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教学
一、前言
微课最早起源于国外,最近几年也逐渐在我国国内得到普及。微课具体是指播放时间在五分钟左右,主要是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点、试题、解题方法,又或者是社会上比较热点的问题而进行制作的一类短小的视频。微课虽不能够当作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浓缩,但其是教材重点内容的提炼、延伸以及补充等。微课虽小,但其所起到的效用是非常巨大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微课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解疑释惑、激发兴趣以及查漏补缺的功能。
二、学生解疑释惑的平台
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失误的疑难知识点,可以通过应用微课视频生动形象、简单明了地指出其存在的不同,进而让微课能够成为学生进行解疑释惑的一个沟通平台。学生在进行学习某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知识点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对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区别不清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比如,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政治教师可以先收集三段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素材作为微课视频的第一部分。如与市场调节局限性的知识点相关的素材,第一段素材:某不良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使用地沟油提炼出有害的食用油并将其售往全国各地,致使企业破产,法人代表被判入狱;第二段素材:2015年期间,大量的民众跟风投资,致使其投资于e租宝的资金全部损失;第三段素材:漫画“赶不上趟”。政治教师可依次播放这三段素材,从而将市场调节存在的几点不足放在同一平面,并通过利用画外音对其几点局限性之间的差异进行阐述:“损人”“损己”“时间差”。视频播放结束后,利用问题进行提问学生三段素材分别呈现了哪点局限性。通过利用这样的穿插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并且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说出三者存在的差异。
三、学生增强兴趣的抓手
兴趣是进行知识学习的优秀的老师,如果政治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中去。微课的主要制作内容也可以是一些如今比较流行、热门及学生喜爱的元素,通过利用这些元素从而让微课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抓手。学习哲学知识,往往是学生的一道大难题,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在高考来临之前仍然还不能够将一一匹配哲学原理以及方法论,致使张冠李戴的现象频频发生;还有部分的学生未能够完全地了解哲学的具体范畴,通常会出现原本明确要求回答唯物辩证法却将答案写成辩证唯物论,从而损失本应不该丢失的分数。例如,网上有一段名为《罗平二中哲学小苹果》的微课视频,这段视频通过将哲学理论与热门的歌曲相互融合,为此,政治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模仿,并将其制作成一段短小的微课视频,并于课前3分钟将这段视频进行预备播放。充分利用歌曲《小苹果》的熟悉度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进而可以使其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由此看来,微课能够充分地贴近于学生生活的话题,并且通过利用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模式有效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最终使其成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力的抓手。
四、精简重点知识点的载体
在实施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均会存在有部分并不是很关键的知识点及内容,从而导致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很浪费时间,且若是让学生自主看书进行梳理,不仅浪费时间并且还耗费力气,而通过应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从网上的共享资源寻找适合的微课视频,又或者由政治教师自己自行编制的微课视频穿插于政治教学的课堂中,这样微课就变成了精简教材知识点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比如,在给予学生进行讲解财政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大量情景材料以及重点的关键词句让学生了解有关于财政的三大主要作用以及影响财政的具体因素。若是政治教师再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财政的收入以及支出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导致课堂时间不够使用,同时学生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安心听教师的讲解,并且也不能够在教学中呈现详略且得当的原则。政治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个以卡通漫画的形式进行制作的微课短片,并且这个视频还必须要能够简单明了地说明财政的收入以及支出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让学生从高度集中的思维模式下顺利投入到比较轻松活泼的短片中,并且迅速地了解知识重点,同时也获得了愉悦的心情,正好对应了“文武之道,一松一弛”的学习规律。
五、查漏补缺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实施政治教学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微课能够成为查漏补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学习有关于宏观调控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够十分清楚地辨别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特别是其中的经济手段以及行政手段。为此,政治教师可制作一个五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并在此微课中具体阐述三大手段的不同含义,再通过利用设置三段相关的背景材料能够使学生从事例中轻易掌握其中的差异,最后以价格为主要的论述点,讲解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自己对照思考,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六、结语
总而言之,政治教师必须要懂得充分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并且在制定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微课的内容选定、设计制作以及呈现使用等教学流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困惑,让学生获取极大的学习效益。微课不微,利用得好,才可以出精彩。
参考文献:
[1]包彩娥.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例谈[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12):82-85.
[2]钟宝平.如何利用微课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高考,2016,(24):13.
