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产业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产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医药产业;外资进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0302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之后,大量外资纷纷进入我国医药市场。全球最大的20家外资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医药市场,争先恐后地建立了合资以及独资企业,全球性的跨国药企对我国医药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更关键的问题是,它们也是推动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于此种背景以及我国各产业都面临外资进入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利用好外资,发展壮大我国本土的医药产业。在进入本世纪以来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跨国医药企业也一直在积极推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行业资产的重组和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业务的大量转移。在当前的历史形势下,抓住机遇,积极地利用外商投资推动我国的本土医药产业的发展,并且提高我国的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是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经济的重要途径。
从总体情况来看,外资最主要的作用首先是弥补了我国医药产业资本的不足,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医药引入外资,不仅扩大医药产业的资本总量,也提高了资本质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本土的医药产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裨益的。
2 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积极影响
2.1 外资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更新
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高新科技产业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竞争力的体现。而新药创新是中国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随资本流动跨国界流动。跨国医药公司生产研发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远远超出我国医药产业的投入,是世界医药产业的新技术的研发创新者。它们不仅拥有巨大资本,也拥有中国企业缺乏的高新技术。
作为东道国,各行业积极引进外资,不仅仅是为了引进资金,更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得到自己不具备的先进技术,趁机产业升级,并借此提高本国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从而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大大提升国际竞争力。
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劳动要素资本要素等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国的产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也更加根本的是技术要素。跨国医药集团公司作为医药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和拥有者,对本土医药产业的技术进步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这些跨国医药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影响我国的医药产业技术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通过技术转移的途径,直接影响技术进步;二是通过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效应,间接影响产业的技术进步。
直接的重复生产投资并不是我国医药产业长远发展的思路。创新研发这才是是药企发展最好的的源动力。然而,我国本土的医药产业由于历史原因,底子薄,基础弱。投入的R&D费用仅仅才占到销售收入的1%左右,这连跨国企业的十分之一都不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R&D的费用将近要占到全球R&D费用的70%甚至以上。平均每个企业的技术开发的费用几乎要占到产品销售额的十分之一。随着人们对新医药产品需求不断加大,新药开发的费用需要投入更多才能占领市场份额。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对比我国本土的药企来说,在资金规模和新药研发创新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因此,我国不仅要积极引进外资,利用外资,更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外资带来的技术效应,吸收先进技术,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2.2 外资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
在全世界的医药产业的国际分工过程中,来自发达国家的药企一般以研发新药为主,依靠各方面的优势和政府的政策优势,长期占据国际分工的高端位置,获取了利润的大部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药企主要依靠生产仿制药,生产原料药和中间体等,这在医药产业链中明显处于较为低端的位置。而且跨国制药巨头们纷纷通过兼并重组并购等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对市场的垄断程度之后,将大量的资金投向了更新的生物工程以及天然药物等新方向,愈发的注重开发新药为主的高端制药业务发展。在此过程中,它们逐步把技术含量低的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国际形势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更好地参与到全世界医药产业的国际分工中去。
在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许多跨国药企改变策略,将生产制造中心设立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尤其是某些成本较低而市场又较为广阔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等国家。
由于种种现实利益和法律政策的影响,制药巨头们将生产原料药中间体的低端生产基地设立在了发展中国家,但是它们却在国内主要进行新药研发的关键流程。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或者并购和合作的形式,在中国、印度等国家设立医药企业,生产它们所需的原料药,但是却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多年激烈竞争的结果是,世界医药市场形成了以美国欧洲、日本为首的三足鼎立,而多个新兴国家奋起直追的局面。大量外资流入其实是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逐步打破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的。
2.3 外资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对外贸易和交流
