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的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农业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农业的前景

智慧农业的前景范文1

关键词:智慧农业;物联网;架构;环境监控;农业大棚

中图分类号:TP3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在农业中得到应用,使得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已渐渐退去。为了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就要不断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即加快农业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智慧农业中,能够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改进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 物联网

1.1 物联网的概念及体系架构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字面含义来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有2层含义[1]: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将“物联网”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Ubiquitous networks)和无所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发展愿景。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分为三层[2][3]: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递信息至相应的设备;网络层负责处理和传递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并将现有的网络进行融合并扩展;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对感知和传输来的数据信息融合、分析、处理,从而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1.2 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2]:一是全面感知;二是可靠传送;三是智能控制和处理。

1.3 物联网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商业模式[4]的推进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主导力量类型、行业需求、企业能力网络与支撑系统成熟度、运营经验、系统集成能力、标准化程度的进展来确定不同阶段的主要发展模式。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应该遵循一条从公用为主――商用引入――融合发展的道路。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阶段来体现:第一阶段(2010年-2015年):政府主导,公共类、便利类产品为主。第二阶段(2015年-2020年):以稳定的行业市场用户形成为标志,商业应用开始涌现,多方参与管理。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以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最终确定和关联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和融合为标志。

2 智慧农业

所谓“智慧农业[5]”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环境监控、食品安全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体的应用有智能农业大棚等。

3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架构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架构[6]可以分为信息感知层、信息传输层和信息应用层3个层次来设计,如图1所示。

信息感知层处在三层架构的最底层,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短距离传输两个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摄像头等农业设备采集环境及作物信息,然后以多种通信协议,通过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等将数据信息传输至物联网关,做到现场数据信息的实时检测与采集。与此同时,上层下发的控制命令通过物联网关传送到控制设备,远程控制农业设施,来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远程控制。

信息传输层通过Internet、2G和3G等的相互融合,以实现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广泛、更加安全的互联功能。

信息应用层实现了跨系统、行业、应用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共享。通过对由物联网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农业生产现场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实现了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合理化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图1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架构图

4 智慧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案例

4.1 产品介绍

图2所示,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是将物联网2.4G无线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与电信3G网络相结合,实现农户大棚的数据检测、实时传输、报警等智能化控制。本产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温度、湿度等温室大棚的环境因子进行测定,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向农民下发报警短信,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同时,收集农户大棚农作物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种植环境等数据,通过电信3G网络上传相关数据至数据存储中心,利用获取的数据向农民下发专业的种植建议。

4.2 产品商业模式营销策略

从1.3节我们了解到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处在第一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政府主导,那么该产品的商业模式也不例外,该产品的营销策略和渠道也是围绕着该商业模式进行的。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推广目前主要依靠三方面营销渠道,第一是由各省电信根据当地农村移动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农村地区的智能大棚套餐(包括同固话、宽带、手机的融合套餐政策)、营销政策(包括同固话、宽带、手机的融合营销政策),由地市分公司及分布在全省的农村支局执行智能大棚的营销活动,系统开发公司负责产品的研发、升级、售前、售后等技术支撑及业务运营支撑工作;第二是与当地政府及农牧厅合作建立长期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合作计划,形成以政府牵头,企业推进,农户获利的良性发展循环模式,以政府农业补贴资金的项目方式推进或通过农牧厅下属农技站面向全省农村市场推广;第三是发展大型涉农企业经销商,与大型涉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品由企业自用或合作推广。

4.3 产品试点

在甘肃省永靖县利用样品机(具有环境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产品试点工作,在永靖县岘塬镇光辉村3个农户的5个大棚进行试点,5个大棚种植了木瓜、西瓜、青椒等不同的蔬菜,农户对试点工作配合非常积极。农户认为温室终端设备对他们的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每个农户都会种植几个大棚,温室终端的自动温湿度报警功能,使他们不用再跑到每个大棚里监测温湿度,只需要根据接收的短信,就可以直接处理温湿度超标的情况,很方便。对于需要其他功能的农业生产,可以相应的在样品机上增加相应的设备和功能模块。

5 结束语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证明,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慧农业中能为农业提供很大的便利。物联网技术为智慧农业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且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必将会给农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在智慧农业物联网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业物联网的全网覆盖、智慧农业物联网设施的价格以及标准制定、农业传输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等等问题,这都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及各个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6):123-125.

