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1
关键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广西城市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解决对策
一、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重要过渡时期,社会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社会矛盾、经济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等等,从而导致城市突发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城市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它是推动国家发展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文明,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城市中是否安定,直接影响到社会是否稳定。研究发现,广西各个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表现出运行管理机制较混乱,管理基础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对广西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确保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广西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事件发生前的预警系统和响应协调机制不完善
应急管理专业机构在广西城市已经建成,虽然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效果也不太突显。原因是:一方面,这些工作没有连续性,通常缺乏动态分析潜在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即缺乏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进行预控制;另一方面,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急救部署中,需临时组织跨部门合作,这使得人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相关工作,且还需要协调与原部门之间的关系、门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等,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管理的效率。
(二)未建立完善的信息传播管理机制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中,因为对信息和监管制度缺乏合理的奖惩,且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政府工作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多保持沉默,即对上层领导或外界抱有“报喜不报忧”心态,因此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很难实现信息的通畅传播。有些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过程中,有选择性地或推迟信息。甚至有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会选择封锁消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政府人员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可信度较低。
(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决策机制不健全
相关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由于应急管理决策理念更新较慢,应急决策技术更新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导致做出的行政指令或行政指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做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决策时,多数决策者仅仅依靠传统的独断的思路,导致应急管理决策带有一定的个人感情因素,对外界咨询机构提供的决策建议持有排斥心态。因此应急管理决策在实施时无法确保其科学有效性,导致决策的效果与计划不相符合,使得决策面临的风险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决策质量,需要重视咨询机构和专家组提供的建议,确保应急管理决策向着自动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努力,同时需要参考群众和媒体提供的宝贵建议,确保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效果。
(四)未形成健全的突发事件调查、评估、责任与整改制度
广西各大城市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所进行的应急管理评估,多由政府部门临时组建的事件评估小组实施,由于采取该评估方式,评估结果势必会对有关部门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对自身利益的损害,很容易出现评估中弄虚作假,无法真实的评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责任的情况。此外,由上级部门组成评估小组的方式,虽然与责任部门自身评估相比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有直接的领导责任,因此仍然无法真正实现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真实、客观的评估。
三、完善广西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对策
研究发现,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突发事件前的管理、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和处理措施以及事件处理后的分析学习过程,这三个过程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针对广西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表现出来的问题,建议建立和完善以下运行机制:预警机制、信息传播机制、决策机制、评估与监督机制等。
(一)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顾名思义,主要是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采取监督、管控,从而确保降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预警机制,主要是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掌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从而建立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预警系统。社会燃烧理论认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与自然环境中发生的燃烧现象是相类似的。预警机制可认为是对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因素进行监督控制,在这些因素由量变逐渐向质变发生前或者在发生质变的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进干预和处理。研究发现,引起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因素各不相同,因而对事件因素的监控措施也有所不同,例如,针对自然因素或者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者之间交互作用,而导致发生的突发事件,可以采用观测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得到相应的资料数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判断、预报、统计、科研并进行其他应急管理工作。同时,根据以前对安全事件监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安全事件的强度、范围等,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建立通畅的信息传播机制
其一,是在应急管理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完善的信息传播机制,从而确保能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有效地搜集信息。例如,以突发禽流感为例,首先,应建立禽流感的信息搜集系统,对禽流感的传播做到有效的监控,具体作法是:第一,对可能传播病毒的候鸟设立监测点,并对其越冬和迁徙状况进行监视;第二,对可能感染的禽类,需要安排相应的人员驻点进行观察,以建立禽类传播病毒的预防机制;第三,在城市各分区设立可能感染人员监测点,对发现感染的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避免病态继续恶化。
其二,建立完善的民众、传媒信息须知平台。第一,定期举办新闻会,政府部门应针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举行信息公开会,向城市居民、民众公布准确的信息,从而消除居民之间散播的虚假信息;第二,利用新闻媒体向民众传输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以方便民众了解事件的最近进展,减少民众间出现的恐慌,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三)构建科学的应急管理决策机制
在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应急管理决策是应急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在广西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应重视构建应急管理决策系统。针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开展的应急管理决策,其实质是对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决策。由于无法有效地预测突发事件何时发生、规模多大、持续时间多长,甚至连后续影响也难以预估,因此针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制定的应急管理决策是非程序化的决策。构建科学的应急管理决策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应急管理决策机构。应急管理决策机构是完善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决策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明确决策机构的权力和责任,遵循属地管理和领导统一管理相互协调的基本原则,对城市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做出相应的决策。
