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的精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行政的精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行政的精神

公共行政的精神范文1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疼痛

correlation between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and pain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gao hui,zhang zhen.departmont of ostetrics and gynecolegy,people’s hospital of linyi,linyi 27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with and without pain.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expression of ngf in endometriotic(n=28)endometrium and nomal endometrium(n=26).results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ngf in endometriotic was found as compared with nomal endometrium(p<0.05)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ngf were overexpressed in endometriotic tissues,ngf could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otic lessions.ngf may be relevant to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with pain.

    [key words]  endometriosis;nerve growth factor;immunohistochemistry;pain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不孕、盆腔包块。关于疼痛的基础研究甚少。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的靶源性神经生长营养因子,到成年期参与外周炎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是疼痛外周敏感化发生的重要介质之一。有学者推测n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存在表达,且与其发生发展,并与其主要症状痛经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ngf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痛经之间的关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标本取自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妇科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住院的患者,年龄24~48岁,无其他内分泌、免疫和代谢性疾病,术前6个月未接受放疗、化疗或激素治疗,月经周期规律。

    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为em患者,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膜紫蓝色结节病灶28例。所有患者术前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痛经强度评分:无痛(0分),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7分),重度疼痛(8~10分)。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所有标本在术后经病理核实。对照组:自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妇科因女扎术后要求再生育而行输卵管吻合术者,宫颈cin1,术前或术后诊刮所得子宫内膜、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26例。两组间年龄分布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和处理  两组患者均经手术中留取无菌组织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制成石蜡块留用。

    1.2.2  疼痛评分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vas卡,记录疼痛程度。疼痛评估标准:轻度疼痛1~4分(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痛、炎性痛);中度疼痛5~7分(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刺痛、触痛和压痛);重度疼痛8~10分(如妨碍正常生活,无法控制)。

    1.2.3  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  用羊抗人ngf蛋白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生产)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并进行显微照相。

    1.2.4  结果判定和图像分析  阳性细胞以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判断标准,用平均灰度反映阳性程度。随机选择5个具有代表意义的高倍视野,测量其各自灰度,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切片的灰度。

    1.2.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用但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组异位内膜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ngf的表达  ngf在两组标本中均有表达,阳性细胞棕黄色颗粒可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中,研究组异位内膜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ngf在内异症有无疼痛组、对照组内表达  ngf在内异症疼痛组表达高于无痛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阳性灰度值最低,与疼痛组及无痛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ngf在内异症疼痛组内膜的表达与其疼痛程度的关系  ngf在内异症重度疼痛组阳性灰度值最高,而在轻度疼痛组组织阳性灰度值最低,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1  ngf在对照组和内异症组子宫内膜中灰度的比较 表2  ngf在不同组间内膜内表达的比较

    3  讨论

    内异症所致疼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短期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长期治疗有严重的药物副作用,严重者还须行子宫及双附件的切除以缓解疼痛,大大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

    神经生长因子ngf能支持神经元存活,促进其生长、分化,维持其功能。在成年期也是炎性疼痛的重要中间介质,参与对伤害性刺激的痛觉过敏,在外周炎性疼痛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注射ngf使动物对疼痛和炎性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而给予ngf抗体明显降低动物对疼痛的反应。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内异症患者组织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表明,ngf在内异症组、对照组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内异症疼痛组子宫内膜标本阳性的灰度值明显高于无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异症轻、中、重度疼痛组,三组间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gf在内异症重度疼痛组组织中阳性灰度值最高,而在轻度疼痛组灰度值最低,说明ngf在异位内膜组织中有表达,且提示与患者疼痛的程度有关。

