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1
本文介绍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最主要的三方面内容,并就行政价值观念的具体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新公共管理当中所涵括的新时代精神与文化进行了探讨,对于当代公共行政者而言,在行政价值观念的建构过程中,必须由以下几个视角来展开:民主合作行政、创新发展行政、竞争服务行政、高效质量行政。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政府;行政价值观
行政价值观的内涵即为行政主体对于其所追求的某种行政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理解。在行政价值观念当中涵括了大量对于具体行政事务的思想解读,因此行政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也具备着一定的指引价值。因此行政价值观也是公共行政的重要基础之一,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对于行政价值观念也便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也为行政价值观念的建构与提供带来了可能。因而,便需要能够由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来全面审视当前我国的行政价值观建构问题。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当中具体就涵括了三方面的内容,即:1)公共服务主体多样化,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于主要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采取的是“多中心公共治理模式”;2)执行机构更加自主化,政府行政单位在具体的行政执行过程中具备有极大的自主性特征,可基于政策与项目整体框架的执行基础上采取合同管理、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等方式,来自主进行对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设计工作;3)地方政府分权化,也就是重点突出地方政府在提供以地方公共产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价值。在公共管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图1所示。
二、行政价值观分析
行政价值观即为行政主体就针对某一行政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理解与追求。其中还涵括了拥有相应行政价值观的人员对于具体行政事务的理解,因此其也便具备了一定的解释性特点;并且行政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也具备着一定的指引意义,具有着特定的方向性特点。也正是基于行政价值观本身所存在着的这双重特性,导致行政价值观念本身便存在着对于具体行政价值进行解释与方向指引的作用。总的来说,行政价值观念将会对政府功能与结构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即存在着怎样的行政价值观念便也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政府体系与公共行政体系。鉴于此,对于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人员而言便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陈旧行政价值观,积极树立起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来更好的投身于新公共管理事业当中,使公共管理工作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三、基于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
(一)由集权转向为民主合作
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民主并非是原本管理行政当中的民主,而是促使私人部门与非政府组织来引入公共服务,并参与到提供公共产品当中,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建议,切实促进民主走入到公共领域当中。民主行政不但是对社会公平与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其更加重要的是还应注重在执行具体行政操作时民主性,突出对组织健全的制度化公民社会的培养。
(二)由守旧转向为创新发展
行政管理的命脉即为效率,在此之中效率也涵括了效益、经济与时间三方面的要素,此三者间互为联系,密不可分。传统行政常常是过于关注于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效率问题;亦或是单纯性的追求效率而牺牲掉了其中的某一项要素,最终所造成的后果便是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行政效率停滞不前。新公共管理的出现便促使关于行政效率的研究步入了新的阶段,其更加注重由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调动起来,转变行政方式、增强行政能力、创造机遇条件,最终实现创新式发展。
(三)由政府中心主义转向竞争服务
新公共管理理念会促使政府职能发生更加明显的转变,政府将更加倾向于为社会公众提供纯粹性的公共产品服务,并由非政府组织亦或是私人来共同参与为社会公众提供混合公共产品,此两者的积极协同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服务主体多样化,摒弃了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处于完全相同的起来,来展开竞争服务。对此,政府的公共管理行政人员必须要能够具备良好的竞争服务意识,加强对这一方面意识素养的培养。
(四)由形式主义转向为高效质量化
新公共管理促使市场观念与公共观念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促成了在行政理念上的发展与创新;在衡量公共行政基本关系之时,产生了其自身特殊的有关国家、社会、市场、人民、行政等多方面的关系理念,实现了对于行政价值观念的发展;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应用市场经济行为中所较常采用的绩效管理,在突出行政责任的同时,要确保行政管理的高效化,并最终促成行政组织文化的创新。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统治型行政方式已经愈发式弱,公共管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具备了更加多元、丰富的公共特性,同时其也表现的愈发明显。在此阶段当中,基于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主要表现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发展演变趋势,即:由集权转向为民主合作、由守旧转向为创新发展、由政府中心主义转向竞争服务、由形式主义转向为高效质量化。
参考文献:
[1]黄建红.行政价值观转型与政府职能重塑[J].行政论坛,2014,(3).
[2]申永丰.论行政价值观的生长历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6).
