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设备市场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设备市场调研范文1
一、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简介
融资租赁又称为设备租赁,是一种集融物、融资、贸易、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医院根据自身医疗设备需求选定医疗设备供应厂家,并与厂家确定所需设备的名称、型号、价格以及其它性能参数,接下来融资租赁公司向供应厂家购买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在医院与其签订相关融资租赁合同后可将医疗设备租赁给医院,同时,租赁公司根据设备价格和医院的付款方式向医院定期收取租金,当租赁期满后由医院和融资公司共同商定设备的最终归属。
融资租赁涉及医院、融资租赁公司、设备供应厂家三方关系,在进行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时应该按法律程序签订相关租赁合同、购买合同,以保证三方的合法权利。
二、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主要方式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方式主要有简单融资租赁、合作租赁、分成租赁等。
简单融资租赁指的是医院在选定医疗设备后,由租赁公司根据设备价值和医院付款方式来确定医院每期应缴纳租金的租赁方式;合租租赁则是指租赁公司和设备供应厂家相联合,共同向医院租赁设备;分成租赁指的是医院在支付租赁公司部分保证金后,剩余的租金根据医院的收入情况按比例支付给融资租赁公司。
三、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效应评价
1.正面效应
(1)为医院提供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发展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和医院营业所得。近年来,由于医疗成本的一再提升,医院的资金仅能维持自身运转,无法满足医院发展建设的需要,同时由于卫生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社会资金很难注入医疗机构。通过融资租赁可将社会资本注入医院,解决医院现存的医疗设备需求大和资金困难的矛盾,同时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建设。此外,与办理贷款相比,融资租赁具有手续简单、审批快等特点,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融资渠道。
(2)提升医院实力和竞争力。医院通过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可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而增强医院自身的竞争力。由于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租金采取定期定量支付的方式,这就为医院合理安排资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与直接购买相比,医院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医疗设备减少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为医院增加了可流动资金。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是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医院通过融资租赁可以加快对医疗设备的更新,应用新设备、新技术,从而提升其综合实力。
(3)优化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我国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级别的医疗机构间存在较大差异。某些发达地区高级医院淘汰的医疗设备往往是某些落后地区小医疗机构所急需的。通过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可以将某些过时的、多余的医疗设备委托给租赁公司,并由租赁公司将其租赁给有需要的医疗机构,在获得医院流动资金的同时,使医疗设备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对于租赁公司而言,可以先将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租赁给大型医院使用,当租赁期满后,在保证医疗设备质量的情况下,再以低价租赁给边远地区的小医院,从而达到医疗设备资源区域化的合理配置。
2.负面效应
由于我国医疗设备租赁市场发育不成熟、规范性低,医院在进行融资租赁时,难免面临相应的决策风险和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医院与租赁公司之间又存在利益的互相牵制,当两者利益发生冲突时,病患将可能成为最终的利益牺牲者。
(1)医院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法律风险。融资租赁的实质与银行贷款相似,但与银行贷款相比,融资租赁需要包含利息费、手续费以及其它杂费,导致其直接成本高于全额现金购买,同时,医院拥有租赁的医疗设备使用权、收益权,医疗设备的盈利、亏损都由医院一方承担。
我国的融资租赁还处于起步阶段,规范程度较低。医院在做出融资租赁决策前,必须要对医院自身情况、租赁公司的情况和融资租赁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较长时间的分析论证,才能最终做出决策。
(2)对病人的利益造成影响。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开展,为医院提供了较好的融资途径,同时也促使了医院引进了大批先进医疗设备。这就使医院在为病人提供服务时,注重于设备收益,而忽视了病人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为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同时,由于目前租赁市场存在规范性不强、成熟度不好,某些租赁的医疗设备质量较差,在使用中可能发生故障或给出错误诊断结果,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融资方式
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时,医院的财政部门与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密切配合,在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医院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融资租赁方式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当租赁设备的使用期限与设备使用寿命接近时,宜采用简单融资租赁;如果是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短期租赁,可采取经营租赁;大型高精尖设备的融资租赁以在2年内收回投资成本为宜。
