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融资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融资的作用范文1
现在有很多声音说发展更多“草根金融”,是的,这是建立适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国发14号文把“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作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弥补大中型银行市场供应不足,丰富金融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但实践上,“草根金融”发展的体系化、规范化、长效化仍在探索,与小微企业多年的迫切期望和需求相比,发展迟缓。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从2008年试点指导意见至2012年底,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数量急遽增至6080家,2012年新增贷款2005亿元,占同期全国银行业新增贷款的2.3%,贷款余额与资本比为1.15,离政策限定的1.5尚有差距,说明小贷公司的放贷能力尚未完全释放。虽然举例小贷公司为小金融机构,但它并无金融机构身份,目前仍是一般工商企业,在同业拆借、融资杠杆等方面受到限制,也不能享受农村金融机构所享受的财税优惠政策。小贷公司也有升级成银行的美好愿望,银监会2009年就出台相关规定,但近四年过去,尚未产生一家小贷公司改制的村镇银行,关于放宽小贷公司持股比例的定性描述也不断出现在各种文件中,这成为民间资本准入“玻璃门”现象的力证。小贷公司原本肩负着探索金融体制改革、构建服务草根的“草根金融”体系的光荣使命,但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监管,发展良莠不齐,部分小贷公司依托合法机构外衣从事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规业务,当某个区域风险积聚达到临界点,极易引发社会事件。个别机构的违规行为可能会葬送小金融机构探索的进程。对于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新兴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要数量与质量并重,关键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之上突破机制约束,在规范中促发展,突出其立足当地、定位小微、灵活高效的积极作用,弥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空白。目前来看,相关的制度建设和监管措施改革缓慢,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千呼万唤也难见真刀,似乎只能等待,难以过多指望。
二、现有银行体系大有潜力可挖
发展“草根金融”愿景美好,但是也不能坐等,因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能等。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仍然是银行贷款,OECD在《TheSMEFinancingGap-TheoryandEvidence》(2006)报告别指出“对存在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国家而言,最有效的化解之道应该由银行体系着手”。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因为银行业与工商业利润倒挂现象而指责银行坐收暴利,建议通过行政指令调整银行信贷计划,对小微企业贷款数量、价格、结构等做出规定。但市场经济下,商业金融机构毕竟不是政策性金融机构,靠政治口号和指望银行学雷锋并非长久之计,计划经济手段的“两个不低于”也难免在执行中打折扣。小微企业是弱势群体,在融资问题上属于金融失灵领域,目前我国尚无面向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安排。目前看来,呼吁多年的建立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设想似乎难以实现,现有的几家政策性银行并未承担小微企业融资职责,那么缓解融资难的长效机制还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激发商业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四两拨千斤”,而银行体系也完全具备这个潜力和能力。截至2009年末,全国县域银行业服务网点12.7万个,占全国网点总数的65.7%,这与我国小微企业大量分布在县域的情形基本吻合。这些基层网点本身就具有“草根金融”、“社区银行”的某些特点,同时背靠管理规范的银行系统下,在技术、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具有先天优势,有利于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标准化推广、移植共享和因地制宜创新。既然我国在县域和社区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银行业营业网点网络,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充分挖掘其服务小微企业的潜能,这是现阶段比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发展草根金融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更具现实意义和实际效果的实现方式。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突破的是体制机制和激励政策。构建金融资源投向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政策意图,让基层营业网点真正“立足地方,服务小微”,增加对当地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把当地存款用于当地贷款,使国家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在基层得到落实。
三、发挥银行主导作用的五点建议
除了政治口号、“两个不低于”计划指标外,重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县域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贷款
建立财政促进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奖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当地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建议把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扩展到县域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符合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且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对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的部分给予相应奖励。把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和减征所得税政策扩展到小微企业贷款(符合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且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同时,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工具对基层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的调节作用。
(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银行创新贷款方式
风险补偿机制是杠杆率最高、政策性导向很强的政策性与商业性结合的金融手段。2009年国发36号文提出“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目前只有少数几个省市建立了风险补偿基金。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可由中央财政投入引导性资金,省级配套相应资金,建立省级风险补偿基金,专门用于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分担,从而降低银行实际损失率,在同等不良容忍度下可释放相应的信贷规模。可采用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基金与银行分担,重点用于信用贷款及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质押等创新型产品;二是基金、担保、银行三者分担。
(三)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政策
国发14号文再次明确有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但是真正落实还需进一步细化。例如建立小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制度、提高不良率容忍度、完善呆账核销有关规定还需增强操作性,便于落实执行和监管。新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已对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给予75%风险权重优惠,基于显而易见的理由,对担保(可根据担保机构评级)贷款的风险权重优惠可进一步细化指导。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制度建设,下放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审批权,充分利用内部评级法灵活度,明确基层分支机构在存贷比、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尽职免责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支持基层开拓小微企业贷款业务。
