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1

>> 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我国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教育信息化在西部地区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农村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的研究及对策 西部地区高校翻译师资发展现状及建设研究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独立舞者的生存现状看广州现代舞的发展 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会展经济效应与发展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网络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他将《画卷》展现在奥运开幕式上[N].长沙晚报,2008—8—22.

③廖阳.中国现代舞:“繁盛”背后有隐忧[N].东方早报,2012—8—17.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3]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张妮.用文化产业改变中西部现代化发展逻辑和路径[J].中国发展观察,2006(3).

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2

>>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供给侧改革下的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对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思考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龙江文化”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的现状、挑战及路径 黑龙江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发展与教育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浅谈提升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9.01

[3]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R].2009

[4]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R].2008

[5]宋魁.建立黑龙江省旅游集散中心带动旅游发展[EB/OL].

[6]胡惠林.关于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J].山东社会科学.2006(2)

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城乡差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97-03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一生发展中不可跳跃的阶段。目前河北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是,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城市中心价值取向的存在等问题,导致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北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公平教育惠及全民。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学前教育近期发展目标作了具体陈述:“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办园规范、师资达标、保教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网络”,“‘十二五’末,全省在园幼儿人数达到210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超过70%。”随后,河北省内各市也都制订了相应的《学前教育三年(2011―2013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就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保证措施等做了具体陈述。

本文对河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河北省各市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做出综合评价。

一、河北省学前教发展的城乡差异现状

河北省教育厅数据显示:2014年河北省城镇幼儿园567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075所,占总数的36.54%,在园幼儿1203232人;2014年河北省乡村幼儿园575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207所,占总数的73.05%,在园幼儿965254人。河北省学前教育总体发展情况良好,但是,由于每个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水平、地理环境、政府政策以及当地人对学前教育认识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各地的学前教育存在城乡差异。论文从受教育机会的现状、师资和幼儿园三方面来分析河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F状。数据主要来源是各市统计年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河北省教育厅。

(一)河北省各市学前教育受教育机会的城乡差异

受教育机会主要体现在入园率这一指标上。通过数据计算得2014年河北省各市的毛入园率,即3~6岁在园儿童数与适龄儿童之比。

从图1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各市城乡之间、市与市之间学前教育发展都不均衡。各市城镇毛入园率都高于乡村毛入园2倍左右,张家口地区甚至达到5倍;对数据分析处理得河北省城镇毛入园率为94.08%,学前教育基本普及,而乡村毛入园率仅为47.47%,乡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发展水平。此外,河北省各市间的城乡毛入园率也存在很大差异,张家口乡村入园率最低,为25.31%;保定最高,为61.93%;衡水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入园率都比较低,平均水平据河北省最低;总体来说,保定、邢台发展最为均衡。

(二)河北省各市学前教育师资方面的城乡差异

教师在教育发展及教育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下面就河北省各市城乡幼儿园师资情况进行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河北省各市间以及各市的学前教育师资方面存在城乡差异。首先,不考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单纯从比值来看,河北省各市城镇地区的生师比低于乡村的生师比,城镇都在20以下,生师比比较合理;而乡村一般介于20~40之间,秦皇岛和沧州甚至达到60以上,极度缺乏从业教师。其次,乡村生师比看似良好,但是这是在园幼儿的情况,如果考虑适龄儿童数与教职工数之比,则数值要大得多,乡村约为71,城镇为19。最后,教职工数方面,乡村与城镇幼儿园教职工数之比0.42,乡村与城镇幼儿园在编教师数之比0.73,远没有达到乡村与城镇的适龄人口数之比1.59。

综上所述,河北省学前教育师资不足,乡村幼儿教师严重匮乏,秦皇岛和张家口市幼儿教师处于极度短缺状态。

(三)河北省各市学前教育幼儿园方面的城乡差异

2014年河北省城镇幼儿园567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075所,占总数的36.54%;河北省乡村幼儿园575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207所,占总数的73.05%。城镇公办在园幼儿数571835人,占城镇总在园人数的47.49%;乡村公办在园幼儿数766745人,占乡村总在园幼儿人数的79.43%。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各市幼儿园的短缺情况,用适龄儿童数与幼儿园数之比这一指标来衡量。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河北省各市学前教育幼儿园方面的城乡差异:首先,河北省各市间乡村与城镇幼儿园数之比1.01没有达到乡村与城镇的适龄儿童数之比1.59,其中秦皇岛乡村与城镇幼儿园数之比最低,邢台、保定、邯郸、衡水的大于1,其余城市介于0.5~1之间;其次,乡村平均每个幼儿园的适龄儿童数也比城镇平均每个幼儿园的适龄儿童数高,城镇格式之间相差不太大,大约在200左右,但是各市间的乡村平均每个幼儿园的适龄儿童数相差较大,承德最少为154,低于200,秦皇岛、张家口、廊坊高于500,其余城市介于200~500之间;最后,从公办园占比来看,乡村的公办园占比大于城镇的公办幼儿园占比。

