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范文1
>> 我国动画配音走向专业化发展 试论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试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种子产业形势和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煤炭经济矛盾应对措施及发展前景展望 试论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前景与预测 试论我国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 试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 论我国证券网上交易的发展前景 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论我国旅游房地产旅游发展前景的思考 浅论我国“节奏体语”的发展前景 论我国网络银行的运营模式及发展前景 论我国公租房的发展前景 试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 试论我国基层教育局长的专业化 试论跳高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 =ala0_1.
李真惠.试析影视配音和动画配音的不同特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S2).
刘海波,倪昊.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J].成功,2008(8).
张黎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D].对外贸易大学,2006.
朱清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动画[J].北京电影大学学报,2003(4).
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可持续
1农业生态旅游内涵
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有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园”、“田园旅游”、“绿色度假旅游”等近10种称谓[1-3]。农业生态旅游内涵界定为: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求知、回归自然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通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美学、旅游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知识、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
2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业生态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后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顺应这一形势推出了“华夏城乡游”的主题旅游,回归自然的农业生态旅游成为了一项重要旅游内容。此后出现了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2-5],在农业生态旅游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特色:1)以观光、休闲的功能为主。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观赏成份较多,带有较少部分的参与性与体验性;2)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是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往往靠近其它旅游景区景点,依赖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带动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3)农业生态旅游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周边及特色农业地区。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是一种外在的干扰因素对旅游区生态协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生态旅游管理不当、干扰程度超过系统本身所承受的阈值,均会对农业生态旅游带来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满足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系统总结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2.1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认识误区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相当模糊,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不够,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标,于是盲目花大本钱改善硬件设施,大规模地扩建多层住宿楼房,房屋过分装修,把乡村小道改为水泥路面,菜园田垅改为停车场,添置卡拉OK和电子游戏机等。可惜这些举措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其失去浓郁的乡土气息,让追求原生的乡土建筑和自然的生态景观而来的乡村旅游者失望,扭曲了发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本质和目的。
另外一些地方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特的“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而不考虑环境保护。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旅游企业并不关心。某些旅游企业认为只要让旅游者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就是所谓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成为部分旅游企业的一种促销手段,以满足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生态旅游更深层次的含义。
2.2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农业生态旅游无序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在我国出现已有20多年,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建设、旅游等众多部分,但政府并没有发挥指导作用;因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引导,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重复严重,遍地开花,特色不明显;同时水电、道路、通讯、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明显滞后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速度,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制约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地方特色不明显,旅游产品单一
农业生态旅游应具有独立性,有鲜明的农业特色以区分于其他旅游景区,充分体现其“农”趣、“农”味、乡土气息。但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未形成系列旅游产品,导致游客在乡村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或者虽然已注意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活动形式过于单调,落入“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套数。如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目前就有185个村建立了示范园,示范园区面积达8293亩,仅长岛县就建立了20个民俗文化村,渔家乐就有700个渔户。由于内容的雷同,游客游览后,常会大失所望,重游率极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也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种类不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且生产主要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经济效益不明显。
2.4旅游活动参与程度低,缺乏专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其发展空间巨大但就其专门的旅游人才来说,却十分匮乏,造成旅游项目少、参与程度低。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活动主要以观花采果为主,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大多数游客只能玩牌、聊天,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活动不多,没有结合生态农业的特点,推出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项目,难以使游客产生深刻的体验,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
