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灭火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防灭火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防灭火的方法

消防灭火的方法范文1

1、捣巢法:使用铁锹等工具破坏红火蚁的巢穴,通过挖掘将红火蚁的巢穴完全挖出来,之后用铁锹将红火蚁拍死。通过深挖,将整个蚁巢进行破坏。

2、火烧法:先用木棍轻敲蚁丘,将红火蚁赶出,再用喷枪在蚁丘表面烧,边挖边烧;或直接将可燃液体,如酒精、汽油,洒在蚁丘表面,将其点燃。

3、水淹法:先用开水浇湿蚁丘的表面,再用铲子挖开蚁丘的土壤,再继续浇灌,一层一层持续此法。

(来源:文章屋网 )

消防灭火的方法范文2

1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城市区域灭火能力在保障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化的今天,不断强化城市区域灭火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一些城市受经济、设施、发展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规划手段落后。主要是在我国科学技术有很大进步的当下,我国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规划依旧采用传统手工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还不能够准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完成布局规划,致使区域灭火力量无法充分发挥出来。(2)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规划未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目前,尚存在经济欠发达区域,相应的在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规划方面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使得区域灭火救援力量不是非常充足,无法做到“5min消防”的标准。这就增大了当地的火灾风险,使得人员、财产安全受到一定威胁。(3)区域灭火救援力量的资源配置缺乏风险调配机制。按照资源配置风险调配机制,风险高的地区,灭火救援力量的配置应该较多。相反,风险低的地方,灭火救援力量的配置应该较少。而目前我国很多成熟属于缺乏风险驱动机制的区域灭火救援力量,这就无法积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

2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原则及方法

对于区域灭火风险的研究尽管有很大进步,但目前对于区域灭火风险的定义还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通常,相关人士愿意将区域灭火风险划分到风险管理领域中。从风险的定义来解释区域灭火风险,即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的综合。从此角度出发,可以将区域灭火风险划分为生命风险、财产风险、环境风险、消防员伤亡风险等。

2.1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原则(1)可用于评估生命风险。区域火灾风险一旦爆发,将会导致火灾事故发生,这可能直接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了确保区域灭火风险评估可以准确的评估区域灭火风险是否会威胁人的生命,在规划设计区域火灾灭火风险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生命风险进行评估。(2)可用于评估财产风险。火灾事故中同样会造成财产损失,为了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价出火灾风险中所存在的财产风险,所制定的区域灭火风险评估一定要具有评估财产风险的特性。(3)在区域灭火风险和各种消防措施之间保持平衡。主要是希望所制定的消防措施,可以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区域火灾风险。(4)具有良好的区域灭火救援力量规划论证基础。因为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处理和控制火灾风险提供依据。基于此点,所规划制定的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区域灭火救援力量规划论证基础。

2.2区域火灾风险分析方法[3](1)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法。此种方法主要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火灾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和持续增长火灾对生命及财产造成的后果三个方面,评估建筑火灾风险。建筑火灾风险存在的一个特性就是比较易发生,并且一旦出现建筑火灾事故,燃烧速度较快,不容易救援。建筑火灾发生频率较高,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建筑本身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建筑火灾发生。而火灾持续增长,主要与建筑材料有关。通常情况下,一旦建筑发生火灾燃烧,火灾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就会较大。为了避免建筑火灾事故发生,采用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法来对其进行评估。即对建筑物的室内物品、人员、环境的了解;对建筑火灾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综合以往建筑火灾事故,评估建筑火灾事故中烟气发展,火灾蔓延的可能性;综合以上了解和分析的内容,对建筑火灾风险进行评估。(2)定量风险评估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事件树分析(ETA)的概率性风险评估法,在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铁路部门、化工部门、发电厂以及其它重大危险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定量风险评估法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区域火灾风险提出相适应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决策。从此管理决策的角度出发,分析火灾事故引发的诱因,并利用相关技术来分析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得出区域火灾风险的相对数字化评估值,对区域火灾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

