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文1

1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工作中领导力核心价值分析

1.1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工作特点与要求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及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其特点决定着此项工作中领导力的核心价值所在,进而才能够加以利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1.1.1沟通的价值与效力医保办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政策的有效“上传下达”。随着北京市医疗保险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已经成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重要来源,而医保作为支付方,本着便民、惠民、利民的精神,其政策的制定需要与实际相适应,而医学是个性化、发展中的学科,因此政策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脱节,必要的沟通能够促进医保、医学的共同发展,这对医疗机构的生存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1.1.2政策研究与整合北京市实施基金医疗保险已十余年,同时实施的还有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由于筹资渠道、待遇等的不同,具体政策的实施也有所差别。因此作为医保承担工作量名列前茅的三级甲等定点医疗机构,接待各种类别的医保患者,医务人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得到明确的指导。医保工作人员需把较为繁杂的政策进行研究、分析、梳理及整合,进而能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落到实处。

1.1.3数据监测与分析北京市医疗保险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持卡实时结算”制度,2011年规范细化了门诊上传信息项目,医保通过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立了大数据库,已经完成了数据收集及统计,依据数据基础,2012年同期试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制度。在医保大数据时代,医疗机构自身数据的深入分析与统计显得更为紧迫。医保付费制度改革中数据分析得出的考核指标日趋完善和科学,但是仅基于单纯的费用分析将费用数据与医疗机构内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需进一步挖掘与思考。

1.1.4决策建议与支持目前总额预付和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两项改革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从费用支付上对医疗机构今后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例如对三级甲等医院加大住院费用增幅、缩小门诊量,以便实现患者的合理层级就医,有效分流。在面对政策导向的时候,需要医保工作人员能够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趋势预测和利弊分析等,以便能够及时对医疗机构提供决策建议与支持,结合医疗机构大的方向,供决策参考。

1.2领导力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价值及体现领导力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根据医保工作的特点,总结其所需的重点内容形成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为指导提升实践领导力,使医保工作在付费制度改革中不断自我优化。

1.2.1领导者的自身专业水平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工作沟通及政策分析等,要求领导者不能是单纯、机械的政策管理人员,还需懂得临床相应的知识,同时对医保政策的沿革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结合医疗机构实际及工作特性形成独立观点,客观分析评价现状,为未来管理方向做出决策指导。

1.2.2领导者的自我提升意识领导力需要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医保管理中领导者仅业务水平过关是不能持久的,更无法引导、培养团队中的成员。若想领导力持续有效,团队、医疗机构持续发展,则需领导者具有自我提升的意识,从专业、个人素养、能力水平、思想高度上等方面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不断拓展思路,形成个人风格及魅力,能保持团队向前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1.2.3领导者的培养和引导力一个人的战斗所取得的胜利远不及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因此仅靠自身出色的业务水平单打独斗并非一个领导者所为,对团队的培养与引导才是领导力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之一。医保工作包含方面较多,面对的人群各不相同,需要团队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如何做好一个团队的建设、文化氛围的建立、培养模式和梯队建设等都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2医保管理工作中领导力核心价值的挖掘与应用

在明确领导者业务水平、自我提升意识、培养引导力3个核心价值后,在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及团队建设中,加以实践及应用,保持了团队水平的有效提升。

2.1自我学习,与团队共同提升医疗保险管理工作需要与外部大环境(如市、区医保中心,其他兄弟医院)进行持续沟通、学习与交流,信息的获取、政策的导向等对于医保管理工作的成效影响较为显著,而沟通交流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作为医疗机构医保部门负责人,需要经过多种渠道不断提升自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到医疗机构内的每一个人,尤其医保作为“四梁八柱”之一,对于医保工作有着大方向上的指导,因此政策信息、相关研究报道的获取必不可少;定期参加市、区医保中心组织召开的相关政策研讨会,积极学习公立医院改革、付费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掌握改革的最新动向;国内外专家、相关兄弟单位付费制度改革的介绍及经验交流专项研讨会的参与与互动,有利于最新内容的吸收与应用;定期将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思考,找出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新方法等。自我学习的后续目标是带动整个团队的学习与提升,因此只有加强团队业务知识水平的提升才能真正发挥团队效能。政策培训、研讨会、经验交流等鼓励团队员工共同参与学习,并对其学习成效提出相应要求;组织员工进行办公室内定期学习,将外出培训内容共同分享;定期召开办公室例会,团队员工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指导员工能够及时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成果;加强团队员工之间的合作精神,尤其是老同志经验与年轻同志思路之间的有效交流与结合。

