及品种多,采购部门多,对供应商资质要求不同,常出现供应商无证经营的现象,对公立医院的安全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公立医院目前的采购方式主要以招标采购为主,个别采用直接市场采购。招标采购中,既有全国、全省招标,也有地市招标,还有公立医院自行招标等,方式多样,导致公立医院使用产品的来源渠道复杂化,大量成本都消耗在流通和库存环节。
3 采购控制要点及流程图
公立医院采购控制要点包括物质采购、工程采购、药品采购和零星采购4个方面。
3.1 物资采购控制
物资采购控制需要合理设置岗位,确保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合同订立与审核、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加强岗位制约与监督,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一人办理库存物资业务的全过程。库存物资由公立医院统一采购,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等按相应规定执行,纳入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加强验收入库管理,根据验收入库制度和经批准的合同等采购文件,组织验收人员对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及时入库;所有药品及库存物资必须经过验收入库方可领用;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一律不得办理资金结算。
3.2 工程采购控制
工程采购控制需要确定工程采购权限,对工程采购权限内的部分,经办部门负责人要对费用、质量进行实际考察,根据要求签订合同、协议,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按合同、协议内容施工;对工程采购权限外的部分,要由总务处、医学工程处提出立项计划,通过招标进行费用比较和调研,写出书面报告,经院领导班子讨论通过,院长审批。
3.3 药品采购控制
药品采购控制需要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合同订立与审核、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加强控制和监督。根据药品供应情况及业务要求,确定批量采购或零星采购,实行储备定额计划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储备。批量采购由采购中心、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监督部门、专业委员会及使用部门共同参与,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在与经销商或厂商进行商务洽谈时,应保证两人或两人以上人员参与,并做好会谈记录,参与人员在记录单上签字备案。
3.4 零星采购控制
零星采购控制要求小额零星采购由归口管理部门对价格、质量、供应商等有关内容进行审查、筛选,按规定审批。零星采购按照预算外采购项目管理,科室提出申请,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议后,批准采购。
4 实现采购控制的主要控制措施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机构设计、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核、采购方式的确定、合同的签订与备案以及采购项目的组织验收在内的5个采购控制环节。
4.1 组织机构设计
采购管理机构是包括采购监管决策机构、采购日常管理机构及单位采购实施机构3个层次的采购管理组织体系。单位应设立采购领导小组,由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主要职责是研究决定采购重大事项,审定本院采购实施计划和采购方式;审定各采购单位定额标准以上重大项目的采购需求、公开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审定内部采购预选供应商库和采购机构库名单;监督各采购单位采购工作,查处采购违法行为;其他相关采购工作。并对过程进行监督,不参与预选供应商抽取和评标等具体工作;参与采购中有关质疑、投诉问题的处理;受理供应商提出的回避申请,并按照回避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审核。
4.2 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核
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工作流程,各单位应先规范填报集中采购预算,编报并录入采购计划后,方可实施采购。年初集中采购预算在年初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主要体现预算支出规模和方向,可以粗编。集中采购预算要应编尽编,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支出项目应编制集中采购预算。加强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的衔接,建立预算编制、采购计划和资产管理之间的沟通机制。根据本单位工程、货物和服务实际需求及经费预算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细化采购预算,列明采购项目或货物品目,并根据采购预算及实际采购需求安排编报月度采购计划。采购小组应对各单位提交的集中采购预算进行审核,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支出项目但未编制集中采购预算的,应责令其重新编制。建立采购需求单位内部的分权和岗位分离机制,采购需求计划评审要设置不同岗位进行管理。
4.3 合同的签订与备案
采购单位依据中标通知书,严格按照采购中标结果以及合同管理的相关要求同中标供应商办理合同签订手续;采购单位应将签订的采购合同,提交采购小组备案,只有合同备案后才能启动后续采购资金支付工作;采购单位应做好采购合同等采购文件的分类、建档保管工作,防止资料遗失、泄露。采购文件的保存期限为自采购结束之日起至少15年。采购文件包括采购预算、政府采购登记表、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质疑答复、中标通知书、合同、项目成果、验收证明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4.4 采购项目的组织验收
由相关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对重大采购项目应当成立验收小组,由技术、法律、财会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验收工作。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在收到采购的货物、服务或工程项目竣工后,采购单位应组织对货物、服务进行验收或对工程项目进行竣工决算。相关验收或竣工决算工作,应严格依据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在协议采购方式下,采购单位应自供应商履行合同义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验收或竣工决算完毕后,应及时向采购小组备案验收报告、审计报告(如有),才能进行尾款支付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3]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11(10).