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2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及管理的不断推进,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管理成为了评价一座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软指标”。如何更进一步把握市容环卫行业特点,从宏观层面优化管理路径的选择为下一步执行层面确定技术路径提供方向,应成为当下思考及研究的首要关注点。本文旨在从公共管理学角度审视市容环卫行业特点,并探讨宏观政策应有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市容环卫业特点的公共管理学解读
(一)较强外显性
市容市貌是指城市的外在容貌。按照市容管理条例定义,包括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广告标志、公共场所等六个方面。而按其字面含义,则包括人视线范围内的一切物体的外在显现。因此,市容状况的优劣,直接面对公众,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公众的评价与监督。
(二)显著波动性
市容市貌的外在表现随着时段、人群等因素,具有显著的波动性。与其他行业相比,短时间内较易达到管理目标,但只要稍加松懈,问题极易回潮,是对管理者工作耐心及韧性的考验。
(三)系统关联性
市容环境治理是个综合性概念,涉及方方面面,是多种行业的聚合体,如市政、水务、农业、房地、环保等,单靠一家之力难以解决整体问题。
(四)即时需求性与长期排斥性并存
一方面,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呼吁菜场、公厕等公共设施能“随手可及”;另一方面,这些公共设施一旦建成,或多或少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即使所有人都希望建成这些公共设施,也都不希望这些公共设施建在自己附近。管理学上有个“邻避效应”,是指垃圾场、殡仪馆、核能电厂等邻避设施,虽然必须配置,但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滋生“不要盖在我家后院”情结,使环卫等基础设施的选址陷入两难境地。
(五)较低经济效应
良好的环境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但是几乎不直接产生经济效应,不直接表现为GDP的增长。在可支配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政府行政首长往往对此不够重视,较难优先纳入决策视线。
环卫服务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政策层面尚未完全放开,未形成企业主导的完全竞争市场。与建筑领域民营品牌多元化相比,私有资本入市少有问津,导致环卫服务行业的技术创新度和高产品附加值等现代服务业特征尚不明显。
(六)公众责任主体意识缺位
以政府为主导提供环卫服务,其直接效果是高效率地保障环境清洁,但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附带影响,即公众自身不愿履行保护环境清洁的责任,不承担义务而免费享受成果,无意间形成了“搭便车心理”,导致公众自律意识缺位,并将市容环境责任推脱到政府身上。
(七)多元利益诉求难以权衡
乱设摊是影响市容的一大方面,也是城管执法的主要整治任务。面对占道经营,如果不管,一旦发生脏、乱、堵现象,肯定会有市民投诉,要管也很难管。若使用文明方法,往往效果不理想;若使用强制手段,就容易出现矛盾、冲突,使城管成为众矢之的。而某些地区执法不公、暴力粗放的城管执法模式,也使城管整体形象“妖魔化”。管与不管陷入两难境地。
二、公共管理视野下市容环卫业宏观政策的价值取向
(一)构建双维度模型,明确市容整治重点
鉴于市容整治工作的面广事杂特点,为实现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按照公众需求轻重缓急做好市容整治工作,现引入双维度分析模型:即分别以市容整治项目(如道路保洁、店招店牌、河道保洁等)的“需求度”(公众及管理部门共同选择)和“管理现状”(公众及管理部门共同评价)作为纵、横坐标,建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四个象限,根据项目所进入的不同象限,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如图1及表1所示。通过对整治项目的定期分析,实现动态评估、优先整治的目标。
(二)以及时反映、快速纠正原则降低波动性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一个房子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同样,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后,人们就会毫不犹疑地丢弃垃圾。这个理论表明,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局部问题,对于防止形势急剧扩大起到关键作用。市容整治成果的保持,就需要建立及时反映、快速纠正的机制和队伍,以相对较小的巡查成本和纠正成本,减少问题扩大后的高整治成本支出,有效节约资源。
(三)建立扁平化、矩阵式管理组织,克服系统关联性