2.了解设备信息
目前租赁市场中,存在大型高精尖医疗设备定价偏高的现象,有的融资租赁公司的设备要价远远高于设备的真实市场价格,所以医院在进行大型设备融资租赁时,应该对设备的功能性能以及市场价格展开充分的调研,避免因仓促签约而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
3.选择大型规范的融资租赁公司
因为我国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的规范性、成熟性都不高,所以医院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时,首选国家经商务部或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正规融资租赁公司。此外,医院选择租赁公司时,必须要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同时可以听取其它兄弟医院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相关评价,最终选择正规的、综合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
4.对融资租赁的大型医疗设备集中管理
对医院通过融资租赁引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应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在收费管理、租金支付、利益分配上统一标准,避免造成管理混乱和财务混乱。
5.对融资租赁的大型医疗仪器进行产权界定
通过融资引进的医疗设备的产权关系到利益分配和设备维护维修、折旧、报废,其中涉及不少经济、会计上问题。因此,在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融资租赁时,应将其产权明确为一方所有,尽量减少因产权不明或多方共同拥有而导致管理不善、产生经济纠纷的可能性。
6.维护医院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时,医院要加强对租赁设备的验收,同时通过与设备供应厂家、租赁公司签订三方合同的方式,保证租赁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
五、医疗设备租赁前景评价
未来,随着医疗事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大型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前景广阔。
1.发展信息化租赁管理平台
随着医疗设备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租赁市场中的医院、融资租赁公司和设备供应厂家也将越来越多,为维持规范的市场秩序、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规范的信息化租赁管理平台十分必要。医院可以通过信息化租赁管理平台获得关于租赁公司、医疗设备厂家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方式实现大型医疗设备的租赁,也可以在该平台上及时与其它兄弟医院进行医疗设备交流,从而起到对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因此,发展信息化租赁管理平台,不仅仅是租赁公司、设备厂商的需求,也是医院本身的需求。
2.与设备供应厂商直接建立租赁渠道
目前参与医疗设备租赁领域的多为国内大型的租赁公司,如远东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于大型医疗设备属于高精尖设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普通规模的金融公司即使有实力购买、租赁医疗设备,但在租赁定价过程中往往因为对医疗设备不了解,而与设备供应厂商进行不断的沟通和协调,最终无形中增加了医院成本。因此,医院未来可以考虑直接与设备供应厂家进行融资租赁,在降低医院成本的同时,及时获得设备供应厂家提供的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国外的大型医疗设备制造厂商,如西门子公司和通用公司等都提供融资租赁的服务,如果医院能与其直接进行合作,便能获得更多益处。
3.租赁方式的发展趋势
简单融资租赁、合作租赁、分成租赁是目前国内较常见的融资租赁方式。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将会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降低自身的营运成本,因此今后分成租赁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4.融资租赁产品范围
目前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大多集中在大型设备上,随着农村医疗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社区医院和小型医院也将可能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因此医院今后也将会考虑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购买中小型设备,这同时也为中小型社会资本注入医疗行业提供了条件。
5.引入保险机制
随着社会资本不断的注入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各种经济风险也将不断提升,因此,对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开展保险服务十分必要,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日后保险公司必将针对此行业逐步开展相关业务。
六、相关建议与改进措施
1.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由于我国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起步较晚,目前尚处初级阶段,在操作中难免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为了使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应该积极借鉴其它行业融资租赁的成功案例、学习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成功经验,规范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程序,确保融资租赁的顺利进行。
