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准农业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范文1

关键词:无人机;现代农业;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无人机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伴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成熟,无人机由于工作适用性好,操作灵活,方便快捷等优势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逐渐作为现代农业工程中的一种新型设备[1]。目前,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工程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1~5],进一步的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信息化和精准化。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农用无人机在农业信息化,农作物植保以及农业精准化等方面应用广泛;了解了目前我国在农用无人机推广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最后从建立智慧农业的角度,在技术,市场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农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方向。

1 国内外农用无人机应用现状

农用无人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应用较早。欧美国家由于农场集中度高、作业面积大,固定翼飞机发展较快;日本耕作面积小并且分散,适合发展轻型低速近距飞机,小型无人直升机发展迅速[5]。我国由于国情和技术等原因在农用无人机领域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农用无人机的技术,研发速度以及机型,应用范围等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5]。总的来说,目前农用无人机主要用于农业信息化,农作物植保,农业精准化等领域。

1.1 农业信息化

无人机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作为遥感测绘平台,可以时时获得监测数据。无人机作为新型遥感和测绘平台,相比于传统的卫星航空观测更加方便灵活易实现,分辨率也更高,数据信息也具有相当或更高的准确度[3],因此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土壤湿度监测方面,无人机也能起到重要作用[4]。监测区域土壤湿度有利于对农作物进行信息化管理。传统的土壤湿度监测站不能满足大面积、长期的土壤湿度动态实时监测的要求,限制了其在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方面的发展及应用,而光学设备在高空中会受到云层的阻碍[4],使观测不易实行,因此无人机的应用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无人机可以搭载可见光近红外光设备作为检测手段[4],通过对比图像的特性,得到关键信息,保证所建立的模型的高准确性,完成土壤湿度的合理化监测,信息采集与建模,是农业信息化的关键一步。

1.2 农作物植保

无人机技术在农作物植保方面主要体现在作物的病虫害监测以及农药喷洒[5]方面。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农药喷洒,传统的人工以及半人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种植的需要,而且喷药人员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无人机用于农药喷施就具有极大的优势,在国内外的应用中,日本等发达国家用于植保已经比较成熟[4],我国无人机植保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无人机行业的火热,植保无人机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关注。植保无人机可以有效地实现人和人药物的分离,安全高效。目前国内植保无人机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加深,推广速度和市场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

1.3 农业精准化

农业精准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农业进行定时、定量、定位进行管理与操作,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收入,并且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资源利用最大化[2]。实现农业精准化要建立在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无人机可以随时的监测作物长势、土地条件变化、病虫害预防、农药肥料施用效果等信息,并作为农业生产决策的关键定量参考信息,从而可以有所依据的对作物进行相应的支持处理,既节省了资源,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 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应用存在不足

2.1 使用成本高

无人机作为新时代的农机相比于传统的农机存在成本高的劣势。例如,用于植保的无人机售价大都在5万~20万元之间,不具备可以推广的价格优势。目前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很不完善,仅有几个省份将植保无人机纳入了购机补贴范围,成本过高使无人机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2 专业人员缺失

由于我国农用无人机的起步晚以及体系建立不完善,无人机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6],直接影响了无人机的推广应用。另外,农用无人机市场体系建立不完善,相应的市场标准缺失,也是造成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

2.3 技术存在短板

据了解,我国进入市场的农用无人机在关键性能、可靠性、操作便利性等方面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6],一些关键技术如控制系统、电池等制约了产品综合效能的发挥。

3 农用无人机发展方向

3.1 技术方面

目前应用于农业的无人机在技术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科研机构以及农机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的操控性能,续航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从建立智慧农业的角度看,农用无人机在技术,平台,管理系统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用无人机要紧随智能网联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力求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3.2 市场方面

需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以及市场机制体系。农用无人机产业的推动、发展需要企业、科研机构,销售机构,售后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且充分合作。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行业规范等,推进售后,维修等服务机构建设,打造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支持,使用维护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促使农用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

3.3 政策方面

除了在技术上寻求稳定和突破,市场建立完善的体系之外,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推广农用无人机的必要措施。政府需要继续加大重视支持力度,主要包括农业补贴政策的倾斜,农机目录的完善,对无人机生产、服务企业的政策扶持[6],农业作业低空开放等,保障农用无人机行业的推广以及智慧农业的建成。

4 结束语

目前,农用无人机在农业信息化,农作物植保,农业精准化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正处于行业的上升期。在我国农用无人机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无人机的成本,技术,市场,管理,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农用无人机的推广和发展。因此,在技术上要进一步提高操作性,降低使用成本,并着眼未来,建立智能网联的农用无人机技术,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农业;市场方面要建立健全市场销售,服务体系,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家政策方面要加大重视支持力度促进农用无人机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志云,李长贺.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6,6(4):23-25.

