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云计算的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云计算的概述

云计算的概述范文1

本文以运输包装教学改革为研究目的,主要针对当前运输包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试验环节老旧、课程设计纸上谈兵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计算机虚拟技术和网络为基础的运输包装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运输包装;教学改革;虚拟实验室

《运输包装》是包装工程专业必修课,研究在流通过程中引起包装件损坏的主要原因,并利用相关技术使得包装件的损坏减小或者降到最低[1]。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包装动力学理论基础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通过开设此门课程,使得学生掌握运输包装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使其具有能够独立设计产品运输包装系统的综合能力。因此,《运输包装》课程是完成包装设计、保护产品的重要环节。当前,各个高校的包装工程专业均开设《运输包装》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模式不尽相同,教学效果较差。因此,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旨在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对《运输包装》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期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现状

《运输包装》课程一般由讲课、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构成[2],目前各高校《运输包装》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陈旧;第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第三,教学手段落后;第四,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第五,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2.解决办法

利用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将其融入到《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学手段先进化、考核办法科学化。

2.1教学内容生动化

2.1.1课堂教学

2.1.1.1开发一套完善的教学课件利用幻灯、动画和视频三种手段,制作《运输包装》教学课件。

首先,采取模块化教学[3],将《运输包装》课程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即缓冲包装设计、运输包装容器设计、集合包装设计及物流系统设计。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制作相应的课件。如集合包装设计模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集合包装,很难理解集装箱内包装件堆码方式与装箱率的关系,因此,在这一模块中引入“集装箱装箱优化设计”软件,用视频演示和软件操作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其次,根据每一章节的特点,教师设置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进行讲解[4],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1.2建立QQ、微信学习群

课下加强学习交流。当前,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大学生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利用这一特点,由专业课教师组织建立运输包装教学QQ群和微信群。群成员包括应往届的大多数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由教师负责管理,针对运输包装知识进行主题讨论,这样既解决了大学生课下提问不方便的问题,又能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仅了解了课堂所学,还能通过往届学生的交流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由“在手机中玩”转变成“在手机中学”。例如,本校12级学生在复习考研试题时遇到了一道纸箱抗压强度计算的问题,通过在群里跟教师和同学们的讨论,学生们积极查找资料,最终很快把问题解决。

2.1.1.3引入辅助软件

《运输包装》课程多年来一直沿用纸质教材讲授加实验室实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当前,运输包装设计实际工作中已不再运用公式计算校核最终完成设计,取而代之的是相关辅助设计软件。比如,PRO-E,SOLIDWORK等软件应用与缓冲衬垫设计中,能很好地完成衬垫各种结构的精确设计,为准确开模做准备。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发了托盘码盘优化和集装箱装箱优化软件,在提高码盘率和装箱率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软件在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在运输包装课程中添加上述辅助软件的教学既是就业需要,更是包装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2.1.2实践教学

2.1.2.1引入虚拟动态仿真实验室

[5]针对当前学校资金紧张,多数学校无法购买相应试验设备,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其试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引进或开发运输包装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以虚拟身份进入工厂车间,熟悉各个环节的试验工序,并掌握相关工作原理,既可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很好地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弥补教学经费不足的缺陷。如本校针对食品包装特色,建立了啤酒加工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以工人身份进入虚拟车间,了解啤酒的生产、灌装和包装等工序。

2.1.2.2建立实习基地

一般包装工程专业院校均开设有“生产实习”,每所学校的实习时间不同,效果良好。本校包装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开设在第五学期,为期一周。以指导教师联系相关企业,并建立实习基地。一般包括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食品加工等三类企业。在进厂实习前,均进行实习动员会,并要求学生针对运输包装、包装材料和包装结构等课程内容写出相关问题,待进入工厂时进行现场解决,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2.1.2.3将实际问题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多数高校均设有运输包装课程设计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均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根本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利用学校教学实习的阶段,学生深入工厂,去参观并不断发现问题,将其转化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去亲身经历解决包装问题的过程,即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2.2教学手段先进化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课上教学和课下交流中,均使用多媒体课件、工厂视频以及动画动态仿真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专业的特色,拓宽视野。课程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并完成某件产品的整体运输包装设计,包括缓冲衬垫、运输包装容器以及集合包装的平面三视图、三维立体装配图,并进行纸箱或者纸盒打样。

