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如何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山区农村如何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山区农村如何发展

山区农村如何发展范文1

一、立足山区生活实际,调整教学预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加剧,许多农村儿童未来也许会走向城市,但农村始终是他们的根,他们更是未来新农村的建设者。因此,山区农村品德课程实应当以促进农村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引领学生认识农村,参与农村建设,适应新农村生活,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新农村人。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山区生活实际,适当调整教学。

例如,在教学《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一课时,教师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风景、美食,感受家乡的变化,从中体会家乡之美,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考察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有学生指出,家乡的风景并不美,也没有什么美食。当前,我国城乡差异较大,许多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田地荒芜、农村发展凋敝确是事实。于是,教师调整了预设活动,以“家乡这几年都有哪些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变化。如外出打工回来的村民,用学到的技术,开办养殖场,种植高产经济林木等,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生动的事例让学生们开拓了视野,发现了不一样的农村生活,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确实不算美,但我们真切感受到它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使家乡变得更美呢?”学生踊跃发言,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由此,“正确认识家乡,立志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目标顺利达成。

立足农村现实,用批判的眼光引领儿童发现农村之美,重新认识农村,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农村,生发爱乡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二、引领山区校园生活,创生教学素材

山区农村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比较少,生活视野有限,校园生活也比较单调。同时,由于受到以往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或看图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品德课教学空间局限于课堂。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应当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生适合山区儿童的教学素材,激活儿童的校园生活,引领农村孩子走出封闭、单调的生活,形成开朗、健康的个性品质。

例如,《一次运动会》一课,教材创设了如下场景: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了,我们应该如何准备?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运动会对城市儿童而言,司空见惯且素材丰富。但在山区农村学校,由于场地的限制、师资的缺乏等,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过运动会。这一场景和话题讨论显然成为农村儿童难以完成的任务。于是,基于农村学校的体育课实际,教师和班主任合作策划了一次班级跳绳比赛活动。比赛设有8人集体跳绳、S形跳绳和双人跳、单人跳四个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由此,组织学生讨论:“跳绳比赛即将举行,我们应该如何做准备?”这样的活动素材来自农村儿童的校园生活实际,满足了儿童的活动需求,自然激活了儿童的思维,孩子们自然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

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活动性等特征,只有营建灵动的课堂,引领儿童创造生动、鲜活的校园氛围,才能帮助他们学会积极、愉快地生活。

三、激活村庄生活资源,灵活处理教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让儿童真正走进农村生活,体验生动、朴实的村庄生活,品德课堂才能由此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引领农村儿童真正成长为未来农村的建设者。

例如,《我们的社区》一课,要求学生认识自己的社区,了解社区的设施为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初步形成公德意识。教材展示了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院、传达室、早教中心等机构。对农村孩子来说,这些设施都非常陌生。但着眼学生的未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机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基于农村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社区就是自己所生活的村庄,并重点让学生认识村委会、村卫生所、村里的商店等机构及其作用;并结合农忙季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农用灌溉渠、犁和耙、防洪大堤等农村公用设施及其作用。这些设施对农村儿童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教师特别使用了一则因大堤遭到破坏而导致农业损失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农村公用设施缺乏或受损给人们带来的困难。农村人往往“靠天吃饭”,学生对此深有体会,自然能深刻理解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更容易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

朴实的村庄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农村生活的价值,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如此才能激活农村生活资源,服务于儿童的成长。

四、着眼儿童未来,合理使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但许多农村学校受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仍然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设备,传统媒体仍然是主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山区农村品德课教师要正视现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运用录音机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品德课堂服务。

例如,《上学路上》一课中,设计有游戏“玩交通安全棋”,其中涉及许多交通标志。山区农村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交通标志,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用动感的画面自然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认识和记住这些标志。但学校设备有限,于是,老师们动手制作了交通标志图,利用投影设备,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名称和作用。这样的教学直观形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续活动――“玩交通安全棋”游戏作好了铺垫。