    ngf导致内异症患者疼痛的作用机制推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可释放一些刺激神经纤维的分子如肿瘤坏死α(tnf-α),pgi2,pge2和pgf2a及ngf使神经纤维生长,这些神经纤维有可能在介导疼痛中起重要的作用。由于异位内膜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及两种ngf受体[1]即trk-a和p75表达增加导致局部神经纤维生长[2]。anaf等[3,4]指出,ngf在痛觉过敏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发现在所有不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ngf都有表达。ngf本身是一种疼痛介质,能诱导与调控中枢疼痛传导有关的sp,cgrp和nf的表达。另外,ngf能增加感觉神经元的数量,选择性营养参与调节痛觉的小感觉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结神经元。因而n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过度表达可以解释疼痛与痛觉过敏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证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有ngf的表达,且随着疼痛的加剧,ngf的阳性表达率增高,ngf可能在内异症疼痛的作用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在痛经产生早期有目的的拮抗外周ngf和中枢sp的增加,有可能为痛经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较少,此结论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长期观察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greene la.early events in neurotrophin signalling via trk and p75 receptors.curr opin neurobiol,1955,5:579-587.

2 tokushige n,markham r,russell p,et al.high density of small nerve fibres in the functional layer of the endometrium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hum repord,2006,21(3):782-787.

3 anaf v,simon p,nakadi i ei,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endometrioticfoci and nerves in rectovaginalendometriotic nodules.humreprod,2000,15(8):1744-1750.

公共行政的精神范文2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中医证候;非线性建模

建模就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使之能最好地拟合通过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体现出的实际系统的动态或静态特性。证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四诊信息的综合分析,找出证候的特征,做出证型的分类诊断。因此,可以通过数理分析方法总结证型与指标之间的规律,建立证候诊断数学模型。常用的证候建模方法分为线性建模法和非线性建模法两种。

1 线性证候建模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线性证候建模方法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根据各指标的常数项和偏回归系数建立证候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因子分析可以通过将公因子表示为指标的线性组合,从指标的观测值估计各个公因子的值,从而建立证候的因子得分模型;判别分析可以对证候诊断明确的一组资料建立证候的判别函数。上述3种方法均可以建立证候的线性模型,并可实现对证候的诊断和预测。

多元统计方法很多都是对复杂问题的线性简化。如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都是不加区别地、均衡地看待每个症状变量对线性关系的影响,同时还基于各变量的作用与其他变量的值无关,且各变量的作用可以叠加这一不甚合理的假定而建立的症状和证候关系的一种简单的线性描述[1];因子分析也是建立每一个公因子(证候)和变量之间的线性函数。然而,中医证候系统具有非线性复杂性特征,且症状之间存在大量的多重共线性关系和协同关系,线性建模方法虽然有利于对复杂问题的数学描述,但却很难准确地模拟症状和证候之间的复杂关系,更难以逼近中医证候的真实面貌。

2 非线性证候建模方法

非线性建模法又称黑箱建模法,即在不了解黑箱内部机理和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提取隐含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中的特性,建立一个能充分逼近系统实际结构的等价模型。目前,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函数,成为非线性系统辨识的主要建模方法。

中医证候的诊断过程,实质上是由收集到的各种症状,通过分析获得证型诊断的过程,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非线性映射过程,因此,我们将改进的BP神经网络用于中医证候的非线性建模研究,探讨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非线性证候建模方法。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证候非线性建模方法

3.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是在对人脑神经网络结构认识理解的基础上,人工构造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ANN具有大规模的并行处理方式、良好的鲁棒容错性、独特的信息存储方式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这使得它在模式识别、控制优化、信息处理、故障诊断以及预测等方面应用广泛,其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工程、医疗卫生、农业、交通、财经、军事、环境、气象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ANN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通过自动学习来解决问题,对样本的学习过程,即为对网络中的神经元间的联系强度(即权重系数)逐步确定的过程,通过对样本的学习,可以学会识别自变量与应变量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经过充分学习后的ANN获取了样本的特征规则,并将这些规则以数字的形式分布存贮在网络的连接权中,从而构成了系统的非线性映射模型。这样的ANN模型不仅能够对其学习过的样本准确识别,而且对未经学习的样本也可以准确识别,它甚至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见,ANN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模拟人的联想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来解决传统自动化技术无法解决的许多复杂的、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的自动化问题。

