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未来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未来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未来发展

农业未来发展范文1

1当前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没有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目前,由于经济成分的复杂性,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还没有配套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加上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农业经济飞快发展的节奏以及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无法与基本经济体制相和谐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变得缓慢不已,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急需制定一套系统的、适合现代农业市场行情的改进方案,以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2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的认识

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无法充分发挥效果和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很多农业管理人员依然固守着传统的管理观念,不愿意丢弃落后的管理理念,不愿意与时俱进,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进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一些农业管理人员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重视,对于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保护农业的措施不放在心上,进而导致在处理一些农业经济事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执行力不足、敷衍了事等情况的发生,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些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不端正,整体素质偏低,加上缺乏专业的培训,导致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农业的要求。所以,要想改善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就必须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提高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1.3技术上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迎来了技术创新的时代,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却没有搭乘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车,没有把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没有很好的利用网络技术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飞速发展。因此,在技术运用和技术创新方面,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2对农业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2.1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化模式的发展,也加快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具有先进技术内涵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的步伐,进而推动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逐渐将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农业经济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职能,以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可以将卫星、遥感等技术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全面实现各类农业知识与信息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大力提高农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培育优秀的人才投入到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中去,以此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促进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利用。当然,还应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意识,不断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规范农业信息的服务体系,以便于及时向农民反应市场动态,促进农业稳定、持续和高速发展的过程。

2.2转变管理理念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在管理思维上进行改变,逐渐淘汰以往那种落后的管理理念,要坚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要推行更加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农业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管理意识,从而缓解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当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要科学的部署相关工作,推行规范化的农业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定期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教育和培训,加强从产前到产后加工过程的管理,保证管理工作更加顺畅的进行。

2.3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才能克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新的、适应时展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此外,政府方面也应该做出回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鼓励相关部门不断创新体制,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推动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在农业经济产业结构方面也应该适当的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进步与发展。

2.4农业经济更加产业化

农业经济产业化不仅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带动农业产品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所以,要改变农业生产模式,以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利益关系将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联合在一起,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业管理的经济效益。

3结语

农业未来发展范文2

前言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东麓,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7个乡镇,65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幅员面积258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8000公顷,其中水田5000公顷。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兰平原和布尔哈通河两岸,海兰江和布尔哈通河两条水质优良的河流为其灌溉提供了充足的地表水资源。全市水田黑土面积多,有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水稻。

玉米和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作物,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玉米和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市农业的长期发展方向。我市农业机械发展不均衡,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的改变。特别是玉米N植、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水平还很低,生产收获产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热点,也是亮点。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1 龙井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2053千瓦,各种农业动力机械684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52台,小型拖拉机3688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种植水稻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耕作技术粗放、落后,用工量大,产量也偏低,所以农业发展速度不快。从80年代初引进日本大棚盘育机械插秧技术,到近年来由于加大水稻和玉米的科技种植栽培力度,采用深施化肥、化学除草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先进技术,引进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使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也得到提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国家两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市种植面积表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所以,发展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2 龙井市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006年, 我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104335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4896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基本上是空白。经过10年的发展, 农业机械保有量增长了迅猛。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2053千瓦以上,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6840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7731套, 联合收获机械597台。

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耕、播种、收获率分别达到90.48%、90.62%、73.72%;2016 年水稻机收比2005 年提高了51%。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在有关部门大力配合下, 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 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加到一个多月, 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即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 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促进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 影响龙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劳动力因素,我市朝鲜族人口比重大,达到66.4%,由于本地经济水平低,有大部分朝鲜族人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大量外流,特别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和农业户口的人更容易外出。农业生产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空间分散性, 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导致农业不能规模生产,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土地因素,我市属于完整的山间丘岗性盆地,不适宜超大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家庭经营规模狭小,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市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方式很难推广,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一是中小型农业机械多, 更新大型机械乏力;二是动力机械多, 专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 配套比率低; 四是低档次机具多, 高性能机具少。