[2]高新华.无人机在r业精准化方向中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171.

[3]李勇志,支晓栋,唐海龙,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25):350-351.

[4]贾鹏宇,冯江,于立宝,等.小型无人机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4):261-264.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范文2

——记黑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xxx是xx县xx镇xx村村民,为了脱贫致富,2011年,她在本村承包500多亩山林,投资300多万元创建了林下黑鸡放养基地,组织周边群众创办了xxx黑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努力,她创建的合作社先后获得“xx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xx省名牌农产品”、xx省质量可追溯示范养殖基地、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xx省著名商标、xx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xx省科学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xx省供销社农林专业合作社示范社、xx“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优秀项目、“xx省巾帼示范重点基地”、xx市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合作社事迹被xx电视台、xx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导。她本人先后荣获xx县“三八”红旗手、 “xx县十佳农民”2017xx市农村实用人才、xx市高层次人才(第五层)等光荣称号,被中国老区促进会评为“老区脱贫—巾帼标兵” 荣誉称号,当选xx省第十二次妇代会代表。

弃商从农走上养鸡路。早年曾经从事服装设计,还曾是国内几家赫赫有名的酒品、饮料经销商,几年的市场销售经历为她积攒了许多管理经验。2010年,瞄准黑鸡的市场前景良好,她和丈夫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了养殖黑鸡的技术,养起了首批500只德化黑鸡。这样的规模在小山村里并不多见,一开始还遭到了家中老人们的强烈反对,“从来没人养那么多鸡,只怕到时卖不出去。”但她坚定信念,决意前行到底。2011年,她彻底撇开了经商,一心一意和丈夫经营养鸡场。2012年,她正式成立“xxx黑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xx山牌xx黑鸡”商标,黑鸡养殖规模随即扩大到存栏6000多只。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范文3

[关键词]农民收入;长效机制;收入增长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2-0033-02

同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的这一号召,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实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如何抢抓新机遇,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谈几点浅见。

一、构建结构调整机制,靠产业优化升级促增收

应按照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发展目标,切实抓好结构调整。

1.围绕市场需求调结构。在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应把市场开发与研究放在突出位置,既要研究现实市场,又要研究潜在市场;既要研究国内市场,又要研究国际市场。通过对不同品种分门别类地研究市场需求量、消费热点和产出比,来决定经营品种的取舍。

2.围绕提高品质调结构。抓紧淘汰那些不适销对路和效益低的品种,大力引进、选育和推广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特品种。并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开发绿色、有机、安全、营养的优良品种,在养种加各生产领域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以提高农产品优质率来提高商品率。

3.围绕加工增值调结构。应抓住当前主要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一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通过开发终极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围绕区域优势调结构。应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理、交通与资源等优势,根据地区间的土壤、气候以及环境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选准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结合点,着力在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上下功夫。

5.围绕节本增效调结构。各地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精准农业”范围,根据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对各种养分的客观需要,实行科学配方,适时精量投入,减少和消除损失浪费,努力把单位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水平,使布局和选项能最适合资源特点。

二、构建集约经营机制,靠推进农业产业化促增收

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因此,应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任务来抓,力求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应着力发展那些市场前景好,技术起点高,出口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从资金、信贷、土地、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使其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招商引资等形式,达到优化资产配置,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增强带动功能的目的。

2.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应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突出特色,高产高效的原则,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优势产业的形成,以及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其逐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产与销的相促并进,从而营造一个重点行业形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名牌的基地建设新格局。

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应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合理界定产加销各环节的权利和义务,妥善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应通过发放生产资金、赊销生产资料、提供生产服务等形式,把加工、销售的利润给农民返还一块,以改变单纯的买卖关系,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联心联利、共谋发展的经济共同体。为了抗御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双重风险,应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基地风险保障金制度,在创利多的市场波峰阶段,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基金,专款专储,以备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产品滞销、市场价格下跌时,为其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避免农民收入下降。

4.以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档次。在推进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科技创新,重点抓好农作物栽培、畜禽良种、农产品深加工、节水农业、饲料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工程和电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继续抓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过搞好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和服务等工作,带动农民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使潜在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提升产业化经营档次。