[3]朱光.浅析多样化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55-56.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认识高中政治教学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学科,同时高中政治课程还肩负着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完善学生的哲学、经济知识体系和培养一定的精神文化素养的任务。因此,高中政治课从某一个程度上看是一门信息包含量极广,同时具有较大难度的综合性和科学性的课程。
有不少教师认为政治教学其实就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我们国家现行的政治制度、当前的一些基本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及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哲学知识。其实不然,高中政治是一门充满艺术性和挑战性的科目。而如何获得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一直是每一个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教师的最大心愿。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需要教师合理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探索出有力的教学途径从而帮助学生获取有关的、基本的政治知识,同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完善,使得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心得到进一步的激发。高中政治课堂应该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教育使命,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均衡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是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认识不恰当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普遍都有一种逆反心理,越被教师所提倡和肯定的,他们越反感,甚至憎恶。因此,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政治就是一门宣扬马列主义、思想的课程,是一门非常枯燥乏味的思想理论课程,其实不尽然。
当然,学生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是正常现象,毕竟自小学的思想品德一直到初中的社会课程多数内容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学生从小听到大,都厌烦了。但是,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中有对政治制度和我国现有的政治现象的介绍,有哲学知识和经济学原理的介绍,有文化相关知识理论的介绍及中华传统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而这四大部分的知识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基本常识,提升其能力发展,实现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认同。但很多学生存在的错误认识,使得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滋生了厌学情绪,这都是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的。
2.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交流
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学情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如果缺乏基本的交流,那么学生的学习近况教师无法掌握,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计划也很难落实到位。这样就不利于教学相长,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重视,也必须得到解决,这样高中政治这门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课程才能够顺利开展。那么在当前教学环境下,政治教师该如何做才能够将高中政治这门带有一定艺术性的高难度课堂教好,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笔者总结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的得与失,提出以下几个观点看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高中政治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
高中政治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政治教学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起学生对高中政治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从而扭转学生对高中政治这门学科的错误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政治学科的求知欲,有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即“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释放情感”。
例如,在讲述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时,教师可以引用当前国际和国内普遍关注的“中菲黄岩岛事件”材料。课前收集整理黄岩岛事件发生的经过,可找出相关的新闻图片资料和一些媒体的报道评论,着重展示我国政府对黄岩岛事件的立场和态度。这些客观的真实性的时政新闻材料的展示,让作为热血少年的高中学生从心底里燃起对祖国的一种热爱,对国家和领土的一种关注。然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表达自己对此事件的观点和立场,释放自己的情感。学生探讨地非常热烈而投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关注我国政府的观点、立场和措施,思考为什么,从而明确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原因。当然学生所表达的看法是有偏颇的,但这过程就是让现实走进课堂,激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过程,能够逐步转变对于高中政治科目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有关知识的学习之中,使政治课不沦为空洞的说教课,取得更大成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创设合理情景,帮助学生能力提升,实现“让知识提升感受,让感受反思生活”
高中政治的材料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进行高中政治教学还需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
高中政治进行情境创设,主要可以通过时政情境、生活情景、探究式的问题情景的创设来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
创设时政情景主要是通过一些时政新闻来引入有关的学习内容,从而借助时政新闻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细胞,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创设生活情景,主要是将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引入教学,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使得学生感受到政治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科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进行到“生活与消费”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如:非典时期,很多人疯狂的抢购醋,导致醋价暴涨。因为贴近生活,学生都会感想多多,让学生先得出某些结论。但学生看法很多是不成熟甚至片面的,再明确经济学原理如何进行解释的,在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分析认识事件,纠正错误的思想观点,让“知识提升感受”。这样的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使得学生觉得理论具有真实性和可感受性,且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并且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好地做出判断,也使得所学习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
通过多种情景的合理设置,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好奇心得到增强,同时这些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开放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规划一个主动学习的路径”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要实实在在地确立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容易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密切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突出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能够在学习之中得到一种满足感,此外,主体性地位得到突出后,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获得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首先需要教师在心理上融入到学生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使得学生在心理上靠近教师,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
