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范文1

关键词:消防工程;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95-02

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动报警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①适用范围过小。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比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过小,防范措施不到位。②智能化程度低。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但由于传感器件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烟气)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③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应用的火灾119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④组件连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多线制和总线制连接方式为主,探测器和报警器及控制器之间是采用两条或多条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同时,铜导线耐高温性能差、易磨损,系统施工维修复杂,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应用。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较多。由于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存在探测“盲区”,误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⑥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应用还几乎处于空白。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而该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应进一步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改进系统能力,使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向着高可靠、低误报和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外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

1 网络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化是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器之间、探测器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城市“ll9”报警中心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连接,实现远程数据的调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管理,使各个独立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网络, 实现网络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城市“ll9”报警中心的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的有关信息,对各系统进行宏观管理,对各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处理,从而弥补现在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擅自停用,值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对出现的问题处置不及时、不果断等方面的不足。

2 智能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化是使探测系统能模仿人的思维,主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光波等数据模拟量并充分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计算处理,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准确地预报和探测火灾,避免误报和漏报现象。发生火灾时,能依据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对火场的范围、火势的大小、烟的浓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给出详细的描述,甚至可配合电子地图进行形象提示、对出动力量和扑救方法等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实现各方面快速准确反应联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火灾中探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作为准确判定起火原因、调查火灾事故责任的科学依据。此外,规模庞大的建筑使用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即探测器和控制器均为智能型,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可提高系统巡检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多样化

(1)火灾探探测技术的多样化。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探测器按其响应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为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两种或几种探测器的组合等,其中,感烟探测器一枝独秀,但光纤线性感温探测技术、火焰自动探测技术、气体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燃烧声波探测技术、复合式探测技术代表了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方向。此外,利用纳米粒子化学活性强、化学反应选择性好的特性,将纳米材料制成气体探测器或离子感烟探测器,用来探测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烟雾的浓度并进行预警,具有反应快、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已列为我国消防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开发课题。

(2)设备连接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线通信材料的研制,设备间、系统间可根据具体的环境、场所的不同而选择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技术,设备间可以用无线技术进行连接,形成有线、无线互补,同时新型通信材料的研制开发可弥补铜线连接存在的缺陷。而且各探测器之间也可进行数据信息传递和交流,使探测器的设置从枝状变成网状,探测器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使系统间、设备间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可靠。

4 小型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小型化是指探测部分或者说网络中的“子系统”小型化。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网络化,那么系统中的中心控制器等设备就会变得很小,甚至对较小的报警设备安装单位就可以不再独立设置,而依靠网络中的设备、服务资源进行判断、控制、报警,这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就变得简洁、省钱、方便。

5 社区化

目前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被安装在重要建筑上,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许多居民家庭都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社区家庭特圳是高级住宅积极推广应用防盗、防火联动报警装置或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对干预防居民家庭火灾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6 蓝牙技术无线化

与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比, 蓝牙技术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施工简单、安装容易、组网方便、调试省时省力等特点,而且对建筑结构损坏小,便于与原有系统集成且容易扩展,系统设计简单且可完全寻址,便于网络化设计, 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文物古建筑 机场、综合建筑和不便联网、建筑物分散、规模较大,干扰较小的建筑。对正在施工或正在进行重新装修的场所,在未安装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前,这种临时系统可以充分保障建

筑物的防火安全,一旦施工结束,蓝牙技术无线系统可以很容易转移到别的场所。

7 高灵敏化

以早期火灾智能预警系统为代表。该系统除采用先进的激光探测技术和独特的主动式空气采样技术以外,还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容错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近乎于人类的神经思维。此外,该系统的子机与主机可以进行双向智能信息交流。使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及运行能力空前提高, 误报率几乎接近零,灵敏度比传统探测器高l000倍以上,能探测到物质高热分解出的微粒子,并在火灾发生前的30min到20min预警,确保了系统的高灵敏性和高可靠性,实现早期报警。

针对当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系统误报、漏报频繁,智能化程度低,网络化程度低、特殊恶劣环境的火灾探测报警抗干扰等问题较为突出的现象,提出在符合国家消防规范的基础下采用统一、标准、开放的通讯协议,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研究,对系统方案、设备选型的优化组合,改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性能、减少维护费用和维护要求,向着高可靠性、高灵敏性、低误报率、系统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更好的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更好的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在线会计服务

一、发展概述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如下五个阶段:

1.科研试点阶段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1983年前,主要还是以理论研究及试验准备为主。以1979年国家财政部参与长春一汽进行的会计电算化项目为代表。该试点阶段主要进行的是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进展相对缓慢。

