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影视专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影视专业的理解范文1
论文摘要:“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命题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在当代社会应承担文化职责的明示,也为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文化素养的提高、个性特点的培育等,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必须进行相应改革。
一、“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命题的提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认为,“电视的影响,归根结底并不是‘媒介’的影响,而是‘人’的影响。电视文化也存在一种‘话语霸权’,掌握和操作这种霸权的人的文化素养,从根本上决定了电视文化的品位和水准。”因此,归根结底,电视媒体的文化品味是由“电视人”决定的。
如何才能具备文化影响力?正如曾志华教授所言,“不是每一位主持人都具有文化影响力,他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需要具备对文化占有、过滤、诠释以及输出的能力;而是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到“质”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主持的时间、栏目的成熟度、观众的满意度、形象品牌的建立等。”这就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个性特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以培养出具备文化影响力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这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专业发展的必要。
二、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节目的把关人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除了具备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心系民众的情怀和为群众说话做事的胆识。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明确其“、人民的喉舌”的地位,要承担起政府和民众间“沟通桥梁”的使命,成为民众的“代言人”,而不仅仅是凭借拥有的话语权“娱乐”或者“愚乐”受众,因此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必须要提高人文素养。这是专家学者和媒体一线强烈的呼声,也是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健全思想人格的必经之路。
首先,从知识传授的角度而言,目前的教学侧重了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的院校语言表达技巧类课程占到了总课时的一半还多,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课程如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等课程偏少,忽视了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这主要还是受教育理念的束缚,教育者必须树立新形势下的复合人才观,进行教学改革。如今的传播形势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如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多样化、主体参与意识愈来愈强、接触媒介的目的多样化等,因此作为传播者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明确自身定位,适应新的传播形势,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才可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必须要强调的是,人文素养的提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化知识的传授,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学生既不能理解、体验到理论知识的实质和内涵,又丧失了学习兴趣,导致学风日下。在社会风气如此浮躁的今天,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读书、读好书,有赖于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学生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传媒大学成倍老师指出的“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目标所关注的焦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形式需要多样化,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研讨式、情境式、抛锚式,等等,避免“满堂灌”,经常组织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课堂讨论,并将之制作成为节目,尝试在校园媒体播出等,既锻炼了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除了授课方式外,考核方式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良好的考核制度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作品”考核,即参照广播电视媒体的播出要求让学生分组制作节目,考查其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社会实践效果测评”,即通过考核学生服务社会的效果来评价其学习成绩,等等,避免“百人一卷”的考核方式。 转贴于
其次,塑造准播音员主持人高尚的人格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专家们曾经指出,“决定一个播音员主持人最终能走多远、能达到何种高度的核心素质”是“思想人格素质”,人格的塑造有赖于主体的生活阅历和文化修养。由于职业原因,有的播音员主持人自以为是名人,漠视民众的生活冷暖,简单地把职业化的微笑等同于亲和力,面对镜头时笑得很甜美,镜头一关立刻冷了脸,比“变脸”还快。根据京、沪、穗三地观众调查获得的资料,观众反映主持人存在最多的12个问题中,“不真诚,缺乏亲和力”位列第4位。亲和力是心系受众,想受众之所想,急受众之所急时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绝对不是“做”出来的。在受众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只有平等地沟通才可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事实证明,任何低估受众感受和智商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既要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协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不应局限于书本,一定要“走出去,走下去”,深入生活、体味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认为,“一个电视人对社会生活是否有特别的观察和感悟,能否把所观察和感悟的结果通过语言叙述出来,以及叙述的是否准确,是衡量一个电视从业人员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准”要对社会生活有特别的观察和感悟,必须要深入生活。媒体是群众的代言人,只有深入社会、反映现实,才能是称职的媒体,否则就是华而不实的摆设,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敬一丹多次强调“主持人先应该从记者做起”,众多名主持人看重“接上地气”了。而且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是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的好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踏实肯干的品质都很重要。学生实践的方法多种多样,学校可以与当地各级媒体建立长期联系,将其发展成为实训基地,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学校的实训基地实习,跟着记者外出采访;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的电台、电视台等参与节目制作,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周边地区支教,推广普通话等都是丰富阅历的好方式。
