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区别

机电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安装;问题;预控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机电安装工程是整个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提高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意义重大。

一、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二、建筑工程机电安装质量存在的问题

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对机电工程提出的具体要求,就要求必须保障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才能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因此,机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的日益增高,机电系统的施工质量将决定整个建筑的整体功能的最终实现,也就决定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建筑机电装施工与建筑居民生活密切相连,建筑机电安装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居民电器电路的使用质量等,因此在进行建筑机电安装施工中更要保证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问题。经实际工作总结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

1、施工缺乏有效监管

一些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为了个人的利益,进行违规操作,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在施工之前签订合同之时,一些施工人员人为地漏掉一些条款,使得他们可以在工程造价上造假,抬高工程的造价,使得工程造价大大高出合同预算的造价,这其中的一部分利益就被这些施工人员瓜分。还有,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一些施工人员故意扩大定额的工程量,提高各大小项目的造价,从而从中捞取利益。最后,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实施的时候,一些施工人员购买的产品价格高昂,质量却十分低下,这样不仅提高了工程项目的造价,而且也给工程以后的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 

2、不重视施工材料控制

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是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工程的施工影响重大,因此,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管理。不则,会导致施工材料的不必要的消耗,加大材料的成本。

3、工程施工的管理力度缺乏

工程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工序的质量,以及分项和分部工程的质量。经过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不被突然中断,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

三、建筑工程机电安装质量问题的预控方法 

1、确保施工图纸设计的质量 

建设单位应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设计单位来负责电气工程图纸的设计,确保图纸设计的质量,避免设计失误。电气工程开工之前,相关负责的电气工程师、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的相关技术负责人,必须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对图纸设计是否符合技术质量的标注优化和相关的规范。尤其是对居民住宅小区智能化的设计,不能盲目的求全、求大,应该以适用和方便为主。对于那些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的问题都尽可能的在图纸设计环节解决掉。做好技术交底的相关工作,把图纸的设计要求、意图、特点和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向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工人交底,尤其要注重对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工作,从而使其明白自己的施工任务要求,进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严格控制电气安装设备和材料的质量 

对于那些新建住宅的电气工程,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所以不管是监理单位还是建设单位,对于设备、材料的质量都要严格把关。要求所有的材料、设备都要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在使用之前需对其进行规格、外观、型号等进行具体的检测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符合要求以后方可使用。另外还需要监理人员把材料设备样品送检、封样,所送材料必须是从现场随机取样得到的。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所使用材料还要进行不定时的抽查,杜绝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用于施工中。另外,每次进材料都需调表申报,在经过监理审查通过之后才可以用于施工中。

3、做好施工各道工序,抓住施工要点 

由于机电安装工程是在建筑工程基础结构完工后开始的,因此机电安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做好施工图纸、工程材料、工程设备、施工人员、以及场地等方面的准备。

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做好施工图纸、工程材料、工程设备、施工人员、以及场地等方面的准备。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就需要与土建人员一起就线管和孔洞等预留预埋工作进行洽商。一般在土建工程的结构底板安装施工时就要进行预留预埋作业,主要包括线管预埋、孔洞预埋、照明和动力系统的电气管线预埋、以及防雷地线焊接等。机电安装工程在放线阶段,需要对不同的电压进行登记,同一个线管内不能放置回路不同的导线。同时在电缆井内进行电线的敷设工作时,需要在每一层的楼板位置用能够达到楼板耐火极限程度的防火材料进行防火分离。 在进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对于电气线路安装、配电装置以及电缆安装的都会有一些常用的施工技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比如对于电气安装中电路管线的安装进行管路清理、电缆敷设、电路开关的接地连接以及电路管线要进行使用预埋设等。

4、选择综合素质优秀的施工队伍 

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电气工程,对施工队伍的考察和选用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好设计、好材料都是需要人去操作的,特别是作业在一线的人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有直接性的影响,在电气工程施工项目中存在着很多隐蔽工程,若是出现问题就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上电气工程和土建工程的要求和标准是不同的,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想控制好居民住宅小区电气安装的工程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考察选用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施工队伍。对施工单位的工程业绩、资质、信誉等进行查看,并查看特种作业工作人员的上岗证,把好施工队伍人员的选用关。另外,施工单位相关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对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具体考察之后再对其聘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其管理是否合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争取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姚 艺.浅论民用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风.2009(11).

[2]蒋 旭.浅谈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成本指标[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8(3).

[3]李 琳.浅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设计管理.2009,12(154).

[4]黄严彬.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

机电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规范 程序 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26-01

一、质量保证的依据是规范

要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3、《建筑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建筑电气照明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等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通过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电气设备施工进行综合分析,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控制,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是执行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规范,确保电气设施使用安全和满足功能要求的保证。要严格按照变配电工程施工程序供电干线及室内配线施工程序,电气动力工程施工程序,电气照明工程施工程序、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程序分别进行施工。

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供电干线及室内配电线路施工要求

裸母线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施工图纸要求,裸母线与设备连接或与分支线连接时,应用螺栓搭接,以便检修的拆换。水平安装时母线槽应不少于2个支架,转弯处应增设支架加强,每节母线槽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MΩ。

(二)导线的敷设要求

管内导线应用绝缘导线A、B、C相线,颜色分别为黄、绿、红,保护接地线用黄绿双色,零钱为淡蓝色,导线敷设后,线路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能穿入同一管内。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内空截面积的40%。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2.5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有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用防腐,隔热措施。

