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进入城镇化发展阶段,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在这十年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从36.22%提升至49.95%,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1]。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迁移现象严重,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城镇人口巨大变化的形势下,要想满足城镇人口的增长需求,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2]。因此,需要建设产业园区和居住区,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并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下文主要分析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的作用
(一)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本五年末,需加强城镇化建设,其人口总数要达到总人口的51.5%。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为农村人口的发展谋福利,逐步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繁荣和富裕。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需将着力点放在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局面[3]。
(二)加快现代化新城乡
随着农村机械化生产力的发展,目前的农村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节省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向城市服务行业转移,进而改变了产业结构。为了推动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新城乡,对城镇、乡村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实现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三)满足农村人民物质文化需求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城镇建设具有高标准、高质量;各项基础服务齐全等,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环境。要想满足农村人民在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前提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来建设。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公共设施配套日渐完善,生存环境宜人且吸引大量人口等。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好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序建设依然存在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些乡村依然存在无序建设情况,表现为村民个人自建、随意圈占耕地等;还有一部分村民虽已经迁至其他地方居住,但仍占用宅地,既不上交,又不允许别人使用;在建设物堆积方面,为了图方便、节省时间。大多将它们堆积在街道上,给交通带来不便。
(二)建筑物建设不符合要求
在城镇化建设中,有一部分建筑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勘测、规划,大多依靠经验来施工,建设的建筑物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比如功能单一、不符合节能标准、环境污染、抗震性能低下等,甚至还有一部分建筑物呈危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大大降低了城镇化建设的水平。
(三)绿化建设不合理
据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城镇化建设中,乡村的绿化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没有公共绿地、湿地等[4]。与此同时,在处理人们的日常污水中,由于缺乏排水管线,造成污水横流,严重污染环境。在电线安装中,出现“蜘蛛网”,且将强电荷弱电绑在一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此外,有些地区的政府管理力度不够,对于一些不报建的情况没有进行监理等。
三、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要想保障城镇化建设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工作。
(一)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视度
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对其重视度,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思想保障。第一,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派专门人员进行宣讲来加大宣传,让广大农村人民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作用、目标等,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促使他们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做到“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第二,培养专业骨干队伍,各级领导需要通过参观学习、培训等途径,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培养出一批骨干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城乡建设注入科技力量。
(二)合理规划设计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城乡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其建设方案,以县城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导致城市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给未来发展留下空间;对于一些较小的乡村,可以采用逐渐合并的方法,形成新的乡镇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效率。在乡镇规划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为了便于管理,需充分考虑行政区域的划分问题;(2)考虑农村人民的生计,确保乡镇规划便于农业发展;(3)城乡之间的交通要便利,方便人们的出行;(4)在选择地理位置时,要确保其环境宜人,空气清新,避免选在环境污染的地方[5]。
(四)合理编制规划设计
在编制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时,满足以下各方面的要求:(1)交通要求。严格按照“十二五”的要求,城镇之间、乡镇之间、乡村之间分别有高速公路、二级公路、硬化公路,并且根据实际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城、乡、村之间有互通公交车。(2)公共服务功能要求。要求配套齐全,所有建设均按照一体化标准进行建设,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场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有邮政、通讯等服务网点等。(3)环境要求。保证有足够的湿地、绿地,在道路的两旁均有植物和树木等。(4)管线要求。做好统一规划工作,水、电、通气、暖气等各种管线均进入每栋建筑,为了安全和城镇化的外观,需将管线暗设于地下。在布设采暖地区时,需要建设集中供热站;对于污水雨水区,需要先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对其进行排污处理,然后再合理利用,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政府加强管理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做好调查工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城乡工程建设管理条例,并以此为依据,规范工程建设行为,与此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节约用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加强监督,禁止乱占土地、不可自行修建房屋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做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可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加快现代化新城乡、满足农村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正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门丽君.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3(03):31-33.
[2]王俊芳.乡村发展视角下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问题思考[J].城市建筑,2013(10):9.
