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财政政策 税收 资金扶持

一、西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西藏作为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各产业尚不发达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财政、税收收入的新的重要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比如,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于99年8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鼓励放手发展。”

二、新形势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利条件

1.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不断健全完善

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的实施和立法的逐步完善帮助人们消除了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的“差别待遇”,在经济领域实行了同权利、同义务、同处罚。非公有制经济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其法律责任也不断科学明确、具体可行。

2.西部大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大好机遇

第一,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通过转让、租赁、拍卖、兼并等多种形式对国有小企业、困难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为西藏非公有制经济低成本扩张和结构转换升级创造了条件。第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农村结构调整的战略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空间,通过加盟参与市场开发与建设。第三,有缓解资金和人才瓶颈制约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将导致人才和资金回流西部,可以缓解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家已出台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资金匮乏的措施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地方财政的客观要求

西藏财力十分有限,引进外资不易,国企振兴也尚待时日,促进财政增长可谓任重而道远。而非公有制经济自发展以来,不要政府投资,没有财政补贴,也不要政府承担风险,由于其产权明晰,责、权、利一致的财产机制;自我投入、自我积累、自我扩张的资本聚集机制;短小精干、快捷灵活、互惠互利的营销机制,使个体、 私营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竞争优势,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促进非公有制的财政对策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转变理财观念,积极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1.在资金方面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

财政部门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支出的投入,可以改变并完善城市的基本面貌,这是优化投资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投入的新途径。如设立贷款担保基金,吸引银行资金投入,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经营业绩好、有发展前途、讲信用的非公有制给予大力支持。对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种植和养殖项目、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农畜产品购销的贸易流通项目及从事民营企业、开发性企业应适当运用财政资金加以扶持,通过贴息优惠等办法,改变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不涉足非公有制经济的观念,实行政策倾斜。

2.强化服务意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做好促进工作

财政部门应转变职能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第一,做好信息咨询服务,财政部门要发挥宏观经济部门的调控作用,及时收集、整理和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所涉及的行业布局、数量前景预测等相关信息,引导他们发展。第二,做好管理服务,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主及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对个体、私营企业财会人员的持证上岗、职称申报评聘等工作要纳入全区财务人员统一管理渠道。第三,抓好资产评估工作,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做好服务工作,在评估过程中既要客观公正,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又要做到服务优质高效,积极促进企业的资产重组。

3.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做到合理公平税负

西藏各级税务机关主要施行“定期定额”,对少数有建账能力、帐证齐备的私营企业采取“查账征收”。在新形势下,税务部门要统一认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做好服务和咨询工作,对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减、免税政策要全部公开。第二,完善税收征管办法,各征收机关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更简洁、更实用、更能方便纳税人纳税的征收,努力形成适合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征管方式。

4.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舞台

财政部门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对市场建设进行投入,会同工商管理部门按照“多方集资、多方兴建、统一管理、共同受益”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吸收资金,加快市场建设步伐。要鼓励个体户、私营企业投资联建市场,对出资者应在场地、房租、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市场,把现有条件较好的小商品、服装、农副产品等专业性零售市场逐步发展为以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市场。把初具规模的专业市场发展为产、供、销服务一条龙的功能齐全的市场。在拉萨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创办各类具有一定特色的诸如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等经济小区,集中管理、连片开发,形成特色经济群体。

综上所述,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扶持指导和规范。随着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必将迎来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大突破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黄万纶:《西藏概论》,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范文2

一是解放思想难。一些权力和决策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有差距,仍存在着“喜公厌私”的思想,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十七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要求来认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制约现象仍然存在。如。扶持力度不够、服务跟不上。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治理多于引导,重视税费征收而缺少提供服务,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渠道不畅。手段单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依然存在,审批手续过于繁杂,办事效率较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政策落实难。近年来,我区虽然相继出台了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但受部门利益驱动。优惠政策扭曲变形。个别地方在落实中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机制,互相推诿,导致政策悬空,无法落实,没有积极地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条件、解决问题。

三是贷款融资难。目前全市部分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机制依然不够健全。私营企业缺少获得银行贷款的正规渠道,民营企业融资依然面临困难,企业的大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这些资金一部分需要企业主的自筹,而另一部分需要银行贷款,来进行生产和扩大规模,特别是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之时。企业针对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对策,使产品更新换代,如果此时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支持,那就只能半途而废,自生自灭。

