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防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防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范文1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校舍是学校办学的最基本条件,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该项工作,5月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6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郑继伟副省长专门作出部署;7月8日,*市政府又召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罗卫红副市长就有关事项作了进一步明确。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近年来,通过实施“食宿改造工程”、“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旧教师集体宿舍改造工程”等项目,有效降低了学校校舍安全隐患,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去年*地震以后,我市按照省、*市的有关部署,积极组织力量对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同时,市教育局还会同消防大队、气象局等部门,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防雷减灾等工作,为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79所,校舍860幢,建筑面积74.5万平方米。产生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地质和洪涝灾害隐患。因校舍选址不合理,所处位置周边存在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灾害等危险。二是校舍破损。包括屋面破损渗漏;楼梯栏杆等设施牢固度、高度不达标;电线老化;木质材料腐烂等。三是消防、防雷设施缺乏。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既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又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民生工程。这项工作覆盖面广,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量大,任务十分繁重,各有关部门要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校舍安全工程、加强校舍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如期完成工程任务、实现工程目标、保障师生安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台帐,确保各项程序到位。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有序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
根据国务院、省和*市的统一部署,这次校舍安全工程主要是以防震为重点,整合防震、选址、消防、防雷等标准,以提高中小学校舍综合防灾能力为目标,逐校逐幢开展排查、整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突出重点。包括重点设防地区、使用年限较长和结构较差的房屋。二是要综合协调。校舍安全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做好工作。三是要统筹资源。实施校舍安全工程,要统筹其他教育建设项目,统筹各项教育建设资金,形成合力。四是要强化管理。校舍安全工程环节多,资金投入量大,时间紧,要求高,必须规范管理,加强监督。
结合上述目标和原则,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要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认真开展排查鉴定,全面掌握校舍安全信息。市教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和有关排查鉴定工作方案,对全市区域内所有中小学进行全面排查。排查鉴定工作由教育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分轻重缓急,逐校排出计划,循序渐进,有效实施。对经排查需要进行结构安全鉴定的校舍,要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要建立每一幢校舍的安全档案,并按国家统一规范建设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握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
2.科学制定实施规划,分类分批扎实有序推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按规划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要根据排查鉴定结果,结合我市正在实施的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工程,会同有关部门,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三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在制定规划和年度计划过程中,要把洪涝及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校舍安全治理或避险搬迁以及危旧房改造作为工程的重点。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要按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确应废弃的危房校舍,要予以拆除;对不符合防火、防雷要求的中小学校舍,要加快改造进度,使其尽早达到国家防火、防雷标准。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市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变动情况,结合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和校园内部建设规划,切实加大对原有教育资源的整合,促进教育资源的集约和优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切实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所有改建、迁建项目,都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快建设项目的审批,在选址、用地、环评等环节给予优先支持。要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建设、安监和监察部门要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存在安全隐患项目及时督促整改,对工程建设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予以严肃查处。
4.加快工程实施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全国“校安办”下发的《省级政府2009年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路线图”及时间表》,对工程实施各环节的任务和时间节点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在2011年底前必须全面完成工程任务,检查验收面达到100%。省电视电话会议明确的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总体进度要求是:2009年完成工程量的30%,2010年完成60%,2011年完成10%;今年要把洪涝、台风、地质灾害的校舍安全治理和危房改造列为重点,抓紧组织实施。按照省、*市的相关要求,我市也排出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路线图”及时间表,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各时间节点,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障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
为确保按时完成工作量,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工程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1.要完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按照《*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的相关职责,分工协作、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其中,市教育局要切实承担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牵头制订并组织落实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组织工程进度的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三个专业组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做好综合协调、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专业组成员所在的单位要给予积极支持,确保专业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开展工作。
2.要合理安排好建设资金。这次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所需资金,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纳入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计划;高中段学校所需资金按隶属关系和办学体制统筹落实;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由举办方负责。市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及早安排,调整支出结构,把校舍安全工程放在突出位置,优先保障工程所需资金。对校舍检测、鉴定以及工程建设等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降低成本。同时,教育、发改等有关部门要抓紧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补助。