再次,播音员主持人除了本身要有文化,能够传播文化外,必须还要有个人魅力。教育者必须明确,媒体需要的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而是具备专业知识和个性特点,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播音员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名言“我必须用自己的声音向世界说话”强调的便是个人魅力。个人魅力是个人学识和思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只有具备了“个人魅力”,受众才可能在成百上千的主持人中锁定“这一个”,只有受众锁定了“这一个”,愿意与主持人交流,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才有可能产生,否则“千人一面、千人同声”是难以对受众产生吸引力的的。笔者曾多次同前往我校招聘毕业生的管理者交谈,他们反映媒体急需优秀的新闻播音员、评论类主持、财经类主持、法制类主持、体育类主持等,虽然找上门的毕业生络绎不绝,但令他们满意的却寥寥无几。许多毕业生新闻播的不精,主持做的平平,而且往往只能做“解闷”的娱乐主持,“解惑”“泄气”类的专业节目如财经类、体育类、法制类等根本做不了,似乎做什么都行,但做什么都没有特点,缺乏“不可替代”的鲜明个性,大量的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这反映出我们的专业教育存在明显的问题,据笔者了解,虽然大多数院校的学生基础、硬件设施、软件环境等都与中国传媒大学存在很大差距,但仍然盲目照搬他们已舍弃的教学模式,无异于邯郸学步。我们认为,各学校应该根据本地的教学资源和媒体资源办学,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建议综合类院校可以从学生中选拔形象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少数同学辅修传媒类课程,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传播能力的专业人才,在主持节目时能够与专家“对话”,并且“发出自己的声音”;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根据兴趣和就业方向可以辅修第二学位或者在研究生阶段选择其他专业学习以弥补专业知识的欠缺等。媒体的发展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要求,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仅靠姣好的面貌和标准的普通话远远不能满足媒体一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88.
对影视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影视作品分析;问题;改革;互动式教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艺术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2002年《英雄》上映,开启了国产电影的复兴之路,掀起了一系列的影视创作热潮,随之带动的是对影视艺术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增设了许多与影视艺术有关的专业。无论是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广播电视编导还是电影学等专业,《影视作品分析》课程都是影视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
一、《影视作品分析》课程定位和内容
从电影和电视剧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影视艺术的发展速度却惊人,它可以说是多种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一门表现力极强、审美力极高、传播速度极快的综合艺术,并且用画面来讲述故事,因此,任何国家的任何语言在影视世界里都可以无障碍的被接受和理解。影视艺术诞生了无数的经典作品,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韵味和文化品位赢得了各国观众的喜爱和推崇。《影视作品分析》课程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中西方优秀电影和电视剧作品进行观看、赏析和解读,培养用视听语言去分析影视作品的能力,掌握影视作品的叙事原则和造型方法,熟悉影视作品创作的一般规律,逐步形成从美的角度去解读影视作品的目的,以便让学生迅速融入到影视世界,为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苏牧在《荣誉》中写道:“如果我们在一起,能够真正读解好二十部影片,其实,你已经可以从电影学院毕业了。”[1]鉴于此,影视专业的学生就应该观看中外优秀的影视作品,把对这些优秀影视作品的赏析和解读作为自己学习专业的首要任务,在理解作品表达故事内涵的同时,也要对作品中的影视艺术手法进行分析,然后从美学的角度感悟作品中的价值,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这是该课程的教学定位和内容。
二、《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影视作品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影视专业学生入门的引路者。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在教学层面以及学生在学习层面都有不同层次的问题出现:教师要求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观赏分析,但该课程没有自成体系的教学模式,讲授时随意性较大,还容易和视听语言、摄影摄像等课程交叉,让学生有重复学习的感觉;且学生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大多数认为《影视作品分析》就是看看电影,知道故事内容,导演是谁,主演是谁就行了,只是单纯的停留在“看”的层面,根本没有从专业的视听角度去“赏析”影视剧的细节,更谈不上从美学角度去认识影片价值。这样的讲授过程,师生都很辛苦,但收效甚微。为了能够正确恰当地进行讲和学,教师应准确理解课程大纲要求,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迅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也应变被动的“看”为主动的“赏析”,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反馈到实践创作中去。要想真正观看、赏析和解读一部影视剧,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从单一的“看”上升到“赏析”的角度。看电影,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拍出来的电影就是给人看的,这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说的,对于影视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要从“看”跳到“赏析”的层面。“看”就是把影视剧当作一种传播媒介,观众不需要任何的专业知识和技巧,通过眼睛所看到的画面、构图、色彩、光影以及听到的音乐、音效,也不需要任何深层的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影视剧所传达的信息,但深层次的美学价值是“看”不出来的。“赏析”则不同,在看的同时还有分析,跳出影片本身的局限,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生活常识和艺术鉴赏能力解读影视剧,通过对影视剧情节、人物和画面的深入挖掘,体会影视剧的深层思想内涵、文化韵味和美学价值,主动选择提炼影视剧传达信息的过程。当人们真正达到“赏析”的层面时,情感上、精神上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进入一种如痴如醉的状态,这才是影视艺术的真谛所在。其次,“看”电影易,但“赏析”电影难,其必须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对于一名普通观众来说,明白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直观感受出影视作品的好坏,但为什么好或不好却说不出,这与观众的知识背景、审美水平等有着直接的关联。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2]因此,为了能够成为“赏析”影视剧的行家里手,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再次,从“赏析”再到“解读”是一条曲折蜿蜒的前进道路,只是学不行,还需要会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影视作品赏析的行家。“赏析”后能把影视作品中的精髓为我所用,运用到实践创作中去这才是作品分析的最终目的。
