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1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预测专家对所有种类的广告业增长状况做出了分析;他们一致看好互联网广告业,这是有原因的。以后任何形式的媒体都会以某种形式展现在互联网上,这些形式包括:从移动电话上的杂志,到电子阅读器上的有线电视节目。

今年,社交媒体广告业获得了迅速的增长,其占不断发展互联网广告业的份额较大,并将不断增长。社交媒体广告的业务多半来自于Facebook,今年该网将超过雅虎成为第一大图片广告平台。

今年,世界第一大社交网络广告收入达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0.66亿元);较之2010年增长了2倍以上。这表明,广告商越来越青睐有时将产生难以预测效果的社交媒体。

就在今年年初,网络市场分析师威廉姆森(Debra Aho Williamson)在《MediaLife》杂志上称,“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广告商而言,Facebook已经成为了其最重要的媒体目的地。他们认为,这里和其它门户网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观念上的转变。”

有传言称,明年Twitter将推出几个新的平台;Facebook将首次提供移动广告服务,这些社交媒体广告业的伟大尝试将备受关注。

但是,当众多广告商被社交媒体所吸引时,现实情况跟他们的预期仍然存在差距。搜索引擎公司PeekYou的执行总裁迈克尔-赫斯(Michael Hussey)称,“当很多机构考虑要不要使用社交媒体做广告时,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了解目标群体的具体信息。”

赫斯还指出,“例如,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的Twitter帐户拥有250万跟随者,其Facebook帐户拥有25.8万粉丝;但是,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这些人的资料、兴趣及教育背景,以及要开展活动的受众群体是一致的吗?不了解受众群体的具体情况,及其能力和产生的影响是本该取得成功的活动无法取得进展的最主要因素。”

如果说社交媒体是2012年网络广告的一个大的部分,那移动广告服务将成为其另一个大的版块。由于诸如Foursquare等提供用户地理位置定位服务的社交网站不断增多,致使地方广告业务进行起来就显得更加简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淘汰台式电脑,更多的使用包括智能手机和电子阅读器在内的移动便携设备;很多我们现在称之为网络广告的东西,会逐渐被移动广告所取代。

特别是在地方层面,移动广告将有迅猛的发展;小企业主选择移动广告有两大主要原因。

正如今年年初,Borrell Associates执行总裁戈登-博雷尔(Gordon Borrell)在《MediaLife》杂志上所言,“移动广告价格便宜,并能产生立即的效果。”

关于明年网络广告业的收入增长幅度,有着各种各样的预测;但大家一致认为,其增长幅度将升至两位数。

Pivotal Research预测结果显示,明年全国网络广告业会增长13.9%,地方网络广告业会增长9.3%;然而,伦敦实力传播预测,网络广告业的综合增长率将达到16.4%。(斯年)

2012年互联网广告业收入增长状况(单位:10亿美元)

展示:支出5,562,增长率为12%;

视频/富媒体:支出4,205,增长率为26%;

分类广告:支出3,653,增长率6%;

付费搜索:支出13,929,增长率15%;

网络广播:支出315,增长率10%;

播客(视频分享):支出40,增长率11%;

社交媒体:支出1,325,增长率36%;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 广告学 教学

广告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我国广告专业教学中的短板,这一问题到了新媒体环境下就更加凸显。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本身缺乏系统性,新媒体广告实践能力培养缺乏有效的途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实现与提高。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提升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国内广告学人已经关注到新媒体趋势对广告教育提出的挑战,总结了三个面向:内涵全新的广告观确立、媒介融合的策略力培养、数字化操作表现力形成。传统的广告业务以广告策划、创意和媒介购买为主,主要依托于传统媒体进行广告与品牌传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新技术的推动,新媒体广告营销逐渐成为广告行业增长最快的业务,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媒体分析能力。

