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1

巴中市恩阳区建区以来,目前已完成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1个、旅游扶贫特色精品村寨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6个、特色乡村旅游经营点8个、民宿旅游达标户40个的创建工作。成功举办了荷花节、芦笋采摘节、葡萄采摘节,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

1)稳步推进4A级旅游景区。确定创建恩阳古镇、万寿养生谷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组织专门人员成立了景区创A办,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为创建工作开展提供机制及人员保障。2016年9月,省A评专家组实地检查了2个景区创建情况,召开了恩阳古镇、万寿养生谷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检查情况通报会。恩阳古镇已顺利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授牌,万寿养生谷也正在积极整改中。

2)重点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十三•五”期间,已确定观音井镇万寿村、青木镇花包村、登科街道古溪村、玉井乡贾村、玉山镇火花村、舞凤乡鸡山村6个村为旅游扶贫示范村,并制定了年度计划,细化目标任务,积极邀请专家指导,加强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创建任务,资料已申报至上级部门。

3)精心培育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确定创建下八庙镇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积极与镇政府对接,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任务,邀请专家指导创建工作,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创建任务,软件资料已申报至上级部门。

4)合理优化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确定创建观音庵村和凤凰包村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寨,深入了解资源特点以后,邀请专家制定创建计划,确定所在村镇为创建主体,全面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及软件资料准备。目前已完成创建任务,正在认证阶段。

5)筹措省级特色乡村旅游经营点。确定依托观音庵村、万寿村、花包村等8个特色村创建乡村旅游特色经营点,邀请专家多次现场指导,制定创建计划,根据创建要求和进度,已完成创建任务,软件资料已申报至上级部门。

6)全面提升民宿旅游达标户。确定以万寿村张家院子为中心重点发展周边40户为民宿旅游达标户,制定创建计划,多次与当地政府对接,明确创建主体。已完成创建工作任务,软件资料已申报至上级部门。

2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拥有珍贵资源的乡村,由于基础配套不到位,难以得到长足发展。

2)扶贫政策,有待提升。旅游业在产业扶贫中应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相关项目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扶持政策缺乏足够有力的支撑,近两年国家旅游扶贫政策出台后,有针对性的、可落实的政策较少,项目配套跟进不及时。横向比较来看,旅游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如在农家乐建设、人才培训方面,没有专门培训资金和项目。

3)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恩阳新区成立时间短,目前区级财政困难,在确保市政建设、民生工程的前提下,投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工作建设的资金有限,加之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偏少,导致一些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工作难以实现。

3合理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恩阳区是传统农业区,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把旅游观光休闲与传统农业结构调整结合,才能走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恩阳区全域与重庆、南充、达州等地接壤,具有发展农村观光休闲旅游业的天然优势。

2)突出优势,科学规划。各地要根据当地优势来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各地进行规划,要听取专家意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观光点和产品。

3)硬件设施,全面升级。要将已有的观光景点,如示范园、经济林、果园基地以及森林、生态公园等,升级改造,打造优美的观光农业园和景观农业点,形成乡村田园景观、乡村聚居景观、乡村风貌建筑景观、乡村农业耕作文化景观等,让游客在欣赏农村风貌、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体会到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与变革。

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273-03

绪论

随着重庆市“旅游扶贫”口号的打响,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前景广阔。2011年,重庆市将“旅游扶贫”作为巫溪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在巫溪县银峰村正式启动,规范发展了38户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一年多来,接待了短期游客4 000人次,具有日接待能力388人。农家乐经营户平均收入达3万元,许多农民赶上了旅游致富路的“列车”。随着银峰村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本文对其资源特色、如何从发展中总结经验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相关的营销对策,对今后银峰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希望给其他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银峰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乡村地域广阔,村民人口较多。银峰村地处巫溪县西北方,距离文峰镇9公里,距巫溪县城40公里。南与文峰镇三宝村舒家坪接壤,西接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距其30公里。幅员面积达28.3平方公里,海拔910米~1 400米,立体气候明显。该村辖五个社、380户、1 500人,村民生活积极向上、民风淳朴,老人小孩欢聚一堂,成立了“乐和协会”,是巫溪县社会管理创新及“乐和家园”建设的样板。广阔的乡村天地和众多的村民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在消费市场。

