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

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范文1

【关键词】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基本情况;注意事项;步骤;对策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项目采购管理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好坏和项目的成本支出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的采购管理并不是为了减少成本而降低工程的质量,而是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优化供货商的选择、提高自身的采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的发展。

1、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基本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进行完善,就需要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而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有着最为关键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项目采购主要包括如下管理模式:其一,承包商代购关键设备模式,这种模式的工程项目的关键设备由承包商按照业主要求进行采购,费用由业主进行支付,完成设备的采购之后,承包商收取采购服务费用。其二,项目管理承包商采购模式,业主聘请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管理承包,使其成为自身的代表或是延伸,负责采购相关工作。其三,自主采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业主一身两任,不但是投资主体,而且是管理主体。业主自己进行相关采购管理工作。其四,项目总承包建设模式,总承包模式主要包括设计、采购、执行等工作,我们也将其简称其为EPC模式,业主只需要负责采购监督和监察工作即可。

2、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

要想完成项目采购管理的成本控制,就需要遵循如下的注意事项:其一,科学划分采购包,采购包的划分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应该结合设备材料性质、供货商供应力等科学划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采购价格。其二,确定工程项目采办模式,为了更好地进行采办成本控制,应该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执行、设计等因素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采办模式。其三,依托项目内外环境。采购环境是进行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客观存在,只有充分利用好采购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采购成本控制。其四,建立整体成本控制观念,采购管理成本控制应该着眼于采购全流程成本控制,不应只针对于单一的采购货物、服务价格。其五,施行采购预算制,为了更好地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应该采用预算制,这样才能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降低采购成本。其六,优选供应商,供应商的选择和调整是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旦在这个环节出错的话,将会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应该加强对供货商的考察、分析、比较,以确定最优的供货商。

3、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步骤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就需要明确工程项目控制的步骤,具体如下:

3.1成本控制对象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需要选择对项目成本影响最显著的目标对象,根据其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层次优化。成本控制人员需要详细了解采购成本的预算状况,对成本的构成进行透彻地分析,并分清这些费用中那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对费用的现实使用状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项目工程采购成本的预算。

3.2成本计划的制定调整

要进行工程项目的执行,就需要消耗成本,在实际的工程中,成本控制存在较大可变性,执行状况对其有较大影响,为此,应该加强其根本计划的制定,并根据实际的执行情况、市场材料价格等方面的数据,对计划进行科学地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3.3采购方案的编制优化

采购方案对成本控制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成本控制的合理,就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采购方案并非仅仅以成本控制为目标,还需要考虑到项目的质量、功能。真正优秀的采购方案不但能够保证项目的质量,还能减少成本的支出。

3.4成本监督的动态细化

成本动态监督是保证项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根据成本控制的原则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评估,才能找出那些不必要的开支。管理人员需要对市场上原材料的动态信息进行搜集、对比,对自身的采购数据进行修改,时刻调整采购计划,确保项目工程的正常进行。实际上,成本监督伴随着工程执行展开,在项目工程的逐个采购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的状况进行细致了解,确保采购支出在合理的范围内,使采购效率得以提升。

4、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基本情况有了必要了解,掌握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理清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步骤。笔者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的对策,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水平,进一步推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4.1增强人员成本意识

控制人员在项目采购管理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采购成本控制水平,就需要对成本控制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对采购管理、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深入地了解。只有提升了成本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其才能根据市场的动态信息调整自身的采购成本计划与采购方案,对收集的市场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在大量变化的市场信息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此外,为了紧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潮流,管理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质,使其掌握信息化的信息收集、处理、调控办法,制定科学的工程项目支出预算,加强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的质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2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采购管理成本和实际的执行材料、设备的使用状况有直接联系,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员工工作态度、成本意识等对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很大影响,为此执行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惩罚机制,奖励那些节约资源的人员,对那些造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予以必要处罚,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够调动执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得以加强。其二,改善运输方法,运输是采购重要的环节,管理人员应该针对当前的运输环节进行优化,减少成本的支出。其三,减少项目所用材料的开支,一方面要确保材料的性价比,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边角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杜绝材料的浪费。其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使材料的使用效率得以提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五,降低机械设备损耗,管理人员采购或是租赁的时候,应该选择合理的设备或使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减少机械设备的损耗,降低维修与损坏造成的成本支出,提升工程的进度。其六,减少其他费用支出,除了如上几个方面的采购成本,还包括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及时了解库存变化、充分利用现有物资,提高货物周转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费用支出,只有优化这些方面的成本,才能更好地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

