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价值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的价值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的价值观

体育的价值观范文1

1.中美体育文化价值观内涵的差异

中国体育文化是典型的东方体育文化。由于对自然和自我的认识均来自于内省或内悟过程,在“天地人合一”“知行合一”哲学观的引导下,“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些哲学观念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这种哲学观在在中国传统的气功、武术、养生、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中随处可见。是一种典型的内敛的中国体育文化。

美国体育文化是典型的张扬的西方体育文化。美国体育文化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并以此衡量体育的功能和规范其手段、内容和方法,使体育活动向着严格的“针对性”、“专门性”的方向发展。体育锻炼采取分而治之的原则,将体育锻炼按其与人体解剖结构的关系,分为上下肢、躯干、腹背;或按身体素质分为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或按能量供应特点分为有氧、无氧。对完整的人体各局部分别采用针对性的练习,将这些局部的练习效果综合起来达到整体健身的目的。采用的是先分后合的策略,突出的是个体。因此,美国的体育文化归根到底是美国哲学与科学的文化延伸。

2.中美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表现

中美体育文化是两种截然相反走向的文化。中国提倡人的修身养性、内部完善,而美国则力求技术和技能的完善;中国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而美国则表现为哲学和自然相结合的科学思维;中国表现为“上下相随”“左右相依”“内外相合”的整体性,而美国则强调外在动作技术的完善;中国表现为“整体、和谐”,而美国则表现为“个体、进取、竞争”;中国力求负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主张运动的极限造成人体内部平衡的破坏,而美国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宗旨;中国采用阴阳、动静、刚柔、统一、相济等哲理概念,而美国采用强度、密度、频率、节奏、速度、力量等物理概念;中国以实现自我满足和完善为评价的终点,强调“适可而止”、“点到为止”,而美国以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体现自身价值为起点,主张“永无止境”、“超越极限”;中国强调稳定,美国强调发展;中国强调修身养性,美国强调个人能力的培养;中国强调秩序(尊敬师长,长幼有别),美国强调平等及个人自由等等。

二、 中美体育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原因

1.个人观与群体观

个人观与群体观对体育价值观比较最具重大意义,文化差异都可以从中得到解释。个人观与群体观分别是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也是中美体育文化价值观中差异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个人观是离心松散的,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是一种对称与水平的关系。群体观是紧密集合的,主要以他人或群体为参照,以亲朋好友、同事、邻居等构成一种群体“磁场”,置身其中的个人所思所为均无法脱离这一磁场的影响,以群体类别和等级次序为纽带,是一种互补与垂直的关系。[1]

中国儒家文化对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的社会属性远远大于自然属性,倾向于追求整体统一的集体主义群体观,强调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有时可以忽略甚至牺牲,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集体主义群体观有积极的一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个人在做具体事情时,强调他人观,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对自己的评价,这样做的好处是谦虚谨慎,内敛忍让,相互合作,顾全大局,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缺点是忽视了个人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存在,抑制了个人的进取心与竞争意识,不利于对个人潜力的充分挖掘,过分依赖“群体或裙带”关系。乒乓球、羽毛球和跳水等优势项目海外兵团中的一部分人就是因为为了国家或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负气出走海外。

美国文化的主流是欧洲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基本文化特征的国家。美国文化中“天人相分”的哲学观则导致了个人主义观,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个人主义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自由和权力不容侵犯,主张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在追求自我利益与履行集体义务之间,个体优先于集体。同时提倡个人价值的实现,人应该自力更生,自我完善,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个人主义观可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个人的进取心与竞争意识,使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个人主义在思想、言论、行为上都追求独树一帜,而牺牲个人力求保持一致则被视为个体人格丧失的表现。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洲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中,许多体育明星可以因为各种借口不加入国家队,不为国争光,也并不会受到封杀和道德舆论的谴责,会被认为很正常的事件,那是个人的权力。如科比、奥尼尔就没有参加2008年奥运会;美国的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七次(1999-2005)夺得环法自行车的冠军就是典型代表,他为自己而战,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我,并非为国家或任何组织而战。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会被认为不爱国,上升到政治高度,后果很严重,王治郅就是典型案例。