[4]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
采购审计的控制要点范文6
[关键词]现金账户;类型;审计
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现金是唯一一个包括在除了存货与仓储循环之外的每个循环中的账户。在对现金余额的审计时,收集什么证据、收集多少证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其他循环中的审计结果。如果注册会计师在采购与付款循环中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以及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使得他们认为将评估的控制风险降低是适当的,他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现金余额的细节测试。相反,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评估的控制风险很高,则有必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期末细节测试。因此,注册会计师常常将对现金余额的审计放在其他循环审计之后进行,这是必要且科学的。
一、现金和交易循环
即便是在期末余额并不重要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也会认为普通现金账户在几乎所有的审计中都非常重要。在各个交易循环中,普通普通现金账户(银行存款)都是被关注的中心。这是因为,流入现金账户和从现金账户流出的现金金额多数情况下都比财务报表中的其他账户高,而且现金被侵吞的可能性也比其他资产要大。
在现金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都要核对客户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但这并不能代替对账簿上记录的现金是否被正确地反映在实际发生的现金交易中的验证。前者较容易,后者却相对较难,作为公司会计报表整体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一项重要的审计程序就是对总分类账上记录的现金是否正确地反映在全年实际发生的全部现金交易中进行验证。
下列每一个错报都会最终导致现金的不适当支付或者没有收到现金,但是在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是很难被发现的:没有向顾客开具发票、在记录现金收款之前从顾客处截留现金收款并将该账户注销为坏账而侵吞现金、重复支付供货商货款、不恰当地支付高级职员的个人开支、支付未收到原材料的货款、向员工支付超额的薪酬、向关联方支付高额的利息等等。在对其他交易循环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来发现这些错报,前两个错报可以作为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一部分,接下来的三个可以作为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一部分,最后两个可以分别作为薪酬与人力资源循环或者资本取得与偿还循环审计的一部分。
当然,对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审计并不是可有可无,通过审计客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注册会计师可以发现以下完全不同类型的错报:没有将银行尚未支付的支票包括在尚未付款的支票清单中,即便是它已经被记录在现金日记账中;客户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收到的现金被记录为当年的现金收款;在接近年末时记录为现金收款的存款,银行是在同一月份记录为存款的,而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被包括为在途存款;对应付票据的付款被银行直接记入自身的存款余额,但是没有计入客户的记录。
二、现金账户的类型
注册会计师在对客户的现金账户进行审计之前,必须弄清客户的现金账户类型,以便对不同的现金账户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现金账户的主要类型包括普通现金账户、定额账户和定额备用现金账户几种。
普通现金账户是各单位最基本、最主要的现金账户,各单位几乎所有的现金收入和支出都要从该账户流转。通常情况下,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支出是从该账户进行的支付,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收款也是存入该账户的。
定额账户通常是企业为改善收入和支出的控制而专门设置的账户。如有些企业的薪酬账户就是定额账户,为了应对薪酬支出的内部控制,他们专设一个单独账户,内有一个固定的余额,在每次付薪期之前,企业从普通现金账户开具支票或者通过电子转账的方式将应付薪酬总额存入薪酬账户,在所有的薪酬付款都得到清算之后,银行账户应当还有固定余额。还有一些定额账户是针对单独的收款或付款而设立,针对收款设立一个银行账户,而针对支出设立另一个银行账户。特别是在拥有多个分支机构的公司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所有的收款被存入定额账户并定期将总数转入普通现金账户。支出账户也是按照定额基础建立的,定额账户中保持一个固定的余额,经授权的人员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使用这些资金,只要支付符合公司政策就行。当账户现金余额用完时,在经过权力人员批准之后,即可将现金从普通现金账户向定额支出账户补足。
定额备用金账户与银行存款账户相似但并不是银行账户。备用金账户是为了支付临时性的费用而将一定数额的现金所存放的账户,因为比支票方便快捷,所以主要用于小额的现金采购,包括零星的办公用品、员工的餐费等等。备用金账户金额通常不多且在一个月中仅被补足余额一次或两次。
三、普通现金账户的审计
与其他资产年末余额账户的审计目标不同,对普通现金账户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只需关注现金的存在性、完整性、准确性、截止以及明细账与总分类账的一致性这五项是否进行了公允表达和适当披露即可,无需太多重视普通现金的权利以及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分类和现金的可变现价值。