2.3完善考核体系

《运输包装》课程分为课堂教授,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部分。一般院校均将课程设计部分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考核,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两部分进行综合考核。在课堂部分考核中,多数学校“一卷定输赢”,以AB卷形式进行考核,而课程设计部分则以课程设计说明书为考核依据。这种考核方式过于死板,无法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语言或程序,建立《运输包装》试题库,该试题库分模块建立子试题库,每模块设置不同的题型,并将其划分为难,较难和容易[6],并根据教学需求,不断进行完善。每次考试选题,由计算机随机选择,并权衡难以和知识面的涵盖广度,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试题。建立试题库后,可以解决教考不分离造成的主观性,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其次,课程设计部分,采取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和答辩两个环节进行考核。课程设计说明说占60%,答辩粘40%,答辩不及格,整个课程设计不合格。这样就减少了学生互相抄袭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立,雷桥.《运输包装》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5-136.

[2]李国志,李文凤.基于课堂单元的高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以《运输包装》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209.

[3]吕幼军,张蕾,孙彬青,等.包装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初探[J].上海包装,2013,5(4):58-60.

[4]高文华,王建清,吕幼军.改进《包装材料》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包装世界,2013,5(4):52-53.

[5]王莹,王宝中.包装工程运输包装虚拟实验室建设[J].河北能源职业学院学报,2012,47(4):60-62.

云计算的概述范文2

一、云计算的特点

1.超强的计算能力:通过一定的协调调度模式,云计算可以实现对数百万计算机之间的联合,从而起到媲美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的效果。当用户的一个请求被云(计算机群)捕捉到时,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便会协同作业,共同响应这个请求,从而大大的提升了检索效率。

2.经济实惠:传统的数字图书馆常用的数字资源存储机制是光盘塔和磁带库等,而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甚至会用到大型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不仅造价昂贵,而且维护成本很高。但是,在云计算中,用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钱(或是充值成为会员),便可以上传大量的信息,甚至在联网状态下,用户在下载某些信息时还是免费的。

3.以用户为中心,可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云计算模式中,用户的信息检索方式更加简单、快捷,同时,用户所使用的通常是简单的检索窗口,检索语言也不再是复杂的代码,这些都是云计算“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现。

二、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当前,在各级(类型)图书馆中都在互联网上大力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在这样的建设模式下使得各图书馆的建设工作都是独立的,这也就造成建设过程中许多的资源出现重复的现象,带来的网络服务也不是十分的高效。但是随着云计算的出现,使得这种状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通过云计算的使用将各地的图书馆有效的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大型的网络虚拟图书馆,统一由“云”服务商提供存储的空间和服务计算,不再需要由各个图书馆建设相应的资源。对于各个图书馆只需要做好“云”上的相关服务工作,对于具体的运行和操作则完全交给“云”服务商来施行,在这种模式之下能够带给读者更好的感受。总之,数字图书馆在成功运用云计算之后,就好像为数字图书馆插上了一双能够飞翔的翅膀,使得数字图书馆在进行资源的处理时不再感到复杂和困难。由此可见,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应用于数字图??馆之中,是传统数字图书馆的一种重大的变革,使得整个服务系统变得更加的强大,能够占据更加广阔的市场。

三、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1.云计算使得各种媒介无障碍接入数字图书馆。以往,在图书馆安静的环境里,读者对手机铃声会产生极强的反感,其不但打破图书馆的宁静,同时也影响到其他读者的正常阅读,因此许多图书馆都会在一个较为显眼的位置挂上一个“NO phone”的显示牌。但是在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将图书馆、网络、读者联合在一起的媒介,利用如手机这样的网络接入设备,可以无障碍的接入到数字图书馆之中,带给读者良好的阅读感受。数字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主要关注读者的需求,在数字图书馆安全措施允许的情况下,应当让通过各种手段接入图书馆的读者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让他们顺利的进入到云计算的处理层之中,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强大功能,体验到不同的应用服务。