4.2 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我市在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玉米机械化水平太低。我市有23000公顷旱田,玉米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65%,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旱田机械,玉米生产机械作业率低,机械收获占66.85%,严重地制约了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升,但一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板结现象与机械化严重滞后对粮食产量造成威胁。

4.3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使用取得效益。但是,我市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其表现为:一是“买不起”。大型作业机械需要10万~20万元,一次性投资大,目前我市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有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 农机手的综合素质不高,农业机械的作用未能全部发挥。另外农机部门引导、服务不到位也是农机手用不好农机的一个方面。三是“效益差”。由于部分农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具闲置时间多,造成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更换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5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趋势与发展策略

5.1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趋势

趋势一:农机的升级换代需求强劲。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趋势二:关键环节机械化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

趋势三: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 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水灌溉、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

农业未来发展范文3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农业将经历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毫无疑问,生物技术作为科学和技术在这场变革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原则上讲,生物技术本身有能力帮助人们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保护环境,但在实践中,生物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人其作用相对来说是微乎其微的。人们对它在环境保护以及促进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仍将拭目以待。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发展带来机遇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亿美元收入。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达比等人已生产出一种转基因三叶草,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该基因来自向日葵,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进而能提高产毛量。

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也包括在生态和环境两个方面。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以减低农业向原始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扩张的要求,因此,它有助于有人类保存、保护地球上仅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资源,有助于人们未来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资源开发新的产品。

生物技术已用于生产抗虫害、抗除草剂作物。正如前面所述,一些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具有抗虫害、抗除草剂的能力。1995年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转基因马铃薯,这种马铃薯能产生水晶蛋白,而水晶蛋白对科伦那多马铃薯甲虫有毒害作用。这些转基因作物能减少杀虫剂的用量,降低杀虫剂及其残留物对食物链、水体造成污染,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许多农业生产区,土壤氮素可利用量是制约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子。而一高科技农业生产区使用人造氮肥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制造氮肥要利用大量能源,据统计,英联邦农场平均投入的能源大约有50%来自肥料。由施用肥料而产生的温度气体(二氧气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不可避免地促进地球气候变暖。除此之外,农业土壤的氮素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生物技术的利用能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潜在的、真正有价值的帮助。

同样,人们可以利用真菌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温莱指出:特定的真菌类能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从而促进作物生长;真菌也能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例如纤维素等)释放出糖类,促进固氮菌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可能,包括获得转基因细菌和真菌,以进一步增强它们制造养分和释放土壤养分的能力。转基因作物的最终目标是使作物本身能够自行固氮,避免、减少使用人造肥料,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在目前尚不可能,但在将来却有望实现这个目标。

二、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农业应注意克服的问题

从经济角度上讲,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并不明显,然而,它会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因为,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输出生物技术产品而获得利润。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及其产品还远没有被广泛接受。

生物技术可能引起生产方式和人类健康的退变。这种情奖品可能会随着需要特定处理的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而产生,特别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出现。农民必须从同一公司购买种子和除草剂,否则除草剂起不了作用。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在需人造肥料的转基因作物上出现,这些转基因作物会取代传统的依靠有机肥的作物,后者在发展中国家是很普遍的,并且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也会造成许多困难。生物技术也会对人类的健康制造麻烦。近年来在英国已有这方面的报道。特别是当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基因转入农作物时,例如,坚果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若它的基因被导入其他作物,则有可能其他作物也会引起人体过敏。为了预防起见,转基因作物产品必须经免疫测定筛选后才能利用。

生物技术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人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出抗旱、耐盐、抗病虫害作物同时,也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灭绝。这一结果是由于生物技术促进农作物向它原本不适应的地域扩张而造成的。生物技术同样加速土壤侵蚀和沙漠化。农业,尤其是耕作农业的扩张会增加除草剂、杀虫剂、人造肥料的使用,农业中不断投入的能源促进全球变暖。与此同时,氮素生物化学循环的改变也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直接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

农业未来发展范文4

我们认为,部分原因是受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PE和VC行业全年募资及投资额下降;另外,2012年是农业经济运行的“小年”,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业企业利润水平下滑,这也是农业投资放缓的主要因素。