(三)电气照明装置施工技术要求

1、照明配电箱安装技术要求

(1)照明配电箱应安装牢固,照明配电箱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

(2)照明配电箱内的交流、直流或不同等级的电源,应有明显的标志,且应有编号。照明配电箱内应标明用电回路名称。

(3)照明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接地(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铰接。

(4)照明配电箱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点端子上,负荷线应接在螺纹端子上。

(5)照明配电箱内每一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灯具数量不宜超过25个。大型建筑组合灯具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量不宜超过60个。

(6)插座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宜超过10个。灯具和插座混为一个回路时,其中插座数不宜超过5个。

2、灯具安装技术要求

(1)灯具安装应牢固,采用预埋吊钩、膨胀螺栓等安装固定,严禁使用木榫。固定件的承载能力应与电气照明灯具的重量相匹配。

(2)灯具的接线应牢固。电气接触应良好。螺口灯头的接线,相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需要接地或接零的灯具,应有明显标志的专用接地螺栓。

(3)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金属外壳需要接地或接零,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黄绿双色)接到保护接地(接零)线上。

(4)当吊灯灯具重量超过3kg时,应采取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

(5)安装在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玻璃罩,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止碎裂后向下溅落的措施。

(6)在变电所内,高低压配电设备及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

3、开关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在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开关,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的通断位置应一致。

(2)开关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的距离宜为0.15~0.2mm,开关距地面高度宜为1.3m。

(3)在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的场所,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插座安装技术要求

(1)插座宜单独的回路配电,而一个房间内的插座宜由同一回路配电。在潮湿房间应装设防水插座。

(2)插座距地面高度一般为0.3m,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的插座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同一场所安装的插座高度应一致。

(3)插座的接线

1)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

2)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上孔与接地线或零线连接。

3)三相四孔插座的接地线或接零线都应接在上孔,下面三个孔与三相线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其接线的相位必须一致。

(4)当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必须选择不同结构、不同规格和不能互换的插座。

(5)在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良好的防水、防溅插座,安装高度不应低于1.5m。

(四)电气动力设备施工技术要求

1、动力配电柜

(1)动力配电柜、控制柜(箱、台)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外壳平整无损伤,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导线排列整齐,压接牢固,并有产品合格证。

(2)配电(控制)设备及至电动机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2、电动机检查、接线

(1)电动机检查应完好,无损伤,无卡阻、无异常声响。电动机接线盒内引出端子的压接或焊接应良好,编号齐全、清晰。

(2)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的电动机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检查时发现电动机受潮、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作干燥处理。

(3)电机接线应牢固可靠,接线方式与供电电压相符,电机外壳保护接地(或接零)必须良好。

(五)建筑防雷与接地施工技术要求

1、建筑防雷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

(1)避雷针一般用镀锌(或不锈钢)圆钢和管壁厚度不小于3mm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制成。热镀锌镀层的厚度应不小于65μm。屋面上常用的是5m及以下避雷针。在有热镀锌条件时,5m及以下的避雷针应在制作后整体热镀锌。

(2)避雷针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避雷针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都应使用镀锌制品。

(3)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应和建筑物的防雷金属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防雷引下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防雷引下线敷设有明敷和暗敷两种。

(1)建筑物外立面防雷引下线明敷时要求。一般使用40mm×4mm镀锌扁钢沿外墙引下,在距地1.8m处做断接卡子。

(2)建筑物外立面防雷引下线暗敷时要求。是利用建筑物外立面混凝土柱内的两根主钢筋(≥Φ16mm)作防雷引下线,并在离地0.5m处做接地测试点。

(3)引下线的间距应由设计确定。如果设计不明确时,可按规范要求确定。

3、接地体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测量接地电阻,其值应符合规定要求。接地电阻一般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独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共用接地体电阻应小于1Ω。

四、结束语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有了工程质量的好口碑才会使业主放心将工程交给施工单位去完成。

参考文献

[1] 吴慧娟等,建筑电工,2013.12.

机电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在建筑工程中,只有搞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控制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决定建筑使用质量的高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机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要点、施工程序等。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活动覆盖了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

一、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准备

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要制定好详细的施工计划,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并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方案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施工方案,在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时,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向甲方(建筑学名词,指的是建设单位或者出资方)汇报并进行改正,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工程的每个环节施工前,都要对照图纸进行施工前的分析,并将图纸的设计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性。在施工前还要挑选好机电安装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和零部件,对进场的材料和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对于不符合施工条件的材料,严禁入场,还应该做好管道的埋设工作,并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随时对即将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进行盘点,对于缺少的材料要尽快进行补充,保证施工工程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在机电工程的施工之前,要提前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 :(1)对于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管理。(2)要详细的了解有关于施工内容的准备工作,提前检查机械设备的是否有损坏,能否正常工作,是否能与施工材料合理的配置。(3)对于建造结构要计算出埋管线的地理位置并在表面做上标示,根据先前做好的预埋电气管线图,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工艺对其进行开线槽、墙面开洞处理、桥架穿越楼板的连接以及建筑物防雷设备的接地焊接等相关的工作。(4)制定电气、给排水、采暖工程的作业工艺流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作业,注重各工序间的衔接。

二、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安装工程和建筑工程、装饰工程一起都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对于工程顺利开展和施工技术的良好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覆盖范围广

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电气、排水、通风、消防、采暖、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等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

2、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

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

3、技术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

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公司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三、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