2.云计算使得图书馆的全部元素在“云”上完成。云计算的应用最大限度的提升了运行的速度,使得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数据调用,也能够进行数据的更新,带给读者一种本地的感受。在此情况之下,读者能够顺利的通过“云”来实现和完成自己的阅读,当需要进一步的服务时,读者也可以通过“云”找到数字图书馆的馆员寻求帮助,实现和馆员的在线交流。

3.云计算统一调度图书馆元素与读者的需求。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更加具有效率,这也使得在当前的社会之中,人们更愿意花费财力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上,而且云计算的出现使得超大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了可能。云计算并不只是一种高效的数据处理手段,在数字图书馆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让云计算带给读者更多的服务感受。

四、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是纷繁复杂的,其中也包括不少的个人信息。因此,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云计算应用当中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如今,大部分的网络犯罪大都是利用系统漏洞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然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我国的云计算正处在起步阶段,信息安全问题理应得到高度的重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系统框架搭建上,都必须严格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严防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但是,我国现如今的云计算技术尚未完全做到信息的高度甄别,对于信息的共享性和安全性的划分并不是很明确,使得有些信息成为灰色地带,给信息安全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2.资源选择性整合问题:资源的选择性整合问题本质上还是出于信息的安全性考虑,例如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中,往往会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大众性共享资源的管理,即会上传到云端,由外部数据库进行存储,提取时也是通过网络在线下载。另一个是对私人性机密文件的管理,一般会存储到本地计算机或是做备份,而不会上传到云端。因此,云计算从这一方面来讲也存在着短板,无法彻底取代数字图书馆现有的信息管理模式。

3.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图书馆要想科学合理的被利用,就必须拥有被上传资源的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数字图书馆才有权限管理这些信息。同时,如果这些资源没有获得共享权限,那其他的用户也不能够下载甚至是浏览到这些信息。这就是知识产权对于用户的被托管资源的保护。如今,我国公民的维权意识还不是很强,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普及,相关立法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云计算下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4.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无法相互补充: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云计算下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之间完全的独立性,纸质资源无法和数字资源进行一对一的比对查看,只能通过引入更多的数字资源,增大对比基数,由此便造成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的浪费。

5.信息资源共享具有局限性:基于信息的安全性考虑,其共享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些共享的资源往往只是局限在一些接口相同的资源上,由于数字图书馆的规模有大有小,信息密度和信息安全级别差异很大,所以无法做到信息的准确对接,更谈不上信息的共享。

6.数字资源相互独立,资源的重复建设率高:数字图书馆之间由于无法做到准确的对接,信息共享范围极为有限,再加上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之间也相互独立,所以造成了云计算在不同的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重复资源,而这些重复的资源不仅无用,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不偿失。

五、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改进建议

1.数字资源存储机制的改进:传统的数字图书馆常用的数字资源存储机制是光盘塔和磁带库等。这不仅耗费了数字图书馆大量的经费,而且此类的资源存储设备易损易坏,使用寿命不长,一旦损坏,其中的重要信息便会一同丢失。因此,如何改进数字资源的存储机制,提高数字资源的保存量和保存期,是每个数字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基于云计算大容量、低损耗的存储特性,很好的解决了当前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问?},所以,数字资源存储机制应与时俱进,改进传统的存储机制,利用云计算为用户提供更为安全和细致的信息服务。

2.数字资源建设:我国数字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纸质资源无法与数字资源精确匹配,两者相互独立,二是不同数字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性差,数字资源相互独立,重复建设率高。在当前的数字资源建设之中为有效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应当加强对纸质资源的录入工作,在作者和书名上一一对应,有助于搜索者进行准确的查找。其次,在数字资源的建设工作上,将自身的资源都放在“云”上,通过云服务上来进行维护和操作,各图书馆的资源在云上实现共享,也省去重复建设的大量费用。

