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市场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市场的概念范文1
3月中小创市场涨幅榜排名上,科技创新和小盘高送转两大投资主线高居前列。在科技创新投资主线上,VR和智能制造两大主流热点捷报频传,以佳创视讯(101%)、棕榈园林(87%)为代表的VR虚拟现实概念龙头股,以科大智能(77%)为代表的智能机器概念股,以金固股份(76%)为代表的智能驾驶概念股成为大黑马。在小盘高送转成长股投资主线上,以宝德股份(104%)、国恩股份(88%)为代表的小盘高送转概念股,主演了小盘高送转概念股牛股飞扬的好戏。
小盘高送转再度迎来炒作风口。近期中小创市场宝德股份的龙头效应,掀起主力机构和市场游资对抢权、除权概念股接力炒作浪潮,高送转概念股已经成为新主流,“高送转+科技创新”复合概念股则成为核心主流,炒作周期也正如笔者推测般将反复炒作至4月中下旬方才终结。本周市场,中小创市场以游族网络、巨轮股份为龙头的含权概念股,带动了雅百特、爱迪尔、浩丰科技的连续2涨停,掀起了以天汽模、天齐锂业、华自科技、创业软件、美尚生态、中泰股份、棒杰股份、威帝股份等含权概念股的涨停潮;以国恩股份为代表的抢、填权概念股龙头,带动了柏堡龙、三鑫医疗、融捷股份、旋极信息等股票持续走强。在主题投资路径上,“高送转+科技创新”更受投资者青睐,以恒信移动、棕榈园林为代表的“高送+VR”概念股,以巨轮智能、星宇股份、威帝股份为代表的“高送+智能”概念股,无疑成为市场新宠。
纵观本周市场,其它的市场热点较分散。随着一季报的出炉,以双林股份、奥特佳、法因数控、兴民钢圈、盛路通信为代表的一季报业绩预增概念股,成为市场的另外一个投资支流;以巴士在线为代表的网红概念股,以栋梁新材为代表的重组概念股也有不错的表现。笔者上期推荐的智能汽车产业链概念股,技术上处于拉升后的小K小箱体整理期,后市仍会出现主升浪。
体育市场的概念范文2
观众作为理性的消费者对比赛结果不确定性的偏好是一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体现,职业体育联盟管理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收益首先考虑观众的需求,因为观众是联盟获得收益最大化的基础,观众市场是联盟“双边市场”的非常重要的“一边”,竞争平衡的比赛成为联盟获得稳定高额利润的核心产品。联盟对竞争平衡的控制与国家对企业的宏观管理模式相似,竞争平衡的制度安排来促进俱乐部之间的有效竞争,提高球迷福利,最终实现联盟利润最大化。
1竞争平衡的概念界定
Rottenberg认为竞争性平衡指职业体育联盟内各球队竞技实力平衡的程度。Fort认为职业体育联盟竞争性平衡应具包括3个维度,每场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单赛季结果的不确定性、几个赛季结果的不确定性。国外学者对竞争平衡的概念研究较少,基本都是一种对竞争平衡状态的描述。国内学者对竞争平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竞争平衡的概念认识不一,多数学者认为竞争平衡就是球队比赛的对抗水平的平衡状态。竞争平衡是联赛的参与者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平衡联赛参与者运动竞赛的实力,以此增加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的行为。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竞争平衡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他们把职业体育的竞争平衡称作竞争均衡,借鉴了经济学的概念。在国外对职业体育竞争平衡研究的文献中多数是竞争平衡(Competitive Balance)的概念,是指比赛球队比赛本身的对抗平衡状态,而非经济学所表达的是竞争均衡(Competitive Equilibrium)的概念,在经济学中竞争均衡是指完全竞争为特征的市场或经济中需求与供给的平衡。职业体育的竞争平衡与经济学的竞争均衡的内涵存在本质的区别,所以,对职业体育竞争平衡本研究从球队比赛对抗平衡角度的进行界定。 球迷对持续失败的球队渐渐失去热情,而对一个永远胜利的球队也很快失去兴趣,俱乐部出现获胜收益递减规律。联盟对竞争失衡的现象己经开始关注,所谓的“王朝球队”联盟开始采用正式的制度进行调控,通过经济手段干涉市场达到联盟的竞争平衡,以保证联盟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棒球联盟(MLB)老辛辛那提红袜队的解散说明了竞争平衡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职业体育的竞争平衡指的是联赛俱乐部比赛竞技水平的接近状态,是一种相对的平衡,包括比赛的结果和过程的平衡情况。联盟是让球队是实力平衡,而老板是个人私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不会为联盟的利益最大化而输球,联盟不得不进行制度创新,设计了一系列的制度以促进联盟整体的竞争平衡。让欧洲一些处于同一水平的国家组织联赛,比赛竞争平衡水平相对较好,如果从竞争平衡的角度讲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制度安排。
体育市场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家庭自我观念;体育消费态度
中图分类号:G81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21-0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居民的健身意识大大增强,体育消费已经启动,体育产业向前发展,体育人口大幅增加,体育消费市场日趋繁荣。但是,女性,尤其是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体育行为仍处于底下状态。面对中国女性体育消费不容乐观的状况,认真研究女性,尤其是研究湖南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和家庭自我观念与体育消费态度的关系,对了解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心理特征,吸引湖南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促进湖南体育市场繁荣,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14个省辖市35~55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城市是: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吉首市、怀化市、娄底市、郴州市、永州市、张家界市。
