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土地辽阔的农业国家,从古至今,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分析西南地区绵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探究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推动我国城乡经济繁荣,改善农村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近年来,绵阳掀起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新。

一、绵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绵阳农村电商发展迅速

绵阳各区县按照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思路,按照“一地、三区、多园”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电子商务“生态圈”日趋完善,已建成了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涪城区、科创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游仙区电商谷、江油市电子商务集聚区、三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等10个电子商务集聚区,其中涪城区还获得了全省唯一一个四川省电子商务创新改革试验区。

其中,在涪城区千亿电商产业集聚区,已建成天泰农村电商孵化园面积50000㎡,线下展示体验区65000㎡,仓储、配套冷链、物流、分拣中心55000㎡,现入驻电商企业803户。高新区中国(绵阳)跨境电商产业园,总规划占地面积19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6.8亿元[3]。目前,已有大龙网绵阳公司、四川智易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川北运营中心、绵阳嘉仕科技有限公司、绵阳乐拓科技有限公司、绵阳晴美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等80余家公司入驻。可以说,各类电商平台竞相推出,产业资源快速涌入,绵阳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7年,绵阳电商网络交易额实现2606.13亿元,同比增长28.94%,全省排名第二位,绵阳已成为全省第二大电子商务集聚区[4]。其中:网络零售额实现103.83亿元,同比增长35.23%。截至目前,绵阳市拥有电子商务平台企业48家,有电商应用企业2900余家,有依托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的企业5100余家;全市企业及个人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店铺近9800个。

同时,绵阳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2018年,绵阳市累计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网点1635个,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4640家,2018年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达30.5亿元。

(二)主要区县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从农村电商主体、从电商平台、电商园区、农产品品牌、网络营销品牌

绵阳各区县按照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思路,按照“一地、三区、多园”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电子商务“生态圈”日趋完善,已建成了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涪城区、科创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游仙区电商谷、江油市电子商务集聚区、三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等10个电子商务集聚区,其中涪城区还获得了全省唯一一个四川省电子商务创新改革试验区。

二、绵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绵阳农村电商,虽然短短时间成效显著,但与浙江遂昌、陕西武功、浙江义乌等地区相比,还是处于低水平阶段,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

绵阳市电商企业80%以上集中在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和科创区,而农副产品丰富的北川县、平武县、三台县等电商企业布局较少,区域电商发展极不平衡。

2.农村电商组织化程度不够高

在对绵阳电子商务协会调查研究中发现,虽然绵阳在2013年就成立了协会机构,但截至目前会员数量不足百人,绵阳电子商务协会与遂昌县的网商协会相比较,组织化程度很低,凝聚力较弱,网商大多各自为政,这个也是导致绵阳电子商务在优厚的政策环境、资金支持力度较大的背景下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5]。另一方面,绵阳尚未成立独立的农村电子商务协会组织,农村电商成为发展薄弱环节,在农副产品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3.农村电商“会买不会卖”

发展农村电商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让工业品走进来,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农产品走出去,从农村中谋取新兴市场的利益,尤其看重于农村网民增加的人口红利。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10月启动的千县万村计划,即农村淘宝模式以来,2015年起农村淘宝计划就陆续在绵阳安州区、梓潼县等地落地。而在2017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史无前例的连续三期直击农村电商的现状,其中最明显的指出农村电商不以农产品上行为主,特别是平台电商对于农产品上行没有实质性推动[6]。

目前,在对安州区宝林镇、秀水镇,梓潼县文昌镇、许州镇等地农村淘宝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农村淘宝打通了“消费品下乡”的信息流和物流通道,但在本地“农产品上行”的渠道方面遇到了瓶颈。

4.农村电商人才不充足

在由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指导、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大会组委会发起和组织的2018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评选结果可见,2018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共100名,他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开拓、励志拼搏,推动和发展农村电商,带领农村、农民致富。其中四川占6名,主要分布在成都、甘孜州等地,绵阳无一人获得此项荣誉,可见从侧面也反映出绵阳农村电商缺乏致富带头人。

阿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农村电商存在200万左右的人才缺口。而绵阳当前农村电商还处于拓荒阶段,所以对于一般运营操作人员已非常匮乏,对电商高端人才更谈不上吸引力了。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农村淘宝合伙人大多是半路出家,返乡农民工占比较高,总之从事农村电商的人才不仅在数量而且在素质方面都显得相对较弱。

