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范文1
20__年,__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9%。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发展到487个,其中,收益在5-10万元的村发展到__7个,在10-50万元的村发展到87个,过50万元的村发展到2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市郊村、镇郊村以及公路沿线、流域沿线的村组,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干河街道办事处__村属城中村,近年来,他们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房产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商业门栋,用于增加村级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类大小门栋400多个,年租金收入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适龄人员的养老保险,而且每年用于村民分红的资金就高达300多万元。__街道办事处刘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瞄准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酝酿一个市场”为目标,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由负债200多万元到集体经济“亿元村”的神奇蝶变。龙华山街道办事处河湾村充分发挥紧邻汉江的区位优势,先后兴建了货运码头、青沙站、搬运站和仓储设施,每年可创收近100万元。__镇__村从2002年开始,拿出1700亩土地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开发__工业小区,目前已有33家企业进场兴业,吸纳了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同时,村里每年还可得到征地公益金34万元。
2.资产经营型。一是盘活土地资产。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趋势,合理利用村级“自留地”,适度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加集体收入。20__年,__镇__村与中粮米业__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6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959亩(其中沟路渠近200亩),建设富硒水稻产业园,增加集体收入__万元。__镇__村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1000亩,随后以600元/亩的价格分别租赁给2家企业兴办苗圃基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和资金,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__镇__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多年的砖瓦厂租赁给一回归创业老板,平均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万元。__镇__村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8个临街门栋进行维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达4.8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银行”。充分利用沟渠河道以及道路两侧发展经济林,__镇__村从2009年底开始,在村里4条总长6000多米的沟渠和道路两侧种植和补植了3万多株经济、绿化苗木,按目前市场价格匡算,可增加村集体积累150万元以上。
3.服务创收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有偿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__镇先锋村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成立了养鳝协会,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和冷库,同时为养鳝户提供苗种、饲料供应及技术指导、贷款担保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全村3700多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开发成鱼池,带动全镇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6万亩、全市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__万亩。20__年,先锋村村集体仅黄鳝交易市场提成就超过了200万元(分别收取农户和老板交易额的4‰)。__镇__村成立了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20__年,合作社与山东老板进行合作,按7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160个,集体盈利23.7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50亩。
4.管理提升型。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力度,从清理经营性资产资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统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台账,对人情合同、口头合同以及期限明显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不规范合同统一合并整理,重新签订,对到期合同一律严格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竞标,增加集体经济。__镇__村从20__年开始,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积489亩,原承包价每亩最低24元,最高__0元,竞价承包后每亩最低价217元,最高价42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多元。该镇__村集体所有的一块100多亩的低湖田,在20__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生产面积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承包价格也由以前的每亩100多元,通过竞价提高到现在的每亩616元,增加集体收入近6万元。
近几年来,__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村表现较为突出。
1.资源禀赋差。对于全市大多数村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主要是靠村级集体机动地发包来实现。在经过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两个工作阶段后,许多村集体机动地变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没有了机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很大。__村地处偏远,是__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有的400多亩机动田都分给了返乡要田的农户,目前村集体主要靠化缘来维持运转。
2.集体负担重。突出表现为村级债务重,还款付息压力大。截止20__年底,__市村级债务总额达4.51亿元,其中个人借款1.62亿元,按年利率9.72%计算,每年应付利息1570万元。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现收不抵支状况。
3.进取意识弱。从群众方面来看,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确,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
人都没”的怪象,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村干部方面来看,由于待遇偏低,少数地方村干部不愿劳心劳力,或者存在畏难情绪。从对全市三个镇的10个村村干部工资调研情况看,这10个村村支书年工资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热情不高。 1.选好支部带头人。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实激励政策,试点推进,选好、用好村支部书记,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有资金又乐于奉献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载体。学习借鉴江浙成功经验,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成立村集体工贸公司、农业开发公司等新载体,或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服务,承接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以土地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进行入股分红。
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功能区;交易;价值补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62 -03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增加,气候变暖问题也更加严峻。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能源技术和消费模式急需改进,以适应国内经济新形势和国际贸易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低碳经济摒弃了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是有约束的,至少就短期而言,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经济发展的成本,造成较大的潜在生产损失。特别是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生态功能区的一大难题。