三、构建市场拉动机制,靠拓展流通空间促增收

农产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卖个好价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

1.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应继续培育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贸易市场为支撑,以要素市场为辅助的贯通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管理规范、高效通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通过采用经纪人、产销直挂、农商对接、网上交易等方式,努力扩张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使农产品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进入市场,为农民增收提供便利的交易平台。

2.整顿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应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制度,通过规范经营行为,改善流通环境,确保货畅其流。对农民从事农产品营销,市场监管部门应坚持低标准收费,多功能服务,高效率办事,使农产品进入市场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卖出好价钱。

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组建精悍的农产品推销队伍,走出去与国外客商开展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贸易洽谈活动,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跟踪监测预报国际市场供需、政策法规和疫情检验标准等动态,为扩大农产品外销架起坚固的桥梁。

4.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应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分类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从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入手,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济主体,在自愿联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创办涵盖农林牧渔各业的专业合作组织,以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应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打造更多的农产品营销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真正让农民赚到距市场最近的钱。

四、构建转移就业机制,靠扩大劳务输出促增收

针对农村人多地少的实际,各级政府应积极抓好劳务输出工作,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1.强化技能培训。通过全面启动“阳光工程”,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农民培训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职业教育阵地,整合培训资源,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注重培训的适用性、针对性和长效性,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以技术操作为中心,以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法制观念为补充的就业技能培训,尤其是抓好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新增劳动力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一技之长,增强择业能力。

2.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各级政府应从强化服务职能入手,专门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管理机构,尽快将其纳入统一、规范、高效的运行轨道。通过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快捷互应、资源共享、覆盖面广的劳务信息网络,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加强劳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论证。对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民建档登记,上网备索。应组织劳务信息机构与外埠劳务信息网络对接,广泛收集域外用工信息。对内则加快传递速度,通过举办输出洽谈会、印发简报、电脑传递、发送手机短讯和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准确地将有价值的用工信息反馈到千家万户。

3.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应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继续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防止变换手法向进城就业农民及用工单位乱收费。同时,应提供跟踪服务,监督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帮助农民对其人身安全、工资支付和劳保待遇等问题进行认真审核。出现劳动纠纷时,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以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构建政策保障机制,靠强化宏观调控促增收

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可靠保障,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狠抓政策落实。

1.全面落实反哺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确保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充分发挥农发基金的导向牵引作用,把资金集中投向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和电网改造等基础工程建设。另外,应加大对农业资金投放的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资金投放公示制度、资金分配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农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2.落实土地承包政策,促进有序流转。应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流转制度,大力推广土地流转的先进经验,采取租赁、入股、转包、转让、委托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促进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单位经营者的收入。

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应明确规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向农业发放贷款的比例,不断优化投融资环境,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额度,以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切实解决好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范文4

调整品种结构是我们近年来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问题,尤其是柑桔品种结构调整的问题。江西省柑桔成熟期过于集中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赣南脐橙种植品种主要以中熟纽贺尔脐橙为主,占总量的70%以上,南丰蜜桔也有70%左右为小果系品种,品种成熟期都集中在11月份左右,熟期结构集中,给果品贮藏、加工、运输、销售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我们要加快品种结构调整。这几年,虽然赣南发展了一些晚熟脐橙品种,目前正在推广“赣南早”早熟脐橙品种,南丰县也正在发展“SS-7、SS-28”等新品种,吉安市在发展“井冈蜜柚”品种,广丰县在发展“马家柚”品种。但可以说,江西省柑桔成熟期过于集中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每到11~12月,柑桔销售问题仍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果农最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从培育、引进一个品种到示范推广要很长一段时间,但这项工作必须要加快进行。最近,一些企业或种植大户正在发展蓝莓、枇杷、火龙果等水果品种,这些水果品种适宜不适宜江西栽培,规模推广有什么风险,要组织专家研究论证。

2促进产业升级问题

产业发展升级是近期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部门当前要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江西省园艺产业还处于发展初始阶段,产业发展的链条短、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产品精深加工缺乏等等,成为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就蔬菜产业来说,这几年由于项目支持,产能有所提高,但蔬菜供应的季节性矛盾依然突出,有时市场蔬菜供应紧张,有时一些品种蔬菜几分钱一斤都没有人要,大量蔬菜烂在田里,也没有加工企业来收购,生产者损失巨大。在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如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的提取,柑桔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食用菌多糖的提取等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且经济效益高,江西省又有十分丰富的资源,但就是缺乏企业参与,严重影响了资源利用率。在农业生产信息化方面,现在浙江、江苏、台湾等农业发达省份,精准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非常快,信息化程度也较高。而江西省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步子还不大。虽然我们农业物联网的试点应用也有一些亮点,如乐平市江南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等物联网应用在全国也是先进的,但普及不够。用好信息化手段,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今后农业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3做响产品品牌问题