同时,电商是一种对实践要求非常高的市场模式,在对绵阳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调查中发现,人才培育方式比较落后,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人才培育目标不明,教学计划比较混乱。同时,仅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愿意从事电商工作,而且相当比例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局面得不到缓解。

5.网销品牌缺乏影响力

绵阳特色农产品通过多年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经形成了新安水果、雁门山货、涪城区杨家和关帝蔬菜、三台涪城麦冬、北川小坝片口中药材、安州魔芋等63个优势特色产品。但是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还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市场占有率不高,全国影响力不大,特别是缺乏像安岳柠檬、仁寿枇杷这样在省内外叫得响的龙头品牌。

6.物流设施建设落后

虽然绵阳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条件逐步健全,信息化建设、配套综合服务等体系逐步形成,但是目前绵阳电商物流配套企业主要分布在二环边缘,部分仓储设施分布在城区边缘角落。部分仓储设施还是八十年代的老旧库房,严重阻碍交通,影响市容市貌,导致现代物流技术及先进物流设备无法得以应用,协同化水平低下,效率难以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信息化程度较低,还处于传统阶段。

三、绵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外界的交流和信息沟通必须需要道路交通、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支撑,让农民乃至农业生产者充分认识和学习电子商务的原理和方法、经营模式,以及如何进行网购和网上消费等事宜,培养其参与的兴趣和欲望,加强电商的宣传力度是当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尤其椒是保障农产品电子商务长期稳定运作的坚强动力和指挥蓝图。首先,积极培育和发展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其次,着力打造区域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冷链物流运输基地和冷链物流园区[7],以满足涉农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现实需求。再次,加强物流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以提高整体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三)培养培育涉农电商专业综合性人才

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的问题,应该充分认识农村网络营销的作用和意义,并结合其特点,开展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充分利用有关部门服务职能和电子商务公司技术支撑,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推广和培训,传播电子商务的应用方法和经营经验,大力培养有志于从事涉农电子商务领域的大学生及其他就业人员。

(四)科学监管和扶持涉农电商平台

大力构建涉农电商平台是当今发展且推广农业最有效的措施,由于各地区经济差距大,涉农电商平台的规模和质量有所不同。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机制,适当优化财政投入比例,有的放失投入比重。探索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支持方式,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设。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经营体制;激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一般问题

(一)经营体制亟待转变

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过程当中,之前的粗放型的经营体制已经较难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比某县合作社,合作社管理层人员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日常操作流程再造、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以及考核体系的逐步完善,制定出分类管理、专业化经营的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新模式,经过一年的发展,从实施的情况上来看,在总体上保持较好,促进了业务发展、效益的提升和员工收入的增加,且信用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也得到增强。然而,因为受到两级法人治理结构的影响,仍存在责权利不明确的情况,领导及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等问题。

(二)人员素质较低

一般来说,现代金融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随着金融电子的发展请按,新业务开始涌现,这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非常高,金融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现代金融的相关业务知识,还要了解计算机与法律知识。因为受到区域及人缘关系的制约,农村信用社的现有人员仍存在很多的任人唯亲现象,其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等的条件较差,信用社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三)资产的质量较低,潜在金融风险大

不良贷款的存在一直是阻碍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其中主要的表现为:第一,农村信用社的票据兑付条件的门槛比较高,不良贷款的总量很大,且仍有诸多的潜在不良资产尚未反映出来;第二,资产利润率各项指标较低,亏损面和亏损数额较大;第三,农村信用社的股金虽然有所增加,然而,很多股金在本质上还是存款化股金,基础不牢固,潜在的风险大。

二、我国县域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信用社在城市中心也有部分网点,相比较城市中心的信用社,县域的信用社在发展的潜力、发展的资金、融资的规模等各个方面比较差,获得的贷款额度和存款数量也比较少。

(一)存在的问题

1.从贷款的总体情况上来看

近几年以来,随着政府鼓励县域农村信用社走出去,农村信用社对县域内的不同产业的信贷支持也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最高值。截止到2013年末,某县域合作社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7.40亿元、49.16亿元,相比较2013年初分别增长了73759万元、49998万元,增幅为14.74%和11.32%,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增幅是非常大的,但是相比较当年该城市网点合作社约80亿元的贷款还是比较低的,有发展的空间。

