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68-01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限制,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加强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生产力。
1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而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也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瓶颈日益突出。设施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6]。
1.1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是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的显著特点。为了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开发自然条件和生物潜能,设施农业综合利用了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降低水资源、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大量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农产品,实现了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的目标[4-6]。
1.2设施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转变为精细集约型,实现了多季生产、四季创收。既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1.3设施农业发展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
发展设施农业,可实现集约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施肥管理、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更好地实现无公害的目标。同时,设施农业还可以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周年持续供应。
1.4设施农业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设施农业主要种植果蔬植物,种植结构得以优化,种类和品种得到丰富,局部生产和环境条件逐步改善,农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1.5设施农业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
设施农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因此,农民必须具备较高的农业专业知识和技术管理手段。在品种种植、栽培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方面需要逐步提高,通常需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农业技术能力,并且对周边农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2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目前,设施农业投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示范园区模式。由政府主导建园,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实行企业化管理,其功能主要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技术员培训。二是企业投资自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或租赁承包土地进行设施建设,集中连片,企业自主(雇工)生产、经营,主要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三是专业合作社投资自营模式。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农户按投入土地多少自行种植管理,产品统一销售。四是农户自建自营模式。主要是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庭院经济。
3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资金缺乏
在鄂尔多斯地区,日光温室蔬菜、设施蜜瓜和食用菌、设施花卉的平均效益分别为22.5万~30.0万、30.0万~45.0万、52.5万元/hm2。虽然设施农业效益可观,但是投入成本较高,农民普遍难以承担设施建设的资金。比如,2012年新建砖钢结构温室、土钢结构温室分别需要投入150万~180万、105万~120万元/hm2。可见,虽然有政府补贴,但是投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另外,温室、大棚等设施尚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所以抵押贷款也比较困难。
3.2科技人员短缺
现阶段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市级或以上机构,在农业地区真正懂设施农业技术的专业人员较为缺乏。科技人员缺乏是目前鄂尔多斯市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率较低、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3设施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
一是设施蔬菜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加温、增光、增施二氧化碳等措施较少;二是优质特色品种、设施生产所需的适肥品种、复合高抗品种、耐低温弱光品种等蔬菜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地方特色蔬菜。三是安全、生态意识不强,无公害、绿色蔬菜高效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集约化种植模式推广力度不够。四是一些日光温室构造不够科学,采光和保温性能较差,几乎都没有加温设施,冬季生产受制约多[4-6]。
4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
4.1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要积极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加快设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二是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应(下转第172页)
(上接第168页)
用新技术的能力,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带动设施农业的发展;三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对现有科技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2-4]。
4.2调整种植结构和方式
一是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效益,对设施农业进行优化组合,如根据品种和种植方式灵活的特点,同一品种通过露地栽培、地膜覆盖、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种植等方式在同一地区分批播种,实现分批收获,分批上市;二是对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以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提升产品质量,发挥品牌优势,保证食品安全。
4.3创新设施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制;二是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等集中,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
4.4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通过试验示范,逐步引进国内外名优新品种以及新的实用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打造特色品牌;通过推广保温性能好的厚墙体、半地下式温室结构,实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增强设施农业生产能力。
4.5抓好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一是要规模化种植,才能有较为固定的客户、市场;二是要标准化生产,把好投入品(农药、化肥、水等)关,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三是要商品化处理,做好包装、加工和服务,创建品牌;四是建设专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产销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让经济人走出去,多方联系客商,搞好产销衔接,以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4.6发展特色建设,推动设施农业发展
一是抓好典型特色示范户、示范园区建设,使农民看得见,学得会,以推动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二是依托地方旅游资源优势,开展“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名、特、优、新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4-5]。
5参考文献
[1] 强毅,周爱兰.论宁夏设施农业制约因素、突破路径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1):12-14.
[2] 程大庆,梁丽芳,胡进亮,等.延庆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25(1):11-14.
[3] 张印生,乔金友.黑龙江省设施农业产业建设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0(12):34-35.