1、电缆的敷设

电缆在敷设前,应首先核对电缆的规格、型号、盘长,查看是否与设计相符,并检验其质量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进行敷设;当使用牵引头等机械牵引法敷设较长或者大截面的电缆时,其最大允许牵引强度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敷设电缆时应注意环境温度的影响,在温度较低时施工,容易引发绝缘损伤和外护套开裂等事故的发生。通常规定敷设温度最好能高于5℃,在敷设前24h内平均温度和敷设现场温度不应低于0℃,如施工现场温度无法满足要求,应采取适当的加温措施或者尽量避开寒冷期施工。

在电缆敷设时,有时需对电缆进行开断处理,在电缆开断处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密封处理;在电缆敷设时还应关注电缆封帽、外护套是否完好,如发现其出现损坏应及时进行修补,防止电缆的受潮和进水。当电缆敷设完毕以后,如其它基础建设仍在进行,应防止施工工具、机具、钢钉等损伤电缆,并做好对电缆损伤的预防工作。

2、配电箱(柜)的安装

配电箱(柜)的安装,适宜在工程的地面施工结束后进行。墙柱上的明装箱适宜在建筑施工完成后进行,对接线箱和暗装配电箱,适宜在抹灰装设前并根据实际抹灰厚度进行。配电箱(柜)的安装应位置准确、部件齐全,同时保证箱体的开孔合适、切口整齐;暗式配电箱盖应紧贴墙面,零线通过汇流进行排接,确保无绞接现象的发生;当配电箱、分线箱和接线箱如有引出管需要进行开孔时,必须使用开孔器,并严禁采用气焊或者电焊开孔。

3、照明器具的安装和接线

照明器具通常有吊灯、吸顶灯、壁灯以及花饰型组合灯具等。在安装中,应检查照明器具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还应严格要求器具和配件的齐全度,构造、线路、外观也应完好、无损伤和缺陷。

照明器具接线时,注意导线在分支的连接处不能承受额外的磨损和压力;多股软线的端头应挂锡、盘圈,并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弯钩;照明器具内导线应保证绝缘良好,严禁漏电现象的发生,灯具配线不能外露,并确保灯具能够在承受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仍能安全运行;接线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保证正确,电容器需并联在镇流器前侧的电路配线中,不应串联在电路之内。

4、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

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流程主要为:装设接地体-接地干线的安装-基础接地装置的安装-电阻测试。安装过程中应由专人进行负责,接地线的埋深不能少于0.6m,接地极和地下管线的距离应大于1.5m,穿越道路的接地线埋深应大于1m;接地线穿越楼板、道路、过墙或者受到机械损伤的部位均应设置保护管进行保护;接地线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其搭接的长度应大于扁钢宽度的两倍,至少需要三条棱边焊接,并在焊接处刷涂防腐漆;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其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5、机电安装中电气的施工技术

电气的施工是机电安装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的内容包括高压变电装置的安装施工、低压配电装置的安装施工、备用供电系统设备的安装施工、避雷装置的安装施工等方面。

6、建筑管道安装施工技术

建筑管道安装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而言,管道系统的安装首先需要展开有关管道接口强度以及密闭性性能的可靠性检验工作。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建筑机电安装过程当中应采取的实验方式为试压处理方式。通过水压处理,确保安装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管道综合性能的稳定发挥。在此基础之上,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首先需要完成有关预埋孔洞的处理作业,在模具安装作业的基础之上进行预埋件的安装作业,配合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确保管道安装有效。

7、机电安装中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给排水系统施工中应与相关专业做好交接验收工作,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外墙套管均需做好防水措施。

8、机电安装中通风工程施工技术

所有通风设备在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进行核对,只有当基础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安装。在设备安装前还应严格按照相应设备安装条款要求进行检查,并清洗干净。

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一项工序较多的复杂施工过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随着建筑业的现代化和机电业的发展,机电安装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将日渐突出,加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的关键部分,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顺利投入使用,及建筑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抓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机电设备安装工作,确保机电设备系统工程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赵世新,向军.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J]. 山西建筑.

机电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施工: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many of the elements of us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ha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其关键在于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同时还包含了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将决定建筑的使用质量高低。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地位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2、机电设备安装施工问题剖析

2.1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设备最基本装配,其用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安装时需考虑设备的机械效应,更要注意其电热效应。(1)螺栓、螺母联接时,压接不紧、联接过松都会使部件间的装配松动,增大接触电阻,造成通电时发热、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甚至在严重过热时,会烧熔联接处,引发接地短路、断开等事故;对于那些一次设备和母线,其联接线的并沟线夹、设备线夹、T型线夹和接线相等也都可能受其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事故。(2)螺栓、螺母联接过紧,容易使长期在机械力和电磁力作用下的螺栓产生金属疲劳,出现剪切或螺牙滑丝。

2.2电气设备问题

(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或动、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会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增大接触电阻,灼伤、烧蚀触头,引起事故。(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将使触头过热、延长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甚至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3)安装检修不慎,会使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开路,产生高强的过电压,对设备安全和人身造成威胁。(4)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的装配错误,装配时不慎掉入的杂物卡住机构等问题,也将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5)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及高压管等安装时,不慎掉入如螺帽与钥匙之类的杂物、器身及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在安装中损坏等,都会降低主变压器绝缘强度,导致局部绝缘被击穿或破坏,造成恶性事故。