2.2有效授权,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思维的拓展需要给予一定的空间与范围,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对员工的有效授权,使其在能够在被信任的基础上发挥自我创造力,同时授权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才能够使人脑资源得到有效的释放。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加强员工的自我思考精神。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对医院内在费用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管理过程中以科室考核指标为工具,引导科室医疗行为规范化,需要管理者认真思考。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其深刻了解此次改革的目的并达到预期效果,由下而上地提供指标制定策略、方案及标准,以科室前期实际支出费用为基础,充分考虑科室新技术、新项目使用的费用变化的影响因素,避免季节因素等,制定考核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在指标制定过程中,指导员工如何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以期指标能够更加合理、科学。医保工作中有许多工作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市或区医保中心)、相关兄弟单位、信息系统部门、院内其他行政部门间进行沟通协调,这部分工作充分培养员工自行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和共同决策商讨的能力。在有效授权及指导下,员工的工作得到了相关科室的支持和认可,员工工作自信心增加,对团队认同度增高,医院的管理目标也顺利完成。

2.3人员品质及能力的有效开发团队建设的关键是人能力的有效发挥,而能力水平所达到的成效及影响是建立在人员品质水平的基础上。因此医保办特别重视人员品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员工能力水平的挖掘。在组织行为学中,员工同时处于组织结构和非组织结构两类结构模式中,而非组织结构更倾向于文化氛围等非工作上的沟通交流。在团队建设中,医保工作员工之间能够除工作关系外也以人际关系来有效凝聚,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同时团队的氛围影响并引导着人员的品质,团队的为公、奉献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团队意识较强,这些品质对个人及团队整体能力的开发起到了正面作用。医保工作的内容范围较广,对员工工作能力要求较高(沟通协调、政策建议、数据分析、临床知识等),而不同的员工擅长点也有所不同,需要进行挖掘和培养。因此,工作中给予员工较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在全面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不同人员的品质、性格特点加以引导,形成既广又专的团队特色,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整个团队工作的胜任力。例如部分员工对数据分析及挖掘方面较为擅长,部分员工则擅长经验总结、政策梳理,而部分员工擅长沟通协调等,这些都是医保工作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使整个团队的效能有效提升。

2.4提高团队创造能力创造力是任何团队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创造力的价值在医保工作中也同样十分重要。医保工作涉及院内院外政策实施等方面,由于政策与实际在结合过程中会有所冲突与碰撞,融洽地衔接需要工作人员在与医务人员、政策制定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医院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等沟通交流后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医保工作的创造力需要在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但也需要一些内在的启发,是一种工作经验的高阶应用能力。我院医疗保险领导者及员工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工作经验,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义,启发个人创造力,高效完成医保各项工作。

3取得成效

3.1工作成绩自2011年付费制度改革试行至今,我院承担医保工作量位于全市前列,在努力探索新的付费制度改革下创新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模式。2012年7月1日,我院率先实行“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差价,使公立医院改革真正进入深水区。医保办发挥自身作用,做好医保患者的惠民政策宣传、解答工作,以保证医保患者切实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促进改革目标的达成。2012年至今为巩固付费制度改革初步成效,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以绩效考核管理为切入点,推进医疗行为规范,采取医保和医政联动考核管理,主要以次均费用、次均药费、拒付费用及患者满意度为重点,在全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鉴于我院医疗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历年获得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授予的医疗保险管理一等奖,基本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奖励和“DRGs”奖励。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文2