2.旅游资源丰富,特色较为显明。银峰村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原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种植业及畜牧业四个方面。绿色原生态资源优越:由于银峰村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乐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发展畜牧业、开发绿色食品及开辟休闲纳凉等可持续发展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绿色宝山”之称。全村林地面积高达19 750亩,森林覆盖率为68%,拥有上百种植被(如银杏树、百年桂花树、朝天松、银杉树、槐树、香樟树等)、三十多种珍奇异兽(如野猪、松鼠、狼、野鸡野山羊等)、二十多种昆虫(如瓢虫、萤火虫、知了等)。在拥有的这些动植物之中百年桂花树被评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猪被评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辖区内天然景观也多不胜数,最出名的有“二郎山”、“蛤蟆洞”、“尖峰寨”、“穿山洞”、“野鹿山”、“仙女寨”以及 “南天门”的山王庙等。村内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村民房舍绿树掩映,是城市居民远离喧嚣、休闲避暑的绝佳去处。独特的民俗文化:银峰村民有着自己独有的“除草锣鼓”文化,它是指农闲时,大家聚在一起用说、唱及锣鼓的方式演绎农耕的场景,体现出了银峰村乐和团结的胜景。此外,银峰村还拥有1 000头黄牛及4 000多头山羊的养殖示范基地、500亩的烤烟基地,为众多城市居民观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开展农村文化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3.多种方式开发,旅游产品愈来愈多。一年来,银峰村紧紧抓住重庆市扶贫开发中心将“旅游扶贫”作为巫溪旅游发展突破口的这一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把旅游业作为巫溪经济支柱和现代服务业来培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银峰村原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种植业和畜牧业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搞好乡村旅游规划。在这些基础上,通过项目的推动,不断地去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倾力塑造出乡村旅游特色,扩大规模,促进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重视“总体规划”,轻视“详细规划”。虽然重庆市扶贫开发中心先后筹措专项资金委托有关部门编制完成《银峰村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主要旅游发展规划,但银峰村缺乏各个景点开发建设的详细规划,大多数项目是以村领导个人主观意见作为决策,导致出现景点的主题不突出、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齐全、旅游产品的质量不高等现象。

2.重视“旅游产品”,轻视“旅游精品”。由于部分“农家乐”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缺乏从事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团结协作能力,加上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实力匮乏、没有接受专业的旅游知识培训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打造的旅游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档次不高。旅游产品缺乏银峰村特色,存在“旅游产品多但精品少”的现象,很难吸引异地游客多次消费,影响了乡村旅游整体效益的提升。

3.重视“开发建设”,轻视“营销策略”。银峰村某些旅游景点只重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在将形成的旅游产品向社会公开经营的阶段前后,轻视了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只是在巫溪论坛等小型的新闻媒体进行了推介宣传,并没有在市、县以外的区域或重要交通道路设定惹人注目的户外宣传广告,更缺乏参与市、县旅游整体宣传活动的意识或区域旅游企业宣传互助活动,产品营销观念薄弱,缺乏主动将旅游产品推出去的意识。由于营销推动力度不够,巫溪县的多个乡村旅游扶贫村(如羊桥村、木耳村、双阳村、大包村、观峰村等等),给银峰村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4.重视“自然景观”,轻视“文化内涵”。银峰村部分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只重视景点和游览项目的开发建设,但这只满足了异地游客的“视觉”需求,未对景点的传奇由来、文化内涵做挖掘,满足不了游客希望通过游览各景点了解到当地的故事及相关知识的需求。

5.重视“游览项目”,轻视“体验乐趣”。银峰村大多数旅游景点盲目进行开发建设,未对游览项目的筹划和布局问题进行调查,忽视了能让游客参与其中,并能体验其趣味项目的设置和建设,使游客游览的“刺激性”和 “振奋点”不高,容易造成游客产生“旅游瞌睡”现象,降低了游客再次游览的积极性。

6.重视“打造景点”,轻视“卫生安全”。个别乡村旅游景点着力打造景点的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忽略了卫生安全等问题。前一批游客游览以后,会留下许多垃圾,由于无专门的清洁人员,导致景点内时常会散发出异味。另外,亭台、栏杆偶尔会出现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给顾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散失部分潜在游客。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营销对策