3.资源共享:第一,硬件环境共享,云计算的一大特点便是节约了建设成本,传统的数字图书馆需要购进大量昂贵的数据库设备,甚至在同一区域的不同馆中,也要使用同样的数据库设备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对接,这无疑是严重浪费了数字图书馆的经费,给各地区的数字图书馆造成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而基于云计算的这一特点,其提供的基础设施即服务,既可以实现各馆之间的信息共享,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数字图书馆的经费。第二,信息资源共享和高资源利用率,云计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可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检索服务。传统的信息检索带有一定的延迟,影响了信息的实效性。但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存储方式则不存在信息的延迟,同时,云计算使用户的检索行为变得简洁易懂,用户不再通过各种复杂的代码去检索信息,往往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字,上传于云端的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便会被快速的检索出来,极大的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资源利用率。

4.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如今已经成了每位消费者消费的重要考量指标,云计算本身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服务,它基于用户的基本需求,并以客户个性化需求为驱动力。云计算技术通过长时间的采集用户的检索行为,分析用户的知识结构、检索习惯、信息需求和心理倾向等指标,在通过综合判断,从而为用户提出更符合用户思想需求的检索结果。例如爱奇艺、优酷、淘宝等软件中的检索功能,实际上便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准确的捕捉到用户的心理需求,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用户的检索行为和检索设备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只有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用户思想和行为分析,才能提供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

云计算的概述范文3

[关键字]物联网 云计算 信息技术 结合模式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Intemet of Things)也称传感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智能感知、识别,实现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实现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融合,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物联网的重要工作基础是传感器,它就如同物联网的神经末梢,从牙膏到轮胎、从汽车到房屋等各类物品都可以被感知。传感器类型繁多,有位置传感器、热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多种类型,采集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物联网中大规模部署着各类传感器,定时采集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

二、云计算概述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一种创新的IT资源运用模式,对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应用等)提供无处不在、随需访问的服务。云计算服务模式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和软件即服务SaaS(Sofi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指的是云服务供应商负责软件的安装、运营和维护,用户通过Internet来使用这些软件;平台即服务指的是将软件研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基础设施即服务指的是将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利用。

三、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意义

在物联网时代,海量的传感器被嵌入到各类设备中,定时采集着信息,每天都有海量信息产生,物联网数据量急剧增长。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需要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这就需要云计算的支持。云计算具有虚拟化、规模化、高可靠性、通用性、可伸缩、低成本等特点,其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能为汇聚、处理和应用体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物联网海量数据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如果将物联网和云计算结合起来,物联网就相当于人的五官和四肢,云计算相当于人的大脑。

云计算给物联网提供了IT基础设施并赋予了强大的工作能力,与云计算结合,是物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物联网的发展又推动着云计算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四、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模式

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模式有: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公有云是为大众提供服务的云计算平台,经授权的用户皆可使用,如谷歌云、亚马逊云、阿里云、腾讯云等。私有云是家庭或企业在其内部建设的专有云计算平台,除所有者外,其他用户均无法使用。混合云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

目前,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主要模式如下:

第一,一对多模式,即单一云计算中心,多个终端。终端类型多样,有各种传感器、4G手机、摄像头等。云计算中心是数据处理中心,终端获得的信息将传到云计算中心存储和处理。用户通过云计算中心提供的统一界面来操作。这种结合模式适用于物联网终端分布范围较小的情形,且一般为私有云。例如:家庭远程监控系统、环境污染监测系统等。

第二,多对多模式,即多个云计算中心,大量终端。这种结合模式适合区域跨度大的企业或单位通过大量跨区域终端的感知而获取信息,或者实时共享信息给各终端用户。例如:这类企业或单位对其产品或生产流程进行跨区域的跟踪监督。