(四)强化担保体系,培育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实践证明,搭建担保体系,是降低银行损失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有效途径。担保体系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扶持导向,但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地位尴尬,独担100%风险的形式在全球绝无仅有。下一步应调整相关政策,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由补助转向风险补偿,构建财政资金引导下的财政、担保、银行间风险分担机制,这也符合中央提出的“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微企业”精神。突出各地国有及国有控股担保机构导向作用,鼓励优强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提高与银行议价能力,增强行业影响力。同时,培育发展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信用服务机构等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优化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环境。
企业融资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短期融资债券 企业 作用 融资策略
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使得短暂退出金融舞台的短期融资债券重现融资市场。截止2006年底,仅仅出台不到两年时间的短期融资债券累积发行296只,金额达到4093.1亿元。企业在银行间融资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不仅为自身吸引了大量资金,也拓展了我国企业的融资途径,极大丰富以发展了我国融资债券市场。时至今日,短期融资债券仍然以其强大的优越性得到大、中、小型企业热捧,在其融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 短期融资债券概述
1.1定义
金融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资金融资机构或部门需要直接到市场上融资,借贷双方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比如股票融资,本文中所探讨的短期融资债券也是直接融资债券中的一种;在间接融资中,借贷活动必须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先由银行向社会吸收存款再贷方给需要资金的机构或部门。
短期融资债券(Super CommercialPaper,简称SCP),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市场参与程度高、受认可程度高的非经融企业,依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利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短期(一年以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
1.2特征
短期融资债券发行对象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的机构投资人;发行价格应以市场为基础,并采用簿记建档集中配售的方式确定;滚动发行,实行余额管理,确保待偿还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40%;发行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65天。
1.3优势
短期融资债券具有以下几种优势:发行规模不受限制。发行机构或部门可是在央行标准的发行限额下,根据自身资金需要自行灵活地确定发行规模;筹资成本以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相对较低;虽然发行期限较短,但发行期限较为灵活;吸引资金的能力较强,筹资数额比较大;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发行期间和期后,可以提升发行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2 短期融资债券在我国发行现状
短期融资债券自2005年发行,当年年底就有61家企业累积发行了共有1400多亿元的短期融资债券。在往后几年间,短期融资债券呈现逐渐上涨态势,到了2011年年初,短期融资债券一年发行量已经基本达到了300只,金额达到上千万亿元。反观企业债券中的其他融资方式(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则远远赶不上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规模。
从发行主体角度来看,发行机构或部门的行业背景趋于多元化,既有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所有制可谓十分多样化;从发行管理角度来看,短期融资债券实行滚动发行、余额管理,发行日期、发行价格和发行规模的选择相对较为灵活;从短期融资债券中介服务方角度来看,其建立了竞争和淘汰机制,通过市场机制选择中介服务机构;从承销商角度来看,除了国有商业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外,一些证券公司也具有承销资格;从风险角度来看,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建立了发行信息披露、后续信息披露等一些列信息披露系统,使投资者能够快速、准确获得发行机构或部门的相关信息,金额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判断和正确识别。
3 短期融资债券在高新企业过程中的作用
高新企业主要从事一些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医药技术等经营活动,技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需要大力资金给予支持,确保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才能保证日常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行。除了国家给予高新大力支持外,企业本身也会通过有效的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企业融资方式有很多种,既可以选择股票融资也可以选择债务融资,且在债务融资中比较偏好短期融资债券。究其原因,在于短期融资债,券在融资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
3.1拓宽了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融资渠道
短期融资债券发行以来就以其强大的优势在短期流动资金筹集方面得到企业的青睐,原因在于其创制了一种新的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对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的依赖度,大大拓展了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融资渠道,也成为了企业短期融资的主要途径。尤其,允许民营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使得发行主体日益多元化,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对市场开放程度也有巨大的提高效果。
3.2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资金,被称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液”,因而,应有低成本资金,企业也就成功了一半。由于间接融资方式风险相对较低,企业融资几乎都是采取银行借贷这种保险的间接融资方式,使得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市场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债券、股票等形式的直接融资在融资市场所占比例甚小,完全不利于直接融资市场进一步发展。因而,当短期融资债券这种融资成本低的直接融资债券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广大企业的青睐,徐徐拉开了企业通过债券形式进行融资的大门,利于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比例失衡的现象。
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中介机构费用;发行登记费用;发行兑换费用;支付给投资者的费用等。2011年,某高新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利率为4.55%,而同年银行贷款利都在5.5%以上。由此可见,短期融资债券发行成本相对较低,在融资过程中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益处。
企业融资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
1.中小企业的概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企业开始在城镇中快速发展,涉及到的行业也是非常的广泛,农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等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这庞大数字的中小企业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逐步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出现在崛起的城镇和农村中,因此在农村经济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另外,大型企业的发展也是离不开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发展中的伙伴和助手。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发展的力量比较微小,而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中小企业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会计信息质量、信用安全系统等方面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积累资本,依靠外部融资较少,这样就使得企业在发展中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内容,也无法做出比较长远的大型的投资。