[2]谢招,刘万蓉,谢静如.依托物联网技术促推农业信息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12-22822,22832.

[3]钱志鸿,王义君.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35(1):215-227.

[4]孙启明.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1-200.

[5]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6:250-252.

[6]彭改丽.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1-54.

智慧农业的前景范文2

2015年3月31日,云计算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座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座谈会得到了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市经信委、呼和浩特市政府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云体系产业战略联盟、中央电视台总编和新闻组的组长,以及微软等机构和企业代表等。与会嘉宾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云计算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智慧城市与城镇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报告明确支持,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新的技术,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模式的支撑和推动,特别是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既可以扩大信息消费,又能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由此可见,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出代表,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八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按照这一要求,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时,我们将以云计算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并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一切需要的计算服务的支持。总的来讲,云计算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将延伸更多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自2013年起智慧城市的试点启动,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多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工信部公布的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名单中,包括京津沪在内的大部分省会省市都榜上有名。由于政策红利的到来,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并辐射整个智慧城市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还有待正确的定位,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举办的这次座谈会非常的必要,非常的及时,特别是在云计算的新模式下,进一步理清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创新投融资的机制,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互联网+”行动

为城市和社区发展另辟新径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在会上发言道:有一个笑话,说“互联网+”是马化腾做的饭,让马云先吃,“互联网+”的研究报告首先是阿里研究院正式公布的。

所以这个计划体现了“互联网+”不仅仅是代表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也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更广泛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所以互联网从过去的一个工具一个媒体变成了一个新的业态。

正是由于有“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与传统产业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创新。这是新的业态,也是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的行动也为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另辟新径。新的基础设施,云加网加端,这种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新的分工网络,为“互联网+”的能量释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强劲力量。

当前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仍然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目前,由于在中国创造的两大元素方面有重大的积累,而且有巨大的需求,一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研发的主力。现在从中关村到深圳,到杭州,形成了三大创业的热点。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推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传统企业的融合,“互联网+”不是算数上的加法,而是化学方程式的加法,所以它是化学反应的深度融合。按照现在的初步框架,就是做优存量,推动现有的传统行业提质增效,包括加快“互联网+”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发展“互联网+”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等等。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可观

云时代的智慧城市本质是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利用云计算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的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全国有几百个城市都在抓紧落实智慧城市工作,创新改进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构建智慧城市现代化综合治理生态,加快制定智慧城市急需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过这个培育我国的消费水平和加快人才培养。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也要实现几个关键转变 ,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 深化应用转变。从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 ,从纵向系统独立运行向统一服务平台并实现安全互联互通和资源依权共享转变 。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平台建设转变等等。在面对新的技术时,智慧城市也面临着新的转变,今后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要进一步聚焦需求导向,同时要更加注重条块的结合,把纵向系统与各地特色应用做好分工做好协同,同时要和各地的改革深度融合,推动各部门的业务协同,避免信息孤岛。

智慧农业的前景范文3

0 引 言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1]圈定了10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智能农业便是其中之一。据工信部统计,智能农业在其领域五年内需要的人才约为1 000万。从产业需求看,物联网人才[2]总体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两类。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急需的人才。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物联网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偏重于研究型和创新型,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高职学校或信息类本科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企业,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近几年大量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开始转向系统的实施与维护过程,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占比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研发型人才需求。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急待提高的人员素质,为职业学校办好此朝阳专业建立信心和决心。很多高职院校抓住此良好环境和契机,建设好该新兴专业,物联网实训室应用平台是保障此专业能较好完成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实训室建设意义

从教学方面来说,应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系统开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物联网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具备在物联网领域跟踪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较强的物联网应用能力。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并结合实训室的实验,让学生、学员亲自动手,接触各种实训室设备。最终实现能让学生独立构架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结合来提高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水平。