可见,我们只有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让儿童感受现代技术手段,认识现代社会的生动变化,才能为儿童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山区农村如何发展范文2

关键词:林业经济;山区;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发展和直十分重视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持续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对东部广大平原地区来说,种植业和粮食生产得到了有力支持和可靠保障。然而,对广大山区的农民来说,由于缺乏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许多农民在国内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新形势下,许多地区农业的发展还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山区林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过去的许多的荒山变成了绿川,许多零星的粮田已自然退化为草地和林地,曾经农民赖以生存之本已被闲置并荒芜,作为拥有集体林权使用者的农民未能从其拥有的林业资源中获得应有的利益。许多农民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但在短期内要想实现小康,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仍然显得尤为困难。

我国的山区面积广大,占总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也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56%。许多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森林资源是山区的优势资源,也是实现山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探索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把农村林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山区农村的发展,尤其是许多贫困地区的致富问题。

山区林业资源丰富,俗话说,靠山吃山,然而,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林业资源,实现农民增收并可持续发展,是许多农民面临的问题。个人认为,必须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好林地,挖掘林地的生产力,发挥林地的作用,在保证林地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对林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解放林业生产力。

要发展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林农增收、林区稳定的林业产业,突破传统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产业模式,建立以符合生态为前提的林业发展模式。只有用现代林业的理念发展林业,充分挖掘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大功能,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和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共进、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子。

纵观世界很多林业发达国家,从欧洲到北美,从日本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森林都在由单一功能经营向森林三大效益全面利用过渡,发达国家指导林业发展倾向于多功能林业,是因为对林业经济功能有两大方面的认识。一个是森林提供木材与树木生长过程中的生态服务是相互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另一个是从材料可获得性和环境友好性的比较角度分析,木材更能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同时,林业经济发展也为农村、地方经济发展与就业提供了巨大贡献,这更是社会稳定的内在需要。因此,多功能林业强调林业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是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主方向。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多种效益,山区林业经济发展优势突出,大有可为,但是依然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问题。 林业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收益见效慢等特点,还收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环境威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林业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山区,首先就是交通、信息的闭塞,致使多数农民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市场经济意识缺乏,难以理解林业经济发展的潜力,要么局限于发展传统的种植业,粗放的砍伐木材获得短期直接的经济效益,要么放弃农业,外出务工以维持生计。此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也是导致林业活力不强的重要原因,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地区集体林权改革难以推进,许多集体林产权归属不清晰,经营主体得不到落实,使得林权流转不畅,林业要素市场无法建立,制约了林业发展,大批林业资源无法得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要搞好山区林业的综合开发,就必须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振兴林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改变山区面貌,实现富民、富区的重大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山区林业,使资源合理配置,生产优化组合,充分挖掘潜力,让综合开发成为林农走上致富之路的良好途径。

在发展山区林业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永续利用。

(2)坚持不断调整和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粗放的林业发展方式。

(3)坚持集约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的原则。资源培育、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抓好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加大综合开发力度,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4)坚持科技兴林原则。以科技促资源增长,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5)坚持依法治林的原则。完善林业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具体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结构,不断延伸和拓展林业产业链。坚持林农结合,充分利用山区林地丰富的有利条件,合理调整林种结构,林木比例,使得阔叶林与针叶林比例合理,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比例合理。坚持林旅结合,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森林体验、森林休闲等森林旅游业,启动各地方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让森林旅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区域发展的原则,高起点、高质量完成区域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规划,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我号林业经济发展方向。

(3)加快推进构建新型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扎实抓好森林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森林产业从业人员和林农的实用技能培训,为农民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

山区农村如何发展范文3

关键词:农村;儿童;教育品质

山区农村的初等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基础教育硬件条件差,教育环境较为恶劣,基础教育的软件条件严重滞后于现代基础教育整体步伐。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山区儿童教育的现状,让社会更加关爱农村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笔者对轩辕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儿童思想、自身素质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到三个年级的学生,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山区农村思想教育品质的现状,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并为山区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