然后,就是在课堂具体的教学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要可以尝试通过转换角色的方法来实现,即变之前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听学生讲,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这样展开,例如:进行“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将该部分的教材进行浏览,然后教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初看这一部分的内容得到的印象有哪些。很多学生可能有印象的还是“商品、价格、价值”这几个大的方向,但是一些具体的小问题还并不是很清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学生5到10分钟再将教材内容进行细读,并要求学生将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和自己的不理解的地方找出。学生仔细看完教材后,对于教材的重难点,如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的内容等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同时学生很有可能会提问,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那么为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如何进行区别呢?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情况等。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重点部分重新进行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和了解。同时就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教师并不着急回答,而是请别的同学进行回答。最后教师在同学解答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深化。
这样,对于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经历了:“预习、自己的深化学习、思考、提问、回答、深入回答”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得到加深,记忆的牢固性也得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凸显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获得提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要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规划一个主动学习的思想路径,就好比有专家说的,坐别人开的车走十遍,不如自己开车走一遍,对这条道路来的更熟悉和对路边的风景印象更深刻。教师对知识讲解几遍,可能不如学生自主探究一遍知识生成的过程来得更有效。
4.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堂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提问以及教师的深入引导讲解是教学的主体部分。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为主导,但是学生对教材把握的准确度并不是很高所以还需要教师在学习结束后,抽出3至5分钟帮助学生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好该部分的知识。还是以“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部分的内容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梳理后,学生会发现这部分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有:
A.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B.影响价格的因素
C.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D.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
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采用知识框架结构体系,形成明确的知识关联系统,为学生更好地深化学习和记忆落实提供了简明扼要的大纲,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培养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小结
做好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项有难度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当然除了上述方法外,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还需要多与学生交流,多从学生的言谈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中政治的学习。
当然,进行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策略肯定远远不止笔者所列举的这几项。同时,笔者也坚信只要肯探索,肯多从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总结,高中政治教学就会不断有新的更好的方法涌现出来,并且能够不断提高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聂敏,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现代阅读,2011年12月,第12期
[2]宋蓬勃,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学周刊·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3期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的重点在于探讨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勇于创新、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该努力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探讨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身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是现在教学中所倡导的。师生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政治课上有的知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没有真正学懂知识的内在含义,不能灵活掌握。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同时,在指导中,教师也需要在指导中不断完善自己,增长教学水平。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分析研究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分析知识本质,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教学。(2)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精心准备,对于经济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的讲解,可以把报纸、电视等时政报道引入教学,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留心观察,政治学习生动有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有现实意义。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前预习阶段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周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渴望自己去探索,去求实。所以,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对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的汲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阶段
1.生活教学法
在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牢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一主题,把抽象理论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比如:在讲授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时,课本上给出的是这样的定义: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起次要作用。在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居支配地位,起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起次要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的例子: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矛盾有许多,民族之间的问题,国际的问题,等等,但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呢?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它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性质等等决定,制约了其他一切矛盾的解决,其他的矛盾解决以它的发展和解决为条件。矛盾的主次方面的例子:人民内部矛盾,群众之间有种种利益上的差异和取向上的分歧,人民内涵的不同群体或集团间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追求,总之在公有经济基础上有种种局部的暂时的利益冲突,但是公共利益是全局的长远的,决定了人民内部矛盾最终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和平的温和的手段来解决。这样,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定性用的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2.小组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设立一个相关负责人,并且,在每一次进行小组活动时,负责人会发生变化,这样,可以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协调与领导能力,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在安排小组活动时,可以运用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促进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消除疑惑,对知识点更加明确。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报告,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
3.案例分析法