1.2研究方法本文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1.2.1调查、访问法
1.2.1.1一般问卷调查法身体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由多种成份构成,澳大利亚Marsh教授的理论把人的身体自我概念分成11个维度,即身体健康、身体力量、身体耐力、身体灵活性、身体肥胖、身体活动、身体外表、身体协调性、身体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尊等,并依次编制了《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我国杨检对PSDQ进行了信效度检验,认为该问卷是一个较为理想和可靠的身体自我评价问卷[9]。
本文采用的问卷调查法,420份《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由作者派出经过训练的学生调查员在14个省辖市内随机抽取一个中学初一年级至高二年级符合课题调查对象要求的学生家长30人、由学生带回家让其母亲填写,这其中涵盖了35~45岁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人群。280份《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是由调查员在14个省辖市的高校内随机抽取符合调查要求的当地城区学生家长20名,对学生发放问卷,委托学生带回家由其母亲填写,这部分人群则是46~55岁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抽样调查样本总量700人,问卷回收676份,35~45岁403份,46~55岁273份,回收率为96.57%,剔除无效问卷34份,有效问卷642份,问卷有效率为97.76%。
1.2.1.2效度检验在问卷设计好后,作者选取了37位体育理论及消费心理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分,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结果见表1。
1.2.1.3信度检验问卷主体采用“再测法”,即在第一次调查问卷回收后,作者以邵阳市原来样本中选30位调查对象进行重测,时间间隔一个月,然后利用皮尔逊(Pearson)积差相关方法进行信度检验,计算R=0.8276,符合统计学要求,表明问卷有较高的可信度。
1.2.1.4调查访问法为了解全面情况,笔者就有关问题走访湖南省一十四个省辖市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经济学、体育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学者,并考查了长沙、湘潭、益阳等地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体育用品等体育消费市场,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撰写该论文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2.2文献资料法本文作者查阅了相关论文60余篇,阅读了《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体育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学》等与体育消费心理和营销策略相关书籍。
1.2.3数理统计法本文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13.o分析统计,将结果进行讨论。
1.2.4逻辑分析法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走访专家所得信息,进行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身体自我概念的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的关系
2.1.1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与消费态度的相关性本研究运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进行了调查,通过运用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果见表2。
1) 从表3可以看出,在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的11个维度中,有6个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有相关性。第一,灵活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显著相关,说明灵活性好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其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者比较积极。在现实生活中,灵活性好的中年职业女性,她们比较喜欢体育活动,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的自由活动,她们都表现出积极或较积极的态度。在城市的健身场所可以看见,大多数女性都是比较灵活的;在运动场上的众多女性也是比较灵活的。第二,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力量和耐力等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非常显著相关性,说明协调性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强、力量素质好、耐力好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其体育消费态度积极或比较积极。协调性是体育运动的特点之一,协调性好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她们愿意参与节奏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比如健美操、健身操、有氧健身操、街舞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必然参与体育消费。因此,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的。体育活动是当今众多人比较喜欢的,喜爱体育活动的中年职业女性,对体育的认识较深刻,体育价值观正确,她们对单位的体育活动积极参与,自己还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也组织其他人开展体育活动,所以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的。