4.3建立成本监督体系

为了更好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水平,制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监督体系,施行动态全过程的监督,对涉及到采购管理的环节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在成本预算计划之内,确保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成本控制水平。一方面企业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采集联网系统,及时比对市场材料的价格,优化材料、设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管理流程和人员的管理,确保采购过程各个环节的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效度。

5、总结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项目采购管理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好坏和项目的成本支出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的采购管理并不是为了减少成本而降低工程的质量,而是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优化供货商的选择、提高自身的采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项目采购管理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阐述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钢锋.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09(14).

[2]熊勤.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要点浅析[J].钢铁技术,2007(05).

[3]陈进伟,王尔翟,陈其常.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2).

[4]包蜃.供应链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07).

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范文2

随着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工程技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工程技术企业不断扩大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承接国际项目。然而,由于各方面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供应链发生变化,物资供应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对国际工程项目供应链下的物资采购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如何建立良好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国际工程项目;供应链;物资采购;管理

1、引言

物资采购管理是工程项目得以有序开展和实施的前提,是保障项目能够按时竣工交付,并保证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保障工程项目供应链下的物资采购管理对于项目工程来说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工程技术市场的不断饱和,国际市场的巨大吸引以及政策支持,我国企业承接的国际工程项目不断增加。由于国际项目一般采用EPC总承包项目,因此项目物资采购工作全权落到了施工企业的手中,因此,如何实现物资采购的充分管理,对于承包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保障物资采购的成本性,实现项目的盈利性是根本,因此必须从物资采购方面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总成本的有效管理和降低;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保障物资采购质量和效果,保证施工期、竣工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施工承诺,保障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国际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特点

2.1技术要求差异大

由于各国在施工标准上,建筑理念上的不同,因此导致了国际项目在施工期间必须结合甲方的项目要求、设计理念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与物资采购。由于施工标准和技术要求在国际标准和甲方当地标准的不同,因此必须强化落实标准的国际化和当地化界定,以何种方式对物资进行管理,以实现技术标准在最经济的物资采购原则下满足施工要求。

2.2材料质量要求严

由于国际市场上对各类建材、材料、物资的标准较国内相对完备,因此质量要求也相对较严,在保证物资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通过质量管理来保障施工材料符合标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有效质量。保障和连续供应对于保障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3采购程序复杂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严格,在物资采购供应方面,采用了近乎严苛的管理方法,在手续和流程方面额外复杂。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计划、初步选择、初步询价、初步比价、推荐供货商、送业主审议、招标或谈判签订合同等手续。而在涉及到进出口物资时,其程序又要走进出口程序,需要在当地办理进出口许可、支付信用证明、港口工作、税务管理工作、仓储及物流最后的物资检验和接收、清关等。由于物资管理严格,因此在物资管理过程中也相对的比较安全。把好了物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关,同时增加了物资流通的工序,延长了物资流通的时间比例,大大降低了工程开展的时间和效率。

2.4物资供应不稳定、价格浮动

由于国际项目一般较大,工期较长,因此项目开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工期间物资供需发生变化,物资价格发生浮动和变化。由于一些建材供应商在部分地区的信用水平参差不齐,供应能力有限,导致大型项目在组织施工时极易发生供应链断裂、供应方单方面提价、延缓交付、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汇率变化导致的价格变化、运输费用、税费等等各方面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项目工期和施工的有效开展。

3、基于供应链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设计

基于供应链的物资采购管理是随着工程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保障工程物资采购的有效性,建立的通过用系统的观点来对物资管理环节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成本流的有效管理,通过供应链下的物资采购管理,可以对物流、信息流、成本流进行有效的分解和控制,使得各环节的连续性、成本性、利益性得到大幅提升,既保障了物资采购管理的效果,又保障了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益,实现了双丰收。

3.1基本思路

首先,通过贯通企业内部资源,提高内部管理效果;其次,提高外部资源的协调管理,实现在供应链下的物资采购管理各环节的有效统一性,保障系统的整体性和沟通协调性。最后,加强物资管理,将企业需求与供应链能够有效地结合,实现物流、信息流、成本流的有效控制,实现综合效果的显著提升。

