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方案

随机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而概率的研究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它不仅与现实紧密相连,还与其他学科有着重要联系,因此对于高中数学概率统计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高中数学统计概率简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要求将概率与统计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内容,概率统计是必修课程的五大模块之一,原本属于大学教材中的内容,却出现在了高中的教材中,充分说明了其重要性。学生将通过实际问题来研究、学习概率,学习随机抽样、样本估计、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积累数据与经验,体会统计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深刻体会随机现象,并且通过典型案例解决,认识积累统计方法。

二、高中统计概率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标实施后,总体来讲,学生学习概率和统计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这也肯定了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但在高中数学概率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学生无法清晰地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并且在实际运用中无法掌握正确的方式,使得最后结论与实际存在很大的偏差。而教师则没有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无法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实处,新课改的实施离不开教师,若教师对新课改的内容理解不到位会影响其教学,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另外,课程本身也存在问题,新课改对于概率教学的具体要求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课程指导。例如,新课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它的影响和作用,却没有具体设定研究课程。学生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无法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的实际结论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概率准确性的把握。

三、新课标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方法研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大量的随机事件以及各种随机数据,这就要求人们要具备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概率知识引入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概率统计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重视理解概率统计的概念

教师对学生传授概率统计知识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初步接触概率知识时,容易将自身的生活实际经验融入判断思维中,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定义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要通过不断的实验、计算以及积累来验证事件的发生概率,最终熟练应用相关概念,正确地进行问题的解决,防止出现偏差。学生只有对概率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概率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实际应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概率知识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得以应用,而且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征也是要求学以致用。概率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创造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其主动发现并且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最小二乘数问题”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收集数据,并作出相应的散点图,再通过最小二乘法来分析处理数据,利用散点图的直观性来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研究后再引入最小二乘法,给出线性回归方程。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也养成了学生主动发现、主动积累的习惯。

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概率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为了让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以及准确,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概率与统计的关键就是对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而计算机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处理速度与效率,是学生建立记录和研究信息的有效工具。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对事物的随机现象进行试验分析,计算出模拟结果,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随机现象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平时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呈献给学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积极探索,研究更多更有意义的数学内容。

4.突出统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是统计的特征之一。统计的结果可能是随机的,所以也可能出现错误的统计结果,这点与确定性思维不同,但它又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对不确定的数据进行推理算出结果。概率统计主要是对随机变化的数学数据进行描述,从而推理出合理的结果,并呈现出正确与错误的概率。教学中应该为分析结果提供有效依据,让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分辨出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例如,通过随机抽取500名老人的年龄、寿命来推算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像这样运用统计数据来估算整体时,应该认真分析搜集到的数据,让学生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离不开概率与统计,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与现实的问题相结合,重视其在日常生活、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现更直观、科学、真实的数据,让学生真实地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动设计方案,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交流。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通识教育;分类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76-02

通识教育的目标与专业教育不一样。简单说就是不以知识的识记为目的,而以价值观和精神理念的接受、内化为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与专业教育区别对待。目前通识教育效果不佳,除了对通识教育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外,教学方法的失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在对通识教育内容分类的基础上,并以哈工大深研院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为例,分别探讨相应的通识教育教学方法。

一、以熏陶为核心的人文艺术类课程教学法

人文艺术类课程是通识课程类别中重要的一类,一般包括文学、美学、文化、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讲授的内容多是文学艺术作品、美学现象、思想文化等。这些内容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都要依赖于人的情感思维发生作用,如文学常被表述为“文学是人学”[1]。

文化艺术类课程的情感性特点要求我们在讲授此类通识课时不能像讲授专业课那样以概念、规律和定理为主,而是要尊重情感的接受规律。对于情感和以情感为基础的人文观念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相关知识的讲授。这些只是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对象,而不能真正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这也是目前我们的两课教育和人文教育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即熟知并不是真知,人文知识的了解并不代表人文观念的接受,更遑论人文精神的养成。