总体上看,我国医药产业大多数时候是出口大于进口,暂时处于竞争的优势状态。利用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贸易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帮助我国医药企业开拓了国际市场,赚取了大量外汇,也帮助我国企业优化了结构,这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产生了较明显的正向作用。
市场占有率是表现一个国家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最直接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指标,某国家的产品如果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高,说明产业竞争力强。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衡量了产业的相对竞争力,该指标表明了某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的相对实力。而我国虽然占有市场比率不高,但是却在逐年进步和增长,外资间接地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有较强的正向作用。
3 利用外资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就我国医药市场的情况而言,极为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一天然优势是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不能与之相比的。现实情况是,巨大的国内市场不仅是培育我国本土的医药产业的沃土,也是我国吸引众多外资的因素之一。以市场换技术这种策略不失为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技术水平的实际又简单可行的好方法。
当前我国还没有把市场出让与转让技术作为引进外资的对等条件加以规定。要想充分发挥外资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我们就要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加以注意:作为我国医药产业的主管部门,比如卫生部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地转变职能,进行宏观调控,注重监管的同时要确保医药产业的发展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积极营造和谐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3.1 积极鼓励国内的医药企业联合重组并购整合资源,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医药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医药产业,是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特征的高薪行业。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药企几乎垄断了世界医药市场。全世界前100家的大型医药企业供应了几乎接近80%的医药产品,而前25家医药企业则控制了几乎50%的医药市场。我国的医药产业存在规模小,产业集中度很低的现实情况,面对严峻竞争形势,我们必须要鼓励国内医药企业通过生产要素的变革,如重组并购等方式,全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支持大型医药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并且尽早地实现专业化的生产和规模经营方式,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国内医药企业的集约化水平。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全面提高国际化程度。
3.2 合理引入利用外资,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技术引进以及技术外溢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
在外资进入的背景下,开放的市场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为中国本土的医药企业去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提供了百年不遇的机会。可是跨国医药公司为了保持竞争的实力和它们对市场的垄断地位,也会采取措施避免技术外溢效应的发生。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充分贯彻用市场换技术的规则,还有培养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是促进新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提高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引进技术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续工作,即引进技术后加强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利用。许多因素,包括企业研发能力以及R&D投入等诸多因素都容易影响医药产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对此,政府要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杠杆以及贷款优惠等金融政策,积极鼓励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样才能增强吸收能力。
就市场经验而言,技术引进不等同于技术进步。技术引进仅仅才提供了学习机会,只有对引进的新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并能够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和市场占有率,才能够达到利用外资来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的目的。我国的企业要在开放条件下,在积极利用外资的基础上,鼓励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从各方面充实提高,这才是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的正确选择。
4 我国医药企业应该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利用历史机遇发展壮大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扩大,有许多跨国医药公司在中国投资后,扩大了对华采购活动。这种情况为我国医药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而跨国公司在华采购为我国医药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企业产品出口、建立稳定销售渠道的重大机遇。可以使我国有竞争力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实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引进外资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己,超越对方。我国医药企业要想学习和超越对方,就必须加强市场意识,自主创新,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国际合作,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医药产业。
参考文献
[1]徐涛.引进FDI与中国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10).
[2]刘鹏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分析[J].兰州学刊,2006,(9).
[3]陈飞翔,胡靖.利用外资与技术转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祝年贵.利用外资与中国的产业安全[J].财经科学,2003,(5).
[5]唐玲,邱家学.对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思考[J].上海医药,2005,(06).
