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

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绿化;生态景观;小城镇

小城镇在我国的城市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而小城镇的发展不能仅关注数量扩大,更应该关注品质的提升。由于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城镇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也成为现代小城镇的一个评价标准。绿化是生态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衡量城镇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研究小城镇的绿化建设与生态景观环境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议题。

1.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景观是指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由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组成。因此,城镇生态景观是城镇居民与城镇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异质性区域。小城镇的景观有人造建筑景观和生态环境景观两种[1]。生态环境景观又可分为绿地景观和水域景观[1],其中绿化景观是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纽带,绿化景观建设应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基础上进行,因此绿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和谐的生态景观,即绿地建设的生态化。

2.小城镇绿化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城镇绿化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2],对于国家规定的在2000年达到绿化覆盖率50%的目标现在已经过去10年,但还是没有达到。小城镇比大中城市更加接近自然,城市环境相对较好,田园风光近在咫尺,更利于创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但是相比大中城市统一绿化,有计划和统筹安排的绿化建设而言,小城镇的绿化建设目前重视程度还很有限,多数地区还停留在自然绿化层面,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绿化。就产生效益而言,大中城市的绿化建设已经产生了相当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小城镇绿化建设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成效不明显[3]。小城镇对于绿化的生态化认识不到位,多数小城镇认为种了几棵树,铺了几片草坪就是生态绿地,就建成了生态景观,对绿化景观生态建设的认识不足。

3.小城镇绿化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绿化建设脱离实际

目前小城镇绿化建设出现了极端发展的现象,小城镇绿化建设往往不顾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盲目效仿大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一味片面追求体量大、进度快,风格上要么追求仿古园林,假山亭榭[4]。很多城镇没有考虑当地地理环境特点,盲目引进外地观赏植物而忽视本地树种。这使得小城镇绿化建设不仅失去了独特的个性,也耗费大量资金,同时由于彼此效仿,忽略了经济实力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造成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居面。

3.2忽视生态效益

小城镇绿化建设,多是形象工程,流于做表面的美化文章,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方便市民使用却考虑甚少。建设城镇绿地过程中过多注重装饰,过分强调绿地的美化作用和图案效果,人工修剪的灌木、草坪以及广场雕塑占据大量空间,人工化痕迹明显,使得绿地形式单一,虽然提高了绿化覆盖率,但是真正的生态效益却很有限。此外,小城镇绿化草坪铺设过多,这不仅增加了养护成本,对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噪声污染的效果也不明显, 生态性也较差,据统计数据表明,乔木的二氧化碳固定量大概是草坪的45倍[5],这充分说明草坪建设除了美化景观的作用之外,生态性极差。

3.3绿地布局不合理

小城镇在总体规划时,缺少生态环境统一规划,造成绿地建设无章可循,空间布局混乱,且不均衡,绿地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公共绿地人均指标偏低。大部分小城镇绿地建设沿主要道路设置,或采取“见缝插绿”的形式,仅把绿地建设做为点缀,绿化植物种类贫乏,结构单一,割裂了城镇内部绿地与大环境绿地的联系。

4.小城镇绿化景观“生态化”的建议

小城镇绿化景观应该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化是绿化建设的必然选择[6]。这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可以解决城市化与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同时也可以预防今后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小城镇绿化建设“生态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绿化景观要素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廊道―斑块”理论,构建小城镇绿地系统网络,呈现不同的绿化景观,使绿地在空间上具有关联性和点-线-面的多维性。将小城镇地域空间作为绿地景观的基质,成为绿化建设的本底;构建绿色廊道,在小城镇地域范围内,沿道路、沿河流或者在不同绿地彼此相连的通道上建设绿廊;建设绿化斑块,在镇区广场、居住区、公共设施等地区设立块状绿地,作为城市点缀,使得小城镇景观体现生态化的特点。

4.2保护绿化树种多样性,提高植物配置水平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小城镇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7]。小城镇绿化建设应该本着以地方树种优先的原则,选取乡土树种,同时根据地方自然环境条件,适当选取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使小城镇绿化建设体现物种的多样性。要提高植物的配置水平,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4.3以低碳理念构建绿化生态景观

低碳是指将所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目前小城镇绿化建设景观灯等亮化工程的设置虽然增添了城镇的景色,但是却耗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也破坏了一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小城镇绿化建设,应该把握低碳的理念,以科学态度对待周边的生存环境。利用生态工程方法,通过维持环境的生态多样性,建立一种能够抵御外来破坏并且可以自我回复再生的绿化景观,降低人工的管理以及资源能量的消耗,使景观资源持续利用,达到低碳排放目标,真正的体现低碳概念和生态概念。

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

1 引言

城镇在美化思想的指导下,绿化建设则强调的是纪念性、机械性和形式性、展示性。事实上,城镇绿化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为城镇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并非是主题游乐。特别是居住区,真正才是为居民的生活和栖居而美化的。如今大量出现的是样板示范区导向的美化,目的是展示政绩,供人参观;商利导向的美化,试图通过美化招徕住户(新建居住区)。这些都作为展示品,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意义。随着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居住区的绿化与建设、交通、卫生、教育、商业服务等也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城镇居住区的总体形象。其绿地则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伴随现代化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更加贴近了百姓的生活,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念。如今城镇绿化面积也在不断地增长,并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同时,各级领导也普遍逐步予以高度重视,广大居民倍加关心和瞩目。