3.2模型建立

根据供应链下物资采购的物流、信息流、成本流的有效组织和分析后,将基于供应链下的物资采购模型分为三个层次:运作层、业务层、战略层。首先,运作层是供应链下物资采购管理模型的根本。其中涉及到了物资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通过各类技术的有效使用和完善,使得物资管理水平得到根本的提升和完善,以适应国际项目高标准和高要求。同时结合国际项目实际形成高效运作的管理层实现供应链水平的有效衔接和物资管理的高效化,而这是保障业务层与战略层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管理模型实现的基础。其次,业务层作为采购模型的行为层,是实施物资管理的关键。通过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完善物资采购管理过程的价值,以物流和信息流为基础,通过结合国际项目实际,对核心材料的采购和管理进行集中,以保障核心物资的高水平。对非核心物资进行外包,从而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实现成本流的有效控制和根本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业务层是战略层的执行,是运作层的实践,在环节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物资管理模型整体性和统一性大大提高。最后,战略层是实施供应链下物资管理的核心。从核心发展战略的角度、从项目发展要求的实际出发,通过对物流、信息流、成本流的有效管理,将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供应链的优化管理,协调和平衡供应链过程中各成员的利益,合理规避各类物资采购管理风险,实现“多赢”局面的控制,最终实现物资采购管理的稳定和连续,保障国际项目开展的连续性和高标准。

4、结论

国际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复杂困难,需要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协调供应链下各方利益,才能保障物资采购、供应,项目开展的有序进行,采用通过加设供应链下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促进项目工程的有序开展和落实。

作者:蒋兴宇 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范文3

如今,我国高校设备采购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对于大宗的采购基本都是采用投标的方式来进行采购,对于小宗的采购则基本都是由设备需求部门对所需要的规格型号等进行申请,最后统一由后勤部门进行采购。对于那些小宗采购,很多时候会因为教师或实验人员等对相关设备的价格不是十分的了解而造成采购人员虚开发票等情况的发生。而对于那些大宗的招投标采购的过程中,因为很多教学专业设备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容易导致凭想象或者有很强的排斥意向、故意压低竞标价格导致合同履行存在问题、评标方法单一或不合理等都会导致设备在采购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必须要针对学校自身的设备需求特点以及相关的采购管理流程,来构建学校自己的现代化的设备采购管理体系,并以这个管理体系作为基础来开展设备采购工作,确保高校的设备采购工作能够规范化,有效的维护高校的经济利益。

二、高校设备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由于受到商品市场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使得高校的设备采购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要给予重视的问题。

(一)设备采购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的现有制度还并不完善和不健全。没有健全、完善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使得高校的设备采购管理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有的是管理制度过于陈旧,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与市场变化的新要求,有的新建立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漏洞等。

(二)设备采购的形式比较单一

通常情况下,按照公开程度可以将采购方式分为五种: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每一种采购方式都有适用的条件,高校的相关设备采购部门应该根据采购设备的不同特点与具体的条件来进行灵活的选择。但是在我国,高校在进行设备采购时基本都是采取的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设备的供应商也都比较固定。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与供应商形成较为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但却很难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容易造成高校中设备采购部门与设备供应商串通一气,让某些设备供应商长期对某一学校的设备采购市场形成垄断。

(三)未理顺设备采购的关系

有一部分高校在进行设备采购管理时,采取多头进行,例如有的学校将设备划分为办公、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种设备。然后这些设备在分别交由不同的单位进行采购。虽然这种采购方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能够符合相应的专业性要求,但是却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与资产流失的情况。

三、解决措施

要对这些高校设备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也不浪费,让高校的设备采购资金能够得到最大限度、最有效的使用。

(一)对设备采购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健全和完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就是要规范设备采购的操作方式和程序,让高校设备采购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透明,以形成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和有序的竞争,尽可能的减少甚至是杜绝暗箱操作,让设备采购工作能够更加规范的运行。设备采购管理工作中的制度主要包括了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工作流程等等。要对设备采购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等都进行严格的规范。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要结合学校内相关部门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充分的论证,紧密联系工作的实际,让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设备采购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高校仪器设备比较特殊,在实际的采购工作中,每一个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在确定采购方式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高校的设备往往都会选择性价比教高的产品,同时还特别注重售后服务,因此一般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公开招标的方式。在采购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强调最低价,因为那样就有可能会牺牲售后服务。一定要在符合“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要求”的大前提下,尽可能的采购到价格最低的设备。

