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农机 农艺 结合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29

有机耕作方式能减少对土壤、水域和野生动物的损害,与现代化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更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也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1 发展现代农业是基础条件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是满足消费市场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需要,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需要。有机农业是遵循生态系统生态平衡规律,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耕作方式能减少对土壤、水域和野生动物的损害,与现代化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更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也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2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必要性

有机农业是遵循生态系统生态平衡规律,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耕作方式能减少对土壤、水域和野生动物的损害,与现代化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更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也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青海省湟中县农业生产中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成功实例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湟中县每年建设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油菜、小麦、蚕豆等一些作物连年的高产,就是运用了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所取得的。所以把农机技术切实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贯穿到符合农艺要求之中,农业就会取得更好的更大的效益。例如,在小麦播种时期,选用优质的品种,好质量的整地,去防治病虫害,才能苗齐苗壮,节约种子,达到小麦增产的效果。为此采取机械化播种。按照小麦种植的农艺要求,选用适合本地小麦播种的2BF-7型分层施肥条播机、2BTQ-6型通用播种机;2BFG-6(S)型谷物施肥沟播机、ZL-15型农田多用沟播机和2BFG-4型沟播机等机具,推广机械化分层施肥条播技术和旱作沟播技术。对于这些机械的操作人员在作业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这些机械,在播种作业的过程中,农机、农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指导机械的正确操作、调整以及使用。确保了农机与农艺的密切结合。经效益分析,采用机械化旱作沟播技术平均节约种子75kg/hm2,节约化肥45kg/hm2,增产小麦600kg/hm2,油菜450kg/hm2。

过去,农民在小麦收脱时,采取的是手拿镰刀把腰弯,一镰一镰割小麦和用石滚打场,进行脱粒的原始劳动方式,这样不但增加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延长了收割和脱粒的时间,使小麦在成熟期后,不能及时收割和脱粒,又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近几年,根据作物农艺要求,选用佳木斯JL-3060W型、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在小麦收割时期要大量的投入机械(2010年湟中县机械收获面积达0.6万hm2,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34.9%),使小麦收获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做到了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3 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促进措施

实现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实现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行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许多方面,但就目前来讲,必须突出注意以下重点。

3.1 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从政府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健全有机农业财政扶持体系。对处于有机生产转换期农户给以资金扶持,扩大有机认证补贴的幅度和范围。

3.2 推广有机生产合作社模式,促进有机食品规模化基地以及大型贸易服务基地的建设

加强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管工作,尤其要做好分散小农户的有机生产质量控制工作,探索符合特色的有机农业管理体系,推动建立贯穿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储运、经销全过程的质量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要求的农产品认证机构。

3.3 加大科技投入,支撑有机农业科学发展

加大对有机农业科研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有机农业关键技术,如节水农业技术、农田土壤地力及化学农药替代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3.4 加强宣传普及,营造有机农业发展的氛围

通过新闻媒介加强对有机农业的宣传普及,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环境意识。通过举办地方特色的有机农业节庆活动,开展有机农业体验教育,提高公众对有机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形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金文.农机与农艺结合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

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现代农业;研究进展;发展模式;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9)06-0115-04 收稿日期:2009-11-08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继十六大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后,又一次从更高的高度进行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更是用整个第四部分来阐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研究现代农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十六大以来,现代农业问题逐渐成为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将国内关于中国现代农业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理解和把握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国内文献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即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卢良恕,2004)。

2 强调现代农业的全球性和先进性,认为它是全球化格局中的农业,是现代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是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张晓山,2007),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

3 强调现代农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组织特征,即是按照现代产业的理念,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的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周应恒等,2007)。

4 强调现代农业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认为其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是保护生态平衡的绿色产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张文杰,2007)。

上述观点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点出了现代农业的一些基本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现代农业建设涉及农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和领域,国内相关学者囿于不同的学术背景或研究视角,往往重点强调现代农业某一方面的特性而忽略其他特点,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并不等于盲目追求新技术,不等于滥用诸如转基因之类的新技术。同时,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些做法,如注重精耕细作、大量施用有机肥、兴修农田水利发展灌溉、实行轮作和复种、农牧结合等,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国内文献和中国的实际,本文认为,现代农业是指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优势和精华的基础;上,以现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强调科学化管理、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生产手段、产业组织、经营管理方式、社会服务、发展理念、主体素质以及政府的政策管理水平等。