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参与运动者具备一定运动能力。运动能力较强的中年职业女性,她们不会因运动量的大小、强度的大小而中断体育活动,有的还会认为这更有利于增强体质,因此,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好的中年职业女性,在参与力量项目健身时,会表现出特有的风格,以增强自身的肌力而感到愉快和满足,并将长期坚持健身、健美训练,为此,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耐力,耐力好的中年职业女性,她们会象跑长跑一样坚持体育锻炼,不会因运动的劳苦而中断体育健身,为此,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是积极或比较积极。以上六个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相关性,这给人们,尤其是给体育商家带来新的思考。
2) 健康、外表、自尊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相关性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健康类型的职业女性,自认为身体健康,而较少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她们的体育消费态度处于不太积极或消极;外表与喜爱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心理本身也没有多大相关性,所以二者不具有相关性,这合符常人的观点;人的自尊与人的修养有关,与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关系不大。
3) 身体肥胖与体育消费态度呈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肥胖者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或参加体育活动较少,其体育消费态度表现为不太积极或消极。
4) 消费金额与消费积极度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459,P<0.01)。
2.1.2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在不同消费态度下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在协调维度中,消费态度较积极与消费态度积极相比差异显著,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体育活动维度中,体育消费态度消极与积极相比差异显著,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运动能力维度中,体育消费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整体身体维度中,体育消费态度较积极和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显著;在力量维度中,体育消费态度较积极和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灵活维度中,体育消费态度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显著;在耐力维度中,体育消费不太积极与积极相比差异非常显著。这进一步说明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态度与其身体自我概念的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力量、灵活、耐力等6个维度具有相关性。
2.2家庭自我观念与体育消费态度的关系
从表5可以知道,具有扩展家庭观念、核心家庭观念和子女中心观念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其构成比较高,参与体育消费的积极和较积极态度构成比也高,反映她们在参与体育消费的过程中,不仅自己参与体育消费,而且为家人代为(帮助购买体育产品)体育消费,这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问题。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在生活中担任多重角色,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重要作用,是绝大多数儿童、老年、男性、家庭体育用品的购买者。在当今社会家庭中,大多数城市中年职业女性掌握了经济支配权,她们在满足自身体育消费的同时,又参与子女、丈夫及其家人的体育消费。
3结论
1) 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身体自我概念的11个维度中,有6个维度与其体育消费态度有相关性,分别为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力量、灵活和耐力。健康、外表、自尊维度与体育消费态度相关性不显著,身体肥胖与体育消费态度呈负相关,消费金额与消费积极度呈显著相关。
2) 具有扩展家庭观念、核心家庭观念和子女中心观念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其构成比较高,参与体育消费的积极和较积极态度构成比也高。
参考文献:
[1] 杨晓燕.如何吸引女性消费[J].消费经济,2000(5).
[2] 徐江. 体育消费心理文化论[J].开封大学学报,2001(4).
[3] 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动机需要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4):10.
[4] 张辉. 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
[5] Morgan,AmyJ The Evolving Selfin Consumer Be havior: Exploring Possible Selves[J].Advancesin Consumer Research,1993(20):429.
[6] Graeff,Timothy RU sing Promotional Messages to Manage the Effects of Brandand Self-I mageon Brand Evaluations[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96(13):4.
[7] 理查德・考克斯. 运动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488.