2.未来观与过去观

在价值观中,中美体育文化有截然相反的时间观。中国体育文化趋向过去时间观,人们强调“前车之鉴”是“后事之师”,经常用“好汉不提当年勇”来回忆过去以安慰自己,认为过去的经验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选择,所以中国人尊师敬老,特别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而传承的体育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尊师观、重经验、年龄及权威的意识特别强烈。历代中国人都普遍存在着一种愤青和怀旧的情感,当他们对现状不满时,就会怀念过去,古代圣贤们的许多话都被奉为座右铭,而对于自己所处的人、事、环境和新的变化会持较为保守和怀疑的态度。这些行为准则都与过去观的价值观紧密相连。

美国人注重于未来观,认为不断地超越和完善自己,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改变现状,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也造就了大多数美国人乐观进取的性格特征。在未来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时常挑战权威,不像我们那样尊老敬师,老师随时受到学生的挑战。他们不相信命运,会把眼光投向未来去寻求济世良方。

3.单向制时间和多向制时间观

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处理时间方式,中美两国在如何使用时间的观念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Hal1)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指出,中西文化的不同在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及冲突。他把时间使用分为单向性时间观和多向性时间观两种范畴。[2]

中国文化是多向性时间观,即时间被看成是分散的,同一时间可以做多件事情。人们重视人甚于时刻表,计划不如变化快,经常打破自己的时刻表,人们对时间的观念比较淡薄。中国人认为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时间“紧迫”感。体育课和体育训练迟到是常有的事,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也无内疚感。对于大牌体育明星来说,约会或训练迟到一会儿有时甚至是身份、地位的体现。

美国文化是单向性时间观,每天的日常活动或体育活动都严格按照时间表依次完成,他们注重的是目标、任务和结果,而不受复杂的人际关系所控制。单向性时间观把时间看作是单向线性的,可以分隔和驾驭的,不可重复的,他们常有一种“紧迫”感,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所以工作或体育训练的效率较高,否则会有负疚感。时间掌控着美国人的所有活动,严格按时间表逐一完成对单向制观念的人们来说十分重要。时间编织着美国人生活的网络,并微妙地协调着人际关系。[3]

4.理想主义观与现实主义观

理想主义观是“推”,现实主义观是“拉”,二者相互矛盾。理想主义推动着运动员去创造和拼搏,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实,创造历史;现实主义观则拉着运动员去拼搏,用现实刺激运动员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实的自我。

中国体育文化中现实主义成分多一些。

美国体育文化中理想主义成分多一些。运动经历只是他们人生历练的一部分,是自我人生规划的一部分,他们会把这些收获迁移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再次实现自我价值。

三、 结语

中美体育文化是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造成的,他们的存在与发展均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难以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但从体育发展的意义来看、二者各有优劣,既相形见绌,又相得益彰。中国体育文化缺少科学的实证,而美国的体育文化则缺少人文和科学的综合,两者结合可以各自完善。

参考文献

[1] 颜静兰,陈乐.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维度透视——中美流行歌曲的跨文化启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88-94.

体育的价值观范文2

一、体育教学中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价值观指的是学生对周围人、事情、环境等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事物的重要性和意义等。中专学生年龄较小,且经历过的事情较少,很难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也存在难度。此时需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等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事物。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和奋斗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体育有助于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形成一种行为教育,在体育锻炼中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通过体育学习来帮助学生淞⒆孕判模并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人生新起点。

二、中专体育教学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影响中专体育教学中价值观形成因素之一是个体价值观取向,即学生对待中专体育学习的态度,抱着何种态度去学习中专体育,涉及到魅力追求、人际教养、娱乐缓解、身体促进和自我实现等方面。通过中专体育来实现强身健体和提升自身运动技能的目标,通过运动来缓解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团结协作,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体育属于美育的一种,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来体现体育的魅力所在,并可以塑造自身的体型美和运动美等。

很多中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劲头受挫,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运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发挥学生自身的运动价值,体现学生的运动特长。让学生在运动和锻炼中找寻自我,提升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在学习中努力和奋斗。

三、中专体育教学的对策

1.阳光体育和快乐体育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应试教育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是针对要考核的跳高、跳远和赛跑指标等进行考核,根本没有将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目的体现出来。开展快乐体育和阳光体育,旨在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和运动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并让其感到身心愉悦,而不是想逃课。