根据行为心理学观点,对于情感和观念的接受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情感的认同和观念的内化。即把外在的情绪和观点移入接受者内心,让接受者心悦诚服的接受。这种情感的认同和观点的接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实现。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熏陶法”。比如《文艺与审美鉴赏》课需要我们把抽象的美和艺术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厚的人类情感传达给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大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共鸣。在创建情境时我们一般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感性材料,并减少PPT中的文字叙述,以尽量激发学生的官能感觉。在调动学生的感觉情绪后再辅以老师的讲授。如在讲悲剧美时我们会用影像展示作品,待学生进入观影状态,被影片所打动时再点出悲剧的美学特征。此外,人文艺术课还要发挥老师身教的作用,即老师的讲授要饱含感情,要先把自己投入到感情中去,这样学生才会信服。

与熏陶法相似,并且可以配合使用的是经典导读法。经典是经过历史磨炼、沉淀下来的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宝藏,其往往对人的精神和心灵有着巨大的震撼作用。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察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2]在这方面我们借鉴国外的名著通识课程,在一些课程中,如《中国文化原点导读》中老师会提前布置阅读任务,然后再进行课堂导读,最后组织小组讨论。不求多、快,只求精、深。从而避免了一些课程走马观花,只求面广,不求甚解的弊端。

此外,人文教育需要稳定、持续的影响以激发学生心灵中的善端。因此我们的通识教育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育。我们应该利用学生课余休闲和阅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持续、正面人文影响。为此我们优选国内外一些精短的名家作品编成《人文读本》。按照古代君子自我成长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步骤分为数卷,发放给学生阅读。我们在选文时注意文章的深度与可读性结合,从而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以体验为核心的社会管理类课程教学法

社会管理类课程是人文通识课中又一重要类别的课程。他的突出特点不仅仅以知识的获取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和管理活动中的能力。通识课体系中涉及此类的课程主要有言语逻辑类、创业管理类和沟通交流类等课程。这类课程的关键是要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实际参与其中,在做中学。通过自己参与和实际锻炼达到心领神会,具备某种能力的目的。因此这类课程的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切近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教学思想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中。

1.案例法。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后来在很多课程中得到运用,收效良好。案例法是一种分析归纳式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我们在专业课讲授时常用的演绎法,先通过讲授一般原理和公式,再用具体练习和例子去巩固强化所学的公式。在案例法中老师现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提供几个成功的案例,最后通过不同案例的归纳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知识,而学生也在思考中得到了能力锻炼。案例教学法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

2.情境式课堂。情境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其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环境,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提供互动的教学平台,通过多种反馈方式来实现评价系统。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讲课、考试和维持纪律,最重要的任务是布置学习环境,供应必要的资源。教师要设计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启发、鼓励、指导和帮助学生。比如我们的《言语交际课》,老师会把课程分为两类,一是普通社交类交流,一是辩论类。然后选取不同的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其余同学充当观众并未参与的同学打分、寻找存在的问题。课程一般是小班上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

3.体验教学法。是使学生直接接触讲授对象,通过经验感知达到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院改革后的通识教育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接触和体验。如《西方礼仪简介》、《公共演讲技巧》等。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不仅局限于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生实际经验的体验与相关事务活动、相关习惯规则的熟悉与养成。针对于此,深研院尝试让人文教育走出课堂,要让学生体验和习惯所讲授的内容。如西方礼仪简介就把课堂放置在咖啡厅、西餐厅来学习西方进餐礼仪,在与外籍教师、留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学习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

三、以主动性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类课程教学法

科学技术类课程是理工类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体系中较具特色的一类课程。这类课程包括一些公共数学课、逻辑推理课,甚至还包括哲学课。科学技术类课程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采用一种探究式的态度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尝试研究了如下教学法。