二、研究基础
(一)核心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于2003英国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概念包含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从横向看,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通过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途径,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发展模式;从纵向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力图把CO2排放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理论
脱钩理论和库兹涅茨曲线是研究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两者的大致观点可以概括为:工业发展初期或者经济水平(或人均GDP)较低时,物质消耗和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发展而快速增长,但在一定经济阶段后,物质消耗和污染将随着经济发展逐渐下降,即表现为“脱钩”。学者测算结果显示:脱钩程度或者叫脱钩弹性(二氧化碳排放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变化程度)根据经济发展程度不断变化;脱钩空间演变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图多处于弱脱钩向显著脱钩转变的状态,即随着经济水平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始呈现下降状态。
(三)发展思路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一定区域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特征、发展过程及其内在机理的高度概括。不同区域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生态环境的好坏分为四类区域,即经济水平高生态环境好、经济水平高生态环境差、经济水平低生态环境好和经济水平低生态环境差四类。生态功能区是主体功能分区背景下的产物,主要分为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属于典型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好地区,在发展经济时,必须发展对生态无害的产业和行业,避免走向经济水平高生态环境差区域类型,更不能沦落为经济水平低生态环境差区域。生态功能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较多约束,主要包括能源类型选择、技术准入要求、行业产业对待、消费模式形成等,面临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
神农架林区属于典型的经济水平低生态环境好的生态功能区。一方面,神农架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原始生态体系保存完好的地区,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被国内外广泛誉为自然资源的宝库。另一方面,神农架又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神农架迫切需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这是神农架的现实选择。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资源的共赢,需要在准确分析其优劣势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二、神农架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一)人均碳排放量低
“碳排放”是反映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指标,指的是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根据国家标准委公布的《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和研究成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经济生产中消耗一吨标准煤的能源,CO2排放量约为2.6吨。因此,本文在计算一个地区碳排放量时,公式表示为:Y=q*2.6(Y、q分别为碳排放量和标准煤消耗量)。据湖北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神农架在统计期内能源消费总量为15.52万吨标准煤,CO2排放量即为40.35万吨,人均CO2排放量为5.09吨,相当于国内同时期平均水平的65%。
(二)碳汇资源丰富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能力,研究表明:每生长1m3森林,可增加碳汇0.245吨。根据《神农架统计年鉴-2015》数据计算,神农架人均碳汇为62.4吨,为全国均值的12.5倍。2014年《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将神农架列入交易试点,神农架已与美国环保协会和鄂尔多斯等地签署合作协议,预计将会为神农架带来上亿元的生态价值补偿资金,这将为神农架发展经济提供巨大资金支持。
(三)生态产业发展基础好
生态产业可以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神农架农业以特色农产品种植、林业产品、水产养殖为主,从农业模式上来讲,初步具备生态农业的特征。神农架工业在GDP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同时受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和主体功能分区的影响,神农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较少,为工业的清洁化、生态化、循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自1980年神农架成立自然保护区以来,神农架已经相继获得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等称号,《神农架林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2015)又提出了“一园一地一区”(即国家公园、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可见神农架发展生态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三、神农架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
(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受限
神农架林区自然条件特点突出,山高林密气寒水多,工农业生产制约严重。工农业生产活动的限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加之当地财政困难,设施建设和维护困难,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发展需求,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受限于生态主体功能区定位,神农架无法发展形式多样的工农业生产,产业选择必须满足相关政策法规,只能选择生态环保的产业和企业,众多重大的开发项目无法落地。
(二)人才支撑不足,减排技术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告别短缺经济,进入生产相对过剩的时代,经济竞争已由过去的数量竞争变为质量竞争,其本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神农架工业生产落后,科技水平含量不高,传统模式的效率低,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进而扩大规模,在生产过程中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和环境。另一方面,神农架林区人才总量明显不足。高校等科研院所缺乏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低。神农架要想彻底摆脱困境,就必须促进科技发展,努力建设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的创新体系,并配套相应的人才储备和发展体系。
(三)地方财政困难,政策支持不够
因实行“天然林、水源林、防护林”封禁,给神农架林区群众的生活和县乡财政收入带来重大影响。“三林”封禁使当地财政收入和相关群众收入明显下降,短期内不利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神农架林区在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同时,还要解决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问题,很显然,两者都要做好。虽然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的财政转移支付,对其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但是,我国目前的相关补助政策并不健全,也缺乏实施的有效性,无法精确地进行货币衡量,最终导致生态补偿效果不佳。
(四)工业化程度低,生态环境压力大
神农架林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带来了双重压力。未来一段时期内,神农架将进入工业的高速发展期,对能源需求巨大,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将会是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神农架城市化进程也将加速,加之神农架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大力推进,在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更多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神农架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一)依托生物资源,发展绿色农业