三、《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为影视专业的师生,必须明白《影视作品分析》课程的重要性,是要深刻解读影视作品的内涵,真正完成从“看”到“赏析”再到“解读”的过程,这就需要在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上做出以下改革:
(一)教师授课的与时俱进
教师的讲授虽然没有自成体系的教学模式,但该课程的教学核心是赏析影视剧,观摩大量的影视作品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课程任务,针对学生现阶段的状态,选择适合学生的影视作品成了关键。中西方优秀影视作品非常多,即便是公认的适用于影视教材讲解的作品也多达几十部,教师选择的随意性强,教学的课时也很有限,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系统。因此,教师选择恰当的影视作品是教好《影视作品分析》课程的前提,这样才可能讲解清晰透彻。从“看”到“解读”的转变,选择吸引学生的影视作品至关重要。在选择影视作品时,很多人喜欢选择时间比较早的电影,认为越陈旧的电影越是经典,这些影视作品固然是佳作,但时间过于久远,无论是在视觉冲击还是故事情节上都无法吸引90后甚至00后大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战舰波将金号》是体现蒙太奇手法的重要影片之一,其中“石狮怒吼”、“敖德萨台阶”等堪称经典,但该片是默片,其故事情节的不紧凑、视听元素的单一,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严重消弱了学生“解读”该影片的乐趣和积极性,导致经典佳作的效果并没有被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厚古薄今,尊重经典固然重要,但由于影视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对当前影视作品的关注和分析应该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正确引导学生接受历史思维,摆正现代角度,这样学生的收获才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影视作品分析》作为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最终的目的是要学为所用付诸实践。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引导,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影视艺术的六个重要手段运用作为主要内容,对于纯粹的美的角度的赏析解读则可压缩。影视作品的选择,指导实践的运用和讲授内容的得当,是《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师要必须注意革新的。
(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高校开设影视专业逐年增加,但很多高校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真正能像艺术院校培养出高质量影视人才的却很少。针对影视专业的学习特点,要先对学生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定位。影视专业是以艺术招生,很多学生的理论课程成绩相对较差,但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因此在教学上就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加之影视专业学习最终的结果是实践创作。《影视作品分析》课程的核心是“解读”,而不是简单地“看”,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锻炼实践能力。了解了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目的后,要解决《影视作品分析》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更应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喜欢课堂并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采用互动式教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师教学模式随意性较大,学生容易跟随教师的步伐学习,这不利于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发挥。互动式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准备好互动的问题,在课堂上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可以独自思考回答,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最终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传统的《影视作品分析》教学就是让学生观看,教师进行理论的讲解,学生过足了眼瘾,但并没有真正掌握影视作品的主题内涵和创作技巧。为了更好的发挥互动式教学的优势,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主题探究教学法。如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老师引导讲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先”,让学生通过对影像的解读来寻找影片的主题,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参与互动讨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除了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下时间也应充分利用。学生可以组织看片会,由教师每周推荐几部影片,这几部影片尽量主题或类型相似,同学们课下集体观看。课堂上教师整合资源,拿这几部影片的相关内容和同学们探讨。如《毕业生》和《雌雄大盗》为什么被誉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开山之作,这既扩充了学生的观影容量,又加深了学生对影片的“解读”能力。总而言之,《影视作品分析》课程作为影视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存问题多多,以上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发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而设计的。希望影视专业的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分析》课程的学习,充分调动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进行创作。
参考文献:
[1]苏牧.荣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对影视专业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影视专业 影视鉴赏
近年来,国内影视行业发展迅猛,这对国内影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民办高校也开办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影视类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影视类人才。国家教育部于1985年颁布了《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要求“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当把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1]。可见,无论是作为综合大学的选修课还是影视类的专业基础课,影视鉴赏课程都是值得进行深刻研究的。
一、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的特点
1. 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受其学校整体定位的影响,其影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围绕着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来展开,课程通常都会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本。课程中理论部分的讲解往往学时较少或直接渗透于实践环节的教学中。