而缺少专门的农业生态旅游人才,直接导致现在农业生态旅游中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参差不齐,主要是农民自发的经营管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另外,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规划、开发、营销策划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粗糙,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忽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因此,通过行业知识、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等的培养,提高农业生态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对扭转目前出现的问题、应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与农业生态旅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依托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健康发展也必须以法制为保障。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的同时,政府政策制定不到位,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或是执法不力;缺少相关的质量标准、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认证等制度法规出台起指导与规范的作用,导致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上的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农业生态旅游的微观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数民营资本的进入,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极不完善,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让一些本来无乡村景点管理才能的人居于管理部门,造成内部管理混乱,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的顺利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加快农业生态旅游的立法步伐,加大其行业的管理力度,规范农业生态旅游市场已经势在必行。
2.6农业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伴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原本闭塞的乡村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而日益下降。游客遗弃的饮料瓶、烟头、食品袋,经营者遗留下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田间随处可见,严重地破坏了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安全。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缺乏规划的餐馆和娱乐场所、游客的随意采摘都是破坏乡村旅游地植被的祸首。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旅游对当地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同化;传统文化可能舞台化、商品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受到破坏。这些将从另一方面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2.7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但目前,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是与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农业生态旅游中的“农业”内涵,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持并得以充分体现,开发时应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注意保持文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空间日益“钢筋混凝土化”,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欲望与日俱增。而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增多,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向更高层次和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及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旅游已逐渐成为大众最时髦的消费方式之一。同时由于常规旅游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农业生态旅游,既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又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且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因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有利条件很多,前景广阔。
3.1有着深厚的生态农业基础
农业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已有数千年历史,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形成了种养地结合、不断培肥地力的优良传统,加之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差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利用方式,乡土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类型,为农业生态旅游增强了吸引力。
3.2丰富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多姿,气候多样,物种繁多,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从南到北,有热带森林、江南水乡、中原大地和北国风光;从西到东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东部海滩。我国农业源远流长,产生了十分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化和文明,如我国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家织布等无论对外国人还是国内城市居民均颇具吸引力。此外我国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艺术、特色烹食风味和乡村居民建筑等都以其独特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3.3充足的农业生态旅游客源
农业生态旅游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其中,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性,其需求主体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喧嚣中生活的市民已逐渐认识到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成片的森林、空旷的田野等大自然景色对其身心的重要,乡村田园的泥土气息与瓜果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和纯朴的民情,清新的绿色食品以及有趣的农业生产劳动等,极大地吸引了大中城市居民。
3.4农业生态旅游投入少、收益高
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4小结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农业与旅游结合的新型产物,特点鲜明发展前景巨大。本章主要从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着手,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所面临的7个问题,并指出从农业生态旅游自身基石、需求对象和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郑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07(10):51-52.
[3]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发展[J].经济地理,1996(1):99-101.
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范文3
乡村旅游是出现在1980年,一种新型的农村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一般是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的农民业务实体。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是在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和观光学习、参与、娱乐、休闲、度假、娱乐等方向发展。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以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自然旅游资源为吸引物,依靠乡村特有的美丽风景与自然环境,配合当地的建筑与乡村文化,在农村和和农业休闲的基础上,开发度假、休闲、娱乐和参与体验等旅游项目的新兴旅游形式。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现在的城市中人们生活压力大,人们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可以放松身心,因为在城市没有一种田家乐园般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所以农家乐等项目正好迎合他们胃口。还有就是农村的资源相对薄弱,为缓解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当地政府开发和引导下,一批批农家游、生态游、体验休闲游等相续出现,这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减少城乡差距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和发展共赢。