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2
(一)农业活动会计处理规范的欠适用性
2006年新准则的颁布极大的规范了农业这一特殊行业的特有经济活动,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计处理有着突破性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规范了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发挥了农业会计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我国的农业会计准则与国外国际准则存在的欠合理差异、缺乏对生物资产的完整定义和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缺乏对农业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和评估和不加区分的将郁闭作为判断消耗性生物资产相关支出资本化或者费用化的时点,而未考虑我国南方北方气候、土壤等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等问题,都将不利于企业提供真实可比的农业会计信息,不利于农业企业的自身发展,更不利于农业企业与国际接轨。
(二)农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性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当前我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如众多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中,“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数额巨大,且很多企业账龄超过一年,而非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比上市公司的更为糟糕。企业这种处理实际上是将许多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性因素先转入“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等待未来事项发生后再进行巧妙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利润调节的“蓄水池”。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补充资料中,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非常性损失基本都不存在,这决不是巧合和偶然,而是深层次会计信息失真的体现。
(三)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不详细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户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的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所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和种类,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和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而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户对农业生产缺乏完整的成本核算,根本无法完整的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在一些大型的国有农场,包括规模较大的北大荒、永安林业等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实行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一体化生产,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能够对外、对内提供总公司完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资料,但仍然没有提供详细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
二、我国农业会计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农业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不充分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会计环境的变化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国会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会计的方方面面,包括会计管理体制问题,财务报表披露的透明性问题,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问题等。
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会计规制形式。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多由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和,它本身并不具有法规性质,而是作为一种公认的会计标准对会计行为起规制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会计虽然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理论但它有待完善,因而其缺乏对农业会计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农业会计企业就不能提供出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农业会计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1、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农业会计的现状还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关。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会计教育和会计后续培训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有些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或培训,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所谓无知者无畏,由于他们不懂业务、不懂法,因此一些会计人员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有些会计人员品质不好,缺乏职业道德等。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的会计准则职业判断能力欠佳,对于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适应能力不够强,致使即便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也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2、资本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与农业会计相关的农业资本市场利用效率低下,新的投融资体制尚不完善。政府对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大量闲散资本无法有效利用。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农业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需要抓紧落实。另外,我国证券市场利用不足,大多数企业资本营运水平不高,融资渠道狭窄,形式单一,难以摆脱企业负债率过高的困扰,致使企业人才、设备、主导产品更新滞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逐渐下滑。农业专业市场体系发育很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很难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应用作用。
(三)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相对落后
农业是人们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实施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是以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构成了农业的根本特点,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其会计核算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基本原因四。另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不同,这加大了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城市 农业 电子商务 现状 对策
一、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概念
城市农业电子商务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商务手段将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直接与城市农副产品交易连为一体,以实现城市农副产品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
二、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对农业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优化结构,促进农业发展转型。
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交易的成本(如物流成本,中间商成本),提高收益。
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实现业务扩展。
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
(二)对电子商务的意义
将电子商务引入农村,可增大互联网的普及范围,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
扩大我国电子商务服务领域,提高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有利于发掘电子商务人才,弥补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缺陷。
(三)对城市的意义
有利于规范城市农产品交易市场,推出农产品交易市场新准则。
便利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减轻生活负担,减少日常生活成本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对网上交易的企业进行审核,建立评价体系,可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假冒伪劣产品。
三、当前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 b2c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所占份额很少
我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一直备受关注。截止2010年底,我国涉及农业的网站达到两万家。目前,在我国范围内已出现许多影响力较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如:中国农产品销售网,中国农产品交易网,乐农网,阿里巴巴专业农产品交易平台,新发地农产品交易网。网上经营的范围也由最初的粮食,化肥,扩展到牛羊肉,农药,土特产,花卉,园林,水产品,鲜果等。但是他们普遍都是b2b的交易平台,涉及到b2c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还较少且影响力不够。
(二)农业信息化滞后,网站信息动态性针对性不强,未形成完整的运营体系
首先,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收集没有形成整套的规范流程,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负责专门的信息收集,信息资源极其匮乏,导致商家和消费者接收的信息较为零散而且时间不一致。
从而间接导致大多数网站的内容以生产信息,实用信息为主,而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
(三)网站的市场认可度较低
这更多体现在网站的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市民虽然认为亲自去农产品交易市场购买农产品很麻烦,但也不愿意在网上购买。在对城市网民的调查中发现,75%的人群不了解或者不看好农产品线上零售。
(四)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大一部分要靠广大农民同胞,但我国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率普遍较低,且大多数年轻农民都在城市务工,而留守人员普遍年长,教育程度很低,现有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不健全的政策法规