高中政治是文科中的一项重要科目,设计到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基本知识领域,由成千上万知识点组成,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所以,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不能保证学生能完全掌握相关知识,也不能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把握知识本质,不能全面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抽丝剥茧,引入相关典型案例,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关分析,把每一个案例中所包含的政治学问题读懂讲透,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相关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解答。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课后温习阶段
在高中的学习中,课后温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是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记忆上容易出现混淆,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准确,在考核过程中失分。因此,要注重课后的温习,认真理解上课时老师讲授的内容,对上课中的疑问,要及时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更好地把握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身边政治的关注,把所学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比如:引导学生对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节目的关注,激发起学生对社会与政治的兴趣点,从而更深入、更有效、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在本质与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邹林德,刘丽.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92.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4
一、提高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求学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最为厌烦的是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内容,有些根本难以分辨其异同,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等,在初学阶段,学生往往将其容易混淆,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对政治产生厌学的心理,对政治的积极性降低,减少政治的课外学习时间,这又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听不懂、学不会、理解不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的发生,教师必须提高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求学。具体方法有很多,如:在政治内容教学前,先讲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如:教学内容的来源、与来源相关的人物,或者是人物所发生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对此感到好奇和有趣,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如:在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可以先给出一些名人的例子,如:中国明代一位名气颇大的哲学家———陆九渊,曾说:“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而另一位思想家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所谓气,就是物质实体;理,就是客观规律,这是唯物主义的代表之一。接着,再对唯物主义在各个时期不同的主张进行解说,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等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约翰•道尔顿提出“原子说”;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等等。在引出一定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应该适当地让学生放松一下,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是十分可取的。如:泰勒斯曾在草原上观察星星,一不小心掉进深坑,路人将他拉了上来,他对路人说:“明天会下雨呢!”路人笑着摇头走了,结果第二天真的下雨了。对此,有人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儿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多年后的黑格尔听了这个故事,有感而发地说了一句惊世名言:只有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在适当的时候讲小故事,一来有利于缓解课堂气氛,二来可以引起学生对泰勒斯的兴趣,加深对泰勒斯的印象,讲述名人的故事比纯粹的讲述理论更富有趣味性,将知识点与名人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此感到好奇,能有效推动学生主动求学。只有办好高中政治的课堂教育,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学生学好哲学,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语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为基本点,贯穿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教育的道路很长,高中政治的教学办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广大教师需要坚持不懈地分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真正的人人成人、人人成才。
作者:倪丽君工作单位:海门市证大中学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感悟
原来的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授课教师通常会把课堂当成讲堂,着重只注视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则会使学生感觉政治课单一枯燥、缺少乐趣、与生活实际相脱离,这样自然导致很低的课堂效率,然而真正高效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授课教师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增强技能的过程中锻炼能力,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乐趣。打造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是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必要步骤,同样是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以下就是本人对如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一些拙见,望请指教。
一、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们对高中政治的课程产生学习动力,重点是要使学生自己能够对高中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的、适应学生心里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是学生学好高中政治这门课的前提和保证。高中政治老师需要在生活里做个有心的人,经常采集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生活里的小故事或者新闻等等,让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感觉到浓厚的学习乐趣。例如我们在上《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小节时,我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小故事里包含了让人深思的道理,就在学生们听得津津乐道的时候,我恰当时机的进入课程的正题,引导学生去研究自己在生活里遇到过什么令人深思的事情?经过学生们自己交流与探讨,老师并不需要多讲解,学生们就可以掌握了生活中的一些哲学与智慧,还可以从中看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掌握只是要领和课程内容,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很顺利地完成,一举两得。教师在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们自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真正激发出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沉浸于自主摸索的境地之中,无疑是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丰富教材内容,引学生入胜
高中政治教材在内容编纂上不可能更新地像报纸新闻一样的快,在一段时间中是固定不变的,如何使学生喜欢政治课,产生学习兴趣呢?这样就需要高中政治老师丰富与优化教程的内容,剔除一些比较难、旧、偏的知识点,促使知识点生活化,易被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去创设适宜的政治情景,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直处于活跃期,一旦如此,学生便会融入其中去认真地探索政治的知识与内涵,继而可以将从课堂学习到的政治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一项应用能力,这样的一节课便是一节成功的高效的政治课。例如在进行《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节课的讲解时,我并不是单纯地只讲解理论知识点,而是以一个案例作为开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的三名大学生为了营救两名溺水的儿童,在营救过程中不幸遇难。对此事件,社会各界说法议论不一:其中有些人人觉得用三个人去换两个人是不划算的;另外有些人觉得生命本是无价的,生命换生命,不存在划不划算的比较。所以,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生命的价值如何去体现?一边是大学生在见义勇为,而另一边面是捞尸的人索取高额打捞费,这些事情表现出他们对价值的选择是怎么样的。这个引发众人关注的事件也开启了学生对人生观、价值、价值观的思考,自然学生们对大学生的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拍手称快,而对那些打捞者的恶行感到极其愤怒和指责。这样举例的事件自然让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思想上学习和反思,不仅可以对他们以后的言行起到指导作用,也成功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使政治课堂高效化。