2 绿化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城镇绿化工作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有些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改变了部分规划绿地使用性质(摆摊设亭,建存车棚、停车场等),使得部分绿地就被挤占。宣传执法力度、管理办法落实不够,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和车辆碾压绿地等行为查处工作薄弱,无形中助长了侵占、蚕食、破坏绿地的行为。②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建设不相适应。有的开发规划指标符合要求,但具体到施工时就发生了变化。待到投入使用时,问题更多,挤占绿地更为严重。③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明显不足。有的建成绿化区,因为产权和管理范围交接不明晰,责任不清而造成了管理不到位。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难以落实,甚至被迫弃管;有的所谓重点施工,毁坏多年建成的树木,占用绿地不缴纳绿化损失费等,这无形给绿化养护雪上加霜,以致影响了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

3 营造人居环境的绿化有效措施

1)合理规划设计。①规划设计要求执行要严格。提高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就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建设中严格按要求执行,且要到位。②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要齐全。除了绿地外,还应包括教育、商业网点、卫生保健、娱乐场所、行政管理、公用设施等。③要有超前意识,留出一定比例的待建用地。④设计注重创新和经济实用;注重管理与绿化设计手法。

对于儿童活动区,其树种树型应丰富,色彩明快,比例恰当。如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树种(无刺、无毒、无飞絮)。配置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便于记忆和辨认。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作为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配置上应考虑季节变化,营造春则繁花吐艳、夏则绿萌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的景观。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植物(雪松、玉兰、法桐、元宝枫、紫薇、女贞、大叶黄杨、和应时花卉等,萌芽、抽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相互交错,达到季相变化)。乔灌花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速生与慢长相结合。最后考虑通风、采光达到功能优先、注重景观、以绿为主、方便的目的。

2)增加投资提高绿化水平。一次性的绿化经费投入,其绿化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和出现管理水平逐年滑坡。需要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渠道,在绿化美化上要有保障。可采取如下措施。①按房屋管理面积,提出一定比例,确保绿化养护经费足够到位。②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也可在居民中筹集一定数量的绿化养护经费用于绿化养护。③职责明确,加强对绿化的保护和管理。 ④居民管理小区,可采取新的有效措施,积极鼓励认建认养绿地的活动,增强居民爱绿、护绿意识。⑤实行养护招投标,走有特色的市场化道路,实现养管分离,节约养护成本,确保绿地养护质量。

3)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提高新建居住区绿化水平。过去因管理体制不顺,养管主体单位不明确,责任不清,曾出现过“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在房屋产权单位多样化的今天,对绿化区的综合管理,也可委托具有一定实力、资质的专业部门管理,但绿化质量要把好关,实行养管责任制,明确责任。按绿化养护考核标准进行,并做现场指导和监督。

4)多管齐下,确保绿地安全。①强化全民绿化意识,充分利用媒体大造声势,利用植树节设立宣传、咨询站,提高公众爱护绿化成果的自觉性。②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遏制破坏绿化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控制树木的伐移审批手续。③加强植保和养护技术研究,提高绿地养护的科技含量。为确保绿地植保工作的规范有序和实效性,应下大气力做好绿地病虫害预测预报,生物天敌的试验和应用,生物防治方法的推广工作。

5)应用多种植物材料,提高绿化品位。对经过多年绿化的实施、总结和应用筛选,已形成了适应的乔灌草配套的基调树种(如金丝桃、金丝梅、八仙花、凤尾竹等),植物体量适中,耐阴湿,速生,并具备自我维护的功能。还应保存、丰富一些花灌木(如锦带花、黄金条、榆叶梅、斗球等);继续丰富和扩大植物应用品种,增加观花植物(如木本的杜鹃、茶花、茶梅、牡丹、月季等);同时提倡自然植被,允许多品种共存,降低养护成本。

4 正确处理绿化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规划与建设的关系。绿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规划起点的高低。高标准的绿化环境,既要有足够的土地,还要有资金。绿化所需之地,来源于规划,因此规划要具有前瞻性。

2)处理好绿地建设与城镇自然保护的关系。绿地是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开放空间,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可能载体,由此也成为开展城镇自然保护的主要场所。包括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它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而是要将自然生态引入城镇空间。因此,绿化建设与城镇自然保护的关系应协调好。

3)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绿化成果向来是“三分种,七分管”。这充分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就目前状况,“重建轻养”的现象较为普遍,更有甚者只建不管,甚至弃管,有时一处绿地弄得面目全非。绿化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对管理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追究。同时,绿化管理部门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4)处理好绿化与居民的关系。绿化的最直接服务对象就是居民。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首先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地理环境好,自然优美的居住环境好,可促进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增强绿化意识,让大家自觉参加到绿化养护和保护的公益事业上来,方能实现质的飞跃。

5 结束语

绿化美化工作,需要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的原则,要体现在绿化设计的最佳效果。在实行规范的施工程序中,需要强有力的养护管理措施,并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提高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在系列措施的保障下,方能让城镇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阶,永保自然环境的优美协调。

参考文献

[1]陈光庭.外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09-315.