BP神经网络[3]是指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简称BP算法)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BP网络的神经元通常采用Sigmoid型可微函数,可以实现输入到输出间的任意非线性映射,这使得它在函数逼近、模式识别、数据压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它能够应用于中医证候的非线性建模。

3.2 非线性建模方法

证候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证候的诊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从诊断指标到证候的非线性映射过程,这个过程用非线性数学模型可以充分模拟,而ANN是典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其中的BP网络更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因此,我们选择ANN中最常用的BP神经网络技术,并进行适当的改进后,建立中医证候的非线性模型,然后对建立的证候模型的诊断性能进行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3.2.1 数据预处理

在建模之前,首先对试验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对输入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和对数据的主成分分析以及资料的分组处理等。

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变换后的输入输出信息在(0,1)区间,以防止小数值信息被大数值信息所淹没;然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的选择标准定为95%。数据经过主成分分析,可对大量的输入信息进行降维处理;最后根据验证方法进行病例分组,我们采用3倍交叉验证法,因此,将样本随机分为3组。

3.2.2 确定BP网络的结构

在MATLAB7.0环境下,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学习算法(trainscg学习算法),建立证候的三层前向BP网络模型。该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层包含的输入神经元数即是证候的诊断指标数;隐层的层数及每层包含的神经元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输出层包含的输出神经元数即研究资料包含的基本证型数。两个隐层之间通过双曲线正切S型传递函数(tansig)连接,隐层与输出层之间用对数S型传递函数(logsig)连接。设定网络的系统误差为小于0.01,最大迭代次数为500次,最小下降梯度为10-10。

其中,网络的输出节点用来表示共几种证型,表示方法是一个输出节点对应一种证型。我们将包含n个证型的输出采用(0,1,…,0)的方式,括号内共有n个数值,每一个数值代表一种证型,其中0表示诊断不成立,1表示诊断成立,这样可以诊断兼夹证的情况。另外,预测输出值分原始输出值和整合输出值两组,原始输出值为0到1之间的连续值;整合输出值既可整理成(0,1)的形式(规定≥0.5为1),又可整理成0-1之间的分段数值,比如(0,0.2,0.4,0.6,0.8,1)等6个数值,这样根据数值大小既可诊断兼夹证,又可判断证型的主、次情况。

3.2.3 证候网络模型的训练

先取样本的两组作为训练集,另一组作为测试集,再交换其中的一组,如此循环,分别共做3次训练与测试,从中得出平均预测效果值。

网络参数的初始值取为[-0.5,+0.5]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经重置几次网络权值的学习率和动态训练集后,不断改善权值。到权值趋稳,即认为网络训练完成。

3.2.4 证候网络模型的测试

神经网络训练的期望目标是以尽可能简单的网络结构达到尽可能高的学习精度和尽可能好的泛化能力,因此考察神经网络的性能就要看网络的泛化能力。所谓泛化,就是网络对尚未学习过的数据的正确识别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是网络能否投入实际使用及使用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通过测试样本集网络诊断结果的特异性和准确率来衡量。

证候网络模型的权值趋稳,训练结束后,即可以采用三倍交叉验证的方法,分3次分别对1/3测试样本做检验。此时只有输入矢量(即只有症状得分),无输出期望值(即没有相应证型的判断)。经网络运算后,得出预测输出值,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分别统计各种证型预测值的特异性和准确率,以判断该证候神经网络模型的诊断性能。

4 实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证候建模研究

我们采用上述非线性证候建模方法,在MATLAB7.0环境下,对一组76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证候资料和一组449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临床证候资料,分别建立了RA证候BP网络模型和DN证候BP网络模型,并均采用三倍交叉验证的方法,检验了证候神经网络模型的诊断性能(具体内容另文详述)。测试结果显示:两种模型的平均单证特异性分别为81.31%、81.32%;平均单证准确率分别为95.70%、96.25%;平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2%、92.21%。说明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证候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预测能力。