立足当地实情,以保护生态为基本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地、节水、节肥、节能、节种等新技术,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农业模式,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同时,要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畜牧、水产、特色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技术的现代农业,放大农业生态价值,将旅游景点与农业产业基地紧密结合,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开发体验型农业、特色采集型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二)坚持区域定位,发展低碳工业
坚持“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建成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区域定位,坚持转型发展,高起点高要求发展工业,把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从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三个方面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立足资源和品牌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工业建设: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限制技术落后和规模小的耗能企业进入;弱化并退出已有高耗能高污染的采矿和冶炼业;吸引生态环保型企业落户,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财政手段提供资本支持,通过政府采购和政府招投标扩大产品销路。
(三)保护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
全面推动天然林资源保护,改进作物结构,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发展林业替代产业,尽量避免砍伐森林植被和捕杀野生动物。通过科学的开发,充分挖掘森林、湿地、湖泊、江河等自然资源的旅游价值,通过生态化技术手段开发低耗环保旅游产品,营造自然和人工结合的综合型旅游产品,提升自然旅游吸引物的价值。神农架应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最终成为中部地区的旅游明星区、生态完美区、绿色经济发达区、人与自然和谐区。
(四)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
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无污染的新能源,少用高污染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推动技术革新,大力发展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技术,加快传统高耗能高污染技术的改进和淘汰。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运行手段来推进技术研发,加快构建低碳技术推广体系,形成开发部门、推广部门、相关企业、群众农户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开发能力弱、科技推广难、科技人员缺乏、市场真正需要技术成果少等矛盾。
(五)加快制度改革,实现生态价值补偿
从国内外实践经验来看,进行生态补偿时,无论是实行强制性行政命令还是诱导性经济措施,最终的立足点都要放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上,特别是应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开发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破坏者赔偿”的原则,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支持等措施,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贡献的地区,给予合理补偿。在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应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生态利益共享及责任分担机制。
作者简介:
[1]冯之浚,周荣.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4).
[2]贺庆堂.发展低碳经济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胡初枝,黄贤金.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
[4]彭佳雯,黄贤金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J].Resources Science,2010,(04).
[5]张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6]梁红玉.二氧化碳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0).
[7]赵伟伟等.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8]陈红林,何芳.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9]何建坤等.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J].世界政治. 2010,(04).
[10]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
[11]王新玉.低碳发展与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4,(09).
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范文3
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环境问题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对相关的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对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相关的市场因素、政策导向、技术水平等进行结构式的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
0 引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日益突出,我国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起步晚,环境问题也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笔者以下从研究的进展来分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研究是我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清,关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需要及时的解决
在经济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背后,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加复杂,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在水污染的影响下,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其次,关于大气污染,众所周知,近年来PM2.5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大气污染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现象也是严重的污染,同时酸雨也有着极其严重的损害。再次,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十年内增长了近12%,虽然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和效果上也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废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有效的结合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才能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更加全面有效。
1.2环境问题对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期初环境问题没太引起重视,因此在环境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上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其中必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必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管理和监测也逐步加强。近几年,环境事故的发生虽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但是解决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要长期坚持,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3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
我国在社会的发展战略上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环境的保护力度上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点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的标准过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依据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这样较低的标准下,必然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中,与国外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标准设置过低,使环境污染具有合法依据,很多的工业生产企业不但依据标准排放污染物,有时甚至违法排放污染物。此外,在世界环境污染地区的严重排名上,中国以最多的污染城市比例位居前列。