体育市场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营销 品牌文化
一、前言
2008北京奥运的召开,使得大众对体育热情的不断高涨,“体育营销”成为众多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和树立品牌形象的一种战略,各行各业已认同体育营销对达成商业目标的效用。然而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在高校这类组织中的实践与探索应用相对滞后,我们急需找出高校在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建设传播方面的共性问题, 以供其他高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参考。
二、体育营销与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1.体育营销的概念与内涵
体育营销是指为一种体育产品生产、定价、促销、渠道等道等设计和实施的活动过程, 其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欲望, 并达成组织目标。体育营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把企业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将体育活动中体现的体育文化融入到企业产品中去,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从而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长期的特殊偏好,最终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
2.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文化是一个社会和群体形成的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三个要素:精神、载体和群体。品牌文化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载体)、目标消费者(群体)三个方面。高校的品牌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亚文化现象。一个高校的文化,是这个高校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对于高校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高校的制度和行为,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高校的内部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都不能脱离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都要服务于高校的发展。
三、体育营销对品牌的影响
随着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和营销渠道的演进,在现代体育市场经营过程中实行品牌战略,无论是对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体育市场经营企业开拓市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营销在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增强品牌传播效果、打造全球强势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营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体育市场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借助体育营销,构建高校品牌文化
由于高校作为组织的一种形态,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相较于企业界红火热闹的体育营销实践, 高校成功的案例比较匮乏。但是,中国的众多高校又都有着迅速发展、成就世界名校的憧憬,如何借力体育营销东风,实现组织目标,诸多高校在此方面的投入与实践与日俱增。但这些从事了或在犹豫着要不要尝试体育营销的高校却面临同一个困局,如何才能体育营销?如何才能让体育引领品牌美誉度和人才引力的大幅提升?而纵观整个体育营销产业,无论如何风生水起,真正的体育营销理论,能够指导高校做好体育营的理论却是凤毛麟角,鲜有涉及。
1.构建高校品牌与体育营销的切合点
联系度是指高校自身情况跟体育运动本身的关联度,这是一个高校做好体育营销的关键所在。找到一个组织与体育的切合点, 其营销策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体育营销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智者的游戏, 简单的复制别人的成功在体育营销这个大舞台上是不可能赢得喝彩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营销不是直接的推销实物,而是营销一种回忆,一种联想,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审美情趣。金六福进入白酒市场前三甲利用的就是创新性的体育营销。金六福独辟蹊径,巧妙地祭出“奥运庆功酒”的大旗, 渲染“奥运福,金六福”的品牌理念;巧妙地借道奥运实现体育精神和品牌文化的对接。
2.整合高校各种体育营销的相关资源
系统的整合相关资源是体育营销的主要特征。一个成功的体育营销案例总是由协同动作、相互关联的众多要素组成的一个结构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商务活动组合,是营销主体内部和外部要素及企业和消费者诸多要素的集成。从体育营销活动来看,从传统的4P道4C再到4R构成一个纵向系统和价值链;从体育营销活动绩效看,其过程涉及企业、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多种主体的利益, 构成了一个从个体效用到社会福利的横向系统和价值体系。
3.塑造高校自身文化,确保高校的内部文化与品牌文化的一致性
品牌文化的塑造就像是恋爱,而组织文化的塑造像是婚姻。体育作为一种媒介,却可以很好地将品牌文化与组织文化连接在一起,通过体育营销建设与传播文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高校而言,通过体育营销,可以尽量多地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好感。这种优秀独特的品牌文化气质,会吸引顾客(潜在学生和教师),逐步进入关注期和恋爱期。这时,通过深层次体育营销,进而将高校自身的组织文化予以巧妙传递,可以使内外部顾客对高校的内部文化、外在品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达到相互的认同与契合,则体育营销的作用就十分圆满了,成功将陌生关系催化成了稳固的婚姻关系。
五、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校体育营销的成败关键, 在于对自身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点滴塑造, 对文化理解得越深,越透彻,那么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关键。相信随着体育营销在国内外的持续发展,中国的高校也必将涌现出更多的类似北大、清华的著名高校品牌。
参考文献:
[1]尹春兰:体育营销与品牌推广.http ://chinapr.省略/web/ Disquisition/ ViewDisquisition. asp ? ID = 10001739,2006 - 05 - 29
[2]蒋三庚:关于体育赞助中市场整合营销的研究[J].北京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1):4
体育市场的概念范文5
中国体育旅游兴起于 1994 年以后,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旅游业迅速地发展,体育旅游也开始呈现梯度发展趋势,每年增长30%至40%.据我国旅游局的2009年二季度相关调查数字显示,目前国内旅游者中以健身、康复、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旅游人数也已占总人数的75%.可见,体育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政府的也先后启动了"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长三角体育圈"、"环太湖体育圈" 等16个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以及2001 年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体育健身旅游",2008年我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在全国各地100 多个体育赛事或体育旅游节庆的举办,都可以看出我国体育旅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之而来的不足也是需要我们警示的,比如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利用的不足。
一、体育旅游的概念
(一)概念界定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项旅游的一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竞技竞赛、刺激冒险、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则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专项体育需求,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本文所研究的是广义概念上的体育旅游.[1]
(二)细分市场
体育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不仅要以旅游需求差异性为基础,考虑旅游动机,同时必须兼顾体育旅游产品本身的可操作性亦即技术含量和旅游者自身的条件,如身体条件等.
