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文1

案例研究发源于医学,其基本出发点是医学理论研究往往是片面的、局限于某一领域的,而临床实践却是复杂的,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长期的亲身实践,二是通过学习他人的典型案例。长期的亲身实践,一是浪费医生本身的时间,二也是浪费病人的生命。替代亲身实践,但又能够取得实践经验的,就是典型病例研究。在医学里,典型病例是一种稀缺物品,它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撰写、分析,同时也需要有得特定病的病人。如果某种病在医学上非常有研究价值,那么该病人甚至可以得到免费的治疗。案例分析在医学里得以大量应用,其原因在于医学理论在运用于实践时,需要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通道,只懂得医学理论,很难保证医疗质量;有大量的临床实践,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医疗质量;典型案例分析可以节约大量临床实践所需要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医生本人就能够直接接触到大量的病例;病人对医疗质量具有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平时难以想象的费用。

法学的判例研究

法学也是一个案例研究得以广泛运用的地方。它的基本出发点是法学理论要运用实践,需要在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律师可以提高辩护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法官也可以提高判决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公道;法学家也可以提高法学研究的质量,针对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修正法学的理论;立法者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明确法律的基本含义。案例分析在法学界得以流行,其原因在于: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提高法律实践的质量,尤其是提高辩护的质量,而只是法学理论,只能保证一定的质量。而更重要的是律师、法官、法学家等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大量的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尤其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判例本身甚至起着法律的作用;诉讼当事人对保护自己的利益有着百分之百的强烈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相当的费用。

医生在病人的强烈有效需求(有资金支撑的需求,非空想的无资金支撑的需求)的驱动下,也有积极性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疑难病症,甚至是一个又一个的绝症。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文2

【关键词】公路档案工作;公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

1.在思想观念上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作为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的传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个部门的档案,是一个部门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部门发展的基础。虽然,档案有着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档案特有的基础性、服务性、条件性,其效益是间接的,不能很好地体现在单位的直观效益上,特别是以后企业化运作中,在“效益第一”的环境下,也就容易产生了个别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不重视,对档案资金的投入少,给档案工作者待遇低等问题,这将很大程度地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作为一名档案人员,我们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利用《档案法》《福建省档案条例》等,坚持依法治档,用优质的服务,无悔的贡献,优异的成绩来换取领导的重视,使他们能切实感受到档案的作用,明确重视档案工作也可以为单位带来效益。特别是公路转制中和转制后,更要敦促领导加强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单位的发展计划,以实际行动认真争取,不断地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

2.建立科学的公路档案管理机制

公路档案是公路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管理验收及维护、扩建的重要依据。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做到全程介入、全面服务,使档案工作实现“三同步”、“三纳入”。“三同步”即下达工程计划任务与提出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同步;检查工程进度与检查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公路工程档案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三纳入”即将档案工作纳入工程建设计划、工程建设管理环节、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同时,要健全公路档案工作的领导体制,明确专人负责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并通过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确保公路档案的系统、准确、完整。

不论公路体制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持依法治档,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档案实施条例》《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等规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强化档案管理,初步建立一套适应公路行业特点的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并认真地加以实践、总结、完善,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档案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为改制后的公路部门提供科学决策和有效服务,促进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

3.加快公路档案数字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发展正处于一个更新换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大量电子文件的涌现对档案工作产生巨大影响,档案管理、保管保护、利用的理念、体制和工作方式都在经历重大变革。公路档案部门必须迎接挑战,适应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迫切需要,加强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的公路档案数字化建设道路,实现历史公路档案与未来公路档案的有机连接。首先,增强档案数字化紧迫感,加快推进公路档案数字化的进程。其次,统筹档案系统资源,把公路档案数字化纳入公路建设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计划。第三,规范档案数字化的技术系统,建立互通兼容系统,使电子档案在通用标准下顺畅转换。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的建立要符合公路档案工作管理规定和电子信息运行规则。

4.认真做好公路档案的编研工作

公路档案编研工作就是以公路档案为基础,依据一定的要求,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综合而加工编写成的信息产品,是档案工作者利用公路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地、深入地开展服务的一种形式。如造价信息可以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提供工程概算依据及预决审检、可行性研究作参考;工程质量信息既可反映工程质量情况,也可反映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水平,为建设单位提供施工单位业绩情况作参考。开发公路档案信息资源是一项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既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辛勤工作,又需要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要求,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将公路档案信息和分散在各处的信息集中起来,加以整理、分析、对比,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使档案服务由过去提供查考、凭证为主的方式向工程建设出谋划策的方式转变,以切实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