2.自发发展阶段

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3至1987年间成立,不少单位以此为契机自主研发了电算化软件并投入实际运行。全国各大专院校也开始重视对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开始逐步受到重视,但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相对盲目,重复开发现象比较严重。

3.稳步发展阶段

1987至1990年间,IT技术迅猛发展,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一批专业的会计软件公司相继出现,会计软件市场逐步建立并形成。

4.深化发展阶段

从1990至2007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制度,使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始从原来的单纯核算向综合管理逐步迈进。

5.深度融合阶段

自2007年“友商网”的面世开始,基于当下信息化时代背景的一种新型的电算会计模式——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诞生了。

二、内涵

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即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理念下的,以租赁为主,以互联网技术为运行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的在线会计管理软件服务。厂商通过Internet将财务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结合实际需要,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自身所需的财务软件,按定购服务多少及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一定的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取厂商提供的相关服务。

三 、优点

1.按需支付

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改为租赁的方式,且不需要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对软件进行全权管理及维护。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软件厂商也提供软件离线操作及本地数据存储功能服务,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使用其定购软件服务的需求。该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需花大量费用用于硬、软件及人员方面的一贯做法,而仅需依据企业自身需要支出少量租赁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受到相应的硬、软件及维护服务,同时还享有软件不断升级的服务,该模式特别适用于中小企业。

2.打破时空限制

因该模式借助于互联网,所以说只要是通网络的地方均可随时开展做账、记账、查询等业务,能够实现跨区域、跨国界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为会计服务的外包市场开拓打下了坚实基础。

3.实时成本控制

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地位。在使用该新型模式之前,成本控制是滞后的,一般是到了月底核算时才发现成本的高低,此时企业利润已受到影响。在新的会计服务模式下,能够做到成本的事中控制,可随时掌握分支机构的盈利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成本控制也由被动变为主动。

4.实时跟踪

通过该模式,企业负责人可对企业财务变化情况实时掌控,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查看账目。得益于互联网的使用,企业会计人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想做账就做,同时还可以实现实时查询功能。

5.资源共享

在线模式简单易用,可实现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同步,即财务管理人员无论何时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数据。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全天候服务的成效,有利于资源共享,便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

6.业务处理更便捷

传统财务软件操作,一般都是必先进行初始化,之后才能开展日常业务处理。

新服务模式可实现初始化及日常记账业务的同步进行,更加方便适用。传统的财务软件处理凭证的程序相对复杂,一般为:先填制完凭证,保存后审核,确认无误后登账,登账完成后再进行期末的相应结转。而使用在线会计模式后,凭证录入支持全键盘操作,能自动平衡金额,快速便捷,降低了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7.强大的报表功能

该模式在传统财务软件报表处理基础上,特地设置了自动邮件报送的功能,可以直接形成电子档报表文件,并与邮件办公系统自动联接,实现了财务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两个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随时能生成表格,打印导出。

四、结语

作为新生事物,在线会计服务在功能设置方面有着人们更多的期待,譬如:可否进一步提升资源共享水平,将在线会计服务、在线税务服务、在线审计服务、在线咨询服务等整合到一个平台等。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及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将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 经济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229-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同城镇化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引发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房地产领域所涉及到的范围面较广,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产业也较多,因而,房地产经济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房地产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为提高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的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述,旨在为改善房地产发展的现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目前我国房地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资源分配与利用。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多表现为粗放型发展,这种形式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长是依赖于土地、水或者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而空间资源往往被忽视,对科学合理利用与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专业的整理等。我国现在的国情是人口数量多,而可利用的土地与资源相对匮乏,这种房地产开发利用过程中对资源的应用率较低直接影响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第二,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相对不健全。我国的房地产经济飞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很不健全,很多大中型城市目前都存在着房地产的泡沫现象,房地产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与房地产价格严重不符,这种高房价不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会大大的影响人们生活。此外,房地产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巨额经济利润,一些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加入的房地产行业中去,对体制不完善、发展不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会形成更大的冲击。

第三,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我国房地产经济主要采取的是粗放型发展,这种类型的经济发展会造成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浪费,缺乏对空间资源科学利用,房地产发展过程无法高效的对资源进行利用,因此,我国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社会资源和成本的科学合理应用,避免造成过度浪费。