三、合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化难为易
对于我们现在的教师来说,我们的责任重大,高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许多政治课之中的概念与理论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教材里的知识内容是单一的、静止的,所以如果仅凭教师的口头描述与讲解,可见教学效果与学生掌握效果一般。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在高中政治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让那个学生了解一些政治理论中的逻辑推理,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要求有强烈的直观性,这种直观性强了学生们才会更容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办法。教师通过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方式,采用新闻、动画、音乐、纪录片等等资料来优化和丰富课堂的内容,则会从视觉与听觉上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乐在其中,进而增加学习效率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进行《文化与生活》这一节课的讲解时,我给学生们用多媒体演示些丰富多彩的有关生活文化的图片,比如音乐、舞蹈、书法、影视、瓷器、象棋等,使学生生动感受文化的丰富美好与博大。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图片、场景等,可促使学生深层次地掌握课本知识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单一为丰富,让政治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学政治课教学,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政治课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大有加强的必要。高中阶段正是处于高考的关口,是学业甚至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并且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很多学科在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那么我们的政治教学是不是也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呢?笔者在高中政治教学第一线工作已经多年,就现今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思考,究竟怎样才能突破教学瓶颈,实现创新呢?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一、突破旧方法,推陈出新
多年来,我们的政治教学始终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后,课业压力大,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多,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讲解知识点,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尤其是高三,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知识把学生裹的严严实实的,而不是学生充分的掌握了知识。长久下来,那些来不及理解的知识还没等到被消化,学生就已经被落下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旧方法,就观念,推陈出新。
(1)这种新首先就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新颖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大量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及时的吸收,很容易就会被落下。因此,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学生学习的状况是怎样的,对当天学习的知识有没有真正的理解,课下有没有及时的复习,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的。
(2)要真正做到求新,还要结合政治课的特点,实现教材的求新。政治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和现实相结合,和时政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多去关注新发生的事件,把这些事件和课堂知识相结合。比如,哲学是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单纯的去讲哲学,讲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是很晦涩,而且难理解的。但如果和实际相结合,就能使学生对这些难懂的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如对社会上新发生的事件,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讨论的形式,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什么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求新,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更多的和社会现状,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以不变应万变,稳中求胜
这里一方面是指我们的政治教学要踏实的进行,要按照一定的安排,有计划的进行;另一方面也指我们的政治教学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住那些基础的知识点,要以不变应万变,稳中求胜。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按照一定的安排进行。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很多老师,今天发现学生这方面有问题了,就多加几堂课,明天发现那方面差了,又加几堂课,这样就打乱了原有的教学秩序,很多内容没有讲到,自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授课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课程有所安排,把学生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提前预留时间,各方面实现互相配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政治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对于政治考察方式不同,历史可能更注重史实,地理可能更注重计算,而我们的政治最注重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对知识点深刻的认识和掌握,来分析各种问题和社会现状。因此,我们对政治的考察通常通过材料分析以及论述的形式来进行,但这恰恰也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我们有很多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也不错,但就是答材料分析的时候分析不到点上。老师们都知道,这就是考试大忌,无论写多少,只要分析不到点上,就没有分。对于这样的现象,光靠背是解决不了的,重要的还在理解。要从知识点的根本出发,在学的时候就应该和相应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遇到考题,从问题本身出发,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整个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又是什么,它对应是哪个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实现稳中求胜。
三、培养综合能力,挖掘学生潜能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我们要培养他们综合分析的能力,就要往“深”里下功夫,挖掘学生的潜能。
(1)我们对于知识点本身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问题本身进行讲解。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旧的事物已经消失,新的事物也在源源不断的出现。而我们政治所讲的知识点,如唯物主义,矛盾论,实践论等等,都是事物变化之外的根本东西,是一切变化的源头,是真理。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深入的挖掘这些内涵,学生就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我们的政治教学也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课本上,应该对课外知识以及原理有更多的认识。这种广度的扩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现有知识,更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想扩展的过程,也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但对于这方面,我们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毕竟高中的课程繁忙,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也不同。但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如果学生有这样的潜质和意向,我们就要积极的帮助他们进步,给他们创造条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我有一个学生,对于哲学十分感兴趣,我向她推荐了几本哲学著作,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样的作品对于高中生有些许难度,但她很喜欢。实际上,从不懂走向懂,从完全看不明白到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也是进行深入研究的第一步。
教育理念以及各种方法在不断的进步,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出现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要实现政治教学的创新,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政治教师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本身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东伟.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