从科研方面[3]来说,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包含RFID射频技术、有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交换与网络异构、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实训室物联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通过建设物联网实训室为教师提供物联网应用研究的科研平台,通过实训室设备促进教师与科研人员进行更好的科研研究。

1.2 实训室的建设特点

物联网实训室设计以技术全面化、业务典型化、应用教学化三个方面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

1.2.1 技术全面化

主要解决技术知识层面的问题,实训室引入物联网龙头企业工业化产品体系,融合产业发展趋势,设计模式吻合教学实训体系。实训室不仅可以全面支持物联网培训认证所要求掌握的技术,还全面涵盖了物联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4],如物联网概论、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均可在此完成并创新拓展。

1.2.2 业务典型化

主要解决应用和就业层面的问题。众多教育集团公司将多年成功的商业模式及成熟的行业应用如车联网系统、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转化为典型的业务场景以用于支撑物联网行业应用实训,使学生在实训的同时了解、融入真实的行业产业应用。

1.2.3 应用教学化

应用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培养和定位问题,通过物联网实训平台、行业应用实验箱、实训墙、行业应用实训场景等多种形态、多种应用的实验实训设备以及物联网技术体验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的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的结合。

1.3 实训室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实训室,建设一个教、学、研、培训认证统一的实训平台,集教学、实训、培训认证功能于一体,围绕物联网主题,同时兼顾当前IT流行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c灵活应用,既可满足日常教学要求,又注重项目实训及创新试验,各设备之间还可以灵活组合。学员不仅可通过实训室里的相关设备掌握物联培训认证所要求的所有技术,还可以基于各种模块,按照自身需求进行独特设计,融合各种技术进行创新试验及项目实训。建设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实训室,进行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视频技术等教学实验,模拟典型智慧校园、智能追溯等实际应用。通过实训培养物联网方面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学生、学员可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工作。

物联网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在物联网的识别、感知、通讯传输、组网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面,衍生至物联网整个产业链,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物联网核心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训水平为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基础的实训架构体系。实训室的建设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农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

(2)能够支撑学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

(3)能够支撑学校物联网教学实训,实现物联网各知识点的实训;

(4)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综合创新的实训,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2 智慧农业实训室应用平台

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5](智慧农业套件)以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联网智慧农业设备为基础,结合可灵活部署的移动实训台。学生可通过应用平台实训产品的训练进一步了解各种农业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进行模拟训练;从实训产品中学习传感器、WSN及嵌入式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实验案例及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供多样化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超强用户体验。让学生可以在实训室中看到农业物联网行业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特色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2.1 实训室平面图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面设计图如图1所示。具置可按实地重新规划,根据教室实地情况,使用20+1套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对20~40学生进行教学。此外,结合农业院校特色,新建一个农产品温室大棚,充分体现了智慧农业套件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丰富实训课程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2.2 系统结构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属于移动实训系列产品,主要由物联网网关、工控平板、数/模采集器等11个物联网典型部件构成。其中移动实训台、物联网网关、安卓工控平板是核心部件,采集器使用四输入模拟采集器和数字量采集器,有继电器I和继电器II,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开关,通过风扇I和风扇II完成。

2.3 平台实现流程

智慧农业套件实训平台通过网关连接到公共网云平台,构成了基于感知层基础的物联网云平台。具体数据流转流程[6]如下所示:

(1)通过四模输入量采集器采集光照、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ADAM-4150采集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

(2)模拟输入量采集器通过ZigBee传输协议将数据传到网关,ADAM-4150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至网关;

(3)网关通过TCP/IP协议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或者工控平板进行数据逻辑处理;

(4)云平台或工控平板形成控制指令,并通过TCP/IP协议传给网关;

(5)网关通过串口将指令传给ADAM-4150;