通过分析,乡村的幼儿多但是幼儿园数量少,又乡村幼儿园的公办园占比高于城镇,但是乡村的入园率远低于城镇,其他指标也低于城镇,这说明一方面农村公办幼儿园不足,远没有达到“广覆盖、保基本”的目标,政府应统筹规划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说明农村民办幼儿园不足,因此,在政府投入一定经费的同时,贯彻“多渠道办园”方针,坚持以农村公办园为主导和吸取社会资源办园同时并举,通过捐资助学、合理收费的多种渠道,拓宽投资渠道,作为学前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河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的综合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

本研究在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及代表性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学前教育城乡差异从受教育机会的现状、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入手进行分析。受教育机会主要体现在入@率这一指标上;对于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分析,采用生师比、公办在编教师占比、公办园比例作为分析指标。即选取入园率X1、师生比X2、公办在编教师占比X3、教育部门办园占比X4作为分析指标,对河北省乡村和城镇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作综合评价。

利用spss软件对河北省各市乡村的四项指标数据作主成分分析,得到方差解释表,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前2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85.928%,这说明用前2个因子来反映事物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5.928%以上,于是,取前2个因子作为主成分,用F1、F2表示。

由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师生比,在编教师占比、教育部门办幼儿园占比在第一主成分上载荷教大;入园率在第二主成分上载荷较大。因此,可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教育资源配置主成分,第二主成分命名为受教育机会主成分。

两个主成分的函数表达式为:

Fi=viX,(1≤i≤4),设wi(1≤i≤2)是表2的第i列系数作为元素的向量,则

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后,综合得分

通过计算得到各地综合得分及排名。类似,对城镇的四项指标数据做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得分。

(二)聚类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北省各市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情况在河北省处于什么位置,我们采用入园率、师生比、乡村与城镇幼儿园教职工数之比、乡村与城镇幼儿园数之比等11个指标数据,利用spss软件作聚类分析,利用系统聚类法中的Q型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得出分析聚类结果。河北省11个市可分为三类,分类结果如下:

由上表,河北省学前教育城乡发展的总体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地区,第一类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情况优于其余两类地区,第三类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则很大,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城乡差异情况和该市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关系。第一类地区的邢台、承德、衡水,第二类的张家口,第三类的秦皇岛属于四线城市;作为二线城市的石家庄、唐山则属于第二类地区;其他城市为三线城市,分布在三类地区中。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除了公办园占比外,城镇的入园率、生师比、公办在编教师占比三项指标要优于乡村,农村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河北省各市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程度也不同;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河北省学前教育城乡发展的总体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地区,前教育资城乡差异情况和该市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关系;乡村公办园较多、民办园少,但是乡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城镇。

对于如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国家以及河北省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就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发展措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行“三为主”模式,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健全和完善全省以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农村公共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

对于如何发展学前教育,2014年教育部出台学前教育计划:五措施普及学前教育。教育部“五措施”明确指出:扩大发展普惠性民办园和城乡公办园。以区县为单位制订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2015年底前,城镇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补足配齐幼儿园。针对民办园采取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各地2015年底前出台认定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实施办法;实现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通过多种方式补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等措施。

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河北省及各市政府要认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承担相应的责任,把学前教育纳入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总规划中,实实在在地把学前教育摆在各级教育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把办好学前教育当作“硬任务”来抓,保证学前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其次,河北省及各市政府应保证学前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地区,可以考虑参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经验,将学前教育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再次,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同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收费标准。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教师资整体素质。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北省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1406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传英,王玮虹.城乡统筹背景下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与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3(7)

[2] 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12(5)

[3] 王海英.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社会表现、产生机制及其解决的可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4] 田志磊,张雪.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与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5)

[5] 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6] 汪冬梅.农村学前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7] 睢丽娟.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综合评价[D].保定:河北大学,2011

[8] 张雪,袁连生,田志磊.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学前教育发展,2012(20)

[9] 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 袁连生,冯晓霞.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11] 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与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2] 杨挺,习勇生.重庆市幼儿教育发展水平城乡差异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2(4)

[13] 刘占兰,高丙成.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4)

[14] 田志磊,袁连生,张雪.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2)