(三)要统筹全局,理顺关系

高校设备采购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很多时候都与采购管理关系不顺有着一定的联系。应该将高校的设备采购工作纳入到学校管理与规划之中。学校应该先建立起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需要对设备采购管理工作进行统筹管理。改变传统的分散采购,多头管理的局面。同时需要对该机构的工作目标与原则进行明确,需要在宏观上反映出设备采购在一定范围内的强制性、限制性和责任性。同时还必须要对设备采购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等进行明确规定,让他们能够在履行职责时有法可依。

四、结语

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范文4

[关键词] 协同商务供应链采购管理

一、前言

采购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销售目标,在充分了解市场要求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经营能力,运用恰当的采购策略和方法,取得营销对路商品的经营活动过程。采购成本是商品的成本与采购过程中所耗各项费用之和。采购的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资产回报率,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回笼速度。因此,原材料及零部件购入的采购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达到销售额30%左右。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采购。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已由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采购将由库存采购向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我们知道制造订单的需求是在用户的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这种上下游协同采购方式,可以使得供应链系统能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同时也能较大的降低库存成本。

二、协同商务理论

IBM的“网络先生”派屈克曾就电子商务提出“3C”论,其中第三个”C”指Collaboration,即”协同”,是指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条件在一起工作”。我们所说的协同商务是一种供应链管理思想。协同商务意味着不仅要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而且要将企业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甚至终端客户联系起来,统一计划和数据模式,形成动态联盟和协同。所有供应链成员在统一计划的运作下,进行产品的协同开发、物料的协同采购、生产、分销和交付。供应链上各成员尤其是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要形成以定单为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作,达成互动、公平、双赢的局面。

协同商务利用Internet技术,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供应商、产业下游供应商、物流运输商、服务商及往来银行进行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促成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它实现的关键是信息内部处理并行化及信息链紧密藕和化。通过信息平台的建立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一方面企业内部实现了信息集成和并行处理,使产品生产和采购计划通过GRP(物流需求计划)实现一体化运算,从而使整个供应链在极短时间内几乎同步对定单变化做出反应。协同商务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信息协同。采购方与供应方共享信息,采购方将其库存情况和所需产品的要求等信息传递给供应方,使供应方对其上游企业有很好的可视性,提高交货的准确度和速度;供应方也将有关自己产品的信息与采购方分享,加强双方的信赖。

2.产品生产协同。在整个动态联盟进行统一计划时,需要供应商的协同,同时,通过信息反馈和教育培训支持,在供应商之间促进质量改善和质量保证。

3.产品设计协同。客户或内部企业科研部门设计个性化产品的同时,将设计信息及时与供应商共享,令供应商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更好地满足自身需要。

4.采购协同。企业将近期的采购计划定期下达给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同时将采购定单下达给供应商,供应商可根据企业的采购计划和定单进行生产安排,并将执行情况及时上传。若确认不能完成采购定单,应迅速告诉企业,使企业对之有明确的了解,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或寻找其他方案。

5.预测协同。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以从市场的变化推算出企业对原材料需求的变化,并将变化通过采购平台传递给供应商,后者调整自己的备货计划,加强风险能力。

三、基于协同商务的供应链采购管理――协同采购管理

传统的采购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必须用新的采购模式――协同采购取而代之。这种新型采购模式采取供应链管理策略,改进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强调协同的理念,而且,随着采购的品种、数量和频率的增加,协同的作用将越发明显。

协同采购Guru e-Procurement首先可以通过建立生产管理、销售、采购、财务等共享的e-Hub来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做到内部协同。对于企业来讲,由于计划变动的频繁,其生产所应用的物料到料时间也就会发生改变。而一旦客户的销售订单日期与数量发生改变,对于ERP则需要重RUN MRP,这将极大影响ERP的可操作性。而通过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我们的计划人员一旦了解的计划的变动性,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改变生产计划,重新进行缺料计划,而得到最新计划的物料到货排程,以减少物料的在库周期。在此基础上,将供应商带到这个平台上,建立内外协同。排程可根据供应商的配额,使得系统自动根据这些原则,将排程分配给各供应商,同时采购方将排程给供应商做排程的确认。采购方与供应商对订单确认以及供应商的送货都在平台上实现,这样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快速材料采购模式。

1.企业内部协同。企业要实施高效的采购行为,需要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的协同配合,包括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并适时进行相关数据的维护,如物料、供应商、采购价格等,只有这样才能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到所需的物料、合适的数量并实施正确的交付。