(6)ADAM-4150给继电器输出指令,控制风扇的开闭。

3 核心部件功能介绍

3.1 网关功能介绍

物联网网关作为系统设备域的重要部件[7],集成物联网核心采集器、控制器,通过ZigBee协议、Modbus协议等采集、解析数据,具有透传、控制命令下发等功能,可将数据实时显示于网关显示屏。网管功能截图如图2所示。具有采集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的功能并进行显示,还可手动下发指令,打开风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工控平板或云平台,同时工控平板或云平台通过网关可下达对继电器的开关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农业套件平台网关具有以下特点:

(1)LCD显示功能,可同时显示6路传感器数据;

(2)本地声光报警功能,具备超温、断电报警功能;

(3)通过WiFi/GPRS/以太网传输可将温湿度数据实时传送至后台;

(4)内置后备电池,断电后可继续工作2小时;

(5)支持断线储存功能,最大支持5 000条记录。

3.2 工控平板功能介绍

工控平板是智慧农业套件的数据处理核心,通过对网关传输数据的逻辑处理,可自动下发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自动生成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案例进行开发并展示;对网关下达继电器开关指令,或通过串口对ADAM-4150下达控制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工控平板具有以下特点:

(1)支持通过网关连接和通过串口与采集器直接连接两种数据采集方式;

(2)显示内容丰富,界面友好;

(3)多通道数据传输,支持WiFi、串口、RJ45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4)可旋转支架。

3.3 云平?_功能介绍

物联网云服务平台[8]以云计算架构实现系统的云平台管理,包含用户管理、数据存储、逻辑处理,设备管理、配置,资源管理、配置等功能,如图3所示。支持多个网关、传感器、执行器等物联网设备动态接入和管理;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存储;可远程手动或自动下达控制指令;BS架构可实现远程管理、监控;提供了丰富灵活的API接口,可通过API接口获取数据,组建具有逻辑功能的各种应用场景。

智慧农业的前景范文4

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发展方式转变中作用凸显。2013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将继续实施国家宽带战略和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将带来信息基础设施更新、应用创新和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全球信息化将再掀热潮。

从国内看,国家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宽带中国”战略将开始实施,IPv6规模商用,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信息化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及城市建设中得到深度应用。加强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统筹整合将是基本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对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新的一年中,各行业信息化应用将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改造企业装备、创新工业产品、提升经营效益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加速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改造提升,宽带应用大面积普及。信息化发展差距拉大,区域发展特点突出。我国信息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别,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13年,这种差距还将继续保持。东、中、西部信息化特点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侧重于数字内容建设和信息化深度应用,“云服务平台”、“网格化社会管理”、“智慧城市”、“数字社区”和“智慧产业”等成为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中西部地区正处于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普及阶段,侧重于政府主导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口管理、农业水利等基本信息化建设。2013年,以东部纵深发展和中西部基础夯实的梯度格局将日渐清晰。

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活跃,大数据商业模式引人关注。2013年,移动搜索将向智能化、语音化发展;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即时通讯将加快普及;高清网络视频将成为移动视频行业发展的方向;社交、评论、购物网站将紧密结合,并向“社交+本地+移动”的模式演化。移动金融云、电子商务云、物流云等行业云将迅速发展,面向个人的移动云存储、移动云音乐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让各类数据量急剧增长,大数据正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2013年,将有更多互联网企业布局大数据战略,精准营销、精准服务将成为现实,面向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孕育着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应用等大数据产业将快速发展。

两化融合在试点评估引导下向深层次发展,智能工业将成为工业发展新方向。2013年,以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运营、智能管理、智能决策为特征的智能工业将成为工业发展新方向。3D打印等新技术将开始应用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数码产品开模等。基于网络、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敏捷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将更加受到各行业重视。智能工业的发展将促进多领域技术集成,推动工业技术、企业管理理念的根本革新,并引起产业组织的革命性创新。