1.问题导向式教学。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老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教授;以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代替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以学生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课程往往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课程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在中国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法,但是目前主要在中学推广,大学课堂涉足的相对较少。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在大学课堂引入翻转教学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中我们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在线教育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并重新设计了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突出的例子是《应用随机过程》课。在这门课中我们利用学校的blackboard在线教学平台把课程需要的教学录像和PPT、习题上传上去。然后我们要求学生要在线完成学习和习题练习任务。在学生学习时,我们通过这一教学平台搜集学生学习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老师会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调整学习进度。着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决定是否要补充内容,是否要重新学习某一个知识点。在课堂环节中我们设置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的自我陈述。即不同的组选派代表,讲述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面临的困难。第二个环节是小组之间的交流。这是在完成自我陈述后,要求不同小组对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研究表明,讲述一个问题要比学习一个问题难的多,而评价一个问题又比讲述一个问题难度多。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评价、比较可以互补有无。自己的问题可能已经被另外一个小组解决。而且小组间的交流与评价还可以在学生中造成竞争的情境,鼓励学生的学习劲头。第三个环节是老师的讲述。在完成前面所有环节后,老师应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对问题进行精准的讲解,这样可以节约课上宝贵时间。在讲解中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从知识到问题;也可以用归纳的方法,从问题到知识。最后,老师要应根据本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应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3

1.1 验项目

简易小书架结构强度的技术试验。

1.2 试验目的

探究结构的强度与连接方式之间的关系。

1.3 需要备用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刻度尺1把、钢笔1支、美工刀1把、剪刀1把、相关书籍、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1块、透明胶1卷、牙签1盒。

1.4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实施。

所谓强化试验,就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检测出试验对象的某些性能,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技术试验方法。例如,检测样品的抗压、抗拉性能时就可以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通过选用专用设备,对相关产品施加一定的压力或拉力,来考察该产品的最大抗压、抗拉性能,这种试验方法就是通过强化外力对产品的作用来检测产品性能的。通常情况下,强化试验用于对产品承受极限外界因素影响的检测。

1.5 试验过程

(1)在通过榫接或者是插接组成的书架上,间断性的往上面放置书籍,不断增加书籍的数量,直到书架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形,仔细观察书架发生变形的一系列过程,做好相关记录和添加书籍的数量。

(2)采用上述同样的过程和试验方法,对采用双面胶、透明胶连接和用牙签(代替钉子)连接的相同尺寸的书架,分别进行试验,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试验过程的变化区别。

(3)及时整理出试验数据,填入表1。

1.6 试验总结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连接方式的不同对结构的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即由于连接方式的不同,结构的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1.7 试验过程分析

结构性技术试验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简单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测试,一方面让学生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该技术试验,探索和发现一些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分析技术设计的可行性及改进和评价技术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主题的技术试验活动,应该以学生熟悉的结构、材料、工具等比较容易加工和使用的载体进行试验。如:纸张的结构与强度关系的试验、便携式小板凳稳定性与强度的试验、桥梁的承重试验、台灯的稳定性技术试验等。

2 流程的优化试验

2.1 试验项目

简易笔筒的制作流程优化试验。

2.2 试验目的

以提高制作效率为目的,优化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

2.3 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工具:秒表1只、刻度尺1把、钢笔或铅笔1支、美工刀1把、小剪刀1把、做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或硬纸板(5块大小相同的)、透明胶等。

2.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

模拟试验是以相似理论为基础,不直接研究真正的客体或过程,而是专注于研究与其相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试验研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继而推广得到所要研究的人造客体或过程的规律性的一种试验研究方法。利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少风险,很快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设计。

试验要求:首先可以简单勾勒、设计出一个简易的图样,结构统一由5块相应大小的KT板或硬纸板(不能折叠),用透明胶连接组成(连接工艺相同)。

2.5 试验过程

(1)编写单人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出单人制作一个简易笔筒所花费的时间。

(2)编写多人(6人以上)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和计算出流水化批量制作简易笔筒时平均每个人所花费的时间。

2.6 试验总结

(1)说出这两种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

(2)计算出流水化作业制作与单人制作时的工作效率比率,即流水化制作比单人制作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

(3)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2.7 试验过程分析

该试验的目的主要有3个。一是让学生通过技术实践活动,理解流程是可以根据某种目的进行优化和改进的;二是让学生知道,流程的优化不仅与材料、设备及工艺等因素相关,而且对于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流程优化还与作业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通过本试验,让学生对流程优化的意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由此内化为流程思想和意识。

在设计此类流程的优化试验时,一般在载体的选择上不要过于强调产品本身的制作工艺的复杂度,以免冲淡学生对流程考虑的思想意识。应当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简单的制作过程,充分且具适当难度地体现出流程因素对目的的影响上。