第三,信息与业务分层处理,海量终端。这种结合模式适用于用户范围广、信息种类多、安全性要求高等情形,它根据用户对数据的不同应用和处理需求,将数据放在适应其需求的云计算中心里存储和处理。比如:游戏数据、视频数据等这类数据的传输量大、对安全性要求不高,可以放在本地云计算中心存储和处理;政府、企业中某些信息的安全要求非常高,则需要放在具有灾备中心的云计算中心里;科研单位中具有高计算要求的非大量数据则放在负责高端运算的云计算中心里处理。这样,数据按需分配在相应的云计算中心,能够更好地实现各类数据及业务的分层管理及资源的合理分配。

云计算的概述范文4

关键词:云计算;教学;分析

云计算是继大型机、PC、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自2006年谷歌第一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以来,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云计算俨然成为互联网公司、IT企业以及商业的最大热词。云计算就像法国大餐一样,正被人们津津乐道。中国第一次引入云计算是在2008年。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教育产业与信息化产业相结合的指示方针,云计算也将成为教育人才培育与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技术。

一、云计算教学的概念

目前,业界对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从对云计算的定义中可以获得这样的共识:首先,云计算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种计算理念或计算模式[1]。它是基于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发展而来,同时由这些技术加以实现。云计算强调商业模型,所以能更广泛地被市场接受。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云计算教学分析

(一)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国内对云计算教育应用的文献从2008 年开始出现。而对云计算教学应用的文献在2009年只有3篇。但自从2009年开始,每年与云计算教学应用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呈现出倍数攀升。云计算教学应用的中文文献数量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表明,专家学者们对于云计算教学应用的关注度逐年上升。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源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2012年云计算教学应用的文献新增23篇,数量增长最多。第二,源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易操作的、低成本的新技术设备使得很多教育机构能够轻易购买和使用。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其的研究也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预计未来相关研究还会不断地增加。

(二)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云计算教学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式、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及辅助教学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研究角度决定的,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希望通过构建各种云资源库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并试图通过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来充实其服务功能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2]。因此,云计算在教学方式、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及辅助教学等的应用是当前我国云计算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三)研究机构分析

根据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实际情况,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研究机构以暨南大学、南通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这五个研究机构发表文章数量最多。

(四)资助基金分析

在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相关文献中,仅有13.3%的文章受资助,其中受国家级资助的文章有9篇,剩下3篇是受省部级资助。这说明国家对云计算教学应用研究的拨款还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相关研究的进展。

(五)关键词分析

在与云计算和教学相关的文献中,出现最多的词是云计算。另外,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教学资源、云计算辅助教学都是该领域最重点关注的领域。除此之外,远程教育、辅助教学、云平台、教育云平台和深度融合也在众多关键词中脱颖而出。从整体来看,除了云计算,其他排名靠前的关键词,频数最高不过10次,大多集中在3次,这说明在云计算教学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中,研究范围不够集中,研究领域比较松散,整体上来说研究规模不够理想。

三、云计算教学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概述研究较多,实用技术开发较少

由于云计算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炒作,各国家、各领域的研究学者纷纷关注,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被大家普遍接受。但目前针对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学者对其研究仍限于理论层面的概述,云计算教育应用的实用技术开发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对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应用的开发研究相对缺乏,如在选定的样本文献中,多数文章都对云计算的定义、特征和服务体系进行大篇幅的描述,而真正涉及实用技术开发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却显得外强中干。

(二)高等教育研究多,基础教育研究少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云计算技术应用及其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高等教育领域,其次是通用教育,而对于基础教育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分析其原因可知,一方面是中小学研究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硬件设备和技术人员比较缺乏,他们对云计算平台以及辅助教育等前沿信息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较多关注书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一些新兴的技术或者教学模式关注相对较少,更不用说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研究机构较为单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高校院系是研究云计算教学应用的中坚力量,但因为研究人员和机构比较单一,所以也容易导致研究单一、难以突破等。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从云计算研究方向的视角分析可知,多数研究者是结合云计算概念、服务理念以及教育原理进行应用模式的探讨,局限了研究者的开拓、发展和创新思维,让其很难做到更深层次的突破;第二,从云计算研究力量的视角分析可知,力量单薄,尚未取得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以至于除高校院系外,社会各界的其他研究力量非常微弱;第三,从云计算专门的研究组织出发分析可知,相比国外的多个组织致力于研究云计算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仅有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等少数几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在从事云计算方面的工作,而侧重于研究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组织则更是少之又少。