种出来的产品既要卖得出,又要销得好,而且要确保农民有收益。品牌是决定产品市场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有很多很好园艺产品品牌,赣南脐橙被评为全国“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首,总理都称赞南丰蜜桔是“金牌”。这几年,江西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产品品牌工作,尤其是茶叶品牌整合问题。2013年我们评出了“江西省十大名茶”,并连续在深圳、沈阳、西安等城市进行集中宣传。前几年,江西省一直在做江西绿茶品牌整合,“茶韵千年、绿动天下”的广告到处是,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江西省茶叶品牌影响力与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等名茶还有不少差距。因此,怎样做好一个产业的品牌,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重要课题。如何把茶叶等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下力气去抓。产业谋划现代园艺2014年第4期

4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范文5

一是重点发展庭院经济 今年,全县域发展庭院经济,90个贫困村要整村推进全覆盖,确定了两个重点镇,30个重点村,其他非贫困村采取自愿的原则发展庭院经济。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等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以“一屯一品”为原则规范种植品种,倾力打造极具代表性的庭院经济示范户、示范村、示范镇,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是精准实施种养殖产业项目 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实施项目,农业种植优先选择经济效益好、品种优良,有市场前景的种类,尽量选择有订单、能回收的品种;牧业养殖采取托管经营、联户经营或自主经营的办法实施。二星、三星贫困户,经乡镇核实有种养殖能力的自主经营贫困户要与乡镇签订合同,防止物资、资金流失。

三是加快推进光伏扶贫 加快推进90个贫困村分布式村级电站建设,确保在6月底前并网发电。电站收益的扶贫资金由县政府统筹分配,一方面用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兜底扶贫,另一方面用于汛蟠寮都体经济。做好82个非贫困村300千瓦光伏电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到2018年,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光伏电站全覆盖,总装机容量达到69.6兆瓦,年筹集光伏扶贫资金4176万元。

四是着力抓好电商扶贫 通榆电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今年加快云飞鹤舞电商大厦的投运工作,尽快启动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孵化中心、杂粮主食化研发体验中心,发挥好引领、培育和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电商扶贫合作社组建等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建设电商爱心淘小铺、开设示范网店等措施,推动电商扶贫深入开展。

精准农业市场前景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支付

一、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一)永兴县农村电商发展情况

截至2016年底,永兴县人口约69.6万,农村人口28.3万,农村人口占比40.66%;永兴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77.6亿元,其中农村地区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比39.72%;永兴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度达到39.43%。由此可以看出,永兴县农村地区电商市场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电商企业发展势头迅速,市场前景看好。一是地方电商企业发展迅速。据调查,2016年永兴县电子商务公司规模达到了8.6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6.7%;从业人员达2500人,比上年增长150%。目前,永兴县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主要以果联金服、联合国银为代表。以果联金服网络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目前规模1865.4万元,销售商品以冰糖橙等农副产品为主,截至2016年底,该企业实现净利润286.5万元,同比增长33.01%;客户数量13.57万人,同比增长56.8%;交易额1865.4万元,同比增长48.48%。二是电商企业产品地方特色显著。截至2016年底,永兴冰糖橙网店有230余家,银制品网店有108余家。在永兴县的电商企业销售产品中,冰糖橙、银制品、大布江拼布绣等地方特色产品销售量占永兴县网络销售总额的71.9%。三是地方电商企业前景看好。据统计,2016年永兴县电商交易额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永兴冰糖橙线上销售比重由2015年的10%提高到20%以上,营业额提高了17%,果农直接增收35%以上。银制品线上销售比重占13%,同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网上交易额4.6亿元,同比增长53%,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二)永兴县金融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情况

农村电商作为一种较新的经济模式,在发展初期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为此,永兴县金融行业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求推进农村电商行业持续发展。一是创新信贷产品。永兴县金融机构针对农村电商的特性,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为农村电商企业发展助力。由于现有电商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在永兴县政府的支持下,永兴各金融机构分别推出了“掌柜贷”“助保贷”“融e购”“银保贷”“网贷通”等业务,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6年末,永兴县各涉农金融机构支持电商领域贷款余额16220万元,同比增长20.26%。二是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目前,永兴县各金融机构共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69台,POS机2289台,设立助农取款点451个,农村金融服务点487个。近年来,通过安装ATM机、便民自助终端、POS机、电脑、LED显示屏、配置产品演示设备、业务流程示意图等综合设施,配备专业电商人员,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小额存取、便民缴费、快递收发等电商配套服务,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硬件支撑等问题,为实现电商下乡,服务到村提供了支持。