3 简单控制系统的制作与模拟试验

3.1 试验项目

模拟光控路灯电子系统安装试验。

3.2 试验目的

通过模拟光控路灯系统安装调试试验,探究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原理和工作流程。

3.3 试验准备

电子积木相关器材,试验记录器材(包括做试验用的记录纸、试验报告书等)。

3.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安装调试试验的方法进行。

3.5 试验过程

①按照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安装好相关器件;

②按照表2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并做好观察过程和数据记录。

3.6 试验总结

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有光时(夜晚)LED灯发亮,无光时(白天)LED灯熄灭。这一目的是首先通过光敏传感器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然后再通过电子控制电路,控制电源向LED通断电流来实现LED的照亮或熄灭的。据此可以推断出相关控制过程为:

光线电子控制电路电源LED亮或灭。

3.7 试验过程分析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知识图谱 同行评议 交叉学科 专家遴选

[分类号]C931

1 引言

创新是科学评价工作的灵魂,是遴选科研项目的基本着眼点,即科学评价工作的本质是对科学项目创新性的评审。学科交叉的实质是知识体系的渗透和多学科思想精华的融合,具有浓烈原创思想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来自于交叉学科领域,因此,交叉学科的科学评价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和科研管理者的重视。发现和支持原始创新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具有原创思想的科学评价项目怎样能够得到同行评议专家的共识,怎样进行有效评估和遴选创新项目,如何选择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成为科研管理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问题。

2 交叉学科同行评议的难点

原始性创新的交叉学科研究项目对同行评议提出了挑战。首先这个挑战就来自于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上。常规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严格收敛在某一科学范式所规定的狭小范围内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对某一科学问题进行仔细而深入的研究。但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往往不在范式规定的研究框架内,这样会使从事常规科学研究的同行评议专家对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科学评价项目的创新内容视而不见,并且又因为这些交叉学科的创新性科研项目成果对同行评议专家所持的范式构成了威胁,这种状况常常使交叉学科科学评价问题成为同行评议方法的盲区和难点。

3 解决方案:交叉融合的科学知识图谱

同行评议专家的遴选问题与图书情报领域中专家检索和专长识别问题相近。专家检索和专长识别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准确地找到某领域或组织内的专家,以获取帮助,共享其掌握的隐性专长知识等,主要利用组织和领域内外部能够表征专家专长的各种文档和资源,识别专家在某给定查询主题(领域)的专长(相关性)程度,并按程度高低排序显示专家结果列表的过程。虽然专家检索与专长识别的研究可以为科研管理中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但在专家检索中,前人很少将科学知识图谱作为识别工具并应用于科研管理之中,因此,本文希冀借用科学知识图谱来解决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遴选问题。

3.1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

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由于它是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研究对象的,所以属于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的范畴。刘则渊、陈悦等学者将知识图谱定义为可视化地描述人类随时间拥有的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

在知识图谱中,学科前沿之间的交互关系是以空间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研究发现,科学引文与被引文之间往往有着学科内容上的联系。通过引文聚类分析,特别是从引文间的网状关系进行研究,能够探明有关学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结构,划定某学科的作者集体,分析推测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衍生趋势,还能对某一学科的产生背景、发展概貌、突破性成就、相互渗透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科学的动态结构和某些发展规律。

3.2科学知识图谱所用理论与方法

3.2.1 文献同引 文献同引分析是最基本的同引关系,它反映了同被引论文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而揭示学科之间的某些联系。通过文献同引分析,可以了解:①同被引文献簇的特征结构;②不同理论纲领、学派的汇集过程;③学科、文献类型、语种等的分布形式;④科学文献体系中互相引用的规律性。通过分析同被引文献群网络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可进行科学学和科技管理方面的分析,研究学科之间或整个科学体系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状况及其不同理论纲领、学派的发展趋势。

