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的前景

统计学的前景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 统计学 挑战 机遇 教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贵州民族大学联合基金(黔科合J字LKM[2011]09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35-01

1.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深深的影响着统计学的发展。能否利用传统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海量的数据做出快速、准确的处理并获取相关信息?如何对传统的统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改进或探索新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来对大数据进行挖掘与处理以获取信息?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统计分析师或数据分析师?如何将“大数据”处理技术融入相关统计学课程教学以促进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统计学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2.大数据与统计学

“大数据”随着社交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兴起而产生。一般认为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实时性及价值性四个基本特征,包含分析、带宽和内容三个要素。“大数据”在数据来源、数据结构和处理方法方面对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产生了冲击。第一,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来源不再是原来的简单抽样,而是“样本即总体”,直接将总体作为研究对象。第二,在大数据时代,研究对象也不是原来单一的结构化数据,由于数据的多样化与规模化,我们更多的是研究非结构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数据挖掘和信息获取。第三,数据处理方法也不是简单的采用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于统计学中的异常点,不再采取以往的丢弃或者平滑处理方式。

“大数据”处理技术对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科之间的发展是相互交融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其本质上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其发展对统计学学科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一面,同时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首先,海量的数据有利于提高各类统计分析的精度,如减小抽样误差等。其次,较之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现有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耗时较长。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关心的不是数据量的多少,而是数据量所蕴含的信息。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是以较少的数据进行精确度相对较高的统计分析,这是“大数据”分析所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统计学在数据收集方法、模型选择、模型假设以及模型诊断方面有很大优势。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有海量的数据,并不是每一个“大数据”问题都适合用现有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处理。

3.对策与建议

3.1 夯实基础教学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夯实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清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于许多传统领域,如生物、医药以及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我们面对的多是“小数据”而不是大数据,因此基于样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进行此类问题研究的最有效的科学手段。

另一方面,我们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对统计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拓展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将已有的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运用到大数据处理的技术研究中。如在大数据环境下怎样进行数据的收集、筛选与甄别、存储与分析等,如何分析并厘清可能的数据来源与范围,如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如何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统计参考标准,以及如何对依靠非传统数据源加工生产的统计数据进行规范的统计推断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对具有统计背景知识人才的需求必定越来越多。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特别是“大数据”的特点,切实加强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与拓展教学。

3.2 加强统计学专业软件教学

“大数据”环境下,对统计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海量的数据与多样化的数据,一名合格的统计人才或数据分析人才不单需要良好的统计素养与扎实的统计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数据的存储与整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的教学。

针对传统的“数学证明+手工计算”或“重理论轻专业统计软件”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可将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融入课堂教学并安排一定的课时上机学习统计软件,以此提高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加深对统计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在加强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如SPSS、R、SAS以及Matlab的教学过程中,要摈弃“会软件的操作即会统计技术”的思维,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操作与相关算法,深入思考算法的实现与相关理论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对“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要求,包括数据搜集、发掘、存储以及计算分析过程中的算法与设备要求等,引导学生针对大数据进行软件升级与开发。

3.3 突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

大数据的产生和发展源于规模经济问题或超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每一个大数据问题的研究都是与实际经济或社会问题紧密相联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由易到难,通过案例教学逐步引入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分析全局观以及进行实际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统计人才,而合格的专业统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统计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与统计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融合各种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统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或课堂外的统计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统计实践。如,指导学生针对他们感兴趣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统计实际问题展开统计研究,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

4.结束语

总之,在“大数据”环境下我们既要积极面对挑战,又要紧紧抓住机遇,切实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需求,既加强对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统计理论的教学,又积极开展 “大数据“环境下的拓展教学,推动统计学的发展,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统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国杰. 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 .

[2]姜奇平. 2013 全球大数据-大数据的时代变革力量[J]. 互联网周刊,2013,1.

[3]游士兵,张佩,姚雪梅.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 [J]. 珞珈管理评论标,2013,2(13).