现代组织改革理论发现,通过压缩管理层次和增加管理幅度,可以提升组织的行动力,增强管理效率。而选调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矩阵式机构(如市政市容联席办公室),既保证了专业性,又能防止各部门相互推诿。但此类组织的构架必须满足三项条件,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即成员权责的对等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化和业务流程的一体化。
(四)以公平公开方式化解环卫设施“邻避效应”
如何使环卫基础设施周边民众的利益得到合理补偿、观念形成共识,是邻避设施设置过程的关键所在。因此,主要的对策应重点顾及这两个层面:一是在民众利益层面,在设施选址过程中,选择居住环境破坏成本最低的区域,并同步采取对邻近社区搬迁等补偿措施,以实现民众利益的平衡;二是在民众观念层面,在设施运行后的具体监管中,必须保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定期及时公布环境敏感因子等数值,并建立应急系统防止突发事件,使民众相信邻避设施的环境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打消民众疑虑。
(五)以成果多元化及产业健康发展提升经济效应
将市容环境整治成果不仅仅停留在城市外在表现的提升上,使其更多元化、纵深化,有利于提高政府的主动整治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适当的经济奖励及补贴能对工作开展直接产生明显推动效应。另一方面,可采取授予政府差异化的“冠名称号”、广泛宣传其优秀作法、无偿提供本部门专业服务等手段,提高积极性。
环卫行业在国外被冠以“静脉产业”的称号,成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现实途径,但目前市容环卫行业仍存在行政干预较多、竞争性较弱、产品及服务利润附加值较低的状况。根据当代政府治理理论,民营化、合同外包、产权交易等市场化工具可以成为行业发展的助推剂,虽然建筑领域市场化后产生了“权力寻租”现象,但同时也为环卫行业的市场化提供了经验。进一步引入可控的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经营产品种类、创新作业技术将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渠道。
(六)落实“污染者付费”政策,使公众责任意识归位
公众责任主体意识的缺位,在于其权与责的不对称性。对于水、电、气等准公共物品,普遍采用“使用者付费”的原则,能有效防止个体无节制地过渡使用资源。而在目前由政府统一提供环卫服务且不收取垃圾处置费的情况下,以“污染者付费”为原则,对于随意破坏环境的个体采取经济、名誉等处罚,并将处罚落实到位,可以约束公众的行为,大幅降低公众的搭便车现象。
(七)谋求包容性发展,寻找不同需求层次下的利益平衡点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分析,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只有在满足了较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公安、环保、安全等执法解决的是整体人群的安全、生存等问题,属低层需求,其代表的群体统一,价值取向单一,不易引发矛盾,强力执法成为民心所向;而城管执法解决的是优势人群的“面子”问题与弱势人群的“肚子”问题,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秩序与弱势群体生存法则的冲突,其代表的群体分散,价值取向多元,较易引发对立,见表2。
刚刚落幕的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主题为包容性发展,该理念尊重多元需求,倡导发展机会均等下的社会正义,这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推崇的新准则。同样,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只有“面子”问题适当地包容“肚子”问题,才是社会和谐、人人平等的体现。柔性执法、以疏为主,在现有法律的运行边际上适当降低管理强度,寻求优势群体及弱势群体的利益平衡点,是保证全盘稳定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7.
[2] 乔艳洁,曹婷,唐华.从公共政策角度探析邻避效应[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 黄舒慧.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8(1).
[4]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7.
[5] 莫童.公共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1.
[6] 徐礼柱.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悖论分析[J].城建监察,2007(5).
[7]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7.
[8] 邓镓佳,彭绪亚,伍翔,等.社会评价在城市环卫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7(4).
[9] 胡近.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89.