2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协调发展的有价值的结论。
2.1地理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布局与调控依据
地理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地理学中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只有在地域性特征基础上处理好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与环境及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此,很多的研究人员、学者都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系统构造方案以及评价体系等。
2.2经济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目的性指导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与环境之间是独立存在并发展的,认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也认为环境的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市场和政府进行解决;环境理论中认为环境问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是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协调性的关系。最新的研究中对过去经济价值核算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过去没有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破坏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新的理论认为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才能真正核算出国民经济的成本,这也是绿色GDP概念提出的原理之一。
2.3生态学原理为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学中包含着一种经济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协调,环境不只是经济的外部性因素,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结构。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稳定经济的理论,该理论提出经济发展中要实现投入与输出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3.1市场导向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产生来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导向的失误,在市场中价格没有反映出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价值,使得对环境的使用出现了过度性,市场导向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分配及使用出现错误引导,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3.2政策干预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导向出现错误引导时,政府的政策干预就成为了必要,因此对环境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的干预不只是为了纠正市场导向的偏差,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政策的考量要素,因此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是越来越强化经济发展的目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因此,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单纯的依靠政策干预还是无法实现协调发展目标的,要综合科学有效的市场引导、有力度的市场支持、还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3.3新技术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中普遍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在环境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对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因为科学合理的环境布局对于引导市场、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解决就业等都是由积极意义的。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依靠技术是十分乐观的,这一应用进程也在逐步实施和加快,未来还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展望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问题,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研究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缺乏本质性的认识;经济与环境统一性的系统包含的要素十分广泛和复杂,但从几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还不足以支撑体系的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还存在地域上的差别,运用统一的理论和框架进行规范指导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此外还有其他的不足,再次不做一一赘述。
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涉及的多领域、多学科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要多角度分层次的进行,包括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等。同时研究工作还要在现有的理论系统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同时针对关键因素和重要地区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树立典型。现代研究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理论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辅助。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李淑英.《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管理.2010(05).
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范文4
总体而言,网络经济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使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延长了生产过程并形成了新的部门,产生了新工作岗位需求。网络经济弱化了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使信息作为商品被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号称“第四产业”的信息网络产业直接创造了新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依附于网络经济的电子商务大幅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加速了商品资本循环,有利于创造更多社会财富,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网络经济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二、我国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信息保护不够
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网民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困扰。不少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搜集、传播个人信息,使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对基于网络交易的网络经济产生了诸多疑虑。2014年底,国内最大的漏洞平台乌云网披露了多起航空公司旅客个人信息泄露漏洞,其泄露信息包括旅客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隐私,而这些信息经过黑色产业链条,最后成为了退改签诈骗短信的信息来源。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极大,可能会造成垃圾短信和各种骚扰电话源源不断,垃圾邮件铺天盖地,甚至被冒名办卡透支欠款以及遭受个人名誉损害等。所以,防止个人信息外泄是网络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支付方式欠安全