2.层次化教学

切忌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要求所有的班级,并且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男生和女生。需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高、体重等情况进行划分,实行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的身体状况分为若干小组,实现层次化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

3.合作教学与审美教育

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与同学相处和交往,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并可以在体育中展现自身的价值,在小组中对任务和课题的探讨,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有助于加深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理解。了解体育的魅力,追求审美教育,例如在学习足球或者学习篮球时,可以了解足球和篮球的历史,为什么会沿用至今,从追溯对一项运动的来历,来提升对运动的兴趣,展现运动美。

4.体育运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实现体育与德育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的引导,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正确的看待体育运动的结果。重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奋斗精神,从而更好的理解和看待周围的事物,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小结

体育的价值观范文3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师;正确职业价值观;对策

高职体育教师作为社会生活的一分子,其主要的职责是通过教学来传播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并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更好地投入社会建设服务。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够使高职体育教师保持积极的教学态度投入教学工作中。

一、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意义

1.高职体育教师的正确职业价值观是其职业的内在要求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高职体育教师能够明确高职体育教育工作的意义,才能制订好自己在本职工作中的发展目标,确定在本职工作中的奋斗方向,同时决定着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工作态度,使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增强工作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指导高职体育教师进行正确的职业活动,使高职体育教师认同这个职业能够较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明确高职体育教育工作的意义,保持严谨乐观、积极向上的职业态

度,深刻理解本职工作,实现人生价值与职业理想,不断追求本职工作的成就,使其职业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在工作中获得更加愉悦的工作体验,使工作满意度得到加强。

3.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能够减少职业活动中的盲目性与困惑,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热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中

去,从而在职业能力上得到更大地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影响高职体育教师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1.性别因素

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教师这个职业被大众认定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在性别角度上来看更适合女性的选择,使女性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较高,对职业的认同程度也比较高,这就导致女性教师更重视自身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2.社会地位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提高,社会对其的期望值也逐渐增大,这就是社会对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影响的结果。在这种影响下,广大高职体育教师积极完成社会的期望,逐步把社会价值观渗透到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中。

3.受教育程度因素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自己的职业需求也就越高,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拥有比较大的抱负,希望在本职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4.年龄因素

有研究表明,年轻教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从理想的角度看待本职工作,更重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而年龄大的教师受到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视本身的经济报酬,职业价值观也就更现实。

此外,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还受到所在地域、家庭、职称、职业兴趣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高职体育教师正确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对策

1.提高高职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引导其自身的学习与成长

高职体育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充分理解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以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补充新鲜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使自己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规划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坚定职业信念,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岗位中去,促进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2.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要正确引导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要重视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必要性。在扩大投入和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环境及教师待遇的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并为高职体育教师提供发展的条件与机遇,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对应的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展现自我,从而促进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3.社会要重视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

高职体育教师是社会成员之一,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现代社会要不断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职业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吸引更多的人选择这个职业;提高其职业荣誉感和价值感,促进高职体育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工作中去;加强政策导向,满足高职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促进其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既影响高职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又影响高职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浅析,探究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和对策,从而提高高职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认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凤琴.教师职业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体育的价值观范文4

关键词:体育锻炼;价值观;区别

一、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观的变化

1.不同年级之间的变化

高年级学生的行为控制感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对于一些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掌握得更加娴熟,对于运动项目的了解也更多,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更有自,对参加锻炼的难易程度的直觉更高。低年级学生容易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兴趣高涨,新生接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体育项目,对体育锻炼的肯定程度更高。

2.性别的变化

男女之间在体育锻炼态度上无显著差异。女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更加肯定的评价,在目标态度上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男生更容易坚持体育锻炼,男生在行为控制感上的平均得分要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准备为锻炼付出的努力程度更大,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上要高于女生,男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更加明确的打算。男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更容易,体育锻炼活动已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

3.地域的变化

城镇学生在锻炼时获得的情感体验更丰富,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更有自,对参加锻炼的难易程度的直觉更高。其运动技术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熟练,高中r期接触到的体育运动项目相对比农村学生丰富,在行为控制感和情感体验两个维度上,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在锻炼遇到困难时付出的努力更大,具有吃苦精神,进入大学后其参与锻炼的热情更高。然而在之前由于接触到的体育设施、体育项目相对城镇学生来说还不全面,但农村学生有更加强烈的意愿,在行为意向上明显高于城镇学生。