二、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国内学者的研究颇多。现将代表性的观点归纳如下。

李炳坤(2008)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要求;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又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既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又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张文杰(2007)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我国农村产业的重要支撑,是造就高素质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粮食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柯炳生(2007)则认为,建设现代农业,绝不仅仅是农业部门本身、农村内部和农民自己的事情,而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农”问题中,如果把农民问题看作是微观尺度,把农村问题看作是宏观尺度,那么农业问题就是中观尺度,是联系微观和宏观的纽带,因此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考虑农业自身发展的意义(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等),还必须与农民的增收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相结合。同时,基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现实,必须从城乡统筹、城乡联动的视角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基于产业关联和产业互动的视角,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工业化、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联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必须把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三、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正是基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十六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的政策和规定。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提高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现实的农业发展水平仍比较低,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

周琳琅(2007)认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科技文化吸纳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资源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在恶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成果推广应用缓慢。柯炳生(2007)同样强调了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不能够满足需要和农民素质较低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农户规模狭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负面作用。

李成贵(2007)把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市场风险有增无减、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恶化视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孙瑞玲(2008)则认为,资源和环境问题、现行土地制度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城乡矛盾、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瓶颈。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环境矛盾、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不足、制度制约、农民素质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多个方面。国内文献基本都是基于全国视角的整体性、宏观性分析,但国内相关区域由于自然条件、资源察赋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有较大差异。因而,在宏观和共性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微观区域视角的深入分析,当然最后的落脚点是基于全国形势、立足区域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可行措施来应对和解决。

四、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项仁学,2008):一是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适用于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荷兰、以色列等;二是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适用于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三是土地、劳动力适中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典型同家是法国、德国、英国等。相比对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介绍,国内学者则更多地关注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一些。

1 中国不具备复制美国农业的现实条件,必须依据国情、国力、农情、农力,走自然资源节约、劳动和技术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郎秀云,2008)。

2 中国在借鉴国外经验时必须考虑历史现实条件来制定相关农业政策,实施制度建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农业科研体系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蒋和平等,2008)。

3 中国应学习和借鉴欧盟发展现代农业的五点经验,即注重调整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应用信息技术、搞好社会化服务和加强对农业的补贴和保护(靳贞来,2003)。

4 基于中国国情,应采取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机械技术为辅的农业技术方向,注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重视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的创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思路上要摈弃把农业发展与国家工业化分割的惯性思维,必须把现代农业建设纳入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之中,实施有利于农业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柳建平等,2007)。

总之,世界范围内各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这主要由其地形地貌特征、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传统习俗等因素决定。对于国外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主要做法,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跟随,但可以结合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学习其有益经验。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基础、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差别很大且发展极不平衡,不可能也不应该有统一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因此,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相互借鉴,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比如,就大的区域而言,东北、内蒙古和河套地区,可立足其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农业;东部发达农区和大城市的郊区,可以利用其区位、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效益农业;中部农产品主产区,人多地少。可发挥其粮食生产的传统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西部地区则要发挥其气候地质类型独特、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和草场面积广阔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和草食畜牧业。

五、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里主要从理念创新、政府作用和政策措施三个方面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一)理念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突破传统“就农业论农业”的思维定势,创新发展理念。

1 用现展理念引领和发展农业,就是要运用效益至上的理念发展效益农业;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发展市场农业;运用科技兴农理念发展科技农业;运用社会分工与协作理念发展组织农业;运用标准化的理念发展标准农业;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农业;运用流程再造的理念发展精准农业;运用资本运营理念发展资本农业(李小建等,2009)。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必须树立和运用五大现念,即大资源理念,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农业理念,挖掘农业的内涵,拓展农业的外延;大食物的理念,广辟食物来源,逐步提高绿色食物、有机食物的比重;大市场理念,充分利用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大生态理念,发展循环农业、集约农业,不断改善外部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李炳坤,2008)。

3 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运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要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明确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要运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经营农业,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三是要运用产业化的理念,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四要运用市场化的理念,以市场观念指导农业,以市场导向发展农业,以市场需要拓宽农业(李文等,2008)。

(二)政府作用

基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公益性产业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既要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叉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西方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也证明,必须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作用。