5.全面提升档案队伍整体水平

要搞好公路档案工作,就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有机统一起来,尽量满足他们在工作中的物质需要,保障个人权益,尊重劳动成果和工作意愿,让个人价值在公路档案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要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新思想不断涌现、新人才迅速成长。同时,要确保档案工作的持续可协调发展,还必须对档案队伍的发展进行远期的预测和规划。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公路档案工作对其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和重点呈现出动态化特点,这就需要公路档案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培训和教育的重点,培养出符合新形势需要的档案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公路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档案工作要与时代同步和持续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档案人才,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不断地加强档案人员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一要加强档案人员的政治素质教育,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努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二要引导他们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坚持原则,确保档案安全。三要教育他们遵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爱岗敬业、勤劳肯干,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要耐得寂寞,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要经常给档案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支持档案人员参加集中培训、继续教育、交流会、学术讨论会等,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让他们更好地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增强综合素质,能够独立开展工作。五要提倡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档案管理水平正逐步提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法将逐渐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尤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将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档案人员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推陈出新、解决问题,并培养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思路上创新,在工作方法上创新,以提高工作(下转第374页)(上接第348页)效率和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全均,徐金平.公路工程档案归档与整理[J].中国档案,2005, (10).

[2]汪继宁.公路工程档案质量剖析与管理控制[J].中国档案,2003,(09).

[3]苏峰.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特点、难点和对策初探[J].上海档案,2010,(11).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文3

关键词:公共管理;档案管理;范式

公共管理主要处理社会大众的公共事务,而在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档案文件。例如笔者所从事的编办工作,主管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就会涉及到多个事业单位的大量登记档案的管理工作事务。随着公共管理方式由封闭向开放的不断转变、管理制度日趋科学化、管理程序日益系统化、道德伦理规范化、管理方法现代化和管理人员专业化,从事公共管理的工作者逐渐形成了档案管理范式基础理念,并使其管理体系获得不断完善,进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关于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研究工作将为公共管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为公共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指的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它涉及到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对社会共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总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公共事务会变得日益繁杂,只有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才能使社会公众在进行公共事务时显得更为规范和有序。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变革。为实现我国公共管理事业能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公共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实现最广大群众公共利益的有效途径。

二、档案管理范式概述

档案管理,指的是对文件资料的有效整理、科学分类和合理保管,它与社会管理有着非常紧密关联。档案管理范式对通过对档案资料的缜密核查、筛选和存储管理,来为具体问题提供可靠而真实宜居的专业化管理行为。档案管理范式运用其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机制,能够实现增强实践管理力度和减少工作事务的目标,使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档案管理范式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有效整理、科学分类和合理保管,发现事物间存有的内在关系,增强对具体问题的逻辑性考察,以实现对档案文件资料的科学化管理。

三、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范式的理念基础

1.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范式的公共责任理念。公共责任理念又称之为社会责任理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植入公共责任的理念,能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激发更多的原动力。传统的档案管理的责任较为片面,主要指的是政治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档案管理的责任已经拓展并延伸至社会责任的层面。现代档案管理为实现对数量不断增长、种类不断丰富的信息资源的系统化、及时性和便捷式管理目标,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增强公共责任理念。因而,实现现代档案合法性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履行好公共责任。

2.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范式的全面发展理念。档案管理应当以促进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为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优质而全面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服务。传统的档案管理只是关注政府的行政工作和历史修编修志等需要,并没有将其工作对象发展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各项建设事业中来,使其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工作、生活对档案管理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秉承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理念。

3.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范式的公平服务理念。公平服务理念是指档案管理部门在对公众提供开放档案服务时,要做到具有统一标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公共档案管理部门在为已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料的使用提供服务时,不可以搞特权,更不可搞歧视,应当允许社会大众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自由的使用。公平服务理念其本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档案管理部门在对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性档案的服务过程中,必须持有相同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一方面,不能给特定的组织或个人提供特权,同样,也不能为特定的组织或个人设置障碍。当涉及到一些暂不能公开的档案时,除了考虑到政府机构的社会管理特殊需要之外,应当对公众提供拒绝服务,且标准仍要统一。所以说,公平服务理念是档案管理工作社会公共性的本质诉求。