参考文献:

云计算的概述范文5

关键词:开源云计算;openstack;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082-02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大大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给高校教学工作和计算机房也带来全新变革,高校计算机房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同时,为促进计算机房更好运营和发挥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支撑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各学校都普遍重视高校计算机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根据机房具体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相应的管理系统,推动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推动计算机房管理水平提高。也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造条件。本文结合高校计算机房实际情况,就开源云计算openstack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启示。

1 开源云计算和openstack概述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不断改进,开源云计算出现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高校计算机房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通常高校普遍注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展教学场地,改善办学环境,但是对计算机房设备的投入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设备更新缓慢,管理维护工作不足,制约学生接触和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也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弥补这种不足,将开源云计算openstack应用到计算机房当中,有利于更好部署云,确保机房性能稳定,促进计算机房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

1)开源云计算概述。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时、随地、按需、便捷访问的共享资源池模式,包括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服务层。开源云计算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演进而来,较为流行的管理平台有Eucalyptus,OpenNebula,OpenStack,CloudStack等,应用最多的为OpenStack,并且前景广阔,深受人们的喜爱与关注。

2)openstack概述。Openstack是一个开源云计算项目,其目的是方便部署云,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操作平台。组成架构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共享服务、仪表板,有效完成存储、网络连接等各项功能。同时,openstack包括云计算和云存储两个项目,可以提供计算资源,提供自动创建和管理服务。并且存储空间还能够扩展,为用户使用提供方便。

2 _源云计算openstack在高校计算机机房中的应用对策

高校计算机房系统以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方便学生学习为目的。通过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措施开发而成,更好服务于实验室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等工作。机房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复杂程度高、任务繁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但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学习和发展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新任务和新要求出现,原有管理方式逐渐显示其滞后性,难以满足高校计算机房管理需要。因此,设计和开发新的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开源云计算openstack是重要的技术措施,满足机房日常工作需要,实际工作中从以下方面采取应用对策。

1)建立大规模网络存储。传统实验教学中,大容量文件拷贝与高宽带传输加大单机服务器负荷,对不同机房存储服务器开展集中管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Openstack提供云存储技术,可以便捷、迅速的构建大容量存储。收集现有可用的存储服务器,以5台为单位组成节点区,结合需要扩展多个节点区。并融入身份认证节点,对用户访问进行控制,组建云存储,满足管理工作需要。

2)建立虚拟计算机云系统。传统计算机房管理效率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安装过多软件会影响计算机性能。而openstack可以构建虚拟计算机云,有利于提升计算机性能,减少人力与物力消耗,提升计算机房管理效率。以4台计算节点为单位,使用交换机组成一个区,管理员根据需要增加区。每台计算机节点连接内网与外网,内网管理云计算,外网访问虚拟计算机。还可以增加管理端和监控点,实时监控计算机服务的各项工作,确保计算机运营安全。利用openstack虚拟化后的网络架构,虚拟计算机和物理计算机一样。

3)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一方面,为保障计算机房的安全,让开源云计算openstack有效发挥作用。与Internet连接设置防护墙技术,进行用户权限设置,设置安全密码,安装防病毒软件,去掉测试账号和共享账号。另一方面,为保障计算机房数据库系统安全,严格限制管理权限和用户访问权限,使用安全的密码,设置强度高密码,重视记录数据库日志审核与管理。另外,为保证权限级别安全,计算机房还给不同用户分配不同访问权限,禁止未注册用户访问,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和审核,防止非法访问,确保计算机房的数据信息安全。要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控制制度,加强用户管理,杜绝不法分子篡改数据,实现有效保障计算机房数据信息安全的目的。