2.加强市场管理与资金引导
目前租赁公司分为两大类,分别由商务部和工商局两个不同部门管理,这两类租赁公司的规范化程度不一,市场定位也不明确。因此,在进行市场管理时,要针对这两类公司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管理标准,从而规范医疗设备融资租赁。
此外,融资租赁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优惠来鼓励社会资金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注入医疗卫生行业。
医疗设备市场调研范文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器械上得到运用,医疗器械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精密程度越来越高,使用和维修越来越复杂,安装和使用环境要求高,这使得医疗器械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器械管理已成为医院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加强医疗器械准入管理
1.1 可行性调研论证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疗器械配套。配套越完善,医院的功能就越强,越能促进医院发展。但在实际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基层医院资金困难及多重审批制度的制约。不可能需要什么就装备什么,如何在多重审批制度许可和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医疗器械购买装备,成为医疗器械管理的首要任务。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对可进行性加予充分论证,制定最优方案。为此我院在医疗器械选配时,遵循以下几大原则进行调研和制定:①可持续性原则,选用适合将来发展需求,有长远发展考虑,有分批完善的整体计划;②实用性原则,根据医院现阶段规模,发展方向、专科特点而定;③人才培养原则,考虑现阶专业技术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现状,配合人材培养发展方向而定医疗器械装备。本着各学科医学技术全面发展,重点提高的精神原则,有计划分批更新医疗器械装备,逐步完善加强医疗器械配套。
1.2 做好市场调研和器械选型 当今医疗器械市场采购选择可谓是种类繁多,为采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增添了采购风险。市场有大量伪劣、落后的产品,如稍有调研、选型不慎,就会给今后使用带来不便和给医院造成巨大损失。由此可见市场调研和器械选型的重要性,对各种预选产品的技术性能和价格进行比较,到已配置该产品的医院实地调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科学进行市场调研种论证。器械售后相关服务(使用试剂配套等耗材、维修及保养、后期相关技术帮助等),选型品牌的开发技术能力以及该品牌是否持续性都应考虑在内。
2 加强医疗器械院内使用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用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管理不善直接影响仪器设备操作性能及诊断准确性。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管理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强有力管理制度。
2.1 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影响着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使用得到保证,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管理体制。其中包括工作制度、人员职责、操作规程、维修制度、保养制度(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建档分类制度、培训制度等。
2.2 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档案的建立 ①为每台仪器建立户籍卡,一式两份,一份随置于仪器,一份置于医院设备科(院办公室),内容包括仪器的名称(中英文)、型号、厂家、购置时间、价格、保管人及电脑档案号;②建立电脑档案,对器械进行分类录入电脑并编号便于查找,内容包括户籍卡、操作手册、维修手册、使用说明、电路图等;③随器械设置使用登记簿(每次)、维修登记簿(维护、维修并及时录入电脑)。
2.3 专人管理责任到人 实行分类专人管理责任到人,按仪器功能分类,由科室骨干分别负责,之后再按每台仪器使用次数较多者落实到个人。主要负责内容保养、配合维修跟踪、清洁等。
3 加强医疗器械保养与维修管理
在医院办公室和科主任的领导、科室骨干负责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器械进行清洁、加强使用环境的控制与检查、保养(每日)、维护(每月小维护,每三个月大维护),并做好记录,如发现问题由专人跟进。建立维修制度,在保修期内加强与生产厂家联系,选用正厂配件、正规维修点,尽量做到定点维修。
3.1 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护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必需每天进行,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
3.2 定期维护 定期检查与维护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3.3 维修管理 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建立维修制度,在保修期内加强与生产厂家联系,选用正厂配件、正规维修点,尽量做到定点维修。
医疗设备市场调研范文3
关键字:医院设备;全程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引言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进入医院,成为医院发展和核心竟争力水平的标志,是直接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增加,对设备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力求通过医院设备的全程化流转阐述设备全程化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2、医院设备管理要注意强化意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要实行领导责任制,由分管领导负责,由专门的科室负责具体的设备管理日常工作。主体就是领导负责、设备管理科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参与实施。实行领导、科室、维修保养人员三极管理网络。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以及设备的日常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逐渐形成科学化 、系统化、规范化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2.1医疗设备配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医疗设备的配置要遵循“效益优先,重点突出,兼顾全局”的配置原则。以医院的年度发展计划为依据,结合临床需求,考虑设备技术上的先进性及对客观条件的适应性与可行性,从实际出发,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安排,分批分期的更新设备。