四、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范式的机制选择

1.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范式要求的开放机制。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种封闭式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极大的制约了档案资源建设规模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形成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粗糙的现状。这些限制因素无法实现对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理、科学分类和合理保管目标,成为实施科学有效的公共管理手段的重要制约因素。档案管理范式的开放机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用开放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视野,将档案管理融入到社会发展当中,使公共管理能更好的切中社会发展的脉搏,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强大的原动力。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公共管理,服务于全体社会公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范式要求的互动机制。档案管理范式的互动机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与其他社会实践部门以及广大使用者保持互动沟通和共同进步的关系。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社会实践部门的关联只是停留在档案形成、接收和服务的状态层面,这根本无法满足一种公众性事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范式为档案管理部门和其他社会实践部门以及广大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共同希望,让拥有者不同社会分工角色的组织或个人,在这个互动的平台获得对社会责任与价值的新认识,破除传统社会分工所导致的思维封闭性,并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来思考自身的现实工作目标和社会责任。

3.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管理范式要求的公众参与机制。档案管理范式的公众参与机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站在公共管理的视阈下,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平、公开的服务,并积极探索提高公众参与度的方式方法。档案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其服务的质量应当由人民群众来评定,其发展的方向和尚需完善的地方应当由人民群众来指出,这样才能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所以,档案管理范式所强调的公众参与机制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增加档案管理的公平度和公开度。使档案管理能真正做到以公众为服务中心,实现满足社会大众的公共需求,并帮助社会大众实现公共实践和发展的根本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应当具有公共性、全面性和公平性,并在管理机制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开放机制、互动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这些都将大大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并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攀升,档案管理范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将不断适应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局面贡献力量。

作者:宋祎婷子 单位:张家口市桥东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尹航.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J].档案学通讯,2012,04:33-35.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文4

关键词:配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电力行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支柱产业,在我国职伤害事故中,电力行业事故伤害比率较高。电力施工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差,是导致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配网施工是电力施工企业生产的最前沿阵地,配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应对日益突出的安全事故,强化配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

1、配网施工的特点

近年来,在配网施工中多次发生人身、设备等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配电线路施工的复杂程度高、任务重、危险点多所导致。配电线路特点有:l)施工点多、面广、线长、地域分散;2)工作环境复杂,线路交叉点多,电源点多,低压返供电可能性大;3)供电线路多在道路旁边,防物件高空坠落等问题突出4)单人职守岗位多、作业流动性强,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占比大;5)工作繁琐,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难于集中管理,员工任何一处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事故;6)配电线路的施工工期安排紧凑,工序衔接非常紧密,有时一个问题的出现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停工。

配电线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配网施工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单纯依靠各级管理人员抓安全、依靠部分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来推进安全,难于确保各岗位长期保持安全状态,只有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发挥团队管理力量,才能真正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2、配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配网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1.施工现场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配网施工时工作环境复杂,低压返供电源、临近带电线路、防物件高空坠落等问题突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前期勘测。对现场进行危险点分析,采取完善而又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标准化作业卡,规范填写工作两票。做好施工前的施工机械、安全工器具检查以及施工材料等各项准备工作。

2.2.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工作前没有认真执行安规规定,对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告知工作人员现场电气设备的接线情况、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容易引起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发生。

2.3.施工中的安全、质量监督不到位

在配网施工中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反违章工作,对施工工艺和质量进行检查,全面强化监督管理对于施工安全来说尤为重要。

2.4.工作结束前的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工作结束前的安全管理问题尤为突出,此时人员疲劳,思想放松,往往成为事故的引发点。

3.配网施工现场管理的解决措施

针对配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抓前期,把两头,控过程,保安全”的管理措施,实现“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统一的原则,确保了安全生产。

3.1.抓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

由于配网施工的复杂性,因此必须抓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排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做好安全预控。

(l)做好现场的前期勘测。严格执行电业安全规程勘测制度,制定三措, 做好危险点分析。

(2)制定标准化作业卡,填写工作两票,拟定完善而又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切实贯彻执行。

(3)准备施工材料。检查施工用车辆机械等设备是否可靠完备。

(4)给工作人员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

(5)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合理安排配置人员。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和安全,而人的不良晴绪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如家庭压力、员工间的矛盾、对工作的厌倦等。在施工前及时发现和舒缓这方面的问题,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努力,相互沟通而形成一条情感信息链,及早控制人的“精神隐患”。