2.企业与外部的协同。采购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协同,更需要与外部的协同,即与供应商在库存、需求等方面信息的共享。企业可以根据供应链的供应情况调整计划及执行的过程。同时,供应商可以根据企业的库存、计划等信息调整供应计划。

3.实现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化。在供应链管理条件下,采购活动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降低库存成本,进而改变了传统的以库存补充为目的的采购模式。

4.加强对外部资源的管理。有效的外部资源管理可以建立一种新的不同层次的供应网络,减少供应商数量,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互惠的合作关系,进而摒弃传统采购管理的不足:缺乏合作、缺乏柔性和对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5.设置流畅的采购流程。采购流程包含了为生产需要而选择供应商并购买物料所涉及活动的业务过程。通畅的业务流程是保障高效采购的基础,它应具备优化、无冗余、并行作业的基本属性。

四、实现协同采购管理的关键因素

实现协同采购管理的关键因素是建立供应链协同采购战略、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和企业与供应商制订的长期合作契约。

1.建立供应链协同采购战略。根据公司的规模、技术支持能力选择合适的模式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适的战略协同关系,这是决定采购绩效的主要因素。为在协同采购上获得成功,公司必须要清楚地了解供应商伙伴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支持合作关系所需要的技术。现在,顶级公司的协同采购在合作强度上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战略的、重要的和大众市场的合作关系。只有当一个公司发展其协同采购战略时,公司才能将获得供应带来的财务和经营绩效的最佳水平。

2.建立采购管理中的信息处理系统。一个合适的信息处理系统是实现畅通的信息交流的关键,一般将此系统分成内部信息交流系统和对外信息传递系统。

(1)内部信息交流系统。采购信息处理系统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央服务器连接。中央服务器为采购管理子系统提供物资需求信息和库存信息(在实现零库存后此信息将不被提供)。采购管理子系统将对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分析、处理,根据物资情况数据库和供应商情况数据库,生成对供应商的联系单(“联系单”是一种供应商与企业协商制订的信息交流标准)。联系单中包含有物资需求情况、参考价格、供货要求等信息。供应商将处理此联系单,并回复一个联系单。回复联系单中包含预备供货信息、供货价格等信息。回复联系单中内容被确认后,将传送到中央服务器在转送到各相关部门,再由相关部门提出意见。意见被汇总到中央服务器,传送至采购管理信息处理系统,系统生成联系单发给供应商。如此往复,直至采购过程完成为止。当采购完成时,系统将把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有关信息汇总储存于供应商情况数据库中,同时根据交易物资情况更新物资情况数据库。

(2)对外信息传递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多平台Internet和传真已被广泛应用到商业信息传递中。也产生了不少模式,EDI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式。EDI是一种电子数据交换规范,联系双方使用同一种规范进行数据编辑和传递,利用企业之间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或VANs)来传递信息。它的特点是传递信息快,种类多,保密性好。但其费用昂贵,不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所以,我提倡使用E-mail来与供应商传递信息。因为从效果来看,这种途径可以满足信息传递的需要,而价格要比EDI低很多。应注意的是,为防止商业秘密外泄,邮件在传递过程中有必要加密。

3.与供应商的长期契约的制订。传统采购管理的过程控制是以企业监督,以合同为考核标准来进行控制的。这种控制过程需要在每次采购之前签订一个购销合同,此合同必须尽量考虑到过程中会发生的任何情况,这是很难做到的。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中的过程控制是基于长期契约来进行的。这种长期契约与传统合同所起的那种约束功能不同,它是维持供应链的一条“纽带”,是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基础。它提供一个行为规范,这个规范不但供应商应该遵守,企业自己也必须遵守。

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范文5

1.1传统采购工作的发展模式。传统采购工作唯一的目的就在于增加目标物在库存中的数量,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库存才会进行采购。在这种采购模式之中,采购部门始终处在相对自由的位置上,除了工作上需要与库存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以外,基本属于独立于企业外部的独立型部门,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几乎与其不存在着任何关联。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的企业依旧沿用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严重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使得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分离情况更为严重,导致了企业采购工作呈现出工作流程复杂,资金流转速度缓慢等问题。买卖交易是最短暂的合作形式之一,在达成各自目的以后便各自进行。