审计年末现金的方法基本上与其他资产负债表项目是相同的,即:识别客户影响现金的经营风险、确定可容忍错报和评估固有风险、评估控制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与交易的实质性测试、设计和实施分析程序以及设计现金余额的细节测试等等。
(一)识别影响现金的经营风险
一般情况下,企业存在严重影响现金余额的经营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有的话,可能来自不恰当的现金管理政策、来自处理为他人代管的资金、更可能来自现金等价物和其他类型的投资。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来自企业投资政策的风险以及管理层为降低这些风险而建立的控制。
(二)确定可容忍错报和评估固有风险
注册会计师在很多时候无一例外地将影响现金余额的交易放在首位,他们通常会认为现金存在着较大的重大错报风险。这是因为比起其他资产,现金存在更大的被盗用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存在、完整性以及准确性目标就具有较高的固有风险。这些目标通常就是现金余额审计的重点。
(三)评估控制风险
普通现金账户年末余额的内部控制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针对影响现金收支记录的交易循环的控制,二是独立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
针对影响现金收支记录的交易循环的控制,如在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签发支票和记录应付账款人员之间充分的职责分工,只有适当授权的人员才能签发支票,在签发支票前签发人员对支持性凭证的仔细复核以及充分的内部核查。如果影响与现金相关交易的控制运行有效,控制风险可以降低到与年末银行存款余额调节的审计测试一样。
对年末现金余额的一项重要控制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即由不负责处理和记录现金收支的人员对普通银行账户余额按月进行调节。如果企业长时间不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话,则该项控制的价值就会降低,因而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现金的控制风险的评估。
(四)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与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除存货与仓储循环之外,其他所有循环对期末现金余额都有影响,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对其他交易循环的测试中对现金交易进行审计。
(五)设计和实施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在期末现金余额审计中主要用在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的期末余额、在途存款、尚未清偿的支票和其他调解项目与以前年度的调节表进行核对方面,以及将现金的期末余额与以前月份的余额进行核对方面,这些分析程序的目的是发现现金的错报。通常情况下,在测试现金余额的合理性方面,分析程序则不太适用。
(六)设计现金余额的细节测试
现金账户审计中与余额相关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存在、完整性以及准确性,为此要进行相关的测试。此外,注册会计师还要实施与四项列报与披露相关的目标的测试。在实务中,采用哪些审计程序取决于审计人员在审计的其他部分中已经识别的现金的重要性和风险。但是对获取银行的函证,获取截止日的银行对账单以及测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需要额外加以关注。
注册会计师通常从客户的每家开户银行直接获取函证,如果银行没有对函证要求作出回复,注册会计师会寄发第二次请求或要求客户与银行进行沟通以要求他们完成函件并向注册会计师返回函证。银行函证在审计中非常重要,银行通常在函证信中确认贷款信息和银行存款余额。注册会计师收到银行函证后,由银行确认过的银行账户的余额应当被追查至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列示的金额。
获取截止日银行对账单的目的是验证客户年末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的调解项目。如果没有收到从银行直接寄发的对账单,注册会计师会验证期后期间的银行对账单。验证的目的在于测试客户的员工是否漏掉、加入或改变了与对账单相关的凭证,这显然是为了测试是否存在有意的错报。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针对现金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测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的同时也确定了客户是否认真编制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验证了客户记录的银行存款余额是否与除去在途存款、已签发尚未兑付的支票和其他调整事项的实际银行存款余额相同。在测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时,注册会计师使用截止日银行对账单中的信息以验证调解事项的适当性。
四、定额薪酬银行账户的审计
相比普通现金账户的测试,针对薪酬银行账户余额的测试要简单容易得多,通常只需测试尚未兑付的支票。在测试薪酬银行账户余额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函证以及截止日的银行对账单,除了对尚未兑付的支票的测试通常被限定在合理性上以外,其他测试程序与普通账户一样。
五、备用现金的审计
备用现金的审计重点是测试针对备用现金交易的控制,而不是其账户的期末余额,即便备用现金账户的金额很小,但是如果该账户频繁发生补足也可能存在大量不恰当交易的可能性。如果控制风险评估为低水平,当年补足付款的次数也很少,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因为并不重要就不再进行针对备用现金的测试。当注册会计师决定测试备用现金时,清点备用现金余额和对一项或两项补易执行更详细的测试是两项最常用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审计学》.阿尔文.A.阿伦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