纵观银峰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深刻分析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接下来将如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促进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以致进一步发展银峰村的乡村旅游业,具体策略如下:

1.由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党、政委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推行巫溪红池坝产业带动旅游扶贫模式,寻求经验,切实重视银峰村乡村旅游业工作,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是扶贫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打造乡村新貌,提高银峰村整体文明素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政府要起主导作用,统一制定规划、统一进行指导,加强对银峰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并做好协调统筹工作,及时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导检查有关方针和政策的实施。

2.完善整体规划,编制开发建设详细规划。首先,政府要委托相关机构对先前编制的《银峰村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 进行合理的完善,明确银峰村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做到有计划和有重点来进行。其次,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要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意见,请专业机构精心编制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的景点开发建设详细规划,然后根据规划分步实施、开发建设,避免仅靠个人主观决策,导致打造的景点出现主题不突出、定位不明确和旅游产品档次低等问题,甚至存在投资浪费等缺憾。最后,政府要结合银峰村的实际情况,突出当地特色,体现出独特的个性,保护好辖区原有风貌和乡村生态文化环境。

3.严把旅游产品质量关,将“产品”打造成“精品”。旅游产品的灵魂是质量。档次低、质量差的旅游产品是无法吸引游客来消费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难以壮大,因此银峰村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要严格从景点的总体环境、基础设施、住宿和餐饮设施、服务水平、经营管理模式、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旅游卫生安全状况、社会贡献等几个方面“做文章”,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纠正,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各级旅游主管单位要及时跟进督促、并及时对其进行检查指导,使银峰村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4.灌注产品文化,挖掘产品内涵。随着我市乡村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不断挖掘产品的特色,凭借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外具有竞争力。乡村具有古老、天然、真实的特点,是传统农业文化的珍藏地,能有效地满足旅游者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和愿望。而且在当今城市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乡村传统文化越能显示出地方文化的特色。因此,需要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去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将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融汇到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中去,形成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5.增加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农事乐趣。乡村旅游将城市居民作为主要的目标消费群体,以美丽的田园风景、独特的文化吸引着消费者的注意力,以农业、畜牧业等资源为根基开发建设旅游产品,吸引各地游客前来纳凉避暑、休闲养生、参与体验的一种旅游活动。能让游客参与各种农事活动并充分体验到其乐趣是乡村旅游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吸引游客二次消费和重复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规划时就要根据各个景点的实际情况,围绕旅游产品的主题和文化内涵,策划出能让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项目,让异地游客真正地感受到银峰村民俗文化、生活和劳作方式。比如说,开发建立水果与蔬菜采摘、农场 “认养”、包饺子、腌制农家咸菜、自制马铃薯片等农事活动,这些都是城市居民乐于看见和参与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6.多渠道开展旅游扶贫宣传,加大促销。与市、区或多个旅游部门一起,运用多种方式、途径,扩大范围进行旅游扶贫广告宣传活动,提高银峰村旅游扶贫的名气和影响。以民俗文化活动、节庆和传统节日等为平台,举办农事娱乐活动,开展主题体验游,力求每一季度都有主题,全年都是旺季。利用扶贫公众信息网等媒体开展网络营销,提供旅游在线服务,将旅游扶贫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除了开展网络营销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宣传手册来增加银峰村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搞好公共关系活动,用好社会扶贫资源,共同开拓乡村旅游市场。

7.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由于银峰村乡村旅游业主大多数是本村的村民,知识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经验理念狭窄,旅游服务水平相对较弱,导致了该村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水准不高。针对此类问题,必须要增强人才培养,邀请相关专家对银峰村乡村旅游服务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讲授相关知识,或是将经营人员派往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进行集中培训或分散培训,使他们尽量在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社会公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也要对其进行培训。另外,派出本村旅游服务人员到其他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倡导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修养。懂得广泛吸纳经营、管理的旅游人才,为银峰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论

总之,在当今社会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重庆扶贫办公室以乡村旅游扶贫的着力点,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从目前银峰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来看,前景较乐观,但还是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大投入,改变发展的模式,合理运用营销对策,唱响“相约银峰,心情放松”的口号,最终达到让旅游业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 赵登华.乡村旅游要巧打“特色牌”[N].经济日报,2007-05-27.