2. 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情况
(1)专业基础较差,从业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不高。
民办高校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美术教育的长时间熏陶,对专业仅仅存在“玩耍”和“旁观”的心态,没有真正打算从事这个行业,自然学习兴趣不高。
(2)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较低,自学能力较差。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断变化转移的。这一点在民办高校的学生中表现更加明显。由于听课效率低,学习的效果相对不佳,加上学生的基础不牢,学生采用自学的学习方式的效果也很难令人满意。
(3)自我控制力较差,自我评价较低。
民办高校中相当比例的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意识较差,表现为遵守纪律、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较差。同时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负面性,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这样的意识又阻碍了以后的学习活动,造成恶性循环。
二、影视鉴赏课程的重要性
影视鉴赏课程通常作为影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出现,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基于以上对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影视鉴赏的任课教师认为该课程就是随意选一部片子在课堂上播放,放映完毕后评论加讨论就完事,这样只会迅速打击学生原本就不高的上课的积极性和专业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专业课的讲授埋藏下巨大的隐患。事实上,影视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视听语言和影视类软件课程等专业课程讲授前期学生会首先接触到影视鉴赏课程,学生可以很好的经历由浅入深,由旁观到参与,由外行到内行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这样的一个“缓冲”过程是非常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2. 培养专业的影像思维和建立影像意识的重要过渡
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虽然每位观众的评判标准不同,但对于那些专业的高质量的影视作品,观众的认可是普遍的。也就是说,在学习影视专业课程前要先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形成“什么才算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不易做”等浅显的概念并且开始管窥一些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常识,例如剧本创作、摄像中的对焦、数字特效等。而这都应该属于影视鉴赏课程涵盖的内容。
3. 调动专业学习的兴趣
影视鉴赏课程的部分素材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影视作品,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在平时接触这些影视作品(例如广告、MV、美国好莱坞大片等等)的时候,缺乏正确的鉴赏知识,只是“看热闹”。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教师讲授的影视鉴赏的方法、接触一些简单的专业知识后,就像一扇大门被打开,学生能够跨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从以前从未想到的角度获得极为新鲜和刺激的观影体验,从而调动和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兴趣,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影视鉴赏课程的教授方法
1. 将完整电影的赏析过程分割为数个段落的赏析
由于学生保持注意力时间不够长,教师可将电影中的部分经典段落作为鉴赏重点。这样学生学习过程可以保持一定的新鲜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 强调互动效果
影视鉴赏课程通常在有窗帘的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为保障教学效果,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灯光会关闭,部分学生在单调的黑暗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困意,对周围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经常打断观影过程,运用提问、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与学生产生互动,从而保障教学效果。
3. 实践环节——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影评
“影视观众欣赏水平和观赏自觉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作品具有较强的接受意识和分析理解意识。”[2]学生的接受意识和分析理解意识是比较薄弱的,他们很容易沉迷于影视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和所营造的情境中,忽略了鉴赏这个最重要的学习过程。撰写影评不但能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结合分组讨论的形式则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影视专业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影视动画专业;信息化教学;屏幕录制软件
1前言
影视动画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在我国已有很大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的发展情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由于该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比较多,如美术绘画、动画设计、动画制作以及由此衍生的游戏、电影等,因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再课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难以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知识,而且不利于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的常态化辅助工具。在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辅助教学,不但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育教学理论缺乏系统性
目前,虽然我国的影视动画专业教学取得很大发展,但教育教学理论还不够系统,教学经验储备也不够丰富,使得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影视动画专业构建时间较短,因而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条件比较落后。以3D动画教学为例,需要有符合要求的硬件设施来保证,如专业化的线拍动检设备、录音设备以及非编系统等。如果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那么,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上,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极大的制约。