2.3超电流问题

(1)泵内有异物、泵内轴承损坏、泵的转予与壳体相摩擦等会引起超电流。(2)电机的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及电源缺相等也会引发超电流。(3)工艺操作中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现象,使所送介质超过泵设计能力,导致超电流。

2.4振动的问题

(1)泵的问题,多见泵内轴承间隙大、转子不平衡、转子和定子相摩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其工艺操作参数与泵的额定参数偏离太多,就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2)电机的问题,常见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等。

3、提高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安装施工的遵循原则

3.1.1按要求选设施

经有关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共同研究商定,以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双保证为设各和设施选定取向,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

3.1.2预定计划、总体布置、主次分明

经多方面考虑、技术论证,科学、有序地计划安排每项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顺序,不可随意改动,影响工程进度的连续性。

开工前,需对变电所、压风机等主要设备的安装做出充分准备,为顺利旆工创造条件。如先确定电源、动力源,再配备井架、提升绞车等,只有这样按主次分明、轻重缓急,有序、合理的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装工作,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

3.1.3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施工

严格按设备安装的设计技术要求施工,尽量减少时间浪费和材料耗损;对没有特定要求的,按常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以及规范进行安装施工,不可因赶施工进度而颠倒工序。如:井架安装,按常规作业方法和工作顺序,在基层组装完成后,利用测绘仪器进行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以确保施工质量。

3.1.4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参与安装的施工人员,需经过岗前培训,以掌握一般的安装知识和安装标准,保证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如,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机械部分,由电气人员负责连接电气部分,严格按规定规范接好设备供配电电源电路,在电路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试运转,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检修。安装后,再对设备安装的合理性、完整性及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3.2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

3.2.1编制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

为合理、有序地组织好多个工种的施工作业,必须做好全面的布局计划,施工程序需按常规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高后低;施工作业过程中,按施工作业要求和先后顺序安排阶梯式流水作业;各工种及各专业需按布局要求在指定标高位置上进行各自的设备安装。最好是根据这些程序和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并进行合理化的探讨确定,按其所示进行施工,以求有备无患、事半功倍。

3.2卫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熟悉了解,如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或商讨处理意见,并随之及时调整准备工作的安排;对工程涉及的资料表格、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和标准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核查确认。以便为下一步的工作创造条件;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向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总体工程的技术交底,并根据施工人员流动大的特性,按照工程进度情况分段进行交底。

3.2.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根据已会审的电气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以及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若在施工中发现图纸中有问题,需及时提出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但不可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坚持执行并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需有旁站监理;严格推行实施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工艺标准、规范、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注意在平时及时收集并整理资料,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和隐蔽签证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以防监督流于形式;做好施工目志的记录。

3.2.4通电调试

机电设备在出厂时无法完成总装及负荷试验,即便是使用过的设备,也难免因拆卸、搬运或再次安装而改变原始安装状态,因此,已安装好的机电设备必须尽快进行调试。不仅是解体装运的初装设备在安装后需要进行调试,所有新增、自制、更新、改造、大(中)修机械设备,都必须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调试。且调试前要再次检查设备装配的合理性、完整性、安全性及渗漏痕迹等,以保证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主要调试其工作质量、可靠性能、操作性能与经济性能等。还需在施工现场对其空负荷及负荷进行试验考核,以正确检验并保证其性能达到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条件要求。

通电调试,本着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的原则,严格按规程操作配电屏、配电柜及设备的送(受)电,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需在送电及受电双方监理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调试,以确保调试人员的人身安全。

3.2.5验收过程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再进行一次自评、自查,之后再向项目监理部门提交竣工报告及竣工验收报验单。经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并按照督促意见,对检查出的施工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后,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再次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最后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若有竣工验收后的工程移交前未及时完成整改,需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并在监理督促和跟踪下,进行工程移交后的整改完善。

4、结语

机电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机电安装; 工程; 施工; 控制; 管理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 is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vein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use level. Buil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effect of building the m&e project most main factor.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only when we do well i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anagement, can control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building use will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high and low.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vers the industry, civil, utilities of all kinds of equipment, electric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heating, ventilation, fire control, communica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nstallation. The m&e project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cover equipment procurement, installation, commissioning, commissioning, completion acceptance and so on each stage and eventually is to meet the us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for the target.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是企业改造的核心内容。在建筑工程中只有搞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决定建筑使用质量的高低。机电安装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活动覆盖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要求严格的机电安装工程.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本文简要论述机电安装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

1、机电安装施工过程

1.1预埋阶段。该阶段是指在土建的结构施工阶段,要精确做好预埋工作。土建施工前安装技术人员应会同土建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安装施工图纸,以防错漏碰缺,安装技术人员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包括结构留洞图等。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核对安装施工准备采用的施工方案是否与土建施工方案相适应。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井备齐预埋件、预埋管线、接线盒、套管等。在预埋预留配合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如钢套管预埋施工方案、防雷接地安装施工方案等。安装各专业的施工员应根据施工方案,施工图和技术文件、验收规范等的要求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和产品保护等方面的交底。同时,形成施工交底记录,及时签发施工作业任务书。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安装专业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电缆穿墙、给排水管道穿墙防水套管预埋工作。该阶段要求安装专业严格控制套管的轴线,标高、位置,尺寸、数量、材质、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2结构阶段。结构阶段是指在土建拆模并出清现场后,安装工程全面开始施工至可进行装饰工程为止。主要工作是管道的施工,各层支管的施工,电气线槽、照明管线的施工等。毛坯阶段施工由于涉及电气、管道、通风等各专业,因此各专业工程师在进行质量控制时不仅要对本专业的施工质量充分重视,而且相互间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否则会因隐患问题影响大局。