依据这一标准可将其划分为四类:广泛性、专业性、刺激性、民族性.
1.广泛性体育旅游,包括休闲体育旅游、健身体育旅游、体育观战旅游.
2.专业体育旅游,包括专业运动员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各种身怀绝技的运动员或旅游者参加竞技项目所引起的旅游活动,如射箭、滑翔、冲浪、帆船、滑雪等;
3.刺激体育旅游,包括蹦极、漂流、攀岩、以及各种探险类体育旅游;
4.民族性体育旅游,是指各种传统体育旅游活动,如赛龙舟、舞太极、摔跤、扭秧歌、跳杆子等.必须指出,这种划分的界限不是十分严格的,有可能发生重合,例如,打高尔夫球既可以说是健身旅游,又可以说是休闲旅游,同时高尔夫球比赛又可以衍生出体育观战旅游或体育赛事旅游.攀岩既是专业性的体育旅游项目又是刺激性的体育旅游项目.[1]
二、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一)体育旅游资源概念
现代体育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体育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体育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客体都统称为体育旅游资源
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指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体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从事开拓和建设活动.[1]
(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足.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此外,我国还拥有体育旅游优越的人文资源条件.在我国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几乎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由此可见,我国体育旅游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但目前所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及推出市场的体育旅游产品来看,许多独具特色的有别于现代体育的传统体育项目未得到很好开发利用.各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不能很好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体育旅游的发展.[2]
2.理论研究滞后,资源开发盲目,利用粗放.
对于快速发展的体育旅游业而言,我国体育旅游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不同步性和缺乏性.[2]
3.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不足,存在"特色无特"的现象.
我国的体育旅游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但从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况来看,存在着"特色无特"现象.对于"人无我有"的资源,比较容易开发形成特色,因为资源本身就是"独有"、"稀缺"的.对于"人有我有"的资源,要想打造成"人有我优"的产品,就需要在开发过程中,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实现其文化、自然、社会等资源的有机整合.
开发中国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尤其是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资源,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真正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2]
三、海西体育旅游经济圈的资源开发
(一)相关概念
1.海西,即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2.体育旅游经济圈,是指以体育为载体,依托旅游资源,融合旅游、健身、休闲、文化、娱乐、节庆等多功能的区域经济协作体.
3.旅游经济圈,指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文化和经济的亲缘性为纽带,并通过特定发展模式构建的具有一定地理范围的旅游、经济和文化协作发展的区域.
我国现已陆续启动了"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长三角体育圈"、"环太湖体育圈" "海西体育圈"等16个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3]
(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1.宏观定位--总体规划原则
2.微观着手--
(1)可持续性开发原则:
即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应密切结合,紧密联系.在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的条件下,本着不因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而破坏环境的原则,使体育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性的开发.
(2)个性化开发原则:
个性化,不仅仅是表面可视的独一无二,更要在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大力积极地挖掘本地区、本民族的带有地域性的特色资源魅力,以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异"的独特性,已达到自然、民族、地域的完美融合和原始,时尚搭配的相得益彰.
(3)经济与效益均衡原则: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非所有拥有体育资源的地区都可以或者都应该发展体育.在开发旅游资源所付出的本钱高于它所能带来的效益的情况下,这种开发对当地全局来讲显然是经济的,并且在开发过程中,要始终均衡好各自效益,尤其是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4)市场导向原则:
为了长久的满足旅游者的意愿和不断增长的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开发商应根据市场需求对新产品的开发,以满足体育旅游者不断增长的旅游需要.