伴随下一代网络(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合一和物联网的发展)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大数据”对广告行业发展的影响。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不仅可以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地进行广告推送及推广服务,也挑战了传统广告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新媒体分析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广告媒体研究”这门课程,过去由于广告学专业学生普遍文科背景缺乏数学方面的训练,因此对于媒体的认知仅仅是理论层面上的,对于广告投放的量化计算问题,学生不知如何进行量化分析。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分析能力主要包括新媒体特性分析的能力、新媒体融合投放的能力、运用新媒体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能力、对新媒体受众消费行为特征的分析能力、对受众使用新媒体的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等方面,要求学生熟悉新媒体业务流程,精通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技能并善于批判性思考。

2.新媒体营销能力。

在新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业界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新媒体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告学专业学生新媒体营销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新媒体工具的选择能力、运用新媒体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和新媒体营销的策划创意能力等方面。业界对新媒体营销能力要求的转向,也必将促进广告人才培养定位的改变,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教育必须调整培养计划,让广告实践教学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与广告实务界保持同步。

3.新媒体技术能力。

广告实践教学不仅要善于运用新媒体,还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新媒体运用能力。现今的广告学专业学生都是90后,从小熟练使用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网购是主要的消费方式,社交网络为主要的交往方式,网络搜索和网络公开课是常用的学习资源。可以说,新媒体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娱乐。这一现状要求广告专业教师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及时跟进,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实操技术训练,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进行广告创意与制作,并通过知识与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与研究,对业界不断更新的技术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国内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

中国广告学专业,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目前属于新闻传播学科。但是,在学科依托上,出现了依托新闻传播学科的、依托市场营销学、和依托艺术设计方向;有的开设在商学院,有的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有的开设在艺术设计学院。因依托的学科不同,专业实践教学的重心也有所不同,有的偏重营销,有的偏重传播,有的偏重设计。近年来国内高校有关广告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可总结归纳为三类:一是基础实践教学包括模拟实战教学、专业讲座;二是项目实践教学包括学科竞赛导向教学、校园工作室和社团活动等实践;三是综合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针对这些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有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周华清等(2012)《基于学科竞赛的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何志荣(2012)《我国高校广告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析》、王世龙(2013)《知行合一,实效为本――实验教学与广告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刍议》。

然而,目前高校广告实践教学存在着三大弊病:一是实践教学脱离实务,教师和学生在模拟实战教学中完成虚拟命题设计,缺少广告界实务人士和广告客户力量的介入,使得实战训练流于表面、自娱自乐,无法从与行业互动中获得一定的实战经验;二是广告实践环节受到学科竞赛的局限,缺少灵活性与实验性,依旧是一种模拟,即使是引进业界的真实命题,也由于学生能力和实践条件的限制,不能最终在市场上实现,难以用真实的实践结果评定教学效果,依赖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对学生实效传播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学活动严重滞后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运作实践要求没有以数字化为主导,缺乏对学生新媒体运用能力、新媒体融合能力、新媒体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而言,建立一个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更富有实效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策略

1.交叉学科与跨学科课程设置。

广告实践教学应紧跟广告行业和媒介环境的发展,注意学科和专业的交叉性、共融性,在新媒体环境下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不局限于广告学原有的课程领域,而是通过交叉学科与跨学科构建更广阔的知识结构课程,夯实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基础。如很多院校顺应新媒体发展开设了“新媒体广告”课程,但重视新媒体广告策划与案例分析,授课教师缺乏新媒体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实操经验。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与趋势,现有的广告课程设置体系亟待进行革新,其重点就是打通学科局限,除了学生必须选修其他科系的基础课程,比如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以外。在新媒体技术层面,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新兴专业融合,加大计算机、移动互联网、数字合成等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比例。例笔者所在的武汉纺织大学广告学专业开设的“超媒体广告创作”课程属于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三个学系共同设计的一门选修课,训练内容涉及媒介融合、超媒体技术、交互广告等,体现了对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人才培养中专业知识融合能力的重视。

2.以新媒体实验为主导的广告实践教学手段。

多元化的广告实践教学手段包括“验证性实践 + 技能性实践 + 自主研究性实践”三个方面:

一是高仿真流程教学实施验证性实践。在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上,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到广告公司或网络公司兼职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广告师资的实战经验,或聘请广告业界专家到课堂上指导学生参与实操项目,并通过对资深广告策划人员及广告运营人员(包含以新媒体广告业务为主的公司)的深度访谈,还原广告运作实际案例中新媒体广告从调研到策划、创意、评判和执行的具体过程,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市场环境、消费者环境和广告公司创意流程,配合理论学习进行实践教学,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复原思维和策划和创意的过程,培养学生新媒体分析能力、新媒体广告创意能力及丰富的广告判断能力。

二是开放的新媒体广告实验室实施技能性实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环节的作用,建设广告学系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如数字广告实验室、广告创意实验室、广告媒介实验室、广告效果实验室等,实验室配以业界普遍采用的软件与硬件。在过去以学科竞赛为主的模拟实战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广告项目,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完成企业项目和研究课题;一方面,可借助网络威客平台获得工作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投标、完成相应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学生以广告团队形式搭建各部门真实工作场景,并引入比稿机制,引导学生进入职业广告人角色,实践效果评价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方案决策人共同开展。

三是运用新媒体工具激发学生自主研究性实践。广告教学要打破教与学的二元对立的单向灌输模式,运用新媒体于教学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搜索信息、收集资料,研究解决方案,终结教师满堂灌的陈旧模式;为课程注册微博账号,便于学生之间分享专业知识与学习资源、评析业界广告案例、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并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将该交流平台在广告专业人群中传播,实现课堂实践的有效延伸。

3.实践教学与广告发展趋势紧密结合。

广告专业实践教育应顺应行业和学科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应改变原有教学计划中对传统媒体形式广告的偏重,扩展网络广告、手机广告、微博广告、微信广告、电子商务广告、微电影广告、互动广告、数字报刊广告等新媒体广告部分,尤其增加各种新媒体广告的创意实验环节和实战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将业界考察作为广告实践教学中的必备环节,根据教学的需要,集体组织相关专业师生赴广告发达地区进行参观访问,到中国领先的广告经营企业、媒体和各种广告节去感受中国广告的发展趋势,提高专业认识水平。

另外,我们也应明确一点,由于国内高校创办广告学专业的时间先后不同,所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广告行业资源的差异,形成了广告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而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校内校外资源的多寡密切相关。地处一线城市且广告教育较为领先的高校,可以获得较为丰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广告实践教学,而地处二三线城市高校的广告教育就必须根据本区域行业发展需求、专业发展背景、师资力量、办学定位等综合因素进行考量,才能构建适合的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业界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相雨:《广告学专业“金字塔” 实践教学模型的建构与阐释》,《今传媒》2010年第11期

[2]张幼斌:《浅析融媒体时代美国大学广告本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实地调研为参照》,《编辑之友》2012年第9期

[3]刘星河:《全媒体时代广告教育新模式建构》,《中国广告》2012年第2期

[4]何志荣:《我国高校广告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析》,《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3

回顾:富媒体广告十年发展之路

不知不觉互动通已经走过了12年,富媒体做了10年时间,从2002年推出第一个富媒体广告产品iCast,到现在已经十年,互联网广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媒体层出不穷。郑斌说:“对我们来说互联网已经不是新型产业,而是比较成熟的产业,面对新的挑战,互动通如何把富媒体广告和互联网广告,包括传统广告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好互联网的技术和广告真正的基因,为富媒体广告更上一层楼做一些贡献,所以我想,这十年中互动通给这个行业做了些贡献,但这条路远远没到头。我们还在不断开拓这个行业,互联网广告在整个广告范畴中的占比还不高,在这个行业,我们希望把它做到最高,富媒体广告和现在主推的广告平台,都会运用到大量传统的广告理念和新的互联网技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有个十年的过程,我们有信心,也乐在其中。”