医药产业的特点范文2
一、抓住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
从国际医药产业分工的格局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不同的特点,前者主要以以新药研发为主,依靠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占据着产业分工的高端;后者主要以跟踪创新为主,依靠仿制药品处于产业分工的中低端。目前,国际上诸多大型制药企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和扩散,致力于进行中低端产业环节的转移。因此,我国政府、高新园区和企业等需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尤其是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的中国医药城需要成为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前沿阵地,从而在十二五期间真正步入“创新为主题。仿制为依托,创仿相结合”发展道路。
二、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成为突破点
作为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链上的重要一环,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合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60%活跃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雇员不足50人,欧盟有超过3000家,美国有超过2000家。这类中小企业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三个重要作用:1.中小企业是创新机遇空间里知识的探索者;2.中小企业是科学知识到技术和商业应用的转移者;3.在创新人力资源部门中,中小企业是向大型企业提供专门研究服务的关键媒介。我国以“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为代表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扶持体系里,依托企业打造创新平台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目前,在我国各个生物医药园区(集群)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大多在50%以上,而且大多中小企业入驻园区单单是为了国家的优惠财税等政策,并非源干创新的带动效应。因此,我国急需推动创新型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三、发挥集群集聚效应,力促国际化发展
2011年4月,赛迪顾问在北京《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指出生物医药产业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高度分散.产业集群的效应并未能充分发挥,这也必将导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我国各个生物医药园区(集群)和研究中心等需要注重研发和发展方向的聚焦。比如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争取在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化药及中药生产、生物药研发及生产和CRO研发服务这四个核心行业上有所突破;南京生物医药谷已经集聚生物医药企业70多家,将主攻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等领域,力求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2.加速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从科研角度看,生物医药的研发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资源,必须大力推动和开展国际合作。从商业角度看,生物医药市场的国际化需要企业国际化。当前,国外知名制药企业先后在我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如诺华、拜耳、诺和诺德、辉瑞、强生、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礼来、罗氏等。在这种趋势下,我国需要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医药产业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进步,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规模成倍扩张,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医药行业争相追逐的新竞争点,尤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所制造的生物制品正大量涌入我国医药市场,对我国还处在新兴阶段的生物医药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挑战当前,我国必须根据国际贸易形势和具体国情,制定积极有效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进一步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帮助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站稳脚跟、冲出国门。
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到目前,全国已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数量达到了900家,这些公司主要以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为核心,其中相当一部分已颇具规模。自2003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增速在10%以上,而我国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高技术产业利润额达3903亿元,远高于其他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尽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从地区分布上来看,我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的“传统优势地区”,且大型制药企业数量较少,我国掌握专利的原研药也很少。与此同时,世界领先的一些著名药企,如诺和诺德、辉瑞、罗氏、拜耳等,纷纷注资在中国建立药物研发中心。这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二、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基本要素。由于生物医药产品有其显著的特点一一技术含量高、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大且存在研发失败的高风险,投入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基本要素成为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敲门砖,其中尤其以人才技术最为关键。
尽管我国已存在多所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协和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等培养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的研究机构,我国的人才储备仍远远跟不上生物医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同时,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稀缺,也导致了相关企业难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2.对生物制品的需求与供给。在大健康产业链中,生物制品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环。这些制品包括酶、疫苗、血液制品、生长因子、体内外诊断制品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等,随着21世纪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药行业的发展,这些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疫苗为例,2015年,疫苗总批签量超过7亿份,而随着我国人均经济消费能力的提高,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价格特点的二类疫苗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在2010-2015年期g批签量稳步上升。