1.2供应链采购管理。如果说,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属于被动式的管理,主要根据库存所需来进行开展。而在供应链体系的相关理念下,采购管理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中被动管理的特点,实现了采购管理的主动性建设,使其与订单的内容始终保持着紧密的相关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之所以会产生购买并不是因为库存原因,而是因为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的购买。也就是说,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才会产生制造订单,由于制造订单的存在,从而确定了采购订单,而采购订单则是决定最终供应商的唯一标准。如此一来,在采购管理中,各个环节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关联,形成了一个供应链体系,大大提高了物流的速度以及库存周转的效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供应链体系为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相互合作的伙伴,对丰富企业的材料供应源头以及企业外包方面的选择提供了方便。因此,现在的企业采购管理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采购模式中存在弊端,供应链体系采购模式的出现较大的变化。

2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消费者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供应链管理体系描述了物流在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移动,最终目标是商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实现其价值,而采购是这一条链中的起点,采购成本的高低会影响产品的最终定价和供应链的获利情况,因此采购管理在在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了采购风险。传统的采购模式只是实现了采购部门的事务性职能,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沟通,各企业之间更是屏蔽采购信息,因此造成采购行为的盲目性,导致缺货成本或库存成本过高。采购管理要求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也就是说采购的战略是可见的,这样有利于上下游企业之间共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的体系中其作用和意义已经不同于传统的体系了,在供应链环境下的信息是透明的,趋向于电子化和信息化,企业间信息的协作使得企业能更快更有效地正确工作。

2.2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在供应链的体系中,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建立了一种战略联盟的关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种战略合作伙伴的特殊关系的形成,可以使供应合同签署的手续大大的简化,不再需要双方反复的协商,采购物资直接进入制造部门,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采购部门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流程,无论是时间,还是价钱上,都使交易成本大大的降低。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可以协调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计划的执行和完成。供应链体系的特点导致了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和实时性,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执行都由原来的批量化被细分。所以可以做到整条供应链就是个有机的体系,在不停的连续运作。正因为如此,可以实现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的并行,这样就可以缩短各个环节的响应时间,对时间这个稀缺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

2.3降低了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支出增加、推迟交货、货物是否符合订单的要求、呆滞物料的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或和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采购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货物的损失或库存成本。分享信息的采购管理能减少与库存投机密切相关的风险。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企业间缺少交流,也不愿意共享采购战略,因此会引起诸多的风险。采购管理通过建立对供应商的考核机制,利用供应商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体系中的采购管理要求信息共享,各供应链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企业的库存与采购信息是公开的,供应链体系中企业共同制定采购策略,避免由于不可预测风险带来的损失。

3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中的注意点

3.1供应链采购的风险管理。虽然伙伴供应商关系的建立能大大优化采购管理,降低了采购风险,但是这种模式下的采购也存在着风险,比如由于没有选择合适供应商,或供应商合作关系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因此在供应链体系中,选择合适供应商和供应商管理是维持供应链体系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供应链体系中,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使整个供应链遭受损失,因此供应链体系中的企业要制定严密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来选择和管理供应商,除了制定一系列标准定性分析法外,还可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定量分析来制定绩效考核机制。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供应商的能力、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战略目标等方面。

3.2加快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企业的分散化,信息不通畅,使得在采购时容易忽略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快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企业对采购的监控,采用实时跟踪采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有利于企业动态制定采购战略,并通过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实现信息的交换,综合处理双方的计划,以避免采购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失误。在全球信息化的驱动下,电子商务在企业商业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因此,采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随着经济发展。采购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采购理论。正在创造合作和竞争的新模式,并成为企业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因此,在供应链体系中的采购管理要不断优化与更新。加强伙伴供应商关系发展。增强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创新、挖掘促进供应链体系发展的采购模式,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吴迪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范文6

[关键词] 印刷企业 ERP 采购管理

目前中国的印刷业中,随着竞争的激烈和工艺的日趋成熟,印刷企业的利润已相当微薄。采用ERP(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系统进行管理,可以降低库存量、减少延期交货、缩短采购提前期,使企业在信息化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使得ERP在印刷业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开始采用ERP管理系统。面向订单生产的中小型印刷企业,其生产模式为多品种、小批量、系列化,按订单组织生产,按计划采购原料。面对不同的订单,所需采购的原料可能各异,供应商也不相同,但印刷企业一般对印品交货期要求很高,这就要求严格控制原料采购交货期和质量等指标。而从物流管理的角度看,最初采购执行的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后继的生产和企业利润,因此采购在印刷企业中是必须控制好的一个环节。