变化:广告主对于富媒体技术的破茧之路

对于广告主来说,了解并接受富媒体广告需要一定的过程,从最初的好奇新鲜,到如今广告主提出很多新的想法和要求,这期间的酸甜苦辣互动通都经历过,并且与品牌广告主一同成长。

郑斌回顾说:“广告主刚开始看到的iCast广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媒体广告,因为互动通是中国富媒体广告的鼻祖,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公司的产品logo(iCast)就代表富媒体,十年前的网络环境、网络媒体、互联网技术与现在的不在一个水平上,当时的广告主看见互联网上出现富媒体广告形式的时候,非常诧异,表现愿意尝试和使用这个产品,我相信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带着一种好奇,觉得比较好玩,认为互联网有可能是新的载体,所以愿意来尝试下。”到如今,已有十年的时光,互联网也已不是新型的媒体,技术也早已不是“技术”,而是大家都很习惯地去使用的一个产品。所以到现在,广告主和广告行业的同仁们更多地喜欢互动通的产品,也不是好奇,而是接受。大家都已经接受了互联网,也接受了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新的广告技术。

郑斌说:“我相信现在的广告主,他们更多地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待富媒体广告和互动通其他相类似的产品,因为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媒体,它在广告主的媒体预算中不可或缺。”现如今,媒体的种类也非常多,从最早的门户时代,到垂直网站、视频网站、社交类网站,层出不穷的新的基于互联网的载体让人应接不暇,对广告主来说,挑战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此外,如何把这么大的一个媒体和传统的广告媒体进行衡量,真正把这一优质的、新型的媒体的作用和效果发挥极致,这是摆在所有广告主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是必须要做的一个功课。技术能解决所有的可能性,但最后还需要用户,包括广告主来决定其使用性,要在技术、媒体、广告主之间达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如此,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则更有空间,更有机会。郑斌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在未来,互联网这一类媒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技术只是带来一个开始,但最终还是传统的一些商业规则、商业模式,或者是广告所谓的基因,这些还牢牢掌握在广告主的手中,如何把这一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与媒体做更深度的捆绑,我相信这是我们大家都需要去做的一个功课。”

技术:广告主更青睐于新媒体精准传播

相对而言,传统媒体是粗犷传播,互联网广告则是精准传播,互动通的iFocus互联网精准匹配广告能利用其精准定向技术,实现精准传播,并通过同第三方合作,用数据说话,为广告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互动通研发的第二个主打产品iFocus互联网精准匹配广告产品,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精准的概念。有句话叫“广告无处不在”,传统媒体中,更多是采用爆炸式或者密集型的广告,不断撞击消费者的眼球,郑斌也指出:“在广告主的圈子里流行一句话‘一半的广告费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因为传统媒体更多针对的是线下,而线上的互联网则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线上,大家通过浏览器,来开展所有的动作,包括浏览网页,在不同的网页间跳跃、查询、购物,或者听音乐,这所有的行为在互联网都能被记载下来。

郑斌介绍,互动通作为一个互联网广告的技术公司,所有在互联网上发生的行为,浏览的内容,后台都有技术的支撑,以便记载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轨迹,包括对网页内容的分析,经度和纬度,包括移动互联网,这些技术都像浩瀚的数据源,能给广告主提供依据,可以分析网民在网络上到底喜欢哪些内容,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喜欢怎样的网站,开展哪些行为,虽然不知道用户是怎样的人(因为这涉及到隐私),但只是把他当成在网上浏览的一个点,然后根据这些点的轨迹,便可以采用无时不在的广告投放技术,为广告主开展针对性的投放,这就是iFocus实现的理念。能够通过技术对互联网的网民进行分析,包括他的浏览行为,所在的地理位置等,并打上相应的标签,然后根据广告主投放广告的诉求,将这些标签进行相应的匹配(每个标签的背后都代表了一些可以看到广告的受众)。郑总表示:“广告现在不是投向一个媒体,而是投向这个媒体背后的受众。”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广告比传统的广告能更加精准地去达到这一目标,这就是iFocus产品当前采用的技术机制。与此同时,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各类网站具备各种不同的功能,包括新闻、旅游、社交、视频等,这样的碎片化,更能让类似互动通这样的网络技术公司有用武之地,因为广告主更希望得到一站式的服务,希望能采用iFocus这样的广告管理系统一次性覆盖。有效利用互联网的精准技术并结合专业服务,相信对广告主来说这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互动通在这行业已经有十几年的积淀,比较懂得广告主的需求,懂得在互联网上如何为广告主进行更专业的推广,相信广告主和互动通的合作在未来会渐入佳境。