四是企业自身问题解决难。管理体制较落后,家族式非公有制企业依然存在,整体规模分散、产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经营水平低,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整体竞争力不强:经营机制缺乏创新。在经营决策方面,不少企业重产品经营,轻品牌经营;重实物经营,轻资本经营;经营约束机制老套,激励措施随意性较大,同时由于对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差。企业管理与技术人才缺乏。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文化素质偏低,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没有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和思路,缺乏高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能力,企业难以迅速做强、做大。

加快我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我局非公有制经济在巩固原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开发名优产品,打通销售渠道,加强内部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开创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倡导企业自行研发或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发技术创新项目,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帮助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继续关注私营企业家的成长,对优秀企业家要做到“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加大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宣传典型企业典型人物的力度。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是加大扶持,突出重点,发挥产业集群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积聚效应。加大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善条件。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各级地方政府要将培植本地工业企业和商品名牌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展示名牌产品奖励和宣传力度。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 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 现状分析 江西崛起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成分,并将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点看,在我国经济非公有制的产出结构中,国有、集体经济的比重最大,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比重也有大幅度增加;在全国民营经济的投入结构中,外商、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最大,增长率也高于国有、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以轻工化为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水平总体较低,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民营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度低,这也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但是民营经济天生具有与市场经济接轨、融合的特点,对中国经济转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二,从国家政策看,目前,针对政策环境不平等,缺乏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融资困难,“”与“寻租”等问题,私人财产的保护问题及地位等急需解决,对应不失时机地制定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原则上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大框架下,两类企业之间本应是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关系。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它们不仅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照章纳税,还必须尊重劳动权和劳动收益权,同时也必须依法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这并不排除目前阶段客观存在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歧视。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间的基本关系,更是非公有制企业间的基本关系。各类企业之间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必然派生为对市场利益的争夺,包括对更多、更好资源的争夺,对更多、更好技术的争夺等。对于这类争夺,处理得好,有助于经济发展;处理得不好,则会导致矛盾加重。

第三,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企业招雇经营管理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双方事先达成的聘任契约,并不能保证经营管理者一定能够在事后表现出色,而即便表现出色,实际上又有一个事后重新谈判的问题。这是一个双方间的博弈过程。一旦利益失衡,博弈的链条则很可能会发生断裂,产生矛盾。

第四,陈旧的思想观念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来自社会各方面一些陈旧思想观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表现为:一是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行为不规范的制造者。二是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用老眼光看待今天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总以为他们是靠偷税漏税赚钱的暴发户。三是有极少数非公有制企业家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磨炼,想见好就收,不思进取,这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江西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第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我国个体户、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江西也是这样。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的格局,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近年来江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很快,从经济总量上看,2005年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到全省的生产总值的35%以上,从投入上看,近年来非公有制投资比重逐步提高,去年的非公有制投资比重达到了40%以上。

第二,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非公有制经济也必须努力创新,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起点低,经济领域有待于拓宽,产业层次有待于提高,竞争的实力还有待于壮大,竞争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面对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定不移以创新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谋求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毫不动摇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党的既定方针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显著改善,但在思想观念、体制、政策法规、生产要素的获取、竞争环境等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经济理论界、企业界等进一步探讨和努力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源: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鲍洪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J].经济日报,2006年03月09日

[3]王黎明: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J].中国改革,2006(6)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范文4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与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的是,作为非公有性质的中小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相比,其所受到的市场待遇明显不同。目前,非公经济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加工业和制造业等领域,在一些垄断性行业,仍存在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非公有制企业的进入。法律对于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规制,首先基于每个行为主体都具有的主体平等地位,法律应给予所有参与市场行为的主体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自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的范围。遵循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遵守世贸组织确定的市场行为准则,信守入世承诺,是我国对世贸组织承担的基本义务。而赋予所有市场主体包括中国境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主体地位是履行各项义务的逻辑起点。