1.3装饰阶段。装饰阶段的安装属于配合性质。主要进行强电、弱电、照明等的施工,喷淋头的安装,卫生洁具的安装、镶接、校水工作等。

1.4综合调试阶段。综合调试是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最后阶段,它对整个工程能否正常启用,起到关键作用。综合调试包括:通风系统、风机风压及风量的测试调整;管道试验;冷冻供回水管的循环冲洗;设备试车,所有电气项目的线路校对、单体试验、继保整定、系统装置整定、模拟动作试验等。

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2、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技术

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作为大型机电安装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工程实体形成阶段、施工层次和影响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人员素质、机具设备、施工环境、材料进场和使用等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策划和控制。因此,有必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长和各分包负责人构成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应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使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抓好产品质量。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目前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质量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

机电安装工程虽然是一个专业,但是具有极大的通用性,从“大安装”的角度看,其他专业大多包含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内容。如:矿山工程的皮带运输系统设备,电力工程的锅炉机组和发电机组等设备管道,通信与广电工程的遥控系统等工程安装都与机电设备安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人员是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3、机电安装施工成本控制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的成本责任制,完善企业立法成本通常可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两大类。可变成本是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成本,在机电安装行业中,它是劳动力、机械、材料的直接成本以及现场间接成本之和,这些成本可变是因为他们是所进行的工程量的函数。固定成本是指一般管理成本,它的发生与所进行的工程量无关,而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比例。根据每个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具体情况,确立成本控制目标。把目标建立在项目上,使成本控制目标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落实目标成本的责任并使目标成本有效控制的关键是明确承包人的责、权、利。要建立完整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完善企业经营、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定额、核算、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有关实施考核细则”。

3.1根据工程特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企业经营要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条件、合同成交约定等承接工程和承建工程的源头抓起,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和工艺特点,结合企业现有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安装设备等实际情况,修改并完善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经济、合理、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全过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尽可能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成本支出,把握成本控制目标。

3.2积极与设计部门沟通,技术交底,对有可能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成本的方案及时提出,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施工前务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节约措施,对将在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各种代用品均做好事前周密策划,反复实践验证,一经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更要严格把关检查保证安全可靠地顺利实施,促使工程成本降低。如某粮库机电安装工程,因一部分选的设备为不成熟厂家产品,结果造成其中一组安装后,进行调试始终达不到工艺要求,这样既拖延了交工工期,也使调试工作难度增大,大大增加了后期调试服务的成本。

3.3坚持计划指导生产,强化定额控制。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组织施工和合理安排,根据具体施工安排和定额量,编制出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等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使人、财、物的投入在定额范围内按计划满足施工需要,避免工程成本出现人为失控。

3.4加强人工费管理,做好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施工操作人员要择优筛选技术好、素质高、工作稳定、作风顽强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面,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在施工中,要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机电安装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工程的用工减少,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数量增加,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而且还相应地降低其他费用。保证工人饮食质量,既能增加工人体能提高生产率,又能从主观能动性上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缩短工期,降低了成本。

3.5加强材料费管理,做好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工程中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和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3.6加强质量管理。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问题,减少工程返工和修补造成的损失,防止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重大损失。为此,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如某粮库,由于当时制作钢栈桥,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除锈,以及使用面漆不符合标准,致使后来很快漆皮脱落,锈迹斑斑,不得已进行重新打磨、除锈、喷漆等工作,造成很大的修补工作,使成本大大增加。

3.7加强机械费、临时费、管理费等费用的管理,做好各项费用成本的有效控制。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浪费,按用款计划认真核算,控制范围,严格审批。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费。如果和建筑施工同时进行,尽量安排吊车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建筑施工和机电安装。

3.8加强人员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员工安全培训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在工程安装前,对每个员工要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也要及时建立安全保障制度,给每个员工必须买保险。如某安装项目,企业为了加快工期进度,在调配人员程序中,忽视了给员工买保险,结果有一员工在安装工程中受伤,医疗费花了二十万,直接导致了工程成为了负盈利项目,间接导致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对外形象,减少了公司在以后工程中标的几率,从而无形当中也大大增加了成本。

3.9抓好关键管理,工作重点突出每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都要突出强化施工现场管理这个重点,将文明施工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加强档案资料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把每个员工的工作意志和行为规范始终统一地约束到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中来,以优质、快速、安全、低损耗的产品和高效的成本控制措施等企业形象,力争工程提前竣工验收,并按合同约定及时进行竣工结算和财务结算,做到工完、场清、料净,以确保工程款按时回笼,防止成本流失。

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通过技术更新和改造,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能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但反过来说,如果不重视建筑现场的施工安装技术和质量,在工程施工中,对如阀门的渗漏、螺丝的松动、控制回路的短路等小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或给企业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现场施工中上道工序的完成就是下道工序开始的条件和基础。

4、机电安装工程的验收标准

4.1机电安装工程的竣工验收及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按工程总承包合同范围和批准的设计文 件规定全部内容已建成,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验收,检验各分项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业建设项目工程的设备能够生产合格产品;民用建设项目能够达到系统的功能正常使用,在检查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4.2机电安装工程验收的依据