挑战:面对竞争全力以赴

作为技术驱动型的公司,互动通已经走过了12年,距离推出第一个广告已有10年,业内对互动通的评价是:已经是个老兵。郑斌告诉记者:“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一两年,两三年就会产生新的技术元素,互动通虽然是互联网的老兵,但我们对互联网新技术的使用和研究既有经验,也体现出年轻时尚的特质,一有新的技术我们便能领先半步,在技术研发和使用中都可以做到这点,从这个角度说互动通是个年轻的公司。老兵意味着成熟、专业、稳定,不会犯错误,技术的年轻时尚则意味着与时俱进和生命力,我们用最先进的技术去研发产品,运用这些产品去服务客户。”

互联网迅速发展,各种互联网技术公司相继出现,这对互动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郑斌说:“挑战当然是如何把核心竞争力发挥极致,展开健康的竞争。”

除了技术和品牌影响力,互动通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优势。未来互联网广告竞争是一个数据为王的竞争,互动通本身不是媒体,媒体是以内容为王,互动通采用技术达到互联网广告平台媒体的作用,最终如何取胜,相信是数据的取胜,十年的广告投放和行业沉淀,让互动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一些用户可被用来优化的信息,郑斌说:“将来的商业模式可能是B2D的模式,Business to Data,谁拥有好的足够多的有用数据,采用好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谁就能够真正地将广告投放到位,从而为广告主带来更好的回报率,这便是数据起到的作用。庞大的数据结合完美的技术,将广告有效地覆盖到所有广告主希望达到的人群,这是我们核心竞争力之一。”

互动通搭建的强大的媒体合作平台与良好的内部运营管理机制是另一核心竞争力。互动通在这个行业拥有超过十年的广告投放经验,媒体合作涉及中国所有的门户网站以及几乎所有成功的商业网站,包括视频网站、微博、微信,或者更新的东西。在合作过程中,面对几百上千的网站和成百上千的广告主,互动通能把广告投放做得有效、完美。做过和没做过完全不一样,一个新技术推向市场并被消费者使用,与只是一个概念,几乎完全不同。郑总说:“这也是‘O2O’,当然我们的‘O2O’是Online与Offline的结合,虽然我们做的是互联网新媒体的生意,业务植根于线上,但我们也需要通过线下强有力的运营,通过训练并完善公司内部运营机制,能达到相对符合市场规律的规则,这对新技术成功推向市场非常关键。

上述这些因素的累加使得互动通成为这个行业的优秀企业之一,互动通也希望有更优秀的公司参与竞争,众多优秀的企业在一起竞争,才会让这个行业变得更优秀。

展望:对于未来兴奋并期待着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4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一、“大智移云时代”传媒运作基础条件的重构