2013年的农业投资,面临非常好的机遇:

其一,整个宏观经济形势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经济回升必然带动农业经济的走强。经历了2012年的周期低谷,2013年部分农产品走势将会出现反弹,如猪肉价格,相关农业企业将会受益。

其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农村人口和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减少,为农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研究,中国的城市化率已于2010年超过50%,城市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但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城市化率还有较大差距,按照每年2%左右的发展速度,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10~15年。

其三,消费升级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为农业企业发展提供机遇。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大量的、松散的农户所供应的农产品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从长期来看,还要依靠标准化、工厂化的农业企业来解决。

未来有四种类型的农业企业可能会脱颖而出:

1.规模型农业。农业本身是传统产业,在过往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一大批靠规模取胜的企业,比如涉及大宗农产品的种植与养殖类的公司等。这类企业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对资金需求有较高的Cye门槛,后来者进入该领域短期内不会马上建立竞争优势。这类企业虽然短期利润率水平不高,但是盈利能力比较稳定,对于投资人来说是“现金牛”企业,商业模式成熟,可以快速的扩张和复制,而且在稳定的现金流保证下,企业可以向上游和下游同时拓展,延长产业链。

2.技术型农业。农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不断有新技术加以应用,农业科技化水平也越来越高。比如种子、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所从事的细分领域技术壁垒较高,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人才和物力的积淀,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门槛较高。这类企业通常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估值,因此也是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对象。而且这类企业的产品需要经过国家的登记和认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未来更容易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在行业整合中受益。

农业未来发展范文5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

1.相关宣传力度不足,农民认知度不高。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宣传力度不够,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不少农民缺乏共同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一些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足,导致引导和服务作用小、支持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2.经营运作不规范。有些社员对《合作社章程》内容不怎么了解,对理事会的职权、监事的职权、成员的权利、成员大会的职权知之甚少,参与合作经营积极性不高。而一些合作社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习惯于采用单纯搞村务管理或搞企业生产的方式管理合作社,在经营上不能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去经营,出去订货或销售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多,习惯于传统的口头或手书合同。

3.资金短缺。限于地方财力,政府扶持力度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费多由领办大户垫资自筹,而且由于利润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还无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合作社的建设中来,合作社自身也无法积累足够的资金,仅有的经费只能维持学习培训、信息宣传等基本活动的需要,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从客观上制约了合作社运营活动的发展和壮大。

4.农民的思想认识不统一。由于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不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不久,许多农民对合作社的性质及组织形式缺乏认识,认为现在都搞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么多年了,部分农民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怕自身利益受损,怕船大不好调头,怕别人抢了自己碗里的饭,所以宁愿单枪匹马闯市场,也不愿意加入合作社。还有一部分农民持观望态度。

5.缺乏技术、信息、经纪、产品营销方面的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获取市场信息、有开阔的市场路子和开拓精神的一批优秀农民,为合作社的社员提前、产中、产后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销售、运输等提供一系列服务。而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求。

6.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还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有的凭借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来办事;有的只顾埋头苦干,没有长远规划和具体设想;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总想政府和部门扶持,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在合作社内部协作意识不强,导致合作社功能弱化,竞争力偏低。因此应当倡导能人创办、基层组织创办、技术部门创办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把合作社做大、做强。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1.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在全县形成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基层干部、重点农户的培训,着重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使他们尽快掌握合作原则、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强势推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2.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政府应当安排扶植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等服务;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国土综合整治、国土绿化等建设项目,可以优先委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另外要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经登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得收入免征所得税等;另外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改善对农民合作社的信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问题。

3.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问题,应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必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组织形式、办社原则、作用和方法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浓厚氛围。

4.注重打造品牌,提升合作社竞争力。产品有质量、有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品牌,实施品牌策略,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注重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加工品,特别要大力开发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通过创建品牌,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