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其中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建筑工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对投入建设工程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利用,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和劳动,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一个建设项目从酝酿、设计、规划到投产建造包括以下程序:可行性评估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施工阶段、设计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相应地,工程建设阶段性工作和工程造价的确定相适应,通常分为下面几个阶段:一是设计与计划阶段的造价管理; 二是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三是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四是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以下就各个阶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造价管理进行控制分析。通过四个阶段对建筑工程的适当管理,合理有效的解决工程中成本过高,费用过大的问题,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决策阶段的管理控制
决策阶段项目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是决策的内容,决策阶段之后直接影响着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确定是否合理、科学,必须编制可行的投资估算在项目的决策阶段的时候。因此,该阶段的工程造价可使用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做好的技术经济论证
需要作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才可以做好造价管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这不仅包括在项目计算期内国内外市场对拟建产品的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需求状况、国家对该产业的今后发展趋势和政策等。
(二)、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
造价人员需要收集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水电路状况、大宗材料的采购地、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及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并对资料的可靠性、准确性认真分析,保证经济分析、投资预测的准确。
(三)、做好方案优化
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密切配合,多方案技术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设备选型更加合理,工艺流程尽量简单,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二、设计阶段的管理控制
基于对大型工程造价和项目控制研究和分析,对其工程整个投资影响最大的是发现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方案选择,能够使其效率80%以上。由此可见,只有在设计图纸未交付使用、设计工作没有完成之前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关,才能打好总体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对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意见,从而达到节约投资、控制造价的效果。针对该阶段,在工程项目中,对工程项目进行造价管理可以使用以下措施。
(一)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权责,建立规章制度
只有明确的文件管理制度,把经济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权、责、利与工程造价管理相互结合,才能把计划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做准确、细致,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技术培训,计划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和提高各方面人员的综合素质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经济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要有非常好的综合素质才可以。
(三)、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限额设计
在控制工程造价中,在工程设计中要实施限额设计,这样就可以对设计内容都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使经济和技术相结合,应充分考虑在设计时施工的可能性、技术水平要和经济性以及管理水平相匹配。
三、实施阶段的管理控制
造价的90%以上都耗用在施工阶段,所以施工是实现建设项目的过程。因此,整个工程造价控制中的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准确处理工期、质量和造价的辨证关系,把投入产出观念对施工过程进行渗透,努力把物力、人力、技术、财力等生产要素组合成最佳。
(一)、加强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安全和技术保证措施等。应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及质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费用,减少返修。
(二)、实行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
由于建设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期非常长,所以,对人工价格费用以及消耗的实际材料还有投标时的差异性相比很大,工程造价人员这也就要求及时地积累有关造价调整资料,并对各种动态的因素(如利率、价格、汇率等) 确定预测,使建设项目全过程始终在造价动态的管理之下进行。可以按按照需要进行分析,工程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于投资的控制,并采取措施调整。
(三)、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
由于主观、客观原因,在项目实施阶段,常发生局部设计工程更改、变更、工艺方法改变、材料代用等问题,导致了工程的预算价格增减。因此,一定要合理地控制变更价款,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工程变更的内容一般有建设项目附属工程的增减、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标准的变化、某些工程结构的规格、某些工程的施工时间、部分工程的标高、基线、位置、尺寸等的变更、市场主材价格的波动和工序的改变等。工程变更一定会让其造价提升,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做施工验收、处理、现场签证工作和核对,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四)、实行全方位合同管理
工程实施阶段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全面充分地考虑可能发生的费用和分歧索赔问题,同时应签订施工承包合,避免因合同条款不明确结算时产生纠纷。同时,还要明确规定文件、时期和计费标准。全方位的合同管理一定要从合同签约、谈判时做起。合同条款必须完备,合同必须严格规范化,双方义务、权利一定要对等,在现场管理中语言表达严谨准确,不仅要使概预算人员和项目经理熟悉合同,设备材料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也一定要熟悉合同,这样才可以确保合同的全面履行,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费用等现象的发生,做好反索赔和索赔准备工作。
(五)、加强工程建设监理
作为建设管理项目中的一种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监理工程,是整体性的社会主义科学方法建设的项目管理方式,我国推行和建立建设监理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工程建设监理,一般包括项目设计、项目前期决策、验收和项目施工等工作内容,有着监督管理和参谋等职责。
四、竣工阶段的管理控制
控制工程总造价中竣工阶段是一个关键环节,建设单位要在工程结束阶段对整个建设项目做一次综合评价,也是对该项目工程造价的总结。一方面分析在控制造价方面的不充分,尽可能影响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因素中的主观因素,并进行克服;另一方面总结在整个项目建设期全过程管理造价的经验。对工程造价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由于编审人员在结算的编审过程中所处的立场、地位、目的不同,而且也会影响对工程造价的估算的是编审人员的工作水平的差异。我们针对这一阶段,对工程项目进行造价管理可使用以下措施。
1、搜集、整理好竣工资料包括:设计变更通知、工程竣工图、各种签证,主材的单价、合格证等。
2、深入工地,在工程量计算阶段全面掌握工程实况预算员一定要深入工地,现场丈量、核对、记录才可以准确无误。
3、熟悉掌握讲究职业道德、专业知识预算人员不仅全面了解工程预算定额的组成,以便进行定额的换算和增补,还要要全面熟悉定额计算,掌握上级下达的各种费用文件。同时还要掌握建筑构造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施工规范。
结束语:
总之,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改革,工程造价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中也变得特别重要。工程造价是投资的最主要的内容,其中囊括了从工程项目建设设计阶段到建设完成所需要花费的所有费用。价格机制是管理工程造价应用的核心,通过良好的造价管理,可以使企业的造价管理在水平上得到提高,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工程控制中存在的各个施工要点综合性进行控制,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各阶段的控制性工作的加强,才可以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作能够在现代社会下,更好地开展管理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卫芬.浅谈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
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4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对应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建筑类工程施工中的造价工作却并不成熟,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工程造价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工民建工程预算中的造价进行了合理的管理以及控制,那么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预算管理水平,更有利于保障工民建工程施工的质量。
1. 工民建工程施工中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
对于工民建工程施工而言,造价是贯穿于施工全程的一项活动,不管工程进行到了哪一个阶段都会涉及到造价管理与控制这一个工作。民工建工程的施工中重视造价管理与控制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有效防止实际投入严重高于计划投入的情形发生;发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的最大功效,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提高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整体质量,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用。
2.工民建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与控制对于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成熟的工民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机制不仅可以极大地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将资金作用最大化有。然而,当前我国工民建工程施工进程中,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并不成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视不够以及缺少对施工材料的有效管理等,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现笔者将这些问题具体进行阐述:
2.1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大部分建筑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体系呈现出不完善或不成熟的状态,这也是导致工民建工程在施工中出现高造价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或缺失这一事实的存在,很多建筑单位都是抱着“边施工边改动、边改动边预算”的心态进行造价管理,如此一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极易造成物力资源的高浪费和人力资源的低效率。在实际的造价管理过程中,很多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同国家政策存在很大的出入,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工民建工程在造价管理这一环节中出现冲突,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所应有的效果不能完全发挥,从而降低造价管理与控制在整个工程施工中起到的作用。
2.2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视不够
目前,在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工程质量控制、轻工程造价控制”的现象。通常,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施工单位制定了很多制度与措施,但是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的重视程度却明显不足,使得工民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价值。由此,即使有些单位制定出了相应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由于施工人员自身重视程度不足也使得造价管理制度难以实施。另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够仔细造成返工,铺张浪费,导致工程施工中出现各种经济问题,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
2.3 缺少对施工材料的有效管理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成本中施工材料和设备占有极大的比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造价管理控制的情况而言,大多数建筑单位存在故意调高施工材料价格的现象,使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施工过程中,若施工人员存在不注重节约材料、大量买进一次性设备的现象,会使得工民建工程施工的总费用大大提高,这类闲置设备不仅占用施工空间,而且还有折旧现象的产生,造成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3. 提高工民建工程施工中造价管理与控制质量的措施
鉴于上文所述我国工民建工程施工进程中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就此提出一些措施,包括加大对招标文件的重视程度、对施工过程中材料造价的重视以及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等,力求为我国工民建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3.1对招标文件的重视
招标文件之所以会受到工民建工程施工的重视,很大的原因是招标文件详细规定了关于工程施工的各种待选方案,不同方案的施工费用是不一样的。加之一旦招标文件确定,在今后的工民建施工中就不能随意改动,因此有必要对于招标文件中的各种信息以及细节进行详细研究,全盘分析招标文件内容。惟有如此,才能够对工民建工程施工的造价进行正确规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而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
3.2对施工过程中材料造价的重视
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的费用在工程总成本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因此在进行工民建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对材料费用以及设备费用进行严格控制:认真研读施工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需要的材料以及设备材料,确保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在进行材料和设备采购时,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市场调查进而购买高性价比的材料;要想做到材料的物美价廉,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达到目的,如招标等,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材料费,进而减低整个工程的成本。
3.3 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进行充分的施工现场检查,深入到施工一线收集有关资料,及时纠正一线员工存在的浪费行为,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浪费现象进行及时记录和汇报。另外,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也十分重要,较高的施工质量可以降低返工率,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行为,降低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费用,促进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本文主要针对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在工民建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与控制作业过程中,良好的造价管理有赖于对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以及对招标的文件和施工图纸的重视程度,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买,监督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降低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民建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吴芝琼. 对当前工民建工程施工中造价管控的再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4).