二、金融支持电商进农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农村电商支付体系

一是支付终端设备覆盖率偏低。虽然在永兴县政府、人民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大力推进下,永兴县农村地区支付设备总体的覆盖率仍然偏低,尤其偏远农村地区,很多尚未铺设支付设备网络,由于缺乏便捷的支付渠道,偏远地区推广农村电商难度较大。二是偏远地区支付网络铺设成本较高。金融机构由于其盈利性,在铺设支付网络设备时会对该地区的铺设成本进行考量,偏远地区多存在道路不畅,山地崎岖,人口稀少等情况,设备铺设难度大,铺设成本较高,降低了金融机构提高偏远农村地区支付设备覆盖率的意愿。

(二)信贷支持电商企业乏力

一是缺乏适合电商发展的信贷政策和产品。据调查,截止2016年底,永兴县辖内金融机构仍缺乏专门为电商企业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电商获取信贷支持这一块仍然存在很大空白区,大多数电商企业获取信贷支持只能通过以个人借贷名义或者走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二是农村电商企业缺乏信贷抵押物。目前永兴县农村电商行业刚起步不久,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除去已初具规模的几家电商企业以外,仍以网上开虚拟店铺,没有实体店的店主居多,由于缺乏实体店铺,又不足以形成自有品牌,没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在获取信贷支持时缺乏抵押物,为融资增加了阻碍。

(三)农村电商市场推广难度大

一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尽管永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与电商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因素及地域因素影响,目前总体涉农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健全,网络设施不够健全,网络普及度偏低,难以登陆电商贸易平台,这些困难为打通农村和城市的供需关系增添了阻力。二是物流配送发展滞后。物流配送是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偏小,物流公司在农村地区覆盖率比较低,购买的商品无法送达上门,丰富的农产品难以运送出去。同时,部分村庄因经济因素,没有实现全村通路,这也一定程度增加了运输成本,致使物流公司迫于成本压力难以在该地区设立网点。三是消费群体接纳度有限。由于农村地区整体文化程度较城镇偏低,对网络平台的运用仍然不熟悉。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对电子设备和网络了解不足的老人或对新兴事物接纳能力较弱的群体,他们对于网络销售模式感到非常陌生,不够信任互联网交易模式,这些因素为推广电商市场增添了阻碍。

三、相关建议

(一)积极推进

“三站融合”工作。永兴县作为湖南省农村电商发展的试点县,正在努力创建全国电商金农村综合示范县。借此契机,积极推动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村电商服务站合作共建,打造“一站多能、一网多用”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与电商发展的深度融合。一是引导服务站点进行物理整合。已分别建成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电商服务站的行政村,要引导金融机构、电商企业对现有服务站点布局进行优化。二是规范服务站点联合管理标准。已实现电商服务站与金融扶贫服务站或助农取款服务点融合共建的站点,由金融机构、电商企业协商共同管理,降低服务站点运营风险。三是完善支付基础服务。协商金融机构对服务站商户免押金安装POS机具和自助支付终端,对现有POS机具进行升级改造,实行业务手续费优惠。

(二)创新农村电商信贷机制和金融产品

一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信贷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根据农村电商规模小、资金薄弱、起步晚等特点,灵活制定适应农村电商等新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机制。并积极建立适应农村电商企业的信用评级、信贷流程和风险控制等规章制度,将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融入到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业务中去,方便电商企业和创业者融资创业。二是创新信贷产品。针对农村电商业主有效抵押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农村电商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利用支付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资源开展金融创新,探索以农村电商线上线下支付交易流水数据和资金结算为授信依据的“POS贷”、“流水贷”等电商融资产品。针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问题,引导金融机构作为主办行,围绕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新兴业态,通过建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信贷投入,有效促进规模经营,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民稳定脱贫。三是加强信贷政策推进。人民银行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落实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信贷政策,协助商业银行加大对电子商务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推进金融服务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将电子商务作为信贷扶持的重点,降低信贷门槛,有效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开展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与电商服务站融合共建工作较为突出的地区,人民银行在扶贫再贷款示范点、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创建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三)优化电商支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