我国目前关于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扶植类政策还比较少,且我国目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和规划。
四、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分析
争对我国城市农产品的发展现状,有如下对策:
政府角度:
(一)积极引导各类农产品经营者因地制宜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加快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多的要靠政府的引导。政府要适度出台各类有利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对城市农业电子商务进行投资建设,鼓励,组织,建立农产品的专门网站,引导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活动。
(二)政府要建立相关部门,开发和整合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管理和协作机制,开辟稳定的信息交流渠道。
(三)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等从业人员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兴趣并传授其操作技能,培养更多适合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
网站角度:
(四)加强网站资源收集,分析,管理。
相关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要重视整合网站资源,建立相关部门体系,及时更新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将网站的资源与客户服务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增值效应。
(五)扩大网站的宣传力度。
从事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各网站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城市农产品交易发展现状,了解目标客户的购买习惯,购买心理和购买偏好,在对市场详尽的分析之上,确定网站发展方向,不遗余力扩大网站宣传力度。
五、结束语
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城市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发展,要结合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不断改进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
相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政府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天津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8.013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5]。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施行,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地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方向,预示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6-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提出,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最贴近农民的经营性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迅速扩大服务的覆盖面积,缩短服务与农民的距离,有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基层生产问题。因此,提升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天津市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程
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8-9]: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萌发阶段,组织形式多以农民自发联合形成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主要从事技术交流和生产环节的服务活动,第二阶段是2001—2003年的正式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各类合作组织由技术合作型向技术经济合作型升级,除了从事技术合作之外,还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信息、产品销售、农产品贮藏及运输等项服务。第三阶段是2004—2007年6月底的积极发展阶段,登记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章程、制度逐步规范,组织规模和服务带动能力日渐提高。第四阶段是2007年7月1日以后,天津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推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注册登记成立合作社的热情高涨。至此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高速发展轨道。可以看出,天津市农民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初期的自发松散逐渐向规范有序发展。
2 天津市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市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继续予以了积极的推进。 2005 年,天津市政府批转了市农委等八部门《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经营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问题的通知》,这些意见与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据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0月底,天津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 949户,出资总额86.7亿元,入社成员总数达9万余人。
2.1 服务覆盖领域日趋扩大
截至2010年底,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1 800家,比2007年增长1 455个,年均新发展500个。从行业分布看,合作社覆盖了农业领域的各个行业:种植业合作社864家,占48%;畜牧业合作社522家,占29%;水产业合作社140家,占7.8%;林果业合作社94家,占5.2%;农机合作社135家,占7.5%;土地流转、植保、沼气服务、手工制作等其他合作社45家,占2.5%。从合作区域看,合作社的生产基地、服务范围乃至成员已由本村、镇逐步向外部扩展,很大一部分合作社已经扩展到外省市。
2.2 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一方面,合作社从向成员提供附加值较低、单一环节的生产服务逐步向高效益、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方向转变。2010年底,全市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861家,占48%;仓储、运销、加工等较高层次服务为主的合作社345家,19.4%;生产服务为主的合作社594家,只占33%;各类合作社为农户销售产品26.4亿元,为农户购入投入品9.8亿元。另一方面,合作社的成员数量、服务农户数、以及产品与投入品占比3个方面的均明显增强。2010年底社均成员数量34人,较2007年增长70%;社均带动非成员农户数量116人,较2007年增长40%;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投入品占农户需求量的比例逐年增长,2010年全市平均占比60%,比2007年增长20个百分点。
2.3 服务内容不断创新
一是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合作社围绕本地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带动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2010年底,全市合作社共带动农户21万户,平均每个合作社带动农户144户,户数最多的达到1 100户。二是探索提升市场竞争力新模式。通过发挥合作社的组织载体优势,对内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外统一质量、价格,提高了应对市场和技术壁垒的能力。2010年底,有65个合作社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制度,76个合作社实行了依标生产,农产品“三品”认证232个,拥有注册商标191个。三是构建新型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部成员间组织开展资金互助服务,投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会,以互助会为平台调剂社员间的资金余缺,探索入股有收益、用款有费用、闲散资金得利益、急需资金得方便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四是创建农民增收的新模式。合作社通过盈余分配、股金分红,以及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据调查,2010年,全市合作社获取盈余4.9亿元,按交易量向成员返还盈余3.1亿元,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比不入社的农户户均直接从合作社获得分配收入1 200元。
2.4 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社的结构和功能与京沪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天津市全国示范合作社仅有5家,远低于京沪水平(两市均为12家),市级合作社仅占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缺乏科学管理制度、技术人才、合作机制,致使农资统购、技术指导、金融保险、产后加工等服务开展不畅。
合作社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与农民需求间存在一定偏差。随着现代农业的加速推进,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要由单纯的生产服务向技术、资金、信息、营销、金融、保险等综合拓展[10]。但目前合作社的功能仍偏重于生产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服务相对薄弱。
3 提升天津市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规范合作组织建设
出台《天津市农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条例》,制定合作组织以及合作组织联盟的管理办法、示范章程,鼓励并规范营销、储运、金融等服务型合作组织的发展,推进内部规章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生产记录制度的建立,以及探索利益机制(资本股份合作、产品购销合作、生产技术合作、效益考核合作)和淘汰机制的确立。
3.2 加大政策扶持
解决办公休憩、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储运等非农建设用地;设立合作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在合作组织的建立、运行、提供社会化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财政扶持,对合作组织提供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给予税费优惠。
3.3 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围绕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专项主要任务的开展,在健全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同时,政府通过政策指导、项目支持、减免税收等途径,引导合作社积极参与基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二是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扶持合作社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开展合作社信息能力培训工作,将合作社吸纳入现代农业信息采集和体系。三是增强营销能力。财政支持合作社开展储运加工、产品销售、物流配送服务,鼓励大型企业、学校、饭店、党政机关、超市等直接与合作社之间建立订单农业。
参考文献:
[1] 魏平.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J].当代农机,2012,258(1):70-72.