3 开源云计算openstack在高校计算机机房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上述介绍,对开源云计算openstack计算机房系统设计和实现有基本了解,为促进系统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要将其有效应用到计算机房具体管理工作当中,以证明其实用性,为提高计算机房管理水平,推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下面将对系统应用进行介绍,以掌握开源云计算openstack的功能,为推动其有效利用和作用充分发挥提供借鉴。

3.1应用实例

某高校计算机房日常运营和管理中,通过开源云计算openstack的应用,设置以下模式,促进机房作用有效发挥。

1)页面框架。系统开发时采用的是框架结构,以增加系统灵活性,方便操作和用户使用。页面头、左边导航、右边正文分别置于不同框架结构中。为实现对右边正文内容有效控制,具体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只需要移动左边导航部分即可,提高使用的灵活性,有效满足用户需求。为方便计算机房管理,用户只需要在左边导航选择不同功能菜单,就能实现刷新右边正文内容的目的。也让整个页面结构变得清晰合理,方便用户观察和使用,为开展具体的各项操作提供方便。

2)系统登录。登录界面为用户登录和进入机房提供平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界面。对用户输入的登录信息,系统进行身份识别,根据用户不同的身份信息进入不同界面,管理员进入管理员界面、教师进入教师界面、学生进入学生界面。将用户合理分配到应该进入的页面,然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开展各项操作。系统根据用户名和密码确认身份,验证登录信息,只有通过验证后才能登录到用户界面,并在该界面上浏览用户信息,进行相应操作,还可以了解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可以操作模块。如果登录信息未通过验证,则禁止登录,表明该用户不符合访问身份条件,避免非法访问和入侵,保证计算机房安全。

3)管理员登录管理。为提高计算机房管理水平,避免相关信息资料泄露出去,实现对用户信息严格保密的目的,管理员有权限管理和维护系统。考虑计算机房管理工作需要,方便管理人员登录系统开展系统管理及维护工作,开源云计算openstack应用和计算机房设计时,将管理员登录信息存放于数据表ex_adm中,该数据表建立时添加管理员记录,用户名和密码均为admin。管理员登录界面,包括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输入并提交登录按钮后,进入管理员用户界面,根据需要开展各项操作。

4)用户管理模块。该模板对用户登录信息和资料进行管理,决定用户是否拥有登录权限,并为用户使用系统设置相关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功能为:对不同用户登录权限操作开展管理,添加、修改或删除用户。添加用户时要填写新用户资料以及用户名和密码,根据是学生、教师还是管理员对其进行分类,提交并确认后添加成功,从而在管理模块当中新增用户。如果提交失败,需要重新添加,直至符合要求,_认后为止。

3.2应用效果

计算机房通过开源云计算openstack的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openstack能便捷、迅速的部署云,还可以确保性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能满足一般高校计算机房管理工作需要。同时,在openstack支持下,还有利于整合计算机房资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提供较丰富的信息资源,甚至还可以将开源云计算openstack用于虚拟实验教学,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4 结束语

总之,高校计算机机房中,通过openstack的应用,能够较为迅速的部署云,并确保系统的性能稳定,为人们开展管理和其它操作提供方便,对一般高校计算机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它还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对任课老师教学活动开展,学生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具有一定价值,甚至还可以将其应用到虚拟实验教学活动。因此,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openstack的应用,加强安全管理和系统维护,确保系统综合性能,促进openstack在高校计算机机房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寒玉,顾春华.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72-276.

[2] 马文杰.基于OpenStack的高校实验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 2014(12): 146-150

[3] 宋凌怡.基于OpenStack的高校云数据中心研究与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8):33-35.

[4] 肖飞,杨晶.基于OpenStack的计算机实验室自助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7):201-207.

[5] 苏培华.基于openstack的高校数据中心应用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5(21),48-51.