统计学的前景范文2

关键词: 神经系统 小学低高年级 教学影响

一、概念界定

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一二年级在正规学校就读的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五六年级在正规学校就读的学生。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包括c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及植物性神经。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

二、教学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教学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学习,没有纪律概念,学习能力有限,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内容设置比较少,并且在课堂中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低年级学生还没有从幼儿园的环境中转换过来,老师讲课多使用儿童化语言,慢慢过渡到成熟语言。

教学内容多为简单的字词、拼音等,文章都比较简短,培养阅读与朗读的基本技能,要求掌握简单的加减运算和对几何体的直观认识。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把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大量运用各种插图,如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填空组词等。

(二)小学高年级教学特点

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多营造民主气氛,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如组建班干部群体。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如开展竞选班干部和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等项目的竞赛活动;在课间纪律、卫生、语言文明、作业、佩戴红领巾和文明学生牌等方面,则开展小队竞赛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读书赛,唱歌小赛场,家务小能手等。

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多,且与书本相结合,更注重理论知识,在几次见习中,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多被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比较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鼓励性的词语,少了儿童化的词语,教学设计一环扣一环,并且设有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诵、小练笔、视频观赏等环节,很少出现游戏的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为数学公式、几何题、应用题的解答,600字左右的课文及课后10个左右的生字词。知识内容生疏,知识面宽,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

三、原因分析

(一)小学低年级神经系统特点分析

小学低年级多为7-8岁儿童,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半球继续发育,脑重由6岁时的1200g增加到1300g,接近成人的脑重(1350g~1400g),同时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细胞之间的轴突与树突间的联系更紧密,出现许多新的神经通路,颞叶发育接近成人,额叶迅速生长,使儿童运动的正确性及协调性得到发展。

对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尚未完善,他们能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识,但这种能力还不太完善,仅是直观的、形象的,对抽象的、概念的知识理解能力弱。

(二)小学高年级神经系统特点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多为12-13岁,这个时期的儿童脑重量增加不多,主要在进行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复杂化的过程,为儿童的推理、想象、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打下物质基础,也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记忆力更有效率。

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质细胞结构功能在强烈地发展和形成,这是联想、推理、概括等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大脑功能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四、建议

(一)低年级教学建议

1.教师可多采用游戏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给学生一个幼儿园到小学的缓冲期。让儿童在运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动,促进额叶的生长发育,培养儿童的肢体协调性。

2.教师可多采用看图说话、图片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利用视觉通道进行学习。

3.对于低年级语文生字词的教学要求应适度,适度的要求可以帮助儿童完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日后教学中,可逐步提高难度,帮助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这一时期的儿童语言能力不强,还部分带有幼儿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符合该年龄段的特点,即带有儿童化的色彩。

5.教学中可设定口号,并制定一系列班规及学习规范,帮助儿童意识化自己的行为,强化学生的自控能力。

(二)高年级教学建议

1.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语言应该去除儿童化,更强调科学性和逻辑性,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该年龄段儿童的神经系统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理解上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日常教学的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2.教师应更重视训练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如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活动方案、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将神经系统的物质基础具体化。

3.教学难度、时间长度、活动设计都要与低年级不同,要求儿童维持一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学会采用不同的记忆策略学习。

4.教师应该适度提高阅读、写作的难度与要求,数学方面进行更抽象化的教学,培养该年龄段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靖玉.浅谈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方法[D].新课程:教研版,2011.

[2]李进起,张素先.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六年级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D].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7A):110-114.

[3]刘玉平.浅析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相关教育[D].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6):153-153.

统计学的前景范文3

关键词:化学教师;化学教学;环境事件;环境意识;良好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99-01