[2] 张国胜.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06,(7).

[3] 唐俊平.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2007,(1).

[4] 贺小荣.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5] 廖静娴.中国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E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2-19.

[6]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

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旅游产业、问题、策略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行业、无形贸易。其独特的产业特性是城市贯彻低碳环保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首选经济支柱产业。

辽宁省辽阳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作为国家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辽阳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指导下致力发展地方主导产业的同时,为实现争创园林城市的目标,也在努力利用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致力这个绿色产业为辽阳的经济实现新的增长。

一、辽阳旅游资源概况

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留给辽阳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人文景观,目前,辽阳市共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8处。

自然风景资源

辽阳市地处辽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自然地理形态多样,形成了以水域、山岳、植被、冷热泉等为优势特征的生态旅游资源体系。有太子河和其支流汤河,汤河水库和窝水库,首山、大黑山、鸡冠山、龙鼎山等具有代表性的山岳。

历史文化资源

辽阳古称襄平,曾是东北军事重镇。遗留的接官厅春秋遗址、姑嫂城四方城烽火台、明辽东长城段、东京城遗址等体现辽阳古城人民优秀的建造力。而埋于地下的棒台子、北园等地的东汉魏晋时期石室壁画墓群,其研究和观赏价值极高,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军事旅游资源

辽阳优越的交通区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近现代战争痕迹也为辽阳留下许多军事旅游资源。主要有李兆麟故居、三道沟遗址和雷锋纪念馆。

民俗文化资源

辽阳鼓乐,结合了唐宋曲风结构,也具有北方民族音乐特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种辽阳地会、辽阳二人转、辽阳段氏逍遥功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及其独特的民族习俗和特色饮食文化,也是一大旅游亮点。

二、辽阳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旅游业发展现状

辽阳旅游业起步较晚,经过近十多年的摸索取经,已成功建立了广佑寺、弓长岭滑雪场、龙峰山、冷热地公园、博物馆等多家A级别景区。相应的旅行社、星级饭店宾馆也逐步完善,已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30多个种类,“旅游诚信服务单位”、“旅游特色名店(商品)”等挂牌企业商店近42家;而弓长岭区更是凭借温泉资源先后获得辽宁旅游强县区、辽宁温泉旅游集聚区和中国温泉之城等荣誉称号。

2、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旅游产业发展时间短,市场还不成熟、知名度不高

辽阳旅游业发展尚不足二十年,旅游政策、景点建设和旅游服务还在探索前进中,离建立辽阳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还有很长的时间。而周边沈阳、鞍山、本溪、锦州等周边大中城市旅游业的起步均早于辽阳,已经建立自身旅游品牌,各项旅游服务也趋于完善,对辽阳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力,也带来很大的障碍,使辽阳在周边城市夹缝中艰难求生。

②旅游资源开发有限,景点含金量不高

辽阳市旅游资源众多,但分布零散,因考古技术、开发价值、操作资金等因素旅游资源开发有限,不能满足市场拓展的需求,而已开发的景区(点)如广佑寺、弓长岭温泉等单一的旅游内容也缺少较大的带动作用,急需挖掘东京城、核伙沟等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的潜力,丰富辽阳旅游市场。

③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力不足,客源结构有待调整

近年来辽阳市政府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游客总量有所增长,但客源仍是周边接壤城市居多,省内其他城市仍然对辽阳知之甚少。没有形成整体宣传营销机制,缺少宣传人才和市场开发人才,对市场的拓展力度有待加强。

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薄弱

旅游业的繁荣离不开交通、市政等部门的支持。辽阳市旅游资源还需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弓长岭区温泉旅游项目陆续上马,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市政管网扩大范围,拓宽了市区之间的交通要道,区内路网进一步完善。但其他有开发价值的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还未提上日程或处于开发初期,离辽阳旅游产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同时已开放景区的旅游信息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公共厕所等标志标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还有待提高。