5 讨论

“线性”和“非线性”是区别事物复杂性程度的标尺,在数学中,当两个变量(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关系成正比时就称为线性关系,否则就是非线性关系[4]。在生命科学中,由上述概念推广而来的线性和非线性逻辑则更具实用意义,非线性逻辑表征事物各组分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正则的、无限可微的和平滑的,即总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它是复杂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证候是机体各层级结构的整体涌现现象,中医四诊信息所表达的就是人体各层级结构的功能失调逐级涌现的结果[5]。显然,证候具有非线性特征。

对非线性证候系统建模应当用非线性建模法更能反映证候的实质。基于黑箱结构的ANN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因此,我们将其用于证候的非线性建模。

我们在基于共轭梯度下降算法的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对RA临床证候资料和DN临床证候资料均建立了非线性神经网络证候模型,经过三倍交叉验证,两种证候神经网络模型均有良好的诊断、预测能力。可以得出结论,ANN在不必知道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模拟症状与证候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神经网络利用网络的自动学习能力,在充分辨识证候表征信息的基础上,可以自动抽提出这些信息蕴含的内在规律,并将其分布在网络的联接权中,从而建立了症状与证候的非线性映射函数。

在这里,样本(证候)被概括为一对输入与输出的抽象的数学映射关系,各种物理表征信息为输入单元,证型诊断为最终的输出结果。证候诊断的过程被看作了一个映射问题,通过症状找出对应的证型诊断,神经网络把症状与证型的对应关系通过输入与输出的映射转化成了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虽然不清楚网络模型的内部结构,但我们的研究证实这种模型却能够充分逼近症状与证型诊断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近似真实地反映证候的全貌,这是在不打开黑箱的前提下,建立非线性证候模型、反映证候的内在规律和特征的有效方法。

BP神经网络虽然是一个标准的非线性数学模型,但它的收敛速度非常慢,为此,我们采用trainscg函数改进train函数,trainscg函数是共轭梯度算法的一种变形,具有采用尺度化共轭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功能。该算法结合了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中的模型置信区间方法和共轭梯度算法,避免了耗时巨大的线搜索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的训练速度。我们建立的两种证候网络最后一次训练的迭代次数分别为58、33,说明建立的证候网络模型有很好的收敛性能。

总之,中医证候的诊断规律蕴含在足够多的样本集合中,利用神经网络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大量的样本中进行证候特征的规则提取,能够抽提出比较全面的内在规律;同时,网络的自组织、自适应能力又能加强对边缘相似病例的辨识能力,这样的证候诊断模型更能充分逼近证候真实面貌。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证候非线性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预测能力,能够充分逼近证候的真实面貌,是证候非线性建模的可行性方法。

当然,用ANN建立的证候模型是否有强大的推广能力,取决于样本的含量以及样本所含信息的全面程度。因此,必须保证样本的含量足够大、样本所蕴含的证候诊断信息足够全面,这样才能尽量真实地展示证候全貌。同时,ANN的知识处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还需围绕如何提高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收敛速度、可塑性以及普化能力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但目前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证候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对证候的非线性建模,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不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袁世宏,王天芳.多元统计方法在建立证候诊断模型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9-11.

[2] 白云静,申洪波,孟庆刚,等.中医证候研究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21-2223.

[3] 许 东,吴 铮.基于MATLAB6.X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神经网络[M].第2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9-24.

[4] 包含飞.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7 (2):3-6.

