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小学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小学发展现状

乡村小学发展现状范文1

>> 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我国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教育信息化在西部地区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农村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的研究及对策 西部地区高校翻译师资发展现状及建设研究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独立舞者的生存现状看广州现代舞的发展 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会展经济效应与发展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网络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他将《画卷》展现在奥运开幕式上[N].长沙晚报,2008—8—22.

③廖阳.中国现代舞:“繁盛”背后有隐忧[N].东方早报,2012—8—17.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3]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张妮.用文化产业改变中西部现代化发展逻辑和路径[J].中国发展观察,2006(3).

乡村小学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 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复兴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如何直接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研究现代人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山西青少年儿童进行体质健康监测,并对其身体素质发展现状及规律进行研究,以便掌握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促使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一定的政策、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

根据山西省的地域特点,选取了晋北(大同市)、晋中(太原市)、晋南(运城市)三地城市与乡村学校7~18岁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素质进行了监测。共选监测对象9600人,其中城市与乡村男女生各2400人,三个地区各选取3200人;不同年龄段各200人(城男50人,城女50人,乡男50人,乡女5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电子网络、CNKI资料文库以及体育学术期刊等途径,查阅有关国内外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测试法

从2010年5月开始,分别对山西省运城市、大同市和太原市三地城乡小学、中学的7~18岁学生9600人,根据国家体质健康监测要求进行统一体质健康检测。选择了50m、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小学男生)、引体向上(初中、高中男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生)、800m(初中、高中女生)、1000m(初中、高中男生)、50m×8折返跑(小学生)、坐位体前屈和握力等指标作为身体素质的测试内容。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与Spass3.0软件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以及关联度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现状分析

表1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城乡差异性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山西省城市男女生的速度素质均优于乡村男女生;城乡男女生的下肢爆发力素质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腰腹肌力量优于乡村女生;城乡小学男生的速度耐力基本相同,城市小学女生的速度耐力不及乡村女生;城乡男生的耐力素质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耐力素质不及乡村女生;城乡小学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基本相同,城市男生的上肢力量素质不及乡村男生;城乡男生的最大力量素质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最大力量素质优于乡村女生;城市男生的柔韧素质不及乡村男生,城市女生的柔韧素质不及乡村女生。

2.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比较

表2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

比较(城男)

注:*表示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握力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7项均呈现差异性。50m:三个地区差异不太明显;立定跳远:大同与太原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斜身引体: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0m×8折返跑: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000m:大同与太原、运城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太原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运城与太原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3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

比较(乡男)

注:*表示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握力上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50m:太原地区与运城、大同均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其中大同与太原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斜身引体: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其中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0m×8折返跑:其中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000m:太原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其中运城与太原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4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

比较(城女)

注:*表示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一分钟仰卧起坐上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50m: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0m×8折返跑: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800m: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握力:太原、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太原、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5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

比较(乡女)

注:*表示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一分钟仰卧起坐上,太原与运城、大同地区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50m: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0m×8折返跑: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800m: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太原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握力:太原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男生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和提高,但是,其增长与提高的速度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浪式的。女生由于性别的差异与男生有所不同。但是,在7-18岁的男女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就其增长速度来看,均出现了两个“高峰期”。这两个高峰期的出现均因年龄、性别和项目的不同而不同。青春发育期前,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7-9岁这个年龄段身体素质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年增长率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11岁之后出现了缓慢的增长趋势。男生与女生不仅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且身体素质的发展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女生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年增长率的第二个高峰期,女生的一分钟仰卧起坐不论在哪个年龄段,均没有较大的差异;50m跑、立定跳远女生在13岁,男生在14岁,又出现了快速增长。

四、结论与建议

1.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与其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身体素质都有其不同的快速增长期,即“敏感期”。而且男女生的快速增长期时间不同,男生为7-14岁,女生为7-13岁。老师应该在孩子的“敏感期”,促使身体素质快速发展。

2.13岁以后,由于女生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滞或下降;男生还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样男、女生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到达17岁之后这种差异趋于稳定。这是由于生长发育进入青春期后性腺活跃的结果,因而,应该特别关注青春期女生的体育锻炼,一定是适宜的负荷。

3.城市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适当加强学生耐力、柔韧与最大力量的练习;乡村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适当加强学生速度、快速力量的练习。

――――――――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许良.我国青少年各个时期5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动态分析.体育学院学报,2005,24(1).