网络支付是指客户、商家以及网络银行(或第三方支付)之间使用安全电子手段,利用电子现金、银行卡等支付工具通过互联网完成支付的整个过程。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支付方式也日益增多。常见的网络支付方式有网上银行转账、信用卡透支支付、信用卡分期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划款等。从实际的市场反馈来看,人们对于网上支付依然存在较多的顾虑,其主要原因是网络支付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很多不法分子通过钓鱼平台、病毒木马植入等手段盗取个人账户、密码等信息,造成个人资金的流失。这些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交易秩序,阻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营销误导性强
网络营销是指通过在线活动创造、宣传和传递客户价值,并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以达到一定营销目的新型营销活动。因网络营销具有交易效率高、成本低、互动性强等优势,大多数商家都在进行网络营销。但网络营销在给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以误导消费者,火爆一时的以微信朋友圈作为宣传对象的所谓“微商”营销就饱受诟病。据报道,约有90%的微商营销者在销售面膜,而在这90%销售面膜的人之中又有90%的人在招聘下级。实际上,这些面膜并非真正的畅销产品,而是一些非常普通的产品甚至是次品。该“微营销”的主要盈利方式是通过不断招收,让下一级消化上一级的产品,依次循环。这种所谓微营销本质上类似于传销,既误导了无辜消费者,也在网络经济中形成了不良风气,破坏了网络经济的发展根基。
(四)物流支持滞后
物流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网络经济而言,物流的作用尤为重要。由于长期受“重工轻商”、“重生产轻流通”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近年来,网络销售平台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业的崛起,但要使物流真正成为我国网络经济的有力支撑,其要走的路还很长。随着网购人数不断增加,网上交易数量不断飚升,货物吞吐量与日俱增,这对物流的运输规模和运输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现有物流公司不仅存在总量运输能力差、货物难以及时送达等情况,也存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易丢失、易损坏、被调换等管理中的问题。这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商家及其产品的不信任,损害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进而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保护网上个人信息安全
由于网络经济的虚拟性,卖方和买方不进行当面交易,许多交易中涉及的个人隐私信息必须通过网络传送,这正好给不法分子通过盗用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诈骗和滋扰型“软暴力”等犯罪活动留下了空间。因此,国家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使个人网络信息保护能有章可循。执法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涉嫌非法泄漏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政府网管部门要加强网络监控管理,对涉嫌窃取或故意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要立即关停并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与此同时,从事网络交易的相关企业要提高其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从源头上防止个人信息外泄。
(二)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确保网络支付安全
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是关键。消费者在进行网络交易时,无论采用何种支付方式,都要选择安全的支付环境,尽量不使用公用电脑、无线网进行交易。要定期查杀电脑病毒,以防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侵入电脑窃取消费者的个人网上支付信息,导致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要尽可能运用“货到付款”、“第三方渠道”等网络支付方式,千万不要线下私自交易。要注意保存交易网页和付款凭证,并尽量向经营者索取发票,以便事后据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注意识别网站的合法备案标志,并对经营者的名称、地址等关键信息进行查实。
(三)加强网络营销管理,净化网络经济运行环境
网络营销作为新时代的营销模式,其价值得到了经营者的普遍认可,但保障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网络营销管理,净化网络经济运行环境。第一,工商部门要在加强网上销售准入管理、建立网上销售产品可追塑机制的同时,加大网络市场整治力度,严惩虚假网络营销者;第二,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通过正当手段经营获利,弱化其利用虚假网络营销牟利的冲动;第三,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应建立联合打击虚假网络营销的机制,通过多部门协作,从事前、事中控制虚假网络营销。
(四)提高物流水平,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现代物流是网络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推动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必然要提高当前物流水平。各地方政府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时,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要积极运用现代物流管理设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技术,提高其硬件和软件水平。不同区域间的物流企业要加强合作,通过股份化、业务合并等途径,发挥其在不同区域内的比较优势,降低物流业的行业成本。总之,现代物流与网络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要发展网络经济,必然要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四、结语
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范文5
一、定制旅游概念及特点
定制旅游是一种国外非常流行的旅游方式,是根据旅游者的需求,以旅游者为主导进行旅游行动流程的设计。通俗的说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行程的旅行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旅游方式,定制旅游更舒心、更方便。传统的由旅行社指定的旅行内容、行程、出发时间的模式,将被定制旅游全面打破而成为菜单式定制,将由客人任意选择出发的时间、天数、行程内容、住宿房型以及餐饮形式等要素,完全由客人DIY完成。
二、定制旅游的发展及基本形式
(一)定制旅游的发展
早期的定制游对游客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需要游客对旅行目的地有一定了解和认识,并自行提出初步旅行方案。目前欧美主流的创意定制游则更加注重享受。游客并不需要对目的地有太多了解,甚至可以不明确目的地,创意定制服务机构在了解游客的兴趣爱好、出行人情况和预算等情况后即可为出行人创造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创意行程。
(二)定制旅游的基本形式
1、一对多的团体性定制:如户外运动、驴友拼团、自驾游俱乐部等,通常由一个召集人或组织发起旅游意向,通过集体协商,共同参与旅行计划制定,最后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线路行程安排和集体行为守则。
2、一对一的个性化定制:该类型主要包括高端旅游、私人旅游、创意旅游以及当地人向导、租车游等形式,多数是由旅游商、专业的旅游策划公司等服务机构为旅游者进行一对一的旅游服务,根据旅游者的诉求,为其定制一套个性化的旅途安排。
3、多对一的自主性定制:该类型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和移动运营平台,上游企业与大众旅游者直接对接,运营商根据旅途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为旅游者提供精确的信息检索和推送服务,从而满足个性化、即时性的旅游服务需求。
三、定制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府规划指导
目前做定制旅游的公司大多本身公司规模较小,为了利益问题,只看到短期的收益而忽略了长远规划。其次,定制旅游现在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以整体发展无头无序、市场调研也不够完善、综合实力欠佳,发展较为分散。
(二)基础保障支持不足
在现在来看,来定制旅游的群体偏向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群,而在定制旅游的过程中,一些基础设施和基础保障性工作相对传统的旅游较差,还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供支持。
(三)创新理念不足
目前,定制旅游对于旅游体验这方面还不够完善,而且定制旅游的规模也相对较小,与传统的旅游项目相比较体验性、特色性不强,吸引力不够。
(四)缺乏专业人才
定制旅游目前在旅游市场中还属于一个年轻的地位,目前比较欠缺相关市场营销以及定制旅游产品策划的专业人才。目前经营定制游的人员大多都是非专业性的,虽然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但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对相关理念以及定制游的视野了解的也还不够透彻,在具体业务的操作上还不是很清晰。
四、体验经济背景下定制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规范管理并完善基础设施
由于定制旅游在旅游市场中尚还年轻,所以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旅游创新方面还需改革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规范旅游经营管理行为。同时,大力度的宣传经营定制旅游企业,从企业的角度做好长期规划,并从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定制旅游企业大力支持。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偏远的旅游地来说,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对其进行集中改造。