[3]郭晶晶.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44+112.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2
虽然这几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我市城乡客运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农村客运发展十分明显,全市151个行政村,已有131个村通车,但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工作机制;场站建设滞后;运力仍显不足;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线路调整不够及时;公交化改造进展不快。
为加速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铜陵,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强领导,尽快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强力推进机制
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对涉及到多个部门才能办理的事项,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处理;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发展各年度目标和落实措施。
(二)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
按照“市、区、县”一体化、“路、站、运”一体化原则,统筹规划公路路网与客运站场,尽快构建一个以公路网络为基础、客运站场为节点、客运线路为通道的一体化城乡客运网络体系,使各种城乡客运方式有效衔接,以实现客运资源共享和旅客“零距离”换乘。
(三)加快建设,全面改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路网建设。加快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连接线的工程进度,进一步完善“六纵六横”的公路主体框架,在全面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优化改造农村路网,加强农村路网与重点镇的连接,尽量形成闭合线路,构建主城区、城镇30分钟上高速,行政村(不含“飞地”)30分钟至主(副)城区的一体化交通路网。二是加快场站建设。尽快在顺安、县城北等处选择合适位置兴建换乘中心;另增建3-4个农村客运站;同时加快市区至重点集镇,重点集镇与集镇沿线的候车厅和招呼站建设。
(四)积极融资,努力保证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资金足额到位
在财政投入控股的前提下,按照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交投资、建设和经营,利用实施特许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积极探索城市公交公司参与农村客运班线的公司化改造的新路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车籍所在市、县、区政府出资收购班线。
(五)稳步推进,逐渐扩大城乡客运一体化范围
围绕到2012年我市一主两副城区和主要集镇公交运营网络全覆盖的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大投入,彻底更新破旧车辆,增加车辆数量,逐渐将我市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提高到与马鞍山、芜湖相当的水平,及时调整线路布局,加快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争取东部城区早通公交车,农村公交逐渐向钟鸣、东联、胥坝、天门、灰河等5个主要集镇延伸。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3
一、对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依托城郊型优势,使城乡联系显著增强,农村经济、民主政治、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各项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突出表现为城乡差距过分悬殊。××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元,两者比例为:。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住房等补贴因素,实际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达到:。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我市要提前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所以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作为重中之重,由城乡二元格局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市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
㈠、有利因素
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镇、村、驻镇单位、农村中小学先后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或扩建,农村小康住宅改建率达到了%,农村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了⒍%,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四化”即道路硬化、四旁绿化、村容美化、净化,为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城市大、农村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农村靠近城市,农产品市场容量相对较大,有就近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城带乡,发展乡镇企业,以工富农,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和二、三产业的条件优越。
旅游资源丰富。我市境内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黑山岩画、魏晋墓壁画等历史文化遗产和居世界第二的滑翔基地等自然景观,且这些旅游资源都地处农村,且农村具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优越条件,如果将我市独特的旅游景观与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共同开发,将为农村第三产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农业开发已初具规模。双泉农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金汇果蔬基地、文殊食用菌基地、友谊特禽养殖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的建成,为我市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注入了活力。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安远沟水库以及酒钢种植园的建成,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水土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全市实有耕地面积万亩,荒滩万亩,境内水资源可利用量亿立方米,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具有在城乡结合部、荒滩地带招商引资进行农业产业园及二、三产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人文、地理环境较好。我市农村人口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且靠近酒钢,具有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农民身份的有利条件。
政策环境宽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㈡、不利因素
镇区规模偏小,镇区人口偏少,辐射带动功能较弱,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4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以三产促一产,巩固提升发展二产”。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计划。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严禁抛荒、严禁双改单、严禁直播,巩固高仓片高产优势示范片区。突出发展壮大特色蔬菜、中药材、生态养殖等新型农业项目,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规模发展、科技支撑、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振兴发展计划。在新区规划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新型产业园区,着力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商贸仓储物流等产业集群,重点做好精华物流等优势企业招商工作,通过项目带动效应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三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计划。重点打造20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庄及旅游景点,进一步做活、做大、做强特色休闲旅游观光产业。积极做好“天乙学校”、广电欢乐中国城的前期工作,努力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