2.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情况上来看

县域农村信用社对县域提供的金融服务仍是以贷款项目为主的,其他的创新融资方式没有得到开发。而从贷款的方式上来看,其主要是抵押和保证这两种产品,而抵押物则主要是以出让房产、企业机器设备等。

(二)促进农信社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创新金融产品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最主要的是农户,所以,金融产品得创新要围绕农户的切身需求,在充分保证安全和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地开发出一些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汽车消费贷款、住房消费贷款、银行卡业务等新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差异化与金融服务需求。

2.信贷管理制度的创新

信用社在清收中发现的贷款担保无力的现象,可以据此制定出相关借款人和担保人资格认定管理的办法,对新发放的保证贷款,评定担保人的担保等级,信用社相关网点的负责人是保证贷款的第一责任人,严格地把控贷款的投放关。另外,为了防止违规贷款的出现,农信社要逐步加大对违规贷款的责任人的惩处力度,对过去年度产生的不良贷款没有收回的,要限定清收的期限,进行严格的处理。

三、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营策略

农村信用社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从注重支持数量型转变为支持规模效益型、从资产负债的结构单一转变为多元化结构、从资金的分散使用转变为资金的集中投放。而从当前的情况上看,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向重点是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以及规模经营。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一般来说,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职员相比较,信用社的职工队伍从总体上看是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也比较低,者都会影响信用社业务的发展。所以,要适应市场经济相关要求,提高信用社的竞争力,就要建立业务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第一,在选调、聘用人员方面,要严把进人关。第二,领导的选聘要改变由主管部门任命的聘任制,进行竞争上岗,加强约束机制。第三,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地推出新激励模式,充分带动农村信用社的员工不断进行创新,始终坚持以效益为目标,责任、风险和利益的一致性,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加快对不良贷款的处理

第一,信用社要逐步改善历史遗留问题。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大部分是几年前的贷款,对于这种贷款是要采取逐步改善的办法,实时跟踪和落实,在必要的时候还要争取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尽快将这部分的贷款收回。

第二,进一步加强农信社的信贷管理相关工作。信用社可以设立不良贷款的管理专门部门,进行集中清收和委托管理,对不良贷款在区别分类之后交给管理部门,不良贷款可以按照逐户拆分的方法进行,对信用社所形成的不良贷款,按规定时间移交管理部门,必须要落实责任,且责任不落实的不予接收,委托风险资产管理部门对其专门进行清收、管理、经营和结算。加大贷款的第一责任人相关制度,加大贷后的调查力度,信贷人员还要结合实际,深入地调查并建立详细的信贷档案,采取一户一方、区别对待和重点消化的方针,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尽快地实现不良贷款的有效消除。

总之,农信社只有不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信用社资金使用效益才能充分显现,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在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形势下,取得自身的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3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农村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

1.2资源因素制约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村级集体资源的再分配,如今村级集体组织掌握的可支配资源越来越少,特别是失去了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使用权利。因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很难地村里落地建设,而村级经济发展、留用地开发等缺乏财税、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企业入村却得不到实惠,村集体积极性不高。村干部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已有很大的工作压力,而一方面来自村民利益的要求很高,村干部难以达到两全,普遍存在“守摊头”思想,缺乏内在动力。

1.3农业资金缺乏。一些农民在上级部门的引导下,逐步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寻找到了一些致富项目,但就是手头缺乏资金,很难实施发展规划,失去了致富机遇。

1.4增收项目少,增收方式单一。经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加强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国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群众收入得到稳步增加。但是,增收幅度缓慢,主要原因:除了农业生产和部分从事经营服务,外出务工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

1.5农业技术水平有待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许多农民还是靠天吃饭,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损失惨重。一些基层单位农技员较少,很多还兼职其他工作。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会到镇村举办一些如科普之冬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但实践性缺乏,农民真正能听进去的课程不多。