电子政务更加注重集成集约,公共服务成为电子政务建设重点。电子政务已进入综合集成应用阶段,各地政府积极建设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开展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013年,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伴随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业务流程再造和政府管理机制创新的电子政务将进一步增强政府服务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现,社会与民生服务领域信息化效果突出。2013年,各地在基础设施信息化和部分先行项目成熟的基础上,将陆续启动智慧交通、智慧服务、智慧城市管理等综合性强、建设周期长、实施难度大的信息化项目,这些项目将在未来2~3年显现成效。2013年,社会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将进一步拓展深化。跨医院电子病历信息交换共享将在更多医院得以应用;居家上班、远程服务将逐渐流行;社保卡将加快向农村普及,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然而,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普遍服务机制缺乏引起数字鸿沟持续扩大。2013年,在互联网大面积普及、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数字鸿沟”问题也更显突出。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面向偏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信息服务机制。由于缺乏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普遍服务政策,偏远地区及低收入人群不能得到最基本的电信服务、宽带接入服务。因此,在西部偏远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面向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政府和企业缺乏为其提供专用信息的服务意识,信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滞后。一些信息弱势群体常常缺乏起码的技术支持。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加大了特殊群体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难度,数字鸿沟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继续扩大压力。

跨国公司加快布局云服务市场。2013年,云服务将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的主战场之一。目前,捆绑谷歌各类云服务的安卓系统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为73.99%,国内魅族、天语、联想、华为等多家使用安卓系统的厂商都暂不具备与谷歌抗衡的技术实力。谷歌“芯片-系统-终端”的全产业链整合战略布局将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云计算可以实现跨地域、虚拟化服务模式,会带来大规模数据跨境流动引发的安全监管、隐私保护、司法取证等问题。谷歌、苹果、微软等跨国企业云服务向移动平台迁移的趋势将给我国信息资源生产、传播和监管带来严峻挑战。

智慧农业的前景范文5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 intelligent logistics is a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system to improve the logistics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nric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solve the problems of rural residents' employment,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angzhou societ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Hangzhou,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Hangzhou,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in Hangzhou.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intelligent logistics

1 杭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情况

1.1 农产品电商有一定集聚

(1)有一定数量的电商产业园。①临安市共有两个电子商务园区,分别位于城区的临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临安西部龙岗镇的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②余杭区北部新城利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资源优势,成立了正易国际电商园和小洋坝农产品冷链物流园。③淳安县拟于千岛湖镇珍珠半岛区块建设电商产业园,面积5 000平方米。④江干区正在建设的九堡电子商务一条街、花卉电商产业园前景看好。

(2)县级平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市6个区县市共建成了7个县级平台,其中在阿里巴巴上建设4个第三方平台,自建3个县级平台,提供服务面积达到11 371平方米,共为575家农业电商企业提供服务,2014年平台电商销售额约为1.6亿元,县级平台在集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产业电商化程度不断提升

依托产业基础,形成了产业与电商融合比较紧密的集群态势,整体上呈现梯度发展趋势。从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禽、蔬菜、竹业、水果、干果、蚕桑及制品、中药材、蜂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看,均已不同程度地与电商进行了融合,其中茶叶、花卉苗木、竹业、干果、蚕桑及制品、蜂业等产业的电商融合度比较高,属于第一波融合发展的产业。如临安已经出现不少只做线上电商的山核桃经营户。而水产、畜禽、蔬菜等生鲜农产品因储存、物流、保鲜、包装和标准化等问题,发展相对滞后,但目前已经出现众多模式创新,势必成为产业电商化的第二波发展。比如,杭州农副产品网络公司依托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互联网农产品批发市场,2014年实现交易2 500万元;杭州安厨电子商务公司采用“电商平台+配送中心+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全面推进订单农业,2013年成立至今已实现生鲜电商销售1 000万元以上。另外绿城农业、佑康等公司均在探索生鲜电商配送体系的建设。

1.3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多样化

物流是电商的关键环节,电商与物流的有效衔接和模式创新给农产品物流提供了新思路。如临安康太炒货食品厂的物流模式提高了电商的竞争力。而生鲜宅配中智能储物柜低温保鲜模式的创新,使生鲜配送体系建设出现了新的生机。产品包装的创新是花卉产业电商化的关键一环,江干区国美园艺在花卉包装上的创新,使鲜花电商走向了全国。