[2] 樊佳丽. 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3 (24)
[3] 李端. 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J]. 城市建筑. 2013(06)
[4] 杨小林.浅析工民建预算中造价管理的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03)
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5
休日。
加强企业的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秩序,可以使企业更好的落实《劳动法》的相关要求,维护了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辛勤劳动,在员工付出一定的贡献之后,企业要保障员工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认真贯彻我国对于工作制度的要求。
一、对于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相关要求
1.达到分级管理和负责的要求
企业在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管理方面应该根据当地的相关要求,实行分级管理和负责的制度,进入到当地建造的企业要进行登记注册以及要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审批。实行这种分级管理和负责的制度,可以使企业更好的保障员工的工作性质以及合理的安排员工的作息时间,政府的介入也可以更好的规范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行使着监督的权利,分级管理也方便了政府对于企业的管理,不会因为任务的繁重而忽略了自身的工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是需要政府以及企业协助来维
护的。
2.合理的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需企业报经当地区县劳动保障局批准,未经批准不能任意扩大范围,其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与公休日,企业要以周期为单位,合理的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要与法定要求的工作时间相同。这就要求当地的劳动保障局要进行实际的调查和访问,确定了企业工作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之后才可以进行审批,并进行长期的监督。不定时工作制要以员工工作的时间为标准,采取累加的形式,使员工平均每天工作的时间不超出八个小时,每月工作的时间不超出四十个小时,以此为依据分配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的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是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的,反而调整好了员工的作息时间,会使员工保持最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来,所以,企业要尊重员工的基本权利,合理的行使自己的管理权利。
3.认真贯彻不定时工作制的要求
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企业应该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参照标准工时制核定工作量,并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来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对于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员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制度,要保障其有合理的休息时间。认真贯彻不定时工作制的要求,可以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也是劳动保障局监督企业管理的重要
部分。
二、加强企业管理的措施
1.企业要认真贯彻《劳动法》的要求
在《劳动法》中,对于员工的基本权利给予了很多的保护,员工工作时间上的规定更是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企业不得做出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行为,对于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工作员工,都要根据其工作的实际环境以及工作的要求,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只有企业认真贯彻《劳动法》的要求,提高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意识,才能更好的执行法律的要求,促进企业的发展。
2.劳动保障局加强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对于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两种工作制度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不能确保所有的企业都会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执行。劳动保障局要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保证每次检查的工作人员不少于两人,对企业检查的结果要进行备案,及时的掌握企业管理的情况,不断提高劳动保障局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发现了违反《劳动法》规定的现象,要向行政部门反映情况,查实之后可以暂停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通过这种硬性的规定来加强企业认真贯彻《劳动法》规定的意识。
3.员工行使监督权
员工在企业工作的期间,是可以行使自己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监督权利的,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员工可以在企业进行管理期间,根据自己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作息安排,及时的向劳动保障局反映。在我国,大多数人都是靠打工来维持生活的,很多行业都会出现拖欠工资、过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的现象,所以员工要加强保护自己的意识,与企业形成平等的工作
关系。
公共管理的价值范文6
发挥人的潜力,使之能更好地为工程科技档案事业服务。
【关键词】工程科技档案;管理;以人为本;网络信息化技术;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科技档案管理的意义
工程科技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
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传承城市人类文明的载体,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原始、真实记录,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在城市建设各项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⑴工程科技档案是积累城市建设经验,进行城市建设技术储备的手段,是城市建设活
动的产物。城市建设活动的成果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物实体,一是工程科技档案。工程科技档案真实记录了建设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记载了人们的工程思想、技术、经济。因此它是储备工程技术、工程经验的工具和手段。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说,如果它拥有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工程科技档案资料,就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它有比较雄厚的工程技术基础。反之,它的城市建设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⑵工程科技档案是进行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或城市中各种要素,