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农业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游客日益的的增长,传统的旅游项目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乡村旅游的出现极大地满足城市居民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压力,,体验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传统文化的需要。且乡村旅游进入门槛较低,自20世纪90年代起,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一大批有浓郁乡村特色和文化的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就业问题,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财富。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首先,乡村旅游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一方面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的政策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想逃离工业环境享受休闲安逸的乡村生活的需求,为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将涌向乡村,将会对乡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乡村旅游将会沿着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欧洲国家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绿色内涵尤为重视,日本更加重视乡村旅游的传统文化,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则侧重于其经济效益。这是中国的国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开发者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和文化内涵,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我国的乡村旅游将发展的更加完善。
最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于当地的风俗文化和地理特征,所以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需要用淳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可以让旅游者达到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目的的环境氛围,只有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才能使乡村旅游更具地方文化特色。才会更加得到旅游者的青睐,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无论是社区居民,政府或乡村旅游经营者存在对乡村旅游的理解缺乏的情况。一方面是对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所需要的条件分析和认识不够,对本土资源的评价过高,致使旅游开发者对于乡村旅游开发期望过高。另一方面是对乡村旅游特征的认识不足,越来越多的非乡村建筑和工商户出现在乡村旅游景区,没有很好地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使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性”不足。
(2)规划问题: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导致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缺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运用,允许开发商对当地旅游资源盲目的开发,类似的建筑过多,缺少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单一、水平不高、低品位、特色不强,是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基础设施问题: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最大的一个约束问题是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间、电话亭和其他公共设施,公共设施设备不足,餐厅和其它大型餐饮住宿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难以留住游客。
(4)资金问题:资金短缺、缺乏投资。虽然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小,见效更快,但不是不需要钱,尤其是在建设规模、水平的乡村旅游地区,既需要能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又对外宣传推广,所以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然而,目前在中国设立旅游景点的繁荣阶段,人们的投资热点是开发大型、高档风景旅游区和主题公园,很少有人投资乡村旅游。
(5)景点的管理问题:
乡村旅游景点的管理比较落后,服务的质量也不是太好。具体表现为:首先,卫生条件不好,有“脏,乱,差”现象;二是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古代建筑和村落原有的风格,使当地的文化色彩降低,三是旅游景点的线路设计的不够合理,缺少相应的指示标志或标志不明显,致使游客走许多冤枉路,浪费时间。四是,景点的商户过多,当地的文化氛围被过多的商户所冲淡,过多的商户打破了原有村庄宁静祥和的生活,使游客无法感受到乡村生活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感觉。
景区产品问题:
第一,中国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产品是类似的,品位不高,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性和高文化品味的旅游需。;其次,产品粗糙,不够深度开发。第三,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不足,难于提高旅游者旅游
感受。
六、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1)提高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要理解乡村旅游业的意义和功能优势,理解其主要内容和特点。第二,农业不仅是在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协调旅游与农业之间的关系,营造农业与旅游相互补的环境尤为重要。最后,需要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既可以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防,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也可使相关开发的主体对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心理准备,从而避免问题发生时出现慌乱、不满,甚至失去乡村旅游开发的信心。
(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实现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首先,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进行一个全面的社会调查,清楚所有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利益主体地位,然后根据各利益相关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程度、贡献等,制定科学的分配制度,并且要有一定的透明度。
(3)通力合作,解决生产问题
生产过程是核心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和对策。生产过程似乎很复杂,但只要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利益分配问题,每个相关开发主体明确的目的,团结合作,乡村旅游发展生产中的问题将得到有效地解决。
(4)解决问题,保障发展
生产过程的问题解决顺利,产品和效益问题也会得到解决。首先,基于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和准备的农村旅游发展规划有其自身独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个性和特点,有效地消除产品类似的现象。其次,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等相关人员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发展融资到位,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标准化,对于发展高质量,高档乡村旅游产品提供有力的保障。
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体验经济;生态农业旅游;山地产品开发;秦皇岛
基金项目:2016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课题:“体验经济视野中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构建――以秦皇岛为例”(项目编号:201601B041),主持人:王楚鑫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9日
引言
近年来,在体验经济环境影响下,生态农业旅游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备受推崇,并日渐成为推动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双向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在此过程中,产品作为经济的载体,其有效开发对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至关重要,而这又是一个循序渐进、追求创新的过程,受市场需求、物质基础、文化环境等诸多元素的影响。