关键词:市值管理;上市公司;价值管理;财务管理

一、目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步,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被不断地探索,财务管理模式也是随着企业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近年来,公司不断上市,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关系到股东的财富,公司的形象,融资等等重要内容,于是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也纷纷开始重视,将市值管理纳入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万科就于10年设立了专司市值管理部门;还有如万通地产,其较早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值管理的系统。从创新商业模式以最大化公司价值,再到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等,以期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但是更多的传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如何进行市值管理,有哪些困难,应当采取什么对策,这些都是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基于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及市值越来越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图将市值管理融入比较成熟的企业价值管理的理论,探讨如何整合二者作为上市公司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是基于价值管理与市值管理的整合与集成,一方面,整合了市值管理的框架,实际融合到传统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提升内含价值与关注市值并举。另一方面,应当综合运用多种价值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本人总结了如下四部分内容:

一是价值评估是公司的内含价值的测算与分析过程,非上市企业则可以通过类比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市价进行市值管理。二是价值经营是内涵价值的实现和管控过程,包括核心竞争能力配置,财务收益的实现,风险管理等,这是整合管理的关键。三是企业价值的市场实现即让证券市场充分反映公司的内含价值,需要及时做好信息披露,不断提升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四是根据公司市值相应作出财务决策及公司的各种财务经营行为。

在实施整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当主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公司应当更关注资本市场。关注企业内含价值,在保持竞争优势,创造现金流的同时,适度降低投资者预期及必要报酬率,例如增强信息披露,与机构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等。公司应当同时运用财务绩效和挂钩市值双方面的考核与激励。企业业绩评价更注重行业内横向的对比,关注整个市场尤其是企业市值的升降,加入市值考核指标,才能真正全面地考察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公司应当同时控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与外部股价变动风险。

三、实施整合型财务管理新模式可能面临的困难

(一)上市公司关于市值管理的理念意识薄弱

市值管理自05年提出以来,企业和学术界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将其作为一项管理活动纳入企业日常管理的公司却少之又少。如知名公司格力电器,其总裁董明珠曾公开表示,“从不关心股价变化,只关注与企业的经营”。可见,我国上市公司整个群体关于市值管理的理念,需要慢慢的普及渗透。而对比万科,就特别重视资本市场工作,前任董秘肖莉长期注重与机构投资者的关系,正是万科长期与机构投资者良好的沟通,其融资计划得以更顺利的实施成功。

(二)大型的国有控股企业对市值的关注度不高

许多上市国有企业,因为所有权的缺位,董事会由一些政府官员担任,并不能完全代表的股东的利益。其对于其自己政绩关注得更高,往往我国的考核标准为规模,利税等,这样,直接体现股东利益的市值则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个大的群体占上市公司一大部分,作为主要的蓝筹组成部分,在整个资本市场起着核心作用,没有他们的带头引导,中小上市公司可能也不那么关注公司的市值,而只是把其当作一个圈钱的平台。

(三)过分强调市值管理,陷入了股价管理的误区

由于市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国内外一直存在股价操纵的行为。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打击力度逐年增大,但是部分个人投资者依然存在着“跟庄”思想,在投资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假想的“庄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可能利用这点存在股价管理的动机,过分借助某些市值管理的措施,走进操纵股价的误区。这样,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上市公司的形象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完善整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增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联度

公司应当将市值管理融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经营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上市公司要把市值管理作为董事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予以统筹安排。公司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同时,也应当在准确判断行业发展周期和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策略在市场上及时反映和揭示内在价值,合理追求股票溢价。另外,稳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股利政策应当与市值管理涉及的增发、并购、回购等投融资方式进行动态的协调。不断提高增强价值创造和价解值实现之问的关联度。

(二)引导国有上市公司制定市值管理政策,鼓励部分公司先行先试

国有上市公司虽然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发展,但是其计划经济的色彩比较浓厚,很多决策可能是依据协调政府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而做出的。相关部门(如国资委)应当尽快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市值管理政策,要根据各个公司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划,建立相关风险评估机制,鼓励某些国有上市公司先行先试,逐步将市值管理这个指标纳入并增加在整个国资考核体系的比重。长期来看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值管理是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给民营企业借鉴之用。

(三)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维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资本市场有个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大多数公众投资者无法完整地了解到上市公司经营环境、业绩及其发展潜力,导致企业创造的价值并不一定能被充分发现。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投资者的认识和实际的偏差,争取让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有合理公允的评估。相反,某些上市公司对于自身内在价值被资本市场严重低估却置之不理,这实际上严重损害了股东利益。