但是,我国医保中生物医药制品涵盖范围较窄也导致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品需求量一定的限制。
3.政府出台的扶持性政策2015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升级。规划中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其中就包含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规划要求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抗体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等。作为未来10年的导向标,《中国制造2025》将会引导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转型,推动其进一步繁荣发展。
三、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1.高校:储备高水平生物医药人才.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的储备需要“开源”和“回流”,一方面国内医药类专科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院系需要集中培养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监管、销售等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国家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华裔及出国留学的尖端人才回到祖国,投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
2.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2012年国家出台的《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国家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等平台上,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能够通过独立自主地研发和生产创新药和仿制药、提高药品质量、改善营销策略等提升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国家:完善生物医药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目前,我国的药品监管审批制度存在审批十分严格,临床实验阶段监管反而宽松的现象,易造成企业责任意识淡薄、药品质量较低的后果。为此,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政策,采用放松审批、加紧监管的方式,有助于缩短原研药的研发周期。
医药产业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医药产业;发展过程;成长轨迹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52-03
引言
描述一个产业的成长过程,常常采用对一国该产业若干年来的发展数据加以观察的纵向研究方法。但这有两个不足:(1)所采用的足够长的历史数据无法得到,无法描述一个产业长期的成长发展过程,尤其是医药产业。(2)即使能够得到某个国家较长时期内的历史数据,一个国家的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也未必能典型地代表大多数国家医药产业所应遵守的规律。因此,产业成长发展的过程通常不适于采用纵向数据进行描述,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横向研究方法,即截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复数国家同一时点医药产业发展的截面数据,来拟合该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成长轨迹[1]。
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经验表明,截面数据的结果反映了经济结构的长期调整趋势;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20世纪50年代跨国截面模型与历史增长模型间存在相似性;系统分析理论中的遍历性原理,则从统计理论上对横截面比较分析的可行性给予支持,借鉴该理论,如果产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对一个国家某产业充分长的时间发展轨迹研究与对足够多国家该产业的横向截面比较研究结论是可以互相借鉴的[2]。
医药产品由于其对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特殊作用,很多国家都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在大多数国家,由政府控制医药行业准入,因此,各国医药产业受其他国家的影响较一般消费品行业要小[3]。此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显示,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原动力,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医药产品市场需求的最基本决定因素。因此,医药产业与多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截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发展的变动趋势[4]。
一、医药产业成长与经济发展
1.医药市场销售与GDP总量
根据《世界医药通鉴》(2000―2003年,上海数图医药科技公司编制)相关数据,本文选择世界35个国家或地区2002年的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数据,采用横截面研究方法,分别研究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医药市场销售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美国和日本的总量数据数值很大,为了得到更好的拟合效果,分析中将这两个国家的样本数据剔除。EXCEL表格软件分析的观测性结果如图1所示,医药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呈近似线性关系,可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假定GDP以外的其他因素为随机干扰项,以医药市场销售额(用Y表示)为被解释变量,GDP为解释变量,建立医药市场规模随GDP变动的回归方程,描述医药产业发展状况。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5]:
用方程表示:Y= 1.981+0.010X
用方程表示:Y=1.981+0.010X
分析结果表明,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8。其中,R 2为0.918,调整后的R 2为0.916,方程较好地解释了变量之间的关系。t值较大,方程通过了显著水平1%的t检验,具有统计意义。
根据回归方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GDP每增加1 000亿美元,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将增加10亿美元。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体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趋势,变量之间正相关表明,医药产业是一个处于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医药产业将以一个接近直线斜率的比率进行扩张[6]。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与其经济增量之间的比例明显小于样本国家中的总体水平,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占GDP总量的0.493%,远低于1%的样本平均水平,中国的医药市场远未得到应有的发展[7]。
2.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指标是相对指标,它较敏感反映了各种因素影响。为尽可能减弱短期波动性影响,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对医药消费的滞后影响,下面分别选择2002―2003年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2000―2003年GDP平均增长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参见表2)。