2.3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基本方法(1)历史火灾损失数据的直接量化法。此种评估方法是借助以往的火灾事故,对火灾事故中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数据进行分析和考虑,从而评估出区域火灾风险评估。通常,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区域居民火灾风险评估中,这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出地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2)融合建筑火灾风险分析的定量火灾风险评估法。此种评估方法的应用更适用于区域的人员或财产密集建筑地区的火灾风险评估,如办公楼、工厂等。利用融合建筑火灾风险分析的定量火灾风险评估法来进行人员或财产密集建筑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可以从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整个区域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规范的、深入的区域火灾风险评价,这将提高建筑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3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优化策略

基于对区域火灾风险的评估,对于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进行优化规划,这样可以将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区域火灾风险,提高区域的安全性,避免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3.1优化区域灭火救援力量的相关参数区域灭火救援力量相关参数主要包括:消防响应时间、消防车辆装备出动指标、区域灭火救援力量成本效益指标。消防响应时间可以直接反应消防力量行动效率,消防车辆装备出动指标可以直接证明消防行动效率,区域灭火救援力量成本效益指标可以直接体现经济效益。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灭火救援力量的作用,应当通过强化消防响应时间、完善消防车辆装备、降低区域灭火救援力量成本,以此来提高区域灭火救援力量的相关参数,为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区域火灾风险创造条件。

3.2制定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优化的目标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规划,可以将灭火救援力量发挥在实处,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灭火的有效性,为提高区域的安全性创造条件。对于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优化目标的制定,主要是根据风险评估过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合理的区域火灾风险降低策略。这样从区域火灾风险降低策略出发,开展行之有效的火灾风险控制策略,如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完善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改善消防装备等。所以说,制定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布局优化目标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实施的有效性,为更加有效的控制区域火灾风险提供帮助。

3.3消防站布局优化消防站布局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救援工作效果。为了确保消防站布局合理,需要参照消防站布局指标,这样才能够保证所规划布局的消防站合理、科学、规范。消防站布局指标主要包括:消防站响应覆盖率指标、消防站交叉响应覆盖率指标和城市消防响应平均行车时间性能提升指标。实现区域火灾风险有效控制,再按照以上消防站布局指标进行消防站布局优化的过程中,对消防站消防覆盖率进行详细、准确的计算,有计划的规划布局消防站,提高其覆盖率;对消防站交叉响应覆盖率进行计算,分析消防站可以交叉覆盖的可能性,进而优化布局消防站。

4结束语

消防灭火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跨区域;救援模式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47-02

0引言

在面对重特大的火灾事故时,其中有效的救援手段之一是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具体讲是指灭火救援过程中力量协同作战的一种救援模式。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消防职能进一步拓展的现代社会,各种救援力量联合作战是魅惑救援的必然要求。救援力量来源广泛,主要是指总队与总队、支队与支队、中队与中队、消防部队与群众救援等。

紧急救援前的各项预备工作对于灭火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做好紧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不仅要提升救援力量快速反应的速度,而且还要加强及完善跨区支援调配机制,构建统一指挥平台,一旦发现灾情,能够快速、有效的布置各项工作。在这方面,国内公安消防局把全国整体的划分成七个救援地区,然后再按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的实地演习,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就目前而言,以往传统的灭火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强化研究力度,探讨和提高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本文试图就如何提高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作深入的讨论。

1跨区域灭火救援种类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国各地重大型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当地灭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灭火作战任务的进度将大大减弱,因此就需要动员其他的灭火救援力量,可以动员临近地区或行业的各个救援力量联合作战。消防部队现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进一步地规范消防部队跨区域实施灭火救援工作。这个问题解决能够帮助消防部队在跨区域灭火救援领域更上新台阶。从狭义上讲,跨区域灭火救援指的是从不同区域调集消防力量,并通过协调,信息共享,实现灭火救援任务;从广义上讲,跨区域灭火救援是指为了保证灭火救援工作的成功,在段时间内调集消防灭火救援力量,按照救援方案,对灾情进行快速处理的过程。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跨区域灭火救援的根本出发点都是尽量降低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对于跨区域灭火救援种类,可以从跨区域灭火救援力量的不同分为三种。

