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范文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大振兴,其中首要着力点就是产业振兴。在当前我国农业面临农产品供求失衡,产业竞争力持续偏低,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等突出矛盾前提下,亟待重新审视传统农业发展路径,加快转换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发展新路径、打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培训内容,我将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的意义、面临的挑战和几点建议谈谈我的感受:

一、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意义

中国地广物丰、资源禀赋区域差异较大,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走差异化发展路径,是当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与传统大农业相比,特色农业的特点十分鲜明,除具有资源、产品优势特色外,多数还蕴含社会、文化、历史等特色元素,因此特色农业也具有功能多元、价值多重的突出特征。发展特色农业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对加快打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发展特色农业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依托地区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种结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科学布局,协调推进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发展特色农业也是推动农民脱贫增收的现实途径。特色农业多集中在偏远和资源贫瘠的地区,这些地区也多是贫困落后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发展特色农业也是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重要举措。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开发,有利于满足国内持续增长的多元化、优质化农产品消费需求。发展特色农业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加速农村人才集聚、促进乡村文化传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协调推进“五大振兴”,实现全面振兴。

二、我国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目前仍面临较大挑战。从产业内部障碍来看,首先是特色农业生产规模有限。受目标市场区域相对集中影响,特色农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多集中在区域内。盲目扩大规模易导致市场饱和、产业 效益受损。 其次是要素配置效率偏低。突出 体现在技术、资金、主体、信息、基础 设施和装备等有效供给不足。特色 农业普遍存在信息化、智能化、机械 化水平偏低的问题。 再次,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精深 加工开发不足。特色产业开发仍以 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和全产品 开发较为欠缺,产业产品价值挖掘 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最后,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区域 内打响品牌的特色农产品不少,但 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 的特色农产品屈指可数,特色农业 普遍存在资源和产品特、优,但影响 力不够大的问题。 再从产业发展外部制约看。一是 特色农业面临外部竞争。部分特色 农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面临国内 相似产品的竞争;部分外向型程度 高的特色产品面临进口产品的替代 和冲击。 二是特色农业市场风险较大。生 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引发产量波 动和价格波动,“蒜你狠”“豆你玩” “姜你军”等均是特色农产品市场风 险较大的体现。 三是特色农业保障机制缺乏。国 内尚缺乏针对特色农产品实施生产 保险或市场保险支持政策,生产主 体和产业发展保障水平较低。

三、促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加强特色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认识和挖掘地区优势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和布局优势产业,做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例如《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提出 到 2020年,10大重点产业综合产值 达 8100亿元,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 综合产值 10000亿元以上。全省农业 增加值达 3000亿元。近年来,云南发 展高原特色农业,精心打造粮食、畜牧、烟 草、蔗糖、橡胶等,迪庆、丽江、怒江、大 理等州市凭借三江并流区域和相似 的高原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 势,依托河谷地带大力发展高原渔 牧、高能食品、高原旅游等产业,打 好“三江并流”牌,效果凸显。

二是强化特色农业发展科技和装备支撑。重视优良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强化精深加工技术、设备研发和深加工产品开发,有效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产业附加值。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机装备、仓储、加工、物流、冷链等设施的建设。近年来,我国现代农机工业不断发展 壮大,到 2018年,我国农机装备产业 企业总数超过 8000家,其中规模以 上企业超过 2000家, 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 务收入达到 2600亿 元,能够生产 4000多 种农业装备产品,市 场规模占全球的 45% 以上,国际贸易总量 占全球的 20%,成为 世界农机装备制造和 使用大国。技术和产 品不断优化升级,攻 克了精细耕作、精量 播种、高效施肥、精准 施药、节水灌溉、低损 收获、增值加工等关 键核心技术,满足 90%的国内农机市场 需求,支撑农作物机 械化水平达到 68%。水稻精量直播 机、60行大型播种施肥机、精量植 保机械、智能采棉机等重大装备与 国际先进水平齐平,基本解决了水 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大 豆、油菜、甘蔗等主要农作物高质高 效机械化生产技术瓶颈及装备制约 难题。 湖北随州、钟祥的香菇产业企 业,在新技术、新产品、高品质的引 领下,与全国行业知名院、所、校联 姻,研发食用菌冻干食品工程技术, 并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真空冻 干生产线,生产 7大系列 50余种产 品,在全国香菇行业中,保持龙头地 位。今年一季度,湖北全省农产品出 口逆势增长 6.8%,其中蘑菇罐头出 口同比增长 4267.3%。