根据上述数据,分别计算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GDP平均增长率,其中,阿根廷和埃及两个国家的数据异常,将其剔除。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趋势图显示,医药市场的增长明显高于GDP经济增长。大多数样本都显示出这样的特征。其中,阿根廷由于2000―2002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医药市场销售大幅度下降。埃及镑在2001和2002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贬值,使得其对美元的汇率一度下跌了40%,因此用美元衡量的埃及医药市场表现为大幅度负增长(参见图2)。
医药产业关系到人们防病治病,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基本上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医药产业是一个兼具防御性和成长性的行业[9]。从一个国家范围来看,由于医药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据测算,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37%)和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在国家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时,个人收入增长将拉动个人药品需求增加,医药产业快速增长;反之亦然。医药产业受经济经济波动影响较小而表现出的稳定增长特征与产业增长总体上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特征同时并存[10]。
二、医药产业的成长轨迹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揭示:特定产业由于经济增长、社会主体需要的变化和技术上为新的产业技术所代替等原因,必然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特征主要通过市场中厂商数量的变化、产业增长速度变化、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11]。
人均GDP常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35个国家人均GDP数据的顺序排列形成了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序列变量。医药市场增长率可以作为一国或地区医药产业增长速度的替代变量,因此,医药市场增长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特征可以用来描述一定时期内医药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轨迹[12]。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医药产业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当人均GDP低于2 500美元时,医药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当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以上,科技的开始腾飞和广泛应用,加之人们健康意识和理念开始普遍确立,医药产业又将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13]。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医药产品作为满足人们最基本需要的产品,具有很低的价格弹性和较小的波动性特征,同时,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卫生保健基础差、疾病防治手段有限,人们观念陈旧落后,人口普遍呈现较高速度的增长,这些因素都会刺激医药保健方面的需求,推动医药产业高速增长[14]。
但是,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的结论可能会令人费解。其中可能有样本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所至,但是其间的一些必然方面也是值得深究的。
经济发达国家的医药产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人们的基本保障得到较好满足以后,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开始迅速上升,从而促进医药产业高速增长。但是,具体样本分析发现,部分国家如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2年人均GDP达到31 313美元,其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很低,1990―2000年,当美国以年均12.2%的增幅增长时,日本的年增长仅为1.3%。可见医药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不同,经济发展对其影响比其它市场要小得多。
高增长性是全球医药产业概貌的主线,因此,医药产业进入了世界众多国家的政府、资本家和实业界人士的战略视野。从产业成长的过程看,医药产业与经济发展在总量上存在长期稳定趋势,从而决定了医药产业是一个随经济发展处于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数据研究并未发现医药产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必然联系,但医药产业总体上以明显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增长的特征非常明显。同时,以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形成的近似时间序列与医药产业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医药产业的增长速度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特征:当人均GDP低于2 500美元时,医药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当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医药产业又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曾昭宁.公平与效率[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2][美]霍利斯・B.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奇,王松宝,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陈波,王浣尘.中国药业:竞争特点、市场状况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02,(5):260.
[4]罗伯特・W.福格尔.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中国未来卫生服务需求的预测[J].中国经济问题,2001,(6):1-4.
[5]余建英,等.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Feng Jianhu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llenged [J]. Beijing Review, 2003-02-20,Vol.46 Issue 8:2-24.
[7]N. A. China Speeds Up Industrialization of Moder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N]. Xinhua (China),2001-03-16.
[8]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9]桑卫国.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近况[J].齐鲁药事,2005,(1):17-22.
[10]N. A.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eizes Larger Market Share [N].Xinhua (China),2001-10-26.
[11]Bardouniotis E,Huddleston W,Ceri H,Olson ME.Characterization of biofilm growth and biocid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Mycobac
terium phlei using the MBEC assay system[J].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FEMS Microbiol Lett],2001 Sep 25,Vol. 203 (2): 263-269.
[12]袁松范,杜蕾.当今世界医药跨国公司发展的轨迹[J].上海医药,1998,(6):11-12.