第四,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普遍存在房价过高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的房价定位与之前相比涨幅较大,特别是一些发达的大型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的房价已经到了十分不合理的地步。此外,房地产市场供应与需求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调问题,很多城市的定位在高端住房的房子供应量较大,商品房目前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具有较大福利的保障房却严重供应不足,这主要是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 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前行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国房地产经济在未来的走势应该是会朝着良性和健康之路前行。第一,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尽管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平台期,许多问题还在摸索中解决,然而,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从整体看仍然处于一个较为繁荣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着一股上升的势头。我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会发挥出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依赖国家相关政策的改革和调整进行健康的指引,从而使得房地产经济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第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房价在未来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过快,不仅为城市居民的居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过,我们还应发现,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房价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成正向比例的关系,当国民经济维持在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时,政府采取合理的调控措施,则对百姓最为关注的房价一定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我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在未来将趋于稳定。第三,我国房地产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对加强对保障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的改善工作。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房地产业发展会遵循一些规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的要求下比较对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的改善工作加大力度,并且发展成为一个节约资源,同时与环境良性发展行业。第四,我国的政策应对房地产市场和发展方向进行积极地调控。国家依据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情况,必将出台一些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而确保房地产业良性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前行,我国房地产经济在经过了飞速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瓶颈期,虽然,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我国未来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的推测定能培养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行业。

参考文献

[1] 王春华.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2(10).

[2] 杭东.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房地产业,2012(9).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范文4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可以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

1.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网络经济正在形成,虽然目前还不是现实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建造未来的经济。

2.网络经济不是一种行业经济。有人将信息产业归于第四产业,但是从网络经济对人类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已经超越行业经济的概念。

3.网络经济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经济产物。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动。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动,技术在各个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快速扩散等因素,是技术诱发的在人类以高度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今天,出现的必然现象。

4.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会对传统的经济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其交易规则、理论基础、价值规律和产品的分配特点等,对传统经济学影响很大。

综合来说,网络经济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1.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2.网络经济的爆发性。从形成特点来看,网络经济是一种爆发式经济,网络经济从问世以来的短短几年内,就充分体现了它的爆发式特点,如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全球的信息急剧增加和信息流动更为丰富与频繁,全球范围也出现了爆发性的网络潮;使用人数爆发式地增加;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点;从事网络经济淘金的企业呈现爆发式增加,上市企业数量和股价的爆发式增长程度;财富的爆发式增长等。

3.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对策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来说,需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3.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形成安全、高效的网络经济发展技术保证系统。在充分认识国内外网络经济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网企业特点,研制、开发适应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保障系统,确保网络经济安全。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范文5

关于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三句话:认识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我围绕这三个层面来讲新常态的含义和逻辑。

第一个逻辑:认识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首先要认识形成新常态的九个趋势性变化。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稿篇幅比较长,比往年都长,其中一块就对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进行了系统阐述。用对比的方法,从过去、现在、未来的政策取向看待新常态。

第一,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消费匮乏,特别是收入水平比较低而且平均,所以消费是“你有我有大家都要有”,具有比较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上世纪80年代流行“四大件”,新世纪以后住和行成为主要的消费热点,买房、买车形成新的热潮。到现在这些消费都趋于缓慢增长。现在虽然不排除个别的消费会形成排浪式的特征,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已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必然带来增长速度和结构的调整,要求经济工作和宏观调控的思路都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再像过去那样找一两个在这个时期全国人民都会买、都会消费的产品,政府大力扶持,减税、补贴,然后形成消费热点带动增长,这种模式恐怕今后很难再走得很通了,因为基本的消费趋势变了。今后,要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努力释放消费需求,使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第二,从投资需求看,过去投资一直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现在经过35年高强度、大规模的建设以后,三大投资领域全面减速:制造业中,越来越多的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投资相对饱和;住房需求排浪式的消费告一段落,甚至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的过剩;基础设施投资是最有潜力的,但是按照原来的规划,全国性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基本形成,城市基础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动力减弱,必然会带来增长的减速。同时,我们还有很多投资的新空间,比如说基础设施方面,农村的公共设施,以及城市地下设施包括地铁等,都有很大的空间,还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但是,这些领域的投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公共性更强,投资回报率更低。新的投资机会要求必须创新投融资方式。如制造业要创新发展,对新技术、新产品等需要投资,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等是适应传统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不适应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投资活动,因为创新活动往往没有抵押物就得不到贷款,创新企业没有三年盈利就不允许到资本市场融资。所以,我们有新的投资机会,但是现在投融资的方式和体制还不适应。今后,要消除投资的障碍,创新投融资的方式,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第三,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在金融危机前,靠负债支撑的全球需求增长比较旺盛,国际市场空间扩展较快。另外,我们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再加上加入WTO的红利,所以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但现在全球总需求增长放缓,特别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经不像原来那么明显了,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使出口对增长的拉动力也减弱了。过去我们对外开放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要市场,二是要资金。现在单纯地要国外市场,但如果和国内市场开放不同步、不协同的话,会使国际收支失衡,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同时,国内的储蓄率很高,产能和资金都要走出去,也就是说我们到了需要更大程度走出去的阶段,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今后,要培育新的比较优势,通过促进三大平衡,即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资金和对外投资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第四,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来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所以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个时候扩大投资、扩大产能就能够形成有效的增长,但是现在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大超出了需求,有的产业已经达到或者接近物理峰值,有的产业达到了资源承载能力峰值,房地产的库存压力也很大,这种产能过剩必然带来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的同步发生,并且形成负向的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过去的结构调整多是扩张性的,是向长板靠齐的结构调整,根据最长的板补齐。现在必须根据最终需求进行压缩性的“截长板”式调整了,也就是说现在的结构主要不是增量调整。今后,既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同时也要根据技术发展促进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支持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产业组织和模式创新,而不再仅仅是“上大压小”。