一、环境事件为什么可以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环境问题复杂多变,所以环境问题分类较多,所呈现出来的环境事件也就极其复杂,当代全球著名的环境事件较多,例如震惊世界的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等。这些环境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体的伤害各不相同,导致人体出现各类病症,如日本的“痛痛病”是由于镉中毒引起的,它导致人体骨骼变脆,以至于当人们咳嗽或大笑时骨头都能断裂。可以说,每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不同的原因,事件发生后人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与我们化学有关,所以,如果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对这些经典案例能正确运用的话,可以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所以,环境事件在化学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催生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如何通过环境事件的讲解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许多实例都是学生学习化学最好的素材,而环境事件能更好的被运用到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所以,化学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环境事件展开课堂教学,使案例贯穿整个课堂,则有利于提高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走进和亲近生活,学会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化学,并能更加灵活的运用化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以环境事件作为案例教授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教师怎样才能通过环境事件的讲解催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运用环境事件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能不能迅速带领学生走进课堂,导入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引言的设计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够运用环境事件作为实例巧设情境,与教学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则会使催生学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例如,讲解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时,教师则可以引入温室效应的相关案例导入新课,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工业和生活中大量二氧化残、甲烷等气体的排放导致的,它给人类生活会带来很大影响,很可能使地球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低地城市被淹没。化学教师教学实例讲解中引入问题,如二氧化碳、甲烷为啥被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CO2、CH4过多为什么就会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由此又可以引入新的案例,如我国北方地区农民秋冬季节为什么会在庄稼地里燃烧麦秆防冻?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就会被调动起来,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结合生活实际,化学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问题,其不失为导入新课的一个好办法,它可以为学生制造更多的悬念,让学生从问题中产生探索兴趣。

(二)运用环境事件巧设悬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悬念是对问题没有得到答案时的一种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种企盼。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特征,巧设悬念,则会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而环境事件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原因,导致的结果也极其复杂,教师运用环境事件为例进行讲解则能够更加容易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悬念,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讲解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时,例举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展开教学就比较容易多了,20世纪50年生地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的水俣病,是因为水俣市一家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甲基汞,废水排入港湾,经食物链富集到鱼、贝等动物体中。最终人类在消费鱼和贝时再次中毒。水俣病患者语言不清,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出现严重的眼睛失明,甚至死亡。对素材简单陈述之后,教师便可以设置数个问题,给学生以悬念。例如,鱼和贝等动物吃了甲基汞这种重金属之后有没有事?为什么人只是吃鱼和贝还会中毒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重金属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些工业的发展容易导致重金属泄漏而产生环境污染?

(三)展开环境事件案例探讨,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的环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不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断引入相关环境事件的案例,设置多个问题,并组织探讨活动,学生则会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并会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环境事件案例探究过程中,学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受到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学生之间会出现争论。此时,教师只要给予适当诱导或点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教师对学生探究结果做鼓励性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讲解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时,教师可例举大量的文字材料,如文字资料: 近年来雅典人2000多年前创造的希腊巴台农神庙的建筑和价值连城的雕塑被严重侵蚀;我国故宫里的由花岗石和汉白玉雕刻成的盘龙柱受到酸雨的严重侵蚀,已面目全非,模糊不清;而敦煌莫高窟壁画也在不断的脱落。在这些触目惊心的环境事件面前,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最终结论是学生一致认为整治酸雨污染问题势在必行,同时又不知不觉的该环境事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来。

(四)运用环境事件解释原理可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化学原理或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和难懂,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如果学生教导学生学会运用环境事件等生活实例解释化学原理,则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学生遇到某些抽象难懂的化学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教师应该运用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例如倒液体的规则,教师可以将其生活化:歪着身子口对口,标签对着手,瓶盖桌上翻跟头。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巩固强化化学基础知识。

统计学的前景范文4

黄连素(berberine,Ber)又名小檗碱,是自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状茎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Ber属异喹啉类生物碱,化学结构有分子型和离子型两种,其结构中的季铵氮为整个分子的碱性中心,可以形成盐酸盐和硫酸盐。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现将最近国内外关于黄连素在以上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于下,以促进对黄连素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1

抗心力衰竭

在一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中证实,在ACEI、地高辛、利尿剂和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联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素(1.2~2 g/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9例,与对照组77例相比,黄连素治疗8周可以进一步显著改善心衰症状、6 min步行测试、左室射血分数、心室早搏的频率和复杂性。进一步平均跟踪观察24个月,证实黄连素组与对照组分别有7例患者和12例死亡[1]。这项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证实黄连素在目前国际公认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并进一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死率,并且没有发现黄连素致心律失常和明显的副作用[1],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