医药产业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中医药 国际化 政策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无论是在研究开发、种植及生产过程。还是在销售和临床应用中,都存在较大的无秩序和盲目性。中医理论和中药产品缺少创新,过度开发和低水平生产现象严重,市场供求关系极不正常。这不仅直接影响和危及有关厂商、药农及中医药从业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为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国内市场
在国内中医药市场的培育和开发方面,应由政府主导积极支持和扶助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培育和市场发展。就现实情况而言。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可以部分解决国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可以部分减少国外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进口,相对解决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矛盾。
(一)由国家立法将中医药治疗、保健正式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范畴。由政府主导形成与西医、西药平等的国内市场环境
我国广大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国家高成本投资引入的医疗设备、材料等资源相对有限,而农村作为我国人口结构的主体。较难享受到该部分医疗资源的服务。即便有条件也很难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广大农村对中医药的接受和普及程度又相对较高。随着我国将农村人口逐步纳入国家医疗保健统筹的实施,全面采用中医药医保方式的可操作性更强。
(二)为了鼓励中医药学防病治病,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问题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考虑把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将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制剂纳入基本医疗药品目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有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药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给予必要的补贴等倾斜政策
对于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采用中医药进行医疗救助的,政府应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对中医药生产企业。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减免税优惠;专门从事中医药教学及科研等部门,国家应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
(四)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应对我国中医药人才技术服务出口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继续鼓励走出去。广泛学习和交流,有条件的可长期扎根生活和进一步深造
(五)资金和技术方面。由国家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
引入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运用先进的网络及各种信息技术,为世界各地的医患方面提供诊疗服务。强化同世界各国医界、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使中医药的服务和输出能够适应国际规范。
(六)建立一套适合中药技术和产品的专利保护规则和法律
由国家组织的专门机构负责起草和建立一整套冠之以“中医、中药技术”项下的专有技术。该专利条件完全区隔与西方医药技术理论和条件。应自成体系。能真正适合中医药产业技术规范要求。
(七)积极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成立专门的标准化工作组织,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把标准化作为国家科技发展重要战略之一,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
(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一批国有的各种中医药产业实施基地
如中国中医研究院正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医药研究中心。四川省政府提出了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香港政府已提出要把香港建成中药国际化中心等。
(九)联合有一定基础的医、产、学、研、科、工、贸单位组成以开发外向型产品为主的联合体,迅速形成经营规模,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医药产业的跨国集团
(十)组织相关专业队伍,对中医药关键性重点课题开展攻关性研究,如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药复方的研究等
二、国际市场
在中医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过程中,不仅输出了技术、产品和服务,也推广中医理论和中华文化,增进技术交流,扩大了贸易出口等。在中医药与西方医学的互动、结合和应用过程中,通过更加宽广的市场平台。推动专有技术的输出和获取知识产权的收益等。
(一)政府应在政策导向、资源配置、技术培训、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首先选择对我国经济、文化比较了解,意识形态相近,国家和民众历史感情较深。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较弱,而未来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来积极推动我国中医药的普及和推广
(二)总结在德国下萨克森州立布拉姆萨市约翰尼特设立中医示范医院的成功经验。集中力量,在世界主要国家建立大型中医示范医院和诊疗咨询中心,改变分散的中医药劳务出口状况
选择一些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领域的相关技术并结合世界各国流行病学发病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医疗科研攻关和临床诊疗服务,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兴趣和关注。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辅助企业进行专利、品牌商标等的国际申请。加快完善国家对中医药的专利权保护立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利。切实保障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为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四)大力推广中医网络诊疗技术的同时。建立健全国际植物药商贸信息网络。扩大中医药成果的对外翻译出版工作。强化中医药科普宣传、学术交流和应用示范等。开辟国际中医药产业的信息交流,积极开展“中医、中药文化和产品博览会”,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五)建立多种基金,增加中医药开发的资金来源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开发需要建立新的投资机制,而风险投资正是这样一种符合市经济运行规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发展的投资机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应该尽快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风险基金和基础研究基金。
(六)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应对我国人才技术服务出口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继续鼓励走出去。广泛地学习和交流,引入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使中医药的服务和输出能够适应国际规范
鼓励和扶持达到专业水准的中医药人才到国外积极从事和参与国际合作事业,吸引国外学者来中国进行中医药学习和交流。在国外与各国政府及大学合办各类的中医药教育。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培养本土化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七)推行中医药国际化
