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防工程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防工程评估范文1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绩效评估;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D669.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保障者,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传统城镇化发展中,地政府错误的绩效观导致了诸多困境与问题,为了改变此局面,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的城镇化是政府在充分认清现实,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实质是政府一种新的评估价值引导。
一、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价值导向
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地方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我国城镇化建设也不例外,在传统的城镇化进程中,我过政府依旧以经济增长的量作为其业绩评估的主要标准。这种偏激的价值导向为我国城镇化在量上带来了“可观”的数字,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严重后果。如果政府不能改变“经济至上”的价值观念,即使政府业绩评估的指标发生了变化也不能解决传统城镇化中出现的严重问题。
(二)效率至上的价值导向
政府业绩评估包括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四方面,四者同样重要。但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往往就把效率作为基本的价值导向,对经济指标表现出特别的偏好,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指标,这样就造成了短期效应特别明显,长期副作用很大的情况。在传统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被效率过分牵引,追求速度,忽视了公平,导致大量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面临安置不到位,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三)唯上级政府指示是从的价值导向
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下级政府多以上级政府的指令为办事依据,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为自身业绩评估的最主要的标准,没有很好的考虑到政府自身的行为是否是在为人民群众办事,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取好的业绩,不断建设面子工程,而居民生活特别是那些城市低收入的居民真正需要的住房等民生工程却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强行要求农村户口的一些村民转为城市户口,却不能很好的解决转户口以后的居住、就业、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应坚持的正确的价值导向
正确的价值导向是进行正确绩效评估的前提。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念。政府在为其提供公共服务时除了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和宗旨为价值导向外,还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念为导向。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在传统的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坚持以管制和效率为特征的传统行政的理念,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服务型政府指标体系强调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应是其核心价值观。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最高价值[1]。传统城镇化进程,一些地方政府只是追求农村人口户籍到城市户籍的形式上转变,并没有真正考虑农村人是否从观念思想行为上适应了城市化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做到在转移人的同时提升人,在服务人的同时引导人,真正实现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转变。
(二)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导向
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量的增长,造成量大而质低的局面,城市建筑无节制的扩张,工业污染排放无管制,环境保护被忽视。政府必须正视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量至上”的错误价值导向,全面转向坚持“质取胜”的价值导向。政府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满意服务和优质高效系统管理为目标的活动[2]。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导向就是要做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充分调动组织内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的同时循环利用资源;坚持集约式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效率和公平均衡的价值导向
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以公平为价值导向,尽力给所有人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所谓公平,就是让不同的主体能在同样的起跑线和同样的政策环境中发展自身。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追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城市和乡村在各方面都存在差距,政府的职责是采取措施逐步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而不是片面的追求表面的同化。我国现实的情况是乡村的经济、教育、医疗各方面都落后于城市,所以,要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合理偏向乡村,给乡村更多的优惠条件,更多的资源,要让城市带动乡村一起发展,改变乡村基础薄弱的现状。
三、结语
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和稳定,是各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应充分吸取过去绩效评估中由于价值导向偏颇带来的恶果教训,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及时转变价值观,更科学客观的看待问题,预测后果,不急功近利,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指导我国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消防工程评估范文2
(1)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4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7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5年。
(2)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者学位,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3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4年。
(3)取得含消防工程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者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2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者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3年。
(4)取得消防工程专业硕士学历或者学位,工作满2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1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硕士学历或者学位,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2年。
(5)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博士学历或者学位,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1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博士学历或者学位,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2年。
(6)取得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者学位的人员,其工作年限和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年限均相应增加1年。
2、级别为免一科的报考条件
符合上述(一)报考条件,并具备下列一项条件的,可免试《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科目,只参加《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和《消防安全案例分析》2个科目的考试。
(1)2011年12月31日前,评聘高级工程师技术职务的。
(2)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证书,或者勘察设计各专业注册工程师资格证书的。
3、报名条件相关要求
消防工程评估范文3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为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在十几年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基础上,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提出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针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实践动手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互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此外通过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革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和进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等实践动手环节,构建完善的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 :消防工程;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创新;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X9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5