3.2.2领域本体 所谓的领域本体(domain-speeific ontology)就是对某一特定学科概念的一种描述,包括学科中的概念、概念的属性、概念问的关系以及属性和关系的约束。领域概念(或称为类)是对领域知识清晰而规范的描述。领域本体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抽象领域知识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各种领域知识的类型、术语和概念,并对领域知识的结构和内容加以约束,形成描述特定领域中具体知识的基础。

3.2.3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相关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是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从反映事物的多个变量中,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次要因素,以简化系统的结构,认识系统的内核。通过这些方法,对有多个变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化繁为简,以期能从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发现和提炼出直观的、概要性的结果或结论。

3.2.4信息可视化技术 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的宗旨是在计算机协助下,通过对数据可见的、交互的表示,洞察数据、发现信息。具体而言,就是把文献、数据、信息等不可见的内部语义关系转换成图形,将高维性的数据库,在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可视化空间中显示出来,使得不可见的关系用可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视化空间中的普通对象表现为空间中的点,对象间的关系则表现为点间连线。可视化的关键是降低高维向量空间的维数。

4 实验、利用科学知识图谱选择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

确定一个交叉学科研究对象――水,有关水的研究是一个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融合的研究领域。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的绘制,构建有关水的主要研究内容的主题概念网络和学科领域网络,并找寻到与水相关的某一领域(如环境科学)中某一热点研究主题(如废水)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

4.1数据源说明

以世界比较权威的有关水科学研究的期刊Water Research为计量数据依据,从SCI数据库中查到2005至2007年Water Research一共有1063篇论文被其他期刊论文所引用,由被引论文可追溯到来自其他期刊的3386篇引用论文,并下载这些论文相应的数据信息,包括著者姓名(Author(s))、标题(Titie)、关键词(Key-words)或关键词附加(Keywords-plus)以及学科类别(subject category)。

4.2过程说明

把所有引用论文的作者视为同行评议专家的候选人,遴选的思路如下:①通过对与水研究有关的重要数据单元――学科类别进行分析,确定与水密切相关的学科,绘制出水研究相关学科的可视化图谱,并确定相关学科的亲疏远近;②利用下载引用期刊论文数据单元中的关键词信息,确定水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高频科

学词汇,绘制水研究相关高频词汇的可视化图谱,确定词汇之间语义远近关系;③在与水研究最近的学科类别中,找到与水研究最相关的几个高频科学词汇,并通过这些高频词汇确定相应的论文著者,即为同行评议专家的最佳人选。

4.3结果分析

表1是与水研究密切相关的高频引用主题研究领域:

表1显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资源、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五个主题研究领域与水研究有非常密切的学术关联,提示科学评价管理者从以上学科中挑选能够对水研究项目进行科学评价的同行评议专家。

图1是水研究相关研究领域三维关联图,图中圆点表示与水研究相关的学科:

表2显示了引用Water Research论文的高频关键词排序情况:

关键词揭示论文研究的主题内容,因此,关键词频次越高,代表的交叉学科的某方面主题内容越被关注,并逐渐成为交叉学科所研究的焦点或热点问题。

图2是水研究相关学科热点研究主题三维网络图:

在与水研究最为相关的学科中,选择Environmen-tal Sciences,观察Environmemal Sciences中的研究热点以及这些研究热点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些学者即为交叉学科中最为适合的同行评议专家的候选人。

表3是经过处理后部分引用Water Research的期刊论文AU、DE和sc字段的数据信息,其中,AU代表作者,DE代表所发文章的关键词,SC代表所属的相关学科。然后,在SC字段中查找与水研究最为相关的学科领域Environmemal Science(已用深色底纹标示出)。在所有sc中有EnvironmentM Sciences的行里,记录下DE包含的关键词,并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关键词进行统计,统计出高频关键词,这些高频关键词就是Environmental Sciences学科与水研究相关的研究热点方向,见表4。

选取wastewater作为水研究与Environmental SCI-ences共同研究热点问题,找寻合适的科学家作为交叉学科的同行评议专家。在表3中找寻所属学科sc中有Environmental Sciences、关键词DE中有wastewater的行,统计作者字段AU中的高频作者,这些高频作者即为交叉学科某一领域中最适合的同行评议专家。这种遴选可以科学地得到在水研究相关学科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以wastewater作为研究重点的学者群,作为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最为合适的候选人名单,如表5所示:

通过对表5中候选专家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专家都是在水环境治污研究方面非常活跃的一线专家,对此领域颇有研究,非常合适做同行评议专家。

5 结语:给同学评议专家遴选系统的启示

5.1能够准确判定交叉学科相近研究领域

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通过确定某交叉学科期刊被引用的情况,尤其是引用论文的所属学科等信息,反映此交叉学科涉及的学科研究领域。根据真实、可靠的数据和绘制的科学知识图谱来描绘交叉学科的学科结构以及交叉学科中相关学科的学术关联,为科研管理者提供同行评议专家相关学科背景知识的信息;同时也为科研管理者把握交叉学科发展方向、规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5.2能够准确判定交叉学科热点研究主题

交叉学科是由多学科相互作用、融合而成的具有很强创新特点的学科。不同学科相互交融的基本原因在于不同学科所使用的科学语言和科学词汇的共同理解。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给科学评价管理者提供了交叉学科热点研究的主题信息。从交叉学科研究热点问题中,判断被评审项目的新颖性、创新性,同时,还可以找到某个研究主题所涉及的不同学科领域。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普通高校 太极柔力球 弱势群体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21-02

1 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太极柔力球运动这一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逐步走进了高校的体育课堂,学习的人群越来越多。由于其独特的“弧形引化”接球方法和“借力打力”与太极拳及其相似的原理,以及动作优美、五花八门的套路表演深深的吸引着大学生们的目光,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而目前各高校的体育课基本上采用专项课或者俱乐部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的项目,从选课的情况来看,选择学习太极柔力球的学生人数与其他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相当,说明这一项目在学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进入教学阶段以后,由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初学者,都是第一次接触太极柔力球这个项目,没有任何的基础,都是从零开始。对于学生而言,一部分学生的运动细胞丰富,学习能力强,很快就能进入状态,老师一教就会,能够迅速理解太极柔力球的运动原理和方法,学的很快,这部分学生并不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但是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学习的速度不快也不慢,属于正常的水平,这部分学生老师也不必担心,学期末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有一部分学生则缺乏运动细胞,身体的协调性较差,出现了学习进度缓慢,甚至学不会的现象。或者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出现了厌学、逃学的现象,最终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这最后一类学生笔者称他们为太极柔力球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处于弱势,劣势状态,这部分人群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如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一部分的学生在每一学期都存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群体,教师应对他们格外关心,多加照顾,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一运动项目。

2 对于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人群的分析

这些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的特点各有不同,笔者根据这一人群加以分析如下:

2.1 运动细胞缺乏型

在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属于运动细胞缺乏或者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的类型,笔者将他们归纳为运动细胞缺乏型。这里的运动细胞不是指生物学领域中的概念,而是特指的身体协调性,是学习者在学习体育动作时的领悟能力,也称“悟性”。悟性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不论学什么东西,学习哪门学科,悟性好的学生一学就会,能很快理解老师的意图和想法,相反悟性差的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的速度就比较慢,甚至不理解,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这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不论哪一个项目里都存在差异。

这部分运动细胞缺乏型的学生在学习太极柔力球技术动作时往往比其他的学生慢,不论是在练习熟悉球性练习、辅助练习还是做接球练习是均是如此。由于太极柔力球的接球动作原理为“借力打力”,需要持拍臂的肌肉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太紧不好,太放松也不好,肌肉太紧动作容易僵硬,球容易掉,做不出“弧形引化”的动作,动作不够圆润自然。如果肌肉太放松了则控制不好球,无法控制球的运动路线,球也容易掉。因此,如何保持肌肉的紧张度,做好“弧形引化”的动作就非常重要。运动细胞丰富,身体协调性好的学生比较容易控制持拍臂的肌肉的紧张度,能够很快找到感觉,而运动细胞缺乏型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他们很难控制持拍臂的肌肉的紧张度,不是动作僵硬就是动作太松,无法将球控制在自己的球拍里,总是掉球。甚至到学期结束考试的时候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找不到接球的感觉,无法顺利通过考试。