陶武先(2004)认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政府作用主要表现在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体制创新、加强支持保护、构建服务体系、注重引导示范等五个方面。柯炳生(2007)则强调,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各项投入,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全面提高政府的公益服务水平,加强农业支持和农业补贴力度。张红宇(2007)则提出,政府作用应从更多地强调管理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主要从规划引导、试点示范、政策扶持、产业服务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总之,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艰巨任务,既需要激发农民和相关组织等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需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管理和公共

服务职能,以创造有利于农业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空间。在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政府必须遵循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明确定位,在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主要从提供制度保障(如农业立法、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业补贴制度等)、科技保障(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资金保障(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优化农业投资功效等)、服务保障(如市场体系建设、产品监管、劳动力培训与转移等)四个方面来发挥主导作用。

(三)政策措施

柯炳生(2007)提出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农产品的补贴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方面的政策、加大政府公益服务方面的投入等六方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周琳琅(2007)则认为,必须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积极拓展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一体化道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培育大批现代新型农民;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气象信息;防汛减灾;农业;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56-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由于农业生态比较脆弱,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特别是旱、涝和病虫灾害基本上连年发生,抗灾能力较低,导致农业生产波动较大。因此,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服务,对提高农业防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充分认识加强气象为建设现代农业服务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受天气气候影响最脆弱的行业。农业生产高度依赖于天气气候条件,其产前、产中和产后都迫切需要气象服务做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更是离不开现代气象服务。总体上看,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在不断变化,极端的、异常的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使得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生态友好的关系显得越来越密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需要优质的气象服务。因此,充分发挥气象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天气、气候监测,进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气候可行性分析论证,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不断增强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尽可能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和危害,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和工作机制

农业受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冰霜冻、低温冷害、雷电灾害、大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这些自然灾害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气候异常而引发的气象灾害。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蔓延和迁飞也与气象条件和大气环流背景密切相关。因此,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大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立完善由各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对发展现代农业显得尤为重要。

3 发展现代农业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作物优良

品种引种栽培,需要进行可行性气候论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途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优良品种的不断改良和引种栽培,而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以及优良品种的引种栽培又与当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引种栽培中,气候条件与原产地相似,引种易获成功,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产业做大做强。气候条件不相似,将导致引种失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做好现代农业发展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工作,对当地农作物或畜禽良种的引种进行科学论证就能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种成功提供科学依据。

4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气象信息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情报、评价信息等,对现代农业的趋利避害和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5 提高气象信息产品的措施

5.1 增强气象部门提供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责任意识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也决定了作为提供农村气象信息产品主体的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坚持以为农业服务为重点,以为农村供给多种多样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产品为责任,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增加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进一步树立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服务的意识,把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多的气象信息产品作为本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好气象部门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

5.2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

强化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建立科研业务化和研究业务化的业务体制,开发新一代天气数值预报模式,输出更精细的可使用数值预报产品。努力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和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加大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做好气象年景趋势预测工作,提高中短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尽快建立灾害天气临近预报预警系统。

5.3 加快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是气象服务和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加强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和业务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动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和业务服务工作有序发展;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农业气象专业观测系统、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评估系统、农业气候区划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祥珠,娄伟平,董家明.绍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服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09).

[2] 姚学祥.气象与经济[J].百科知识,2002,(07).

[3] 黄宗捷.专业气象服务市场及营销策略研究[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2000,(02).

[4] 黄宗捷,蔡久忠.关于气象服务新型管理模式问题的思考[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5,(03).

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农业开发;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从目前来看,响水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要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必须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在广大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响水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涉及小尖、双港、张集、六套、南河、黄圩、运河、大有等十三个乡镇和江苏三圩盐场,项目区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面积广阔,产业化规模较小,发展现代农业既蕴含着巨大潜力,又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农林水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环境亟待改善。一方面,农村旱涝灾害多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多年失修,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调蓄水能力较弱,地表水资源短缺,不少地方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同时,城市和工业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农业用水成本不断增长,农业进一步成为弱质产业,农民增收比较困难。

(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大部分地方农村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农业机械虽有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但人力以及传统的耕作习惯和耕作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种植结构单一,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力落后,土地产出率不高。传统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使不少地方农业发展缓慢,年复一年,面貌依旧,难以突破增长的瓶颈。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竞争力不强。占农业生产主流的仍然是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土地耕作分散,产加销、贸工农等环节条块分割、联结松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尚不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发展缺乏有力保障。由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成本增加,风险增大,成为制约农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四)农业污染呈逐步加大趋势,农业生产安全面临挑战。目前农村普遍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滥用激素、抗生素,过量使用饲料,大量焚烧秸秆,随意排放农业垃圾,不仅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对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一些地方由于生态退化、污染加剧,失去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环境。