收稿日期:2014-11-14
0 引言
消防工程成为高等教育一门独立的专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6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第一个建立了消防工程系,并于当年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迄今为止,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荷兰、比利时、韩国、巴西等国都在大学里开设消防工程专业课,有的大学还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教育机构,提供正规化的学历教育,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我国高等院校从20世纪80代初开始培养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当时只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一家高校设置了消防工程专业。随着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逐渐重视,我国对培养高素质消防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矿业大学于2000年设立消防工程专业,2001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国内地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消防工程专业,目前在全国本科专业排名中名列第一,同时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到目前为止,已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中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10余所院校开设了消防工程专业,且数量仍在增加。
经过十几年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工作,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目前该校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消防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培养消防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 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1 培养目标
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安全技术,消防政策法规,具有消防安全技术研究、设计、监测、管理和火灾安全评估、控制及火灾事故调查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1.2 培养方案
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即前5个学期进行学院内大安全专业的课程学习,淡化专业方向,后3个学期分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2个方向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新生进入学校后只进入学院而不进入专业,在低年级学习基础课程,高年级时进入学科领域学习专业课程。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狭窄的弊端。
1.3 课程体系
1.3.1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有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化学等全校统一设置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统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等课程。
1.3.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分专业主干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主干必修课主要有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工程、水灭火工程、建筑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建筑耐火结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有火灾事故调查、电气防火、消防法规、现代灭火技术、消防专业英语、化工企业火灾防护、消防队伍管理与灭火战术、应急救援导论、火灾数值模拟、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心理学、地下工程火灾防护。
1.3.3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是学生巩固、理解课堂知识、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安排了火灾及烟气蔓延、材料热释放速率的测定、火灾时期烟雾特性的测定、灭火剂灭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等。
1.3.4 专业实习
消防工程专业实习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采用大组参观了解的方式。生产实习采用小组跟班学习的方式,直接参加消防系统的安装施工和调试工作。毕业实习安排到武警消防支队,参加消防系统的验收工作,并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1.3.5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包含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一般设计部分是在毕业实习期间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就业单位岗位需求,在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中选择1项内容完成设计。毕业设计专题由指导教师提供一些已经具备研究条件,切实可行,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题目,由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完成。专业文献翻译部分是将与消防有关的英文专业论文翻译成中文。
2 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消防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既有理论基础方面内容,又涉及到各种法律规范和工程实践等知识。学习内容十分繁杂,需要的基础知识门类较多,如建筑、力学、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传热学、燃烧学等。因此该专业的教和学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1 教材建设
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在新教材编写上注意易教易学、深浅适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三基三新”(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内容,并在教材中设置一定的典型案例、讨论题、分析和思考题。
2.2 多媒体教学
全部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节约时间、增大信息量;促进交互式教学;易于补充和提高。
2.3 研讨式教学
开展研讨式教学,以特色课程“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为例,该课程共计32课时,要求学生先经过“建筑防火工程”、“火灾动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32学时中,课堂教学12课时,主要由教师讲授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介绍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余下20课时,由教师提供若干实际建筑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设计小组进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首先分析这一建筑存在哪些消防问题,然后提出性能化设计指标和解决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可利用学院提供的实验室条件和计算机条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完成分工协作、查阅资料、设计实验、上机计算、编写报告和社会能力交流等。课程考核采用小组答辩方式进行。
2.4 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实验课教学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系统的构造和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然后由同学们提出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2.5 加强实践环节
消防工程实习基地建在徐州、无锡、苏州、杭州、厦门等城市。实习分为三个环节,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环节与教学紧密结合,针对性强,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较紧,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实践效果。
2.6 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择徐州国际饭店、徐州金鹰国际商厦、 徐州金地商都等大型公共建筑作为蓝本,进行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 加强消防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1 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担消防工程本科教学相应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从事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的师资队伍。
3.2 培养方式
采用“下现场”、“上学历”、“引进来”、“导师制”等多种途径建设师资队伍,为消防工程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现有师资和拟引进师资我们拟采用“导师制”、“国内外进修”和“岗位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以尽快适应本专业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
3.3 聘请兼职教授
根据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特点,中国矿业大学已聘请了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高水平研究人员作兼职教授,定期来校作有关专题报告,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4 结论
针对目前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等问题,结合中国矿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10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采取大类招生,学生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