根据医药管理要求和具体条件,采用现代医学术语来指导用药,促进中药在国际医疗市场的推广应用,逐渐使中医药融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扩大中药的国际市场份额。
(八)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实现多方位、多渠道的资金筹措,积极利用外资,对有条件的中药企业支持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利用效率
三、中医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措施
目前国际医药产业形式有利于加快中医药融入世界医学科技主流的进程。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生机,中医药行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一)加强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加强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引进。加快中医药科技和学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通过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和利用多边协议。协调和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利用我国对医药行业的产业政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二)进一步推广现代化生产管理。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如低温萃取、真空浓缩、冷冻干燥及我国发明的二氧化碳临界萃取等技术,全面实施三G(GMP、GCP、GLP)标准,以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缩小与国际制药工业和国际市场差距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这是振兴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中药企业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四)将中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应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实施重点突破的策略。针对国际市场,将一些基础研究资料可靠,使用安全。疗效好,易被国际医学界和患者接受的中医药制剂。优先推向国际市场
(五)积极拓宽资本渠道,充分运用国际资本市场各种资本运作手段。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充裕的资金,采用联合、兼并等手段使企业快速形成竞争条件和能力
(六)树立国际营销意识。积极吸收国内外成熟和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和理念,选择部分成熟中医药产品。借助既有的规模大、条件好的市场销售网络平台。快速占有国际市场
(七)增强企业的CI战略意识
CI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西方发达国家CI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流行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的企业形象设计方法及传播工具。Cl战略可以起到加快企业目标、经营方针及产品服务等信息传递的作用。迅速提升企业形象,扩张企业无形资产,提高企业产品的非品质竞争力。
(八)充分运用我国目前在世卫组织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广泛宣传和积极营销,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中医药文化和产品更加广泛的接受和认同
并采取积极的中医药对外援助政策等,努力实现我国中医药产业本质的突破。
医药产业的特点范文6
俗话说“人食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之理”,生病就要治疗,而药品是预防、治疗疾病最重要的商品,生产经营药品的医药产业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安定的的重要产业。
医药产业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政府管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政府管制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有效竞争,提高效率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等。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实行一定的政府管制是完全必要的。这是因为:
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已构成,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医药产业属于竞争性产业,本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但事实上由于我国药品市场的不完善,存在着许多“市场失灵”现象,因此,现阶段仅靠市场调节是很难有效地促进医药产业的有效竞争和有序发展,必须双管齐下。
医药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药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经营与消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大多数消费者对药品的消费不了解,完全听从医生的安排,是一种被动消费,而且,药品的消费人命关天,一出差错就直接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安定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因此,从国际上来看,绝大多数国家也都对医药产业实行政府管制的。
我国体制改革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造,而要顺利地进行上述改革,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关键,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药品市场比较混乱,医疗体制不完善和药品消费的特殊性,药品“虚高症”相当历害,这就大幅度增加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本,提高了我国体制改革的难度,因此,为了保证我国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医药产业的政府管制。
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来看就是“法制经济”,既然是“法治经济”,就会涉及到立法、执行和监督等内容,这就是政府管制的主要内容。因此,无论是在自然垄断行业,还是在竞争性行业,都需要进行政府管制,只不过是政府管制的目标、力度、措施和要求等有所不同而已。
总之,医药产业应实行市场调节和政府管制相结合,但是管制的内容、要求、力度和手段等要与产业特点及市场形势相结合。
医药产业政府管制的主要内容
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或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医药产业是竞争性行业,相对于自然垄断产业来说其进入壁垒较低。经济壁垒主要是产品差别化,这是因为药品的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新企业能提供与原有企业差异较大、疗效较好的产品,有较完善的营销渠道;非经济壁垒主要是法规的规定。这是因为医药产业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的特殊产业,进入该产业应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许可。但近年来,由于市场调节的失灵和地方、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被人为地降低了,从而使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发展过快,数量众多,形不成规模效益,造成的规模不经济和资源浪费。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退出特定产业(或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一般来说,退出壁垒与进入壁垒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复性和关联性,因此,相对于自然垄断产业而言,医药产业的退出壁垒也相应低得多,特别是在行政法规壁垒上更为宽松。