农业未来发展范文6

谈到发展经济传统认识离不开工业、农业、商业,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不能轻视的问题,那就是文化。如今的文化已不单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与经济紧紧的连在一起,带有了一定的物质属性。改革的大潮把文化推向了市场,文化走向市场,走向产业化,这给发展经济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曾把文化产业称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最有希望、最具有生命力的产业。仅仅几年的时间里,它就显出发展的能量和潜能。就电视节目而言,节目设置由前几年的几个频道到现在的几十个、超百个频道,有线电视有原来的“我播你看”发展为“你看我播”。有线电视多功能发展,宽带、视频电话、远程教育等,电视的潜能正在一步一步挖掘。文化进入市场的脚步一步一个里程。

1 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将文化纳入经济领域

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就是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推动思想观念的创新。谈到经济发展,我们时常是把目光放在农业、工业、牧业、商业、旅游等传统的行业上,这种做法不能说不对,因为这是发展经济的基础,但是它们的发展潜能是有限的。农村耕地有限,工业能源发展规模有限,牧业、草原也有限,这些有限的资源、能源,就制约着经济发展。所以,在抓好农业、工业等传统行业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抓好文化产业建设。在市场这个平台上,让文化很好的发挥它的精神和物质双重作用。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还需要文化、政治、人们的道德水准全面进步。做到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现在,经济已经走向全球化,传统经济、区域经济的格局正在打破。一个现代化、崭新的世界经济大家庭逐步形成。月球不再高不可攀,宇宙近在咫尺。对于发展,不能闭关自守,要认清形势,以市场为导向,去重新定位,重新选择。

在经济和文化同步发展的时代,作为文化产业显得更加活跃。我们应当用政治眼光,更要用经济眼光去审视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在发展经济中去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2 依托地方优势,发展多元化经济

作为文化和经济结合的文化产业高科技,当然是我国改革和文化发展创新的结果。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达芬奇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腾飞”。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令人关注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后,群众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恩格尔系数与收入比例不断缩小,用于文化娱乐支出逐步增加,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选择也日益增强。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健全的文化服务,才能从质和量上满足群众对我会的需求。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有现实的经济意义,而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文化产业以旺盛的活力逐渐发展着。据统计,我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从1990年到1998年增长了6倍。现在,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文化产业年创收达数千亿元。

当今,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带有时代特色文化经济双重意义的活动越来越多,如休闲经济、娱乐经济、旅游经济、会议经济、冰雪经济、服务经济、等等,这些是经济这个宠儿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仅从我省部分地区有线电视村村通情况就可以看到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和文化产业的壮大,通化、集安、磐石、桦甸、蛟河有线电视光缆进乡镇达100%,进村率90%,进屯率60%,柳河96.2%的自然屯实现了光纤联网,年创收在1000多万元。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为普及文化科技知识、丰富人民精神食粮成为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富的回报。镇赉,作为一个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积淀。有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文化实施,又有人才,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镇赉有线电视台整体划归省传媒公司之后,农村网络电视任由广电局负责,近两年来,广电局按照产业化模式建立了农网中心,实施了每个乡镇的提升改造。使其真正将网络资源作为产业进行开发,但有线电视入户率为40%,还有相当大的潜能待开发。文化产业搞好了,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丰富文化市场,同时还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员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要素,使经济多元化发展。

但是,镇赉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率很低,提供的文化产品质量不高,还满足不了广大消费者的要求。还需充分挖掘各项文化产业潜能,注重发挥文化产业作用,推进经济发展。

3 运用市场机制,做好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发展文化产业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产业意识和经营理念,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正确处理好发展文化产业与弘扬主旋律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主旋律要以文化产业为依托,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同时,作为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文化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统一体,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是信息咨询、创意设计、教育培训、影视娱乐、旅游餐饮、服饰与建筑环保等有机统一。文化产业必须着眼于社会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来运作,文化产业具有知识资本密集,技术含量大等特点。作为资源和基础都比较有优势,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优势,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不仅政府要制定更加宽松的政策,在政策和法律上提供支持和保护,更要克服阻碍,树立文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增强文化消费观念。

对文化产业,应该用工业的管理发展模式去运筹,打造具有同色的文化品牌。以品牌效应来逐步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有前瞻性,选好重点项目,看好前景,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