(二)坚持铁腕整治,着力保障环保体系常态运行,建设生态。
一是切实保障环保体系常态化运行。进一步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继续实行两大板块管理模式,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工作实行村(社区)为主、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政府将分别与各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继续探索垃圾处置有偿服务机制,在全镇逐步推广福田模式。二是全面启动秀美“个十百千万工程”。“个”:加快推进生态公园创建步伐,打造一个省级森林公园。“十”:全面完成卫青公路两厢绿化,力争全年完成1/3镇域内道路绿化工作,打造十公里生态景观道路。“百”:启动文化广场周边等河道的清污治理和景观绿化建设,打造百里景观河(渠)道。“千”:启动“靓丽山塘”评比活动,打造千口靓丽山塘,今年计划评出500口。“万”:启动“秀美庭院”创建活动,打造万户“秀美庭院”,今年计划评出1000户。
(三)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魅力。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基础建设为载体,提升城镇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大道建设。加快完善项目环境评估、工可批复、土地报批等前期相关手续,确保大道项目筹备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倒排工作进度、抢抓关键节点、提高办事效率,力争7月1日实现项目开工开建,打破融城交通瓶颈,有效拉动经济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安置区建设。全面完成安置区道路硬化工程、商业门面街2-8号栋基础建设、公寓房基础及主体建设、凤家塘挡墙工程、C线挡墙工程、文化广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周边水系一期改造、文化广场以南水渠改造、文化广场以北水渠及道路改造等9大项目建设,推动安置户启动建房,确保7月1日前顺利入住。三是大力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提质改造蒿塘、石常、新桥三个中心集镇核心区域,在石常和新桥集镇分别新建1个农贸市场,开展集镇绿化亮化、后街整改、招牌整改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年硬化农村道路不少于30公里,加快雷家桥重建工程进度,进一步完善镇域交通路网。完成明胶厂污水管网主管及支管网建设,实现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升级改造镇域农电,启动11万伏变电站建设,完成三个集镇的电网增容。全面完成4座小I型水库主干渠的疏浚与修缮工程,加快推进8座小II型水库和年丰水库的除险保安工程。加快安全饮水工程二期建设,确保集镇居民年内饮用上自来水。
(四)坚持文化兴镇,着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建设人文。
加快推进综合文化广场及其周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加快推进人文建设步伐。一是成立一个协会。迅速组建成立“镇文化能人协会”,建立章程、加强指导,充分发挥文化能人作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二是编印一本书籍。组建编写班子,在原的基础上,续编“人文编”、“自然编”、“发展编”、“成就编”,深入挖掘深厚人文底蕴。三是创建两个平台。努力打造现实生活平台和媒体网络平台,配套完善文化广场的多种功能,开放管理好绿色网吧,积极与县电视台衔接,在全面开通有线电视网络。四是开展四次活动。分季度开展好龙狮、腰鼓、舞蹈汇演,书画、美术、摄影比赛,广场舞比赛和文化广场落成庆典四次大型活动,创立“文化节”,实现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常态化。
(五)坚持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
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人民满意作为检验评判工作的第一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一是促进全民创业充分就业。积极做好创业富民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开办创业富民培训班,做好业务指导,帮助申报企业成功入选市县创业富民扶持项目。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积极与县直相关部门做好衔接,力争在多举办几次就业培训班和大型现场招聘会,促进富裕劳动力充分就业。二是提升教育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持续提升教育质量。配合县直相关部门完善校车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对村级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临床应用指导。健全完善“五奖二免一干预”导向机制,突出技术服务、依法行政、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阵地建设四项重点,提升计生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三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保等社会保障事业,认真开展临时救助、特困救助、慈善助学等专项救助工作,努力创新婚姻登记、殡葬工作等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加快完善敬老院配套设施,确保年内正式投入使用,争创市级示范敬老院。健全完善灾害应对工作预案,大力提高灾害应急救助及综合减灾能力。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施联排、联控、联防、联调的“四联”工程。有效整合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及办等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安监、经管、劳保、民政、环保、计生等社会管理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加大以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发展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模式
第一,工业园区带动型。它是以当地基础条件为出发点,以发展工业园区为契机,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村政治、经济、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发展,同时,乡村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使得工业企业与乡村融为一体、和谐发展的一种城乡一体化模式。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依靠骆蓄工业园、石纺工业园和新兴杨溪工业园大力发展园区工业带动城乡一体化。该镇三大园区共吸纳了4万多农村劳动力。农民进城务工,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的熏陶和洗礼后,一批善经营、会管理者逐渐成长为叱咤一方的企业家。
第二,文化旅游带动型。它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通过旅游把农民逐步转化为旅游从业人员,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一种模式。谷城县南河镇位于鄂西北山区南河流域,地处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东南麓,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该镇立足资源特色,打造精品景区,以旅游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科学整合、合理布局、超前规划、分雍实施”的原则,打造“欣赏汉江秀美风光、呼吸田野自然空气、品尝农家特色菜肴、购买农村绿色产品”的绿色生态景区。
第三,精品农业带动型。它是以区域特色资源为依托,以现代技术加工为手段,以高端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通过一镇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城乡一体化模式。谷城县茨河镇依靠腐乳、贡米等知名农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了农业发达,农民增收,村镇兴旺。承恩贡米产于谷城茨河承恩寺周边优质稻田。米质优良,口感独特,香气四溢,营养丰富。