2.2 心理素质薄弱型

在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在学习太极柔力球技术前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也许部分学生并不是运动细胞缺乏或者身体的协调性差,但正是这种薄弱的心理素质恰恰影响了他们学习动作和掌握动作的速度。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认为自己学不会,担心考试过不了,心理素质比较脆弱,遇到困难不愿意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在练习的时候积极性不高,看到其他同学学得快学得好就自暴自弃,越不练习就越掌握不好,形成了恶性循环,时间长了就出现了逃课甚至弃考的现象。

心理素质较差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考试时候的心理素质,有些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发挥得很好,经常能达到满分,技术动作也不错,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大相径庭,甚至出现了不及格现象,这部分学生是由于考试的时候心里过度紧张,造成了动作变形,无法发挥出自己平时练习时的水平,这也是属于心理素质薄弱型的学生。

2.3 学习态度不端正型

还有一类学生属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类型,这种学生对任何东西都不想学,得过且过,及格万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就行,在他们看来,太极柔力球的技术不难,看起来很容易掌握,于是这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不愿意跟着教师的节奏练习,在旁边玩手机,聊天,总认为只要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通过,其实正好相反,因为球类运动需要不断积累,练习时间越长,球感越好,水平越高,如果练习时间不够,表面上看起来掌握了,其实并没有掌握,到考试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考试不是练习,两次的考试机会并不算多,心里一紧张球就会掉,就会出现不及格现象,因此,这一部分学生也成为了太极柔力球的弱势群体。

2.4 综合型

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综合型,他们具有以上三种类型的两种或者三种特质,有的属于身体协调性差,模仿能力差,学东西慢,而且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不好,面对挫折和困难总是害怕,受到一些打击就自暴自弃,非常不利于技术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还算端正,并没有出现早退和逃课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并不差,只是心理素质不好,学习态度也不是太端正,对于考试的内容比较重视,对于不考试的练习,例如:套路练习和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则马马虎虎,不愿意练习,得过且过。其实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练习都是相辅相成的,简单的动作练习是为了复杂的动作打基础,套路练习是为了让练习者提高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基本动作掌握好了才能掌握复杂的动作,学生能把老师教的每一个动作掌握好了考试一定能够顺利通过,而且学了一项新项目,体会到了太极柔力球的运动之美,这才是学习的目的,单纯为了考试的学习是片面的,肤浅的,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 对于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人群的对策

3.1 多做辅助练习,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简单的动作

对于缺乏运动细胞以及身体协调性不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多做一些专门性的辅助练习,例如:抛接球练习、迎引球练习、不带球的“弧形引化”练习、带球绕环练习等等,这些练习比较简单,是帮助学生建立球感的重要练习,对于身体协调性不好的学生而言这些练习就非常重要,他们每堂课都要练习,慢慢帮助他们找到感觉,而不是急于掌握接球的技术动作,只有掌握了简单的动作才能去掌握复杂动作,引导他们不要和其他学得快的同学比,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练,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完成教学任务。

3.2 经常进行模拟考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对于心理素质薄弱的学生应该经常鼓励他们,而不是打击和嘲笑他们,学得慢并不代表学不会,应该引导他们调整心态,积极练习,找到技术要点,突破自己的难点,找到规律,提高成绩。而对于一考试就紧张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经常进行模拟考试,对他们进行脱敏训练,把考试当做平常的练习,放松心情,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模拟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在考试的时候就能从容面对,克服紧张的心里,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3.3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该对他们进行引导,学习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通过学习太极柔力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体会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乐趣,感受它与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之处,学会以后可以作为自己和家人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学。对于出现逃课现象的学生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加强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必修课,拿不到学分一样无法毕业。

3.4 仔细分析,区别对待,共同进步

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只有一种特质,有的学生有多种特质,要对他们进行仔细分析,找出是哪一个或者几个原因导致其学习困难,只有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对于不同的学生也应该区别对待,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练习方法,实现大家共同进步的愿望,让每一个进入太极柔力球项目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掌握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终身受益。

4 结语

太极柔力球的弱势群体是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多关注的群体,他们和正常的学生不一样,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学习障碍,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和r间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跟上大部队不要掉队。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掌握技能,让每一个太极柔力球的学习者都能有收获,让他们体会到太极柔力球的快乐,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个运动项目,让其在高校中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于新潞,白榕.太极柔力球教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1.第1版.