2.2 医疗设备采购注意事项
首先要做好设备的购前论证,由使用科室提出具体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管理人员进行情报资料信息的搜集、市场调研,适用性与必要性,了解产品的各种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以及设备的可靠性,维修保养便利性,节能性,环保安全性,与同类产品参数比较、同类产品在国内先进水平的地位、本地现有情况、市场价格、运输条件、安装现场要求等问题考证。将成熟的论证材料提交医院设备管理物资委员会讨论,论证审定计划。 其次要做好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力求综合对比,效益分析最优化方案。设备到货后,由医院领导、设备、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使用科室、纪检、财务以及当地商检局等人员组成验收小组,临场检验,按照合同条款逐项核实设备资料和参数;验收合格后由验收小组专家和成员共同签字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2.3设备的操作培训和使用管理
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科、财务科与使用科室之间应尽快办理领用交接手续,建立帐目。使用科室指定设备的应用人、责任人,制定设备操作培训课程和规程,对于大型、精密、贵重医疗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应参加卫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岗位培训并获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方可实际操作。合格的操作人员是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是控制医疗质量的必须手段。
2.4医疗设备分类与编号
为了更好地掌握全院设备概况,做好设备的科学管理。对医院设备应进行科学的分类编号工作。 (下转第87页)
(上接第85页)2.5 制定医疗器械损坏赔偿制度
建立键全设备责任人制度和损坏赔偿制度,对不按规程、违章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追究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经济赔偿责任和管理责任。树立人人爱护设备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减少违规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设备的平稳运行。
3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软件进行设备日常管理
医院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设备管理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是很不容易做好的一项工作。所以采用的先进的设备管理软件可有效降低人为管理的弊端,最大程度的做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医院设备管理软件的选择一定要全面考虑,要做到对“'进、出、用”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完成医院对设备日常业务的增加、调拨、借出、归还、维修、减少等各项管理工作,全面反映设备的增加、减少及相关变动情况,提供针对单品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帮助企业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设备。
4 、做好医院设备管理的效益分析
每月做好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工作,使用科室每月将设备使用的病源人数、收入、支出整理上报,与财务对照收支,核算成本,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得失,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力求用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杜绝设备积压、闲置,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以追求利润的最大优化,向管理要效益。
充分利用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时间使用率等经济指标对设备管理进行效益考核,即时发现解决问题,从根本上做好设备管理的效益管理。
5 、设备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市场调研范文4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经济 应对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经济的影响
(一)传统收费模式的改变,减少了医院的收入
中国新医改的宗旨是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让老百姓能够得的起病,也看得起病,切实保障病人利益。中国实行医改之后,打破了原有公立医院长期以药养医,依靠乱收费、多收费的盈利模式,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传统的医疗体制下,由于体制的缺失,本应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要收费来源的医疗行业,在医院的运营收费中占比最大的却是药品费,造成了众多低收入者由于看病的高收费,对医院望而却步。而新医改后推行的新型医保覆盖面广,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降低药品费用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院的经营收入,虽然大多数医院选择了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费来增加营业收入,可是仍然改变不了亏损的局面。同时,新医改又实行了针对不同地区的医院,医保机构给出的医疗定额也不同,而定额的标准又不断地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医院的营业收入。