2

离子通道阻滞

很早就在动物模型中证实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黄连素可以延长蒲肯野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也有研究显示黄连素可以阻断荷兰猪的心室肌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和L型钙电流[2],因此有人认为黄连素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最近研究显示黄连素可以选择性阻断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的hERG(human ether-a-go-go related gene)通道,而对慢速延迟整流钾电流KCNQ1/KCNE1没有阻断作用,并且hERG通道的中央腔处的V625、Y652和F656位点是黄连素的结合位点[3]。也有研究证实黄连素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有阻断作用[4]。最近研究认为KCNC3基因的突变导致钾通道过早开放、关闭过迟或导致钾通道功能丧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发病机制有关,并且认为钾离子通道异常可能与Alzheimer病和Parkinson病的发病相关[5]。这也似乎暗示黄连素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研究证实黄连素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以及抑制细胞内钙库中钙离子的释放,说明黄连素具有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6]。并且其他研究也证实黄连素同样也对心肌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自由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因此黄连素对心肌动作电位、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管舒张都有影响,而心肌和神经元内的钙超载也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

3

降低胆固醇血

胆固醇升高与冠心病、中风以及Alzheimer病都有密切的关系,而黄连素具有明确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研究证实口服黄连素(0.5克/次,2次/日)治疗63例Ⅱa Ⅱb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个月,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分别降低18%、28%和20%,但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并且黄连素口服耐受性良好,对肾功能没有影响,对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这个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黄连素是一种机制完全不同于他汀类的降脂药,黄连素通过细胞外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mRNA,LDLR mRNA)稳定性增加,上调LDLR受体的表达来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7]。黄连素降低胆固醇的强度和他汀类药物类似,如果黄连素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机制只是通过增加肝细胞内LDLR mRNA的稳定性而上调肝细胞中LDLR的表达,那么就不能解释黄连素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时显著降低血浆中甘油三脂,因为他汀类药物治疗甘油三脂低于200 mg/dL的患者时,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效应要远强于甘油三脂,说明黄连素还通过其他途径影响脂质的合成,最近研究证实黄连素还可以通过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途径导致脂质合成两个关键之一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磷酸化而抑制肝细胞内脂质的合成,显著减少肝脏的脂质储存,这个效应就可以解释黄连素显著降低血浆中甘油三脂的临床效应[8]。虽然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药物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胆酸螯合树脂类和烟酸及其衍生物等,但是存在单药治疗血脂难以达标,多药联合使用副作用大,黄连素是一种单药治疗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血脂异常非常有前途的药物。另外这个发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AMPK信号转导的活化被认为是针对脂质异常非常有价值的途径[9]。并且抗糖尿病药罗西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抗糖尿病机制至少部分与AMPK活化途径有关[10],这也部分解释了黄连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黄连素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不明显,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是黄连素对改善血脂异常的不足之处。

4

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

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当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热点,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由于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从静息状态转入增殖状态,迁移到血管内层,虽然一方面促进了血管损伤的修复,但是也导致了血管再狭窄。研究如何防治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通常通过口服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秋水仙碱、长春仙碱、紫杉醇等或置入带有以上药物的洗脱支架防治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狭窄,但是由于以上药物的毒性和口服生物利用率低限制了以上药物的使用。黄连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和阻断细胞周期的作用,使人联想到黄连素是否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最近研究显示黄连素和黄连碱可以通过加速蛋白酶体介导的细胞周期蛋白D1降解,而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停留在G0/G1期,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血管再狭窄[11]。进一步研究证实黄连素可以通过抑制1-磷酸肌醇-3激酶(Akt) 信号通路,而不是通过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且在球囊扩张导致颈动脉损伤的动物模型中也证实黄连素可以显著减少新生内膜与血管中层比率达25%,可以显著抑制球囊成行术后的再狭窄[12]。但最近的一项离体机械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实验中却认为,黄连素可能通过显著抑制细胞分裂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和其下游靶蛋白(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Egr-1、c-fos、细胞周期蛋白D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的表达,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13]。以上实验研究证实黄连素可以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因此可能对预防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术、冠脉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后的血管再狭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黄连素究竟通过哪个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还不清楚,黄连素也可能是通过多个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且黄连素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的临床疗效也有待证实。