一、印刷企业传统采购方式及其弊端

印刷业属于加工型行业,采购物资的质量直接决定印品质量的好坏。在印刷企业各项支出中,采购对印品成本影响较大,采购费用约占成本的10%~30%。因此采购在印刷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印刷业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采购部门并不关心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了解生产的进度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因此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采购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很难适应制造需求的变化。在传统的模式中,采购职能通常相对分散,采购信息零散,采购单价高;采购部门庞大,占用较多人力而效率低下,错误率高;不透明的采购流程造成暗箱操作,导致企业资本流失;供应与采购双方在信息的沟通方面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易出现库存原料积压和采购不到的问题。在印刷企业利润最大化过程中,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不少中小型印刷企业已经采用了ERP系统进行企业采购管理。本文浅议了在ERP环境下中小企业实施采购管理的优势。

二、ERP环境下印刷企业采购管理模块的实施及其优势

印刷业ERP系统一般包括系统维护、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报价管理及订单管理。采购管理子系统是企业资金流的重点,所以采购子系统必须要能够做到合理的价格分析和制定准确的计划采购。这样,才能使得企业以最低的价格购入合理数量的物料。一般情况下,印刷企业采购管理流程如下:

1.制定采购计划。印刷企业制定采购计划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库存量和各部门的申请计划制定所需基本辅料采购计划;二是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根据客户提供的订单物料需求量、库存系统提供的实际库存量、采购系统提供的在途采购量等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为满足计划生产所需的物料,并以此作为采购计划的依据。采用采购管理系统制定采购计划,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可降低企业非合理库存。

2.确定供应商。确定采购计划后,通过采购管理子系统的供应商管理模块查询是否有合适的供应商。若有合适的供应商,根据供应商档案记录的相关信息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洽谈。若没有合适的供应商,进行货源调查,通过评审确定新的供应商并将其基本资料添加到供应商基本信息中。对供应商信息维护,主要是实现供应商信息的归档管理,将供应商的基本信息统一记录在系统中,建立合格的供应商列表,并为各种采购物料指定是否要求采用合格的供应商。通过系统提供一系列供应商的评估报表,可以通过定期运行“供应商价格绩效分析报表”、“供应商质量报表”、“供应商服务表现分析报表”、“供应商过期发货报表”和“过量发货报表”来考核供应商业绩。统一的供应商管理可以使提供的供应商信息全面、准确,也便于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分析,使下一次采购时供应商的选择更加科学。

3.制定采购订单。根据实际的生产计划,核准采购的必要性和采购条件的正确性,并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以确定交货的日期、数量、地点和付款方式等。核准并制定采购订单,将所需信息录入系统。各部门的物料需求请购单要由采购部门编写采购订单,经过主管审核后,下达给供应商所需的采购物料。采购订单下达时,系统会自动将请购单的状态转化为“已确认”。当采购的物品入库时,系统会自动将采购订单状态转化为“已完成”。入库单被财务部门结清货款时,系统会自动将采购订单状态转化为“已结清”。在采购订单管理窗口中,首先会以红色警示急需的物料,采购人员要注意跟踪,以免造成生产线因缺料停工。系统可以依据供应商、物料名称、时间段、采购订单的审核状态、下达状态、完成状态等条件非常方便的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使采购订单的制定更加准确省时。

4.订单跟踪。采购过程中,通过控制采购的进度和抽检货物质量等方法进行采购订单跟踪。系统可以对执行该订单的各个环节可实现即时跟踪和监控,同时还可以设置各个环节的完成时间限制,并实现预警功能。每一个任务和环节做出变动时,相关人员都能接到通知,便于做进一步的查询和确定下一步的操作准备等。通过订单的跟踪,可以将采购过程中的差错降低到最低程度。

5.采购收货。采购部门在接到收货单据后,查找要货记录并核对(或填写)本次进货价格,在要货记录上进行标记,修改库存管理系统中的库存记录,以备察看。系统要记录每个供应商的到货情况,同时还要把供应商资料及相关联的收货数据关联起来,提供查询统计功能。对采购收货的数字化管理,为准确的评价供应商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也使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确定更加科学。

总之,在ERP环境下,印刷企业如果能积极的实施采购管理模块的功能,企业必将最大程度实现零库存,企业的采购成本也一定能得到较大幅度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