因此,上市公司在履行法定信息披露义务的同时,应当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做到无缝对接,公司管理层要建立起市值管理意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提升公司内在价值,资本市场上让其更好的反应到市值上,进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综上,整合价值管理和市值管理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应成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上市公司要关注企业价值,以价值最大化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同等的关注价值的经营和实现的过程,即市值管理,实现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市值的长期均衡。二者缺一不可,故只有融合二者,才能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施光耀,邵永亮.市值管理时代悄然来临[J].董事会,2007(11)

[2] 张济建,苗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2010(4)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文3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处理新技术;脑动脉瘤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磁共振成像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血管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成像后处理技术也不断更新,可以为临床提供清晰地反应局部脑部血容量和血流量变化情况的图像,对于临床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具体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和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为临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和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6.451.25)岁;总共40个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32例,多发动脉瘤4例;小动脉瘤17个,大动脉了14个,巨大动脉瘤9个;基底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后交通动脉瘤10个,前交通动脉瘤15个;其中伴有血栓者4例,动脉瘤破裂这12例。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实例模糊,颅内神经麻痹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

1.3方法

1.3.1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技术 使用磁共振扫扫描机,脑血管成像序列为磁转化三维时间飞跃法和零位差值技术。所有患者均进行脑组织磁共振成像扫描,包括T1WI、T2WI和水抑制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的主要参数TR 48 s,TE 2.5 s,视野24 cm×18 cm,矩阵为519×192,激励次数1次,采集方法为4块薄层重叠,总厚度为90 mm,形成100张原始图像。扫描时间控制在10 min。三维时间飞跃法合并零位差值法的主要参数TR 33 s,TE 3 s,视野22 cm×18 cm,矩阵为256×192,激励次数0.5次,总厚度为124 mm,显示全脑血管[2]。

1.3.2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

1.3.2.1 MIP 该后处理技术是将全部或者选择部分原始图像进行叠加处理,将每一层面血管的点状高信号连接成血管的图像。通过不同角度进行旋转投影,但是其图像重叠太多,动脉瘤显示不佳。对此结果可以对血管叠加图像进行选择性取出背景和重叠血管,区域性显示所需要观察的血管,然后再通过任意角度进行再投影,最终得到单方位或多方位的血管图像和单支或多支血管的图像[3]。

1.3.2.2 MTVR 该处理技术是将血管成像扫描的原始图像进行叠加,然后通过不同的层厚、间距、方位进行多方位重建。具体的参数选择主要依据动脉瘤的部位选择,并且选择不同的观察模式,通过一般的三维重建软件既可以进行,整个重建时间约为6 min左右。

1.3.2.3 3D NVI 该处理技术是一种血管表面重建技术,是将原始扫描图像叠加,产生外视镜或内窥镜图像和横断、冠妆面、失状面定位定向的图像。同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阀值水平,显示血管壁腔外表面或血管壁内腔面的立体图像,然后将间隔一定距离连续产生的图像综合起来。包括外视镜式血管表面重建和仿真内窥镜式血管表面重建[4]。

1.4统计学分析 记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磁共振血管成像后不同处理技术脑动脉瘤检出率对比。MTVR小动脉瘤为100%,3D NVI为94.11%,明显高于MIP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各种后处理技术对脑动脉瘤部位和形态的显示 MTVR和3D NVI技术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较佳,与常规和原图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对脑动脉瘤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后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不在局限于常规MIP对脑动脉瘤的诊断[5]。

通过以上研究显示,MTVR小动脉检出率为100%,3D NVI小动脉检出率94.11%,MTVR动脉瘤颈部显示率90.0%,3D NVI动脉瘤部显示率率87.5%,明显高于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本文研究显示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显示动脉瘤形态、大小、部位、和周围血管关系,特别是对动脉瘤颈部的显示。此外,为临床外科手术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洪英,李东升,杨炯达.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01).

[2]钱根年,董其龙,郑春雨,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4,(10).