5

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与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存在密切的联系,有大量的研究提示黄连素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在HepG2细胞系的葡萄糖消耗实验中显示黄连素以不依赖胰岛素的方式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强度类似于二甲双胍,对胰岛素的分泌没有影响[14]。但是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研究发现黄连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发挥降糖作用[15]。50 μM黄连素加上2.2 nM的胰岛素促进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效应和10 nM胰岛素的效应相同,证实黄连素具有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这种效应是黄连素通过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和胰岛素受体底物-Akt促进葡萄糖转运4(GLUT4)移位到细胞膜实现的;另外黄连素还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级联增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的分泌和Min6细胞增殖,因此黄连素不但是胰岛素增敏剂而且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16]。

6.抗血小板的作用

早就有实验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并且有研究比较了黄连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证实黄连素可以显著抑制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胶原和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的家兔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烷A2的合成,其中尤其对胶原的诱导作用抑制最强,黄连素可能对家兔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抑制作用,并且其作用位点可能包括还氧化酶以及花生四烯酸从细胞膜的释放[17]。

7

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抗炎作用,而炎症与心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lzheimer病、Parkinson病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黄连素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活化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 AP-1)的结合减少还氧化酶-2(COX-2)的表达,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机理不同[18]。黄连素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核转录因子NF-КB信号通路抑制IL-β、TNF-α的产生[19]。在心肌细胞中证实中性硫酸黄连素能够抑制脂多糖刺激心肌产生TNF-α,因而黄连素可能对感染性休克导致的心肌抑制有保护作用[20]。研究证实黄连素可能是通过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同时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 的表达,来对乙醇导致的胃粘膜损害产生保护作用[21]。另外也有研究证实黄连素对食管癌恶液质状态的改善与抑制IL-6的表达有关[22]。以上研究均支持黄连素具有抗炎的作用,也有研究结果证实黄连素也有促进炎症的作用,在Alzheimer病实验研究中发现黄连素可以显著促进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炎症相关因子IL-1β、COX-2和iNOS的表达,抑制炎症负调节因子PPARγ表达,有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23]。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黄连素可以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吞噬而对非特异性免疫有促进作用[24-25],以及最近研究证实黄连素抑制PPARγ表达相一致[26]。由于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来源相同,故黄连素促进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也就不奇怪。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加,那么炎症因子的表达也就会增加,黄连素似乎对Alzheimer病不利。但是最新的研究证实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可以促进老年斑的清除,并提出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是治疗Alzheimer病的新策略[27]。同时在一项美满霉素治疗Alzheimer病的实验中也证实美满霉素虽然可以抑制Alzheimer病的转基因鼠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炎症因子表达,但是老年斑却是显著扩大,而且转基因鼠的记忆并没有改善[28]。本人认为单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而不针对老年斑的清除来治疗Alzheimer病是不会成功的,这也解释了以前从抗炎、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的角度治疗Alzheimer病的大量临床实验失败的原因。虽然临床流行病学的结果支持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Alzheimer病的发病率下降,但是那可能是老年斑形成以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能够减少Aβ40/Aβ42的产生,老年斑形成以后,再针对抗炎治疗可能对老年斑清除不利。我们可能应该改变治疗Alzheimer病的临床思路。黄连素由于具有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吞噬作用而可能对Alzheimer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黄连素是一种结构明确,来源广泛,临床使用非常安全的中药单体,并且药理作用确实可靠,机制非常多样、独特,但对黄连素的药理机制了解不够全面,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黄连素口服吸收率很低,实验研究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临床应用的结果,这是要注意的地方。以上只是总结了最近几年黄连素的部分药理研究结果,并探讨了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Alzheimer病方面的应用前景,希望能够推动黄连素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和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使黄连这个古老的中药早日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Zeng XH,Zeng XJ,Li YY,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berberine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secondary to ischemic or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Am J Cardiol, 2003,92(2):173-176.

[2] Lau CW,Yao XQ,Chen ZY,et al.Cardiovascular actions of berberine[J].Cardiovasc Drug Rev,2001,19(3):234-244.

[3] Rodriguez-Menchaca A,Ferrer-Villada T,Lara J,et al.Block of hERG channels by berberine mechanisms of voltage-and state-dependence probed with site-directed mutant hannel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6,47(1):21-29.