外部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担保品很多都不合格,所以要申请到银行贷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农村,商业银行较少,而且商业银行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能较少,很多时候都只能提供基本的储蓄,对于贷款的业务尤其是大笔的长期贷款则是需要通过上级部门才能实现。而农村中的中小企业较多,这样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时的渠道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而且还存在很多不合格的地方,谁也不知道这个企业明天会不会破产,所以银行在给企业贷款时也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内容,这样也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小企业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让企业努力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体系,让商业银行能够信任企业,让企业呈现出积极的面貌,在现代社会里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3.商业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中小企业在当前的发展中面临着融资的瓶颈,而且融资的困难使得中小企业无法在现代社会里大施拳脚,只能就现在的情况缓慢地发展着。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而现今劳动力成本在大幅度的上涨,这样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压力。商业银行要在现代社会里发展,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市场覆盖率,挖掘潜在的客户。而中小企业就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非常巨大的客户,商业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既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能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3.1商业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里,企业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集团企业为了促进自身资金的利用,纷纷设立集团财务公司,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的客户越来越少,这样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商业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可以成为商业银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非常多,发展的潜力也很大。中小企业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广泛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扶持,中小企业将会逐渐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现状,逐渐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发展成为现代知识、科技相结合的企业。
第二,增强流动性,分担风险。商业银行之所以很少给中小企业融资就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短期信贷产品,这样可以分担风险,促进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3.2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目前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的问题,解决融资的问题,中小企业就可以在现代社会里不断地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做出正确的决策,让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
第一,可以逐渐进行企业转型。中小企业很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而解决融资问题可以使得企业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让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大力引进人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首先需要有一批专业的、知识能力高的现代人才,他们能在管理、工艺、技术等方面促进企业的发展,不断改变企业发展的面貌。
结语
商业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不仅使商业银行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但是,商业银行要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政府等力量的支持,不断改变现状,促进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融资的作用范文4
融资管理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中处于关键地位,立足于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并结合实际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要求,规划统筹企业集团以及下属子公司的时间成本、融资方式、融资规模等。企业集团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 融资受金融政策等制约
金融中介机构向资金供给者发放资金凭证,将获取的货币资金用于购买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资金需求者取得贷款,完成与资金供给者之间的资金融通,这就是间接融资的过程,企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间接融资。而我国金融业在根本上没有摆脱垄断经营的格局,政府主导下的存款、贷款利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较高水平,未能实现与国际经济运行状况接轨,国家的部分金融监管政策,也对社会资金链条、行业信贷形势带来了不利影响。直接融资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用评级欠佳、行政干预过度、发行人违约风险等,债券市场的创新力度不够,资产支持票据、中期票据、超短融、企业债、私募债等证券化产品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产品的运行模式、信用增进、发行方式等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延伸。
(二) 融资渠道单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以间接融资为主,如银行贷款。应该从优化资本结构入手,合理选择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
(三) 融资成本高
企业融资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融资手续费、谈判成本、信息搜集成本、监督和协调成本等。集团内部分散融资使得融资主体多头对外,各自维护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这既增加了集团整体的融资成本,也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麻烦。
(四) 融资风险意识不足
集团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涉及融资活动,融资需求必然伴随着融资风险,这就要求管理者对相关产业、资金以及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对市场需求、行业发展、未来政策进行预测。
二、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融资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公司是所在集团的金融平台,其定位和功能相对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来说,更加突出对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贴身式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针对上述企业集团在融资中的各种问题,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融资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 助力集团拓展融资渠道
由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赋予财务公司进入金融同业市场开展业务的资格,财务公司完全可以参与外部金融市场的同业合作,加强同业往来,获得外部金融资源,助力集团发展需要。
(二) 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财务公司的参与能够帮助集团协调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权力体系,防止财务决策分歧的产生,实现融资方式的创新和融资成本的降低;财务公司通过整合企业集团以及下属子公司的各项资源,凸显集团的经营优势、规模优势,有利于各成员企业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取得集团特有的规模效益。
(三) 降低企业集团融资成本
财务公司利用集团内部的沉淀资金发放贷款,充分发挥闲置资源的作用,也可以存放于债券投资等外部金融机构,实现资金的增值、保值;分散融资形成的分散开户,增加了资金存放、账户管理的成本,财务公司对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集团对子公司融资情况的监督,达到降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双重功效。