1.4 一批智慧物流研发基地应运而生

杭州已经加快建设杭州临江传化综合物流产业园、杭州空港物流园区、顺丰(杭州)智能电商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着力推进顺丰速运全国航空快件基地、长安民生杭州汽车零部件制造配送项目、青山湖科技城国际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并依托重点企业和园区,建设形成国家高新区(滨江)智慧物流研发基地、大江东智慧物流装备和供应链管理示范基地、未来科技城智慧物流科创基地等三大创新基地,让智慧物流成为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1.5 智慧物流大数据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去年“双11”,淘宝物流订单同比翻了近一倍,但是整个物流体系运作却非常顺畅,没有出现以往的爆仓情况。究其原因,这得益于物流大数据的应用和信息共享。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已根据快递公司开放的物流数据,结合买家预售及商家备货数据,对成交量进行了精准预测,使得准备和应对更从容。不仅如此,信息化的电子面单配合电子拣货系统,使得商家的发货效率至少提高了30%。杭州市已经加大支持物流运输与配送智能化技术研发和应用,依托重点企业,加快建立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订货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手持射频无线终端、条码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物流技术体系。

1.6 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杭州市已从公路、水路、港口、航空等方面入手,加快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绕城西复线(二绕)计划今年开工建设,总长度100公里,计划总投资240亿元;继续推进运河二通道规划研究,适时开工建设;继续推进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空港建设等。同时,杭州也为智慧配送管理环节想了许多办法。外围配送方面,已经着手研究在杭州外围城郊接合部的交通大枢纽区域和绕城内小互通区块建设城市共同配送网络体系,构建区域网络化城市物流配送基地(平台)。在对部分枢纽互通用地论证的基础上,计划在杭长高速紫金港枢纽、瓶窑枢纽等互通区域发展城市物流配送项目。

1.7 农产品电商递进发展,生鲜配送发展加速

杭州市农产品电商最初以坚果炒货、茶叶为主,在全市前10位农产品电商中占了7家,解决了农产品“进客厅”的问题。而随着农产品电商的繁荣,一些便于包装、运输的制成品(如熟食类)及调料品完成了“进餐桌”的问题。而消费者需求又进一步引发了不少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开始尝试生鲜蔬菜的电商直配方式,探索农产品“进厨房”的模式。虽然前期按周、按月通过电商销售“组合套餐”的生鲜直配模式步履艰难,但目前已经出现对生鲜配送中物流环节和小区智能低温保鲜柜的创新,通过锁定小众目标群体,避开与农贸市场的竞争,其商业盈利模式已逐渐成型,使生鲜配送发展加速的趋势明显增强。

2 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杭州市智慧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适合电商模式的产品,如果供应量达不到一定的规模,物流成本、营销成本相对就比较高,自然就难以发展,而反之,则能较好地与电商物流进行融合,从而快速得到发展,临安的坚果产业及其他电子商务村的电商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实证的样本。

从全市十大农业电商企业的区域分布看,除了临安市因先发优势和产业优势占了3席,其余7家分布在萧山、余杭、江干、滨江、名胜等城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的技术服务、人才流动、物流服务、融资服务等更为便利,电商的生态系统较为完备。而从14家电子商务村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类似的问题,电子商务村的集聚发展吸引了技术服务商、物流企业的对接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电子商务村的繁荣与发展。为此,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和举措,引入技术服务商,加强人才培训,建设物流体系,提供融资便利,建设产业园等,创建不同层面的电商物流生态系统。

2.2 高素质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电商物流人才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乡村,人才既难招又难留,关键的营运人才一直十分难得。为此,一方面,政府要提供专门的高素质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则依靠电商物流进乡镇、进农村以及电商物流产业园的建设,推进分工的精细化与专业化,缓解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2.3 城乡一体的流通市场不完善