第二,应急管理决策者。由于决策者是应急管理决策的主要人员,他对应急管理决策负全部责任,因此需要提高应急管理决策者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升决策者的决策理念和水平,以减少决策失误。
第三,决策技术平台和决策咨询机构。决策技术平台和决策咨询机构组成了应急管理决策的支撑系统,它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保障。首先需要重视应急管理决策咨询机构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作用。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决策技术平台,从而推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决策向理论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前进。
针对广西城市突发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对策,对降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对民众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应对广西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需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通畅的信息传输机制、构建科学的应急管理决策机制,最终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2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工程施工由于其具有生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协调性和劳动密集性、受自然条件和环境影响等特征,所以一直是风险、威胁和危险很大的行业。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中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产生了比较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安全生产是工程实施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通常说来,企业或项目是以成本核算为中心,但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是保障,严格地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无安全事故就是效益。我认为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从重视人的生命、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清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和科学管理安全投入、做好应急管理。
一、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
不论是企业还是项目的安全管理理念都应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工程进度、经济利益等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生产环境的优化,生产工具设备的技术进步,确保人员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都应当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许多违规操作(比如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护壁厚度、强度等)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知道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由于觉得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小、按照正规操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增加一定的投入就对其违规行为不加以纠正甚至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提倡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最终目的。然而,以人为本的另一个体现也在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也是以人为主。纵观安全事故,不外乎三个重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其中所占比例最重的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抓好安全要以人为本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把如何抓好人的行为列为重中之重。
二、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首先应当在思想认识上有足够的提高,应当时时刻刻把它和我们的生命、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它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地位。只有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项目、对企业甚至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通过全员的主动、积极参与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经济效益。在实际安全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大多数施工单位并不组织相应的劳务施工队伍,一旦中标,就会把作业工作分包给相关的专业队伍,以包代管,对工程安全问题的日常防范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是如何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我们不能忽视安全,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责任;我们也不能不要效益,这是企业的使命。没有安全,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会不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实践中,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长。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争取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便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四、正确看待和科学管理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不应该是负担,它所产生的也绝不是一种负效益。我们都知道安全投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成本的增加,但是,究其本质,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地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企业效益就有保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也才有保障,从而就可以发挥极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它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并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人们生活造成诸多的不便。因此,安全投入并不是纯粹的支出,只是它的产出总是间接地反映出来。安全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合理的安全投入,可以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增长。但是,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变成了无谓的浪费,甚至可能降低效益。正常的安全投入都应该在安全失稳点与安全保障点之间,超过安全保障点的安全投入可能就是盲目的投入,得到的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不但会增加安全管理难度,还可能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在安全投入上,必须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审计、监督监察等手段,对安全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以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做最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五、做好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安全应急管理是指针对安全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管理。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和永恒的主题。尽管亡羊补牢很重要,但我们不提倡亡羊补牢的安全管理。咱可以回忆一下,在不发生事故时,很难查出不安全因素,出了事故后,处处都是不安全隐患;没发生事故时,就是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一定能接受,出了事故后,似乎到处都是隐患。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及安全管理方式的创新。预防和消除危机源。危机源是指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最终出现的事件。它有可能是人为的,也有可能不是人为的。比如隧道施工中瓦斯、坍塌、涌水,施工用电、脚手架存在质量问题或搭设不符合要求,突然性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都属于危险源。应急预防必须从这一阶段就开始,加强对人为危险源的防止、发现和处理,加强对各种非人为危险源(自然灾害)的预测。针对固定的危险源和始终存在的安全隐患编制合理的安全应急预案并演练。通过演练培训员工面对突发事件控制能力和处理能力。如发生爆炸等事故后人员如何撤离,发生触电事故后如何救护等等。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开展危险源调查,制定危险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消除、隔离、疏导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加大重大危险整改消除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部进行重点监控,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3