[4] 周荣宝.宁波市青少年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发展趋势的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5] 刘新华,张建,蔡睿.对上海、东京两地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

[6] 苟波,陈佩杰.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特征及运动对发育的影响.体育科研,2004(4).

[7] 李宜南,万平,赫忠慧.北京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分析报告.体育科学,2005,25(2).

乡村小学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足球 乡村足球 运动 发展

一、前言

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可在中国,足球的发展却处于较低水平,虽然有恒大夺冠这样振奋人心的战绩,但中国足球在各层次大赛中的成绩难以令国人满意。足球是足球人的运动,足球应当从孩子抓起,从乡村的校园抓起,身为足球基地的校园如果像从前那样建在大中城市,那么基数广大的乡村孩子就会被排除在外,足球强国的梦就会是一句空话。

二、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田园庄3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足球课程的开展状况,田园庄部分人(8~40岁)对开展足球活动的兴趣问卷调查,田园庄开展足球活动可行性研究调查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数据统计法

三、研究内容结果与分析

(一)田园庄人群喜爱的球类运动调查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喜爱乒乓球的运动项目的人数为60人,占总人数的30%;喜爱篮球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6%;喜爱足球的人数为93人,占总人数的47%;喜爱羽毛球的人数为18人,占总人数的9%;喜爱其他项目的为4人,占总人数的2%。(只可单选)

(二)田园庄足球运动参与次数的调查

在197份问卷中,每周进行足球运动次数为0~1次的为37人,占总人数的20%(约等于)此种大多为田园庄的部分人,没有兴趣进行足球活动,认为耗时耗力,大多为了陪孩子才进行一次运动;每周进行1~5次足球运动的为80人,占总人数的40%,体力难以跟上,每周进行5~10次足球运动的为40人,占总人数的20%多为中学生,时间较充裕,精力旺盛,碍于场地、人数的限制只能在校内操场进行活动;每周进行10次以上足球人数的为40人,占总人数的20%,为中学生,热爱足球的一群青壮年群体,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进行足球游戏。

由表2可以得出结论,乡村青壮年对足球拥有巨大兴趣,但受场地,天气限制等无法使兴趣转化为足球基数,浪费了足球人才资源。

(三)田园庄人群参加足球运动的目的调查

青壮年参加足球运动的动机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询问了足球运动的6个运动动机的选择情况,如图4所示,经统计有135人是以锻炼身体争强体质为目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8%;有20人是因为兴趣爱好参加足球运动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0%;以娱乐休闲为目的参加足球运动的为15人,占总人数的8%;打发时间的为1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交往人际的有1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其他原因的为3人,占到其中2%。其中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比例最大,占到68%的份额。

四、结论

我国的农村地域广,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所以校园足球的推广不能只限于城市地区,乡村的校园足球运动没有开展,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足球运动的普及。在广大农村开展足球运动、发展乡村足球,让更多的孩子接触足球,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是中国走向足球强国,产生世界强队的基础。

(一)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乡村青少年是乡村足球的主力军,乡村的足球运动在乡村球类运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乡村足球喜爱人员众多。

(二)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中国足球的未来仅仅依靠城市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政策在广大乡村中切实开展起来,才能真正的普及足球,为中国足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乡村村青壮年对足球拥有巨大兴趣,但受场地,天气限制等无法使兴趣转化为足球基数,浪费了足球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乡村小学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西部;农村学前儿童;发展需要;城市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1-0001-04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全国性学前教育会议。组织者将参会者分成几个组,笔者所在的组是一个纯“西部组”。笔者从与会代表的发言中能深切地感受到不少人的失望:要是我们能够跟上海代表分在一个组里,我们就能学学他们的先进经验,这该有多好。作为“局外人”的理论研究者常常带着自己所在城市的标准审视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或者以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者的“汇报”、自己短时间内获得的直接经验(比如半天的参观)为依据来研究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实践者则将东部、城市的学前教育实践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人们在谈及这种“城市化”、“东部化”背景下的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时也是模式化的。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硬件不行,师资水平差,投入不足,领导不重视……”解决的对策是,“建立机制,政策保障,加大投入,更新观念……”这种模式化的分析与讨论不利于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正如刘铁芳所指出的:“当乡村教育问题被缩减为硬件设施的改造与读书机会的保障时,我们应有的对乡村教育问题的整体思考与深层把握便被遮蔽。”〔1〕