(二)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随着中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也逐步开放,改变了公立医院垄断的格局,大量民营医疗机构涌入医疗市场。由于新医改政策改变了传统的就医局面,患者可以任意选择医疗条件更好、医疗设备更先进和收费更低的医疗机构。而民营医疗机构以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合理的收费和聘请高水平的医生问诊等优势吸引了大众不同阶层的患者。公立医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立足,必须转变观念,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认可。
(三)受到更多的社会监督
旧制度的医院在医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很多医院都存在治疗过程和医疗收费方面不透明的现象,患者出于对医院的信赖,都会选择无条件的接受。即便存在个别患者对某些医疗收费产生质疑,因为医患关系中处于弱势等原因,患者也只能选择接受。新医改政策实施后,患者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就医过程中,对医院的治疗过程和医疗收费项目更加关注。医院在这种社会力量的监督下,只有公开收费标准,明确治疗过程,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患者。
二、新医改政策下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核算意识
近些年,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行,大多数医院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性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医院的资金收入,影响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公立医院作为非盈利国家机构,主要是服务社会和大众,自身的造血功能有限,想要保持持续较好的良性发展,只有靠医院本身的资金积累,需要医院有稳定的资金收入来源。医疗改革会触动医疗收入的降低,这就需要我们医院认真思考、转变观念,以往是向收入要效益,现在要向成本和管理要效益。医院要全面规范经济管理制度,完善医疗核算管理,从全局、全方位、全范围地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通过开源节流,减少医疗项目上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其它方方面面的花销,从而减少医院资金支出,保持医院现金流充足、效益稳定。同时,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大力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操作和无故操作,提高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效果,延长设备使用时限。医院加大医疗成本控制的同时,在全院实行全成本管理,针对不同科室和不同医疗项目的各项费用支出,都逐一列出明细全部核算成本,从而实现有效的全面控制成本。医院在严控成本、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在保证医疗质量水平不失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医疗成本,以促进医院稳定向前发展。
(二)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
医疗政策改革对于医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改革的目的是为社会百姓获益,医院对于打破传统,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适应。时代在进步,市场竞争也会越发激烈和残酷,各家医院想在行业中立好足,就需要不断适应市场,不断创新思路,不断改革求变。医院要从修炼内功着手,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第一,医院只要做到与时俱进,从经济管理改革入手,早思考、早改革、早适应,去引领时代的变化。第二,医院要加强员工能力和素质培养,在提高员工医疗技术的同时,强化道德教育,树立员工全面服务意识。第三,在当前医疗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医院要做好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医疗需求和患者述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医改和采取对应措施,逐步树立医院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加强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引进和提升,全面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
(三)提高医疗质量和创新意识
医院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社会认知度就会增强,医院信誉也会越来越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依赖性也随之增强,医院的收入自然增加,真正做到经济效益与医疗质量的兼顾统一,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医院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扎扎实实地做实际工作,那样才会让百姓就医放心、治疗宽心。医院要处处从患者角度出发,全方位地为患者考虑,必然赢得患者的信赖和支持,也会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医院创新力的提高是前进的动力所在,要重视医疗技术研究和创新工作开展,在稳定原有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新领域和新市场,寻找利润增长点,逐步构建成为创新型的医疗机构。
参考文献:
[1]于传云.浅析医院经济管理与效益[J].商业经济,2012(12).
[2]杨志贤.医院财务监督体系构建与运行分析[J].财会经济,2013(1).