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华胥镇的轩辕小学,此校学生来自附近六个村子,年龄集中在7-11岁。学生来源于三、四、五年级,其中五年级人数占51.14%,四年级人数占23.86%,三年级占25%。

2.方法

问卷中分别设置了关于人生理想目标、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幸福来源、人际交往、家庭情况等问题。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来分析目前农村儿童所表现出的教育品质,总结目前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积极的对策。

二、结果分析

1.思想和学习状况

生活环境对山区农村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61.37%的学生能够认识到上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自身的发展和生存,但仍有36.36%的学生把上学读书视为赚钱的必经之路,不正确的人生观的确立直接影响到学生性格、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甚至会使其人格的发展出现扭曲。

对于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学生是否能积极回答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61.63%的同学能够立即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非常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有34.09%的学生能够在思考后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回答,数据显示这部分学生主要来源于高年级的学生。这说明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累积,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他们能够在一定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作出反应。

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问卷中还调查了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63.63%的学生能够按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能够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是,有33.47%的学生对待家庭作业存在着不认真的态度,普遍的情况是做作业的时候不能集中精力,边玩边做。因此,家长要切实做好学生学习的督导工作,不但要对他们的成长投入物质的支持,还要对他们进行精神层面的帮助,做好学生课外的指导工作。经济学中关于学生成绩决定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形成三个视角:学校教育生产函数、家庭决策模型以及学校与家庭相互作用模型。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在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进步。

2.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

在人际交往心理方面,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当学生和家境比自己好的同学在一起时,只有27.27%的学生表现出较为快乐的感受;有59.28%的学生对此种情况有着仅是一般的感觉,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不存在特殊的感受;有13.64%的学生和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在一起时自身会有自卑、孤独的感受,这些学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得不合群、不喜欢与人交往,甚至产生心理交往障碍。根据对如何对待初次见面的新朋友这一问题调查显示:有87.50%的学生会主动和新朋友打招呼;有5.68%不好意思;有6.82%的表示会只顾自己玩不和新朋友打招呼。调查发现有85.23%的学生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会有快乐的感觉;有8.07%的表现出在交往过程中感觉仅是一般;6.70%的学生表示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没有找到快乐的感觉。调查表明学生交朋友最看重学习成绩的有30.45%;看重彼此谈得来的有7.95%;根据彼此的品行道德结交朋友的有59.32%;看重家庭背景的有2.28%。在如何对待与认识的长辈见面时的问卷中,有86.36%的学生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有13.64%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好意思。以上调查结果表明,经济的逐渐发展为山区的孩子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阳光,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但还有少数的孩子的心理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更多关心和呵护。父母的关注和呵护能够帮助他们在人生认识、人生价值和个性发展上保持健康的发展;老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主动地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3.品质方面的调查

有95.48%的学生会尽自己的能力奉献自己的爱心,还有4.52%的学生是别人捐了我不捐面子上过不去。对于假如你的家庭突遭不测,老师号召同学为你捐款帮助你时,你的感受如何的问题上,有93.18%的学生会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并且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有1.14%的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有5.68%的觉得自己有苦难时,别人帮助自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显示了山区农村的孩子们整体上都具有良好的品行和爱心,在接受外界的帮助后能够充满感激并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爱心继续传递,为构建和谐的集体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个人成就感方面的调查