(6)依据勘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只有遵循规范性、全面性、针对性、经济性的原则,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指令性文件。

3.2.把好工作的开工和结束关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实施,监督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遵章守法,坚决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等规程规定,严把施工开工许可制度和工作终结制度的贯彻执行。

(l)开工许可制度。首先,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与三措相符。其次,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是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对减少生产安全事故起着重要作用。开工前必须按照规程的要求认真做好宣读工作票、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和交代现场停电设备等工作,决不能因抢工期等其他原因而忽视安全管理。

(2)工作终结时要认真做好施工验收工作,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地段有无遗留的工具、材料,人员是否全部撤离,安全措施是否全部拆除。

把好开工许可关和工作结束终结关,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关注点。

3.3.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管理

制定针对性强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贯彻落实,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因此,施工人员要树立“施工现场无小事”的意识,抓好任何一个环节和部位的安全生产建设。每位员工和监督管理人员都是现场生产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级人员重视,每位员工都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重点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随时发现异常,做到防患于未然。

(l)检查有无违反《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有关规定,重点检查人员违章。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两票三制”执行情况、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管理人员到位和作业人员违章情况等,严格外来施工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各种违章行为。对于违反安全规定、不执行规章制度的各种行为要予以坚决制止,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2)检查有无违反相关工艺规程,重点检查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至关重要,要确保施工现场可控、能控、在控,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配网施工现场具有多样性,情况复杂,施工过程变化大且规则性较差,而且重点不断变化,有些安全和质量隐患还具有潜在性,不易察觉。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质量专项治理,针对施工特点和具体情况,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质量隐患,从设施设备到施工过程,从工程管理到制度落实,进行实事求是的考评和整改。

3.4.保安全

保安全亦即安全有保证,施工质量有保证,进度。效益才有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是第一要素,加大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强化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的进程。电网建设任务越是繁重,安全和质量管理就越重要,难度就越大。配网施工现场情况复杂、点多面广,困难多危险大,所以任何一名员工的行为和工作都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进度和其他原因忽视了安全管理。

结语

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虽然慢慢步人良吐循环轨道,但安全生产的现实提醒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和漏洞,因此安全生产管理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积极强化配网施工现场管理“抓前期,把两头,控过程,保安全”的理念,充分发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效益,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了各类事故发生,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文5