机电安装的竣工验收一般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通知书;设备说明书;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主管部门或业主有关审批、修改、调整的文件;工程总承包合同;建筑安装工程统计规定及主管部门关于工程竣工规定;涉及进口设备或是引进外资的工程,应按照合同约定和世界银行的规定按时编制项目完成报告。4.3机电安装工程验收标准

机电安装工程的验收标准:必须符合合同规定和实际文件要求,符合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工程全部完成,无漏项,主要工艺设备、配套设施经联动负荷调试合格,形成生产使用的能力或功能;交工资料齐全达到归档要求;生产准备工作适应投产的需要;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已按要求建成使用;少数非主要设备虽未按实际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但不影响生产;设备试运转合格,使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达到设计预期要求才能进行竣工验收。

4.3机电安装工程竣工结算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已完工,并已经过验收签证,交工资料已整理汇总完毕并经有关责任方签字认可;施工图预算以及应调整的工程造价已编制完毕;设计变更等技术核定单等签证手续已办完;因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人员窝工、机具闲置、工期延误等经济索赔已得到建设单位认可后,项目部即可向工程发包方进行最终的工程价款结算。发包方与承包方按照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工程合同和补充协议,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标准等进行竣工决算。

竣工验收阶段由建设单位编制竣工结算报告,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依据资料填写竣工结算报表。

机电安装工程的验收必须符合合同规定和实际文件要求,符合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工程全部完成,无漏项,主要工艺设备、配套设施经联动负荷调试合格,形成生产使用的能力或功能,交工资料齐全达到归档要求;生产准备工作适应投产的需要,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已按要求建成使用少数非主要设备虽未按实际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但不影响生产;设备试运转合格,使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达到设计预期要求才能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般由施工单位自检、项目负责人复检和项目竣工验收等组成

机电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跨学科;“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机制

作者简介:王振刚(1974-),男,山东德州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孙翠香(1975-),女,山东德州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监测与评估体系研究”(编号:TJJX13-031),主持人:孙翠香。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3-0005-0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为许多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高校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内涵上来讲,跨学科人才培养意指高校人才培养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进行整合来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及结果。一般而言,跨学科人才培养通过将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知识、技术与技能、方法等进行整合,以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与能力的人才为目标。2013年1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项目”正式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此,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正式开始探索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以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及满足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短缺的需求。从本质上来讲,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属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特别是将“教育学”与“工学”进行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教育学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又具有工学某一应用技术类学科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研究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问题,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丰富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理论体系、推动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立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培养目标

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人才培养过程各要素运行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过程的方向。因此,确立明确、清晰、体现跨学科特点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来说,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研究性”于一体的高层次职教教师。首先,“职业性”是对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具备的“职业”能力的一种价值偏好,意在凸显所培养的博士层次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跨职业”素养――教师职业与某一技术应用型职业等跨职业素养和能力,也就是说,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涉及职业世界不同性质和种类职业活动的知识与能力素养,具体而言,所培养的博士层次职教教师既要熟悉教师职业科学的知识与能力,又要具备工学某一具体应用技术专业或岗位的知识与能力。其次,“技术性”是对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技术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的一种价值偏好,意在凸显所培养的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要具备区别于普通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特征,即具备与“人类社会对物品的设计、生产、制造、交换”这一“工作体系”直接相关的“技术技能知识与技术技能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要具备工匠精神与技术技能。再次,“师范性”是对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价值偏好,意在凸显所培养的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要掌握专门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具备系统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工学学科教学法等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素养。最后,“研究性”是对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具备的“理性、学术与知识”的一种价值偏好,意在凸显所培养的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特别是在跨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方面,能熟练运用跨学科领域的抽象符号系统构建、创新“教育学”和工学学科领域的概念、理论和学说,能创造性发现跨教育学和工学学科领域复杂问题、并解决这一问题的素养。总之,从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教师的知识表征来看,其必须具备跨“教育学”与“工学”学科的网络型知识结构;从能力表征来看,需具备跨“教育学”、“工学”学科的技术实践能力、以及“师范”实践能力等复合型能力;从人格表征来看,需具备与不同学科专家沟通、合作与创新的精神、工匠精神,能在满足国家特殊需求、把握所跨学科发展趋势、引领跨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对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目标定位来看,“培养能创造性地开展工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博士学位‘双师型’领军人才和优秀专业带头人”,这些跨学科“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领军人才和专业带头人”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掌握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本学科方向的扎实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掌握一门外国语,从整体上来看,该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教育学”与“工学”人才培养的特点,也满足了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对高层次“复合型”职教师资的需求,特别是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对既具备某一学科(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实践能力,又具备扎实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职教师资的诉求。

二、制定凸显“跨学科”及“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的招生制度

招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起点,招生制度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其直接规定着招生标准、条件和招生方式等,从逻辑上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程度。因此,制定凸显“跨学科”特色的招生制度,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起点”把好关,是提高跨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