【关键词】激励机制;公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
前言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还能有效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所以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以确保项目在顺利进行的同时可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1.激励机制概述
激励机制是指公路施工企业在项目计划制定完成后,从施工人员的角度出发,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这种承诺是具有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的,随着企业高层对激励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对公路施工企业特殊性的认知,激励机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员工奖励手段,它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安全管理中去,以此规范控制施工人员的相关行为准则,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风险。
2.影响公路施工安全的因素
2.1环境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公路施工安全问题属于不可避免性因素,如自然灾害对施工路线的破坏影响,对于这一部分原因,公路施工企业只能做好应急准备措施以及加强危险发生后的治理措施。
2.2设备因素
公路施工工程较大,需要投入较多的设备资金来辅助施工项目,但是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超负荷工作或者设备检修管理问题而造成设备突发故障,机械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影响到项目进程,严重时甚至会危害到相关的设备操控人员[1]。
2.3施工人员自身因素
施工人员作为有个人意识的主体,在施工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团队合作情况等,此外,由于施工设备更新速度较快,公路施工人员可能会由于自身专业技能限制而无法有效操控设备,容易造成企业损失和个人安全受到伤害。
3.激励机制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3.1选择合适的激励时间
在项目不同的施工阶段选择切合实际的激励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公路施工企业适合的激励时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施工前激励、施工中激励、施工后激励。施工前激励是指企业高层人员在接到项目后,根据项目工程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然后针对参与公路施工项目的员工设立于项目相关的激励形式和激励标准,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激励标准就是企业对员工的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做出一个基本的要求,但是企业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有效抵消员工的抵抗意识,增加员工施工操作的行为标准,不仅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进程和质量,还可以通过员工对个人的自主约束增加安全系数,施工中激励主要是指企业对于在公路施工中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口头赞扬或者相关的物质奖励承诺,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施工后激励则是指咋项目结束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参与施工项目的人员作出全程评价,对安全意识强烈与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奖励[2]。
3.2合理控制激励程度
合理控制激励程度首先需要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诱导因素,提取相关的诱导因素是要建立在对员工个人的实际调查分析之上的,一般而言,激励程度可以根据员工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度与任务困难程度来衡量,确保激励制度的公平公正,使其在安全生项目中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助长作用,而不是由于激励机制的偏失造成施工人员的不平衡心理,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个可以推动企业发展进程的安全管理机制,必须死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这就要求激励机制的确立是要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就是可以将施工人员的心理变化与项目的进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其适合的激励制度,制定企业可行的激励指标,而不是只对施工人员作出口头承诺[3]。
4.在公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设立激励机制的方案
4.1全程激励模式
制定全程激励,可以有效保证施工人员在整个安全生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全程激励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交流、选择、评价、分配、比较交流。初步交流是为了了解员工的个人情况,明确其工作素质和能力以及员工个人需要,同时向员工表面企业的立场,制定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行为准则等,然后企业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其安排合适的施工岗位,在工程结束后,企业会对全部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最终的奖励分配,最后组织员工进行交流和比较,提出个人意见。全程激励是一种固定额工作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及时性[4]。
4.2多种激励方式共同使用
公路施工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一般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其中物质激励又包括晋升激励、薪资激励、奖金激励,精神激励则包括信任激励、赞扬激励、民主激励。这两种激励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陷,物质激励可以使员工最直接的感受到激励机制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施工安全管理与薪资挂钩,才可以使员工充分认识到是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而精神奖励则是对员工的尊重和肯定,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合理结合两种激励模式,注意扬长避短,可以在安全管理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保证企业全部员工共同参与
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直观和公开,安全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是需要经过企业上下协同合作的,管理者只有在员工的支持与认可下才可以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同样,只有员工的安全意识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才可以在企业中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激励机制需要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对员工的分析调查来制定,员工的个人价值也需要通过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肯定[5]。
结语
公路施工项目是加快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项目,但是其危险指数也相对较高,公路施工企业只有全面客观的考虑施工状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和员工需要的安全管理机制,才可以再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上赢得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军. 激励机制在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8:213.
[2]付宣. 论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外资,2012,13:22-23.