[15]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4

[关键词] 农村;网络文化;文化网站;农村文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时至今日,网络把世界接入了家庭,搬到了人们面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人们能够如此便捷地实现与世界的广泛沟通,与文化的直接对话。中国广大农村并没有在这波信息化浪潮中远远落伍,农村网民队伍近几年迅猛发展,至今已过亿。然而,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及研究却远远滞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加快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打造网上人文乡村中国,对于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利用、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扩大农村文化消费并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现代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也将成为拉大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网络应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具有信息储量大、信息全面、查询方便、信息更新及时等优势。对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互联网无疑是广大农村地区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将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优势有效地应用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是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应该说,农村网络文化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以2009年为例,中国涉农网站建设在2009年发展加快,从年初2.2万余家增至年底3万余家,日均页面浏览量已达120多万次,内容及形式较以前也有很大提高。但总体说来,还存在以下问题:

1.1农村网络文化网站建设匮乏,与增速迅猛的农村网民队伍不成正比。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站总数达323万多个,其中农村、农业类网站只有3万余个,占全国网站总数不足1%。与此相对比,农村网民队伍却增速迅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首次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至2007年6月,中国农村网民3740万,仅半年之后增为5262万人,增速是城市网民三倍以上。至2009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亿,占中国3.84亿整体网民的27.8%。也就是说,接近网民总数近1/3的农村网民,只拥有不足1%的农村农业类网站。

1.2农村网络文化网站建设形态单一,缺乏创新,不足以调动网民的参与热情。据CNNIC 2009年6月调查显示:中国农村近亿网民中,只有14.8%在之前半年内访问过农村农业类网站,人数不足两成。分析较有代表性农村农业类网站,可以看出其主要问题为:一是大的农村门户网站缺乏。二是此类网站多分属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布局较为分散,行业内资源整合比较薄弱。三是内容上专业性构建较多,形态较为单一,以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等物质层面为主,带有泥土芳香民风民俗形态的行为文化层和乡土中国长期孕育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心态文化层以及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现代农村文化构建短缺。四是缺乏技术创新与良好制作,吸引力不够。

2、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对策

2.1积极组织开展“电脑下乡”、“互联网技术服务下乡”、“网络文化下乡”等活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相关产品制造商及经销商、各大网络运营商在实施“家电下乡”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电脑下乡”的力度,专门制定“互联网技术服务下乡”、“网络文化下乡”的政策,比如制定农民安装互联网络资金优惠标准和电脑以旧换新补贴标准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切实的优惠补贴及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改善农民受资金、技术等限制及观念影响导致网络文化消费不足的局面。特别是应降低农村上网费用,鼓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赶“科技大集”和走村入户,宣传、示范、培训那些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的青年农民,并由他们带动更多农民认识电脑及网络,学会使用及用好网络,促进农村网络文化的发展。

2.2创新农村网络文化建设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全社会协同发展农村网络文化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农村网络文化事业的主导推动、农村网络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构成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的新格局。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应抓紧着手就农村网络文化发展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从政策、组织、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支持等层面,统筹各方面力量,建设与管理并举,大力促进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支持、投入和参与,引导、扶持和规范农村网络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

对于电信类生产经营企业和专业投资者来说,应在完善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基础上,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培育农村网络文化市场,做好农村网络文化网站的长期维护、更新与推广,并努力从内容建设、网络营销等方面提升其发展实力。对于社会各界来说,应鼓励支持网络专业人才和文化精英开办精彩乡村文化网站以及相关农村网络文化的互动式论坛、贴吧、博客、播客等,给农村网民提供积极参与的平台。要培养新生代力量,将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民俗文化教育纳入大中小学课堂,加大对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倡导社会各界关注乡村文化,引导人们进行农村网络文化的研究设计、宣传推介、成果展示等,营造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5

大边疆战略视野下的“问题”分析

中国西部民族事务管理

中国民族问题与边疆安全

美巴分歧和矛盾及两国关系前景

中印关系的若干问题

西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新一轮西部开发与研究型大学的使命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自然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发挥口岸在兴边富民中的作用

西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实践研究

新时期西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研究论纲

西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西部灾后农村社区扶贫的思考

西部大学生集体户籍管理问题研究

四川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的VEC模型分析

成都市人口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成都市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

成都市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残疾人的社会距离初探

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就业环境研究

四川省三峡外迁移民生计重建与社会融入研究

外来移民社会融合研究述评

从稳控到整合: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汶川地震后成都市公民意识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研究