(二)加强定制旅游体验深度
定制旅游带给旅游者的是个性化的感受,是为旅游者量身打造的一种旅游服务,从旅游路线到旅游产品,完全是可以由客人自己DIY完成的。这样的一种新鲜的旅游方式可以更好的加深旅游者对旅游的体验深度,同时也是个美好的回忆和值得回味的一次经历,可以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更为深刻地体会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等等。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市场
定制旅游是传统旅游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升华。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对于任何营销而言,网络渠道和传统渠道相比优势更大。因此,做好网络营销渠道不但可以使潜在旅游者产生旅游的动机,同时还可以提供定机票、酒店、办签证、保险、做活动、攻略、查资讯等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定制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范文6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法等,探索中国梦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路径。首先,要统筹政府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使其符合新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其次,强化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最后,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科学化的训练理论与训练手段,统筹政府、市场、体育企业协调发展,使其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健全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提高竞技体育社会服务的功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起到抛砖迎玉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梦 竞技体育 发展研究
自党的十以来,在多个场合公开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所以,国家富强应该蕴含着体育强国梦,体育强国梦的实现应该与中国梦的实现一脉相承。这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务院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使得群众对竞技体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更为关注。此外,长期以来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合理以及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健全依然阻碍着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
一、中国梦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后奥运时代迈入体育强国的历史时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创新社会下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富强的中国梦,使得群众对我国当前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管理模式存有巨大的争议,现行的竞技体育发展路径显然难以满足中国梦背景下新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具体表现在,首先,政府与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失灵,对竞技体育的管理权力过于集中,严重的阻碍了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其次,国内现有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发展不平衡,市场成熟度不够,很难拉动大众参加体育健身消费。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厘清“体教结合”的深刻含义,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各自发展,没有很好的统筹协调发展,对后备人才的培养缺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消耗大及成材率比较低的现状。
二、中国梦的提出为竞技体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中国梦的提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航标,结合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可以推断出我国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路径理应如此。当前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然会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结构的重新布局,为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体育产业的发展势必会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竞技体育资源。
三、中国梦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学校教育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时至今日,我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与“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正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竞技体育的完美融合。竞技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激烈的竞争意识与追求更高更快的完美竞技表现极大的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与创新性。所以说,在后奥运时代,进一步强化与完善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我国竞技体育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不断创新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努力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在后奥运时代要想实现我国竞技体育骄人战绩的可持续发展并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伟大中国梦,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不断的提升体育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加大对竞技体育科学化投入的力度,同时,竞技体育也要不失时机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与之更好的结合,从而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加强对科技的投入,保持竞技体育的辉煌发展。
(三)审时度势的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建议将主要精力集中到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的后备人才选拔上。加大对中小学及业余体校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指导,拓宽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鼓励退役运动员到各个中小学或业余体校担任兼职教练或者自主兴办健身俱乐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坚持依法治体,不断完善各项体育法规,努力杜绝运动员年龄造假现象的发生,构建公开、公正的后备人才选拔制度,让更多优秀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到更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中。
四、结束语
党的十以来,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成为指引我国竞技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所以在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针对我国现有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机遇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培养模式,统筹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支持新型体育产业的发展,使其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为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富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3.9,32.
[2] 汲智勇.关于体育强国认识的演变历程与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9,28.
[3] http:///xsdw/lanmuall.php?page=2&c_id=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