(5)健康安全原则:
以运动生理学为基础,以维护健康为体育文化的旅游为宗旨,加强安全保障,使体育旅游者促进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疲惫,防治疾病,从而达到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4]
(三)海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海西体育旅游资源状况
体育旅游资源,可以指是作为体育和健身的载体的,能使游客从中获得心理满足和身体健康的一切旅游资源.综合体育旅游和体育旅游资源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说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体育旅游资源,即兼有"双重身份". [5]
海西体育旅游资源主要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江苏省,江西省和广东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其中体育旅游资源特点在于:一是滨海旅游资源有较大的规模优势;二是山岳景观种类齐全;三是宗教和民间信仰文化发达;四是古代建筑类型多样;五是民俗风情浓郁,地方文化内涵丰富;六是山与海,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形成优良的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结构[6].但从相关数据和相关专家调查,皆发现,这些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中的体育旅游价值滨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和体育健身的需求.为了促进海西体育旅游的发展,很有必要对海西体育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2.海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体育旅游潜在资源初始性开发模式,是指对有体育旅游潜力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其他吸引消费者的旅游资源进行初次开发,使其具备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并逐渐成为可被体育旅游业长期利用的现实体育旅游资源.笔者按照开发对于资源本身的依赖程度分为三类:资源依托型开发模式,新兴娱乐型开发模式, 市场导向创新型开发模式.
(1)资源依托型开发模式
资源主导型开发模式是依托有体育旅游潜力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开发,使其具备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并逐渐成为可被体育旅游业长期利用、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现实体育旅游资源.
①自然资源依托型:
是以高山、峡谷、河流、森林、海滨等自然资源依托,开发出适合在这些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攀岩、滑雪、滑冰、滑草、漂流、滑水、冲浪、徒步穿越、野营、探险等.
针对海西体育圈滨海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拥有较大规模优势的特点,可以采用滨海主题带的划片开发开发策略,结合片区内地区的文化共性特色,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赋予个性主题,配合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内容,进行主题海滨度假地,海滨浴场等资源开发,并最终走向品牌化.
②人文资源依托型:
是指利用名胜古迹、民间风俗、民族风情、现代体育设施等人文资源开展体育旅游,如武术、龙舟、舞狮、秋千、拔河、跳绳等民间体育,以及跳竹竿、打花棍、射箭、射弩、打长鼓、独木行舟、抢花炮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针对海西丰富的宗教与民间信仰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采用节事庆典和赛事打包组合的开发策略,结合地区城市的各自个性特点,打包组合与节事主题有关的人文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不同类型的节事庆典或赛事的活动,例如武夷山所开发的民族体育项目 "脚斗士";厦门,结合其城市发展历史短,呈现新兴朝阳的个性特点,所开展的国家马拉松大赛,也获得海内外一致好评.
(1)新兴娱乐型开发模式
体验时代风靡,传统休闲娱乐已远远不能满足青年人的需要,为了迎合这种新的形势,开发适合青年人需求的创新的、时尚的、健康的体育旅游项目势在必行.这些新兴娱乐项目半依托当地的现有旅游资源特点进行创新开发,极富当地特色.
①休闲度假型:
指现代的休闲度假型资源,重点在于休闲,游客所需投入精力小,图的是悠哉,闲逸.例如高尔夫运动,瑜伽等.
②游乐主导型:
相对休闲度假型,重点在于健身娱乐,游客的参与度更高,所需投入的脑力,精力更大.例如山地丛林战,平原站、地道战军事游戏等军事体育项目.跳伞、动力伞、滑翔伞等空中项目,以及拓展训练等.
③健身挑战型:
通过训练对参加者进行体力、胆量、意志等的强化训练,使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锻炼.这种训练又称为拓展训练、极限训练,如越野跑、走高空独木桥、翻越障碍、穿越沼泽、武装泅渡等.
(1)市场导向创新型开发模式
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寻求和开发新的体育旅游资源,可以是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进行新的功能的扩展,文化内涵的扩展,内容的扩展创新,充分挖掘其价值;可以是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创新;可以是寻求全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①资源开发扩展型:
已经进行了旅游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开发,将还没有被开发利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部分的内容开发出来,充分发掘其利用价值.