社会工作对灾后社会建设的作用初探

非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探析

试析发展政策的包容性特征

西北地区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

浅析我国反贫困政策的改革之路

西部民族地区个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解析

西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刍议

西部电视选秀节目的特色与策略研究

欧盟碳排放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西部大开发的立法完善与法制保障

西南地区民族纠纷的类型及法律应对

西部地方政府在中国—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投资布局优化研究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西部地区跨部门政府信息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

西部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华蓥市的调研报告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股权投资基金基地建设

西部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寺无僧”问题现状及对策

时期中国内地会西南边疆传教活动述略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转折点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6

关键词 农村;林业绿化;现状;问题;对策;浙江温岭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84-01

农村绿化是温岭市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近年来,温岭市启动实施“百村绿化、千里绿廊、万亩绿地”工程,目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市取得了省、市、县3级绿化示范村逾100个,粗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农村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现通过对全市山村、海边村庄、主干道周边村庄几个不同类型的村庄绿化观察及调查,探讨农村林业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以为农村绿化建设提供借鉴。

1 农村林业绿化现状

1.1 重建设,轻绿化

农村居民绿化意识薄弱,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破坏、阻遏林业绿化,导致农村普遍缺少系统的公共绿化。此外,农村居民绿化的积极性比较低,房屋附近缺少系统的绿化,缺失乡村特有的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1-2]。

1.2 农村绿化物质基础缺乏

根据农村绿化不同,每村平均需投入3万~15万元,而温岭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村级集体收入少,根本无法拿出资金进行绿化建设,同时农村土地资源紧张、土地价值高,多数涉及到农户的承包地,难以协调。农村缺乏专业的林技人员及相应的科技支撑、科技创新。此外,绿化养护经费匮乏,导致农村绿化成活率低下。

1.3 存在城市化倾向

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盲目引进名贵树种;大面积种植草坪,对灌木进行模纹处理或在村内公共空间造假山、修水池等;公共场所地面过度硬化,不切实际地修建亲水木栈道、村庄公园。以上这些建设措施,既没有城市绿化的精致与景致,也丧失了乡村特有的生态绿化环境,破坏了乡土风貌与气息[3]。

2 发展对策

2.1 加强农民的宣传教育

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绿化意识,使农民切实感受到农村绿化带来的利益。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民各项技能,让广大农民了解林业的普通栽培抚育知识、生态系统功能科普知识等,使农民担当起发展现代林业的重任[4]。

2.2 加强领导,重视物资投入,明确职责

农村绿化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必须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建立目标考核,同时村级集体要积极寻找出路,筹集绿化资金、解决涉地农户的租地绿化优惠政策,建设完善的农村绿化体系。基层林业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村绿化改造提供改造前合理规划、改造中亲自指导、改造后管理整套服务,通过结合各村各自的特点,指导农村完成适合本村生态的林业绿化。加强基层林业站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站的基础和保障作用,确保各项工作的认真落实。引导农村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林业生态效益,调动村民积极性,推动农村林业的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林业产业建设的发展[5-6]。

2.3 突出乡土树种在农村绿化中的应用

一方面,在农村庭院绿化上,多选择种植枇杷、桃、杨梅、桔树、葡萄等温岭乡土果树。这些果树既开花又结果,观赏实用两相宜。庭院围墙以藤本类瓜果蔬菜进行攀藤,形成垂直绿化,构成富有个性的、精致的家园。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山、水、林、田、路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围村林业绿化建设,将村中河流沿岸、村中主道、村外荒山田间机耕路旁充分利用起来以开展植树造林,切实保护绿化成果,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结合温岭市村庄分布在沿海、公路、塘堤、平原、山地等特点,分别布置带状沿海农村防护林网、平原网络状农田林网建设、片状山体绿化网[7]。有条件的村庄,可在村口建设以乔木为主体的绿地或林地。在村内,根据村庄的综合布局及地形地貌,以乔木为主体,落叶和常绿树相结合,形成村内绿色骨架体系[8-12]。

3 参考文献

[1] 李翠萍.对新农村建设绿化的思考[J].河北林业科技,2011(1):31.

[2] 吕品.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6):228.

[3] 刘大威.乡村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建设报,2007-10-26(2).

[4] 周生贤.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林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4(02M):4-7.

[5] 魏殿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 指导当前的营造林工作[J].中国林业,2005(03B):18-19.

[6] 许咏梅.新农村建设中有关绿化方面的建议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2(13):100.

[7] 颜福彬,吴敏霞.温岭市农村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42-243.

[8] 吴维,代钦奎,唐逸平,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探讨[J].林业建设,2009(1):56-58.

[9] 朱社红,卢素香,葛庆玉,等.小议乡村绿化[J].现代农业,2012(4):93-94.

[10] 白永祥.提高林业绿化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