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烂变质等特性和网络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导致电子商务和生鲜农产品物流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衔接,一方面是农产品零售市场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是农民手中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难以体现农产品物流的优越性;流通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当前农产品的需要;物流技术落后,难以承担起农产品对其较高的需求。在国内,曾经把物流“下乡难”看作制约农产品电商的主要因素。

3 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杭州智慧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3.1 首先解决货物存放问题

(1)布局规划,引导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就近存放农产品

依托杭州市原有的农业产业布局,对全域农业产业的布局进行适当的规划调整,引导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与电子商务物流的深度融合。如江干区的花卉、萧山的苗木、临安的坚果竹笋、淳安的高山蔬菜等。通过规划调整,一方面使农业产业更加集中,有利于产品、物流、人才、营运服务等要素的集聚,减少货物的采购、运输、存储等成本,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各区县之间的农业产业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有利于全域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的有序发展。

(2)建立适度的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

由于农产品的特性,对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尤其需要。杭州市应该在农产品比较集中的区域或者生鲜产品集散中心(比如勾庄)发展自动化物流仓储中心,应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订单运营、分拣加工、客户服务等功能进行整合,建立智慧化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感知技术,提高货物信息在仓库管理流程中数据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货物流转情况,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商品编码技术,提高各类订单需求的出入库处理能力,对库存货物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实现智能盘点。利用信息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及时掌握所有库存货物所在位置,提升物品拣选、传送、识别等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以使得生鲜农产品保质保量地送到广大消费者餐桌上。

3.2 其次解决配货问题

(1)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降低生鲜商品在物流中心内的损耗

由于生鲜商品的保质期短,很多企业会在原产地建立加工与物流中心,大宗生鲜商品到达物流中心后需要进行加工、包装、装箱等流程。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自动化水平的物流中心,企业都应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包括从收货到入库、上架,采用标准的容器,使用标准的包装,采用标准的作业流程,控制商品在各个温度带的标准停留时间等,以保障生鲜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并且,物流中心的设备选择应以提高流通速度和保证食品安全为前提。在设备的配置方面,也应尽量减少用于存储的设备,而以拣选和分拣设备为主。例如,瑞士的生鲜企业GMOS就在其配送中心内使用存储与拣选相结合的方案。在该方案中,整箱的生鲜商品被直接存放在地面上,同一品类的料箱被码成一垛,系统收到订单后,由龙门架机器人拣取相应的料箱,并送到指定的位置,这不仅提高了生鲜商品的存储密度,也实现了高效率的拣选。另外,选择的物流设备要满足食品安全需求,无论从材质、设计和运行稳定性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避免对生鲜商品造成污染和损耗。杭州的生鲜配送中心也可以借鉴此方法。

(2)充分利用电商布局农产品冷链

发展农产品电商智慧物流,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参与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电商来解决配货的问题。我国最早的生鲜电子商务出现在2005年,主要以易果生鲜网为代表。随后,又出现了莆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垂直生鲜电商。2012年,我国大型电子商务和快递龙头企业也开始纷纷进军生鲜冷链领域,生鲜O2O因此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态势。第一,顺丰优选:顺丰集团于2014年9月25日正式推出了“冷运”新品牌。“顺丰冷运”是在整合顺丰现有物流、电商、门店等资源的基础上,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生鲜食品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其针对的客户包括食品企业、生鲜食材市场、餐饮企业、生鲜电商等;其服务结构包括生鲜速配、大闸蟹专递、冷运仓储、冷运干配、冷运零担、冷运宅配等。第二,京东商城:2012年7月,京东正式推出生鲜频道。目前,京东已经完成了对全国及同城配送的战略布局,通过O2O模式将线上、线下进行深度整合,利用零售门店本地物流体系,再次升级物流服务;同时,京东推出的“1小时达”、“定时达”、“15分钟极速达”、“上门体验”等多项服务也使消费者享受到了更迅速、更个性化、更优质的物流体验。此外,还有1号店、天猫的喵鲜生、苏宁易购、亚马逊等都开展了农产品冷链相关业务。杭州市可以充分借用这些电商成熟的经验来开辟农产品智慧物流的又一渠道。