(四) 建立更加高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企业集团分散融资风险,使融资信息具有全面性和及时性,此外财务公司对债务偿付风险的集中化管理,增强了融资预算管理的约束能力。
三、财务公司完善融资管理的策略
(一) 提高财务公司的融资水平
为了提高融资水平,财务公司必须着眼于战略协调能力、经济效应、资金使用效率、交易成本、融资风险这五大方面内容。具体措施如下:
1、在保证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深入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以实现融资渠道和方式创新改进,完善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
2、加强融资管理,统一全集团的融资运作模式,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并增强对外筹资能力;
3、关注资金运用差异,并设专人记录整理,分析闲置资金与项目资金短缺的关系,借此调整资金利用,形成差异的良性互补;
4、减少企业集团中不必要的融资手续费、谈判成本、监督协调成本、资金成本、信息收集成本等交易费,以保障财务结构安全、提高组织运转效率为目标;
5、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
(二) 推进财务公司的自我完善
企业融资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
由于我国存在金融体系尚待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涉农企业的发展情况, 特别是融资环境很不乐观。政府针对涉农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到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缺乏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工具, 且我国担保体系和担保机构都还在发展完善过程中[1]。同时,涉农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其原材料获取受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得涉农企业经营风险很大。因此,造成了涉农企业面临资金缺口大、融资环境差的问题。涉农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资金是否充裕十分关键, 融资环境改善则是当务之急[1]。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构建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模型,旨在为涉农企业融资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提出改善融资环境的政策性建议。
1、 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
1.1 满意度评价指标的设计
.
1.3.3 一致性检验
按最大隶属原则或通过计算加权平均评分值,得出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总体评价结论。
该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既能通过分项指标结果汇总得出总体满意度结果,又能将总体满意度结果分解为各分项指标满意度结果;总体满意度结果能综合反映整个涉农企业融资环境系统的满意度情况,而各个分项指标满意度结果则便于有关方面判断究竟是哪些满意度不高的指标影响了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整体满意程度,进而通过改进具体的不满意指标来提高整个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使改进有的放矢。
2、山东省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
山东省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资料来自于2012年2月至3月对山东省17个地市涉农企业融资情况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5份,收回问卷405份,有效问卷399份。鉴于本次山东省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的调查只针对一级指标中的“政府作用”和“金融机构作用”进行,所以以下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不涉及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中的“担保机构作用”。
2.1 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2.2 评价向量的确定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1)按最大隶属原则,得出结论:山东省涉农企业对融资环境满意程度介于“一般满意”和“不太满意”之间。
(2)按加权平均原则,计算综合评分值 V=9×0.0611+7×0.1049+5×0.4069 +3× 0.3929+1×0.0342=4.53182 。根据表1,将等级评定为E3 ,得出结论:山东省涉农企业对融资环境的满意程度为“一般满意”,但满意度评分值处于E3级偏下水平。
总之,不论从总体评价结果来看还是从“政府作用”和“金融机构作用”分指标评价结果来看,山东省涉农企业对融资环境的满意程度低于“一般满意”,这和本次“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大体处于60%左右”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3、结论及建议
提高涉农企业对融资环境的满意度是缓解涉农企业融资压力的根本,因此,为了改善涉农企业融资环境,促进涉农企业可持续发展,对影响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满意度综合评价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不仅获得山东省涉农企业关于融资环境满意程度为“一般满意”的评价结果,为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和资料,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为了改善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提高涉农企业融资环境满意度,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其在涉农企业融资体系的主导作用
3.1.1 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发挥对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的政策引导作用
(1)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针对面向涉农企业放贷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同时建立金融机构新增涉农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涉农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对年度新增的涉农企业信用贷款给予一定风险补偿。
(2)建立专门针对涉农企业的政策性担保机制,并在涉农企业融资领域引入商业性担保机制。一是在政策性担保机构中开辟专门针对涉农企业的贷款担保业务。二是以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方式,支持设立专门的涉农企业商业性担保机构或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积极开展涉农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并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代偿补偿力度。
3.1.2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涉农企业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一是建立涉农企业专项资金,对有发展前景的涉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二是针对涉农企业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为涉农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3.2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创新适合涉农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针对涉农企业,特别是涉农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缺乏、担保机制落后、企业发展阶段资金需求量大的融资困境,创新以农业品质资源质押为主的担保方式,为涉农企业量身打造信贷产品,满足企业授信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改进业务流程和改善营业环境,简化业务手续,提高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3.3 各担保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涉农企业贷款担保力度
各担保机构应改进业务流程,简化业务手续,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并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其担保业务向涉农企业倾斜。
总之,政府、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三者配合,为涉农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最大程度地缓解涉农企业融资压力。
参考文献:
[1] 冯延军等.宝鸡市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满意度评价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0,3(3).135-137.