2.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策措施

2.1因地制宜,发展项目

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壮大发展农村经济,“项目”发展是关键,要把项目作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载体。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和项目。在产业和项目的选择上,继续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民自愿、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我镇要始终抓住花椒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专合组织的作用,集中力量、夯实基础、持续推进、务求增效。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重点探索以资源、场地、资金等入股的机制,增强集体经济活力,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2.2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乡镇和村委会要成立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领导小组,落实专门人员、明确责任部门负责抓本乡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盘活、用足现有的村集体资金,防止集体资金和资产的流失、闲置、贬值,严禁对集体经济实行一次性收取承包费和拍卖,杜绝再次成为空壳村。开展好“村帐乡(镇)管”工作,严格控制开支,加强债权、债务清理,强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对村财务实行收入年度审计和领导离任审计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2.3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有偿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有偿转让,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要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探索试行“订单式”农业,即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协议,农户负责按照订单生产,公司负责产品收购;探索试行“公司+农户”式农业,即将整个农业项目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公司自行负责生产经营管理,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农户仅以雇工形式受聘于公司进行生产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农副产品质量和农业产出效益的提高。

2.4提高农业产品信息服务

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加大对农资产品和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的收集,及时宣传推广极具市场竟争优势的品种。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服务渠道,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支持。通过农业信息化取得经济效益,改变广大农民传统的销售方式和销售观念,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以及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2.5加强农村科普知识培训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农村 连锁经营 对策

所谓连锁经营,是连锁商店所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它是指由同一经营总部领导下的若干分支企业或门店构成的联合体为实现规模效益所进行的统一的商业经营活动。连锁经营作为当今商业活动中最富活力和最具成长潜力的经营方式,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成为许多国家商业经营的主流形式。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且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发展连锁经营将能更好的适合农村市场的发展需求。但由于我国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发展农村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基础设施问题

交通运输条件差。集中统一配送是连锁经营销量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得基本保证。因此,能否进行及时,高效的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农村的交通条件很落后,特别是边远地区,山区乡村更是幅员辽阔,路途遥远,加上人口居住分散化,购买力不高,门店经营规模较小等因素,使配送成本、运输成本很高,从而导致利润较低,经营的风险也就相应的增大。

信息化水平低。城市连锁经营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实现管理上的简单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近年来,农村信息化虽然有所发展但还远达不到连锁经营管理的要求。

1.2农村连锁经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农村连锁经营超市大多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些超市大多以直营为主,有的甚至于等同于开店,自愿连锁和加盟连锁业态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形式比较单一。门店的选址过于集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布局很不合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挫伤了人们对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积极性。

1.3农村人力资源问题

连锁经营企业管理难度较大,技术含量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具有既懂商贸企业管理,又有创新能力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目前这类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中。农村大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比例很低,他们大多不愿留在农村发展,因此人才问题已成为解决连锁经营企业在农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2.1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有利保证

截止到2010年,我国有农村人口大约7.4亿,占人口总比重的一半以上,中国农民名义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0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农村消费品约占总消费额30%。而这些市场多为传统经营,其功能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商品质量和品种的购买需求,广大农村消费者也呼吁建立高质量的商品流通体系,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上城市购物的农村人逐渐增多,这与农村没有相应的商品流通体系有很大关系。这也恰好为连锁经营企业走向农村提供了机遇。

2.2国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连锁经营企业走向农村

我国政府大力发展和推动在流通领域的连锁经营,尤其是农村乡镇连锁经营的发展,为扶植我国连锁企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植政策。2005年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商务部出台这项政策前,发改委对其职能部门也采取贴息鼓励,优先贷款的政策等。所以连锁企业向农村发展可以享受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这有利于鼓励连锁企业向农村发展。

2.3发展连锁经营是实施“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施“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树立乡村文明,实现共同富裕,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化耕种的大规模普及,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不再回村里居住。这时进行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整体布局,不仅整合了零散的村落,也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传统的零售业态已不适应新型农村居住方式的需求,这为连锁经营走进农村创造了便利条件。

3.发展连锁经营的几点对策

3.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的配送中心

基础设施是实施农村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通过相继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已经带到大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发展连锁经营的需求,需要更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我国发展连锁经营的过程中,物流配送一直是薄弱环节。因此在县城或中心城镇,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的能力。

3.2采取直营连锁和加盟连锁并有的经营方式

直营连锁又叫正规连锁,是连锁经营的基本形态。这种方式的特点总公司对分店布局与新店开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加盟连锁是总部与加盟店之间依靠契约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风靡世界的肯德基、麦当劳、7—11都是加盟连锁组织的典型代表。