[3]郭兴华,王耀普,史益民.实时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05).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文4

论文摘要:公共管理的职业属性要求公共管理者以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实现服务的公共伦理价值。现代公共管理强调职业伦理价值,包括彰显法律权威,配置优质公共物品,承担公共责任,提升公共职业价值期望。

已故行政学大师沃尔多曾经讲过:“公共行政该表现出职业的精神,即使它很难成为一个职业的领域”。在大力倡导公共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的今天,职业伦理塑造亦是公共管理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目标。它既关系到公共管理的政治合法性,也关系到公共管理职业的社会理性价值。

一、现代公共管理的职业归属

公共管理的概念,当前学界众说纷纭,尚未达成一致。正像美国学者列恩所说,“将公共管理己经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的辩解基本上是武断的,这个词仍然是含义不明的”。克拉克和纽曼认为:“公共管理是一种组织信仰与实务,是新的国家机关经营方式。”张成福教授认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社与公共利益”的一种活动或过程。还有学者认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一套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安排。”尽管如此,学者们在认识本质上有一点是统一的,即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管理的最终的是满足一定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因此,公共性就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核心问题,使一定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也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而对于职业,学者米歇尔·贝利指出,职业包括三个基本的因素:从事一种职业需要经过广泛的训练;训练的内容涉及某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专门的技能者为社会提供重要的服务。除此之外,职业还有其他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需要经过某种认证或得到执照,存在职业的组织,的白主性等。学者巴伯则认为,职业人士的行为有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具有高度的系统化的知识;以社会的利益为取向而非以自我的利益为取向;由职业道德所产生的利益为取向;山职业道德所产生的高度的自我控制力作为作成绩象征的报酬制度。

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职业化已成为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利一学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渗透,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和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共管理职业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侧公共管理的职业化,不仅表现为公共管理领域成为各种掌握专业技术的人员云集的领域(如工程师、律师、医生、教师),他们经过职业的教育和训练,在社会管理某方面具备专长,通过规则的职业准人直接或间接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职业属性呼唤从事公共管理的人员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职业精神,而基于对职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更要求从业者遵循职业伦理规范,并在符合规范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的能力、从历史角度看,公共管理的职业属性之所以在西方社会为广大民众接受,是以公共管理者不使用公共特权谋取私利为条件的,当公共管理者损害了这一条件,便丧失了公共管理职业的合法性根基和从业资格。

二、公共管理的伦理价值核心是服务

伦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表现为对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正义与邪恶等的价值判断和一系列原则规范。伦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伦理问题便构成公共管理伦理这种伦理关系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孕育形成,并可以根据道德原则来加以判断。它又具有多重向度:在整体层面土主要指公共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伦理关系,在个体层面上则主要是公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公共管理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在整体与个体的联结处则是公共管理组织与公共管理者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概言之,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关系也主要是指以公共管理者个人为核心的那些由于公共管理职责和行为所引发的伦理价值。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治理模式。它不仅是理性管理的领域,而且是价值追求的领域。如果说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以政治权术为基础的社会治理,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以科学的管理制度的确立为摹础的社会治理的话,那么,现代公共管理所代表的社会治理模式赖以确立的基础则是伦理化的服务精神伦理为人生设定某种至善的境界,它把对一真、善、美的追求确定为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在公共管理中,服务就是“善”,就是社会治理全部伦理价值所在尽管对公共管理制度方面的伦理评价对公共管理者行为方面的伦理评价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所有标准都根源于公共管理的服务精神和原则。服务价值是公共管理体系中的最高价值)正是以门飞公共管理拥有这一价值,才使它与以往的社会治理方式区别开来。农业社会的社会治理以统治秩序为最高价值,工业社会是以效率为最高价值,现代公共管理确立的服务价值则是对述两种价值的超越。只要社会治理活动成为一种全心全意的服务行为,只要公共管理的制度和程序充分体现了服务精神和原则,也就自然地获得了和谐的社会治理秩序和充分的效率。

伦理价值对公共管理的协调功能应体现在公共管理者的意识自觉土,以使管理整体是自然和谐的,这一点与权力关系和法律关系构成的强制性秩序有着根本的区别。自然和谐是现代公共管理追求的一种良性境界,而服务的伦理价值把这种自然和谐转化为现实。伦理关系的和谐,会赋予并强化公共管理主体自身的合法性,它通过其他同构的道德规范作用于公共管理客体,获得整个社会治理的有序进而,公共管理客体在享有服务中感受到伦理价值的关怀,将唤醒提升他们的道德自觉和文明意识,从而在此基础上重构社会生活,使之充满伦理精神,促进整个社会关系和和谐。