二、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1.体育社团的影响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等可以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社团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空间,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对于学校体育社团抱有一定的期望,对于高职一年级的学生群体来讲高职院校的体育社团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到高年级时,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积极性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如何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积极影响和引导作用以促进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也是高职体育教育需要重视的课题。体育社团对于高职学生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力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其功能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在活动开展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直接受到体育文化平台作用与功能的影响,而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就是体育课堂和体育社团。高校体育文化的缺失使高职院校学生呈现出体育参与动机相对功利、体育价值观相对模糊、体育认知相对狭窄以及体育兴趣相对孱弱等特征。缺乏体育课堂和体育社团引导的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尚存在科学性和健康性的缺失,高职院校体育课堂和体育社团对于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体育锻炼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仍处在一种“自然内化”状态。

2.体育课堂的影响

我国高职体育教育需要重视的重要课题就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体育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还需更趋合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存在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需求的矛盾。学校体育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传播体育文化、传授体育技能的重要平台――体育课堂。

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主导者,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无力改变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的匮乏等客观制约条件。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将有益于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通过推进自身队伍的专业化,提升教学水平,以此来满足学生群体难以被充分激发的体育锻炼兴趣,弥补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尚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不足。

参考文献:

体育的价值观范文5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文化融合;核心价值观;影响;对策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展衍生的人类体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之体育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也是核心民族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众多我国古人的体育智慧结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体育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脉络、高度凝练的运动表征形态,彰显着五千年生存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并以其自身独特的传承方式、发展环境、表达方式、,分别立足于东西方的主流体育文化意识中。随着近代世界文明的发展,全球各国家民族文化距离的缩短,中华各种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无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系统的分析东西方文化融合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以自省的方式反思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期能够在西方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经久不衰、绽放光辉。

1文化与体育文化概述

从古至今,关于文化的定义虽然林林总总、众说不一,但其总体上都体现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和对普遍存在的具体性东西的描述性特征。因此,本研究以美国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社会综合体。”为逻辑起点,对文化入侵展开研究。

文化是一种人类活动,是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结晶,具有非强制性影响力的本质属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有精神现象、意识形态和社会行为与习俗的综合体。文化的外延范围很广,它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产物,体现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反应在体育活动方面。体育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活动方式,是构成人生存、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体育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社会及个体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远古社会里,体育就具备了生存、娱乐、信仰等诸多文化特征;现代社会里,体育更是至关重要,不仅对于个人一身体、人格与心理及观念、意识等方具有全面发展的作用,对于社会来讲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育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体现着人类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的文明发展程度,具备了各种文化的特征,因而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体育的这种文化形态是由社会文化形态决定的,社会文化形态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体育形态也有所不同。

2西方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1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1818年德国学者费特著述的《体育史》一书。它同任何一种其他文化一样,深深地记录着一个民族的特点,反映着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单以文化本质上来说,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的竞技体育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分支也带有着民族文化讲求的“天人合一,兼容并包,以和为贵”的特点,是一种综合思维体系;而西方的竞技体育文化则是讲求“更快、更高、更强”,强调竞争、自我超越的分析型思维体系。中华传统体育所蕴含的“德者居之、以体会友”之文化,重视练体者的德才兼备;而西方竞技体育所蕴含的“争强夺标,一决高下”之文化,以获胜者的成功与荣耀为目的。此外,美国学者卡普拉在论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时也说到:“中国人对世界观的认知和方法论的应用不同于早期的欧洲学者,他们对问题的研究以对宇宙和自然的朴素哲学为特点,在对事物的探索中并不限于对问题因果关系的探讨,还在于对问题的对象和发生时间的综合阐述。”因此说,中西方体育文化不仅受中西方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存在着思维性的认知差异;还因为受中西方人民生存目标的不同,而存在着对体育价值与功能认同的不同。