对于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招生制度来说,应逐步构建具有跨学科特色的招生制度,体现跨学科博士人才培养的独特性,从人才培养的“起点”上为培养高质量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在生源方面,高校要逐步加大对“跨学科”生源的招生力度,制定对“跨学科”生源的优先录取措施。当然,这里的“跨学科”生源一方面指博士申请人或考生所报考专业方向与其硕士研究生阶段专业方向可以不完全一致,只要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即可(例如机械工程学科);另一方面,“跨学科”生源还意指博士申请人或考生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曾有跨两个学科方向、特别是跨教育学与工学的学习经历,对具有这种学习经历的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应制定优先录取的招录制度。其次,高校应设置专门考查“跨学科”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环节,加强对“跨学科”学习潜力和适应性的考查。从学科思维方式来看,教育学与工学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而“跨学科”培养需要学习者将这两种不同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还需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整合,形成既具有工科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等特点,又具有人文社科思维灵活性特点的思维模式,因此,必须加强对考生跨学科学习潜力和适应性的考查,诸如在考试科目的设置、试卷的命题、复试等环节适当增加“跨学科”知识、能力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考查。再次,高校招生制度应凸显对考生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的考核。从本质上来说,跨学科“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在“双师型”教师,意味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特质――既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素养,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因此,在招生环节要凸显对考生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的考核,为培养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奠定基础。当然,这方面的考核可通过增加“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考核的专门环节,例如通过完成特定产品或服务来考核考生的技术技能实践能力,也可通过查验考生是否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来考核。最后,高校应逐步建立普通招考、申请考核、推荐攻博等多样化招生录取方式。目前从承担“特需项目”人才培养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尚不具备推荐攻博的资格,因此,普通招考成为主要的招生录取方式,但该招录方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高校很难招录到优秀的具有跨学科学习潜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主要的原因在于招考科目中的英语成绩限制了部分优秀生源,因此,建立凸显对考生专业综合素质考核的考试科目、内容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还可逐步建立其他多样化的招录方式,诸如现在许多高校实行的申请考核方式、推荐攻博等,逐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公平的招生录取制度。

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招生制度来看,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项目的招生条件除了常规性的一些规定之外,例如报考人需要具备相近专业硕士学位、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年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还特别提出了报考人“必须获得中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证书”等特殊规定,可以看出:一方面,上述招生制度并未严格的限定考生必须专业对口等条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跨学科生源的考量;另一方面,强调或凸显对考生工程/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称得上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招生制度的亮点。除此之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招生制度中还特别提出了“热爱职业教育,把从事职业教育作为终身事业追求、取得学位后必须到职业院校工作”的要求,特别是目前该人才培养项目只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工程教育”两个大的专业方向,招收具有丰富专业实践能力的一线高职院校教师。上述生源要求,突出了对报考人职业背景、工作经验优势、及职业理想等因素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招生制度对“跨学科”因素的考量,也体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独特性和针对性。

三、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为核心课程类型,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从根本上制约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特别是直接影响着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包括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职业精神等素养结构。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应构建具有“跨学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既要关照跨“教育学”与“工学”的专业课程、教育类课程和方法论课程,同时还要兼顾跨“教育学”与“工学”的研究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也就是说,不管设置什么样的课程类型,这些不同的课程类型从本质上讲都必须是“跨学科”的,这意味着该课程体系不是基于原有两个或多个单一学科体系来设置,而是基于“跨学科”这一基点和关键点。这种跨学科课程体系既要为学生提供基于教育学、心理学、机械工程或电气工程等学科领域的丰富的专业知识、方法论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又要为学生发展专业能力、跨学科实践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撑,使学生在学习、解决职业院校出现的复杂问题时,都能够从教育学、心理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广泛的学科视野入手,特别是从多学科的广度与教育学的深度相结合的层面深刻地诊断、评估、解决职业院校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成为真正的具有跨学科视野、跨学科专业能力、跨学科专业知识及社会责任感的职业院校的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当然,要建立一套成熟或完善的跨学科课程体系还需要来自“教育学”和“工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共同合作开发,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的经验,“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了跨学科复合课程,由一组学科背景不同的教师联合开设一门课程,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视野角度和知识结构”[1]。

除了上述以“跨学科”为基点和关键点来构建整个课程体系之外,具有“跨学科”特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类型的选择上,应主要以“项目课程”来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即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的逻辑起点和演绎逻辑要打破原有学科本身遵循的知识演绎的逻辑,而遵循以“工作任务”为跨学科内容选择与安排的逻辑起点,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导向的“项目”为单位来设计和编排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活动模块,在这一活动中,要求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如有一定尺寸、包含特定材料、能发挥特定功能、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等。”[2]每一相对独立的“项目”都会涉及跨“教育学”与“工学”的知识、能力等内容,只不过这些跨学科知识、能力要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并且要以工作过程中知识、能力的组织方式来设计编排,形成符合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逻辑的课程内容体系。由此,项目课程就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3]。当然,并不是说上述“跨学科”课程体系的所有的课程都必须采用项目课程的模式,以“跨学科”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为主即可,项目课程也是最能彰显课程体系“跨学科”特征的课程类型。

从课程实施方式来看,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是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主线和核心,因此,要构建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实施方式,特别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的训练,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训练是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学校除建立完善的技术技能实训教学和基地等实训体系之外,还可通过与其他行业和企业等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与市场和产业密切对接的技术技能实训基地,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完整的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科研训练体系,基于前述培养目标,其中之一即培养的人才的“研究性”,因此,注重科研训练是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重要环节。从生源来源看,学生均来自高职院校,可能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但远远不能满足博士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而科研训练是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博士层次区别于其他层次(本科)最显著的标志,因此,培养院校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整合教育与工学学科的科研项目与课题研究,为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提供充分的科研训练机会。