(2)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将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工程、水灭火工程、建筑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建筑耐火结构作为消防工程专业主干必修课。
(3)通过实验课、专业实习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互式教学,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学锋.中国消防工程及其21世纪的前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
2 姜学鹏,徐志胜,李耀庄,等.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4)
3 傅智敏,黄金印,屈震.消防工程教育与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12)
4 傅智敏,黄金印.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回顾及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9)
5 郭铁男,傅智敏,黄金印.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发展现状及学科体系构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3)
6 陈爱平,于春华,陈先斌.“消防工程”专业发展与定位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6)
7 陈发明.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4)
消防工程评估范文4
关键词;消防工程; 消防重要性; 质量管理
消防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对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顺利发展,减少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消防工程的质量优劣事关重大,直接关系到公民人身、公民财产、公共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切不可稍有疏忽。
1、我国当前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科技手段与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消防工程施工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的保证。但是,在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的一些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对消防施工单位的审查工作不彻底
消防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决定消防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条件。现实中对施工单位的审查往往只对单位整体的资质进行评估审查,而对于个人的素质的高低却疏于评判。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因法律意识淡薄或个人素质不高、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随意改变设计、消防工程层层转包、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给消防工程的质量安全造成了威胁。
1.2.消防工程设计阶段审核不严
一个综合楼内的消防系统一般情况下应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指示及应急照明系统、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广播及通讯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涉及的学科多、专业细。往往一个系统的设计要由多个专业配合才能完成。而图纸若设计不严密,照搬图集,易给施工带来随意性。
1.3.施工不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常会出现如下不规范的施工现象:在不少消防工程中,必要的防锈处理没有应用到室外消防工程给水管道的钢管内外;而在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要求使用镀锌钢管但却没有使用,泵房出水总管以及竖管除闸阀外,不用缩接或法兰接头连接,有的全部使用电焊焊接。消火栓箱底部预留孔高低位置不够,或是孔的角度不够,或与周围物体间距离过小,到用水时消防水带不易安装,或安装后水带弯折,出水不利,或者水带干脆就无法安装到消火栓。设置的消火栓数量和压力不够,与需要覆盖到的建筑物高度、面积、结构复杂程度不配套。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气线路预埋管不到位,有的将电线直接埋入混凝土内。
1.4.竣工验收阶段对隐蔽设备的质量测定
对于消防工程来说,其相当大的一部分工程是隐蔽的,等到消防工程竣工时,其隐蔽工程的质量已经无法测定,只能依靠检验固定消防设备的应用性能。另外,即使提出了外露部分的焊接有不规范的情况,施工单位也往往难以整改。
2、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确保消防工程质量, 必须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关键在于企业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化企业要求,强化内部管理,上下一致,统一标准,统一计划,把企业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从生产分工的协作、上下左右的关系到时间和空间的联结几个方面合理地组织起来,使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做到“事事都有章可循, 时时都按章办事”,逐步建立一整套健全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消防工程质量。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两个方面。工作质量是指企业的领导工作、管理工作、生产技术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的质量,即企业或个人各项工作对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消防工程质量就是消防安装工程能否满足消防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以及工程配套设备质量要求,其质量特征指的是工程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等。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工程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它是企业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作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和保证。要提高工程质量,首先要提高工作质量,管理工作应围绕提高工作质量这一重点开展,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作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领导工作的质量是关键
现代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根本区别在于: 传统质量管理的驱动力在于各企业部门, 而现代质量管理驱动力在于企业领导。ISO9000 质量体系标准突出强调,领导对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的建立以及质量的总体决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领导工作的质量要求是:领导者必须把质量与生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纳入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围绕既定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有计划、有组织、有程序、有层次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并能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充实质量管理理论,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技术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真正地由被动、滞后、局部的传统质量管理转变到主动、超前、系统的质量管理。
2.2 全员素质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
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是“以人为本”, 全员参与,增强企业活力,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靠人执行的。为确保全体人员的能力,管理者应就人员必需的资格、经历和培训水平做出规定,并具有一套完备的引进和使用人才机制。
3.3 机构组织是落实质量管理的保证
质量管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既需要通过对企业的各层次职能部门组织进行横向管理来实现决策方案落实,更需要通过纵向的管理最终达到高质量生产的目的。因此,它必须按照“层面原则”设立质量职能部门、组织,即将质量管理主题依据客观实际科学地找出界面,划定层次C1,C2,……,Cn-1,Cn。根据层次的高低,设立不同级别的部门、组织,通过上述机构组织管理,形成一个连续的网络化的质量管理系统。
3.消防工程后期质量管理
3.1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消防工程中,其验收阶段质量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四点:
① 施工企业在完成消防施工任务后,应和建设企业、设计企业以及供应商共同对各种消防设施进行初步调试与验收,并且为消防验收部门的验收工作做好充足准备。② 结合相关行政部门的标准与验收方法对消防工程质量进行客观评定。③消防验收机构的验收结果成为能否将消防工程投入使用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消防工程验收合格成为消防工程投入使用的一个前提条件。④ 结合消防验收机构所提出的验收意见和建议,施工企业必须服从,并且进行科学修改和完善,从而真正满足消防工程施工要求。
3.2维护阶段的质量管理
对消防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后,便开始投入使用,施工企业必须定期进行回访。然而,其回访指的是在交付使用后的一定时间内,施工企业主动对建设企业或者是用户使用情况进行回访,特别是针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消防设施,也或者是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必须进行修复,直到满足规范要求为止。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 消防工程施工质量作用逐渐增强。而消防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消防工作者长期坚持和努力, 促使安全生产监管逐渐深入完善, 因此, 在消防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不断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 增强建筑物对火灾的抵抗能力, 减少火灾损失, 真正实现消防工程质量过关, 确保人民财产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岳忠敏,赵嫒嫒.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18):16-18.