三、辽阳旅游发展策略

1、服务大局,提升品牌,产业先导

切实树立大旅游的观念,紧紧围绕“四个一”的发展目标,积极服务于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于“三大战略举措”的推进,工业打造实力,旅游营造活力,注重旅游在优化城市环境、提升老工业基地城市品牌和城市品位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整合、业态融合,通过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逐步将旅游业打造成综合型产业、综合经济及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优势接续型支柱产业。

2、生态优先,文化铺底,山水突破

以保护自然山水资源、和谐发展和永续利用为前提,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发挥辽阳2400年的历史文化优势,以旅游业激活文化产业,以文化挖掘提升山水旅游魅力。在具体开发思路上,以文化为灵魂,以山水为引爆,山水与文化并重,通过山水展示文化,通过文化提升山水内涵,使生态山水资源成为辽阳历史文化的表现载体,通过自然山水开发启动旅游业发展,通过赋予文化内涵则使得辽阳市旅游吸引力更强、更有生命力。

3、资源整合,组团开发,产品配套

立足现有资源分布和开发格局,积极探索打破行政分割限制,以温泉、历史及宗教文化为品牌支撑,以健康运动休闲旅游为主打特色,站在参与更高区域旅游合作的层面上强化全市资源整合,创新空间发展思路,策划出具有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和核心卖点,促进旅游资源集群和组团开发,并配套发展养老养生、特色购物、农业旅游、乡村休闲、红色旅游等产品形式,打造融合商业、房地产业、农业、手工业、服装业等业态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和产业体系。

4、景区核心,城镇依托,统筹城乡

立足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长期性努力,以景区为基础单元和载体,打造核心吸引物和重大支撑项目。本着“大城小镇、大(景)区小村”的联动开发思路,将旅游与城市化、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跳出景区来发展旅游,将旅游与城市化、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强化打造一批旅游城镇、特色乡村等发展载体,依托景区做好龙头做大休闲,依托城市打造综合体做大旅游,培育乡村旅游服务于统筹大农村,不断拓展景区、城镇和乡村的发展素质,以旅游大产业的视野大力推进全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5、区域分工,市场共享,错位发展

以构建无障碍旅游区为载体,发挥区域交通路网优势,进一步强化开放协作的理念,以重点景区为依托,以精品线路为纽带,通过城市差异、交通配置、产品配套、线路延伸和拓展服务来实现品牌带动和区域联动,大力推进跨行业、跨景区合作。依托沈阳经济区中心城市优势,积极推进建设“辽宁中部精品旅游联合体”、环沈阳“世博园”旅游线路,积极融入东北无障碍旅游经济协作区、环渤海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李文航.加快辽阳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商业文化,2012.)

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4

“旅游目的地”是指拥有特定性质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地形象和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具有完善的区域管理与协调机构,能够使潜在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并做出旅游消费决策、实现其旅游目的的区域。德阳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近年来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当地重工业之后的又一支柱性产业,并提出“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本文基于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对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其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一、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形成不仅有赖于区域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而且还需要区域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的支撑,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牵涉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综合Buhalis(2000)、吴必虎(1998)、杨振之(2007)、陆峰(2011)等人对旅游目的地系统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核心性要素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产品体系等,这是旅游业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品质和价值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大小、发展规模和品位;旅游产品开发的科学性、创新性等决定了能否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能否使当地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配套性要素

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公共服务功能,这些是保障旅游活动顺利开展,旅游业有序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建设旅游目的地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区位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速度和可实现性;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功能不仅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直接服务,而且还反映了目的地旅游发展的成熟度。

(三)辅要素

主要包括城市综合环境、旅游市场营销、长期产业发展政策等指标。在“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理念的倡导下,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朝着“宜旅、宜商、宜居、宜业”的目标迈进,由此,城市综合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益于促使旅游者停留、体验和消费;旅游市场营销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力;长期产业发展政策代表了旅游目的地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二、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构成要素发展现状

(一)德阳旅游目的建设核心性要素分析

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丰度较好,有较强吸引力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进行分类汇总,在全国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德阳市旅游资源的“主类”达到8个,“亚类”共有21个,“基本类型”73个,这表明德阳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开展旅游活动。而在73个基本类型中,“生物景观”、“人文活动”、“旅游商品”均超过国标数量50%,生态人文优势明显,同时为满足游客购物的旅游商品最为丰富,能最大化地满足游客食、购的需要。