医疗设备市场调研范文5
医疗设备的临床安全和应用质量维系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众所周知,如果影像设备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仪器就不能提供合格的检查数据,就谈不上合格的诊断或者正确的诊断。麻醉机、呼吸机如果出现故障的话,会对病人产生安全隐患,如何保证医学装备的安全性、有效性,这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
医学装备保障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医学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的定义非常重要。人们总会产生一种误解,医学装备保障就是维修设备,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在设备还没有出现故障之前,就要做到未雨绸缪,用前瞻性的理念做预防性的维护,就是所谓的PM计划。目前研究智能化的维修技术,对一台设备,尤其一些重要设备各个部件进行监控,智能化判别它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提前预警,这个比预防性维护更进了一步,当然这个目前还不是特别的成熟。
什么是医学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2011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里对技术保障工作规定很具体:一个是医院医学装备实行统一的技术保障,有医学工程部门管理、保养、维修等等,这里面包括了质量控制,风险的评估,为医疗器械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急救的设备,始终保持待用状态,始终保证其安全和有效。
技术保障工作贯穿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之中,不是出现故障才需要保障工作。应该将时间点提前控制到购置阶段,首先进行技术论证——购买设备是不是适宜,需要综合市场调研、合同文本制定、验收规定制定,技术培训等工作。三级综合评审中要求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技术、质量、法规、安全上把关,风险评估、安全使用直到管理、故障性维修、不良监测和报告,都是技术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装备报废后要有报废的技术论证。
当前医学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模式有四种服务,第一,有医疗设备生产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二,商提供的售后服务;三,社会的专业维修公司,即第三方维修公司提供的服务;四,医院临床技术人员自行提供的技术保障服务。
据了解,生产厂商和授权商提供85%的大型医疗设备和一定中小设备的维修服务,社会上的专业公司主要为二级以下医院提供维修服务,主要是老旧设备和中小型设备。医疗机构临床人员,大多是对中小型设备提供保养、维修,他们的工作主要在质量控制、预防性维护和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设备投入与服务缺失矛盾突出
目前,全国各地各类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总额为4000亿~5000亿人民币;每年用于技术保障的费用约250亿~
300亿人民币;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总额平均约6亿~8亿人民币,80%以上的进口产品,每年用于技术保障的费用约1500万~2000万人民币,其中保修费用达到1000万~
1500万人民币,这是医院明显增加的医疗成本。
以北京宣武医院为例,其医学装备情况是:固定资产约8亿人民币,4台CT,3台MRI,5台DSA,PET、SPECT、CY、MEG各1台,大彩超20台,保修费用一年1450万。目前宣武医院的社会服务评价在以下四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是设备维护成本偏高,宣武医院患者比较多,CT每天一百例患者以上,维修费用目前医院还是负担不起的;二,少数设备售后服务质量存在问题;三,要增加预防性维护的次数,一年要做4次保养;四,要树立安全有效的质量意识。尤其是买了金牌保修的,设备出了任何安全问题,厂家都应承担责任;五,培养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考核后参与技术保障工作,达到双赢目的。
有的厂商在进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时候有顾虑,害怕技术被别人学到之后会抢了自己的饭碗。其实这种想法不对,鉴于长远的考虑,如果想与医院合作得更好,要达到双赢的目的,就应该发挥两个积极性,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更有动力。
另一方面,医院对厂商售后服务的总体评价我们也做了调查,基于几十个医院的调查后,结论如下:
一,跨国大公司售后服务总体规范;二,对厂商售后服务最不满意之处是维护(含保修)费用和配件价格,大约70%以上的医院对此有意见;三,厂商售后服务只重视故障性维修和开机率,对定期检查、维修保养,进行必要的预防性维护和保证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有效所采取的措施还很不够,这个也是普遍的意见。作为一个生产企业来说,这个观念一定要改变。