根据城市的现状、条件和基础、特色、各方面的动态变化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科学的、长远的预测和设想。通过论证、编制规划方案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明确规定,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布置。在城市规划中不仅形成了大量的工程科技档案,而且工程科技档案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
⑶工程科技档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现代化城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
念,它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很复杂。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小城镇,几年、十几年后将建设成为初具规划的城市,甚至成为举世瞩目的大都市。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市及城乡结合的规划工程的档案利用率越来越高,除现有的各种管线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各种隐蔽工程越来越多,而对这些工程的维护、管理、改建、扩建,单靠所谓的活档案----人的记忆是不行的。人会变化,要调动、要衰老,记忆力要衰退、要死亡,而工程科技档案则是城市建设科学资源储备的宝库,是各种隐蔽工程的眼睛。只有以工程科技档案为依据,才能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才能克服盲目性,避免浪费和损失。
⑷工程科技档案是城市防灾、减灾和国家维稳重建的重要依据。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
后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抢修、重建;在国家维稳和打击的决策中工程科技档案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如果能合理、充分利用工程科技档案,就可以对城市进行合理开发,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设计、施工并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对于促进科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历史查考价值和现实利用价值。
2. 档案管理工作部分环节的质量目标及实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视程度得到不断提升,针对我院各类文档数量的不断增多,网络媒体的信息化传播,对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环节的质量目标及其实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⑴工程科技档案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工程科技档案如实的反映了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是工程建设每个阶段中各项计划、决策的重要凭证和依据,主要形式有文字、图表、声像等,对工程建设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至关重要。其工程科技档案的质量问题和主要原因有:
1.1档案文件原件不齐全。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档案人员不重视管理文件的收集、整理,有些工程文件多数是复印件,这很可能导致劳资纠纷。
1.2野外原始记录、工程质量评定表书写笔迹不规范。野外原始记录(文字和图表)、工程质量评定表等书写笔迹龙飞凤舞、随意涂改,签证笔记混乱(有用纯蓝墨水、蓝黑墨水、圆珠笔、铅笔等),给后期外业验收、竣工文件编制工作带来困难。
1.3野外原始记录、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签证不规范。野外原始记录、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评定表中项目技术负责人与项目经理没有签名,监理工程师与总监也没有签名,没有填写野外原始记录、工程质量评定意见和评定时间。部分质量评定表、野外原始记录中的单元、分部、单位工程名称不统一、桩号、高程、工程量等与实际不符。
1.4工程验收鉴定书内容描述不清楚,格式不合要求。部分工程验收鉴定书内容描述过于简单,交代不清,存在缺项。此外,A4、16开、32开等纸张规格不同程度的混用,页面的上下左右边设置不合理,无法统一规范装订组卷。
以上工程科技档案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1.1工程建设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对工程档案质量的检查把关不严;1.2工程档案文件标准、规范学习培训不力;1.3档案管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
因此,工程科技档案不仅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评定、验收等方面起着十分现实作用,而且为工程投产后运行、维护、管理、改扩建和技改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宗旨,我们应该大力提高工程科技档案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工程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提高工程科技档案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把工程科技档案的质量纳入工程质量管理程序;做到归档工程文件立卷符合有关规定,资料分类科学化,档案工作标准化。
⑵工程科技档案管理的鉴定工作及实现。
档案管理的鉴定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八个环节之一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档案文件保管期限的确定及档案的存毁命运,是鉴别档案真伪和判定档案价值的活动。经过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的经验和分析,首先我们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认识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 对档案文件材料的准确性鉴定的缺少。档案是工作活动的原始记录,但不一定是真实的记录,这是因为人们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或主观认识的干扰,有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真实,夸大、缩小或歪曲历史事实。档案工作者不可能也不允许改正档案材料原件内容,但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进行鉴别、评价、以指导利用者。
2. 对归档材料的完整性鉴定的缺乏。档案材料的归档,是由工程参于者(档案形成者)和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由此产生归档材料门类不全、归档部门不全、归档文件材料不完整,档案工作者应该对其进行鉴别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以便管理工作中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此类现象。
3. 对档案的珍贵程度进行评定的忽视。目前对档案价值的评定多是用保管期限来表示,保管期限分短期,长期,永久。而保管期限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对价值。一份具体的档案材料应当有个全面而不是单项的、历史而不是阶段性的价值评定。因为在一个不同档案会在不同的档案室或档案馆有着不一样的保管期限,这样全面历史的评定即有利于有重点地抢救和保护珍贵档案,也利于准确的评定档案馆的档次和地位,使国家本来有限的档案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其次,在档案鉴定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威胁。一是对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畏惧,许多档案部门不愿或是不敢开展到期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怕一旦出错后果严重;二是造成档案库存膨胀和库容膨胀,有价值和没价值的档案堆放在一起,或将档案堆放在其他部门或临时场所,不仅影响新档案的接收,还会出现档案的丢失、窃取,使国家秘密档案暴露,对国家造成危害。