2014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吴月辉、喻思娈文章《拥抱“大智移云”r代》,从技术角度对我们面对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定义和解读。所谓“大智移云”指“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和“云计算”,这四者互为支撑,重构了我们当代社会运行的基底层,也改变了传媒运作的基础条件。大数据以相关关系取代因果关系 ,通过对海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专业化处理带来更多趋势洞察、用户洞察、决策优化和流程优化能力;透过“云计算”,人们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并且实现相关结果在不同终端上的无缝衔接和转换,它让信息的汇聚和分发摆脱了对单一终端的物理性依赖,一屏多云、一云多屏、平滑切换将成为未来用户使用的常态;大数据和云计算互为犄角,通过数据的关联建构起新的行为主体关联, 这对于传媒价值核心迁转和价值生发模式都带来了深远影响。除却日渐普及的智能手机外,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也逐步走入人们视野,依托可自我学习的成长性智能化数据分析系统,未来的硬件设备将具备越来越强的智能记忆和个性化服务能力;移动互联则驱动传播进入“场景时代”,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传播的时空背景,线上线下交织融合,未来各种移动化、智能化终端的互联互通、云端协同乃大势所趋,服务的云化和应用的社交化相伴而行,信息、人、知识、智能化应用将以新的形态不断链接和组合 。万物皆媒介,而传播则弥散到社会运行的角角落落,在“大智移云”背景下超越单次单点行为的影响,在更广袤的时空维度下成为构筑新型万物互联关系的基础黏合介质,所有这些都呼唤传媒研究视野的拓展和范式的转换。

二、互联网金融与O2O一体两翼,推动传媒+时代渐行渐近

“大智移云”促动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沟通交往、社会治理模式的联动变革,在信息技术变革所引发的社会整体变革趋势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2014年被业界人士分别冠以“移动互联网金融元年”和“O2O元年”的称号,以智能手机为主要代表的多样化移动智能终端迅速普及,线上线下行为多元交互,以用户的场景化需求为中心,内容的传播不仅与社交链条彼此黏着,而且与功能性应用深度融合。基于用户数据、内容数据和场景数据关联分析及精确匹配的场景化服务远远超越了单纯内容的层面,让传播开始与更多的场景化消费行为相联结,移动手机作为消费终端的属性特征将超越作为通讯终端的属性特征,人与人、人与机构之间的金融关系则借助移动支付在场景化的消费行为中被不断激活。

场景化传播、场景化消费、场景化金融深度融合,移动化、社交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互为助力,将对未来的产品形态、消费形态和产业业态创新都产生深远影响,传媒创新与金融创新和业态创新将迎来一个持续互动的高速发展期,传媒也通过对这种联动创新的深度融入,在更广阔的的变革图卷上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其作为一个产业部门的独立性逐渐消融,但影响力却越来越以弥散状态深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肌理,“传媒+”时代渐行渐近,下一阶段的传媒扩张进入一个“外延式扩张”主导的新时代,这种外延式扩张一方面表现为“泛传播”模式下传媒产业及其产业逻辑向其他领域的深层渗透,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手段取代传统的内生性发展模式成为传媒产业运作及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大智移云时代”传媒价值生发传导机制的深刻改变

2002年,学者喻国明在《影响力经济――对于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一文中指出,“传媒在市场上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其所凝聚的那群具有社会行动能力的人们了解社会、判断社会乃至做出决策、辅助实践的信息来源和资讯支点。换言之,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市场价值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它的受众,并且这种对受众的影响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影响社会进程、影响社会决策、影响市场消费和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这一论断迄今依然没有过时,不过在基于移动互联的自媒体及社交媒体崛起、大众传播日趋式微的时代大背景下,影响力经济的实现机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5

其核心挑战在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正日趋社交化、移动化和定位化。如今,媒体传播的新常态就是激烈的媒体平台竞争和内容形态竞争,这使得精准营销愈加艰难。

多屏幕竞争时代

互联网初兴,就有很多人断言,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将不可避免地慢性死亡。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加速了这一进程。对于销售人员,这一进程最大的意义就是,媒体娱乐资源的消费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5.13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亿。如果把手机之外的其他移动终端也计算在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至2012年有望突破6亿,超过桌面互联网用户数。

广告市场格局也在迅速改变。数字广告在整体广告市场中所占份额,将从2011年的32%上涨到2015年的40%。根据我们的研究,广告主正逐步意识到其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费用,和消费者实际在各类“屏幕”逗留时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配。随着广告主逐渐觉醒,在未来两到三之年内,全球广告市场的30%将体现为互动广告、移动广告和社交媒体广告。