云计算的概述范文6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012-0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IT技术也得到和迅猛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渐渗入了网络存储和网络计算等服务。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互联网资源和计算能力的分布式共享。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在互联网上一直是不平衡的。资源的有限性提升了电力成本、各种设施的维护成本等,从而也直接提升了数据中心的升本。因此,如何使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成为我们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1 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该计算模式呈大规模分布式。一个抽象的、可动态扩展的资源池可以在通过云计算后形成,该资源池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计算能力、开发软件的多项服务。

1.2 云计算的特征

1.2.1 能够整合大规模异构计算资源

有些计算资源在是一个广阔地域内分布的,并且它们还分属于若干个不同的组织。云计算能够有效整合这些计算资源,从而促进一个计算和储存平台的形成,该平台具有的功能将会异常强大。除此之外,云计算在整合绝大部分的计算设备将他们变为云计算平台的一部分时,并不要求这些设备具有很强的共性的硬件或软件。

1.2.2 是一个以Internet为基础的通信平台

云计算是一个以Internet为基础的通信平台,可以在各个设备之间通过Internet进行相互间的通信。由于在长期的技术发展中,Internet的技术、标准、体系等已经相当成熟了,因此,云计算系统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切实的保障。此外,云计算是以国际通行的通通信协议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云计算和各种流行的软件开发技术集成就变得简单易行了。

1.2.3 规模经济效益显著

经济效益在云计算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可以利用云计算将存在的大量闲置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整合起来,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人们在信息设备上的投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云计算平台的升级投资也是相当低的。除此之外,在当前社会,全国各省的电力公司有拥有自己独立的计算平台,这些计算平台的具有非常相似的功能。这种状况会导致重复建设电力信息系统,从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后,我们可以把各个独立的计算平台整合起来,从而建立云计算平台这一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电力系统,使整个电力系统投入到信息系统方面的资金得到大幅度的消减。同时,这样做也可以使各省级电力系统相互协作,实现共享信息的目的,从而在较大范围内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地运行。

2 云计算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是一种超级系统,它具有分布参数,电力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大规模地储存电能,而必须同时完成发输配用,电力生产控制具有自然分布的特性,要求较强的实时性和较高的可靠性。云计算技术的优点有很多,比如,具有将达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便于软件开发和升级、系统可动态扩展等,因此它在电力系统中具有的应用前景是相当广阔的。

2.1 智能电网对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在电网数字化和自动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发输变配电及用电和调度环节的数据收集、输送、储存和利用得到不断的深化,从而使数据收集实现了数字化、业务处理实现了互动化、经营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战略决策实现了科学化。对于大规模电力系统来说,时域仿真具有很大的计算量,目前还智能在离线分析中使用;一次大规模的停电后,电力系统的恢复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问题。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不断引入分布式电源,未来的电力系统极有可能会改变传统的集中式控制,而转变为分布式控制。

智能云一电力系统的私有云,将不可避免地推动电网智能化的进程,将企业内部的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从而使配置资源的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使仿真计算速度即预想事故数目得到极大的提高,提供共享平台工电力系统的所有成员使用,使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作业,将复杂互联系统的最优恢复方案找出并实现大范围的信息采集及实时监控。

2.2 随着电力企业不断的发展建设,企业逐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为满足办公的需求,电力系统的员工都拥有了自己个人计算机。有专门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和存储设备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业务之中,这样做导致了较低的资源利用率和较高的信息安全风险。智能云通过对电力系统内网的分析,处理拆分庞大的计算为小的计算快,然后交给庞大系统计算分析,这些庞大系统是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之后给用户返回处理结果。智能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巨大的信息处理量,其服务水平已经达到了超级计算机的服务水平。将运行的单个计算机或电网节点上的运算向前移动到系统内数量庞大的“智能云”内,让云来将该计算机或改点的请求妥善处理,这是智能云的目的。利用电力系统智能云,由于电力系统数据的运行相似于互联网,该计算机或改点的计算能力不需要在可以增强,电力系统智能云能够根据相应的运用将资源切换,根据相应的需要访问计算机及将资源存储起来,从而为解决电力系统中各种复杂的计算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切实实现电力系统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