1.1跨辖区灭火救援

跨辖区灭火救援,即在发生重大型火灾事故时,当地的消防力量和技术装备无法满足灾火要求,必须跨区域调集消防力量来完成灭火工作的救援方式。这种灭火方式较特殊,一般都是由上级消防机构统一指挥,集中各方救援力量,快速将火扑灭。这种灭火救援方式比较实用,是灭火救援中常用的一种灭火方式。

1.2跨行业灭火救援

跨行业灭火救援,即在发生重大型火灾事故时,当地的消防力量和技术装备无法满足灾火要求,当地党委或政府调集交通、供水、供电、医疗等各个可以帮助迅速灭火的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灭火工作的救援方式。为了实现各部门能够发挥其优势和资源共享的需要,这种灭火救援方式都是由当地党委和政府统一指挥救援。

1.3跨时空灭火救援

跨时空灭火救援,即在发生重大型火灾事故时,现阶段的消防力量和技术装备无法满足灾火要求,适当使用传统或未来的灭火方法来参与完成灭火工作的救援方式。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在,灭火救援方式的演变进程逐渐加快,跨时空灭火救援作战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要求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灭火救援方式都是在现实作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习惯方式,是各个时期发展规律的展现。按我国近代的消防情况来看,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那个时期的房屋结构较简单,因此,当时只需要单个执勤中队或消防车就基本能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到8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种火灾的形势也相应的有了变化,灭火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来年,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工艺、新技术、新能源等被大量利用在各种建筑物上,也增加了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消防力量的增长速度远远无法跟上步伐,跨区域灭火救援的作战数次将会越来越多。有很多地区的消防队人员缺编、装备缺量,几年未发生火灾就降低了对火灾的重视度,执勤力量还一度维持在80年代水平。很多城市的消防力量无法满足需要,单个执勤中队或城市内部消防力量往往无法完成现代火灾事故的任务,还需要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共同完成。

2 跨区域灭火救援能力提升措施

2.1 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为了能够及时、顺利完成灭火救援工作,保障民众的安全和经济损失,各个区域必须制定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预案,建立满足实际跨区域灾区救援体系,把各个相关部门的人员和灭火装备进行合理的分工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响应迅速、实施有效的灭火救援联动机制。另外,还需要对有关灭火救援的各种专业人才、专业设备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及备案。例如对特种车辆、器材设备等详细登记,对毒气、爆破、化工等专业处理人才进行摸排,并登记造册,构建完整的档案库。人才档案既包括每个人的专业领域,还包括救援启动后的具体分工。无论是资源的储备,还是人才库的构建,都只是灭火救援工作的基础。成功实施跨区域灭火救援的落脚点是联动演练。

2.2 强化跨区域作战能力

消防工作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切实做好社会发展的消防安全工作。跨区域作战能力的培养要与实战训练相结合,真正实现平时的练习内容与实战工作的各种状况全面对接,从而为消防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实现平台性跨越、跨区域作站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为了适应消防工作的发展要求,应该进一步提高跨区域作战能力,提升消防力量的救援能力。实践是提升跨区作战能力的根本动力,因此,应在切实加强消防实战演戏与实践的真实对接。

2.3加强信息技术与消防救援地结合应用

信息技术能够不同区域内资源的实时共享,能够在短时间内按照规则生成易行的消防灭火解决方案,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对于跨区域作战能力提高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在运用信息技术与消防救援结合时,应该善于利于已有的信息资源,在区域内构建综合灭火救援区域信息数据库,使该数据库不仅包括区域内的地理信息资料,还包括区域内的消防硬件设施、执勤实力等。同时,不同区域内的系统平台都提供统一的接口,以满足不同区域内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不同区域内资源的实时共享,以实现跨区域的消防灭火救援实现历史性跨越。

3结论

跨区域灭火救援是消防部队在本区域救援的延伸及深化,为更好地援救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强大的应对方式。跨区域灭火救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强化及协调不同区域间的协同作战也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消防灭火的方法范文4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灭火与救援行动、降低火灾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火险、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

目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事业单位开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工作,表明了企事业单位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然而,从目前企事业单位编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与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粗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都未能反映,将预案与条例混淆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实际,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火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不等于灭火和应急疏散等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定期演习等。