与此相对应,广告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打造品牌形象为主的线上广告(ATL)和以建立更直接消费者关系为主的线下广告(BTL)在加剧分野,后者在广告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25%左右。

媒体传播模式和广告市场生态格局的颠覆式变化对CMO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数据太多也麻烦

市场营销的核心目标就是,将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受众。随着企业营销策略开始逐渐从广而告之转为寻求建立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能力,能否出色地吸引消费者参与并与其互动,目前被视为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

新媒体格局从理论上说,有利于市场营销目标的实现,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鉴于公司利润增长的压力和当下媒体传播环境的日趋复杂,CMO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确立新的营销模式;获取消费者行为洞察;衡量营销绩效和投资回报。

传统媒体时代,公司市场营销人员通过不断的试错,来确立最佳广告投放模式和广告创意。随着多媒体平台以及社交化内容形态的兴起,传统的大众传播和广告模式受到极大挑战。人们不仅在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更少,倾注的注意力也更加分散。据估计,现在的电视广告对消费者的效应仅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传统的大众广告创意是否能有效影响到消费者,能否创造有效的认知度,能否建立起公司产品服务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CMO没有一个工具可以对此进行准确评估。

因此,他们必须寻找新的渠道组合和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CMO的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多:微博和社交网站,搜索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基于移动平台定位服务的Apps。也正因为可选项过多,因此确认这类新渠道的有效性和敲定组合方式,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互联网2.0和社交媒体已深刻地改变了消费者购买决策和体验。消费者更倾向于基于网络上的评论来评估产品,并且进行比价。中国消费者尤其如此:72%的人每月都会多次通过社交媒体网站,了解企业提供的产品或客户服务,60%的人则通过该渠道与企业直接进行有关产品或客户服务的交流互动。此外,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社交媒体上褒贬不一的评论对其决定购买某一产品具有一定影响,企业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的影响力将提高他们购买该企业产品的可能性。

消费者在网络上留下的数字足迹也十分重要。这些足迹包括: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发表对产品的评价;在购物网站和搜索引擎上留下了倾向信号;机顶盒将记录下订户的收视内容偏好等。这些使得营销人员可以更方便和准确地洞察消费者行为。

但这些海量数据所引发的直接后果是,依然很难确定绩效指标和投资回报。百货店之父约翰?沃纳梅克(JohnWanamaker)在100多年前就曾抱怨道,“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一情况在现今依然存在。对此,CMO依然无能为力。如何准确衡量、影响营销效果和财务回报、确立市场营销组合,依然是公司营销组织部门的长期挑战。

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

在传统的营销生态中,主要由企业和媒体以及线下营销机构组成生态光谱的两端。中间则是咨询机构、广告中介和创意机构。传统营销中,企业需要通过媒介到达和营销目标消费者,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媒介,都没有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如今,一个新的营销生态圈正在形成。这个我们称之为“精准营销生态圈”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创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获得消费者洞察,实现营销投入的最优化。

原因之一在于,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所谓旧媒体,都在积极寻找移动化和社交化转型,而新媒体依然需要依赖传统的内容提供模式。媒体将逐渐改变运营模式,重新思考价值定位。未来的市场赢家,一定是那些能帮助客户建立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能力、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精准量化营销投资回报的媒体公司。

传统媒体广告的投放是基于模糊的读者/观众构成和身份定位,媒体、受众和广告商之间是一种松散的、难以精确的关系。受众对广告商传播的信息反应如何,他们的购买决定是否或在何时受到了广告的影响,广告时段是否最佳等问题均无法获得准确答案。新营销生态圈,则有望基于强大数据分析能力、整合营销策划和实施能力,把广告价值链上的多个参与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彻底颠覆上述传统关系和业务模式。