2、旅游产品类型丰富,乡村旅游独具特色

(1)旅游产品类型丰富,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德阳旅游产品包括观光、度假、文化、商务、宗教、专项旅游等类型。其中,三星堆博物馆和遗址、庞统祠墓和白马关、纪念馆、李调元纪念馆、德阳文庙、德孝城兼具观光和文化旅游的功能;绵竹年画村、倒湾古镇、马祖镇、师古镇等极富文化底蕴,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度假区;罗江香山鹭岛度假区、九龙沿山旅游带、绵竹麓堂温泉等已形成了品牌性的度假疗养旅游地;万佛寺、祥符寺、龙居寺等宗教旅游胜地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绵竹汉旺地震遗址、穿心店地震遗址,工业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也丰富了德阳旅游产品的类型,且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2) A级景区数量偏少、知名度有待提高

德阳市A级景区数量较少,截止2013年共有11处。其中4A级景区6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2处,A级景区1处。经初步形象诊断,除广汉三星堆、绵竹年画村等地的知名度较高外,大部分景区的知名度,认可度都不太高。

(3)乡村旅游产业带(区)发展势头强劲

德阳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创建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旅游示范点、示范村/县/镇/村。成功举办了绵竹梨花节、旌阳区通江李花节、广汉松林桃花节、中江通济桃花节、罗江梨花节、中江县集凤镇生态旅游赏花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百姓增收致富带来了新机会。据德阳市旅游局粗略统计,主要节庆旅游年收入超过5亿多元,且人均消费水平高,达到343元/人。

3、旅游需求旺盛,旅游市场总体平稳增长

德阳旅游市场总体平稳增长,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2.61亿元,同比增长37.2%,接待国内外游客1735.07万人次,同比增长56.67%。全市旅游经济呈现出“乡村旅游增长迅猛、假日旅游火爆,A级景区接待游客大幅增长的局面”。德阳目前的入境旅游市场份额很小,仅占1%。而在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方面,以省内游客为主,几乎占总游客的50%;其次以北上广游客为辅,占总游客20%左右。

(二)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配套性要素分析

1、社会经济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德阳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2013年,德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9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0元,净增2226元,同比增长1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000元,净增1047元,同比增长12%。近年来,德阳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稳居全省前列,为城市建设、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和保障。

2、德阳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交通网逐步完善

德阳距成都约41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成渝经济区和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城市。随着成德绵乐同城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加速了德阳与周边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往来,德阳作为旅游目的地,其可进入性强。

德阳交通较为便捷,宝成、达成铁路,成绵高速、成绵高速复线、成南高速、成德南高速公路,国道108线贯穿德阳境内,各市县均通铁路,市区到各县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在交通建设方面,德阳以建设“区域一体、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逐步完善了交通网络。

3、城市基础设施面貌一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德阳不断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目前,德阳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大城市目标,积极推进城镇建设。旌东、亭江两个城市新区建成后,德阳市区面积将扩大一倍以上,并形成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带来大批的商务客源。

但德阳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德阳目前还未有专门的旅游集散中心,且目前汽车北站和南站的班车线路缺少能够直达景区的车次;为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受理旅游投诉、收集旅游者反馈信息的公益性旅游咨询中心也很缺乏,仅仅是某些旅行社能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呼叫、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及旅游资讯系统等则更加缺乏。

4、德阳旅游企业实力不均,星级农家乐规模大、级别较高

德阳市旅行社总量较小,截止到2012年,德阳全市共注册旅行社39家、各类门市部28家。相比四川省GDP前十强市旅行社数量,德阳市旅行社总量较小,地区分布严重不均。尤其是一级社数量比例为8%,与成都、绵阳、宜宾等市相比数量偏少,这与德阳市较高的GPD发展水平,德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境旅游需求发展现状极为不符。

德阳住宿餐饮业态丰富、发展迅速。2013年,德阳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0.1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了平稳增长。其中,星级酒店总体规模不大,经营档次不高,以中低档次为主。但星级农家乐规模大,截止到2012年达178家,星级上以二星级为主,其次是三星级和一星级,整体发展情况处在中档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辅要素分析

