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发展前景

乡村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县乡村;旅游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590;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为认真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我密切关注我县 “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优势,通过一段时间的下乡走访,开展了“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现就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浅析如下:

一、发展现状

随着城镇居民绿色消费、生态旅游、回归自然观念的形成,我县以小庄村为代表的“乡村民俗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本村农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小庄村共有161户603人,其中土族人口59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3%,耕地827.3亩,人均耕地不足2亩。2012年有民俗旅游接待户90户,占总户数的56%。去年,全村总收入470万元,其中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76.6%,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人均收入为8000余元。2012年计划整治主巷道、民俗文化广场建设、水冲式厕所、示范户建设,大力推动民俗旅游发展。这已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拓宽旅游业的新途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

二、突出成就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我县以土族民俗为主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村民自我发展的同时,建成了西部民俗文化村、纳顿民俗风情园、姚家大院等上规模的民俗旅游接待点,并且在2000年互助故土园景区被评为AAAA景区,为展示土族文化创建了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在此基础上,为加快农家乐旅游发展,将小庄村周围3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定为旅游规划区,专门开发土族民俗旅游。

(二)加快民俗资源开发

近年来,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挖掘土族民俗文化,丰富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推出了以饮食品偿、婚俗体验、歌舞欣赏、服饰及手工艺品展示、风光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民俗旅游项目,从而使我县成为全省民俗旅游的亮点。同时,天佑德大酒店被评为三星级酒店,进一步提升了互助旅游的形象。

(三)打造特色经营

县镇在深入分析农家乐客源市场现状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基础上,帮助“农家乐”经营户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观念,以民俗小吃、民俗文化作为主要发展载体,从村庄建设、农家乐布局到餐饮,结合地方特色,突出“乡土”的农家风味,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风格,扩大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大旅游行业管理

为引导民俗旅游规范发展,我县出台了《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下发了《互助县民俗旅游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县民俗旅游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使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对全县从事民俗旅游接待一年以上的接待点、风情园进行了星级评定。并着力加强对经营户进行岗前培训,先后组织了有关人员开展实地教学培训,到经营户家中逐一示范,规范服务行为。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工商、卫生部门的经营许可证、健康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必须三证齐全。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次较低,规模不大,旅游项目不丰富,综合竞争力不强。现阶段,我县“农家乐”旅游接待大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指导,导致农家乐开发层次低,品位不高,竞争盲目。二是部分接待户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在接待中庸俗化、商业化土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尤其是小庄村没有下水,旱厕影响民俗村的形象。四是旅游要素整合不够,旅游商品匮乏,旅游产业链条衔接不紧,旅游带动能力不强。经营户没有形成整体的宣传推介氛围,游客潜在的需求由于没有得到很好地组织与引导,很难转化为强大的消费力。五是民俗旅游接待不规范,有序竞争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农家乐”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民本身为主,对旅游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没有系统的管理知识,缺乏管理经验,服务意识不强,经营理念落后,存在重效益,轻质量的现象。大多数“农家乐”还只是停留在提供简单的餐饮和住宿的初级阶段。

四、发展思路

(一)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

把民俗旅游发展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在领导力量、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制定奖励政策,调动经营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氛围。

(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制定对农家乐旅游开发有利政策,并纳入到全县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帮助农民做好短期和长期策划、宣传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环境,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把自身发展与配套产业相结合,把短期效益与永续发展相结合。

(三)突出民族特色,打造民俗品牌

把壮大民俗旅游产业、挖掘民俗文化作为特色产业来抓。注重形成个性特色的餐饮文化,整理开发土族农家乐菜系,积极挖掘互助土族特色食品锟锅、酿皮、狗浇尿、萱麻饼、白水肉、羊肉手抓等民俗小吃,提高农家乐烹饪技艺。收集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把民风、民俗、民谣、民歌引入农家乐,不断丰富和利用安召舞、轮子秋、土族盘绣为主的土族民俗文化,发展民俗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接待点,突出农家“乐”的魅力。提高农家内涵,打造民俗品牌。