2.2西方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发展

体育文化一词从德国学者费特著述的《体育史》中正式被提出之后,体育活动变被正式称之为一种文化。其实本应如此,因为无论东方西方,他们的体育活动都深深地被刻上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烙印。西方国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社会现代化的飞跃发展,积攒了雄厚的经济实力,由此便带动了现代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与传播。西方体育文化便在此时形成,并成为了西方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宣传其“普世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其体育文化传播以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世界杯、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NBA)、温网公开赛等为重要载体,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并以此奠定了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全球霸主地位。应该说,这些西方国家并不是没有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但是他们的传统体育文化并没有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推广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而是被奥林匹克文化所替代或融合。这种文化的替代与融合一方面表明,虽然不同民族、地域间的体育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发生了改变,不同民族和地域人群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共识,让以篮球、足球、网球等为代表的西方体育运动更受欢迎,由此推动了现代体育运动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替代;另一方面,在当代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下,文化生产走向全球化、市场化、技术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传统体育在发展中也必然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和依托现代科技,才能在全球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但就市场化和技术化的文化本质来讲,就是一种普世化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当这种以西方文化为特征的价值理念和技术方法,对传统体育进行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运作时,其必然造成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2.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链条的危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国运能够绵绵流传,其关键在于其文化是否能在青年人中传播,只有年青一代能够深刻认可和发展本民族的体育文化,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屹立于全球化浪潮下,本着这样的发展和继承理念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文化才不至于走上清末木兰围场的老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体育文化也都各自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56个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编了近千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其中仅起源于汉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就有近300项。这些内容繁多、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彰显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构成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势资源与文化宝库。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资源,但真正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发展的却寥寥无几。如,以武术在高等院校的发展为例。在全国16个省(市)的93所普通高校中,有24所高校仅开设1项武术项目――太极拳;有29所高校开设了2项武术项目――太极拳、长拳;有17所高校有开设3项武术项目――太极拳、长拳、养生功,而开设4项以上武术项目的高校不足10所。同时,即使在这些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高等院校,其武术课程的设置也在全部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规划中占有很小的比重。此外,这些教授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师也大多是半路出家,并不是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专任教师,课程内容只是太极拳、长拳、太极扇等基础的健身功法,没有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配套。学生只知道模仿动作套路,并不能从文化起源、传承及其功用等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了解。这样,造成学生在死板无趣的模仿练习中失去了对于传统体育的兴趣与热情,更不用说从中体会文化层、思想层的中华传统体育博大精深的奥秘。加之西方经济体育从社会、网络、产业等各方面对于学生生活、思想及体育爱好等方面的渗透,利用暴力美学、竞争思维对传统体育开展空间的压缩,使学生的传统体育意识渐渐淡化乃是消失。从国外体育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看,体育项目的发展最有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政策干预和商业运营。如美国各项体育项目的俱乐部运营模式,日本中小学柔道、空手道、剑道、弓道等原本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课程极力推广的政府干预模式;还比如,韩国将跆拳道指定为军队和警察必须学习的运动技能条,大幅度提高了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没有一项传统体育运动被政府制定为某一领域内必须学习的运动技能。

3东西方文化融合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表现

3.1西方的奥林匹克项目仍是国内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宠儿”

尽管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理念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理念不相融合,但是西方的竞技体育提倡的自我超越、人文关怀等核心文化内涵也逐渐为广大群众认可。西方竞技体育所推崇的奥林匹克文化因其与时俱进、协调发展的传播模式依然在世界范围内的体育文化领域“独占鳌头”。尤其在2008年我国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后,西方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对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体育认知影响更大、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用更强,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有限的物质与文化资源更加集中于此。这不仅日益弱化社会不同阶层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同时也制约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与发展。而且随着我国主流媒体及体育思想对奥运的宣传及奥运精神的传播,使得以西方现代体育为代表的人文精神,一方面高扬人类的理想一和平与发展;一方面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导引下,不断校正本身的错误、完善自身,以此影响和改变我国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西方体育的文化入侵不仅是运动项目的改变与入侵,也是西方古希腊城邦体育文化思维的入侵和西化的体育活动运作模式的入侵。在学校、社区以及单位中所组织和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以奥运运行方式而举办的市级、省级运动会,包括其比赛项目亦大都以奥运项目为蓝本进行强度与难度的降低。李力研指出:“现代社会一切体育的比赛都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希腊特征,其中奥运会更是希腊体育现代化的代表;同时,虽然近年来奥运会不断地吸收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正式一员,但那也仅仅是奥运会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并进一步加深了不同体育文化之间的“误读”与冲突。”因此说,奥运会的全球化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的“文化浸入”,已经造成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伤害。