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即使是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公司,也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再加上药品需求过旺和地方、部门利益等的影响,我国医药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被人为降低,从而造成近年来我国药品市场的混乱。因而,必须对我国医药产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的设置和执行进行管制。
质量管制
药品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质量差的药品不仅不能治病疗伤,反而还耽误治疗,特别是一些抢救药品、其质量要求就更高了,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历来各国政府对药品质量的管制是非常严格的,我国也不例外,由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监督药品质量。
价格管制
按理说,医药产业是竞争性产业,药品的价格应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的。但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的药品市场的不完善和药品消费的特殊性,使药品的价格比较混乱,原本几元钱成本的药品经过几个流通环节,就成了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名贵药,原本很普通的药品包装一改价格就翻几倍,原本是常规药但一合资,换个洋名称价格一路上扬………。而大多数药品消费者由于对药品消费的无知和医疗保障体制的不完善等原因。盲目地进行消费,结果造成了越贵越好销的怪现象,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病致穷的家庭、因病拖垮的企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不仅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所以必须对药品的价格实行政府管制。
流通秩序管制
医药产业虽然是竞争性产业,但由于药品消费的特殊性,致使我国的药品流通也具有一定特殊性,绝大部分药品是从生产商至商再到医院,由医生开处方再转售给消费者,个人到零售商店自购药品所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药品消费者对自己如何消费药品没有自主 权,而是由医生决定。由于经济利益等因素的驱动,药品生产商或商会派出大量的医药代表到医院去进行游说,以给医院较大幅度的折扣或医生较大的回扣来推销药品,而且,价格越高的药品折扣(回扣)就越大,一些医院或医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或取得的高额回扣、往往会进高价药、开大处方,而消费者又不得不消费,这不仅会造成药品消费的浪费,而且还会使药品消费水平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给个人或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药品,特别是处方药一般是不允许做广告的,但事实上,我国的许多广告媒介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仅使处方药上了广告,而且,把药品的作用吹得天花乱坠、包治百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消费者。
上述种种行为严重地扰乱了我国药品市场的流通秩序,影响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正当竞争,干扰了医院的正常秩序,而且,还是医院不正之风的主要根源,为此,必须要进行政府管制。
医药产业政府管制的主要途径
由上述可知,为了实现有效竞争和生产效率的平衡,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必须对医药产业实行有效的政府管制,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根据我国实际不断完善《药品法》和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
法律、法规是政府管制的基本依据。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制定和实施了《药品法》,但事实证明,还不够完善,配套法规也不完备,这就会给医药产业的政府管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国家应根据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实际,结合国际惯例,通过实践,不断地完善的《药品法》和实施细则,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实行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
按理说药品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在技术上的进入壁垒较高,但在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常规药品因为种种原因,其生产技术已经公开了,再加上药品生产经营的利润较高,所以,近年来,我国的小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遍地开花,到处都是,而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药品经营生产企业较少,这不仅会影响药品生产的规模效益,而且,还会削弱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市场机制、资本经营等来淘汰或购并那些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成本高的小型企业,形成药品生产经营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要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在行政或法规上提高对新进入药品生产的企业技术、资金、规模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并实行许可证制度。
对不同的药品实行不同的价格管制
药品一般分为常规药和特殊药,常规药是指医治常见病的普通药,新技术的含量一般较低,主要是用来满足和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这一类药品本应由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的,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的药品市场不完善,流通秩序混乱等原因,药品价格的“虚高症”相当严重,已经大大超出病人和企业的承受力,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安定。因此,对这一类药品的价格管制主要是确定其最高限价。
特殊药是指新药、特效药等,其技术含量往往较高,相当一部分药品拥有专利,这一类药品要适当放开价格,否则的话企业很可能会因为价格低、成本高而不投入研究和生产,病人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也不利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对这类药品政府管制的关键是身份认定,即如何认定其的新药、特效药的资格。为此,我国要成立专门的权威检测鉴定机构来确定这些药品的资格。这方面,美国是有过教训的,美国在80年代初也曾对特殊药实行过价格管制,但造成新药、特效药的种类、数量大为减少,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所以,以后就放开了此类药品的价格。
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这是政府对医药产业管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品和其它商品相比,因为其直接涉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药品的质量要求更高。近年来,我国因药品质量所出现医疗事故屡出不穷,如含APC成分的康泰克和梅花K等,这些事故国家虽然事后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补救,但毕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对医药产业的质量管制要从原来的着重于事后管制转为着重于事前管制,如加强对药品配方审查,规定药品的质量标准,加强药品临床试验和加强流通领域中药品的打假淘劣等,以制止不合格的药品进入消费领域而危害人民群众。
实行药品的招标和投标,维护正常的流通秩序
我国目前药品的流通渠道主要有四条,即:
1,生产商医院消费者
2,生产商商(或批发商)医院消费者
3,生产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4,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