1、城市环境和谐共生,提升德阳旅游魅力

城市及城市环境本身是旅游目的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理念的倡导下,德阳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建设,一改工业城市的单调刚硬,多了几份绚烂和柔情。尤其是旌湖两岸的生态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将城市鲜明的文化特征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打造了南北公园、石刻建筑艺术长廊等多个滨河景观,被誉为德阳的“流动地标”,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如今,德阳“一城山水半城湖”的诗意画面,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宜居宜业的“山水绿城、文化名城、工业新城”新形象正在形成,提升了德阳城市旅游魅力。

2、整合多种营销宣传手段,提升德阳旅游发展动力

2013年4月2日,德阳市了城市主标识――“古蜀之源,重装之都”。LOGO中,三星堆面具的图案在标识中显得格外醒目,为德阳“古蜀之源”的城市形象作了最好的注脚,更为德阳旅游形象开启了崭新篇章。德阳旅游局也积极对外召开专场旅游推介会,将“古意德阳”的旅游形象传到了台湾,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通过积极举办多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德阳旅游宣传营销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为提升德阳旅游知名度开启了新一轮的契机。

除了从宏观层面进行旅游宣传外,在具体的营销手段上,德阳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例如,将旅游元素与服装时尚相结合,在T台上推介“锦绣德阳”,通过“主题策划”加“组合营销”实现双赢。又如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和民俗活动融入时下最潮的“网络营销”,采用“0元秒杀”门票、“优惠套餐”等手段进行微博、微信宣传营销,将网络拓展成为了德阳旅游宣传新阵地。此外,借助成德同城化的契机,不断强化区域合作,实行“抱团营销”。

3、旅游发展政策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旅游业被列为了要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德阳作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德阳旅游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加快推动四川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为抓手,实现德阳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将德阳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示范地及成渝经济区新型旅游目的地。

上至国家,下到各级地方政府,均从政策上为德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了和支持。德阳已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对外宣传营销,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为德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结语

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5

旅游业是投入少、产出高的行业,包括了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工业等高度劳动密集的许多行业。为了了解我镇旅游的概况,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调研。

一、风华镇旅游发展现状

风华曾经因风华冰箱而名扬一时,为了重振风华的辉煌,在风华乡村旅游开发已列入议程。与此同时,风华镇下属的各个村也在积极引进、筹划建设具有品味的乡村旅游点,如位于风华村集垂钓、度假、体育健身等各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的鱼子孔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莲丰村融山水、观光、休闲、生活为一体的双门峡(中国诗歌谷)旅游景区。风华的佛教——铜锣寺文化由来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风华也有着悠久的三线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在贵州吹开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风。

二、当前风华镇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游业的体制与机制存在问题

风华镇旅游业起步晚。风华旅游,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起来,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还没用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正处于不成熟开发的初级阶段。在这种状况下,要实现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发展、实现旅游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就必须强化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而我镇目前的旅游业管理机制与经营远不适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1、管理体制不顺。

风华镇目前的旅游景点管理属于经发办部门管理,基本上无专人负责,表面上看这几年风华旅游发展有进步,但从长远的观点和利益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无专人管理的体制对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整体包装促销、防止重复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风华镇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为风华镇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不少障碍。

1、风华镇的开发步伐不快。风华的开发早已列入议事日程,但直到现在,风华老街依旧维持了他的旧貌,没有明显的改变。风华老街上的商业没有特色,就是规模很小的一个集市,这些商品随处可见,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风华镇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但由于周围环境的配套的设施还不到位,风华镇的招商引资并不顺畅,离既定的投资计划尚有差距。风华老镇的建设都需要靠政府产业的积极引导才能顺利发展,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设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滞后。

2、自然资源少而开发利用差。我镇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遗存和现代创造的人文资源,既没有名山大川,又没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没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没有辽阔的草原等自然资源。现已开发的鱼子孔等都没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游客不足。

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6

一、北沟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首先,外国人在此投资经营了多家旅馆、提供餐饮服务。第一个出现在北沟村的外国人经营的店铺是“小庐面”,她充分利用周边的优异自然资源,将一座原本闲置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一个休闲观景的绝佳场所,成为游客来北沟村不可不去的地方。