(四)因地制宜,抓好乡村旅游发展

小庄村进一步扩大游客接待能力,提高档次和水平,从而与中国土族园、精品度假区、彩虹故乡农业生态园、青稞酒工业旅游、酒吧一条街、现代农业示范园等联成有机整体。北山景区要加快规范化建设。南门峡要设置垂钓台,供游人垂钓、娱乐。高寨镇大力发展“土鸡”经济、回族风味小吃等形式的旅游。佑宁寺利用宗教文化、生活特色及旅游产品生产,延长旅游产业链。

乡村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乡村旅游 本质特征 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乡村发展前景范文3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紧邻县城或交通便利的乡镇,非农产业发展较好,农民创业的多,转移就业的也多,人均收入也较高。远离县城或交通不便的乡镇纳税量小、非农产业短缺,农民创业的少,在当地转移就业也少,年人均收入也低。以河北省平山、元氏、滦平等县为例,调查普遍是紧邻县城的乡镇农民收入较高,边远山区乡镇农民收入很低。同样,县域各乡条件悬殊。同一个县有平原、半山区和山区,有水源较好和严重缺水的不同,县域各乡经济发展面临多种不同条件,以县域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受多种不同条件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十分有限,只能辐射带动紧邻县城的乡镇,无法辐射带动全县所有乡镇经济普遍发展。其次,乡域经济发展薄弱。一是多数农村乡镇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生产效益持续低下,工业发展起步晚、层次低,投入产出比例不协调,农民人均收入少,消费水平低;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些乡镇的干部缺乏对发展乡域经济的科学认识,乡域经济管理薄弱。第三,农业无法脱离“低收入—低投入—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住房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成本大大提高,使农民进一步压缩农业投资和个人消费。国家不断提高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民不断积累资金转移到城镇消费。国家结束了农业辅助工业的侧重,但城镇商品房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将农村农业的生产积累又不断向城镇吸引。农村资本积累的上补下泄格局,导致农业无法脱离“低收入—低投入—低收入”的循环。第四,传统的农业生产难以使农民致富。在不计算劳动力投入的情况下,农民种一亩地,年收入最高约1000元、中等700元、下等300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000元。和过去相比,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幅较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二、完善农村乡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乡域经济

首先,突出抓好农业现代化发展。乡域经济是最小范围的区域经济,因植根乡镇农村,要突出农业发展特色,走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配套发展的道路。一是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做好“三抓”:一抓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抓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三抓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向优质化、集约化发展,养殖业向规模化、工厂化发展,林业向生态观光型、效益型发展。三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抓龙头企业,建原料基地,用工业理念提升传统农业。其次,规范乡域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发展。乡镇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要实现“工业立乡”,就要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和规模企业。同时要把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行土地置换政策,合理解决工业园区用地。第三,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带资带项目创办实业,形成小民企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发展格局。要筛选重点进行扶持,培育个体大户,让民营经济担当起乡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发展的带头人。

(二)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发展乡域经济的积极性

首先,破解乡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尝试招商引资,在政府投资较小的情况下,把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上,在乡镇集聚资本,推动乡域经济发展;尝试统筹贷款,选择好的开发项目,乡镇出面从金融机构贷款;启动民资,积极引导社会、居民闲散资金投资乡域经济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用土地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优势和税收奖励、招商引资奖励等政策吸引资本。其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为专业合作的农民创造条件参加国家涉农项目,让农民合作社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承担农村发展研究任务。第三,培养选拔好村镇干部。选拔培养好农村干部是乡镇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环境,支持他们立足农村,引导他们为乡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民主选举村干部,帮助村民选拔出热爱农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的好干部;定期组织村干部培训、检查工作、交流带领农民致富的经验。

(三)充分调动农民发展乡域经济的积极性

首先,发展一村一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结构,推进一村一品粮食作物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果木种植等基地的建立,提高农民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召开村民大会,群策群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品。其次,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确保土地家庭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经营权自愿有偿流转,促进土地分散经营向农户合作与联合的方向发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经营方向发展,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第三,提高农村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城里人到农村消费,统一城乡市场,开拓农产品加工的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提高农村融入市场经济的水平。构建农村信息平台,通畅购销渠道,把农产品大量推向城镇,把有特色的农产品推向世界。第四,引导农民立足农村积极创业就业。培养年轻农民,引导他们积极学习,掌握农业生产的先进科技和手段,立足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四)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