3.2以西方体育为主宰的一元体育思想在青少年中传播

以西方体育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一元化竞技体育思想,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的主流思想,它不仅严重的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也削弱了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对高等院校师生的教化作用。以篮球运动为例,1895年来会理将篮球运动传入我国后,我国天津社会开始逐步开展篮球活动并开展向中国其他城市扩展,使得北京、上海等地有了这项运动。1908年以后,一批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专业人员先后前来中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体育文化传播活动。如盖利博士1898年来华传教,1904年任天津青年会体育干事,并趋各大城市指导,专门介绍各种西方竞技运动。还比如,1908年艾斯纳博士在上海成立青年会体育部,于1909年该青年会首次举行篮球赛,随即推广学校与社会各界。时至今日,篮球运动已经遍布全国各个层次的校园中,它所带来的西化竞技体育思想也根深蒂固的种植在所有热衷于此项目的青少年中,他们可以用篮球的语言与完全不同国家的孩子做有限的交流,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认同,象征着我们走入了别人的文化体系,以此为蓝本无数的奥运项目将通过改变青少年的思维来改变我们的体育文化思维,最终达到文化入侵的最终期,文化同化。

3.3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均衡

为加速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文化的发展、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1995年7月,国家体委根据我国体育的发展实际,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994-2000)》,以此通过体育运动的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国际地位。自此我国的竞技体育,也就是西方奥林比克运动项目,开始走进主流体育文化之中。数据显示,中央一级1979年到1983年竞技体育经费每年平局增长12.3%。省级以下许多地方的民族传统体育经费没有相应的增长,且呈现减少的态势,多数县开支后所剩无几。到了90年代后期,体育彩票的发行又一次为西化的体育事业发展进行了注资。这一方面,为体育事业的西化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动力和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不同阶层对西方现代体育运动及其文化的认知。可以说,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大众的现代体育认知,为西化的体育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足了准备。此外,国家对西方现代体育的资助投入要远远高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如,据一些学者推算,获得一块奥运金牌平均要投入2000万左右;而2008年包含内地22个省份、国际17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294人的第三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暨国际健身气功展示会,所有项目的奖金共计20万港币(约为15万7千元人民币),这还不及奥运冠军奖金的五分之一。可以说,西方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一边倒的态势,西方体育产业对我国主流体育文化的控制已经达到较为深入的程度。

4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4.1开展大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根植于大众社区活动之中,是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基石。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广大劳动群众经过千百年的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集大众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发展与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这样的追根溯源,我们才能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广大社会不同阶层认识到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意义所在,才能有效的发展传统体育产业,从而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向世界的广泛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竞技体育文化有着本质区别,它们的受众也不尽相同,传统体育的受众是全体大众,竞技体育只是少数竞技运动员的世界。而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体大众全部参与进来,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优势。此外,传统体育文化还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要我们在发展传统体育的同时,还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与发展的根源,保持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民族底蕴。随着我国实行深化改革、经济调整宏观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的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度、自豪感及民族意识达到空前高度;在体育事业发展的侧重点上也不能单单只局限于在西方主导的竞技体育项目中争优夺标、赢得奖牌,同时还要优化和发扬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来。

4.2培养广大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素养

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协成立大会上,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指出:“我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事业和体育强国,不仅要开展西方现代体育运动,还要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而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播速度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无法比拟的,网络的出现使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闪耀西方体育文化的光辉,但是民族传统体育却却并不能像其他形式的西方体育文化一样走进世界的每个角落。因此,对广大的学生群体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广大的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还有利于正确认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提升对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认知,使他们正确西方现代体育运动及其文化。在增强广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自豪感和认同度的同时,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刻心系国家,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与建设做出贡献。此外,也能正确引导他们对不同体育文化态度,面对不同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懂得相互理解、相互促进、。