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重要作用

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列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这是加强社会各单位消防安全的重要举措。但从检查社会单位的落实情况来看,发现存在不少问题:除一部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有预案外,其他单位大都未制定预案;有的单位为应付检查,制定的预案脱离实际,主观臆造,操作性不强;有的单位虽有预案,但从未组织进行演练,形同虚设。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单位对制定预案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淡薄,将直接影响单位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能力。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火灾是社会单位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灾害事故之一。据公安部2011年全国火灾情况统计,死亡1106人,受伤572人,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纵观无数火灾事故案例,凡是造成群死群伤或巨大财产损失的,都和有关单位在火灾初期未采取快速正确的应对措施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未受过相应教育训练的人,智商会下降,大都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或者本能地采取一些错误危险的动作,如随人乱跑、向角落处躲藏、跳楼等。由此可见,提高单位和全体人员的应急反应自救能力,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消防法》要求社会各单位制定预案并组织进行演练,就是为了在单位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快速正确地作出应急反应,实现统一指挥,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充分合理地发挥人力和消防设施、器材等资源的作用,及时有效地组织引导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安全疏散,控制和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制定预案和组织进行演练的过程,既是对单位全体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提高单位自防自救能力的过程。因此,社会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制定预案并组织进行演练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积极认真地组织实施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制定预案的方法、步骤及要求

一、应成立预案编制组织

应根据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的性质,抽调有关专业人员,如建筑、生产工艺、化工、电气、信息、安技、保卫、消防等专业人员,组成预案编制小组。这样做,可避免因不懂专业知识而脱离实际主观臆造,有利于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预案。

二、应全面了解掌握单位的基本情况

编制人员应全面了解掌握单位的整体布局、各个建筑场所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类别、人员数量,以及疏散设施、防排烟设施、消防设施器材等情况,并应绘制单位总平面布局图和单体建筑场所平面布局图,标明有关消防安全状况。

三、应突出重点逐个制定

编制人员在全面了解掌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应对各建筑场所作出消防安全评价。对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建筑场所,要逐个研究制定预案。对形式相同且使用性质相同的建筑场所,可制定一个通用的预案。

四、应把制定预案与全面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相结合

制定预案的过程,既是对单位进行全面消防安全检查与评价的过程,也是对单位消防安全措施全面落实的过程。对在制定预案过程中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影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问题,单位负责人应责成有关部门限期整改解决,以确保灭火和应急疏散措施的全面落实。通过制定预案,进一步提高单位的消防安全系数。

五、应对预案进行论证和模拟演练

预案制定出来后,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论证,并组织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完善后由单位负责人审定。有条件的单位,应按信息化的需要,将预案编程输入电脑,实施电脑联网操作管理。

预案的主要内容

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定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组织指挥机构,火灾险情设定,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程序与措施等。预案应做到简洁明了,图文结合,责任明确,重点突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其中组织指挥机构、火灾险情设定、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程序与措施应重点明确下列内容:

一、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种,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和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企事业单位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策划和准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现场救援及恢复,都应当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策划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灭火和应急疏散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火灾危险的基础上,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火灾后果,同时,根据火灾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为灭火和应急疏散提供建设性意见。

火灾危险分析: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对象(即存在哪些火灾危险)、火灾性质极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响应和降低火灾损失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建筑分布、功能及使用情况;重大或较大火灾危险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理化性质等;可能的火灾事故及其后果影响分析;特定的时段;可能影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不利因素

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分析:针对火灾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应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所需的各种资源,分析已有的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和能力,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设施、救援物资中的不足,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和预案的编制提供指导。

法律法规要求: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法律法规是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应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灭火和应急疏散各企事业单位的职责要求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省消防条例》等。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

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的充分与否。

机构与职责:为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相关机构等,对承担任务的部门或个人应有明确规定。

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的火灾危险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灭火和应急疏散力量,配备所需仪器设备(如灭火器、自动灭火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始终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培训:针对潜在的火灾危险,对所有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具备相应的救援能力。

预案演习:预案演习是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能使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整个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程序,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协调、有效、迅速地开展。同时,应对演习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消防知识教育:人们消防安全意识是火灾中减少伤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平时就应注重对员工的日常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潜在火灾危险,掌握必要的消防逃生自救知识,了解常用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疏散线路及集合点。