一、现行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制度评析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来已久,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市场还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市场。一切产品的供给都是在政府的一手操作下进行的,私有制经济只有异常狭窄的生存空间,配给制度的存在大大限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对私营经济逐渐放开,但这种放开不可能一步到位。长期以来,国家为保证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能够无障碍地在社会中流通,给予了许多政策上的扶持甚至直接参与经营。石油化工、金融流通行业、邮电业、铁路运输及航运等都是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国有经济以外的产业一直以来被作为副业。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原有的经济结构被打破,中国的市场经济面临着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规范其行为的法律法规也随之进行了适应性调整。法对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直接发生影响的能力,其目的在于建立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以促进社会发展及生产力进步。作为WTO的缔约国,中国政府对于WTO的相关规则必定要作出相应的政策反应,改善非公经济生存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是非公有制市场准入存在实际问题。1“.扶公抑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政府赋予国有企业进行垄断的行业范围之广在世界范围内是罕见的。而非公有制企业的生存环境受到种种限制。非公经济的发展能力与政府制造的行业限制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一些地方政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具体工作上限制非公有制企业,使非公企业实际上享受不到鼓励性政策措施。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大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另一方面却是政府做出的行业禁止发展的政策。2.对非公经济的利好政策落实不平衡。尽管“非公经济36条”对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化产业、武器装备、民用航空、手机终端生产、铁路运营等行业,民营企业的进入都获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但各部门、地方落实“非公经济36条”措施尚不平衡。据全国工商联的研究报告指出,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行业准入总体进展比较缓慢、金融税收政策总体改进不大、一些配套措施在执行中遭遇阻力、某些垄断企业实际更加排挤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实际操作中,一些垄断部门和行业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从业资历等种种理由抬高准入门槛,使非公有制的进入遇到大量的“玻璃门”现象,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3.缺少针对性配套措施。“非公经济36条”作为政府文件,原则性强而强制执行力较弱。国家发改委计划制定的诸多配套措施至今尚未全部出台。因为配套欠缺或执行不力,导致非公经济在实践中没有真正得到平等待遇。非公企业要进入一些垄断行业,需要取得经营许可,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无论是投资立项、征地还是兼并收购等都要经过审批和核准,这些无形的歧视性政策使非公有制企业望而却步,最终将非公企业排除在市场之外。

二、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的完善

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法律措施,主观上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对非公经济歧视的传统观念;客观上要废除旧的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加快制定和落实“非公经济36条”的配套制度,赋予非公企业真正的平等主体地位。尤其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理解和贯彻对非公经济平等保护的原则

平等原则是宪法的基础原则,所谓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主要体现为主体权利能力的平等。理论上通常将平等原则分为强式意义上的平等和弱式意义上的平等。强式平等又称为形式平等或绝对平等,它要求每一个法律主体同样对待,使每个主体在机会、利益上获得平等的“份额”;弱式平等又称为实质平等,它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主体进行分类,对不同的主体实行不同的对待。也就是说,弱式意义上的平等对待,既意味着平等对待,也意味着差别对待———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本质上就属于弱式平等,我国专门针对弱势群体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就是弱式平等原则的体现。现代法律在贯彻强式平等的同时更侧重弱式平等,具体到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问题,后者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坚持强势意义上的平等对待,强调对所有的市场主体一体对待,不作类型区分,既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也是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具体表现:(1)平等的知情权。政府应采取政务公开的行政模式,透明行政行为的形成过程,将有关行业信息,比如招投标等行为通过大众媒介及时公布,方便所有企业查询,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发挥民众监督作用;(2)平等的市场参与权。取消那些不必要的政策性市场准入的门槛设置,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以更多的发展空间。对非公经济以前无法涉足的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给予非公经济同等的准入资格,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凡法律法规未禁止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私人投资,同时支持非公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有、集体企业。同时,由于实践中存在种种制约因素,我国目前非公经济整体实力仍然很弱,特别是将其放在经济竞争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仍无法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相抗争。对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给予特别扶持是发达国家的通例,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在中国的企业中也占较大的比例,对于这一群体,如果不给予适当的保护,那么就算让其进入某一市场领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或者实力,最终也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在制定法律政策时还应照顾到非公经济的特殊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特别保护的方法。主要包括:(1)落实政府的财政扶持资金,对那些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但资金短缺的非公有制企业,各级财政应根据其财政状况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拿出固定比例予以扶持;(2)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对从事高科技生产的非公有制企业除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外,应实行一定年限的税收减免;(3)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范文5

综合分析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纵向比,增速加快;横向比,差距不小;看发展,潜力很大。如何进一步发掘潜力,创新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特点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面临的机遇

今后几年,根据陕西经济欠发达而又具有后发优势的省情,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全民创业,必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全省干部群众创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途径。

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坚持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和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制度性和体制正在逐步消除。陕西首富神木县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收费标准和程序,简化注册手续,规定受理后必须在两日内办结。2006年底,该县个体工商户已达8840户,民营企业1256户,上缴税费总额19.2亿元,民营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0%以上。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一五”规划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需要大批个体私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创业,充分发挥其特有的长处。随着区域产业转移不断加快,沿海发达地区很多企业到西部地区寻求发展,也为内地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一批国企陆续退出竞争性行业,又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随着鼓励“走出去”政策的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出口贸易和对外合作的范围更大,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也更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需要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企业随着原始积累的初步完成,迅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继续实施“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陕北跨越发展”战略,并在15个县开展“扩权强县”试点,扩大经济管理权限,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无疑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随着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发展模式和途径出现了新的变化,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特别是集中在西安、宝鸡等国家级高新区的科技型民营企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陕西省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为今后的大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的思路