我国农村市场幅员广阔,连锁企业应因地制宜采取扩张方式。在经济水平好,消费水平较高,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开设直营连锁,直营店既是区域加盟店的管理中心,也是商品集散,配送中心,同时可以起到样板店得作用,向消费者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人口分散,购买力低,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的地区,采取加盟连锁的方式充分利用原有的商业资源,减少总部资金压力和风险,加快扩张速度。

3.3以服务农民为宗旨,转变营销观念

发展农村连锁经营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市场的特殊性,把握农村市场的特点,创新营销方式。从商品的设计开发到商品的销售再到商品的售后服务都要农村化。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商品的农村化。在给农村连锁分店配送货物时,在提供生活必须品之外,还要兼顾生产资料的供给。二、商品价格农村化。对商品的要求一般为经久耐用,价格实惠,实用方便。三、促销方式,广告宣传方式的农村化。农村人相信“眼见为实”,所以以实物宣传效果比较好,农村人比较注重传统节日、结婚、生日等特殊日子,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宣传活动。

3.4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鼓励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出台了优先贷款,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方式以吸引连锁企业到农村发展,连锁企业要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抓住发展的良机。在发展连锁经营中,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消费品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坑害消费者,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经营等行为活动。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公平竞争的农村市场。

3.5注重农村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连锁经营比传统商业业态要求更严格,需要的知识面更广,难度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的特征。所以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培养一批既懂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又能在面对新的情况进行及时创新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4.结束语

发展农村连锁具有深远的意义,既面临诸多问题又前景广阔。随着农村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只有充分认识到面临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农村连锁经营才可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肖怡.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勇.农村连锁经营的限制因素及发展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7,(5).

[3]吴俊.农村连锁经营要突破的五个难点[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8).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37-02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实施,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导致农村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大大降低。伴随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速,大批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市涌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随父母进城,加剧了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因此,我国农村教育“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布局方式已不再适合。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经历了新一轮的大规模调整,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布局调整过程中学校大规模的撤并增加了学生的家校距离,给家长和学生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间接导致失学率上升。为了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问题,同时又要考虑教学质量,建设寄宿制学校成为最佳选择。首先,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了学生上学远的问题。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扩大了学校服务的覆盖半径,当地的孩子不得不离开本村到离家更远的地方上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时间成本,而且导致了交通成本和安全风险的上升,而到寄宿制学校上学不仅减少了安全隐患,也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其次,农村寄宿制学校能够对农村留守儿童起到监管责任。在寄宿制学校,有专业的老师充当监护人,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孩子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解除父母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最后,农村寄宿制学校均衡了城乡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撤并了网点分散、规模小的学校,直接目的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寄宿制学校有力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不断深入,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校管理不完善

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剧增,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挑战。目前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停留在非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状态上,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生活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条件配备后勤管理人员,很多管理工作由教师兼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还要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一旦学生发生意外,教师不得不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很多寄宿制学校只要确保学生不出事即可,这种低层次的管理要求必然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生活教师配备不足,素质偏低

随着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和留守儿童的增加,配备生活教师是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生活教师数量不够的问题,一些任课老师不得不负担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分散了教师的教学精力。

生活教师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也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引路者,合格的生活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但是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的聘任随意性很大,很多生活教师是由撤并学校在编老师转岗兼任,或者由学校“内招”,聘用教师家属,这些生活教师的专业素质难以得到保障。很多生活教师对工作职责的认识只停留在看管照顾学生,对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知识缺乏了解,只能起到管理作用。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财政压力,减少支出和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没有规划就盲目撤并学校扩大学校规模。在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中更是暴露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质量。

很多寄宿制学校起初都是为了解决撤点并校后学生上学远的问题而建立的,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寄宿需要,一些学校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无条件接受学生,使学校的住宿场所、活动场所以及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很多学生宿舍过于陈旧,很多是由别的房屋改造而成。还有的学生宿舍过于拥挤,一个房间平均要住13个学生,拥挤的住宿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休息。有的学校食堂非常简陋,没有消毒、储存、冷藏等设施,就餐没有固定场所。

(四)学生业余生活乏味

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实行封闭式管理,不仅保证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时间分配普遍存在学习时间过长,业余活动时间被剥夺现象。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尽量减少学生的活动时间,一般采取由增加学习时间的方式安排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业余生活还是以学业为主。学校由于缺乏活动设施以及教师的指导不够,组织课外活动多以体育活动为主,很少有其他活动,活动内容非常单调。