一、体验经济窥探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经济发展形态,并逐步波及到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以及旅游业等各个领域,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纵观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自己做、买来做、请人做、外包做等几个过程,其分别对应着上述几个经济时代。因而,体验经济具有很强的非生产性、不可复制性、短周期性以及互动性等基本特征。体验是体力、精神以及情绪等多元素重合,并上升到一定程度――人作为主体产生的美好感觉。严格意义上讲,体验并非经济产出,它也不像其他物品那样可以以清点的方式量化。而且这种主观感觉是不可复制的,世上没有哪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体验是同质的。一般情况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生产周期依次缩短,体验经济甚至可以以小时、分钟来论,例如互联网。此外,体验经济的核心是互动,由于个人体验是心智状态与筹划事件互动作用的结果,所以消费者会全程参与整个过程。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欧洲发达国家,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背景
产业融合背景下,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未来要走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目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农业旅游作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产物,是服务升级的又一力作,更是两种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路途,满足了当代大众多元化消费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时值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虽然尚未对生态农业旅游形成清晰的概念,但是北京、成都等部分大城市的周边乡村已然出现了最早形式的农业旅游,如农家乐、民俗接待等。历经20多年的发展,由于农业旅游产品及相关配套设施过于城市化、单一化、重复化,难以吸引大批游客或回头客,农村居民参与兴致不高,导致我国生态农业旅游仍处于“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如此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宝贵土地资源,还遏制了当地经济发展。尽快转变农业旅游生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新的增长点,成为了各地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三、体验经济视野下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讲求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创新、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夯实每一步,才能在体验经济时代有所建树,并由此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而言,体验经济视角下,秦皇岛应充分利用地区优势,扩大文化影响,积极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产品。笔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实践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找准优势定位。良好的资源支撑,是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根基。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域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能够依赖的资源基础有所不同。因此,秦皇岛应针对现有的生态农业资源和山地旅游资源做实地调研分析,充分了解当前的发展现状,明确可利用物质基础,进而确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表达方式,以为后期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和借鉴基础。秦皇岛濒临渤海湾,境内大小河流汇聚,有南戴河、北戴河等水域旅游资源,身处燕山东段,山体、丘陵、盆地等遍布,有都山、祖山等山地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绵延,历史在秦皇岛留下的刻度至今依稀可见,是我国政府批准的第一个中外共享的避暑胜地。此外,秦皇岛还是我国唯一一个同时协办过北京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的地级市。这些都为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同时,秦皇岛作为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产出的葡萄、苹果、樱桃等盛誉全国,其农业经济发展也是有目共睹。基于此,秦皇岛应致力于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出台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丰富服务产品,从而为广大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体验。
(二)凸显地域文化。如上文所述,体验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互动性,它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文化本身是情感、精神、思想以及意识的交融,其在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中的渗入,能够带给体验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反之,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含蓄的表达方式,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地域特色文化的领悟。秦皇岛应理性地研究与分析本地文化类型,包括原生态文化、移民文化、创新文化或其他文化,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以探寻山地生态农业旅游文化与旅游产品间的最佳融合契机。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同时还体现在社会公益层面,通过地域特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注入,让人们体验世间美好,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因此,在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应注重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消费大众营造富有参与性、体验性的文化氛围,增强其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扩展价值。
(三)加大技术支持。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不仅需要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还需要先进技术支持,只有这样畅想才能变为现实。在充分论证了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设计的可行性与实现程度之后,就现有的技术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匹配符合需求的硬件技术及软件技术。其中,硬件技术包括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的生产工艺、制作周期、包装以及运输途径等,从各个环节保证产品质量过硬,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而赢取消费、抢占市场。而软件技术则是指市场需求,这也是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集中价值体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秦皇岛相关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加强对体验经济市场需求的分析,并整理成文字、图形,以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确保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体验价值。在此过程中,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公司可以在网络上发起共享宣传活动,即将自己成熟的想法及产品设计在网络公众平台上,邀请广大生态农业旅游爱好者参与评论,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借此做下一步的修整完善工作,保证最后的开发产品与客户需求相符,为市场攻坚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验经济视野下,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条件优越,前景广阔。未来随着体验经济、生态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演化,生态农业旅游将受到新一轮的追捧,其产品开发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对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做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笔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体验经济发展,结合秦皇岛独有的山地、农业、旅游等资源优势,有机地把这些构成元素整合在一起,进而从体验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更多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晓红.体验经济视角下农业旅游产品模式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2]乔洁,乐腾.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6.2.