三是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解决生产发展规 模有限的同时,通过多功能拓展和 利用,深度挖掘特色农业蕴含的文 旅、历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加速 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显著 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浙江省户均耕 地不到 4亩,低于全国户均 7.5亩的 水平,从 2011年开始,浙江提出进一 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农 业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联动发展。目前,全省农村产业融 合已进入产业链不断延伸,在推进 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优势农产品 的基础上,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 体化发展。如安吉的竹产业,已形成 从竹资源到竹地板、竹家具、竹纤维 纺织品以及竹叶黄酮、竹醋液等系 列产品;桐庐、德清的美丽乡村旅 游,武义、开化的创意农业,义乌、遂 昌的农村电子商务,嵊州的现代农 业综合体等大展宏图。

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范文2

(一)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

总书记反复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把生态保护修复与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既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又体现我区农牧业优势和高质量发展方向。培育更多绿色发展的生态乡镇苏木、嘎查村,是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知行合一。

X镇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实践启示我们,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既要牢固树立更要全力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绿色产业需要较长的过程,要打破粗放经营方式下的既得利益格局,更面临各种困难和风险。要取得绿色发展成绩,必须要把道理和干事紧紧结合,善作善成。

既要有想干事的忠诚和激情,又要有干成事的担当和本领;既要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又要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思维新能力;既要有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谋产业”的智本领,更要有坚定不移“抓落实”的硬本事。

(三)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农牧业现代化。

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范文3

一、我国农特产品发展现状

我国农特产品市场发展处于基础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虽然农特产品已经快速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没有被充分发掘。2.农特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没有严格的规定。3.目前农产品企业并没有摆脱传统的企业观念,特别是对于产品的营销,仍停留在较为落后的阶段,缺乏市场调研,不注重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营销观念落后,营销决策水平较低。4.农特产品企业品牌形象塑造不够,大多数农特产品品牌仍处于弱品牌或无品牌阶段,品牌形象摇摆不定,缺乏统一的规划与设计。

二、农特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特产是当地历史发展遗留的产物,具有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与风俗习惯。因此农特产品的规模化经营需引进的现代化工艺不能破坏农特产品传统特色工艺。

要注意的是规模化经营的对象要有选择性,并非所有土特产都适合规模化地生产或销售,某些农特产品由于其生产工艺的限制,只能少而精地生产,不能搞批量化、工业化。

农特产品规模化经营的策略主要有:

(一)建立质量标准和完整的产品层次

要使得农特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竞争力,既要打造产品的独特性,也要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注,对细分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完善产品层次。产品层次可分为:高品质产品、中高档产品、中档产品和低档产品。高品质产品作为行业的名片,要求具有高质量、高档包装的特点,适应高消费人群。中高档产品是行业内选择一些品质好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打造高附加值,这些产品有很大的市场,也适合大规模的出口,打开国际市场。中档产品可以保证大多数消费者都买得起,可以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低档产品是市场的兴奋剂,可以维护市场的活跃性,刺激消费,打开市场。

(二)打造产品的独特的销售地位

打造产品的独特性就是要让该产品与同类商品比较具有不可模仿的地方,使产品具有独特的销售地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建立产业基地并扩大异地经营

产品品牌化以后,可以尝试在农特产品资源所在地建立相关的产业基地,将主打的农特产品产业化生产,除了供应本地的旅游者,也可以扩大异地经营,实现异地连锁经营,在产品质量标注的监督下实现异地生产销售。

三、农特产品品牌构建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农产品的品质,只有高品质的农特产品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因此产品品质升级迫在眉睫。提高产品质量不能被动的依靠政府进行的质量标准控制,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依靠农特产品企业和农户的自觉行为。农特产品品牌化一方面是激发农户和农业企业自觉提高农特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品牌化建设是提高产品档次,开拓市场,提高地方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农特产品品牌化经营的意义主要有:

(一)品牌化经营可以开拓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品质的标志。品牌可为产品提供一种质量标志,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各种同类产品的质量优劣,使企业在竞争中进一步获胜。

(二)品牌化经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产品,可以带动包装、物流、电子产品等一系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地方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以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保护民族产业。特产是外界认识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特产有很强的地区特征,在原材料质地、流程设计、工艺技巧和包装等方面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因此品牌建设在传承和宣扬本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农特产品的营销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和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一)产品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策略是指为了使企业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而制定的一种策略,其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要求企业对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获取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先做好市场调研,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把市场按照不同的需求细分,真正按照消费者的愿望开发,生产出可以满足不同市场需要的产品。