消防工程评估范文5
美国已完成性能目标和基本完成性能级别分级的确定,并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加拿大计划于2001年其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英国于1985年完成了建筑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规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澳大利亚于1989年成立了建筑规范审查工作组,起草性能化的《国家建筑防火安全系统规范》,并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澳大利亚建筑-1996》(BCA96),并自1997年陆续被各州政府采用。新西兰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1993~1998年,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5部分。
从国外性能化规范的研究过程看,大部分是首先或同时研究与性能设计有关的消防安全设计评估技术,只有少数国家是先修改规范,后开发设计指南。
三、消防安全工程
随着人们对火灾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火灾过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兴工程学科--消防安全工程学。在发展以性能为基础的规范的同时,消防安全工程也在快速发展。消防安全工程学由于其潜力、复杂性以及应用性而在基础理论、方法学和实用工具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当然人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筑设计中完全量化的消防安全工程方法。
消防安全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工程原理与原则的应用,基于火灾现象、火灾影响,以及人的反应和行为的专家判断。由于现在仍然缺乏完全量化的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工程方法,因此要求采用由专家或工程分析判断而形成的比较保守的方法。不过,在很多国家,这些能够作出专家判断的经过认可或被接受的消防工程师为数不多。
四、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去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去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五、性能化规范与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规范中,一般只确定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可接受的方法,对建筑物内的要求通过政策性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来表叙。例如澳大利亚于1996年12月由澳大利亚建筑规范委员会(ABCB)编制的第一个"性能化"的综合性的建筑规范《澳大利亚建筑规范(BCA96)》由四个层次的体系构成,即目标、功能描述、性能要求?quot;视为满足的条款"以及验证的方法。性能化设计是选用以性能为基础的替代办法,即描述能够达到某种规定性能水平的设计过程的术语,其设计方法是设计中的一种工程方法。
如果性能化设计方法同性能化规范一起使用,就必需有一套规范中要求的固定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如果不借能化规范,就由以下7个步骤来指导分析和设计,即1确定工程场址或工程的具体内容。2确定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功能(或损失)目标和性能要求。3建立性能指标和设计指标标准。4建立火灾场景。5建立设计火灾。6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7写出最终报告。性能化设计必需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因素:1起火和发展。2烟气蔓延和控制。3火灾蔓延和控制。4火灾探测和灭火。5通知使用者并疏散。6消防部门的接警和响应。
六、评估方法
建筑防火评估方法是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一方法及相关概念体系的逐步完善作出重要贡献的各类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BFSEM:TheBuildingFireSafetyEvaluationMethod)。评估特定场所内所用产品火灾风险的FRAMEworks方法,火灾致损评估方法(FIVE:Fire-InducedVulnerabilityEvaluation);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RAM:RiskAssessmentModeling);日本的建筑物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
加拿大国家建筑研究院(NRC)正在研究并已开始应用的性能化设计工具:火灾风险与成本评估模型(FiRECAMTM--FireRiskEvaluationandCostAssessmentModel)),它通过分析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来评估火灾对建筑物内居民造成的预期风险,同时还能评估消防费用(基建及维修)和预期火灾损失。FiRECAMTM依靠两个主要参数来评估火灾安全设计的火灾安全性能,即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ERL)和预期火灾损失(FCE);运用统计数据来预测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比如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或火灾探测器的可靠性,同时还运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火灾随时间的变化,比如火的发展和蔓延及居民的撤离;FiRECAMTM利用火灾增长、火灾蔓延、烟气流动、居民反应和消防部门反应的动态变化(以时间为函数)来计算ERL和FCE的数值。它包括:火灾增长模型、烟气流动和居民逃生模型。FiRECAMTM对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及火灾后修复建筑物的费用采用的是保守的评估模型,所以对财产损失的评估结果比实际的偏高。
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FCRC)正在开发一个用以量化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的风险评价模型叫CESARE--Risk(注:它和FiRECAMTM同基于Beck的预测多层、多房间内火灾的影响的风险评价系统模型),它采用多种火灾场景,其中考虑了火灾及对火灾的反应的概率特性,采用确定性模型预测建筑内火灾环境随时间的变化。某些组成部分如下:事件树与预期值模型、火灾发展与烟气流动模型、人员行为模型、消防队模型和工作人员模型、分隔失效模型、经济模型。
七、消防工程指南
目前,为与消防安全工程相一致,必须为单个消防技术起草实施指南,1996年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出版了"消防工程指南",为消防安全评估提供了指导。该指南提出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制定一个设计大纲,对建筑整体方案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火灾危害以便提出使项目组、消防安全工程师、消防部门和审批机关均认为满意的消防系统设计方案。消防安全系统分析可以分下列几极:
第一极--组件和子系统等效评估(SEE--SYSTEMEQUIVALENTEVALUATION),只考虑一个子系统的单独运行情况。
第二极--系统性能评估(SPE),考虑不同子系统和组件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一极分析可能只建立在一个简单的火灾场景和时间曲线分析基础上,也可能需要单独考虑一个以上的"最坏"火灾场景。
第三极--系统风险评估(SRE),适用于大型综合建筑或者高度创新的建筑,能大大降低建筑成本或者解决非常困难的设计问题。它属于概率风险评估,其量化非常复杂,需要消防工程师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也要求有关审批部门掌握更高的评估技能。同时指南还为所考虑的消防安全子系统规定了必要的分析和输入数据。
八、我国的前景
我国1996年开始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系统地开展相关研究,也认识到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包括地下和地上)、大空间建筑、高层民用建筑、高火灾危险工业建筑和储罐区、建筑内的烟气控制、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和评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消防工程评估范文6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计;思考
1.建筑消防设计的概述
消防设计,是指为保证电力工程安全生产,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采取的综合性防火技术措施和应急消防装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建筑消防设计是在建筑设计中,根据建筑物的材质、结构、用途等,结合建筑物火灾时的着火特性,采取必要的建筑防火措施所进行的设计。
2.国外消防设计理念:性能化设计
2.1性能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2.2性能化设计的推广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 fire safety design 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1)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2)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3)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4)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 Code of 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3.促进国内建筑消防设计的理念与方法的对策
3.1提高建筑消防的设计水平
不断提高建筑消防的能力与设计水平,改进建筑消防的设计能力,提升设计理念,向国际发达国家靠拢,保证建筑消防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要通过以下方式展开工作:第一、必须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消防设计理念与国际化进行对比,并提高建筑消防意识,采取多种渠道展开宣传,并结合世界各国的经验进行宣传与分析,提供消防设计的全局性。对于不符合规范的设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将消防设计的全新意识分配到每一个细节之中去;第二、要不断加强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之间的联系,保证设计人员可以理解建筑单位的战略规划,并培养自我的安全意识;第三、设计人员必须要积极主动的去提升自我的学习动力,掌握建筑防火安全知识与技能,加强设计人员的沟通能力,拓宽设计理念,提升安全消防水平,把握设计环节之中的消防规范设计。
3.2加强建筑消防的施工设计与监督能力
加强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设计的审核与监督。首先,应当加强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设计审核工作,特别是设计图纸中消防部分的审核;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审查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最后,加大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施工管理,保证施工单位能按图施工,做好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验收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予以责令改正。
3.3加强建筑单位与消防部门的联系
加强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消防管理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所有参建单位应当积极主动地加强消防意识的交流,保障消防工程的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消防管理体系,保证消防工程能够顺利实现。四结语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消防意识的建立还需要一段时间,所有设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意识和技术水平,在设计中应当仔细对消防工程进行研究,把握消防工程的设计质量,将所有不合理的因素排除。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设计实施,保证建筑消防设计能够顺利实施。
综上,建筑物的消防设计包括报警设备、灭火设备、防火排烟设备、通讯设备、避难设备、与火灾有关的必要设施、避难设施及其他相关设备等。其中绝大部分与电气专业有关,因此可以说在建筑消防设计中,电气专业占有重要位置。
总之,火灾的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由于火灾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使得早期预报和自动即时扑救显得极其重要。消防系统的设计除与电气没计有密切关系,且还涉及到建筑、给排水、暖通等专业,因此,在设计中各专业应相互协调配合,需要设计人员认真研究、分析选用产品的技术资料、熟悉了解消防规范,而且还应该在实际工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加以灵活应用。才能没计出合理的消防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设计的每一个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发挥其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肖学锋.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迎接加入WTO的挑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5).
[2]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D].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