调查分析,在竞选班长时有85.23%的学生选择“我能行,我会努力争取”选项;有6.03%的选择“当与不当班长无所谓”;有8.74%的选择“我不行,我不当”选项。结果表明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不敢于挑战自我。在做事不能成功时,自己该如何做的问题调查中,有19.32%的学生选择不服气,重新再来;有49.09%的学生表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做事做积累;有26.59%的学生选择寻求外界帮助;有5.11%的选择放弃努力,不再继续做此事。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自己成绩较差的原因分析时,有12.12%的将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努力不够;11.36%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教的不好导致自己的成绩较差;5.68%的是自己的家庭背景的干扰致使自己的成绩较差;10.83%的学生认为由于自己天资较差成绩差的最大的原因。这说明了正确的自我评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客观的自我评价意识。

5.家庭环境的调查

在对学生们的家庭居住环境调查时发现,有63.60%的学生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居住;有2.25%的孩子与自己母亲或父亲其中的一个共同居住;有34.15%的孩子属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不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少年儿童。山区的农村青年劳力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选择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子女交给父母看管,造成目前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教师,对于留守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及时地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6.结论

山区农村基础教育一直是我国初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儿童教育的发展制约和决定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步伐。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逐渐增多提示我们儿童教育质量的进一步的提高需投入更多的物质和更大的精神支持。在艰苦的条件下,孩子们能顽强地、健康地成长是家长的希望,更是社会的需要,山区农村儿童的教育品质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2.纪中霞,陈水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2008(10).

山区农村如何发展范文4

 

一、前言

 

教育是人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类别,其中小学教育占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学校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教育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还重在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小学时期培养孩子对预防疾病和身体健康的保护是很重要的。

 

2.小学教育在学习知识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掌握学习技能,开发智力的重要时机。

 

3.小学教育在思想品德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是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培养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节点。

 

(二)学校小学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铺路石,不仅关系到未来个人的前途发展,还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尤为重要。

 

二、广西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及管理现状

 

广西地处中国南方沿海,四周地势多为山地与高原,多山的地形环境和复杂的水文特征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带给偏远地区农村的小学教育不可磨灭的影响。与城市相比,偏远山区的小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一)城市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校教育更加严格,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小学开始,学校和家长就注重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的全面性了。

 

根据政府规划的城市小学的建设标准,除了基础的教学教室外,城中的小学还另设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多功能教室。学校的选址大都在交通方便、地势开阔、环境优美的地带。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大多数教师教龄长,毕业于高校,有专业的从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城市的小学教育偏向人性化,更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除了培养孩子的基础教育知识外,课外的拓展活动也成为了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小学教育在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上越发趋于完善。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和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广大群众关注的重点,偏远山区的小学教育管理有以下现状:

 

1.乡村学校生源缺少造成学校教育困难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城市教育资源的丰富,使得农村的大量人力物力向城市输出。这些输出使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人口出生率降低、劳动力缺少。生源萎缩,学校招生困难,乡村学校教育管理艰难。在广西,很多偏远山区一个乡里只有一所小学,整个学校人数几乎不过百。据数据统计,在一个辖管7、8个村,人口达4千多人的广西中等山区张乡只建有一所小学,每年中途离校的多达3、40人,而每年招收的生源不过20几人。张乡10年在校学生人数为160人,11年为120人,12年为100人,每年几乎以20多人的速度在递减。

 

2.乡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师源缺乏问题严重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生活环境艰苦,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低、发展机会少,这些造成了农村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在广西一些偏远的小山村里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位教师留守,山区的教师年龄普遍偏高。据统计,在广西偏远山区50多岁的老龄化教师队伍占教师队伍80%的比例。偏远山区学校资源不足,经济实力差,无法吸引年轻的高素质的教师来教学。而在城市中更多优质的教师队伍流向高校,使得城市乡村教育更加二元化。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因没有新鲜血液加入,思想守旧,教学理念陈旧,使得乡村教育更加落后。

 

3.乡村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大山,走向城市,只有受教育读书这一条途径,小小的教室,已经成了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可是有时候因为学校的办学经费不足,学校设施落后,硬件设施跟不上,软件设施如图书以及与教学课本相配套的资料等缺乏,使得孩子们的教育不完善,教学素质低下。这样不平等的教育条件也体现了教育的地域局限性和不公平性。