[3]陈海涛. 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经济研究导刊,2015,01:16-17.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4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突出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管”的责任要求,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注重安排部署。镇安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镇党委、镇政府适时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截至目前,共召开专题会议15次,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和检查全镇安全生产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层层落实责任。年初,镇政府与各村及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目标责任书,形成各级齐抓共管、逐级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学习宣传,落实教育“五进”活动
我镇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基础性、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扎实开展了“防灾减灾周”、“第十九个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设置宣传栏、广播、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防灾减灾救灾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五进”的方式,大力开展安全知识送书活动,将各类普法读本和相关安全知识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切实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前三季度,全镇共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16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00余份。借助镇村应急管理微信平台,及时推送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常识,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了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三)强化监督检查,落实监督管理职责
一是加强督查检查。镇党政主要领导以特殊时期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为契机,从安全问题易发、频发、多发的环节入手,重点督查节会期间安全生产防范措施、主体责任落实、贯彻执行“五落实五到位”、值班值守等情况;应急服务中心每月对辖区所有企业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掌控各类隐患,建立隐患台账,全面进行整改;各村由包村领导负总责,村干部包抓,每月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对于排查出的隐患,进一步细化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化解风险隐患。二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按照市、区要求,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专项行动。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项行动督查组及检查组,深入企业、村社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检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各村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标销号闭环,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深入、有序地开展。前三季度,共检查企业113家,发现一般安全隐患13条,完成整改12条。
(四)强化风险防范,落实基层应急保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镇政府及各村组建应急抢险队,配置“三员”(安全监管员、灾情信息员、应急联络员),相关人员保持通讯设备24小时畅通,保持时刻准备、随时待命,一旦发生事故,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到场。二是及时开展应急演练。修订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汛期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共开展演练13场次,切实提高全镇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各村通过购买及签订协议等方式,备足应急物资,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信息及时上报。
(五)强化预警预报,落实防灾减灾责任
为及时防范汛期暴雨、大风天气带来的损失,及时向各村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预防措施,不定时推送防灾减灾相关制度及常识,切实提高了群众的防范意识,提升了防灾减灾水平。我镇分别于5月29日及8月4日遭受风雹灾害及洪涝灾害,灾害造成我镇部分农作物、道路等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灾情发生后,我镇立即组织各村开展排查,上报灾情,并将全镇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至区应急局。
(六)强化闭环管理,落实责任可追溯制度
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要求,构建镇、村、社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各网格实行安全生产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二是注重工作留痕。围绕“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要求,在安全生产巡查检查、宣传教育培训、预警预报等具体工作中注重“留痕”,留存影像资料,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做到有迹可查、有据可依。三是健全工作台账。摸清生产经营单位基础底数,建立“一企一档”,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督促相关责任人按时整改,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坚持边查边改,以检查促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存在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安全培训不认真等问题;二是各村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不到位现象,网格化管理未能有效落实,微信应用平台宣传不及时、不到位;三是我镇安全生产专业监管人员少,缺乏必要的专业力量和执法装备,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阶段重点工作
第四季度,我镇将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市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总体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工作。
(一)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事故发生。扎实开展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对煤矿、危险化学品(加油站、液化气站、烟花爆竹企业)、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紧盯关键环节,全力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及时进行“回头看”,切实做到检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全程不走过场。
(二)全面推动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中央省市区会议精神和安排部署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紧盯任务要求,强化工作措施,着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出实招。督促企业认真组织召开职工安全培训会,组织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努力提高职工预防事故和发生事故自救能力,确保辖区内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深入排查道路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发生。目前已进入冬季,特别在寒冬季节,道路容易结冰,结合城郊乡镇车流量大、出行代步工具较多的实际特点,镇交警中队、农村公路管理所、各村交管室定期巡查辖区内道路状况,清除结冰、堆草等路障,确保道路通畅。坚决杜绝酒驾、疲劳驾驶、无证驾驶、摩托车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适时气象信息和防灾减灾知识,强化交通安全宣传,确保全镇道路安全。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5
一、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制度。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应急管理的规定。
2、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全县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建设,强化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各校应急管理机构组织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
3、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落实应急管理“两个必须”理念,即管行业必须管应急,管业务必须管应急,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二、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层工作
4、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完善安全工作综合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督促各中小学、幼儿园优化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5、推进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系统建设建设。积极推进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应急平台建设,抓好应急资源数据建设,实现应急资源数据互联网和信息共享。