消防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范文2
[关键词]紧急情况人员疏散人员行为疏散模型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227-01
1、引言
公共安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支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威胁逐步显现。因此如何保证紧急条件下人群疏散安全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公共场所内人群密度极高,导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这无论是对正常情况下的人员管理,还是对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问题,都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人员疏散过程中引起的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表1列出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灾难性事故情况。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火灾、踩踏事故的人员伤亡率,开展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与人员运动规律的研究,对建筑物规划设计、紧急情况下管理决策分析等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对提高我国公共安全水平、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安全疏散研究综述
当前国际上得到公认的判断某疏散过程是否安全的计算标准是基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和必须安全疏散时间(REST),当ASET>RSET时,可认为能够实现安全疏散。
3、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过程
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过程大致可分为感应、验证、确认、响应和疏散五个阶段。
(1) 感应
当现场有烟气、嘈杂吵闹声音等异常信号出现时,人们意识到可能会有突发事件发生。
(2)验证
当人们对感应到的异常信号引起足够注意时,开始主动寻求更多的线索来验证是否确定发生异常情况。
(3)确认
当人们获得足够的信息时,就会确认灾难的发生。
(4)响应
响应包括应对灾难、告知他人、疏散等反应策略。
(5)疏散
当人们觉察到异常情况超出自己的控制能力时并且会危及到自身安全时,就会开始疏散,逃离到安全区域。
4、 人员行为的研究
疏散中人员的心理和个体行为对疏散路径的选择、疏散时间、疏散效率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常见的疏散人员心理和行为特征如下:
4.1 恐慌行为
突发事件通常会导致人表现出异常状态,当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会给疏散人群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来不及心理调节,那么一些个体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4.2 从众心理
在人员疏散过程中,从众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从众心理除了有个体差异之外,还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当灾难严重时,从众心理往往会增强。
4.3 亲情行为
亲情行为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即家庭成员在准备疏散之前先聚集在一起,再开始集体疏散,或者疏散开始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等待,甚至疏散中出现“返回寻找”的现象。
5 人员疏散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人员疏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进展。
行人与疏散动力学的模型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目的:
(1)优化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对比、分析,选取最优方案。
(2)风险评估。对特定场景下人员疏散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提出预防意见和改进措施。
(3)模拟。通过模拟,对建筑物设计及人员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人员疏散模型的模拟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一种为宏观的模型,将人员视为流动的介质,利用流体力学知识求解,二是微观模型,充分考虑人员的行为,也是现在最主流的研究方向,分为连续性模型和离散模型。其后的大部分研究就是围绕着社会力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改进。
5.1 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
元胞自动机是一种空间和时间均离散的可扩展系统,由局部规则控制系统状态的更新,己经广泛应用于人员疏散的模拟中。元胞自动机是基于规则的,没有严格定义的数学函数或物理方程,因此,元胞自动机具有算法简单,容易实现,计算效率高等优点。
元胞自动机作为一种离散的模拟方法,可以描述更多的个体行为细节,更清楚的反映出影响人员运动的因素。
5.2 社会力学理论
社会力学模型是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相反的方法,它们的目的都是以丰富的细节给个体与障碍物之间的关系建模。基于力学的系统通过对相互之间距离的计算,使个体做出实际决策,与力学理论一致,个体可以在更大弹性的几何连续空间里运动,这样更符合实际,然而,个体在面对周围连续空间做决策时往往是有困难的,因此这个理论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并不是最有效的。
6、总结与展望
开展安全疏散的研究,能够减少灾难性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其中重点是加强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包括人员疏散动力学、人员行为、疏散模型建立、风险评估和科学管理及应急预案,从而减少重大突发事故的人员伤亡,确保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消防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范文3
1.有利于切实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
理论上讲,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该具有比较高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但由于应试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的安全教育缺失或不足的问题,使众多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却依然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面对突发安全事故或不法分子所设置的圈套时,不少大学生存在警惕性低、防范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这也是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之时许多大学生不知所措、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与他人的重要原因。高校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落实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会有效培养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其安全素质。
2.有利于平安、文明高校的建设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潜心向学,都离不开平安的校园环境的支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加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安全校园面对的挑战也因此而逐渐升级,平安高校的建设任务刻不容缓。平安高校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安保部门的努力,还应该放手发动广大学生来共同参与,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就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大学生可以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接受到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使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在面对突发安全事故或不法分子的挑战时,就可以做到沉稳应对,有效自救。
3.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只有在安全稳定的社会氛围中,才可能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特征。作为社会的高素质群体,走出高校大门的大学生应该是安全素质高、意识强、知识和防范技能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者,是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做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无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安全建设和社会主义“安全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培养出具有高安全素质的大学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先进教学资源,搭建起全校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的平台,真正的培养出具有高安全素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二、开设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具体实施办法