 

三、广西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及管理的对策

 

解决广西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管理问题,改善学生的教育学习环境刻不容缓。针对偏远山区的教育管理问题,本人有以下几个简要的对策概述:

 

(一)政府的资金投入要满足乡村教育的发展需求

 

偏远山区小学的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吸引高素质教育人才进入乡村教师队伍。因资源的分布不均,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集中投入在城市里,使得每年都有许多骨干教师从乡村学校流向城市学校,所以加大政府对乡村教育的投资是很重要的。

 

(二)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改善校园环境

 

降低乡村小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义务教育贯彻始终,让贫困生也有学上,以此扩大生源。改善教育机制包括改善校园硬件和软件设备条件,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三)加强建设标准化的师资力量,提高校园的教育质量

 

提高偏远山区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放宽教师编制,招聘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多样化教学,让孩子全面了解不同课程的知识,对紧缺的课程教师可选择区域性的调配。

 

四、总结

 

相较于城市中现代化的小学管理教育体制,农村的教育管理体制方针还需要加强完善。这些完善不仅需要政府的经济支持和相关政策的扶持,还需要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全社会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关注。

山区农村如何发展范文5

要在牛团仓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首先要成立市高山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就全市而言。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其次要加快制订全市山区老百姓移民下山详细规划,对全市山区村作一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排出下山时间表,落实责任单位,规划好迁移目的地,移民下山工作总体上要与城市化工作做好对接;再次要制订出切合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移民下山具体政策;最后,要召开全市移民下山工作现场会,总结经验,全面推开。

易地致富,组织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高山老百姓移民下山。有利于山区老百姓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今天我实地察看北漳镇牛团仓村移民下山新村建设,总的情况令人满意,新村建设能够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内形成这样的规模,确实难能可贵。

牛团仓村移民下山试点工作的成功给了很多新的启示:

习惯于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老百姓实行“输血式”扶贫,一是为市委市政府解决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一直以来。给钱、给物、给技术,修桥、铺路、装电话,思路始终定位在帮助他原居住地上脱贫。几十年来,工作做得不少,但真正实现脱贫走上致富路的却不多。移民下山,易地致富应该是解决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问题的根本途径。

村级班子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要通过一家一户的工作,二是为市委市政府解决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脱贫致富的根本是要激发山区老百姓自力更生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山区老百姓下山来自己作比较,感受山上山下的差距,从而主动地要求下山,创造条件争取下山。

反映了领导层的爱民之心,三是为市委市政府和各乡镇部门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树立了一个新形象。牛团仓村移民下山的成功是各级政府、各部门为山区百姓办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真正体现了想民所想,办民所盼的工作作风,树立了领导、局办、乡镇敢抓敢管,扑下身子办实事的良好形象。牛团仓村移民下山试点工作再次充分说明:只要我考虑的问题、作出的决策真正有利于老百姓,真正切中老百姓的心坎,就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只要我方法对头,作风深入,就一定能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情;只要我政策配套,部门支持,形成合力,就一定会做好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工作。

牛团仓村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移民下山不能仅仅做到地理上的移位”更要实现观念上的移植”当前要抓紧制订新村发展规划,一要认准一个较高的目标。即要努力把牛团仓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设计好今后发展方向,新村建设上要考虑长远,争取成为生态村、电话村、电视村和电脑村。要做到移得下,过得好,富得快,不仅要在物质上富裕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充实起来。

山区农村如何发展范文6

关键词: 农村山区 初中物理教学 渗透 环境教育

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我省对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山区总体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山区初中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极度匮乏,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漠不关心,不能主动通过自己的双手保护身边环境。我们对贵州省正安县农村山区的某两间中学的学生和物理老师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对A学校的学生发放了178份问卷,老师发放了22份问卷,收回学生问卷168份,回收率为94.38%,收回老师问卷21份,回收率为95.45%,对B学校的学生发放了152份问卷,老师发放了18份问卷,收回学生问卷148份,回收率为97.36%,收回老师问卷16份,回收率为88.88%。