[4] Wang F,Zhao G,Cheng L,et al.Effects of berberine on potassium currents in acutely isolated CA1 pyramidal neurons of rat hippocampus[J].Brain Res,2004,999(1):91-97.

[5] Nelson R.Potassium channels have a key role in neurodegeneration[J].Lancet Neurol,2006,5(4):298-299.

[6] Cao JW,Luo HS,Yu BP,et al.Effects of Berberine on 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 in Smooth Muscle Cells of Guinea Pig Colon[J].Digestion,2001,64(3):179-183.

[7] Kong W,Wei J,Abidi P,et al.Berberine is a novel cholesterol-lowering drug working through a unique mechanism distinct from statins[J].Nat Med,2004,10(12):1 344-1 351.

[8] Brusq JM, Ancellin N, Grondin P,et al.Inhibition of lipid synthe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AMP kinase: an additional mechanism for the hypolipidemic effects of berberine[J].J Lipid Res,2006,47(6):1 281-1 288.

[9] Ruderman N,Prentki M.AMP kinase and malonyl-CoA: targets for therapy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J].Nat Rev drug Discov, 2004, 3(4):340-351.

[10] Fryer LG,Parbu-Patel A,Carling D.The anti-diabetic drugs rosiglitazone and metformin stimul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through distinct signaling pathways[J].J Bio Chem,2002,277(28):25 226-25 232.

[11] Tanabe H,Suzuki H,Mizukami H,et al.Double blockade of cell cycle progression by coptisine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Biochem Pharmacol,2005,70(8):1 176-1 184.

[12] Lee S, Lim HJ, Park HY,et al.Berberine inhibits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in vitro and improves neointima formation after balloon injury in vivo Berberine improves neointima formation in a rat model[J].Atherosclerosis,2006,186(1):29-37.

[13] Liang KW,Ting CT,Yin SC,et al.Berberine suppresses MEK/ERK-dependent Egr-1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hibit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regrowth after in vitro mechanical injury[J].Biochemical pharmacol,2006,71(6):806-817.

[14] Yin J, Hu R,Chen M,Tang J,et al.Effects of berberine on glucose metabolism in vitro[J].Metabolism,2002,51(11):1 439-1 443.

[15] Leng SH,Lu FE,Xu LJ.Therapeutic effects of berberine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rats and its influence on insulin secretion[J].Acta Pharmacol Sin,2004,25(4):496-502.

[16] Ko BS,Choi SB,Park SK,et al.Insulin sensitizing and insulinotropic action of berberine from cortidis rhizoma[J].Biol Pharm Bull,2005,28(8):1 431-1 437.

[17]Huang CG,Chu ZL,Wei SJ,et al.Effect of berberine on 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 in rabbit platelets and endothelial cells[J].Thromb Res,2002,106(4-5):223-227.

[18] Kuo CL,Chi CW,Liu TY.The anti-inflammatory potential of berberine in vitro and in vivo[J].Cancer Lett,2004,203(2):127-137.

[19] Hsiang CY,Wu SL,Cheng SE,et al.Acetaldehyde-induced interleukin-1 β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production is inhibited by berberine through nuclear factor-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HepG2 cells[J].J Biomed Sci,2005,12(5):791-801.

[20] Yang J,Wang HD,Lu DX,et al.Effects of neutral sulfate berberine on LPS-induced cardiomyocyte TNF-α secretion, abnormal calcium cycling, and cardiac dysfunction in rats[J].Acta Pharmacol Sin,2006,27(2):173-178.

[21] Pan LR,Tang Q,Fu Q,et al.Roles of nitric oxide in protective effect of berberine in ethanol-induced gastric ulcer mice[J].Acta Pharmacol Sin,2005,26(11):1 334-1 338.

[22] Iizuka N,Miyamoto K,Hazama S,et al.Anticachectic effects of coptidis rhizoma, an anti-inflammatory herb,on esophageal cancer cells that produce interleukin 6[J].Cancer Lett,2000,158(1):35-41.

[23] Feiqi Zhu,Caiyun Qian.Berberine chloride can ameliorate the spatial memory impairment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beta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e rat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J].BMC Neurosci,2006(in press).