[2] 童胜玢.太极柔力球运动掉球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运动, 2013.7.第70期.

[3] 柳振纲.普通高校太极柔力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6.2.第11期.

[4] 张宏伟.太极柔力球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效应[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第4期.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6

组、高盐他汀10 mg组与控盐他汀10 mg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低于高盐他汀5 mg组(132.52±13.25)p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原发性高血压;血压;醛固酮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65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 其中盐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1-5]。本研究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此类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高盐他汀5 mg组、高盐他汀10 mg组、控盐他汀5 mg组、控盐他汀10 mg组, 每组40例。高盐他汀5 mg组男女比例21∶19, 平均年龄(46.84±4.07)岁, 平均病程(8.78±7.80)年;高盐他汀10 mg

组男女比例23∶17, 平均年龄(44.96±3.86)岁, 平均病程(9.11±5.99)年;控盐他汀5 mg组男女比例18∶22, 平均年龄(45.65±4.14)岁, 平均病程(8.91±6.90)年;控盐他汀10 mg组男女比例22∶18, 平均年龄(44.72±3.91)岁, 平均病程(8.41±7.49)年。四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高血压病诊断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符合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

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同时未使用或停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他汀类药物4周以上者。高盐习惯饮食组:入选后不纠正高盐习惯同时24 h尿钠排泄测定>200 mmol。控盐饮食组:入选后纠正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钠盐

1. 2 方法 高盐他汀5 mg组采取高盐饮食+瑞舒伐他汀5 mg, 高盐他汀10 mg组采取高盐饮食+瑞舒伐他汀10 mg, 控盐他汀5 mg组采取控盐饮食+瑞舒伐他汀5 mg, 控盐他汀10 mg组采取控盐饮食+瑞舒伐他汀10 mg。所有入选患者控制血压均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 清晨口服;2周后如血压未

1. 3 观察指标 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动态血压、血浆醛固酮水平并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高盐他汀5 mg组与控盐他汀5 mg组、高盐他汀10 mg组与控盐他汀10 mg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 持续影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6-9]。近年来醛固酮对高血压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明显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或微量白蛋白尿[10]。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 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导致容量增加而升高血压, 同时对心血管系统还存在多种独立的毒性作用。

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他汀类药物, 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有抗炎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11-14]。不仅强效降脂, 还逆转斑块、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 改善内皮等功能。我国人群盐敏感性检出率较高, 盐是影响血压的环境因素之一[15, 16]。

本文通过对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实施高盐饮食、控盐饮食下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探究瑞舒伐他汀药物对患者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添甜, 孙光, 张潇怡, 等.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3(4):308-312.

[2] 吴晓春, 季乃军, 吴少琴, 等.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14(5):818-820.

[3] 林建珍, 章文杰.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动脉弹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海峡药学, 2016, 28(10):104-106.

[4] 刘吉香, 杨文东.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4(4):37-39.

[5] 王丽丽.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7):819-820.

[6] 杨光, 玄春花.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0, 8(2):118-119.

[7] 谢文超, 李平, 陈坚, 等.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 11(4):268-270.

[8] 张超, 陶新, 徐俊蛟, 等.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影响的观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6):450-451.

[9] 彭娜娜. 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9):1612-1613.

[10] 黄敏, 李丽军, 赵旦.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中南药学, 2015(5):537-540.

[11] 陈晓风.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中国乡村医药, 2015(4):30-31.

[12] 闫洪娟, 郭建华, 张颖, 等.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 30(2):199-202.

[13] 张秋兰, 晋万强, 赵静茜. 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4):357-360.

[14] 仲鹏. 瑞舒伐他汀对LDL-C轻度增高的高血翰颊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 济南大学, 2014.

[15] 陈林祥, 余泽洪, 容永怡, 等.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2, 20(5):460-462.

[16] 徐卫东, 闵兆晗.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7):27-28.

[收稿日期: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