1.1农村山区初中物理教师问卷统计与分析。

表一 农村山区初中物理老师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统计(单位:人)

从上表可以看出:

(1)从两所学校的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老师在课堂上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所占百分率分别是20%和16%,所占百分率极低。

(2)从两所学校的老师的信息反馈来看,老师在课堂上主动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所占百分率为47.6%和50%。

(3)可见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并没有做环境知识的渗透。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但是农村山区的教育依然极其落后,环境保护意识极弱,农村山区孩子在接受环境保护知识的渠道很窄,在仅有的学校学习机会里并没有很好地学习到环境保护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也没有有效地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农村山区的初中生对于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是很少的,农村山区的这部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很难做到保护身边的环境卫生。

1.2农村山区初中学生问卷统计与分析。

表二 农村山区学生环境保护作为方面统计

从上表五项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出:

(1)农村山区的初中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对环境保护的百分率很低,并没有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保护环境。

(2)农村山区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并没有获取多少,更没有将其付诸行动。

(3)农村山区的孩子在家里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注意到节约用水用电,并不知道我们的日常生活物品和资源的联系,造成了农村地区资源的严重浪费。

2.农村山区物理教学过程之中渗透环境知识的必要性

2.1从农村山区教师情况来看。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山区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渗透环境教育的意识较差,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议学校通过培训教师,增强教师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农村山区的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渗透环境教育。物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自然学科,应该把它和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教学。这样不仅可教会学生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教会学生如何对待身边的事物和如何保护身边的环境。

2.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从收集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农村山区的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弱。然而初中的学习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在初中学习到的知识会让一个人一辈子难以忘却。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及养成的习惯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农村地区的孩子在家庭教育这方面一般很欠缺,家长没有把很多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正是因为这样,在学校老师承担了更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地区的物理教学过程之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会让这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保护身边环境的好行为。让这些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当中不忘把自己和身边的环境相互联系在一起。

2.3从农村地区的发展角度来看。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的整个推进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在农村地区更需要人们做好保护环境,保护好环境是农村地区的人们有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前提,然而农村地区现在人们的整体保护环境的意识很弱,加强这一地区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大势所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能更好地在家庭中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所以加强农村地区初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2.4从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来看。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今天教育的好坏决定了明天我们世界的好坏,今天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未来世界生活环境的美好程度的高低。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大环境下,农村地区的环境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农村地区的孩子的环境保护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明天农村地区人们生活环境的好坏。然而在如今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的环境保护的知识匮乏的现状下,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3.1吃透教材内容,找到与环境教育的切入点。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熟悉教材内容,找准教材内容与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之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电”这章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对电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想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告诉学生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电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每个人都要节约用电。在讲解“功与能”这章节时,老师可以通过课本内容的知识,告诉学生能量是不可以创造的,能源是有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做到保护能源,等等。

3.2从实验当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往往把实验课不当回事,在实验课上随意性较强,常常会破坏实验室里的器材,浪费实验室里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我们要注意保护实验室里的设施,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不损坏器材,不浪费资源。例如:在做“电”这章实验的时候,告诉学生要节约用电,等到做实验的时候再打开开关,不要还没有做好准备就把开关合上。在实验室里学生也好节约用水,不要把水龙头一直开着洗手,这样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3.3在课外实践当中渗透环境教育。

学生除了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接受环境保护知识。例如:在商场购买电器产品时,商家在宣传电器产品的时候会讲解一些与环保有关的知识,在家里洗衣服的过程之中,学会合理利用生活用水,尽可能地节约用水。物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我们要学会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后,用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更要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做到从实践中学到保护环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向德庆.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谈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凯里学院学报,2011(06.第29卷):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