环闭式营销管理模式

对于CMO来说,这也意味着营销管理转型,建立环闭的营销管理模式,他们需要考虑如何确保每个营销活动能将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受众,实现卓越的营销绩效。

首先,要用精准营销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它以获得消费者行为洞察为基础,对营销受众目标进行精准筛选,建立双向的沟通过程;其次,要用精准营销优化营销方式,在多种营销方式中选取符合预算的最佳组合,建立可预见的并以洞察为依据的营销指标;第三,要用精准营销模式拉进媒体和广告主的关系,双方根据营销目标来优化选取多个营销渠道,对营销效果进行直接衡量,将广告投入和销售成果直接挂钩;第四,要用精准营销转变广告定价模式,新模式下的线下广告定价将直接和效果联系,按照营销效果和产生销售意向和机会来给广告定价。

但是,建立精准营销生态圈是一个长期过程,无论是能力建设,还是商业模式以及合作共识都需要长时间。这需要媒体组织、企业、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咨询机构、广告公司以及提供信息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公司等,都能找到这个价值链上的位置,发挥各自特长,在新的市场常态中获得新的增长。

对于CMO来说,想在精准营销新生态中取胜,需要做好战略转型的思维准备和能力建设。

第一,拓展营销部门组织疆界,建立客户分析和洞察能力。企业营销部门需要和公司的多个部门一起推倒部门之间的围墙,重新审视数字营销能力、销售渠道效率、客服中心以及IT技术部门的状况,建立跨部门和跨平台的客户洞察获取渠道和分析能力。

营销部门亦需改变自身的组织文化和人才组合,建立面向客户分析和洞察价值取向,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效率。

社交媒体广告分析范文6

而相关的行业数据也证实了视频广告的蓬勃发展。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预测,2010年至2014年间,新增的广告支出将超过136亿美元,其中大约有33%来自视频广告。该机构表示,这一增长大部分是由于“为了提高广告针对性,品牌营销人员将一部分电视广告预算转移至网络上”。

表现卓越

媒体策划人员之所以将网络视频广告纳入其广告活动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种广告形式很有效!网络视频广告既能有效宣传品牌活动,也能产生很高的流量。某研究机构2010年4月份的报告显示,溢价网络视频广告在活动印象、品牌推广、信息传递,以及受欢迎程度方面的表现要优于传统的电视广告。

DoubleClick去年6月的基准报告显示,在线视频广告的平均点击率(从0.1%至5.0%不等,重要由视频广告的大小和类型而定)。另一研究机构TubeMogul将其上限下调为3%,但这一数据还是显示了其较高的宣传水平。

而在用户参与度和转换率方面,网络视频广告同样也表现不凡,尤其是与其它富媒体广告形式相比较而言。DoubleClick发现,与非视频形式的富媒体广告相比,视频广告的转换率要高出13至20个百分比。视频广告网络BrightRoll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家大型消费品公司推出的长达5个月之久的网络视频广告活动使其店面销量增长了6%.

效果分析

如果你使用有效的按行动付费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投放方式(一种添加了网络视频广告,一种没有),那么你就会发现,虽然添加了网络视频广告的媒体计划虽然最初看起来好像成本较高,但却有更好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你考虑到通过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发送的视频所产生的一连串的价值,你可以看到印象数会上升,而且每次行为成本也有可能会降得更低。

美国互动广告署的一份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视频广告这部分突出的效果。例如,该调查显示:虽然高质量的视频广告创意,无论其位置和时间长短,都确实能够提高这些衡量指标,但如果该活动的目标是说服消费者采取一定的行动或改变品牌认知,那么15秒长、用户发起的广告位置其效果会更好。

“而在传达较复杂、能引起用户感情共鸣的信息时,30秒长视频的广告效果较之15秒长的视频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在用户发起的广告位置上,其效果最好。因为网上观众愿意为了后面更长的内容而耐心等待。”而5秒长的视频广告,特别是与稍微长些的视频广告相比,还处于一个“突破”和被理解的阶段。

在线媒体规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