②资源整合创新型:
可以是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源特点,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重组整合,从而展现表现方式的创新,参与方式的创新,消费者体验的创新等,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③项目移植型:
由于受当地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影响,以往有一些体育项目开展受到了制约.但是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采用一些科技手段克服自然界带来的困难, 开辟全新的体育旅游项目.例如在广东对于冰雪运动项目的开辟,通过建设大棚式的室外滑雪场,利用人工造雪机造雪等措施,成功进行了项目的移植,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7]
(四)海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方面,从海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来看,宏观上,在我们国家16个体育旅游经济圈下,海西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把握好圈与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取长补短,经验交流,合作双赢等;微观上,海西自身圈内,也应做好各地区城市的战略定位,划好圈内点线区格局,例如厦门,福州,武夷山等一级点"领头羊"战略定位,结合自身城市个性进行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滨海蓝色生态、山地绿色生态两条线的一体化整合开发,闽东北、闽西南、闽西北三块区的个性化发展, 三足鼎立,各方异彩.
另一方面,从资源开发的三个操作层面来看,政府层面的旅游发展大环境保障,大方向的战略规划和必要市场引导;旅游行业及企业层面应注重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和市场营销中寻求多方的双赢合作,采用更为创意的合作模式,例如与高校社团,民间组织,居民社区等合作;旅游民间组织团体层面社会风气导向和推动.
四、结束语
体育旅游是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朝阳产业.当务之急是提高全社会对体育旅游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体育旅游的宏观调控,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 培养国际一流的体育旅游人才,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打造精美的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品,推进我国体育旅游快速、高效、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韩鲁安,杨春青.体育旅游学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3(551):61-64.
[2] 于素梅.体育旅游如何实现跨越式[EB/OL].
[3] 刘英,李少龙.构建河南省体育旅游经济圈研究[EB/OL].
[4] 朱红香. 体育旅游资源相关概念开发原则初探[J/ol].
[5] 刘琼. 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J/ol].
[6] 陈健.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福建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5.
体育市场的概念范文6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随着经济、技术、需求等因素变动,产业融合与产业分工这对矛盾体随着它们而变动。体育与旅游在这变化中逐步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学科综合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法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体育旅游 发展对策
21世纪产业融合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各个产业开始拓宽产业链,向本产业的上游、下游或有关系度的产业拓展。在旅游产业中,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势在必行。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融合的时间不长,但体育旅游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相关概念辨析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
从产业融合的原因和过程来看,产业融合是从技术融合到产品和业务融合再到市场融合,最后达到产业融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从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来看,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最终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
(二)体育旅游的概念
体育旅游是旅游与体育产业结合而成的新兴旅游产品,它可以是人们参与各种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也可以是为参加或观摩体育赛事而进行的异地观光游览,是人们以参与、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二、体育旅游融合分析
(一)体育旅游融合动因分析
1.政府管制的放松
由于不同产业有各自的产业边界,要想产生产业融合,必须减少或降低产业边界的限制,打破不同产业间的壁垒,各个产业在发生产业融合之前不会轻易放松产业边界的限制,这样就会导致想要进行产业融合的企花费更高的融合成本,而这些产业壁垒的形成大都是各政府的经济管制所致,因此,只有放松这些经济管制,为产业融合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才能更好的促产业融合进程。政府要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首先要对该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出台相应的政策规章和文件,最后通过媒体对体育旅游进行宣传,提高该地区的体育旅游的知名度。
2.市场需求的扩大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旅游,而是有了更多的需求,体育旅游正是旅游资源的一个新突破;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为人们支配闲暇时间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体育旅游的刺激性、品味文化、震撼激情、忘我投入满足了人们释放压力的要求,同时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产业内部关联性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存在着关联互补。首先是体育中的健身休闲项目、高水平体育赛事、著名体育景观以及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节会,经过旅游营销,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其次以旅游为平台带动体育消费,利用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影响力汇聚客源,发挥成熟的旅游营销优势,开发体育旅游产品;最后,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体育所蕴含的精神会成为旅游乃至很多产业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反过来,旅游实力强大同样也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和特点,相互补充,体现出来这两个产业共同发展,同时实现产业升级良好氛围。
(二)体育旅游融合过程
1.融合的基础――技术层面的融合
技术层面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体育产业中产品开发与旅游产业中的开发技术结合,构成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的生产和销售,它既属于体育产品的销售,同时在旅游的角度来看,它也属于旅游产品的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产品和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完全重合的。技术层面的融合还表现在管理的方法技术上,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产业区域里,体育产业的管理方法、技术会同旅游管理的方法、技术进行交叉融合。
2.融合的标志――产品层面的融合
对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既能使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活动得到发展,又能吸引消费者,实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和融合。例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以它的精彩和刺激性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体育爱好者来到北京观看奥运会,到现场用身心感受奥运会的震撼,同时感受北京的文化气息,这些体育爱好者的观看比赛的同时进行旅游,奥运会既是一场体育赛事,同时也是一次旅游,使得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在这一个过程中表现出了产品融合的趋势。