四、灭火和应急疏散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接警与通知:准确了解火灾大小、地点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员询问火灾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机构发出火灾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行动。

指挥与控制:灭火和应急疏散往往涉及单位多个部门,因此,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确立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协调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合理有效地调配和使用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警报和紧急公告:当火灾发生后,不足以控制,可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单位内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如广播系统等发出紧急公告,告知发生什么情况,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威胁,自我保护措施,疏散线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人们能及时做出自我防护。

通讯:通讯是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各灭火和应急疏散机构、医院和消防队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通讯网络,并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讯网络畅通。

火灾监测与评估:在灭火和应急疏散必须对火灾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火灾检测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火灾现场,也是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

警戒与治安:为保障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防止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人群疏散与安置: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庇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公共关系:火灾发生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应将火灾信息、影响、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消除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在火灾发生后,必须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现场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受火灾伤害。

五、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在火灾被控制扑灭后进行的短期恢复,并意味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转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如1994年珠海市“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就是在火灾现场恢复过程中,厂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为深刻。所以,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发生。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消防灭火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灭火救援;技术装备;发展需求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50-01

新形势下产生了新的问题。为按满足新的需求,灭火救援理论和技术装备应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创新发展,完成新时期下赋予公安消防部门的任务,改善灭火救援理论和技术装备整体发展滞后的现状,加大科技投入和相关的技术开发,从整体上,增强灭火救援技术装备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

一、灭火救援的理论发展需求

灭火救援的传统任务就是灭火救灾,随着时展,灭火救援在作战原则、作战方式上都产生了巨大转变,然而灭火救援理论作为技术转给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发展进度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结合灭火救援的实战需求,创新、发展灭火救援理论已成为公安消防部队当前的重要任务。灭火救援理论的发展中,要兼顾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创新,满足现实情况下灭火任务和灭火职能的需求,加强对新装备性能参数和先进技术理论的研究分析。

灭火救援的理论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新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火灾危险系数的研究,通过实验操作,根据新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破坏情况,选定合适的灭火剂和灭火工具,加强对新型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事故的战术理论研究,尤其是压缩天然气和车用乙醇汽油火灾的扑救战术。

2.加强对灾害事故发生及预防控制机理的研究分析,特别是对经常性、典型性灾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衍变规律的研究,以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危害及衍生灾害,例如,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用水灭火,水量过大会造成水渍损失,还会对空气、土壤造成破坏,污染环境,除此之外,还会造成交通堵塞、供水供电、通讯的中断,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成活。因此,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在完成灭火目标的基础上,还要避免形成上述衍生灾害。

3.加强对建筑物火灾高温环境下的风险评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楼层越来越高,其结构和建筑材料也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特点,给灭火救灾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以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和力学角度为着手点,研究不同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在不同的火灾高温环境下的承重性和耐热性,做出准确有效的风险评估,只有掌握了火灾事故中建筑物倒塌的原因和规律,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科学有效的预测预警方案及应急措施。

二、灭火救援的技术装备发展需求

(一)灭火救援作战装备的发展需求

灭火救援装备即用于灭火扑救工作中的各种作战器材工具的总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将灭火救援作战装备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消防员防护装备。加强对消防员基本用具的科学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研制阻燃、防毒、轻便、安全的防护服装;提高头盔的智能功效,在具备护目、照明的基础上,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让头盔实现火灾现场的图像数据的通讯传输。

2.抢险救援材料。引进如液压式、气压式的切割、撑顶等便携式破拆工具,以及用于快速破拆的专用工具,例如快速破门枪、开锁器等;大力研发用于管道、罐体的便携式堵漏工具。

3.灭火器材。加强对水枪的而多功能、一体化研究,在手枪上设置水量调节器,以在灭火救援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适当的水量;推广对远程水枪、干粉泡沫两用枪、转向枪等专用型水枪的使用;加大对多功能、轻便型激动消防泵的使用,如可拆卸的便携式手抬泵、供水、清洁、水陆多用的消防泵等。