4.3优化传统体育产业结构,为其传承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虽然是以全民体育健身及各级学校体育为基础的,但是他的推广与传播也离不开体育实体产业的支持与物质保障。放眼世界,所有先进的体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都有强大的体育实体产业作为后盾支持,如西方经济体育的奥林匹克运动会、NBA、温网公开赛等,而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印度的普拉提和瑜伽、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和剑术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不但服务于本国人民、拉动国家经济,还促使了国家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输出与传播。这些根植于其本土的传统体育文化所发展起来的场馆会所的实体产业,基本可见于我国各大中小型城市。因此,要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利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创新、演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及其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将其优化为一种局势俱进的先进体育文化;其次,优化与变革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方式,使其适应当代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运动体验,满足群众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需求,并以此积极发展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民族传统体育实体产业;最后,充分利用现在多媒体传播技术,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加大力度与规模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进行宣传。还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地缘优势,在传统体育发源地开展传统体育旅游产业,以此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只要坚持以上几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下去,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才不会被西方体育文化思想所冲击,消耗殆尽。

体育的价值观范文6

Zhong Jinhua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摘要: 分析了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与其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具体价值体现。

Abstract: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library culture i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and its importance, discussed the specific value embodiment of libra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sports college.

关键词: 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 价值体现

Key words: Physical Culture University libraries;library culture;value reflect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69-02

0引言

体育院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训练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和各类信息服务的重任。作为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要顺应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够体现出体育院校的时代主题价值。作为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它是图书馆的灵魂和无形资产,它体现在图书馆的各个方面,维系并推动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对于图书馆工作的全面发展、创新起着重要的价值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固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的为读者服务的管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精神风貌、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1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内涵

体育院校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中一般属于中小型馆,所以无论是在经费投入还是软硬件设施上都无法与大型、综合性高校相比,但是在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上都是相同和相通的。因此,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精神文化与图书馆制度文化这两个方面上。

1.1 图书馆精神文化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它集中地反映着一个图书馆的本质和个性特色,主要由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职业道德、图书馆形象等方面构成。

图书馆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图书馆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图书馆文化。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各项活动,来自于价值观对图书馆员的感召力和向心力。这种价值观常常体现为一种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抱负,激励图书馆员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指引图书馆员追求正确的精神价值,在自身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将图书馆的工作也列为其中,只有这样图书馆价值的目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抬升到相对高的层次。

图书馆职业道德: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在发挥图书馆职能的作用中必备的品德,一方面是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又是图书馆员在新时期对图书馆道德规范认识的不断升华,它是图书馆的规范性文化;是调节图书馆员行为的自律手段,也是妥善处理图书馆上下级之间、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包含了责任、义务、纪律、行为、荣誉等等方面。是以公共舆论与教育等方式,来影响图书馆员的心理和意识,使之成为馆员行为的原则和规范。

图书馆形象:它是指读者对图书馆各方面情况的总体看法和印象,也就是指读者对图书馆整体的印象与评价,它标志着公众对图书馆的了解和认可程度,展现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荣誉度,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图书馆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有利于图书馆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还可以成为激励图书馆员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形象包含了内部形象、外部形象与表层形象、深层形象这4个方面,他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图书馆形象作为图书馆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

1.2 图书馆制度文化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服务管理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为目的,是一种以图书馆规章制度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群体行为规范,学习、科研、工作、习俗等等软件环境。

图书馆的秩序能否正常的运转,就要依靠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图书馆制度文化通过限制行为规范,以此培养图书馆员道德修养,因此有特定的规范性,同时还能够引导读者的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体现在具体方面上,包括:图书馆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文献借阅保护规则等各种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建立,能够起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作用。可以对馆员工作的任务及效果作出明确的规定,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且,以制度为基准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办法,对馆员的业绩进行考评,可以激发馆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图书馆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个人利益符合集体和图书馆利益的目的。

2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是凝聚人的粘合剂。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对生活、工作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使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善恶观有着基本相同的方面,也为他们认识、分析、处理问题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点,进而可以极大的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1 有助于体育院校图书馆内在凝聚力的产生群体凝聚力的产生是通过文化建设,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就是图书馆产生群体凝聚力的根本源泉,它能够促使图书馆全体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意识,牢固地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根本服务宗旨,用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统一全体馆员的行动。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在网络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体现出了其本身所应有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服务精神。这些精神文化的体现,可以更好地促使体育院校图书馆这个集体拥有主动化的服务观、有效化的竞争观、快速应变化的效率观,拥有精诚团结、互助、互爱、以馆为荣的集体主义精神,拥有主动为体育文化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讲文明礼貌、懂服务的道德规范。