第五,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技术和管理与国外的差距也比较大,只要是引进了技术和管理,就能够迅速形成生产力,带来经济增长。现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发展,农业富裕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总量减少了。技术的差距也大大缩小了,能引进的技术差不多都引进了,有些技术人家也不给。在这种要素规模驱动发展力减弱的情况下,今后,要更多地靠要素的质量、靠人力资本的质量,靠技术进步、靠技术创新来驱动发展。

第六,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在商品短缺和排浪式消费下,市场竞争主要靠规模和价格。当时大家都追求大,大就是优势,大就是好,低价就能赚钱。现在,市场竞争正在转向质量性、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对政府而言,过去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主要是比政策、比优惠,甚至比“帽子”,就是要求国家今天给一个帽子,明天给一个帽子,各个部门也产生了简单化的倾向,愿意给地方戴帽子,导致各类区域规划、试点区、实验区、先行区等泛滥,带来了政策碎片化,市场隔断化,最终导致全社会成本高企。今后,政策取向是统一全国市场,全面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水土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的空间、生态环境的空间,相对还比较大,可以放开手脚不受约束地大开发、快发展。现在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将近上限,一些地区污染严重、雾霾频频光临。人民群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了。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现在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变化了,像有些地方最需要的是“APEC蓝”,而不是GDP。今后,要顺应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生态产品的期待,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

第八,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过去高速增长、做大产业,再加上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不当干预,使一些风险被掩盖了。现在各类隐性的风险正在逐步显性化,如产能过剩,过去被高增长特别是房地产的繁荣掩盖了,但是增长减速以后,一些扩大产能项目的投资回报可能就会成为问题,银行贷款可能就会成为不良贷款。再比如,所有地区都赞同化解过剩产能,但都希望化解别的地区的过剩产能,不要化解本地区的过剩产能,所以明里暗里给了很多支持,有的是财政支持、补贴亏损,有的协调银行、让银行贷款输血,有的直接出资助力企业,结果是“培育”了许多应该死却死不了的“僵尸企业”。但随着经济减速,地方政府的支持能力削弱,一旦停止输血,这些“僵尸企业”的债务将会浮出水面。中央对于风险的总体判断是,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是短期之内就能够解决的。所以,今后的政策要对症下药,防止出现区域性、系统性的风险。

第九,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在需求管理方面,过去出现增长减速的时候,由于潜在的增长率比较高,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比较大,加上产能过剩并不十分明显,当时采取扩大投资等刺激的办法,很快就能收到稳增长的成效。在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采用这样的一些措施,都收到了明显的稳增长的实效。现在,尽管增长也在减速,但上述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降。在供给管理方面,过去很容易看清某些产业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按照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采取对特定产业扶持的差别化产业政策,可以起到支持一些产业尽快成长的作用。但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了,要在产业链的分工中占领高端,靠差别化的产业政策不再灵验。所以,今后要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科学地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探索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以上九个趋势性的变化,既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直观表现,也是新常态形成的内在动因。正是这些趋势性的变化,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需要看到,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结果,是35年来经济不断成长,发展到今天量变形成质变的结果。新常态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这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第二个逻辑:适应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就是要适应新常态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三是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四是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面对这种新常态,观念上必须要适应,做法上也必须要适应,要顺应大势,顺应规律来做工作。产业的发展、区域的协调、城镇化的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等各方面,都要适应增长减速、增长动力转化这样的变化趋势,这就是适应新常态的一个大逻辑。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范文6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研究