3.融合的载体――企业层面的融合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结果将出现在从事体育旅游产业的企业里,企业将这两个产业的特点,用同一个平台表现出来,正是企业层面的不断融合才使两大产业融合后的整体结构得以逐渐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和旅游方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各种集合运动、刺激、旅游于一体的体育旅游开始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漂流、素质拓展等。在这些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刺激、锻炼身体和身心,也可以起到放松旅游的效果,而从事这一类的公司和企业也在融合,例如湖北麻城的天景山大峡谷原本只是一个风景区,当引入了漂流后风景区吸引了越来越的顾客。
4.融合的动力――市场层面的融合
由于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原有的产业边界,体育市场和旅游市场开始出现交叉和渗透,进而实现市场的融合。市场层面的融合主要表现在市场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具体来看,原有的体育赛事、体育表演、体育互动项目融合到旅游产业中,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整合,使某一区域的旅游产品和体育产品统一在一个区域或品牌下,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旅游和体育产业市场融合将对体育旅游产业形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上海大师杯比赛既是一场体育赛事,同时它吸引来的大量的人群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也是在旅游,在这个时期的这个市场中,体育产业的市场和旅游的市场是完全融合的,在这个时候是实现了市场层面的融合。
三、体育旅游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问题
从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是政府主导下的行为,因此导致了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着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的并存。我国的某些地方的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存在交错时,行政管理往往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各个行政区域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会在自己的行政管理范围内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同时各行政区域为维护体育旅游带来的利益,而设置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使得体育旅游产业仅局限于一较小的固定区域发展。
(二)中介服务问题
首先是体育旅游服务的质量问题,目前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出现了部分中介服务的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另外体育旅游中介服务中的创新不足。其次,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体育旅游中介服务应熟悉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知识的人才。再次,体育旅游融合中介的功能需要多元化,现在的体育旅游融合中介的功能还比较单一,需要融合信息系统、法律咨询等功能和中介服务。
(三)需求问题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差异,体育旅游存在地域上的需求差别,尤其是体育旅游融合这一创新型的产业,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把体育旅游产业推向了高端产业,使得只有具有较高消费能力且愿意尝试新产品的消费者才进行消费,这样就导致了市场的消费能力偏弱。另一方面,一般而言消费行为是有路径依赖的,对路径的依赖就会对消费者接受融合的新型的体育旅游消费形成阻碍,就会影响市场对新的产业的接受程度。
四、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思想认识
体育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符合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划,而且体育旅游产业本身可以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推动区域发展,可以看到体育旅游的发展对区域的发展一定有着推动作用。因此,在体育旅游发展中利益各方要对体育旅游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对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认识,根据国际的发展情况准确评价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带来的效益,促进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
(二)完善中介服务
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应建立健全的中介服务机构,从人员素质、基础设施等方面提高与体育旅游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的中介服务能力。在提升各个方面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使得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可以有效、高速的运行。在完善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本身的能力的时候,还有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规范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中介服务系统的发展和市场行为,同时保障服务机构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制定有效的政策
首先是政府放松对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管制,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打破行政管理区域的壁垒,加强相邻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相邻区域的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双赢。同时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政府也本不能越过它的职责范围,该由市场调控的由市场来指挥。另一方面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有利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激励政策,给予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在政策上的支持。
(四)加强市场营销
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和新的产品,市场和消费者对体育旅游的了解还不够,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市场营销的方法来提升市场和消费者对体育旅游融合的接受程度,从而引导市场和消费者,提升体育旅游融合产业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压力及节奏的加快,人们愈来愈注重健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体育旅游的消费者。在这种趋势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将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人们也将逐渐的发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价值。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的情况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的发展会越来越快,两个产业的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将有更广阔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98.
[2] 昌晶亮,徐虹.体育旅游与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J].成都体育学院.2006(5):26.
[3] 邢中有.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报.2010.26(8).
[4] 王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17(1).
[5] 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