[24] Kumazawa Y,Itagaki A,Fukumoto M,et al.Activation of peritoneal macrophages by berberine-type alkaloids in terms of induction of cytostatic activity[J].Int J Immunopharmacol,1984,6(6):587-592.

[25] 耿东升,刘

发,刘学彬,等.硫酸黄连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6):536-539

[26] Huang C,Zhang Y,Gong Z,et al.Berberine inhibits 3T3-L1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the PPARgamma pathway[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6,348(2):571-578.

统计学的前景范文5

[论文摘要]通过采用文献資料法分析得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的缺失与人们对竞技教育的误解、应试教育的导向和儒家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因素有关。对此,本文从提高体育教师教研能力、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竞技教育思想、优化竞技教育内容和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四方面提出改革思路,发挥竞技教育在完善人格、促进终身体育观形成等方面的作用。

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与竞技教育的分与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竞技教育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尴尬。一方面,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受到世人瞩目,尤其是成功举办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并获得金牌榜首位,无不使每一位国人骄傲、自豪;另一方面,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政治作用变得越来越理智,民众更多地希望从中得到“实惠”。在教育领域,学生体质健康成为被关注的重点。但令人遗憾的是,竞技教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变成众矢之的,似乎提到“竞技”二字就成为破坏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过度开发个人潜能的代名词,对普通大学生尤其是没有运动天赋者而言,如何带有歧视,而对其正面作用的提及变得慎之又慎。

诚然,由于我国的特殊发展历史,对体育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在我国建国之初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受当时国情和前苏联体育思想的影响,曾一度把竞技教育当成体育,而不关心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要求全部按照既定的模式达标,忽略个体差异,这显然有失偏颇。但现在达标标准细化,是否就意味着学生体质能得到很好的个性发展呢?是否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热衷于参加体育锻炼呢?据我国1985年到2005年对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显示①:大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下降幅度较大,上下肢、腰腹肌力量下降幅度明显,体重超标者增加。另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经过了12年的中小学教育后,竞只有22.93%的大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其中,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这说明,虽然是一刀切的达标标准,但有其存在的价值,至少在参与体育锻炼之初对学生有一定的引导和强制作用,很多学生迫于达标的压力必须参与体育锻炼。我们知道,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初,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生理反应会较为强烈,如果是仅仅涉及耐力和心肺功能的锻炼,又有枯燥和单调之感。普通高校大学生由于缺乏锻炼实践,在对未来身体反应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用毅力来克服惰性和畏难情绪,只有把积极参加锻炼并争取达标作为唯一途径。这就要求“达标”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要符合现代大学生身心特点,体现渐进式的兴趣引导特征,要突破以往机械的模式,以达到激励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竞技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促进与发展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健康标准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终身教育派生出来的终身体育思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就是培养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终身参与体育锻炼,以保持身心的健康水平。竞技体育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不仅仅是针对比赛成绩,更主要的是通过竞技教育完善人格,保持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对未来充满信心,与世界共同进步发展。通过参与竞技的过程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科学锻炼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形成自我锻炼习惯。竞技教育是外化的竞争教育,“在竞争中,青年勇于向强者、权威和极限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如今我国与世界交流增多,共同繁荣发展预示着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学生未来具备的竞争实力需要多方面教育和培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终身体育是世界倡导的体育新境界,是培养人的长远目标,我国终身体育必须结合年龄段特征,抛弃传统思想教育中的过分“谦虚”,用竞技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