三、布局调整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要根据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依据。首先,对学校日常管理工作要分工明确,做到每项工作、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要有详细、明确、严格的要求,全校教职工都要按章办事,学校要监督到位,奖惩分明。其次,要严格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问题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一般学校安全管理涉及到食品安全、疾病防治、学生伤害事故、财产安全等,这些问题的发生会因学生群居而增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安全的环节要制定各项严格的管理标准并依法执行,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应对事故能力。

(二)设置生活教师编制,加强对生活教师的培训

首先,国家从政策上要设置生活教师编制。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数量合理规划生活教师的生师比,例如,在大规模的寄宿制学校,小学低年级可以根据人数每二十到三十人设置一个生活教师编制,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各年级可以一个年级配备一名生活教师编制。设置生活教师编制是对他们劳动价值的肯定和社会地位的承认,同时也是聘任专业生活教师与提高生活教师素质的保证。

其次,要加强对生活教师的专业培训。在上岗前应该安排职前培训,让其了解生活教师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使他们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在上岗后也要定期安排职后培训,可以请专家进行知识理论讲解,结合实际问题与生活教师进行研讨,让生活教师了解理论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良性运转的资金保障。随着布局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自发建立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仍然按照非寄宿制学校的标准进行拨付,资金的不足直接影响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教育部门要深入学校,了解学校建设情况,设立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经费,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后续配套设施的完善。目前,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舍、教学和娱乐等场所设施的投入,把学校所需的配套设施配备齐全。

(四)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业余时间,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首先,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对学生的作用,把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当作重要的工作进行组织安排。除了组织体育活动,可以开展艺术类、手工劳动类、益智类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寄宿制学校要增加对课余活动设施的投入。缺乏活动设施和教师指导是寄宿制学校无法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寄宿制学校几乎没有像样的阅览室,学生没有课外书可阅读。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活动设施的建设力度,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人民教育,2001,(7).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农村金融;存在问题;未来趋势

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农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4%,60%以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几家主要银行都大批撤出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与此同时,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三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赢利水平不高。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传统的信贷产品和商业保险产品,而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赢利能力严重不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而一些非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虽然金融服务比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是潜在风险较大;四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结算体系落后。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电子化、票据化基础设施研发和建设不足,覆盖的地域范围小,便捷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农”服务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2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美国农村金融体系来看,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建立起了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较好地支持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借鉴美国经验,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下一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线。

(1)要鼓励金融组织创新,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要按照农村现实和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培育和发展商业性的、可持续的金融组织。条件许可的地方可建立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引进国外农村金融中的专门为农业设计的金融品种,以满足农村金融需要。

(2)对现有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明确功能定位。农信社要巩固已有改革成果,办成商业上可持续、主要服务于乡(镇)、村和农民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要结合股份制改革,通过机制和体制的转换,充分发挥农业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优势,切实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服务;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

(3)加强政策引导,开展金融知识教育。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转变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理念,要努力塑造有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用市场化利率覆盖其经营风险。

3 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在银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农村银行增强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风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农村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农村银行要想在多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快速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从而确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这不仅要体现在财政扶持和税收减免上,更要体现在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经营、人才资源、法律保障、舆论宣传等各个环节上。要扭转地方政府忽视农村金融工作的局面,把农村金融发展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强,金融服务不充分的地区,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民选择金融服务的范围,增强金融竞争力。 转贴于

(2)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着重加强农村的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支付、清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创新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风险防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

(3)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以农村信用社等为主体的基层农金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待遇和体制等因素,十分缺乏研究型、应用型高端人才。应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对农村金融战线缺乏的实践和理论人才的培养,加强为农村金融发展而献身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一批政治品质好、业务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新型农村金融人才。完善相关待遇、职称评定、干部提拔等配套机制,留住人才、重用人才。

(4)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逐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传统的信用资源来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使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

(5)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要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稳定的金融法律体系,同时对于建立怎样的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如何建立等问题,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6)建立和完善信贷保险制度和补偿机制。首先,建立农村信贷保险制度,积极开发农业贷款损失补偿保险品种。其次,建立信用担保补偿机制。政府要建立信用担保补偿基金,建立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以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完善特色农业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晓春,崔淑卿.汇丰银行在我国开设村镇银行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