二、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响水县农业综合开发紧紧抓住国家支农惠农的大好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开发实效,为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强基固本的作用。农业综合开应充分利用项目综合、资金综合、措施综合的三大优势,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配套,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大力建设方田林网化、道路砂石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种植区域化的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基地,显著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了“藏粮于田”、稳产高产。十一五期间,响水县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总投资11211.4万元,包括一般土地治理项目、黄河故道项目、滩涂垦区配套项目,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5.2万亩,技术培训10312人次,新建泵站195座,新建农桥183座,涵洞1831座,渡槽17座,砂石路165.25公里,水泥路28.06公里,防渗渠100.54公里,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扶持发展产业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近两年来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建成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区域优势农产品基地,如大有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运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六套、金银花生产基地,培育了不少国家级及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超大蔬菜集团公司为2008奥运会指定蔬菜供应商,造就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响水县七套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响水县丰盛蔬菜专业农民合作社等,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幅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三)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近年来,响水县以良种良法推广应用、现代化节水灌溉、农民科技培训为核心,借助于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区大力开展了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购置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储存、加工设备,形成了技术和市场、专家和农民有机结合的科技合力,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内涵开发、科技开发为主的发展之路。

(四)坚持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农业综合开发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财政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010年响水县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5321.6万元,财政投资3818万元,自筹资金1503.6万元。通过“一事一议”引导农民群众积极筹资投劳,通过贷款贴息、有无偿相结合等方式吸引各种社会投资,进一步扩大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规模,从而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今后,响水县农业综合开发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紧密结合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科技推广、生态保护四个重点,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为我市农业的园田化示范区、产业化开发区、现代化辐射区,实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大目标。

(一)以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持之以恒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始终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要针对全县农业基础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的实际,逐步提高改造中低产田的亩投入标准,坚持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开发,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进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把中低产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增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区建设,要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行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时要配套实施平田整地、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林网防护和道路建设,要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优化种植模式,改造传统农业;通过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开发,实现规模效益。力争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示范区,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二)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发挥区域优势,壮大主导产业,扩大现代农业发展规模。要针对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小,加工能力弱,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增收慢的实际,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促进农村产业化组织制度的创新。要把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产业作为战略性任务和工作突破口,力争在短时间内把项目区建成优势产业突出、农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显著、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农业现代化生产基地。

(三)以推广适用农业技术为重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要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以创新科技推广费使用管理机制为突破口,大面积推广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重点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良种繁育、配方施肥和绿色无公害种养技术,使项目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普及率明显高于当地非项目区。二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要采取多种方式,改善项目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外部条件,增加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和发展农业技能。三是要增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功能。加强种子、种苗和种畜繁育建设,扶持具有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

(四)以生态项目建设为重点,实行生态综合治理,改善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农田周边绿化和重点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的支持力度,构建良好的生态大环境,为全县山川秀美、发展现代农业做出新的贡献。

四、以农业综合开发为载体,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机制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了项目和资金。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生命线,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第一要务。只有强化保障,严抓管理,不断创新,加强机制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才会保持健康和发展活力,项目区发展现代农业才会有良好的机制保障。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强化投入保障。主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要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的支持。要积极争取、主动汇报,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和显著的开发成效,赢得上级的信任和支持;力争使国家、省、市对响水县的投入逐年增加,不断扩大全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规模。二是要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在充分保障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资金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逐步增加开发项目,进一步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受益范围。三是切实落实县财政配套资金。县要把财政配套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提前安排,足额落实,予以制度保障。鼓励和支持各项目区积极争取其他渠道的相关资金,统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四是引导和鼓励农民筹资投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参股经营、贴息、补贴等多种扶持方式,引导和带动民营、信贷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要创新投入机制,建立资本运营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范文5

>> 现代农业科技在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在金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湖北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鹤壁探索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征及发展建议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机制选择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保障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浅谈加强农业设施园艺发展的措施及其发展方向 “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柞蚕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河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及举措 生态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选择 农业科技传播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应用 浅析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 薇,韩振海,王德槟.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51-54.