公共行政的精神范文3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是指以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公共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时,活动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活动过程必须公开、公正,活动宗旨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精神贯穿始终。

二、公共行政公共性的意义

(一)公共性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强调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增进社会公共福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公共性的出发点是从社会公众出发,其最基本的行为是围绕社会公众进行,这其中体现着以社会公众为本的行为理念,是对“以人为本”的实际阐释。

(二)公共性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要求公共行政活动过程必须公开、公正,社会公众可以平等的参与到公共行政活动中,同时社会公众还可以对公共行政活动进行监督,这种公共性是对民主、平等、公平和公正的回应,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就是要求公共行政活动始终秉持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现

从西方社会契约理论角度来看,公共行政诞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假使公共行政活动无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那么公共行政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正因为如此,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维护公共利益,增进公共福祉。

三、提升公共行政公共性的途径

(一)培养公共行政主体的公共性素质

从经济人角度来看,公共行政活动主体和普通的社会大众一样,他们也是理性经济人,在执行公共政策,进行公共行政活动,面对公共利益和自我私利,可能会为了实现自我利益而放弃甚至损害公共利益,但是作为一名公共利益的执行者、公共精神的代表者,他们理应而且必须维护公共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对公共行政主体的公共性素质培养,增强他们的公共利益意识,促使他们在进行公共行政活动时,将公共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二)培养社会公众的公共参与素质

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基本要义之一就是社会公众对公共行政活动的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否满足需求,公共问题是否解决,公共政策是否正确,公共秩序是否有效维护,这一切的直接体现者是公众,只有公众才能切实的回答这些问题,因此,增强社会公众的公共参与积极性是实现公共性的前提之一。为此,一方面必须培育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公民自觉的意识到参与公共行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既是义务也是权利;另一方面提高公民的公共行政参与技能,让公民知道自己该如何参与公共行政,通过何种合法途径利用何种合法工具参与公共行政活动。

(三)建立健全公共行政活动的法治性

公共行政的精神范文4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有攻击行为70例无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并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MOAS总分≥4的患者分别有43例和33例,分别占52.44%和47.14%;且两组患者比较BPRS总分有显著差异者(P

结论:给予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攻击次数。

关键词:男性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35-01

攻击行为是指任何形式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的行为,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严重威胁着社会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极易发生冲突及纠纷事件,因此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护理在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中,有一定的难度[1]。本次试验对我院收治的82例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有攻击行为和7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范围在18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CMS-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52例患者中偏执型为64例,青春型21例,单纯性17例,其他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使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进行调查,MOAS总分≥4分则判断患者有攻击行为,BPRS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病房医生对MOAS和BPRS进行评定,在入院时完成EEG检查,两组患者在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样。

观察组护理方法:①一般护理:a.对于新入院的患者,在进入病房之后将其与家属隔离。患者内心容易出现愤怒、恐惧,在刚入院阶段会出现强烈的反抗如踢门、外冲、攻击护士的行为。护士热情接待新入院的患者,语气温和,态度和蔼,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的情况,使其尽快适应医院这个新环境,主动交流和沟通,使之产生一定的信任感。b.对于拒绝进入更衣室的患者需要耐心劝导,或请家属帮忙劝,等其情绪稳定后再为其更换衣服。c.对于非常不合作的患者和拒绝住院患者,先进行性劝说、解释,给予心理安慰,在患者安静的时间内与其沟通交谈,如年龄、工作、职业、家庭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若是患者不愿与家属分离,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家属进入病区陪伴患者。d.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合理安置患者,实行分层管理。管理好其他躁动兴奋的患者,避免给入院的患者造成不安及视觉上的不良刺激。e.对于随时可能伤人的患者需采取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在保护过程中严格执行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重视监护人的知情权,遵医嘱实行保护性约束前,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向家属提供患者不合作信息,并需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能够采取该方法。f.做好安全检查,禁止携带危险物品入病房,一旦发现,则立即收回交予家属带回,防止其伤人伤己。对于患者入院情况进行记录登记,便于护理人员观察并实施正确的护理。②根据患者冲动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于有幻觉的患者,注意观察其表情、言语、情绪和行为的表现。如患者愿意诉说幻觉的内容,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给予同情和安慰,时患者感受到理解、关心和信任。根据幻觉的内容,改变环境,设法诱导,缓解症状。采取适当隔离,或者专人进行看护,防止幻觉支配下导致的突发冲动行为。③健康教育:病房内采取个性化及集体化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帮助其认识疾病,安心住院,并积极配合治疗[2]。指导患者逐渐建立能够被其接受的行为方式,学习如何表达自身的需求及情绪,提高患者对自身的负责能力,并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分散注意力、转移攻击行为等方法,教会患者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方式发泄自身情绪[2]。