三、现代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意识的构建具有多维向度

现代公共管理,不仅关心专业领域的技术价值,更重视对公共服务伦理道德的追求。公共管理的职业属性要求其发展职业的伦理,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机制和制度化的利他主义机制、历史表明,仅依靠法律和外在的控制,无法创造一种更好的公共管理秩序,促进负责任的行动,没有道德的伦理支撑,公共管理是不可能持久的。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在公共管理中突显出的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一些职业标准和人生准则,如现代西方国家公共治理中不同层面所确立的对生命的尊重、公平、正义、责任、廉洁、高效等。这些观念和标准的确立及实践,在树立公共管理组织良好形象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维护了社会共同利益。

从各国实践和我国实际出发,笔者认为现代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构建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彰显法律权威

公共管理突出社会的公共意志,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不可能稳定地为个人所意识和代表,它必须通过法律规定和制度设置加以确定。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是促进民主、维护秩序的坚强保障。柏拉图认为法治的关键是树立法律至高无L的权威。亚里士多德提出“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并强调国家的执政人要严格执行法律,维护司法正义。法不执行无所谓“法”,缺乏执行效力的法或充斥不确定因素的法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破坏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耗损公共管理职业的核心服务价值。作为权力委托人,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价值的体现者,国家法律规范的忠实执行者,并在国家法律制度的框架内,以基于法律制度为本的规范程序为依据,公正合理地履行自身职能,最终实现在法的普照下更好地体现服务价值。

2.配置优质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分化、分立后的产物,有了公共部门才出现了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才成为专门的绝大多数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如果说在传统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管制、管理是最基本的公共物品的话,在走向现代文明的「业社会及随之而来的后工业社会里,服务则取而代之成为最重要最稳固的公勿品。“社会中其他公共物品以至于整个公共物品体系,都是建立在服务这一最基本的公共物品的基石之上的。” “公共管理提供一类特殊的公共物品,它的公共性决定了只依靠市场和社会不能保证有效供给,必须由公共管理执行组织来负责提供。职业的公共组织不是为组织自身利益而创设,它的产生应具有一更厂泛的社会公共标公共组织的行为应促进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管理者则应运用其专门的职业技术和特殊的权力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并合理配置,创造出公众所需的不同层次要求的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需要。

3.承担公共责任

从最狭义的解释来看,公共责任是指向卜级负责,要求向某种权威来源说明个人行动的过程,处理的是有关监督和报告之机制。此种公共责任概念采用的是“命令与控制”的定义方式,含义是外部监督、辩护、顺服、奖惩、控制等意义,它通过清楚的法规命令和正式的程序、监督与强制来达成在当代,公共责任的概念已扩展出更广义的内涵,它具有多种善恶价值判断,涉及到国家、政府以及人民利益关系,既是制度又是伦理。作为一种义务,它要求公共管理人员承担为国民尽责,为服务对象效力、谋利的重任,这种义务的具体内容则由国家、政府和管理机构的性质、任务、政策法规以及道德原则确定。同时,公共责任又是一种任务,它要求公共管理者在履行义务和职责的过程中,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完成权力主体交付的任务。从伦理价值角度来看,公共责任赋子了行为人道德上的寄托和约束,是伦理准则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的统一。准则意识是管理主体的原则立场和根本态度通过对管理客体的调控,达到由内及外的日的,它突出表现为主体的严格律己精神和责、权、利的平衡;目标意识的核心则是公共治理的理想,是激励人们进取的精神力量,它对公共管理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对组织系统的良性运行起着调节、内驱和导向的作用。

4.提升公共职业价值期望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文5

关键词:公共管理;价值定位;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2801

公共管理的根本特征是“为公共服务”和“追求公共的经济利益”。基本价值的理念是民主政治与公民的权利,其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受到公共权利与法制的限制与制约。公共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公共行政的以效率作为基本的价值核心的相关内容,重新从民主、人权和法制的角度出发进行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与构建。

1公共管理的定义

公共管理主体一般是政府机构,广义的公共管理中人民是主体。公共管理的定义是一个新思路、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时间的运用,并且是在公共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的。总之,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功能、理念、组织和手段进行公共管理的相关事务。