2.2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虽然我国动画产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很多影视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好找到对口的工作。在调研中发现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不少学生对这个专业并没有多少兴趣。不少学生学习这个专业,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是为了拿个大学文凭,毕业后便放弃该专业的工作,而在其他行业就业。二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特长。影视动画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包括一系列环节,各环节有明确分工,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因为没有兴趣,所以不少学生学得不精,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现象,使就业前景面临严峻考验。三是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由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比较单薄,再加上学生兴趣和特长的缺失,致使综合专业素质不够全面,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避而远之。
3传统影视动画专业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影视动画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知识的讲授,然后通过师生交流,或者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等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含有交流和讨论的成分存在,但基本上还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乏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虽然学生能够通过记笔记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但也是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很少有机会去进行实践和论证,使学生产生依赖症。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不符合学生实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1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影视动画是一门演示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信息技术的演示性特点,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声色并茂、动静结合的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导入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教学目标的预习案例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4.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画面和文字等于一体的特点,既生动形象,又动静结合。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如在讲授“影视鉴赏”时,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述方式,向学生讲解影视作品中导演的构思、画面的色彩处理以及镜头的运用等,就比较枯燥乏味。而运用信息技术,可将有关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视频直接展示出来,再配上适宜的音乐,就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影视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互式学习,促进自主实践信息
技术具有交互式功能,为教学互动提供了支持。教师可以先在教师机上主讲,然后让学生在学生机上观看演示,并记录演示步骤。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对学生进行监控。遇到问题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远程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或进行分组讨论,使其他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学习难点,学生不可能一次掌握,这就需要反复查看教师的演示资料。对于教师的教学实录,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屏幕录制软件,实现对文件进行保存和支持学生下载。学生需要时,使用多媒体播放器,就可以直接播放教师录制的多媒体文件进行观看。
5信息化教学的建议
加强理论学习理论知识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构建自己完整的动画教学理论体系。如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并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一些相关的内容,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饱满度。强化实践能力影视动画专业需要大量专业软件的运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实践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如将动画运动原理、动画合成理论、动画场景与布置以及动画特效技能等串联起来,优化课程内容,降低学习难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期达到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保存学生的成长资料,构建教学资料库学生的成长数据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可以把学生的档案打包保存,作为教学资源和校友与母校沟通的桥梁。
6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不能替代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完善教学设计,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66-68.
[2]王力.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利与弊[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5(s3):7-8.
对影视专业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动漫教学;职业教育;三维软件
一、当前中职动漫教学存在的不足
1.缺乏科学的动漫专业教学体系。
2.中职阶段的动漫教育缺乏新一代的教师队伍。
3.对动漫学生的培养方向尚不明确。
4.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实际的项目植入。
5.动漫专业师资不足。
二、中职动漫专业的改革建议
1.中职动漫专业课程设计。根据动漫专业的知识需求和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所学的课程大致有基础绘画、色彩构成、透视学、PS平面设计、Flash二维动画制作、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AE影视后期制作、摄影技术、动漫人物及场景设计等相关课程。上述课程既包含了动漫专业所需的文化知识,又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教学中。
2.教师企业实践势在必行。动漫产业日新月异,动漫人才的培养也要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动漫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3.动漫课程既要把握基础,又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动漫人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职阶段学生就业大致定位于室内装潢设计、平面设计、广告制作喷绘、模型制作、模型贴图制作、影片剪辑等软件重复使用率较高的岗位,具备较强的动漫基础是动漫人才得以长远发展的必备要素。
4.加强校企合作,强调动手能力和技能培养。
5.利用企业资源弥补设备缺陷。
三、中职三维软件课程教学重点
1.中职动漫课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主要是从事室内效果图设计、楼盘及环境效果图设计和楼宇漫游动画的制作等工作,此方向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只要根据相应的图纸进行模型的建立,并根据需求建立灯光和材质贴图等环节就可完成项目制作,并且就业和工资待遇乐观,是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首选方向。