1.3统计学分析。根据MOAS评分两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研究,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结果

对照结果:82例观察组患者中MOAS总分≥4的患者有43例(52.44%),70例对照组患者中MOAS总分≥4的患者33例(47.14%)。对两组患者进行BPRS评分比较,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BPRS总分、行为紊乱、敌意猜忌、思维障碍、易激惹因子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差异(P

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攻击行为,82例患者护理干预前平均每天攻击率为3.4次/人,护理干预后平均每天攻击率为1.1次/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有研究学者撰文,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具有精神病理学和生物学基础[3]。本文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BPRS研究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激惹性、敌意猜忌、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了精神疾病患者行为紊乱、敌意猜忌、易激惹可能对攻击行为有重要预测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旭荣,林振强,曹莉萍等.暴力攻击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三维人格特征[J].广东医学,2012,33(15):2303-2305

公共行政的精神范文5

我们知道公共行政学诞生的标志是威尔逊于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的《公共行政研究》一文。在这篇公认的行政学开山之作中,威尔逊提出了政治—行政两分法,从而奠定了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石。这种主流的行政理论强调事实和价值的分离,主张在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中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建立一种价值中立的科学。这种行政理论关注“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对人及其价值观的存在视而不见,完全把公共行政视为独立于政治和社会之外的一种纯粹的技术领域和管理过程。

可以说,价值中立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石,它承载了早期公共行政学家们追求一门公共行政科学的梦想——古立克的行政原则、西蒙的理性决策模型莫不如此。

在组织实践中对效率的过度迷信是一种时尚,而且效率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最理想的目标。传统的官僚制行政理论也把效率视为公共行政价值的原点。正如法默尔所言,自一开始,公共行政就依赖于威尔逊的范式,将组织看作分析的基本单位,并关心的是在组织完善方面应用效率的尺度。古立克曾指出,在行政科学中(不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人组织的行政)最基本的“善”就是效率。奥斯特罗姆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效率作为“良好”行政的重要标准一直是美国公共行政主流思想持续的主题。可见,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崇尚效率优先,把效率作为衡量一个行政活动成败的关键标准和尺度。

在传统行政模式下,公共行政学被当作了是一门和自然科学一样的学科,完全可以通过客观的观察并以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样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就完全把人的价值视为了“巫魅”,并把重点放到了对技术理论和工具理论无休止的探寻和追求上了。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所谓“科学”和完全被“理性”所支配的公共行政,“也不可能真正告别价值的纠缠,它在非价值化的过程中接受的是另一种价值——效率”。也就是说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虽然宣称价值中立,但它一直都是在效率价值优先的原则下展开的。既主张价值中立、价值祛除,同时又把效率和理性当作了价值考量的优先选择,这正是传统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内部矛盾与悖论所在

二、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的荒谬

传统的公共行理性模型主张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通过实证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从而忽略了人的行为的可变性以及个人的价值和目的对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实际上,公共行政学不可能完全消除价值因素的影响,因为公共行政的理论和时间决不仅仅技术或管理的问题,那种把行政作为单纯技术和价值中立的政策执行的做法是不妥的,在公共行行政中只强调有效率和经济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下价值因素。因为公共行政是建立在价值与信念基础之上的,没有价值的指引,公共行政会失去方向性,甚至“误入歧途”,“价值才是公共行政的灵魂。