最具“破坏性”的是那些貌似尊重西部农村学前儿童、实则误解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言行。在一个有关学前儿童的项目培训里有这样的内容:在判断儿童是否具有“爬”的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城乡的差异”,城市儿童的判断指标是“爬幼儿园的攀爬设备”,农村儿童的判断指标是“爬树”。标准制订者将此作为考虑到城乡差异的“标准”向大家介绍。但是,农村儿童都会爬树吗?爬树中的“爬”与爬设备中的“爬”有何异同?这究竟是对农村儿童的尊重还是不尊重?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固执地坚持城市化、东部化的视角,这种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误解将是不可避免的。

用这种比较的心态看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看到的往往是遗憾与失望,比如办园条件差,玩具数量少,活动空间不足,教师学历低,教育观念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游戏时间严重不足等。然而,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有其产生的背景,有其自身发展的轨迹。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研究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视角,从传统的比较转向研究和解决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自己的问题。

笔者认为,研究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最根本的、最先要研究的是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

一、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

这里所谓的“发展需要”,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比如,他们哪些方面发展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发展得差一些。二是基于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和他们的生活背景,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特别关注他们哪些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在当前中国文化背景下,西部农村儿童要想取得成功,哪些品质可能是最为关键的。丽莲・凯茨将第二种发展需要形象地比喻为“为建筑物未来可能遭受的所有压力预先做准备。其中可能包括飓风、暴风雨、龙卷风、洪水、地震等”。〔2〕

就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揭示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心理发展现状的实证材料相当有限。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有过全国性的7岁以下农村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近期也会有类似的调查),但这个由卫生部组织的抽样调查,其焦点集中在“身体发育”上。这样的调查虽然重要,但对整个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来说是很不全面的。2001年,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和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动员并培训了10个来自农村地区的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请他们在暑期回家乡时对本地儿童进行采访录音。他们共采访了38名儿童,其中有20多名农村儿童(以下简称“农村儿童的声音”项目)。这次采访的农村儿童虽然不是很多,但有效地展示了农村儿童的生存世界,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世界。然而,这个研究主要以中小学儿童为对象,我们几乎没有听到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声音。

由于缺乏实证性研究文献,笔者基于自己的经历,结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对城市“支教”教师的访谈,主要从“城乡儿童的发展差异”角度来讨论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从农村支教回来的一位城市优秀幼儿园教师W在谈到城乡儿童的发展差异时是这样描述的:“那些娃娃(农村学前儿童)就是有些放不开,他们知道,但不敢讲,不愿意讲。”在W老师看来,农村儿童的理解能力跟城市儿童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农村学前儿童在自信心、与人打交道(尤其是与陌生人打交道)、语言表达等方面发展得差一些。其他有着“支教”经验的城市教师大多有着类似的看法。在“农村儿童的声音”项目里,采访农村儿童的那些研究生、大学生也有类似的感受。比如,访谈者李存生写道:“从访谈经过来看,在回答问题时靠近城镇的儿童明显要比农村儿童显得落落大方,语言也非常流畅;而农村不管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儿童,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有些拘谨。”〔3〕此外,笔者还发现城乡学前儿童在运动能力、兴趣、知识面、规则意识、语言、艺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还有待进一步作实证研究。

至于凯茨所讲的“未来可能遭受的各种压力”这个意义上的发展需要,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研究者要深入研究农村学前儿童发展的现状,研究农村学前儿童随后可能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会经受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哪些品质容易把他们引向成功,而哪些品质又容易导致他们失败,等等。然而,我们缺乏这样的研究文献。

在国外,专门研究农村儿童发展需要的文献要多得多。比如,他们研究发现,农村贫困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通常会比较差,更容易发生阅读障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口语互动明显不足,儿童习得的词语少,互动中练习词语的机会也少。这些儿童要能面对未来可能遭受的各种压力,什么东西最重要?有研究指出,“坚韧性”(resiliency)是非常重要的。“坚韧性是指从挫折中站起来并保持乐观的能力。”〔4〕对于身处农村的儿童来说,他们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我们有时难以想象的困境。这种坚韧性对他们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教育者可以通过发展儿童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勤勉态度以及自我认同感,帮助儿童培养坚韧性,〔5〕还可以通过建立、维持儿童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来培养其坚韧性。〔6〕笔者认为,这样的研究取向(而非具体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研究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很有启发。