[2] 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J].中国合作经济,2011,295(10):10-11.
[3] 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2011,339(1):3-5.
[4] 曾福生,李小卉.农村合作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5):390-392.
[5] 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S):483-487.
[6] 杨良山,邵作仁.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3,330(3):233-238.
[7] 赵美玲,马明冲.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与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212(2):111-115.
[8] 乐永海,陈华,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选择及其满意度研究——基于新疆地区红枣产业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63-69.
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设施农业 农业机械化 农业发展
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其在有限的生长空间内,获得较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精细的系统工程,需要把生物、环境、工程有机结合。这一整体效益必须由技术含量高的相关设备和器械作为载体才能够完成。因此,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同步发展。
1 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
(1)耕作机械。针对温室、大棚等特殊的耕作环境,国内陆续引进和研制生产了一些小型耕作机械,可实现犁耕、旋耕、开沟、作畦、起垄、喷药等作业,部分机型还具覆膜、播种等功能。这些耕整机械具有体积小、质量小、操作灵活的特点,扶手可做360°旋转,垂直方向可做300°调整,耕深可达20cm,工作效率667-1334m2/h,基本满足了温室耕整地的要求。日本、意大利、荷兰和以色列等国家的产品广泛用于旋耕、犁耕、开沟、作畦、起垄、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灌溉和施肥等作业项目。但进口机型价格高,一般在7000元/台以上,而且配件不全,维修服务跟不上。
(2)种植机械。设施农业作物的种植和栽培方式多种多样,配套机械也各不相同。目前使用的播种机械有条播机、精密播种机等,大多可与多功能田园管理机配套。栽植机械主要是钵苗移栽机,有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等配套设备,国内小型移栽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多数穴播机不能满足播种行距和穴距可调的要求,急需开发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要求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
(3)微量灌溉和施肥设备。传统的棚室灌溉采用沟灌、浸灌,这种方式需水量大,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供水量难以控制,并且棚内湿度过大容易引发病害。而采用微量灌溉技术,可达到节水、增产、提温、省工、高效的目的。微灌包括滴灌、渗灌等,水量控制准确,水流量小,可以兼施可溶性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微灌设备包括压力水源、过滤装置、干支线输水网、施肥灌溉装置等,价格便宜,多数农民买得起。
(4)环境监控、植保及卷帘机械。大部分棚室环境条件监控是依靠生产者的经验、感觉以及简单的测试仪器进行,很不精确。棚室使用大田用的喷雾器械,效率低,农药残留量大,农产品不利于出口,因此一些地区已开始使用超微量喷雾机和烟雾机,如韩国生产的手提式烟雾杀虫灭菌器、国产的脉冲式烟雾机,植保效果较好。传统目光温室多采用人工卷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目前国内已经开始生产机械卷帘设备,主要有支臂式和固定式两种型号,其中支臂式的电动卷帘机发展较快。
(5)温室取暖设备。目前,温室取暖方式以火炉为主,火炉造价低,农民容易接受,燃煤热水锅炉造价高,运行成本也较高,一般温室难以应用。近年来,燃煤或燃有油热风炉、石油液化气燃烧器等加温设备开始应用,但运行成本也较高,目前只限于效益较高的温室或育苗室使用。
2 近期发展重点
(1)开发专用微型耕作机,合理选择配套动力。要求体积和质量小、动力足,操作舒适,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尽量减少发动机对设施环境的污染。动力以2.21-4.41kW为宜,最好是汽油机。
(2)增强作业功能,提高配套比。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操作方便,更换便捷,能分别进行旋耕、犁耕、开沟、做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植保、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操作手柄能上下左右调整,以适应设施内的工作条件并方便田间转移。
(3)开发穴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在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钵苗移栽机,先以半自动机型为主,逐步向标准化、系列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4)研制适合设施内作业的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要求精播机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
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 设施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宁夏隆德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97-01