关键词:现场管理; 安全生产; 管理预案; 工业工程

一、企业安全事故中的预防预警行动

1.预防预警准备工作。1.1思想准备。强化宣传,增强职工自我防备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做好预防生产事故的准备。1.2组织准备。成立完整的应急救援组织,充分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及应急救援责任人,增强生产作业事故应急救援队的发展,按照粮食仓储管理的特征,粮食仓储企业应当设立应急救援队、救援通信队、安全保障队、后勤服务队等,并为生产事故提供应急技术人员。1.3现场处置方案准备。根据不同的作业区域,分别修订企业生产事故现场应急处理方案,主动面对各种情况引发的生产事故。1.4坚持值班制度。上下级企业安排值班,基层储粮企业要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紧急时期要加强昼夜巡逻制度。1.5经常开展安全生产作业检查。上级储粮管理公司不定期组织对基层储粮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检查,基层储粮企业抓好自查。经过反复检查,确保各环节安全隐患及时查明,并要求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2.基础设施事故预防预警。2.1基础设施建设事故预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建设要求、符合标准要求和设计规范。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抓好施工安全,重视工程质量。2.2新建设施使用前安全性能的测试。新建仓库都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仓库强度检验工作,配备专业人员监测仓库在装粮后的情况,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并按照规定处理。2.3露天囤、土堤仓等事故预防。土堤仓、室外堆垛,应按照安全标准进行操作,合理垫层,保证库房底部防潮措施;合理的配备阶梯,为日常工作检查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便利。2.4设施设备老化等事故的预防。仓库线路的老化可能会给操作人员带来触电事故,阶梯和其他设施可能因为锈蚀等的破坏造成安全隐患。部分仓库必须定期维修检查,使其能力达到储粮标准要求。3.生产作业操作事故预防预警。生产作业的操作和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并拟定和完善各环节、各作业单位的操作要求。3.1入粮前的预防与要求。(1)根据粮食的种类、数量及运输方式,制订接受方案;(2)检查生产作业区域的设施、管道、检测装置、通风设备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3)清楚坑道内、陈仓内残留的灰尘及粮食;(4)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配备安全带,以免高空坠落。3.2来粮车辆的安全预防。库区内的粮食运输应按照有关规定,凡是进库车辆在库区内必须配备专业人员统一调度;加强车辆交叉处安全防范。严禁行人行走粮食运输专用线。3.3机械作业设施安全预防。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启动和关闭作业线设施。(1)正确操作运输、装载料仓等设备,防止设备伤人。(2)生产过程中,随时检查作业区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可高负荷运转。设备运行时,严禁接触任何作业部位,不能在设备运转中进行维修。(3)严禁在作业区附近进行切割、电焊等明火操作,防止粉尘爆炸。3.4严禁超载储粮。粮食高度不得超过粮食线,仓储结束后应及时铲平粮面。避免超载或部分荷载引起筒仓体倾斜、墙体开裂、仓库坍塌事故。3.5进仓作业安全预防。对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入库粮食取样,平整粮食面或当地作业,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熏蒸后要确认仓内熏蒸药剂含量到达安全要求以及仓内不处于低氧状况及才可以入仓;(2)进入浅圆仓时,必须设有安全梯、自动梯、安全带等安全措施;(3)操作时必须确保仓库外有人员的监护。3.6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安全操作保护措施;卸粮时,卸粮跳板必须结实牢固,防止发生人员跌落。3.7闷塔事故预防。增强粮食清理,定期清塔,避免形成塔内粮食局部堵塞,保障排粮机流畅,临时停电时,一定要关闭总电源,开启风门散热,排除提升设施内留下的粮食。3.8残毒事故预防。粮仓熏蒸结束后,确认仓内熏蒸后残留药剂含量要到达相关安全要求状况时,才能许可操作人员进入仓内。3.9安全防火工作,重在预防。根据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展开区域内环境信息的危害评价和综合分析工作。自愿接受本地消防公安等机构的消防监督检査。

二、储粮企业安全事故的响应程序及应急处置

生产作业事故发生后,在保证其他工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要及时救援,现场负责人在立即报告的同时,要采取相应应对措施。1.设施事故应急措施。当产生设备设施、露天堆放坍塌时,现场相关负责人应立刻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并立刻组织相关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发生火灾时,要按照火灾应急预案进行。2.生产作业操作事故应急措施。在生产操作中,当发生设备伤人、人员跌落、人员掩埋、窒息、触电等事故时,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措施抢救现场。3.火灾事故应急措施。3.1当发生火情时,发现者应及时向事单位消防部门和值班人员报警,消防部门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处理,并根据火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3.2如局部发生火情,能够轻松扑灭时,发现人员在向消防部门报警的同时,应具备使用现场的灭火器具的能力,并及时进行扑救。3.3如火势较大,即将发生火势蔓延时,应马上启动应急预案,通知企业各相关部门,同时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企业各部门在接到通知时要立即行动,带领相关人员,到达指定位置,按各自职责展开工作。

三、储粮安全事故指挥与协调

1.指挥与协调机制。企业事故应急部门根据灾情告知相关部门及其救援队伍。救援队伍要在现场救援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领导下,相互配合,组织协同作战,全方面展开救援,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应有效果,。现场事故应急专业指挥人员到来前,现场人员要采纳平时灾情预警演练情况,采取正确措施控制灾情。当安全事故较大时,应急救援人员要成立研究小组,对紧急事件进行分析,整理出紧急处理方案。依据现场事态的发展,对灾情的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找出有效的措施。并参与事后的灾情评定等级、危害程度鉴定,指挥应急救援人员进行接下来的救援行动和应急处理。2.指挥与协调主要内容。(1)提出现场应急救援行动要求;(2)协调专业救援队伍,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现场救援工作;(3)协调受到威胁的周边群众的人员疏散工作;(4)协调交通管制区,建立现场警告区,确定重点保护区;(5)根据现场相关部门返回的检测结果,最终确定人员的疏散、转移和返回工作。3.储粮安全事故分级。依据事故发生的严重性、突发性、影响程度、形成后果等因素对发生的事故分为Ⅴ级(轻微)、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特别重大)。Ⅴ级是指一次造成1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无人员伤亡。Ⅳ级是指一次造成1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无人员伤亡。Ⅲ级是指一次造成100万元(含)以上、2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1至3人。Ⅱ级是指一次造成200万元(含)以上、4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4至11人。Ⅰ级是指一次造成400万元(含)以上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12人(含)以上。