2.2 有助于规范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资源的管理图书馆文化之所以能够创建与发展是基于人类文化的创造、积累以及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管理的获利就是人的因素,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强调人的因素,表现出了引导疼、关怀人的价值,培养人们自觉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明确了图书馆的群体意识,完善了其行为规范,进而形成诸如管理条例等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以此来规范图书馆员,以他们自觉地行为去达到实现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最高价值的目的。

2.3 有助于推动体育院校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体育院校图书馆。而体育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应有其图书馆文化。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群体,即院校的师生员工,其职责使以管理好服务的形式达到育人的目的,体育院校图书馆要有共同的图书馆创新意识、图书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使院校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同师生员工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交流互动,进而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力量,构建体育院校校园文化的精神文明。

3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具体价值体现

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面对时代对体育院校各项工作的新要求,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也必须围绕着培养人才,以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

3.1 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建设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物质环境建设:通过图书馆建筑外形的个性化,内部装修的风格化与现代化设备等各种物质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环境氛围,创建一个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以及适应体育院校读者需求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在功能上具有灵活性和多元化性的文化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加强馆舍馆容的建设,如图书馆内外部建筑所体现出的思想、风格、个性、美感,内涵等厚重的文化韵味,在精神上给读者以朴素、简洁、美观、优雅、安全舒适、整洁、充满绿色、生态型的环境氛围,在宁静、幽雅的空间中让读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调节和消除视觉疲劳, 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启迪,陶冶性情,美化心灵,有利于促进读者身心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的收集,大大提高体育院校馆藏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

对馆内的书刊架位、阅览桌椅、电脑设备、花草绿叶等景观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从服务功能的角度进行设计,配合工作流程使读者感到实用舒适、朴实高雅、简洁大方,为读者提供亲切、方便、快捷的服务。

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把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成学校文化中心,图书馆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馆藏文献。根据体育院校教学、科研、训练的需要,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各类型读者的不同需求,建立多元化、多级次的立体资源结构体系,以突显体育特色为主线,覆盖所有相关的学科领域,且多种载体并存。以此原则来制定科学合理地文献资源的采购计划,及时补充馆藏文献。同时,作为体育院校图书馆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体育院校校园思想文化领域,严把质量关,抵制那些不健康、低劣、有害的读物进入馆内。应给读者提供一些思想积极、内容健康、喜闻乐见以及多种形式的优秀文化精神产品,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读者对文化的需求。

提高体育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图书馆的整体水平由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建设程度直接地决定,相反,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也受到图书馆的整体层次的直接影响。所以,增快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步伐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另外,在这一进程中,首先就要再资金的投入方面下功夫,确保图书馆的各种设备能够及时的得到更新;二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为读者提供各种远程网上服务,在网络上开展信息咨询、动态信息知识导航和建立馆外信息资源数据库的镜像点,进而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资源,让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利用多途径和网络的多方位去汲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这必将是促进现代化教育的最佳方式。

3.2 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开拓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创新: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强弱直接反映出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到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体育院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一是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积极开展导读服务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已建成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等,开展各种网络化的检索服务工作。因此,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所拓展,应建立起完善的导读系统,利用搜索引擎,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序的分类、整序、链接,建立信息导航库,引导读者正确检索网络信息。如在网上编制导读书目,开设新书通报专栏,将网上的优秀作品推荐给读者。其次,有针对性的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加工,编制出对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活动有指导意义的书目、索引、文献、题录,办好宣传橱窗。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使他们真正熟悉了解图书馆,得心应手地利用图书馆,为活跃图书馆文化活动注入新的内容,提供新的服务方式。

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创新目标、规章制度、文化引导来丰富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首先,体育院校图书馆能够制定特定的发展目标来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目标不但切实可行还要高瞻远瞩。使图书馆的两大主要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促进情感、组织和思想凝聚力的形成;第二,为了能够达到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就应持续地完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确保体育院校图书馆常规地运行;第三,基于充分理解体育院校发展目标,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有忧患、职责意识,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将责、利、权有机地统一在起来。只有这样,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才会受到其制度文化的更大影响。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图书馆应大力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不断提升体育院校图书馆地位,体现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最高价值,更好地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开凤.图书馆制度文化浅说[J].图书馆论坛,2005(4):26-28.

[2]康存辉.图书馆组织文化的价值体现[J].现代情报,2006(5):108-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