三、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竞技教育改革的思考

大学生正是青春年少、活力进发、激情飞扬的年龄段,也是精力过剩阶段,这一时期的人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但又欠缺分辨和自控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增强竞技教育,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营造竞技教育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养成锻炼习惯,培养参加比赛的兴趣,势必对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等精神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提高体育教师教研能力。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竞技教育要求教师深刻领悟竞技体育的魅力,热爱体育教学并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单一的结果论不能满足他们对体育现象的认知,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一定运动技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运动生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解释现象、阐明道理,体现体育学科的科学性。在当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下,体育教师在竞技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转贴于  2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教育思想。行为改变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对竞技教育的认识差异较大,容易被竞技比赛的表面现象误导。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观念的转变起主要的教化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竞技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因为,只有正确的竞技教育思想的形成,大学生才能对科学锻炼、参与比赛形成主动意识,才能对竞争意识、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等精神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优化体育教学中的竞技教育内容。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比赛,针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安排与设计的教学内容,对吸引大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会起到关键作用,而“达标”标准只是其中的阶段目标,是过程。因此对竞技教育内容的选择、设计,应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参与感、责任感、荣誉感,通过比赛,感受成功与失败,使其身心得到锤炼,使其能够深刻地领悟到竞技教育的精髓,从而主动参加体育比赛、主动接受竞技教育。

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是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而竞技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的内容符合大学生年龄的身心特点。因此,在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要加强对竞技教育的宣传,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要使他们通过竞技教育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也为终身体育观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竞技教育对培养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学会科学锻炼,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弱化和排斥竞技教育的现象,竞技教育对锤炼大学生身心作用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而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人们对竞技教育的误解、应试教育的导向和儒家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因素。因此要发挥竞技教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作用,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教研能力外,还要从提高教研能力、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竞技教育思想、优化竞技教育内容、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人手,激发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比赛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教育。

注释:

①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②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

③赵秀红,苗艳丽.为何66%学生锻炼不足[N].中国教育报.2006--2--9.

④卢元镇.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高等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4):1--5.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等.再说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统计学的前景范文6

【关键词】静脉通冲剂;血管内皮损伤;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 6-Keto-PGF1α) 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分别是前列腺素 I2 (prostaglandin I2, PGI2) 和血栓素 A2(thromboxan A2, 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反映了体内PGI2、TXA2的水平。

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时,PGI2和TXA2在血液中含量始终保持动态平衡。而6-keto-PGF1α和TXB2比例严重失衡是加重血管收缩,促进平滑肌增生,诱发和促进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

静脉通冲剂是运用现代医学观点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而拟定的处方。由路路通、王不留行、土茯苓、萆、覆盆子、蓬子菜、川芎、丹参等十味药提取而成,功能温阳益气,活血化瘀,适用于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各种由于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疾病。

本研究通过观察静脉通冲剂对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证明该药作用于大鼠损伤血管,能明显降低升高的血栓素B2、并升高6-酮-前列腺素F1α。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Wistar大鼠20只,雄性,体重在200±30g之间(购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实验药物静脉通冲剂(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生理盐水。

1.3实验试剂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放免试剂盒。北京市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批号20081201)。

1.4实验器材

(1)CMT型全自动放射免疫y计数仪。

(2)全自动酶标仪Thermo MK3芬兰。

(3)台式离心机LDZ4-2自动平衡离心机 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4)组织剪、线剪、外科显微剪、显微镊、持针钳、显微血管夹上海手术器械厂。

(5)1#和4#非吸收性外科丝线杭州华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6)点儿康碘伏消毒液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

(7)吸收性明胶海绵南昌市祥恩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20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随机法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作为中药组。以相关导丝破坏大鼠股静脉内膜,造成内皮损伤的大鼠模型。将全部大鼠分为对照组(空白组),中药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灌胃给药方式。造模第2天开始给药,按25g100g体重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5天,15天后取材。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禁食12小时,空腹采血,检测TXB2、6-keto-PGF1α。因所需血量较多,故采用股静脉插管取血。随即分组后喂养,于实验15天时,以同样的方法取血,采用放免法测TXB2、6-keto-PGF1α并记录数值。并经原切口取出病变静脉(对照组切开皮肤、皮下,取股静脉),用10%甲醛溶液固定,制成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静脉、内皮细胞的改变。

3实验结果

从表1可见,对照组的TXB21331.48±55.20,而静脉通组TXB2明显降低为1212.37±132.7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静脉通冲剂有抑制血小板释放血栓素,从而起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对照组的6-keto-PGF1α为1124.16±309.99,静脉通组6-keto-PGF1α为1619.81±461.76,静脉通组与对照组比较,6-keto-PGFlα含量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静脉通对模型大鼠TXB2、6-keto-PGF1α的影响(X±S)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