(二)产品包装改进策略

产品的包装除了具有保护产品、提高产品储存效率、便于产品使用的功能之外,还能有效的促进产品的销售。主要体现在:产品独特的包装可以将其与别的厂商的产品区分开,可以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可以树立品牌形象。良好的包装可以促进宣传,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农特产品的包装改进策略主要有:1.强调农特产品的“绿色”形象。包装上一定要体现产品的“绿色”,让产品的特点一目了然。 2.产品包装要增加商品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感受商品的文化意义。

(三)定价策略

根据帕累托最优原理,在完全市场竞争中,如果价格定价过低,虽然获得了市场有效份额,但却损失了大量的利润,对企业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定价太高,又容易导致销售量下降,失去市场份额。

消费者普遍认为,对同一类商品来说,价格高意味着质量好,价位越高质量也就越好,太便宜的产品反而没有人购买。农特产品的定价策略是偏高定价,用高价格来体现高质量。具体做法主要有: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避免与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建立起消费者认可的价值优势,建立物有所值的消费者印象。

(四)促销策略

促销的实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使消费者了解和注意企业的各种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同的促销手段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根据农特产品自身的特点和目标市场分析,其促销策略除了传统的促销策略之外,还要根据新的市场状况制定新的促销策略。主要有:事件营销策略、原产地营销策略、情感营销策略。

事件营销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以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目的的手段和方式。

原产地品牌通常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在品牌建设中要重视原产地品牌的塑造,突显地域特色,不断推进原产地营销,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令人满意的原产地形象。

情感营销不止是简单的推销产品,而是通过提供专线知识咨询、各种活动来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消费者,从而提升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农特产品市场发展处于基础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农特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以及销的协调发展,不仅产品的质量会大幅提高,还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全

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范文4

2017年梅河口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主要目标是:全市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8.9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970元,增长8.5%;乡镇本级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正常年景粮食产量稳定在15亿斤阶段性水平。

一是强化扩财源,着力夯实乡镇项目建设

把乡镇的财源建设作为核心工作去落实,突出项目建设,加强“飞地”项目调度、跟踪和督导,切实使乡镇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提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抓好“飞地”项目落地,突出产业发展上项目。

二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体系

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特色作物和农牧结合产业、休闲功能产业,实现由注重农产品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要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今年,每个乡镇也要至少列支3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做大做强优质粮食产业,做精做细现代畜牧产业,扶持壮大棚膜蔬菜产业,扶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做稳抓实中药材特色产业,做活做旺休闲旅游产业。

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把产业发展作为提高农业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做大规模总量和提升农产品质量。激活市场,激活主体,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推进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发挥龙头引领示范作用,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四是夯实农业基础,抓好重点工作督促落实

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集中力量在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科技、农机装备及农业生态上下功夫,推动“三区三园”建设,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完成和落实。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机装备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生态工作。

五是注重培育特色小镇,着力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整体水平

以特色小镇建设为目标,以农村环境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实施环境整体提升工程,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和“星级评选”工作,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村建设工程和绿化美化工程,重点打造各级公路沿线,全面加强农村环境建设。

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范文5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问题对策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与传统农业不同的特点: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二、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第二,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第三,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区)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有的农业特色。要根据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实际和发展水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客流容量和游览方式规划,旅游区区位选择和范围的划定,区内农林牧渔各旅游小区的布局设置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规划等。生态旅游农业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农业内涵,这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范文6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全局人员紧紧围绕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目标定位,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业务知识理论的学习,加强宣传信息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研,积极思考,勤于动手,不断提高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提高信息宣传工作能力。

三是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围绕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理论学习、优质服务品牌建设、招商引资、“三解三促”、“双联双助”、“四型机关”创建、文明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创新等重大主题,从每一项工作的创新中去不断挖掘亮点、挖掘信息源。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协调合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媒体的系列宣传活动,做到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周周有信息,月月有活动。加强本局网站的建设和利用,做到栏目有特色、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宣传效果明显。

四是组织培训,提高质量。为确保宣传信息的上报数量和发表率,保证在国家、省、市以上媒体上一定的信息报道力度,机关全体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宣传信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在机关内部开展比、学、赶、超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宣传、个个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活动中提高水平,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