2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

2.1传统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

传统的公共管理执行效率是经济学中的主导价值观。大多数人会将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视为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公共管理目的是在雇员与官员处置之下,有效的使用现有资源,并且促进公共计划的经济、快速和完美的完成。但是随着传统的公共行政的管理模式的对于现行的改革需求和理论已经相背离,所以现阶段国内外对于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进行了相应的改变。

2.2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

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实现了从效率优位转移到绩效优位,并且以部门管理规范制度和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对管理结果与管理者责任进行评价,从而实现了政府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并且将经济、效能和效率作为新的公共管理价值意义评价因素。

3构建公共管理价值

3.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内容有新发明和新创造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相关过程,也就是新的技术成果一般是从开发研究与市场的推广全部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中总结为管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要素的组合方法创新和要素的创新,以及相关要素产品的创新从而构建创新性的公共管理。要素的创新是企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针对现有的资源要素合理地进行分配,主要内容有人员、材料和设备等。要素的组合方法的创新包含生产的工艺和生产过程中的组合、产品的创新是对产品结构。品种和效用等方面的创新过程,三方面共同协调推进公共管理的构建,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

3.2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建立或使用新制度组织结构和运行的规范的安排,例如:国家现行的经济体制,企业组织的形态和运行机制,制度的创新过程也是管理的实现过程。在现有的国有化经济战略性的重组环节中,以及企业所建立的制度进程中,都在进行组织化的革命,并且开始步入攻坚阶段。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不仅仅是从生产资源方面开始,还是对人们的拥有的使自己或者是他人的损益权利。并且企业是市场主体,在经营机制中的创新主要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的经营,这也是市场经济管理价值的构建。

3.3组织的创新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而进行组织创新。其次,从生产函数的企业观念转变,组织创新不单单是技术创新。需要从技术创新转移到组织本身上,并且正确的看待组织创新,在将组织的自身为组织创新中心时,需要对管理人员修正的组织机构。奖励办法、沟通能力、技术转变和工作环境入手,改变管理人员行为。这两种观念均是传统组织理论。组织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创新角度对组织进行改革,在组织进行创新时需要及时掌握适度原则,但是组织活动不能过于频繁,这样会使组织经常处于不利的动态状态,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

4公共管理的价值表现

4.1法律性

在进行公共管理之前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管理主体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客体的规范性。公共管理的价值的表现还体现在法律法规内容的整体性上,对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明确、可操作的规定,使管理机构规范自己行为。

4.2行政特性

通过行政命令的运用公共管理机构进行公共政策与管理权限的控制,依据行政方式进行指挥、组织、监督与调控,并且对公共事业的相关活动进行直接的控制与干预。

5结束语

公共管理需要从政治角度出发,其价值定位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并且通过建立公共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服务等,体现我国政府的公共利益本质。

参考文献

[1]赵海洋.浅谈公共管理价值取向[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120.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文6

关键词:新常态;公共管理;困难;出路

一、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管理体系、能力同现展目标间的差距

伴随现代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社会公民逐渐感知到良好的社会发展气氛,以及文化建设的繁荣气氛。我国在进行社会治理的体系、能力等方面也获得较为突出的发展,可是其依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行政生态发展有关要求。比如:我国现代的法治建设中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及时予以有效的完善。社会居民民主化落实程度较低,要实现全民民主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机关单位的制度运行体系过于固化,对日常管理工作的处理效率尚未获得有效提升,繁冗的政府部门无法满足民众真实的办事诉求。社会网络中有种类繁多的制度条例,而网络化的制度条例需要健全的制度基础实施约束,因此政府、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需要联合起来,对社会发展当中出现的利益配置不均、缺失公平等尖锐问题进行协力解决。政府、社会中的组织与民众都是社会治理中的主体,社会治理能力缺失着重展现在政府、社会组织与相关政策的不健全上,社会民众和政府部门工作之间欠缺协调等。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办事能力影响社会治理落实的成败,思想意识、办事能力层面上的缺失,严重影响社会治理工作的成效。不同的机构部门中的人员,其具体工作内容较为模糊,不具备良好的配合能力,更是无法收到良好的治理成效。因此我国在治理能力以及各个治理体系等方面实现的发展,同现代化社会治理的要求依然有很大差距。所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改革,推动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之间的发展,是实现社会治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关键前提。