2.中职动漫课程游戏动画设计方向。游戏动画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游戏人物及场景设计、描线绘制员、动漫原画师、动漫上色师等工作,此方向对学生的手绘技能要求较高,企业大多选择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从事此类工作,不利用中职学校的学生。
3.中职动漫课程影视动画制作方向。影视动画制作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影视特效制作、二维动画影片制作、三维影片模型制作、三维人物动作调节、材质编辑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此方向不仅要求学生有相当深厚的绘画及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电脑软件技能。
4.中职动漫课程多媒体设计方向。多媒体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影片剪辑、字幕穿插、影视片头片尾制作等工作,此方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行业中一点点摸索积累经验,熟悉各环节中的流程规范,对于中职学生普遍很难适应这些工作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四、中职学校动漫专业三维软件课程的培养标准和课程实施
1.明确动画制作在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
2.课程内容模块划出需要掌握的目标,并制定其相应的考核方法。
3.根据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每个内容模块应具有综合性应用能力目标及鉴定要求。
4.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根据能力标准制定出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教学实施纲要。
5.切实按照不同专业的课程能力标准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意思维。
五、中职学校动漫专业核心课程规划
1.中职学校动漫专业绘画课程。本门课程在教学中课时量不宜过多,因为本门课程在中职阶段开设的目的是为软件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将专业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软件课程方面。
2.中职学校动漫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职学校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是作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基础软件进行讲解,对学生日后在专业方面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动漫专业软件课程的重中之重。
3.中职学校动漫专业插画设计课程。本课程主要是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延伸,部分学校利用Adobe Photoshop软件结合手绘板或数位屏将学生的手绘技能融入进来。
4.中职学校动漫专业动漫作品欣赏课程。本课程在教学中包含了高校中的剧本创作和中外电影史课程,通过对影片的欣赏,使学生学习到影视镜头的运用及剧情的表现手法,理解分镜头在影视中的作用。
5.中职学校动漫专业摄影技术及DV创作课程。在教学中本课程除了讲授一些摄影方面的原理知识外,还需融入高校中的动画表演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和镜头语言的运用。
6.中职学校动漫专业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二维动画制作在教学中主要讲授的是Adobe Flash软件,通过该软件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动画的呈现及制作原理,认识到Adobe Photoshop软件层级功能在动画中的实际应用,了解音频与视频的轨道形势等相关影视编辑知识,为后期的影视编辑软件打下基础。
7.中职学校动漫专业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开设此门课程最适宜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程实践操作性较强,主要以Autodesk 3ds Max软件教学为主,在项目实训阶段会讲解Adobe Premiere和CAD软件进行辅助,使学生具备独立制作室内效果图和高级建模的技能。
对影视专业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影视艺术;课程;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22-02
电影、电视,以其丰富生动的多样化特征,较传统艺术门类更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伴随着中国传媒事业、创意产业等全方位文化艺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出于文化宣传或经济利益的考虑纷纷开设了影视艺术专业。近十年来中国的影视艺术教育蓬勃发展,除原有的一些重点专业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外,很多综合性大学也竞相开设了影视艺术的相关专业及课程,在各高校“遍地开花”式的影视艺术课程中,影视艺术的教育规模与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地提升。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受当下社会媒介大环境的影响,加上影视编导类专业对于摄像、剪辑等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基础理论的心理趋势。但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尤为关键的是其综合文化素质与国际视野,而影视艺术类课程中双语教学方式的引入,对于积极培养影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具备自主掌握前沿学科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未来的媒体从业者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保持头脑清醒,不断自我完善,适应日新月异的大众传播需求。
一、影视艺术基础理论课程不应视作实践课程的辅助内容
我国影视艺术专业的本科教学,仍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要目标,这与影视艺术中原本不可或缺的实践能力有关,如果忽视技术手段的培养,将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也很难达到社会媒体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但大量开设的摄影、剪辑等专业分类课程都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完成作品的技巧方面,使学生对于整体的创作理念、主题目的等疏于理解,很多学生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所有的理论学习不过是“纸上谈兵”,根本无益于现实创作,因此弱化甚至忽视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影视艺术专业发展时间较短,一般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其他人文学院或社会媒体。尽管聘请的非影视艺术学科专职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或艺术修养,但对于影视艺术专业特殊性的认识仍有不足;而媒体工作者,虽然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但对于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缺乏经验。我们认为,对于影视艺术课程,实践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基础理论知识同样不能忽视,绝不应仅仅将其视作实践课程的辅助内容。因为,只有影视理论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创作态度上区别于纯粹的技术工作者,并能增强专业修养,深化其对大众传播工作价值与意义的理解。
二、双语教学是加强影视艺术基础理论教学的有效措施