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隆德县按照“高标准规划、高科技支撑、高效益经营、高水平建设”的建设要求,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有水源保障的渝河和甘渭河流域率先实施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精心规划,全面培育,强力推进设施农业产品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设施现代化和效益最大化,有力地促进了设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2]。
1 发展现状
1.1 建设规模不断壮大
紧紧围绕花卉苗木和设施农业,先后引进静宁方圆、静宁绿怡、加记(中国)农业开发公司等12家企业落户建设示范基地,投资建设资金达1.5亿元,规模流转土地0.13万hm2,基地建设呈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态势。2012年,全县设施农业面积0.36万hm2,是2010年的1.6倍,总产量达11.5万t,总产值22 296.6万元,全县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纯收入达453元,占全县农牧业总收入21.1%。
1.2 基础设施配套先进
园区建设标准高、配套先进,智能日光温室利用微电脑控制内部环境,配置水源净化及集水、集雨循环利用设施;日光温室全部建为四代标准温室,拱棚全部采用钢管和氧化镁新型材料搭建[3]。在蔬菜和花卉的生产、种苗培育、作物新品种引进选育、脱毒种苗快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鲜切花培育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以设施栽培为主的工厂化农业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
1.3 科技支撑体系健全
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在设施农业发展中,严把技术关,实行技术责任制,组建技术团队。主推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10项技术,技术到位率、新品种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农机化水平等普遍提高。
1.4 种类和品种实现多样化
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农业由单一蔬菜种植向蔬菜、花卉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有效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蔬菜种类主要有辣椒、黄瓜、西瓜,花卉以百合、非洲菊、康乃馨、剑兰、郁金香为主。景观苗木以高山黄杨、红叶小蘖、金叶女贞、樟子松、油松为主。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观念落后,种植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高。二是农户资金困难,资金投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三是设施园艺(花卉、果树)在隆德县刚刚起步,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关键环节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的投融资渠道较少,带动力还不强。
3 对策
3.1 科学制订设施农业规划
在巩固、提升原有设施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在渝河流域有水源保障的区域集中搭建大中拱棚,空闲地搭配种植花卉、苗木与蔬菜,花卉以蜀葵、波斯菊等草本观赏花卉为主,蔬菜以甘蓝等叶菜为主,打造绿色屏障、白色温棚、靓丽花带相结合的生态景观带,形成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
3.2 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力度
聘请国内外设施农业专家对农技人员、农民进行集中轮训,力争每户至少培训1名掌握设施农业种植技术的明白人,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经营的积极性,增加劳力投入,切实发挥农民参与建设的主体作用。
3.3 加强农业信息网和农村信息网点的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网和农村信息网点的建设,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推介农产品销售信息,大力培育经济合作组织和营销队伍,抽调头脑灵活、善跑市场的骨干充实到隆德县蔬菜协会,广泛联系市场,确保农副产品高产出、销售快、有效益[4]。
3.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区内外企业积极投身和投资设施农业建设,完善设施蔬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服务等产量链条,提高设施农业产品附加值,最终使设施农业生产和销售各环节服务呈现系列化,产品走上产业化经营路子。
3.5 强化示范园区带动作用
按照“一个园区、一名专家、一名挂职干部、一个技术团队”的要求,强化政府引导、倡导社会参与、推行企业主导的运作模式,着力打造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不断提升了园区技术到位率和科技入户率,提高了产业效益,从而带动各乡(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窗口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实现由分散、粗放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转变,农民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科学种田和农业产业化,最终有利于农民致富。
3.6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在稳定农村土地长期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实现了由农业变产业、田间变车间、农民变工人、分散变集约、低效变高效的新途径,真正实现企业盈利和农民增收双赢,推动了现代设施农业发展[5]。
4 参考文献
[1] 康义.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2(5):56-57,67.
[2] 何洁,张和广.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7-18.
[3] 杨文武.弥勒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