4.灭火剂。研制经济环保的新型灭火剂,研究不同灭火剂的灭火原理、灭火功效、最佳使用方法和应用环境;为避免灭火救援工作中造成的衍生灾害,必须大力研发用于减少火灾现场水体、空气、土壤污染的抗污剂。

5.消防车。发展大流量、大功率、高效节水的消防水车,研发专用于地铁、隧道的消防车,以及适用于高楼层的集供水、灭火、救人的多功能举高消防车;为保证消防员的安全,大力研发消防机器人,用于侦查、破拆等危险事项。

(二)灭火救援训练装备的发展需求

为提高消防员的应急备战能力,熟练使用相关的技术装备,必须加强对消防员的灭火救援模拟训练,以提高实战灭火救援的成功几率,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建立一个全面的事故训练系统,包含防护、侦查、堵漏、传输、除污、医疗事项,应用可模拟高温、浓烟等实景效果的可控式烟热训练系统,研制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危险品仿真品用于实景演练,大力开发用登高训练、高空作业时的自动保护装置,在达到实景模拟的同时,保证人员的安全。

三、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事故预防、灭火救援的工作难度增加。新时代的发展对灭火救援的理论和技术装备的发展都提出了跟高的要求,消防部队必须紧随实际需求,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装备的现代化、信息化。通过实战演练,熟悉新装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其功效,为实际灭火救援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冷俐,何宁.灭火救援理论和技术装备发展的需求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

消防灭火的方法范文6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经研究决定,特调整森林防火指挥所。现将调整后的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1、领导小组职责

掌握本村动态,注意化解影响安全稳定工作的矛盾。

把提高思想认识作为搞好安全防火的切入点,把严肃对待事故隐患当作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抓落实。

要把防火作为安全工作重点,树立保证安全也是服务的重要目标,做到持之以恒,警钟长鸣。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防火的教育,把安全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在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学时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在节假日和特殊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示教育。

2、各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要认真贯彻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工作落实到位,抓好制度落实。

(2)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消防意识,并通过会议、谈话等多种手段来提高职工的消防意识、忧患意识、防控意识,作到人人知消防,人人重消防的局面。

(3)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可靠性检查。灭火器要及时更换灭火剂,抢修、抢救器材要处于良好待用状态,将防火、灭火建立在科学的技术保障条件下,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防火预案

发现火情后,要保持冷静,明辨方向和火势大小,火灾刚发生时,可趋火势很小,组织应急分队在第一时间灭火,同时呼喊周围人员参与灭火和报警,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搬离险地。值班员首先引导周边人员进行疏散,并组织人员力争把火控制、扑灭在初期阶段。

各单位应急分队应立即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并通知相关的各部门领导尽快增加援助人手。

重大火情,同时向“119”报警,工作人员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首先通知起火楼层,然后,再根据火情扩大附近区域,逐区域的通知。

接到火情警报后,防火应急分队要立即作好准备,带好灭火器材赶到失火现场,适时投入灭火战斗。

各防火组织和防火力量要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基本分工和任务如下:

警戒组:由乡综治办负责。任务:严格野外用火,加强巡逻,保护现场,维护秩序,迎接并引导消防车辆进入火灾现场。

灭火组:由副指挥负责指挥战斗,各单位的灭火组织由乡指挥部负责指挥。任务是根据火情采取恰当的灭火方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抢救组:由失火单位负责,任务是抢救受伤人员,搬运贵重物品。

救护组:由卫生院、车队人员组成,救治受伤人员工作由卫生院领导负责,运送伤员工作由车队领导负责。

指挥组:由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在现场组织、调动人员灭火,协调相关单位任务,并配合专业消防队列到场后协助其指挥灭火工作。

灭火人员都要为专业消防队让路,根据需要提供转交灭火器材,并继续积极地协助灭火工作。

善后工作处理:

a在火灾扑灭后,由失火单位负责监督现场,以防止火灾重起。

b火灾后4小时内,失火基层单位如实写出火灾分析检查报告。

c协同消防部门查找原因,进行消防整改,按规定实施惩处。

要求:

a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即要立足于防,更要准备着消,防时思想不麻痹,消时人、财、物有准备,了解灭火指挥方案和本单位的灭火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