四、应急终止与灾后恢复

应急处置后,事故现场应急指挥人员确认现场情况已达到应急预案结束状态,再由指挥负责人下达应急结束命令。对于火灾等事故,应急终止后要对部分受损但仍有使用价值的粮食进行抢救处理,并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抓紧清除垃圾残骸;储粮化学药剂、粉尘爆炸事故,在应急处置结束后,要确认事故现场中的有害气体完全排除干净,并保证现场有害气体浓度达到安全标准才能允许工作人员进入,并对现场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并组织安排参与救援的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对一些基础设施受损的要及时安排改造维修,使其尽快投入到生产中。应急处置结束后,储粮企业要吸取事故发生的经验和教训,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要成立应急事故调查小组,查清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对事故发生的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事故发生中,失职、渎职的人员严肃处理。任何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都当在规定期限内向保险公司和地方工伤保险部门申报。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要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评价,对救援行动中有显著作用的人员进行公开表扬,并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应急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经验,增添措施,查找不足,以进一步提高全系统生产作业事故应急工作水平。

五、结语

运用对工业工程基本理念与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密切结合,在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管理与工业工程理念中寻找解决企业安全问题的方法,建立企业安全管理预案,为建设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易树平.基础工业工程(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吴子丹.粮油仓储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3]王影.我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尹航标.工业工程方法在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4(3):11-15.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文6

(一)技术档案不够完整。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档案资料不全的情况,较好的单位存档率也只能达到80%,而一般的单位存档率极其低。有很大一部分建筑工程竣工后技术档案资料都不够完整,有的甚至只有主体档案,其他配套工程的技术档案缺失,装饰工程、室外工程、电网等档案材料几乎没有。(二)管理模式不够统一。从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上来看,部分单位成立了独立的档案管理职能部门,对于档案资料收集与管理的情况相对较为完整。但仍有一些单位对于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是由其他职能部门兼职管理或代管的,档案材料的管理不够统一。(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从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很多综合素质较差,对于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掌握,职业道德标准低下,满足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工程技术档案管理模式。1.管理机制。相关单位应完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对其档案需要管理的内容进行规范。是否能够规范档案管理制度,与档案管理质量和进程有直接关系。为了有效推进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可通过完善档案规章制度、建立档案工作标准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2.工作程序。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应对工作程序进行规范化,使得工作更加有秩序,不至于混乱。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应对技术资料进行集中收集,并通过分类进行整理,使得档案资料越来越全面,同时对技术资料应妥善管理,存档的过程中应以查找方便为主要原则。存档的过程中,确保档案的完整性,规范化管理工程技术档案资料。3.交接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不可避免有离职或调职的情况,这时就涉及档案交接,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交接。首先确保在平时工作中,及时规整档案,不要有遗漏或丢失的情况。在档案交接的过程中,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责任,认真执行每一个文件的交接。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应以文件规律进行整理,理清文件之间的关系,根据原有基础,进行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整理归档文件的过程中,应确保案卷清楚的进行分类,将标题、标目、编号等明确的标注,为日后检索工作做基础。同时对整理好的档案按照顺序存入档案柜,确保顺序与标注的一致。(二)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工程技术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制度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可选用现代化的管理办法进行档案管理。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地成熟与发展,大数据已应用在各个领域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应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技术档案进行管理。为档案室配备计算机、路由器、复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同时引进相应的软件系统,创建独立的档案管理平台。使用最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储存,很多档案可通过电子形式进行存档,解决空间限制的同时,方便了日后档案查阅,在对档案的统计和分类过程中,也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既减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负担,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三)定期培训档案管理人员。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城市化建设政策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所以,应提高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对其服务水平、质量与意识进行训练,让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充分地认识到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将自身的服务水平及质量有效提升,为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同时,应随着时代的进步,更新档案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提高认识,不断地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的规定,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灵活运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整个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工程技术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技术档案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资料之一,同时也是维修、使用、改建的最原始资料。所以在日常的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中,应提高对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使用多种管理手段,达到档案资料规范化、信息化、全面化,并妥善地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大数据技术,有效提升工程技术档案管理效率。

作者:李伟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四二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