6、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咨询制度。应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积极组织学校应急救援队伍与日常应急管理及综合演习训练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救援队伍在灾情研判、技术指导、方案拟定中的参谋助手作用、有效避免违章指挥、盲目救援。
7、积极开展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教育局要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业务知识培训,使各中小学、幼儿园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相关人员掌握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和义务知识,切实提高学校应急管理人员应急避灾避险工作意识和能力。
8、加大学校应急管理投入力度。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扎实开展火灾救援、地震疏散等相关应急演练工作,加大应急培训、事故预警和队伍运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三、大力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9、建立教育系统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种方式,在应急队伍装备、资金方面予以支持,着重解决应急救援队伍面临的人员不稳定问题。
10、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应急救援队伍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实战能力。
四、做好事故灾难应对处置
11、强化应急值守。建立全县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应急值班体系。县教育局,各中小学、幼儿园应坚持24小时专人应急值守,做到信息畅通,预测预警及时。
12、完善应对事故灾难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处置决策、力量协调、现场指挥等应急管理制度。
13、加强对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督促指导。实行总指挥领导下的组织负责制,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指挥程序。
14、建立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相关制度。加大落实力度,将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的总结与评估报告,纳入事故调查报告一并进行通报,提高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6
深入贯彻落实、总理系列批示指示精神,认真执行区委、区政府和市局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强化“主动作为、严格履责、部门协作”意识,突出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筑牢基层基础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继续推进“三化”建设,探索建立以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为基础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保障体系,严密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不断提升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确保辖区水上不发生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和水域污染事故,确保全系统单位内部安全稳定。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入推进平安创建。
按照交通运输厅的统一部署,全面把握“平安交通”创建活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阶段的工作要求,围绕创建活动总体目标,建立“平安交通”创建标准体系、目标体系和制度体系,培塑“平安交通”示范品牌。以“任务项目化、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为基本原则,重点开展“四项行动”:一是由公路站牵头开展平安示范公路创建行动。围绕“畅安舒美”要求,开展平安示范公路创建行动,按计划每年建成一批平安示范公路。二是由运管处牵头开展平安港区创建行动。以石油化工港口码头、危化品罐区等为主要创建对象,确保不发生港口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三是由航道站牵头开展平安航段创建行动,确保全省干线航道安全通畅,四是由质监站牵头开展平安工地创建行动。以“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治理为抓手,确保在建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参创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二)强化行业指导,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宣贯指导,强化条块协调,合力推进标准化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条线归口指导,依据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确定的建设类别和达标时限等要求,及时印发组织推进工作方案措施,适时制定奖惩措施,督促加快企业达标实施运行进度。
运管处要牵头负责推进危货运输企业、港头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危货运输企业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达标考评;要在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运站场、机动车维修等经营类别企业中选择其中管理基础较好的开展示范达标建设,力争各类企业分别有20%在10月底前完成自评,12月底前完成达标考评。要确保所有石油化工港口码头企业在12月底前完成达标考评;要提前谋划,认真调查摸清普货港口码头企业数量和基本情况,选取重点普通货物港口码头企业开展示范达标建设,力争有20%的普货港口码头企业在10月底前完成自评,12月底前完成达标考评。
质监站要牵头负责推进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将标准化建设与“平安工地”创建相结合,以标准化建设促进“平安工地”创建,“平安工地”创建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确保辖区内所有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在6月底前完成自评,12月底前完成达标考评。
(三)强化履责意识,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创新督查检查方式建立长效制度。要延续实行暗查暗访、突击检查等好的做法,并固化为暗访暗查与突击检查制度,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定期开展检查,检查时可视情况邀请新闻媒体,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予以曝光。各业务主管部门每年要开展不少于2次暗访暗查或突击检查,检查面要覆盖全市。要重视第三方专家检查作用,建立第三方专家检查制度并定期开展,各业务主管部门每年要开展不少于2次第三方专家检查,检查面要覆盖重点企业、重点车船、重点港站、重点在建工程。
健全完善安全工作点评考核制度。建立完善对各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将各项安全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考核指标,年终对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安全目标考核,并将考核与年度安全奖励发放挂钩。
(四)强化科技支撑,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配合省厅推进省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运用。加强各行业条线日常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深化信息资源利用,提升日常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提升应急处置服务能力。
(五)强化长效机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以隐患治理的“全覆盖、零容忍”为目标,探索建立以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为基础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事故隐患动态台帐。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各类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分类分级标准。通过事故隐患跟踪管理系统应用,建立管理部门隐患跟踪管理动态台帐,实现各类危险源、事故隐患的监测预警、科学评价、统计分析、分级管理和动态管控的“全覆盖”。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结合暗访暗查与突击检查制度、第三方专家检查制度、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形成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合力;完善隐患整改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事故隐患每月分析、每季通报和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的工作闭环,切实做到对事故隐患的“零容忍”。
(六)强化应急管理,完善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定期对行业各类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开展港口安全重大风险调查。针对港口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和特点,货种的有害因素分析,作业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类型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现有应急救援机制和应急能力等情况开展调查,详细分析港口危险化学品作业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问题,为下一步开展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机制建立、处置方案制定等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