围绕扩大发展、壮大实力,今后应着力抓好以下四个重点:

大力培植民营骨干企业。要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相结合、资本运作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引导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实施低成本扩张,集中力量扶持其壮大规模,提高素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积极发展特色经济。要鼓励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工艺、产品比较优势大的个体户和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通过专业化生产、为大企业进行产品配套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新产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营企业。

加快发展产业集群。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充分开发特色资源,发展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要把扩大发展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按照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开发,搞好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吸纳更多的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要从调整陕西省经济结构、转化特色优势资源的需要出发,支持个体户和民营企业扩大招商引资,有选择地承接东部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逐步形成几个有实力、有影响的产业集群。

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不但要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解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改善民营企业家队伍的结构,而且要制定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选送一批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构建陕西省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措施与建议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各级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进一步创新观念、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尽快建立健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法规、资金支持、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体系。

创新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突破口来抓。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陕西省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目录,努力开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所有制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把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产业升级、地区布局优化的关键环节,加强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导与促进民间投资,调控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全面落实公平待遇,制定鼓励发展的规章和政策。抓紧制定并颁布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条例或办法,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可以进入的领域,切实简化审批事项和程序,降低创业门槛,为所有创业者广开“绿灯”。要清理现有文件和规章中有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条款,明确规定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部门,都应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凡是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进入该领域的民间资本。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进行投资参股、并购重组,允许出资人可以货币出资,也可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让土地使用权、高技术成果等非货币形式出资,等等。

推进科技创新,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民营企业联合建立技术创新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经营,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积极推广企业信息化,积极推行质量和环保体系认证。要把民营企业的节能减排列为重点,使主要行业的物耗、能耗、环保和安全指标基本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争创国内先进水平,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转变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一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争取省上有关部门重大项目投资的支持。二要积极争取省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每年由省财政从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增长部分拿出一块,从其他渠道筹集一块,建立不少于1亿元的省级中小企业扶持资金,投入形式主要采取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方式,以此带动银行和社会的资金投入。三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支持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企业与金融部门对接的平台,积极争取银行支持。大力推广区域内企业互助担保或融资等措施,解决企业短期融资问题。四要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五要加大金融机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切实改进金融服务,扩展授信小企业范围,放宽抵质押品范围和担保条件,依据发展需要增加信贷投入。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范文6

出“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区各地

相继出台了鼓励、优惠政策,也

有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和税收

减免。目前,自治区基本奠定了

经济各领域均有非公企业的多

元经济基础,形成了非公有制企

业在企业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

经济格局。但同时,正如自治区

党委书记王君所指出的,目前,

我区非公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

不仅与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就

是与周边省区相比也有一定差

距。

差距何来?自治区党委提出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要大力推

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如

何落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

时期,如何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

充分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客

观、深入地剖析与审视,在发现

问题的基础上,找准发力点。

现状: 从数量扩张期

到平稳发展期

审视非公有制经济近20年

的发展状况,可以判断出,我区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突破了早期数量扩

张时期的发展制约,如大资本单位数

量少、经营技能技巧不足、远离市场中

心等,整体上进入平稳发展期。主要

特征为:以依靠产品和服务质量生存,

企业利润率在社会平均水平,需要不

断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内既有新资本

进入也有企业退出等。

非公有制经济数量庞大、种类庞

杂,内蒙古大约有50 多万户非公企

业。其中既有鄂尔多斯集团、伊泰集

团这样的大型知名企业,也有不少中

等规模企业,但占比例最多的还是大

量活跃在我们生活中的小型微型企

业,几乎遍及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

所有领域。因此,规模不同、从业方式

不同、发展取向不同的非公企业,其经

营状况不同,对政策环境、支撑条件的需求也不同。

内蒙古的民间资本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活跃度近年不

断提升。早期由于我区私营经济发展启动较晚,企业经

营受地方市场空间限制而发展迟缓,我区非公企业的整

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少大中型企业和知名企业。经

过30多年的发展,随着社会财富积累的逐渐提升,自治区

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规模化的新兴企业和外来企

业增多,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逐渐完善,大中型非公有制

企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近十年自治区经济快速发

展中,社会资金规模、集聚能力、集聚水平快速提升,非公

有制经济投资领域逐渐扩展至当前自治区重点发展的文

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和传统的区内外房地产业等。30

多年来,小微企业的个体不断出现、退出、再出现,适应着

城镇化和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产生的各类需求,数

量在不断增长,从2000年大约30万家左右,发展到现今

50万家左右,其中一些中小型企业寿命甚至达20余年。

其中尽管也有起伏,但至今不衰。

瓶颈“: 政策悬空”的环境因素为重要缺陷

回顾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它提醒我们:非公

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顺应和尊重规律,按照非

公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推动和促进才会有效。我区

的非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省区一样,与其它经济类型一样,

一方面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提升着企业的经营管理

水平,既保持了对获利的冲动和追逐,也在资本运作层面

上不断提升着运作能力和市场影响。另一方面,我区非

公有制经济与发达省区和周边地区对比之下的差距,主

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可以分两类:

一是市场和社会所提供的硬环境,二是政策和服务所提

供的软环境。所谓硬环境是指经济政策、社会管理制度

等手段,比较难以改变,但是可以影响和改善;而软环境

则是可以进行科学调整的部分。

我区的客观环境与沿海、人口密集省区有很多不可

比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是本地市场狭小,且

相当一部分的市场被外来大型企业瓜分。而我区大部分

中小微企业成立初期其市场定位在本地,这种格局对企

业的创业和初期生存产生巨大压力。近几年,随着自治

区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以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科

技人才政策和对发达地区所提供服务的依赖,本地中小

微企业市场被进一步挤压,被迫停留在传统的餐饮、零售

等领域。近年来,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对零售业的利润空

间造成了挤压,发展压力空前。在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方

式由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的背景下,国内许多

企业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

从经营理念、规模、质量、价格的竞争扩大到技术和劳动

者技能的竞争等方面,出现竞争层次“下沉”的趋势。其

后果表现为企业发展对社会发展水平更加依赖,城市宜

居水平、社会事业供给水平、个人发展空间等成为企业发

展的重要条件。而这方面,我区与发达省区和周边核心

城市比较,显得吸引力不足。

我区具有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多

项国家优惠政策都在我区落地,我区在非公有制经济3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制订了相关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通过对自治区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观察和

分析,可以发现,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目前已有的政策缺

乏针对性。面对庞杂、多元的非公经济群体,这些条文的

“瞄准度”非常低,缺乏针对自治区非公经济不同类别、不

同状态制订有针对性的对策;二是政策都比较“大”,缺乏

具体的、可落实的实际措施;三是在执行过程中,政策的

宣传、推进、执行没有具体的责任方,好的政策也难免出

现“政策悬空”,无从发力。这是目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环境存在的重要缺陷。

方向:强化政策扶持扩大活动领域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

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主要明确了三个要点:

一是非公经济不仅仅是产业和生产等传统意义上的

经济领域。非公经济发展的领域涵盖了社会活动的大多

数领域,即“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铁路、金融以及公用

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下决心

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国

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对民营企业放开,能

源、铁路、金融、市政以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要吸

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在城镇建设扩容提质、加大基础

设施建设等发展背景下,扩大非公经济活动的领域为非

公经济的长远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二是强调政策和措施要“明确管用”。提出“要进一

步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中央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

策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各种

歧视性规定,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依法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

益。”“政策和措施的指向要着力消除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

障碍,要在资源配置、金融财税支持等方面给予非公有制经

济公平合理待遇,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

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个要求不仅

针对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制定环节,也针对旗县区等基

层单位及各类相关执行机构。而细化政策、实化政策,规避

以往出现的问题,需要在制度方面有所改进,应从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形成自下而上、分门别类去调

查、分析现有制度的各项利弊,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政策制定的长效机制,把“悬空”政策落在实处。

三是用考核政绩的手段抓落实。提出“要把发展非公

经济作为自治区的战略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非公经济发展摆到重要位置,纳

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经常分析研究非公经济

发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非公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对于各级党委、政府而言,需要配合服务型政府建

设,转变政府过多关注大项目、招引大企业的惯性思维,

更加注重社会发展,重视民间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

设的支撑作用。同时,应把搭建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

提供贴近需求的服务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8337”发展思路为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明

了道路。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科学发展,正确把握社会经

济运行变化趋势,结合本地实际、从实效出发制订相应政

策,将更有益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

就。具体有两点建议:一是可结合全区的经济发展趋势

及重要部署,如结合“加快推进城镇化,推进城镇布局和

经济布局调整,促进社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非

公有制经济力量的参与和介入,使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

挥更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认真、更细致、更

务实的工作。二是从非公经济自身发展的角度讲,非公

企业应提高在社会转型期应对风险的能力。当前,市场

环境正在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应对变革,就

要更好地适应银行、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等相关部门的政

策、制度,要更多地关注市场变化对传统经营带来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