二、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是西部农村学前教

育的基础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基于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正如前文指出的,我们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着许多误解,这些误解当然也包括对农村学前儿童发展、发展需要的误解,至少是对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生活状况不了解。比如,农村学前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怎么开展,应包括哪些内容。目前的状况是“借鉴”城市的经验。实际上,我们首先应了解农村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哪些不安全因素,而不是简单借用城市的经验。笔者调查发现,农村年幼儿童的家长通常都会很重视“水”和“火”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农村,“水”和“火”是非常不安全的因素,年幼儿童因玩水、玩火而出危险(如淹死或烧了房子)的不在少数。在农村,一旦遇到“水”、“火”问题,最为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呼叫”,而城市里拨打119、120电话的策略在农村可能并不管用。

笔者想结合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误解,具体地谈谈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实践的影响。

误解1:农村的学前教育都比较“小学化”,儿童缺乏游戏,缺乏自主性活动,儿童是不快乐的。农村学前教育确实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应该是怎么样的,比如,低结构化的活动和高结构化的活动如何求得平衡,农村学前教育课程与城市学前教育课程所面临的问题还是有些不一样。从幼儿在园的时间来看,农村幼儿园的高结构化活动确实远远多于城市幼儿园,但如果我们能将视野放得更宽一些,考虑到城乡幼儿在离园后活动的结构化程度高低的差异,我们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个农村幼儿园组织的下午“外出活动”,有的人认为“很好”,因为这样的外出活动结构化程度较低,幼儿在玩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活动或许对城市幼儿是适宜的,但对农村幼儿不一定适宜,因为农村幼儿参与这类活动的机会是非常多的(这样的“外出活动”跟离园回家没什么区别),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应为幼儿提供一些独特的经验。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追求的价值取向值得关注。

误解2:农村学前教育应充分利用农村儿童的经验,比如玩沙、玩水、玩泥、玩竹、种植、饲养等,并在这些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是的,任何教育都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但是,是不是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非要搞成“农民教育”,才具有农村教育的特点呢?我们往往武断地认为,农村儿童的经验就是萝卜、青菜、猫、狗,让他们玩沙、玩泥、爬树、捡树叶,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事实上,过分新奇的东西未必能引起儿童的思维兴奋,过分熟悉的内容也完全可能令他们丧失兴趣;更何况,西部农村儿童也具有“农民”以外的其他经验,至少他们也是渴望学习的。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儿童经验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意义,而那种简单的“农民化”的教育则可能使儿童的学习变得没有意义。在一次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现场,一个班级的桌上摆满了树叶,儿童在“玩”着这些树叶,神情疲惫,非常无奈;而在另一个城市教师“支教”的农村班级里,儿童戴着那些城市教师为他们制作的动物头饰,兴奋得又唱又跳。他们不时地取下自己的头饰看看,然后再戴上,又看看同伴的,非常激动。这种强烈的对比,至少说明我们对西部农村学前儿童发展需要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误解3:与别的地方比起来,我们这儿的条件太差了,具体情况不一样。比如,我们一个班里幼儿多,教师少;幼儿家里都很穷,家长的观念落后;没有城市幼儿大方、聪明、能干,活动不好开展;幼儿园的条件也差,没有玩具、教具……在与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交流时,我们常听到类似的“抱怨”。是的,这些确实是农村学前教育所面对的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是直面这些问题,还是抱怨、回避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清楚儿童的发展需要是什么,我们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这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教师的心态。教师是将这些“实际情况”当作抱怨的借口,还是视作教育的资源?“看一个教师如何接近处在危机中的儿童,可以辨别他是正式的教师还是准教师。用这种方法也能准确预测他是否能成功教导贫穷儿童。较易放弃或经常失败的教师无法有效且适当地描述儿童的问题,由此导致他们的教学缺乏效率。这些教师通常希望尽可能地去了解儿童,好向自己证明教这些儿童是不可能的。反之,表现出色的贫穷儿童的教师们,却以完全不同的动机来了解儿童的生活。他们较敏感于儿童的背景,因为他们由衷地关心这些儿童……这两者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是用这些信息来‘证明’儿童是不能教导的,而后者是用这些信息来使他们的教学更有意义、更适当。”〔7〕