首先,建立和健全乡镇企业劳动保障制度。规范乡镇企业劳动合同、医疗保障、工资制度,避免就业风险,切实保障农民在当地的转移就业收入。疏通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渠道,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其次,鼓励农民在当地创业就业。对立足农村创业就业人员给一定的补贴资金,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乡镇企业,按就业人员多少给以奖励基金。免费培训在乡镇转移就业人员。降低农民转移就业成本,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第三,以点带面。抽样有代表性的村镇,探索乡域经济发展和新民居建设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先试点。政府要增加扶持农民搬迁的投入,统筹规划建立工业园区。总结经验,组织交流,参观学习、推广典型,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乡村发展前景范文4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比较晚,在1995年开始发展,这一年中国的互联网也开始迅速的发展,人们在步入网络时代的同时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率先的将互联网应用于商务,把互联网中的电子商务的门槛降低了,同时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体系、配送体系和支付体系,奠定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地发展,电子商务不断地普及和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产生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益,也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给民众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新的商业文明的发展。现在的发展形势是挡不住电子商务的发展的。经过互联网的交易我国的经济进一步扩大,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缺憾。但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去改变,给中国的经济带来新的容貌。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迅猛发展,前景可观。但是从电子商务进入中国以来,其主要的发展市场是在城市地区。毕竟长期以来,农村的通讯不够宽阔,农民的视野也不够广阔,其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具有风险的。而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民的消费需求是需要得到相应的满足,同时也可以在互联网的连接下接通农村市场的发展,让农村与市场的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农村的农业产品生产率,同时增加农民的日常收益,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意义

对于农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对于通讯不够广泛和畅通的农村来说,加快了互联网的发展。现在互联网已经逐渐步入农村,大多数的村民都给自家装上了宽带,用上了电脑用上了智能手机,对于外界的新闻和消息也都很明了了。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首先,将信息变成了商务化和数字化,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结合到一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盲目?l展。其次,减少了农业产品的不流通的问题。最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村村民的知识,提升其知识文化的素养,促进了农业文化传播,还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人才

对于农村的电子商务的运行大多数是一些对于智能网的信息了解还不够充足的农民,他们对于电子商务的处理和运行还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这样一来对于处理相应的事物就需要大量的精力。因此,农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参与,也需要培养、引进、挖掘大量的专业人才。

(二)同质化竞争严重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家因为对于电子商务的市场化发展缺乏相应的知识了解,只是知道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没有自己相应的主见,盲目地自己跟随别人进入市场,给人一种急功近利的感觉,很多的网店都是一样的。

(三)缺乏自己的创新

现在农村淘宝对于其网店的开设卖的产品都是一些没有质量保障的产品,而且大多数都是盲目模仿别人的设计以及想法,没有自己的创意和创新。

三、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虽然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毕竟其发展的时间是相对短暂的,存在相应的问题。为了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一)培养、引进和发掘专业人才

因为缺乏相应的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并不会那么顺畅。所以就需要各级政府和群众的相应配合来提高其发展。培养、引进和发掘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改善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提高其运行的效率。当然这样的发展形势也不是个人所决定的,其需要当地的相关机构积极地配合。比如政府机构,可以结合相关的资源、给予相应的规划,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引导农村对于电子商务的开展,同时加强对农村网商的扶持。

(二)实施品牌化战略

因为现在农村网店的模仿性的设计太多,导致其各个网店都失去了运行特点。所以未来的农村网商需要通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想法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卖特色和技巧。

(三)优化网商的关系

对于农村网商都是小小的个体户,但是数量居多。需要有相应的协会在更多相应的方面发挥其主要的作用。借鉴相关地区的相应经验,以提高相应的网商之间的协调关系。相互合作相互采纳和吸取建议。作为农村网商,在平时的经营生活当中,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营销能力,同时还要充分的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点。将农村电子商务这一虚拟经济融入到农村经济、农业生产这一实体经济中,不断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方能长久地从农村电子商务中获得利益。

(四)利用当地产品的优势吸引外地客户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相应的特色产业,而别的地区是没有的。这样一来,农村的网商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产品特色,做出相应的相关的广告宣传,让外地的人了解自己产品的优势,以增加外地客户对于本地产品的了解和购买的数量。同时还可以与外部的合作,加长销售的链条,敞开怀抱大量吸取外部的资源,拓宽发展的渠道。鼓励外部网商、服务商和其他非赢利性等各类主体的进入和竞争,特别要欢迎那些长期合作和落户于当地的市场伙伴,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将他们融入到当地已有的市场生态体系中来。