在公共行政研究和实践中必须关注价值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关于人的行为的学科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不同与自然科学关键就在于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因为公共行政学是关于人以及人的行为的学科,而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价值,无论是个体行为还是集体行动,而且越是集体行动,就越会突出价值问题。”所以,在公共行政的研究和实践中,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在本质上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只有在公共行政的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才是真正的科学化的方向。

(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在现实的公共行政实践中,政治和行政并不是完全分离和经纬分明的。政治和社会是公共行政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公共行政作为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仅仅考虑技术和量化的方法,它还必须考虑公共生活,“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基本价值,如自由、秩序、正义、公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的实现”。

三、倡导价值回归:对传统行政的突破及价值中立的挑战

认识到公共行政中价值中立的缺陷,一些学者提倡在公共行政研究和实践中引入价值因素。沃尔多曾指出,对组织效率的追求可能很容易以牺牲民主和公民对政府工作的参与为代价。罗伯特·达尔也认为,公共行政领域不同于其他领域,公共行政的体系是人的行为体系。因此,公共行政学不应当把价值因素排除在行政学的学科研究范围之外,它不仅要关注效率问题还要关注甚至更要关注伦理问题和政治价值。

要是谈到在公共行政的研究中倡导价值回归的“革命性”事件,我们不得不提到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诞生于1968年的明诺布鲁克会议。新公共行政者们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提出质疑和批判,他们认为纯粹的价值中立不仅在学术研究中不存在,而且会误导行政学的研究。他们倡导在公共行政的研究中应该将价值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对效率的重视不同,新公共行政学者们认为效率固然是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和目标之一,但绝对不是其核心价值,更不是惟一的价值准则和终极目标。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会公平,在于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基本价值。

另外,还要提到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是一场基于公共利益、民主治理过程的理想和重新恢复的公民参与的运动。登哈特认为政府不应该像企业那样运作;它应该像一个民主政体那样运作。而公共行政最重要的性质和精髓就在于重新审视社会价值并确立自己最重要并且最有价值的使命——“为公民服务以增进共同的利益”。不同与官僚行政理论的X人假设和新公共管理的自利人假设。新公共服务理论采取了一种人本主义的取向,尤为关注人类的行为要素——例如人的尊严、归属感、服务以及共同理想和公共利益的公民意识等。这就肯定了团体规范、价值、组织文化、情感补偿以及心理需要和其他“非理性”需要在公共行政和公共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可见,在公共行政中引入价值因素已经得到了公共行政学家越来越多的认可,也必将成为未来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康之.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国家行政学院报,2003,(5).

[2]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42.

[3]张康之.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国家行政学院报,2003,(5).

[4]张成福.论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兼对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实践的反思.中国行政管理,1995,(5).

[5][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公共行政的精神范文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公共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再造的理论基石和实践指南,公共行政学的编写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众多专家学者都为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张康之教授撰著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以下简称《寻找》),是一本现代行政伦理学的开拓性著作,它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内涵前卫,但这种前卫并未带有浮华之气,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严谨和历史的厚重。笔者通读此书,感触良深,受益匪浅。

一、视角独特,研究深入。

纵观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归结为三种思想倾向,它们彼此各有继承和对前一种思想的批判。一是以威尔逊等人的政治为代表的主流行政学,它是以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为前提的;之后是以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为代表的,强调公共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这一理论学派回避公共行政的价值考量而变得工具化和实用化,并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和弊端;三是60年代以来,以哈贝马斯、布坎南为代表的交往行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出现,将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的假设推广应用到了政治和公[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共行政领域,这一理论试图克服现代官僚之理论的弊端,揭示了现代公共行政“思想模型”中的各种缺陷。