误解4:让农村儿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确实,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教育资源是“优质”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标准是什么,对城市儿童来说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农村儿童是否一定也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城市幼儿园对口“帮扶”农村幼儿园,是否就意味着农村儿童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事实上,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城里的这些“外来者”、“局外人”未必能有效地解决。相反,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当事人若能以良好的心态直面自己的问题,则可能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在此想表达的是,幼教工作者应该转变研究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视角,即研究西部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研究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自身的问题。杜威曾有过这样的精彩论述:“……这种倾向是由于用比较的观点看待儿童期,而不是用内在的观点看待儿童期。我们之所以仅仅把儿童期当作匮乏,是因为我们用成年期作为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儿童期。这样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现在所没有的、成人以前所不会有的东西上。这种比较的观点,要是为了某种目的也是够合法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种观点看作不可变更的道理,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傲慢武断。如果儿童能清晰地和忠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所说的话将与此不同。我们有非常可靠的成人凭据,使我们相信,在某种道德和理智的方面,成人必须变成幼小儿童才对。”〔8〕杜威谈的是如何看待儿童,在讨论如何看待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时,他的这段话同样值得人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读书,2001,(12):19-24.

〔2〕凯茨.为幼儿建立良好的基础〔M〕//赫尔姆,等.项目课程的魅力:应对当代幼儿教室挑战的策略与方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

〔3〕李存生.访谈感受〔EB/OL〕.〔2007-10-14〕.省略.

〔4〕赫尔姆.当代幼儿教育的挑战〔M〕//赫尔姆,等.项目课程的魅力:应对当代幼儿教室挑战的策略与方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5〕GROTBERG E H.A guide to promot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Strengthening the human spirit〔M〕.The Hague,The Netherlands: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s,1995.

〔6〕WINFIELD I F.Developing resilience in urban youth〔M〕//B CESSARONE.(eds.)Resilience guide:A collection of resources on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families.Champaign,IL:ERIC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1999.

乡村小学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 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安徽枞阳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实有耕地面积6.47万hm2,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产粮大县。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现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劳动力素质、科学防治技术水平较低。目前农资市场药剂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面对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成本高、效果差,必须大力发展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重点发展乡村级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采取政策引导,部门支持等措施,加快以机防队建设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1]。现将枞阳县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总结如下。

1 枞阳县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现状

1.1 发展情况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植保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保障粮食的安全生产,枞阳县各级党委高度重视防治工作,积极组建机防队伍,逐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枞阳县共组建防治组织150个,其中,专业化防治合作社10个,示范繁殖农场1个,机防队139个,配备手动喷雾器1 232台,机动喷雾器1 016台,机手1 632个。

1.2 组织模式

1.2.1 种粮大户领办型。此种类型以种粮大户为主导,带动辐射周边农户,是枞阳县主要的组织类型,也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发展模式。据调查,枞阳县有128个机防队由750名粮食大户组建而成。这些机防队一方面用于本机防队成员承包田的全程防治,另一方面给周边的农户进行代防代治。

1.2.2 专业合作社创办型。据调查枞阳县有10个以合作社为主体,通过组织协调、农技部门配合,成立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在自愿合作的前堤下,以粮、油、棉全生育期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或某病虫发生当期次专业化防治服务为目标,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2]。

1.2.3 基层干部领办型。此种类型主要是以村干部牵头,村集体成员参加,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原则,依靠农户主筹,村补助的办法,成立小型防治队。据调查,目前有10个防治队属于此种类型。他们以当地农技部门为依托,在病虫发生时,搞好自身农作物病虫防治,为周边农户进行代防代治,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1.2.4 农药经营户领办型。此种类型主要是以农药经营户组织服务队,本着自愿互利、有偿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开展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工作[3]。据调查,属于此类型目前仅2个。

2 存在的问题

2.1 机防服务组织规模小,机动喷雾器配备不足

枞阳县目前组建的植保专业化机防组织150个,其中机防队平均配备机手数≤10的乡(镇)数的占63.16%、1020的占10.52%。现有机动喷雾器1 016台,机手人均仅配备0.62台。

2.2 人员文化素质有待提高,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枞阳县45%的机手由35~50岁妇女同志担当,75%的机防手年龄处在50岁左右。调查发现,这些机手大部分是小学到初中文化,甚至有个别文盲,大部分时间忙碌于自家承包的田地,不关心国家大事、农业政策、新技术,且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对农作物病虫害缺乏了解[4]。他们偶尔把握不准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最佳的时期及防治药剂的选用。同时他们缺少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没有通过为别人服务而收取服务费的概念。