除此之外,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来说,还应逐步建立个性化课程定制和实施计划,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基础、研究兴趣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学习计划。当然,学校还可通过建立跨专业选修课程补修计划,对招收的博士研究生提出一定的跨专业选修课程要求,以此提高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针对工科专业的生源来说,由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实践能力结构均与教育学学科相关性不大,因此可要求学生在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必须选修1-2门教育学专业基础课程等,以此提高跨学科生源对不同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从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上来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跨学科课程,例如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机械设计制造教育专题研究等课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除此之外,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也是该校课程实施的一大特色,其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贯穿大量的、长时间的专业实践,包括系统的技能培训实践、工程实践和教育实践等,其中,技能培训实践时间至少8周,技能实践的要求是“掌握与所从事专业领域相关的职业技能,并取得技师及以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工程实践的时间是去企业实践25周,要求是“熟悉企业相关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过程、研究相关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教育实践则是到职业院校一线,时间不少于20周,要求是“参与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及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工作”,可以说,上述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方式体现了该校注重对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

四、建设多学科来源的、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

高素质的跨学科指导教师,是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尽管从目前许多高校的博士培养来看,大多数的博士研究生往往是由单一的指导教师来指导,但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来说,需要指导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与能力,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教师的素养结构来看,真正具有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素养结构的教师相对来说较少。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于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来说,应建立多学科来源的、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以指导教师团队的合作来指导跨学科学习的博士生,这也是保障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之所以提出指导教师团队必须是多学科来源、校内外结合、双师型教师构成指导团队,主要原因在于单一学科指导教师在指导跨“教育学”和“工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容易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指导教师或具有较强的工科学科背景,但对教育学学科知之甚少,或具有较强的教育学学科背景,但缺少工科相关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或来自企业或职业院校的指导教师,尽管具有大量的一线经验,但很难进行理论提升或学术表达;二是,从导师指导的实际过程来看,单一学科来源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跨学科博士研究生过程中,存在“隔行如隔山”现象,来自不同学科的指导教师分别受制于其所学学科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思维方式的限制,很难对教育学和工学从实质上实现整合。

多学科来源的、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主要有如下几个核心点:首先,多学科来源主要是指指导教师团队主要由来自不同学科的指导教师组成,例如来自教育学、心理学、机械工程、机电工程等不同学科,不同学科背景的指导教师通过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合作开展相关的学术训练和讲座等形式,围绕当前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指导;其次,校内外导师相结合主要是指指导教师团队除了由校内不同学科来源的教师之外,还应基于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一特点,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骨干,以及高职院校的学科带头人等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教师来组成指导教师团队,这些不同来源的指导教师在具体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会基于不同立场和视角来看待和解决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多视角、多种思维方式方面的素养。

在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立了多学科来源、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导师团队,每位博士生都由一个由4人构成的导师团队来指导,其中,校内的导师2人,分别来自不同学科,主要是工科和教育学学科领域,包括机械工程或电气工程等工科领域的博士生导师1人,教育学学科的博士生导师1人;校外导师2人,分别由来自企业的高级技师1人,来自职业院校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学科带头人1人构成。导师团队对博士生的指导采用“组长负责、分工协作”的原则,组长一般由校内工科背景的教授来担任,成员由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来自校外的企业和职业院校高级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构成。可以说,从指导教师团队构成上的多学科、多来源,从根本上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互动、合作与共享,从根本上保障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理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

跨学科组织体系是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要提高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必须建立跨学科组织体系,即建立跨“教育学”与“工学”人才培养组织体系。之所以提出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多数高校来讲,其组织架构大多是以学科为基本建构单位形成的“学校-学院-系”三层组织架构,学校往往实行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基础的金字塔型层级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下,学校在政策制定、教育教学资源分配、人事管理和人员的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是按照“学科”逻辑来进行统筹和安排。例如学校会根据某一学科是否重点学科等具体情况来进行资源分配和教学科研管理,学科与学科之间难以在教学资源、人员、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与共享,而跨学科人才培养却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使学科与学科之间发生实质性关联,因此,原有的基于“学科”为基点进行的管理体制显然不适应跨学科人才培养。因此,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对于激发不同学科参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动力、保障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许多高校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大多通过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来实现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了更好地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进行跨学科教育,在学校层面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与社会规划”学院,由该学院对该校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进行管理。

当然,需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跨学科组织体系是一个形式多样、外延较广的组织系统,可以包括如下几种具体的组织类别:一是,建立实体的、独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或跨“教育学”与“工学”研究中心)。这种组织类型在性质上是一种独立设置的学校的实体组织,其并不挂靠学校的职教学院或工科学院之下,完全独立存在,属于学校组织架构中的一个独立组织,并且该组织与其它多学科(学院)存在密切关联,在层级上至少与学校其它学院平行。这种独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在职能上要承担学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服务社会等具体职责,当然其主要职责在于通过其协调作用,将来自“教育学”与“工学”等不同学科的人员、教育教学资源等进行合作与共享。例如,英国的剑桥大学的跨学科博士培养项目,就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心”,该中心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平台,旨在帮助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掌握质性和定量研究方法[4]。二是,建立虚拟的跨学科组织(或虚拟的跨“教育学”与“工学”研究中心)。这种跨学科组织可以以“跨学科人才培养计划”、“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等命名,该组织类型不是实际存在的学校实体组织,而是依托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或跨学科研究计划而建立的,因此,其存在期限往往因其依托的项目或计划的存续而存续,存在不确定性。这一虚拟跨学科组织的主要职责仍然是依托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或研究计划,将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总之,不管实体的还是虚拟的跨学科组织,其本质要义在于通过管理机制的理顺,来培养能够解决国家所亟需解决的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向明,余红娜,陈春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96-399.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