(二)公共管理手段与措施过于单一

公共管理工作者在实施公共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使用各种有效的工具、技术、手段等来完成管理工作。公共管理技术中包含:数字治理、智慧政务、风险评估、科学决策、绩效治理以及应急处理等技术,其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工作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具有较为完善的制度约束与规范,较为先进的体系结构,因此政府部门也会使用公共管理技术实施管理工作。公共管理技术被政府机关部门所大力推崇,可是其对于公共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的帮助却非常少。这是因为政府未能使用有效适合公众利益的管理技术实施管理,其主要是应用便利、稳定、突出政绩的管理技术实施管理。传统而单一的管理工作模式让政府公共管理工作耗时较长,长时间持续下去就会导致社会群众产生信任危机。

(三)公共管理工作者思想意识亟待提升

社会伦理的价值体系、组织文化等都会影响公共管理工作者,公共管理工作者会在其影响之下产生偏差的文化意识。会导致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产生变质,变成违法乱纪行为的温床。基于健康、良性的组织文化体系,社会的染缸效应会对公共管理工作者形成良性影响,培养其遵纪守法、依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可是基于不良组织文化对管理工作者的影响,会导致公共管理工作者产生意识偏差,公共管理工作者会因为自身道德品质与社会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的矛盾,出现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并且因此会感受到痛苦不堪。因此,公共管理者的伦理价值、道德价值体系构建,需要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以及良性组织文化内容的导向。如果没有正面积极的引导处理,就会导致伦理道德缺失、权值僭越等状况的产生。

二、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实现发展的出路

(一)强化公共管理实施主体的管理能力

公共管理的落实不但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更要求社会民众对政府、社会组织等工作内容的有效配合。对于管理层面的不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民众等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也是不同的,各个社会体系需要及时强化自身的本职工作。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属于领导者,政府部门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条例,来引导社会组织以及民众进行工作落实。因此政府部门以及制度条例等需要进行深化创新与改革。及时改变传统管理架构中刻板僵化的方式,使用更加灵活、和谐的方式实施公共管理。政府实施管理的时候要注意这几点:政府部门内部一定要建立严谨的人员选拔机制与激励机制,基于对工作者的严谨选拔,来提升其工作质量,要构建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工作者的能力、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而公平的考核,不定期对工作者进行培训,基于思想政治、技术能力等层面的培训,提高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能力,切实提升工作者的公共管理工作效率。

(二)强化对公共管理方式的创新

现代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使用现代先进的公共管理方式,现代公共管理方式能够促进社会治理机制、能力实现现代化发展。因此在公共管理中使用现代先进的公共管理方式,改变死板、僵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任务,切实提升公共管理工作的成效。现代对公共管理方式的有效创新,能够切实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实现了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作用之下,国际资源和生产要素上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这会让国际生产资料的成本逐渐下降。并且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也逐渐出现,各个国家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淘汰落后的经济体和生产方式,并且也会使产业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更加快速,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公共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当前公共管理是把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科技关联起来进行管理,高新科技的应用,能够让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被提升,更能够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三)对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伦理、价值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传统的价值理念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盲目追崇金钱与权力,会导致社会总体价值观念出现缺失。政府工作者对公众的诉求视而不见,恣意践踏和侵犯公共利益,导致民众与政府部门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因此构建正确的伦理、价值体系是当前政府机关部门极为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关理念的基础之上,要对法治、民主、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体系、风气等进行大力宣导,针对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等个人行为要实施严肃的处理。并且要全力构建政府部门工作者自身的公仆意识与服务意识,培养社会民众的公德意识和公德心,切实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法治层面的文化意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所依附的宪法、法治内容,需要变成公共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伦理、价值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会影响到国民生活的诸多方面。公共管理是社会、民众与政府紧密关联的管理活动,其顺利开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合理扶持,更需要民众的有效配合与协调。公共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实现法治以及创新,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公共管理,确保国民利益的完整性,确保社会实现公平与公正,在公共管理中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实现公共管理的高效运转,确保公共管理能够带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怡.基于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7(0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