(五)把培训和引进人才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为了满足农村淘宝的有效发展,就需要更多地借助外力满足本地的人才需求。在农村所属城市和周边城市,通过联合高校、电子商务企业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鼓励在校大学生网络创业等方式,打通网商与所需人才之间交流与合作不足的障碍;鼓励有条件的网商或协会直接与高校建立更为灵活的“订单式”培训课程,以应对网商对人才的急切需求。

(六)建设多元化农村金融路径

乡村发展前景范文5

(一)农业生产方面。1、耕地减少,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和公路建设征用大量土地,但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不到位,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2、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导致种粮成本高。农家肥亩均施用量大幅减少,而化肥施用量成倍增加。由于化肥的过量和失衡使用,有机肥的投入不足,土壤未能有效实行综合植物营养管理,导致土地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失调,地力减退,耕地质量下降。3、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不利于农业生产。现在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他们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4、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了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5、农业技术服务功能滞后。一是经费不足、基层农业信息技术员少,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少,无法大范围推广农业新技术。二是推广手段落后。一些农技人员主要凭借感性和经验搞推广服务,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分析仪器。

(二)畜牧业方面。1、重大动物疫情影响。重大动物疫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活禽市场交易停止,产品积压,鸡苗被迫毁弃,流通受阻,养殖户的蛋鸡、肉鸡饲养量和收益遭受沉重打击。2、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三)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在省内打工无论工资额,还是兑现情况都不及在外省打工。我市农村外出劳动力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三成,参加劳动保险的比例只有十分之一,绝大部分没有签订用工合同,给业主拖欠农民工工资留下了余地。

(四)农村市场仍存薄弱环节。1、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2、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二、对今后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逐步落实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大力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要注重农业生产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吸纳农民工的能力。二要继续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1、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2、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3、建立土地流转日常管理机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4、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五要多种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乡村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农村;工业化;环境问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一、工业化发展与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工业基础显著加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门类逐渐齐全的重大转变。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的大国,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工业化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大多数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走的是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模式,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和破坏问题。正如李赶顺所指出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高消耗、高污染来带动经济高增长。它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那么,只能阻碍我国进入真正现代化的速度。”

中国今后的有效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处理。由于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在其发展道路上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试错”的方式前进的。同时又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等诸多问题又增添了这一两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复杂性。

二、社会效益与农村环境问题

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正如前述,中国需要在世界格局之下,处理好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不同的挑战。而在应对这一挑战之中,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行为及其结果将会与每一位中国人的利益相关,也与企业的效益相关。在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污染防治投资大部分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农村环境问题令人堪忧。据了解,我国现代许多地区的江河湖海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沿河、沿江、沿湖的居民深受其害。国家环保部门的统计表明,我国目前尚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以福建地区为例,在闽西北广大农村,大量违规的小冶炼厂、小水泥厂、小煤矿、小作坊比比皆是。据了解,在福建三明、龙岩两地的乡镇当中,年产量小于10万吨的小水泥厂就不少于100家,在当地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这些未经国家允许开办的小厂房、小作坊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及其恶劣的影响。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已经危及农民的生存权,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疾病严重困扰农民的生活,这些都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同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一样,农村环境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农村居民这种弱势地位可能来自以下几个原因:

1 由于受习惯思维及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绝大多数农村乡镇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了环境规划和治理,致使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倾向日益明显。但与城市相对规范的规划、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脏、乱、差现象突出。

3 国家用于农村环保建设的基金投入不够,工业生产的特点使得污染性企业集中于市郊或偏远乡村,民间缺乏非政府环保组织,等等。

4 源于农民自身的原因,环保维权意识不充实、农业生产劳动量大用于维权的时间和经历少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妨碍农村居民对于自身正当的环境权益的保护。

因此,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处理。

三、改善工业发展与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 要想有效的解决农村发展所带来的问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义,但是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的同时使环境效益得到保障。

2 继续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全民人口素质。进一步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普及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偿利用。严格执行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加强流域立法,强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