《寻找》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性的视角,把对上述公共行政伦理学经典著作的历史研究与对现代中国的行政实践经验总结结合起来,从伦理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同时揭示了公共行政发展中的问题,对如何超越官僚制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官僚制体系和全球范围内的行政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新的伦理化方案,认为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本缺陷就在于放弃了它的伦理向度。对于公共行政这一缺陷的救治问题,作者作了严肃的思考,从公共行政的制度、程序、行政人员的行为等方面提出伦理化的方案,特别是创见性地提出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可以拒绝权利这一大胆设想。这表明作者试图寻找建构现代公共行政新范式的理论基础的努力。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公共行政问题无疑是为深入研究公共行政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释论相间,立意高远。

《寻找》较深刻地揭示了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内在矛盾,即它的所谓“科学化、客观化、形式化”所构成的工具理性与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也就是说,作为韦伯官僚制理论支柱的合理性、合法性等,使它在实践中否定了人性、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主体精神等伦理文化因素,而这也恰恰就是它的种种弊端的一个根源。

面对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这一近代行政学说史上有着重大贡献,并且长期以来在西方行政管理中起着支配作用的理论;面对因时代的发展而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弊端、成为行政改革试图祛除又不可逾越的障碍的官僚制理论,作者并未仅仅停留在弊端的分析上,而是通过研究如何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有价值成果,超越工具理性,超越现代官僚制的体制设计,把现代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阑释公共行政的缺陷的救治,提出公共行政的伦理化方案时,作者把视角更多地投向现行公共行政的现实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其解决的方法,在作者看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的作用,是“超越官僚制”的根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行政权力的运行建立在道德基础上。在“公共选择”理论指导下的“重塑政府”改革,惟一一条正确的思路是将价值理念引入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中,走公共行政道德化之路。

对于公共行政道德化的畅想,作者更是进行了特别详尽而深入的释解。反思篇与畅想篇叙议结合、纵横相间、理论联系实际的释论方法,更是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建造公共行政的道德框架的内容。

三、深入浅出,实践性强。

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重视自身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道德取向,这是公共行政管理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寻找》一书为公共行政道德化提出了两个基本向度。议事制度和体制层面的道德化,即在制度安排上有着道德化的合理规范,包含着道德实现的保障体制;同时能对行政人员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激励作用。二是行政人员个体侧面的道德化,即要求行政人员以道德主体的面目出现,在行政行为中从道德的原则出发,贯穿着道德精神。公正地处理行政人员与政府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和与公众的关系。这两个基本向度是对立统一的,张康之教授认为,没有制度的道德化,行政人员个体的道德是不稳定的,但如果没有行政人员的道德化,那么[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制度道德就会因失去微观层次上的坚实基础而成为空洞的教条。

在制度与个体这两个向度的基础上,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基本框架也为未来的服务性公共行政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让政府活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成为政府的存在目标。这种行为和活动的性质上是服务性的,是以道德化为特征和以服务为内容的,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服务性政府。另一方面,公共行政的道德化有助于提高政府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对行政机构、行政体制的变革,更应是政府能力的提高。

上述观点,对我们的政府工作无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政府各部门工作者做好工作也大有裨益。

四、高屋建瓴,理论结合实际。

作者在谈到行政改革的问题时,非常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突出反映在用了大量的篇幅研究超越官僚制的实践努力,试图描绘出一条克服官僚制弊病的道德化出路。国内外行政改革的实践证明,不注意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公共行政权力的运行没有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就不可能真正超越传统的官僚制,也就无法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行政体制。所以,作者在探讨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向时提出“在道德价值的确立中实现以德行政”。

《寻找》一书的最大的现实意义莫过于为当前中国的行政改革提出正确的方向。依《寻找》的观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应当走“以德治国”的道路,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德治传统的回归与超越。

“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德行政,这需要从公共行政领域的道德建设开始。行政职业道德是由公务人员的个人伦理道德向行政组织层面伦理道德的过渡。首先,要突出制度道德的内容,为行政人员道德意识的成长提供充分的空间。其次,要加强和完善对行政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督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