[12] 胡红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73-75.

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 现代农业;现状;对策;江苏句容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91-01

1 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句容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区,资源十分丰富,适宜于各种经济林的生长。“十一五”以来,句容市现代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具体体现在特色农业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生态观光农业初见成效等方面。全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对丘陵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政策驱动、科技推动、“三资”拉动、项目带动,形成了一大批有特色、上规模、高效益、外向度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基地[1]。截至2010年,全市已有花卉苗木面积0.67万hm2(包括苗材两用林),果树0.57万hm2,茶叶0.23万hm2,乡土树种、良种苗木种类多,葡萄、水蜜桃、草莓等优质应时鲜果,茅山长青、金山翠芽等名优茶多次在江苏省及全国获奖。云兔牌草莓[1]、继生牌葡萄[1]、张小虎葡萄[1]、贵妃牌葡萄[1]、秀林牌水蜜桃[1]、大卓牌水蜜桃、万山红遍系列果品等,茅山长青、金山翠芽、宝华玉笋等名优茶成为省内知名品牌,其中继生牌葡萄为江苏省十大优质果品品牌之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较多,为农产品走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了一大批农业生产营销方面的农村能人[1]。全市各种经济类型的农庄式小果园、小茶园、小苗圃星罗棋布,成为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突出亮点,也为全探索适合句容市实际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累了经验。同时,句容市依托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重点规划建设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省级有机农业示范区和市级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等三大农业园区[1]。目前,实施面积已达0.67万hm2,筑就了省内一流的农业发展平台。相继开辟了白兔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丁庄老方葡萄园、容南风景生态园、万山红遍科技示范园、九龙山生态示范园等,形成了一大批集度假、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与生产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区,春有花、夏秋有果、四季有农家菜供应的观光农业旅游模式[1],致富了一方群众,成为句容市吸引省、内外四方来客的一道亮丽风景。

2 发展措施

2.1 加大结构调整

在稳定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加大对经济作物的发展力度,逐步缩减粮食作物种植比例。

2.2 加快土地流转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导小户土地向大户流转,小户土地承租向种植经济作物的大户倾斜,零星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3]。

2.3 加强服务能力

2.3.1 科技服务。加大科技指导力度,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利用政府网、农业网等信息平台,使种植户、龙头企业(农业发展企业)和中介组织掌握新品种、新技术,了解新行情,加快现代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建设步伐。

2.3.2 中介服务。培植和引导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的协调和纽带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业发展企业)参与服务组织建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密切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规范各自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开展系列化服务,建立产、供、销的桥梁和纽带,为双方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农业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2.3.3 订单服务。抓好订单种植,减少农户的盲目性[4]。既要与当地龙头企业签好订单,又要与外地龙头企业建立联系,取得订单。同时,规范订单,用法律严格约束双方,避免伤农、伤企事件发生。

2.4 促进战略实施

2.4.1 规模战略。在制订政策上,向规模大户倾斜,抓好连片开发。按照区域特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合理布局和安排,使各类商品基地的面积规模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真正实现规模效应。

2.4.2 品牌战略。农产品要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5]。相关部门要协助农户、企业做好“绿色标识”的申报工作,“包装”产品,协助其把产品推向市场。突出特色,在产品创新升级上下工夫,努力开发名、特、优、新、稀产品,拓宽新领域、创造新优势,使农产品具有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创名优品牌[6]。

2.4.3 龙头战略。扶强扶壮现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研制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品种,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采取引、联、育的办法,建立龙头企业群,拉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7]。建立龙头企业与基地的利益捆绑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实现全市农业的良性发展。

2.4.4 项目战略。抓住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及省农业综合开发大好形势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发展全市现代农业。

3 结语

这些措施的实施,是加快全市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加快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4 参考文献

[1] 许俊彦,王友成,叶金华,等.推进丘陵山区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关于句容市丘陵山区农业开发的调查[J].上海农业科技,2006(6):7-10.

[2] 文小才.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5-29.

[3] 冯竞.用工业理念引领现代农业——走进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J].科学咨询,2010(3):5.

[4] 薛荣.在转型发展中做好特色现代农业这篇大文章[J].前进,2010(6):28-30.

[5] 徐连贡.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发展模式——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思考[J].中国土族,201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