一、前言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时间相较于其他的国家较晚,但是经济发展速度却与其他的经济大国越来越接近。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体系以及经济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相应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经济管理方法,如何更加科学有效,是保证经济活动高效并且规范化的重要工具。因此针对经济管理以及其理念的研究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对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讨论研究。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思想及组织上的现代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思想以及组织对于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也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出发点,而是需要以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出发点,在原则理念以及方法上与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共鸣,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这也就是所谓的经济管理思想现代化。经济管理组织现代化则是指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上,对主体以及组织两个方面进行科学调控和管理,在时展过程中,管理组织需要根据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现状来不断凸显其自身的特色。

2.方法及手段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管理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组织与思想的变化不断进步,在现代化经济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管理是非常实用并且有效的方法。在一定目标实现过程中,通过科学化管理方法,可以让经济指标与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结合,从而实现程序化活动,在一系列科技手段支持下,能够将经济管理的及时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很大程度的提高,而经济管理手段的自动化则是在进行实际管理活动时,根据不同管理目标以及管理内容的需求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手段以及自动化仪器等等,对管理目标进行有效地、以及有序的指挥和调控,管理手段的自动化,能够使得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得到提高。无论是经济管理理念与组织的现代化、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对于经济管理工作来讲都缺一不可,并且在具体的管理活动进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综合作用下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目标。

三、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管理的人性化趋势

在过去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模式属于科学管理,而随着现如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管理理念以及方法的不断进步,科学管理在其实现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以及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其中以人性化的缺失为最主要的问题。所以在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趋势就是要凸显人性化管理,在企业文化理论建设过程中就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非生产机器的附属品。无论是人本管理理论还是其他的理论,在企业文化理论中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将人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需求作为进行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对员工在生理及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需求进行满足,使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归属性都得到增强,从而将被动地为企业进行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使企业在员工的建设下实现更高的价值。因此,现今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已经被认可,并且在逐渐被拓展应用。

2.决策的民主化趋势

所谓的民主化管理方式就是在企业进行相关的决策时,企业高层领导以及管理层需要在进行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先进行民主讨论,吸收、采纳来自于基层员工的意见以及见解,这样才能够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保证企业决策的准确性,进而确保企业能够在决策制定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相比较而言,在过去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对企业组织核心价值进行实现,这种管理方式在当今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已经不再适合,所以需要进行最大程度的改变,体现民主化管理方式,将决策重心下移,进而确保企业核心价值的实现更加顺利,更加稳定。

3.生产的消费者导向化趋势

今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同行业企业之间竞争趋势愈发的激烈,过去由市场来决定消费者需求的观念已经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转向消费者需求决定市场。简单一点来说,也就是卖方市场已经不再适应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渐变成买方市场,因此在企业进行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方向也需要进行改变。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是以生产者为导向和技术为导向,这也是由卖方市场所决定的生产导向。买方市场条件下,生产导向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企业需要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在这种趋势下对自身的生产方向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4.协作的团队化趋势

在经济发展与管理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所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管理工作并非由独立个人能够完成,而是需要在团队合作下逐步实现各项任务目标,进而实现整体经济管理目标的完成。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经济管理目标以及任务改变状况下,进行去留重组,对于重组之后的经济管理团队来讲,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精神的存在,对于团队的运行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其所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并开始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四、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1.实现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

虽然现如今世界经济已经向一体化进行发展,但是我国的国情与世界上其他强国拥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需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然后结合国际公认的相应标准,这样才能够实现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在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东西部地区以及南北部地区发展状况都存在着差异,在各部门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水平存在的差异非常明显,因此在进行相应的经济管理工作时管理水平也会存在差异。同时因为我国属于多种所有制并存形式,所以相应的经营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上有很多种形式,对于这些差异要进行充分的认可、尊重,并且以这些实际差异为出发点,再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实现具有我国经济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

2.充分吸取先进经验

在上文所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排外,而是要保证在我国特色体制能够充分发挥并且充分实现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对外界优秀经验进行吸纳并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向本土化发展。无论是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管理手段,都不能够因为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进行忽视,应当进行充分的理解、研究、以及消化,使其精华能够被应用于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工作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先进技术,例如电子计算机,预测技术,决策技术以及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其他的信息技术,在现代化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些技术要采取接收的态度,将其融合到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体系中。

五、结束语

经济管理现代化在现如今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下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无论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还是企业经济发展来讲,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相关理论以及思想和手段对于发展的长远性以及稳定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化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合现代化管理理念、手段技术,实现经济管理工作的更新换代,增强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以及提高管理质量,从而推动企业经济以及国家经济稳步发展和进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相关内容以及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管控,应避免因过于追求经济管理现代化而背离初衷,导致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不升反降。

参考文献

[1]季佳诺.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3):7-8.

[2]陈旭.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讨[J].智能城市,2016,(8):111-112.

[3]周诗涵.试论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7,(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