如何加强影视艺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双语教学是一个有效措施。众所周之,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传媒理念、高端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无论是电影产业还是电视行业,使用英语地区的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美、英等国的影视艺术作为业内代表深刻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艺术潮流和走向。而中国的影视艺术从开创初期到现在虽然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模仿外来文化的学习阶段,因此目前影视艺术课程理论的学习主要以经典理论分析、作品解读等为主,对于本专业内的前沿资料也主要依靠国内出版社辗转翻译获得。如果采用双语教学,就可以直接了解、借鉴国外的理念与经验。以很多地方高校都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为培养合格的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首先要观看大量的视频资源,进行节目编排、策划时尤其要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电视节目,而国内自2006年火爆的《超级女声》到近年来收视率较高的《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无一不是源于海外创意制作而生的节目,因此想真正了解成功电视节目的案例经常需要参考国外的原版节目,尽管这些内容有不少都已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但大多没有中文翻译,如果缺乏专业外语的基础很难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但我国目前能够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院校尚不多,适合直接用于双语教学的专业教材则更罕见。相比之下国外双语教学的实施较早,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为例,其开始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外来移民子女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进而尝试在学校课堂上进行两种语言的教学方式。中国则是主要在2001年由教育部出台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双语教学。正是受到以上文件精神的影响,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将开设双语课程看作是必不可少的学科任务来实施。
三、影视艺术课程双语教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2010年起,我开始从事影视艺术课程双语教学工作,依据影视艺术理论与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等原则选印教材,先后主要参考过的资料包括: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方荟玲主编的《电视编导专业英语》,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邓惟佳、朱晔主编的《广播电视专业英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Television production handbook.Herbert Zettl.Belmont,CA: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2003。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双语教学并非单纯的外语教学,而应通过双语课程的形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双语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有着特定的要求和作用,但我觉得,一个总体原则是:双语教学并非单纯的外语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强调的不应是个别单词的发音、短语、句式或语法,而应以外语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专业技能。如影视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的特殊要求是以训练实践能力为主,专业学习中不但包括了与传统学科类似的书本、资料阅读,还更加重视影像等视听语言的学习、分析过程,各种视频资源也相应成为影视艺术学科的特殊知识内容,但无论电影或电视资源,英文视听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影视艺术课程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带来很多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满足了高校对于外语等基础素质教育的追求,另一方面增进了学生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而且与实践课程相辅相成,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革传统外语教学的模式,避免学生听不懂、教师上课过于吃力的尴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影视艺术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是,影视艺术专业的生源主要是艺术类考生,最初选拔时更侧重于专业特长,导致基础文化课成绩偏低,外语成绩也都不太理想。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改革传统外语教学的模式,避免学生听不懂、教师上课过于吃力的尴尬就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很多高校采取的有效策略包括让学生自主选修双语课程,或规定上课学生的最低外语水平,从而使能基本达到大学英语平均水平的学生更有效地吸收专业课堂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无论艺术教学还是语言学习,关键都要激发学生的自觉与兴趣,切忌教师“一言堂式”地灌输。另外针对学生特点设定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除日常的课堂交流、期中考核、期末测验外,增强艺术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本人在教学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至少一次的公开演讲,演讲时可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形式,尝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影视艺术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可在培养学生对语言辨识能力的同时,拓展他们对于知识理解的视域,以更开阔、更国际化的角度来学习、探索,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反过来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建设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根本措施是培育本学科专业教师成为双语教学的主力。目前能够在影视艺术类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实属凤毛麟角,很多地方高校的常见做法是让专业老师讲授影视方面的英文术语、英文资料,或者聘请外国专家前来讲学。即使没有一般课程教育的系统性,但就整体教学效果而言,相比单纯依靠中文影视经典教材,几乎回避国外最新动态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有着积极意义。由于我国具有影视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不多,专业与外语能力都能兼任的教学人员更为稀有;而依靠外国学者并非所有高校可以长期采用的方法,实际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和根本措施是培育本学科的专业教师能够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力量。这可以通过现有专业教师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出国访问,积极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交流等途径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