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科学农业;传统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32-2
1 休闲农业的特点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农业发展的现状为: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农业生产功能单一、农产品商品价值低廉、农民增收比较困难等。而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人文景观、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和常规农业相比,休闲农业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1 生态效益明显
休闲农业区的绿色植被覆盖率远远大于常规农业区,具有山水相依、气候宜人、瓜果飘香、田园风光秀丽的特点。其自然资源整体协调,生态结构比较合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休闲农业能改善农业区的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能充分发挥。
发展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或自然农业的转变和跨越。传统农业过度依赖农药、化肥的现象非常明显。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短期效益,造成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成为“无安全保障”的食品。而休闲农业的生产则按照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或绿色农业的要求,限量甚至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而采用有机肥料、生物防冶手段进行生产和管理,所生产的产品为安全、营养和保健食品。
1.2 多功能性、高效性
休闲农业能解决农业生产(或产品)功能单一、产业链短、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使农业生产不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还能发挥保护生态、提供旅游观光和各种现代服务等功能。
休闲农业能够把分散农户和分散土地进行整合、集中并加以合理配置,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业经济。所以休闲农业也是一种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农业经济。
1.3 市场导向性强
与常规农业相比,休闲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与城市人群的需求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休闲农业与城市需求之间有着更为明显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休闲农业的市场导向性是比较突出的,其产品的商品转化率比较高,而常规农业的生产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1.4 明显的地域性
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发展条件的差异造就了休闲农业具有很鲜明的地域色彩。首先是自然气候差异所形成的作物和生态差异。如南方有四季常春、花团锦簇,北方有棉田麦浪,林海雪原;东部有荷塘水乡、稻田河网,西部有草原戈壁、羊肥马壮。其次是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的差异。如西部有草原牧歌,东部有渔舟唱晚;北方有二人传,南方有秧歌。
1.5 明显的休闲性
休闲是人类永远的需要。随着市场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人类处在嘈杂、拥挤、污染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工作紧张、身心疲惫,需要休息和调整。而休闲农业所提供的新鲜的空气、淳朴的民风、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恰好能满足人们向往农村、回归自然的这一需求,能使消费者的快乐、惬意以及休身养性的追求得以实现。
2 开发休闲农业的优势
与常规农业相比较,开发休闲农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
2.1 休闲农业的综合效益明显
休闲农业在生产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同时,还发挥着防止洪涝灾害、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作用。还具有处理废弃物、净化空气,为人类提供绿色自然景观,以及发扬传统民俗、农耕文化的功能。休闲农业既体现农业的生产功能,也突出农业的生态和生活功能,是集生产、生态和生活于一体的复合产业。
发展休闲农业能更好的发挥农业在塑造良好乡村风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潜在作用。休闲农业不仅能解决就业,还能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消费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娱乐、疗养及度假等服务,从而获得比传统农业高得多的经济回报,是传统农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和过渡。
和传统农业相比,休闲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附加值,还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地域风情等资源转化成经济收入。发展休闲农业能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使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
2.2 发展休闲农业,是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休闲农业为城乡经济社会的交流架设了平台,拉近了农民与市民的距离,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休闲农业能将农业发展、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及农村规划设计结合起来,能为农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广大农民朋友通过给城市游客提供服务,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会逐步受到城市先进文化和市民现代意识的影响和熏陶。农民兄弟的思想觉悟、综合素质能逐步得到提高。城市居民在体验休闲农业、回归自然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了城市资源向农村的转移,充实了农村发展的基础。
总之,休闲农业是以不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永续利用的农业,是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创造人类长远生存条件的科学农业。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不论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都远远超过常规农业,其经济效益高于常规农业许多倍,其社会、生态效益则无可估量。所以,休闲农业是一种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代表了农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3 发展休闲农业应该做好的工作