企业融资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合作联盟;集合担保;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 F271.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0-0079-04
引 言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多次提及“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使小微企业又一次成为两会的焦点。统计数据显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有1023万户,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可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然而,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当前国内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尤其是“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迅速发展的最大障碍。据银监会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仅为20%。微型企业几乎零。虽然各商业银行围绕拓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做出一些尝试,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仍然没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不能单靠银行来解决,而是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等各方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基本上还都是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纳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将小微企业等同于中小企业来研究还比较普遍,如:Stiglitz和Weiss(1981)通过小企业信贷模型,进一步发展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并认为信贷配给是银行理性决策的选择。Dewatripant和Maskin(1995)认为中小企业信贷会产生“预算软约束”,将使得银行更趋向“大客户”业务。Berger和Udell(1998)指出增长周期理论只是对企业融资路径的一般性描述,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小企业,随着小企业规模和财务报表等信息程度不同,融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方法是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于学军(2008)认为长期来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有一个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等等,这些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专门对小微企业融资进行研究的文献少之又少,其结果依然让我们不能准确地掌握小微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而政府也无法实施针对性的政策,小微企业也很难成为政府的决策对象,因此,对小微企业进行专门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渐凸出。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李宏伟(2006)从我国微小企业的发展及贡献出发 ,提出人民银行应组织推动和改进微小企业融资这项工作,加强对微小企业相关情况的监测和分析, 并把这套系统纳人宏观经济金融监测分析体系, 作为中央银行监测分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何琛(2008)认为微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化解在于信贷机制的创新,通过中小银行通过信贷机制的创新向微小企业提供贷款可以实现金融机构、微小企业、政府等主体的共赢。胡汲光(2009)认为可以推广微型风险投资来支持农村微小企业发展。许鹏 、李丹(2012)则认为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可以解决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和资产负债业务期限不匹配等相关问题,是银监会为了解决我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创新的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徐骏飞(2012)认为解决我国“麦克米伦缺陷”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企业不断自我完善和国家政策性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郭战琴(2012)则认为,只有银企共同努力,开发适应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手段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才是后危机时代银行扩张信贷营销渠道和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双赢的关键。张博(2012)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业务具有无抵押融资融物、产品设计的还款方式与期限灵活多样、可与供应链对接的独特优势,能有效缓解微小企业尤其是涉农微小企业融资困境并为其长远发展提供助力。而姚长存(2012)认为,在信贷融资仍属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最重要和最主流渠道的背景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离不开商业银行的介入与支持,但仅靠银行的力量难以全面解决问题,还需要政府、银行监管者、金融中介、企业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以上的研究虽然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但多数研究注重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的作用,提出和采取了很多解决措施,效果依然不佳,信贷配给的情况依然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信贷稳定性差,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之间不协调,甚至相互之间抵触,忽视了交易对象(包括小微企业、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与外界有千头万绪的联系这一事实,即没有从整个社会系统协调的角度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因此,应该从整个社会福利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以合作金融的角度出发,把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纳入一个有效融资系统—“小微企业融资合作联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通过激励相容的机制来解决, 辅以必要的政府引导使联盟的制度不断完善,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和互动平台,架起了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交流沟通的桥梁集合社会的力量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
二、小微企业融资合作联盟的含义及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