2.3 拓展业务能力弱,机动喷雾器利用率太低

按每台1 d喷雾面积2 hm2计算,则防治面积的日均面积为2 032 hm2。现全年所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3.0万hm2,远低于全年农作物病虫发生需防治面积12.8万hm2。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要加强领导,切实把组建和完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作为新形势下服务“三农”、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大事抓紧抓好。

3.2 加快建设示范区速度

枞阳县组建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起步的时间晚,在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片建设方面宣传发动的效果不明显,农民对服务模式的整体认识度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目前,建设核心示范区的面积为0.46万hm2,今后几年农业部门要把重心工作放在建设植保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区上,力争每个乡镇100%覆盖,每个村委100%辐射。通过示范区的建设,让农民切实了解,农作物进行植保专业化防治既(下转第150页)

(上接第148页)

节约成本又提高防治效果,从而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及接受度。

3.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目前,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都是通过机防组织主动找农民才勉强获得服务的机会,待全面发展到农民主动找机防组织这一阶段还尚远。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专项经费,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专项经费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用于补助机防组织和农民的植保机械等物质采购费和燃油费;二是基层农技人员的下乡补助;三是建立激励措施,激发农技人员积极去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新模式。

3.4 提高培训的深度与广度

农业部门要办好技能培训班,利用农闲时期,邀请相关植保器械公司的专家,进行器械维修专题培训及植保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防治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4 参考文献

[1] 陈斌艳.贺州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1(3):96-99.

[2] 张林明.枞阳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8):74-75.

乡村小学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镇规划;旅游乡镇;大别山;汤家汇;红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对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村镇开始转变产业模式,逐步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中,以旅游业最具活力,其无疑对村镇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改变村镇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且可以促进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还可以使得当地农民投身乡村旅游事业中,实现了其身份的转变。本文以汤家汇镇总体规划为例,以旅游为导向,在分析区域现状与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构建旅游型乡镇规划编制总体框架,从区域旅游协调、旅游线路组织、景观系统、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构建等方面对规划进行探讨。

1 区域现状与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1.1资源特色

汤家汇镇地处大别山区腹地,金寨县西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距商城、金寨两县城均不足70公里,距合武高速路口25公里。镇域面积269.3平方公里,至2013年全镇总人口4.98万,辖12个行政村,共计192个居民组。

汤家汇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汤家汇镇属典型的山区地形。山地面积占全镇的80.4%,森林覆盖率65.2%。镇域内主要山脉有:金刚台山、银佛山、笔架山、木山、岭等,其中金刚台山为大别山的第二高峰,奇伟高峻,景点密布,为汤家汇与河南省共有。镇域内主要河流为麻河。麻河发源于大伏山系的金刚台,源头命梅子河,中游命四道河,中心镇区段命汤汇河、下游命麻河,至两河口于双河相会,入史河,河道全长18公里。这些天然的山水资源是汤家汇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石。

汤家汇镇是是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拥有大量的革命遗址群:如红25军和红28军会师地豹迹岩胡氏祠、全国最早的红色邮政局徐家老屋、六区一乡列宁小学、豫东南苏维埃道区所在地、医院廖氏祠,均被确定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古祠堂群:易氏祠、钟氏祠、廖氏祠、姚氏祠等皖西古民居的风格特色建筑列布于街道,建于明清,保存完好。这些是汤家汇在全省所独有的红色资源,是汤家汇发展旅游之魂。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等因素,汤家汇很多古村落保存,民俗民艺传承都较好。2014年,汤家汇镇政府初次申报的8个古村落全部列入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其中3个列入了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境内头灵寺、接善寺、笔架山大庙遗址,有悠久厚重的人文底蕴。这些都是汤家汇镇发展古色旅游的重要基石。

1.2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汤家汇的旅游业还未形成,主要以自驾游为主,主要景点和文物已设置标识,正在建设一些旅游接待中心和修建旅游通道。旅游趋势蓬勃,虽然景点有梳理但空间上缺乏联动,旅游接待能力也较弱,全镇缺乏旅游吸金产品,更不谈旅游产业链条。

2、发展定位

决定城市定位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现状的基础;二是城镇的发展优势;三是宏观环境和未来城镇发展的要求。确定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必须要有宏观的视角、前瞻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和动态的时空观念。汤家汇在这三个方面都是以生态山水、红色资源位主导,因此,规划确定汤家汇镇的城镇性质为:以生态、红色旅游及服务为主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规划以旅游为导向,将汤家汇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小镇开发的典范、国家4A级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集观光、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的六安市红色旅游的核心增长极。