3.1 做好规划、统筹开发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基本做到起点要高、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必须做到特色鲜明、功能到位,要将农业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地田园美景、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和农耕文化等多种资源。要充分表现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尽可能深入挖掘特色风土人情,多推出城市游客参与性强的农事体验活动项目。要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生产、科研,生态和市场需求相融合,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 特色突出,主题鲜明
特色是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休闲农业的魅力所在。要认真摸清可开发的优势资源状况和周边地区休闲农业项目的特点,用差异化的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资源来营造自己的特色。要对其地域性、季节性、景观性、文化性和传统性等特色加以科学的利用。休闲农业项目的主题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下特点:
3.2.1 要新鲜 要用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田园风光,使游客悠闲放松,满足其回归自然,陶冶情操的追求。
3.2.2 要奇特 要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最新成果。奇花异草、优良品种、珍稀动植物和高技术手段,能满足游客猎奇、探密及求知的心态。
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范文6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它发生的区域是农村,这里具有天然优美的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和农业产业结构链,是它吸引人们旅游的重要因素,乡村生态旅游能够将乡村资源进行整合,升级优化乡村生态旅游的产业结构,能够协调乡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来源过于单一,交通设施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乡村旅游区的游客来源不丰富,主要以周边各城市的散客、自驾车、休闲度假的游客为主,且旅游的重点单一,旅行社组织的游客出游团体为辅,在小范围内进行发展。客源范围较窄,外地旅行社组织来此的游客数量极为匮乏。另外,部分旅游区还存着交通不便的现状,旅游区附近没有直达的公交站点,周围没有出租车,严重的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特色旅游品牌不够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乡村旅游区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有些周边城市的市民对乡村旅游区情况了解甚少,某些地区甚至普及知晓度为零,特色旅游品牌不够突出。同时,部分旅游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没有代步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游客没有充足的休息区,给游客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使游客感觉景区的服务力薄弱。管理景区内车辆的停放比较混乱,进入景区的道路也时常拥堵,严重影响景区未来发展前景。
(三)景区内土地盐碱化,垃圾分类不明确
土地的盐碱化不但会影响绿色植被的正常生产,荒白的土面也会给景区的观赏景观减分,给远道而来的游客留下较差印象。另外,部分景区内,垃圾桶的分布较少,分布不均,景区内垃圾桶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没有再次利用起来,不符合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公共厕所建设有待改进,农家乐的规模较小
目前乡村旅游景区内厕所较少,且厕位不足,公厕建设不能与环境很好的融合,公厕的建设应该与景区内的环境相互适应,要符合环境建设的美。另外,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时间较为短,发展不够成熟,其相关衍生的餐饮业发展也不够规范,规模较小,餐饮的接待能力跟不上游客数量,使人流积压各环节工作脱节,由此游客会产生抱怨的心理,给整个景区服务减分。
二、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游客的来源
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应对景区做一个好的策划,用市场营销的手段,吸引游客,扩大游客范围;不仅可以对景区内进行策划,也可以通过媒体、发放宣传单,或是针对高校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游客去了解景区,从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也能达到招揽更多游客的目的。
(二)进一步改进桃源旅游区交通设施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车次,来缓解交通不便。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伴随着污染这一因素,租赁车渐渐的流行于市,它可以起到方便,清洁,节约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还可以为旅游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可以通过政府的帮助并与公交公司进行合作,提供专门的公交站点。
(三)品牌效应,多种方式吸引游客,
部分旅游区虽然占地面积大、基础施舍还需完善,但是由于建设地位于市郊,对外影响小,名气不大。因此,景区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现代化的多种方式来为桃源旅游区打响品牌,也可通过进校园的方式吸引广大青少年游客。
(四)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增设青少年娱乐项目,增加青少年儿童娱乐设施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新闻的形式,吸取大量资金,用来进一步的健全基础设施,用更完善的服务体系来吸引顾客,打响品牌。另外,注重防止环境污染设施建设,旅游区应该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多设立垃圾桶,垃圾进行好的分类,对游客有个暗示的作用。并且通过对景区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景区内员工的素质,进行统一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针对景区内车辆的停放,可以安排多名工作人员进行疏导,改善景区内车辆停放混乱的问题。
(五)针对土地盐碱化,加强环境治理
通过生物改良措施和化学改良,针对于生物改良可以在景区内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化学改良措施可以进行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使得景区环境得到改善。其次,引进环卫垃圾桶,摒弃传统垃圾桶,应该在建设的过程中,引进环卫垃圾桶,在游客密集的地方,应增加垃圾桶的数量,再配合环卫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打扫,给前来参观的游客留一个干净整洁的映象。
(六)改善公厕环境,加强对农家乐的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