1.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
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公共必修课程安排在大一学年两个学期,主要进行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技能学习。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可以贯穿至整个高等教育全过程,主要是根据各个不同院系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指导与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可以由各高校教务机构将其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统一安排时间、地点和师资面向全体大学生授课;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可以相对灵活一些,选择周六、日高校素质课教学时间来进行设置,在学生选课的基础上由教务系统统一设置或由学生所在院系来进行统筹设置。无论是公共必修课程还是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安全教育课程都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更侧重于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安全意识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则更侧重于大学生安全技能的培养与锻炼。
2.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和具体实施办法
安全教育课程具体实施方案可以根据各个高校不同的特点来进行设置,总体来讲安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安排应该属于新生入学教育的范畴,在大一上学期(最迟不超过大一下学期)开设比较合理。教学内容除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户外活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用电用气安全、易燃易爆及剧毒化学药品安全、校园设施设备安全等常规的安全教育项目之外,还应该有网络安全、国家与国防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与现阶段国家形势或大学生自身相契合的安全教育项目,以及包括面对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如何紧急撤离、疏散、逃生,突发疾病如何采取紧急救助措施,社会活动时如何有效防骗防盗防害等方面安全技能的强化与培养。高校安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可安排12~24个学时进行理论教学,6~12个学时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方面可以利用高校课堂现有资源由专业教师进行安全知识的理论讲解,或邀请安全专家做相关知识的讲座;实践教学则可以尝试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社区的模式,通过模拟演练、参观安全教育基地、组织社区安全知识竞赛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帮助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使其安全意识的加强和培养及安全防范技能的掌握和锻炼真正的落到实处。
高校安全教育不同专业选修课程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为不同的专业有其自身专业的特色和不同的针对性,在安全教育方面也应该有其不同的侧重,因此这个问题不应该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与各院系、各专业相联系,在保障其安全教育的功能之外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做到既求实效,又不失客观,可单列教学安排,也可将安全教育渗透至专业教学的相关环节,例如实验室安全教育,职前安全教育等,就可以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选取不同的阶段进行恰当的对应。
高校安全课程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践教学,既有公共必修课程又有不同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不同、性质不同,这就决定了其考核方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公共必修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的考核主要以试卷形式为主,包括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要结合学生的实践实效来进行,主要的考核依据包括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参观心得、演练总结、社区活动的组织文案等。面向不同院系、专业学生开设的安全教育选修课程,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应以课程论文考核方式为宜。总之,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是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技能为其终极目标的,因此,考核方式也应体现其素质教育本身的实效性,不要给大学生增加过多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三、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主要障碍与建议
1.课程容易被忽视,流于形式主义
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内,这本身就是体现着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加强和重视。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认识不充分的因素,例如认为高校本身就是相对安全的,加上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不需要在安全教育问题上下太大功夫等。基于这些对安全教育认识不够的心理,有些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形式主义色彩,搞突击教育、搞敷衍上级检查教育的做法屡屡可见,这些做法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导致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并不是教育部门统一要求开设的课程而不必太过于重视,从而对该课程的学习浮于表面,使课程起不到真正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作用。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教学教育管理部门、课程负责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教育管理部门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总学时,按相应的学分计入大学生学习档案,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并努力为该课程的开设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必要的保障;负责安全教育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更应该将课程的重要位置摆正,积极组织课堂资源、探索更为机制灵活的授课模式、合理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和手段,努力把安全教育课程打造成为更灵活、生动、形象、能够对学生产生足够吸引力的精品课程,使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到实处。
2.专业师资缺乏,影响课程实效
专业师资缺乏是影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开设和课程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内正式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大学尚不太多,除北京市教委统一要求其所属高校普及安全教育课程,记入学生学分考核,并统一下发《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教学课件、教材之外,其他省市教育部门尚未对其所属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做统一的要求,各地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基本都是依靠高校自主安排,专业师资、系统教材不足的现状仍是普遍现象,这势必会影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效。
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考虑充分发挥校内现有资源的优势,使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学教师、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安全工程教师、公共卫生教师等不同专业的教师形成合力,承担安全教育课程中不同项目的授课任务。还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模式。走出去是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实践课程带到社会上,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参观学习、实例解析和宣传普及等形式的学习,使安全教育更加立体、直观;走进来则是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例如可以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防爆专家等来到课堂给学生做专业知识讲座、现场演示或指导师生进行模拟演练等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使得安全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