第四,生态文明带动型。它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载体,利用循环型农业、生态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农村发展的一种城乡一体化模式。谷城县五山镇地处鄂西北山区,素有“湖北十大名茶之乡”和“山水园林小城镇”的美誉。全镇依托茶叶主导产业,组建五山玉皇剑茶业公司,精心打造“五山玉皇剑”品牌,形成了集采茶、制茶、销茶、品茶、茶文化于一体的产业巨龙。良好的生态环境,全新的经营理念,较高的群众素养,促进了该镇乡村旅游业的兴起。
二、创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第一,思想要有新认识。思想一体化关键是彻底破除歧视农业、农民、农村的观念,让城乡两个异质系统在经济、文化、生态等要素上优化组合、交融协同、和谐发展。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均衡化发展,差异化发展,集约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均衡化发展是指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二,规划要有新特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要不惜重金聘请省有关专家做好总揽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统筹发展的多个规划。对平原地区的村庄,特别是经济基础比较好的村庄,要扩大管理幅度,拓宽发展空间,解决好村庄布局分散、发展能力薄弱的问题。对城市周边的村庄,通过城中村、园中村、城郊村改造,逐步纳入城市范畴,从根本上减少农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偏远山区村庄,政府加大帮扶力度,帮助山区农民通过发展多种经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对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山区村庄,鼓励山区居民下山发展。通过合理的城乡体系规划,形成了重点突出、梯度辐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乡发展格局。
第三,改革要有新力度。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是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农民进城与否,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选择,无利可图或者得不偿失,农民必然不会进城。因此,要完善有关政策,为农民进城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完善户籍管理政策。要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的原则,逐步对本县市区户籍人口性质进行改革,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二是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政策,整合建设用地资源,优化城镇建设用地资源结构。有序推进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置换住房工作,实施“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保障”,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在全面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计划生育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让失地农民劳有所处、老有所养,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和保障问题。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6
在创新管理机制方面,针对跨塘实验小学“一校两区”的办学实际,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坚持一个管理体系,建设两个特色校区”的管理理念,深化了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学校以ISO9000理念为指导,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的学校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管理形态,形成了学校健康的制度文化。学校全面推进金字塔形的梯队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管理效能,不断提升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发展、服务师生的能力。在教育科研发展方面,学校坚持“科研兴教”的建设道路,推行教研科研一体化,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积极构建学习、实践、交流三大平台,构建学习型组织。在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中选拔苗子,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在骨干教师培养上的促进作用,尽量放大名师效益,构建跨塘实小教育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实行过程中也走出了创新之路,实施了吴文化校本课程进语文课堂、思维训练进数学课堂、外教进英语课堂、昆曲评弹进音乐课堂、桃花坞木刻进美术课堂、武术进体育课堂等的大教学。在特色品牌建设方面,学校致力于营造以吴文化为主题的艺术生态文化,旨在以承载优秀地域人文风尚,感染、熏陶、塑造学生的心灵;以物理环境为烘托,实施“吴文化校园环境”创设工程,营造浓郁的吴文化校园氛围,陶冶师生温秀儒雅、开拓崇文的情操。
学校在主抓管理机制、科研发展以及品牌建设这三大方面内容以外,另一个突出的工作重点是校园信息化建设。在实行教育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进一步保证乡镇学生能够享受到和城里学生相同的教育软件和硬件设施,这也是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一个重要依据。2003年,学校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当年实现了班班通工程;2004年,被评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2005年,为所有教室配备了液晶投影仪、展示台、电脑和音箱。目前,学校建有3个学生电脑教室,在校学生生机数量之比达到8:1;每位教师均配置了办公电脑,师机比达1:1;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建成了百兆骨干的校园网,100 M光纤接入苏州市教育城域网,校内每个教室、办公室和活动室均有网络接口,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实现了校园网络的“班班通”“室室通”“处处通”,目前学校硬件环境基本满足信息化、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学校在重视信息化硬件建设,更注重软件方面的自主开发与建设。学校建成和使用了校内校外两网集成的自动化办公系统。2004年起,学校在苏州工业园区率先使用了以“MolyX”系统为核心,并进行了二次开发的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在校内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信息的传输、储存和以及其他方面管理极大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办公的效率和效益并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门户网站由“CMS”系统构建,主页内设校务公开、新闻动态、特色建设、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跨小乐园等栏目,注重网站内容的全面性和功能的互动性,突出了为教育教学服务和为学生服务的特点,并通过各栏目网页反映学校的工作,使之成为积累信息、递送信息的大平台。学校留言板是为了建设和谐校园、维护学生权益,在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搭建的一座沟通桥梁,让学生和家长的心声得到及时反馈而设立的。学校网站还与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其他兄弟学校和教育相关网站相互链接,在宣传学校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学校还对学校人事、资产、财务、学籍、图书等使用了信息化管理,均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在加强良好的硬件环境、丰富的软件资源建设的同时,学校还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成立了信息中心,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学校信息化的工作。借助ISO9000管理体系,学校制定了《网络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信息技术设施设备检查维护制度》《电脑教室使用制度》《网站信息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了省、市各级相关培训,持有江苏省高级网络管理员、苏州市校园网管理员、苏州市网络安全员等相关证书。对学校网络合理设置管理权限,比如只开放常用端口,有特殊应用,需要校长审批同意,由信息中心开通相应端口;学校网站有指定人员,留言需要审核等,依靠完善的网络和信息防范体系,运行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