3、空间布局与旅游功能分区

通过镇域056县道、064县道以及汤银公路三条主要交通廊道引导城镇空间和产业空间的发展,形成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轴廊。通过对资源的梳理,将相近的旅游资源村庄整合在一个片区内,并确定发展方向,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设施配套等措施,培育中心村,形成以点带面的镇村协调和谐发展。

规划形成“多组团、集中式”空间布局模式,构筑“一主两副、三轴五区多点”的全镇域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即汤家汇中心镇区;“两副”,即银山畈和泗道河两个副中心;“三轴”,即以056县路为主线,以连接红色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轴、以064县道为主线,以连接山水资源为主的绿色发展轴线、以汤银路为主线,连接古村落与古寺庙为主的的古色发展轴;“五区”,即以金刚台山水资源为核心的“金刚台山地运动区”、以笔架山和胡氏祠为核心的“笔架山乡村休闲区”、以银佛山、杨家寨为依托的“银佛山山地度假区”、以头灵寺、河口水库、古村落为依托的“头灵寺乡村度假区”、以银山畈、历史名人文化为依托的“银山畈民俗文化区”;“多点”,即中心村和特色乡村(古村落)。

4、产业发展引导

(1)三大产业导向

根据汤家汇镇旅游服务型城镇的定位,提出积极优化一产、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加大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力度,培育特色种植业,稳步提升第一产业,创造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经营模式。 对第二产业施行关闭有影响环境的小型乡镇企业如一些不规范的石材开采企业,做特第二产业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围绕历史、人文、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生态有机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

(2)旅游产业导向

通过对汤家汇自身资源与区域环境分析,针对汤家汇旅游业发展现状,得出汤家汇未来的游客市场以自驾游、教育游以及家庭游为主。在镇域旅游开发上提出:重视空间结构,合理布局项目、变浅层次的文物观光游为深度的文化体验游、围绕亮点托举汤家汇红色旅游品牌、优化成形要素,培植缺失要素,构建产业链。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提出重点打造依托核心景点的体验式教育产品,如军事拓训营、真人CS、划艇、微电影拍摄等;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的自驾游产品,如红色博览馆、餐、战斗遗址观光等;面向家庭的综合型红色主题休闲娱乐产品,如红色游乐园、快乐向前冲等;休闲度假生态有机的养生产品,如休闲农场,农家乐、红茶轩等。

5、镇域综合交通与旅游线路规划

(1)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在结合上位规划对064县道进行升级和延伸要求的基础上,对镇域内其他一些连接主要景点的道路进行升级和疏通,加强银山畈、头灵寺、汤家汇、笔架山等主要景区的联系,在镇域内形成旅游环线。

(2)镇域旅游线路规划

如上所述,规划形成了以交通为廊道的三色旅游发展轴线,集中的整合了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线路”:火岭战斗遗址――张氏祠――汤家汇红色革命小镇(豫东南道委革命旧址群)――胡氏祠――邓氏祠――泗道河――列宁小学――程氏祠;“绿色旅游线路”:银山顶――银山畈――银佛山――河口水库――泗道河――金刚台风景区;“古色旅游线路”:朱家湾――银山畈――头灵寺――李老湾――汤家汇――笔架山大庙。三条特色轴线在镇域内三角形交织,形成三个节点,三个节点即为一主两幅的三个中心,这样在旅游产品及线路的选择和组合上具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又方便与区域的旅游线路对接。

6、旅游配套设施

基础设施方面,在主中心、两个副中心以及和各功能区的核心区配套建设游客集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公共汽车站和厕所等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在服务设施方面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配套、主题化的餐饮配套、特色化的购物配套设施推动旅游产业链形成。

结语:汤家汇镇作为金寨县的旅游重点镇,其镇总体规划以旅游为导向,尊重自身文脉,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对镇村进行准确定位,在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旅游需求融入镇总体规划编制中,通过探寻合理的旅游型乡镇规划路径,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型村镇规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丹: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导向型村镇规划研究 [D].重庆大学,2012.

[2] 陈渝: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D].重庆大学,2013.

[3] 林宗定,区路基,梁善翔,颜朝芳:旅游特色型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广西三江口旅游名村村庄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4.

[4] 郭汝: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引领产业发展―以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总体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