第三针对档案鉴定人员是由工程的参于者(档案形成者)和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组成,
必须坚持在档案价值鉴定的管理工作原则是坚持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衡量档案价值,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历史的观点。
总之,做为工程科技档案管理者,在档案管理的鉴定工作中,一是尽量的保管好应该保管的档案,二是确保档案的真实可靠,三是区分重要与相对次要的档案,使档案保管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做好工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
工程科技档案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工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和落实。
做好管理工作首先要从管理本身的四个基本特征出发:即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人是管理的第一要素。
⑴ 要完善法规,依法治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
规划法》、《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编制了适合我院的有关建设工程科技档案管理的各项规定。各项规定明确了三项制度:即档案预验收制度、档案进馆时限制度和档案执法制度,将档案的预验收、备案、报送时限和执法要求以政府令的形式纳入规划、建设、管理程序中,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档案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因此在工程科技档案管理中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各项规定,提高大家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逐步完善规范各种制度,理顺各种程序,严格把关。
⑵ 详实的业务规范是从事工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无形的道德底线规范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档案”这样有形的、原始的、真实的依据性文件更需要一个统一的、顺应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根据工作中长期使用的国标、行标编制了适合我院的各项建设工程科技文件档案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将各项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进行声像档案整理、电子档案信息著录、档案信息整理等统一到规定、制度中。这样符合城市现代化发展、数字化建设的需要,顺应时展潮流,使之更具操作性和前瞻性,实现工程科技档案馆由微观操作向宏观管理的转变,为我院信息现代化管理夯实基础。
⑶“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工程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一是加
强对工程科技档案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档案信息传播的网络环境日新月异,在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充当着传播者的角色。在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不断自觉接受教育和培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能力。我们要充分采集工程建设的有效信息,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等各种宣传渠道及时将工程科技档案的有关信息在我院进行全面传播,特别是建立安全的院内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工程科技档案专业网站(如:开展档案信息网上借阅服务、举办网上档案展览、档案信息咨询服务等),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自的职责,让大家都来了解它、关注它、重视它,熟悉并能很好地掌握它,通过人机互通,实现网络交流,及时沟通信息、加强反馈控制,完善工程科技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目标管理及实现工作。二是以人为本,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队伍。这就要求对内,工程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专业理论学习,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并取得相应的管理资质、持证上岗;对外,定期举办工程科技档案管理的集中业务培训,做好各种文件、标准的院内安全网络信息讲解、培训工作。实践证明,集中业务培训是做好工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它时间短、见效快、针对性强、覆盖而广,能大大提高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对工程科技档案的管理能力,对工程科技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深入现场,做好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服务工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关键,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又体现着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在主动做好对重点工程业务指导、现场跟踪服务、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还要对登记在册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清查、摸底,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创出新路子。四是注重对工程科技档案信息的反馈。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对工程科技档案的管理也必须与城市建设相配套,要想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就要深入工作实际,了解工程状况,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即新的项目采用了哪些新技术、新方式,减少了哪些工作环节,同时有改进了哪些工艺,增加了哪些程序,形成了那些与之配套的新的表格资料,及时将相关的信息从基层反馈到管理层,并通过汇总、提炼再补充到相应的规范中,进一步做好对工程科技档案的管理。
综上所述,做好工程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人,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使之能更好地为工程科技档案事业服务。
通过对工程科技档案的管理、编研、开发和利用,必将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城市建设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王传宇主编《科技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吴建华主编《科技档案管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熊贞主编《科学技术档案管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冯明主编《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