其次,当地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地村民给住宿的游客提供食物,都是农家新鲜的蔬菜,如果游客想自己做也可以提供厨具,这是城市里无法品尝到的美味。这里地处长城脚下条件优越,而且有直达的公交车,因此吸引了很多附近城市的游客。

最后,当地自主建立了“北旮旯乡情驿站”,这是由村子集体出资建设,由大学生村官经营管理的特色驿站。他们的宗旨是绿色、天然、农家、价位实惠。驿站采用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使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二、北沟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水平不够,村民与外国游客交流有障碍

村民的素质有限,导致在旅游服务方面水平不高。另外北沟村在外国人开发后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村民只有少数几个会说英语,这就造成了沟通的障碍,也导致外国游客倾向于住外国人开发的旅馆,当地流失一部分客源。

(二)村子现代化建设部分流失乡村特色

北沟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村子路面已经大部分硬化,现代化设施也基本备齐,这是村子经济发展和共同治理的结果,然而村子现代化建设也同时会导致它失去部分乡村的特色,失去乡土气息与原汁原味,这无疑是一种损失,但却是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外国经营者与当地经营者是竞争关系,造成收入不均

北沟村的村民几乎不会接待外国游客,主要是语言障碍,而接待中国游客的村民只有在各个假期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客源,导致收入不均。外国经营者与当地村民在一定程度上是合作者,然而同时也是竞争者,对经济也有一定影响。

(四)村子老龄化严重,缺乏活力和创新

年龄结构导致村子缺少年轻的力量,缺少年轻人的活力,在一些方面也会缺少创新,老人们一般干一些农活、安度晚年,对村子经济的发展关心比较少,这也会一定程度阻碍村子经济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对北沟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负面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高经济收入,拓宽收入渠道

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村民开始经营旅馆、餐饮、服务,村民的经济收入不再只局限于农耕,不再局限于贩卖栗子,而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参与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北沟村若没有发展旅游业,便只是一个长城脚下的普通村子,乡村旅游为村子带了商机和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带动村子第三产业

村子本来是第一产业为主的农耕型村庄,在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村民纷纷投入旅游业中,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北沟村在瓦厂等开发后转入服务业,小庐面也雇佣了当地村民服务。村子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同时第三产业还将服务于第一第二产业。

3.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在北沟村,外国人建立的瓦厂需要当地村民做清洁工作,北旮旯乡情驿站也需要人经营和服务,各家自己经营的农家乐也需要人管理,这样无形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

4.促进村子现代化建设

为了提供更好的环境来发展旅游业,村子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加快了进程,北沟村采用村子自己的规则,对环境问题做了严格的规定,村民也心照不宣的保护着村子的环境。同r还加强了硬件设施,村子里设有图书室、电脑室、数字影院等,还有LED电子显示屏立在村子中央,广大村民享受了现代化的设施,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

旅游业发展对北沟村的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第一,游客大量增加,北沟村作为一个旅游村子,商品物价必然涨价,然而这对本村也有影响;第二,旅游业发展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游客对村子的环境没有本村人重视,而农家乐等产生的废水排放也会造成一些影响;第三,第三产业的比例很小,导致村子农业效率低下,村民分散精力经营旅游业,对农业是一种影响。

四、对北沟村问题的建议

(一)对村民加强外语及管理方法培训

对于村民来说,学习英语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村子里中老年人居多,学习速度较慢且兴趣不高,不过对于一些简单的外语应组织村民进行了解,解除基础的沟通障碍,或者多培养几个学习能力强的人学习英语,帮助当地村民与外国游客交流。

(二)对中国游客大力宣传北沟村

当地村民若想增加游客与外国经营者竞争,就要同样在中国做好北沟村的宣传,重点突出在北沟村游客可以体验到什么,在各大媒体大力宣传,也可以做成一个品牌,做成精品。

(三)尽量召回青年发展村子

村子青壮年比较少,大多外出打工,导致村子缺乏活力和创新,村干部应尽量召回村子里的年轻人,让他们看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并主动愿意回来发展,同时可以给他们一些福利和支持,鼓励大家回村建设。

(四)合理规划,突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