另外,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中小医院的技术保障工作,因为中小医院的患者不是那么多,花大价钱保修不客观。目前,国内4000家县级医院,5000家乡镇社区卫生院新增大量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大规模投入与售后技术保障服务的缺失成为一对突出矛盾。有的卫生院连电工都没有,完全靠厂家做售后服务工作;有的乡镇卫生院新设备到了,但因为没有技术人员,设备两年都没有开封。
基层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与安全隐患不容乐观。投入设备后,如何用好这些设备,发挥它的效益,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在持续探讨中很多人认为,在这个问题中,生产厂商的义务和责任义不容辞,公司不能只卖产品,还应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的使用,要权衡利润和公益性的平衡,不能只考虑利润,尤其公立医院应该把公益性放在首位。
针对这个问题,解决办法就是要培养当地的人员,这是一个长远的方案,建立长远的技术支持平台,这要作为一个主导思想,光靠各个公司的技术人员远远不够,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一定要培养当地人才。还要投入技术保障的专用资金。
医疗设备市场调研范文6
把嫌犯带上警车,眼镜规划出了一条顺畅的行车路线,并显示在旁边一个街区出现了一起车祸,鲍勃加快了速度,一路行至警察局,打开电脑,找出了眼镜上传的嫌犯偷车影像资料,交给了同事。然后,他又风尘仆仆的赶去车祸现场了。
这不是《机械战警》,更不是《钢铁侠》,美国Taser公司开发的警用智能眼镜Axon Flex正在将这一场景变成现实――Tase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里克・史密斯介绍说,这款眼镜不仅能够录像,而且具备车牌号和驾驶证自动识别功能,在未来还会推出人脸识别功能。
“未来,警察完全有能力实时收集相关信息,并通过语音识别功能来录口供,还能作为呈堂证供。”里克・史密斯说。
当然,Axon Flex只是众多穿戴式智能设备中的一种。如今,这些智能产品正跃跃欲试,希望走进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开启“智能穿戴元年”
2012年,当Google Glass产品体验广告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抬头望天,眼镜显示天气和温度;低头走路,眼镜显示行程和距离;跳伞爱好者把一跃而下的风景实时发送给了朋友,冰雕爱好者对着眼镜上显示的图片雕刻出一头栩栩如生的老虎……一句“OK,Glass”让人眼变成了实时摄像机,让转动的眼球代替了手工操作,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被复制到了生活之中。这就是穿戴式智能设备,它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了智能化设计,融合了智能产品的各项功能,真正实现了想象功能的延伸。
Google Glass问世后,Nike 的SportWatch、三星智能手表Galaxy Altius、Orange的Power Welties充电靴、Replay的社交牛仔裤、GPS导航鞋,以及欧美设计师推出的太阳能比基尼等产品相继投放市场。2013年,被业内定义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元年。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开发思想就已经开始萌芽。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Meta Watch 的CEO比尔・盖瑟感慨地说:“手表行业的发展从未像现在这样健康。这也给新的智能时尚产品的问世创造了条件。”Meta Watch本身就是一家制造基于IOS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腕表的公司,这款手表附加了提示手机未接电话和未读信息的功能。
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异军突起,的确让不少公司找到了蓝海。2013年初,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称,可穿戴设备市场预计在接下来五年将能创造5亿台的销量。同年5月,瑞士信贷也发表报告预测称,在苹果和Google拉动下,未来两三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至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至500亿美元。
“将是下一个蓝海”
在今天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市场中,最受大众期待与追捧的莫过于苹果公司的智能手表产品iWatch。不同于iWatch的遥遥无期,王小彬经营的映趣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向市场投放智能手表产品inWatch,这款智能手表支持 GSM 网络、Wi-Fi、蓝牙和 GPS,打电话发短信全部精通。王小彬坚信,手表的形态是目前可穿戴设备“最给力”的。
“我们很早就在做手表手机,两年前就开始进行调研,我们不去趟国产手机的浑水,只会专心研发智能手表设备。”王小彬早年曾经参与过荷兰一款智能手表的研发,不过,他并不看好三星、索尼等大厂商的智能手表:“其实我也很能理解大牌厂商在做可穿戴设备时的想法,包括像三星的 Galaxy Gear 、索尼的 SmartWatch 这类设备,大多都是作为自家智能手机的补充配件产品,谁又会希望自家的可穿戴设备一出来就把自家的手机命给革掉了?所以在使用时依然会受到必须有智能设备链接或 WIFI 环境的制约。”无法实现颠覆式创新,也许正是iWatch迟迟没有面世的原因之一。“用户需要的是一款独立的产品,而不是智能手机的附属设备。”王小彬说。