3.3 第三解决车往哪儿走的问题

(1)建立科学有序的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系统

农产品电商智慧物流过程中应优化配送路线,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路况信息,建立交通状况模型,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依据实时路况动态调整配送路线。实现自动调配,鼓励运用北斗等导航定位技术,实时记录配送车辆位置及状态信息,利用云计算技术,做好供应商、配送车辆、门店、用户等各环节的精准对接。加强流程控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物流配送车辆、人员、环境及安全、温控等要素的实时监控和反馈。

智慧农业的前景范文6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影响显著

1月份,住建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8月份,住建部又公布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103个城市(区、县、镇)入选,其中有市、区83个,县、镇20个。10月份,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在全国20座城市中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在此之前,宁波、扬州和常州分别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选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武汉、深圳被科技部选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目前,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数量已经超过200个,这些智慧城市试点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正成为产业链各方争抢的金矿,预计“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市场参与主体丰富,建设范围不断扩大。IT企业、电信运营商、IDC企业等构成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服务的主力阵营。神州数码、万达信息、东软等公司推出了面向城市具名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运营方式与城市管理者实现了共赢。浪潮、曙光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在专用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云计算解决方案等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电信运营商和IDC企业依托数据中心,开始向智慧城市服务提供商转型。在企业的助力下,部分地区已经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在城市管理、电子政务、社区服务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光网城市、无线宽带、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重点,交通、城管、医疗、社区服务、能源等领域的智慧化成为应用建设重点,大型企业创新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智慧化应用与智慧产业良性互动,逐渐走向融合。

智慧城市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趋向完善。国家大力扶持、统筹推进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了《信息化发展规划》等系列相关规划,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住建部《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并完成两批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评选工作,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部等八部委编制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以期统筹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优化的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作为未来我国重要的战略方向,推进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赛迪设计分析,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将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

融合加强 即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推动了垂直领域建设的信息系统和业务应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物联网应用将逐渐渗入到城市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应用伴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增长,云计算则为这些海量的、多样的大数据提供存储和运算的支撑平台。而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优化结果,又基于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反馈给用户,或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反馈或交叉反馈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庭、社会化网络等应用中,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并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外,智慧城市产业资源也会不断加速融合。作为一个复杂、相互作用的系统,智慧城市的产业环节之间存在高度依存关系,随着信息技术之间及与其他技术的互相整合、渗透,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单项服务逐步向综合方向发展,促使内容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速和深化。

运营创新 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后期的运营和持续优化,运营是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和影响产业繁荣的关键,随着不断的深入探索,未来必将创新出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智慧城市运营是直接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城市主体的需求,未来将出现更多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应用的增值服务,逐步推动产业价值链和组织形态不断变革,催生更多产业模式创新。一方面是IT技术产品服务化,如云计算将IT资源及信息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二是产业链体系重构,对终端、网络、软件、内容、服务等各环节进行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运营将具备“平台化”的特征,真正有“用”的应用方案提供固然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在地域范围内建立并运营整合内容和服务的平台,统一提供通信、政务咨询、就业服务、缴费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服务模式和重要赢利点。

成长加速 随着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4G牌照发放、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及信息消费试点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逐渐深入发展,智慧城市产业链重点环节、重点产品不断取得突破,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带动下,内陆城市也将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大量投资者和企业加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成长加速期。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不断向上延伸,从市级的研究和实践向省级延伸,更多的从全省统筹的角度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这将有助于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标准和规范不统一造成的城市信息孤岛问题。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向下延伸,区县级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被纳入到所属市级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及实践范围之内,建设和应用更加精细化,信息化手段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的作用将不断提升。

相关链接

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云计算是当前一个热门的技术名词,很多专家认为,云计算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

1、“智慧城市”依靠“大数据”得以实现

到了云计算时代,可能就是几十TB规模才是大数据。当今因为进入了这个时代阶段,因为信息数量大,所以我们就产生了大数据。在云计算时代,之所以提及大数据,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把数据看作资产对待,希望利用大数据来创建更多新的业务,通过新的业务产生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