映趣科技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李昂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就像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机一样,这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包括手表、眼镜等多个可穿戴设备一起综合实现的功能来代替手机,这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
在王小彬看来,穿戴式智能设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蓝海:“这个市场肯定不是一家独大,用户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苹果、三星做得再大,也不是一手遮天,所以我们不怕竞争。”
穿戴式智能设备更加贴近生活化的用途,使得这个市场会被细分,从而衍生出巨大的创新空间。“智能式穿戴设备的发展,是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电源、有限的显示屏幕的应用场景之下面临无限的想象能力的挑战。”飞思卡尔半导体亚太区高级市场及业务拓展经理蔡震博士这样形容这个市场。
健康医疗或是市场爆发点
不过,也正是高度空白的市场,导致了穿戴式智能设备在探索期的产品并不那么差强人意,就连轰动一时的Google Glass,也在开放试用之后,发现了许多问题。
在2013互联网大会中,小米科技CEO雷军说:“我也使用过很多智能穿戴设备,光手环就试用过10个以上,也试过谷歌眼镜。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抱着很大好奇心,然而仔细研究过后,对实际的体验效果比较失望。”雷军认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整个产业链还未真正成熟,真正大规模使用还需假以时日。
试想,一块电池续航能力不超过一天时间的手表,而且无法提供超越智能手机的增值功能,甚至戴起来庞大毫无舒适感,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另花这笔不小的费用去购买它?
不过,问题即为商机。深圳君正时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监杨作兴认为,只有真正具有刚需的产品,才能够赢得市场,比方说医疗设备。“医疗健康应该是穿戴式产品的精髓,是用户的刚需,现在过劳死太普遍,有些老板拼命干,没当老板的人也把自己当成老板一样拼命干活,自己的身体变得很糟糕,但他不知道自己不健康。”杨作兴说,“如果能够研发一种穿戴式产品,能够监测心电图、血糖、血压、PM2.5、帮助盲人识别红绿灯等等,哪怕现在只能集成一种功能,我想也是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杨作兴举了计步手环的例子,他认为计步手环虽然功能单一,还称不上高度智能化产品,却深受运动爱好者喜爱,这就是用户的黏性。
的确,如果有一款穿戴式智能设备,能够实时监控用户的身体各项指标,并收集整理,那么,通过临床医学的数据指标,就可以对用户的潜在病患进行预警,甚至能够实现远程医疗。这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人欣喜的是,虽然不如眼镜、手表那么轻便,但一些便携式移动医疗设备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脉搏血氧仪、葡萄糖监测、心电图(ECG)、助听器、药物输送……而市场的下一步,就是将这些主要功能进行一体化整合,使之更加贴合人们的日常用品。
医疗市场的确面临着巨大的机会,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到2017年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达到60%。
硬件市场“复兴”
穿戴式智能设备带给人们的惊喜将慢慢被挖掘出来,但有一点是可以预知的,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终端接入点的不断普及,以及更加全面的信息收集,将让大数据又一次大放异彩。
果壳电子CEO顾晓斌说,可穿戴式设备让人最兴奋的仍是传感器设备带来的数据。“比如GEAK Watch安装了12种传感器,能实现睡眠、心跳、体温和血压监测,同时具有全球定位、重力感应、地磁感应等功能,未来用户只需将数据备份到云端,就能建立一个新的价值链和生态。”
这是人类生活数字化的又一个窗口。随着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开发和普及,用户数据的采集和传递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这可能会带来市场的颠覆――和自媒体时代一样,数据采集的终端将来自于个人,并且不被垄断巨头所控制。这意味着,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应用,如何嵌入厂商的服务模式,正成为一个蕴含巨大商机的创新市场价值入口。
同时,这场智能风暴还会带来硬件市场的复兴――穿戴式智能设备归根结底需要附着在人体上,如何将产品变得经久耐用且穿戴舒适,给电池、传感器、柔性材质等等一系列硬件研发、制造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