[2]陈自新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文3

1 我国城镇绿化与环境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城镇绿化与环境生态保护是有联系的问题,由于城镇在开发中只见高楼林立,破坏了环境的平衡,因此需要通过绿化来弥补,具体的问题如下。

1.1我国城镇绿化规范缺少科学性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可以拿出城镇的园林规划图,但是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使我国城镇园林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并不协调,尤其是城镇老区内,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稠密的地段,尤其缺少公共绿地,因此对于这些旧城区,急需增加绿地和公共绿地面积。城镇园林规划应当结合党的的条件,通过科学分析,使城镇绿化在整个城镇拥有合理的分布和均衡的比例。

1.2我国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性问题

尽管我国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国,但我国城镇园林管理建设确相对落后,就是在首都北京,绿化与环境保护也有许多不足,就不用说其他的城镇了,其他许多城镇的园林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在城镇的开发区、各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管理,自成体系,缺乏全局性的规范管理体制。从中可以看出城镇园林监督机制薄弱,也暴露出城镇园林监督制度的不足,可以看出本身具有缺陷和信息不完全透明的客观事实。在我国,还有很多城镇园林管理部门都未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没有把城镇园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之中,所以在城镇绿化措施方面的重要内容,还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考核,也没有列入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我国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性工作欠账很多。

1.3缺乏文化品味,难觅历史文脉性问题

城镇园林绿化是保持和塑造城镇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工作。城镇的绿化措施,应以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为主,同时要考虑将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再将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各方面的优势,融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之中,这样才能烘托出城镇环境的文化氛围,达到体现当地城镇特有的人文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不同城镇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与历史脉络城镇园林绿化促使,必须要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些文化背景,来进行实施,才会事半功倍。然而近年来,一些城镇的园林绿化建设都往往偏离了城镇自身的文化特色,没有考虑当地城镇自身的历史文脉,只是各取所用,姑果使人们很难从城镇园林绿化措施中,品味出不同城镇的人文风格,更难从中读出不同城镇的历史文脉,使城镇不能通过绿化措施,使其建成应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2 城镇绿化措施与环境生态保护

城镇绿化措施与环境生态保护是有重要联系的。城镇的绿化措施进行的好,其结果必然使环境生态保护得到加强,使当地居民品尝绿色生态的优势。

2.1加强绿色宣传力度有利于环境生态保护

首先,要提高城镇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第一,要提高城镇管理者对绿化环境效益认识:第二,要提高城镇园林绿化管理者的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是管理于服务之中体现,并以绿化措施为公共利益的工作状态。最后,要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对城镇绿化生态效益的认识。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地调动全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树立全民绿化意识。

2.2丰富复层植物群落有利于环境生态保护

在城镇中,各类绿化专用土地价高如金,如多城市也规定,一平方米的绿地改道,主管市场也不能给与批准,因此,要利用好绿地,需要加强科学手段。实践证明:采用乔、灌、草、花相结合进行立体绿化是有效的途径。不同植物高低搭配层次分明:可以有效利用阳光发挥不同植物的效能,乔、灌、草、花如何有机组合和搭配,把园林各种要素统一到园林构图中,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创造出美的境界。因此,合理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是实现绿化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手段。只要各种植物合理有效的配置,就会使绿地整体长势良好,发挥理想的生态效益。良好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使植物利用光照、水势、土肥等自然资源,创造出比草坪高数倍的生态经济效益。同时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场所,保障生态系统循环的持续稳定发展。

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山地城镇;绿化;发展;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73

1 引 言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经济发展对我国山地城镇的绿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山地既是自然资源、文化、生物物种的聚集中心,又对平缓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作为山地地域经济文化管理中心的城镇,其规划和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2 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建立及其主要特点

山地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山峦、河床、森林等自然要素往往要穿过城镇,造成城镇用地出现一定的零散性,且由于山地地区地势不平坦,很难形成大面积的“环状绿地”,也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针对城镇绿化的这种现状,相关专家和学者探讨出了“绿核+绿廊+绿网”的绿化模式,它是针对山地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以山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分析基础而建立的一种适应山地城镇绿化特点的绿化建设模式,“绿廊”是指绿化地区在形态上呈现出宽窄变化的廊状结构,“绿核”是指这些宽窄变化的廊状结构连接成块状绿地,这些块状绿地有彼此之间结合成了不规则、开放式的“网状”结构。这种绿化模式成分考虑到了山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传统绿化体系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2.1 适应性强

“绿核+绿廊+绿网”绿化模式相较于平原地区“环状+楔形”的绿化模式更见适应千奇百怪的山地地貌,将相对零散的城镇地域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人为绿化与自然、人文景观充分的融为一体,不仅改善了城镇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空气,缓解了温室效应。

2.2 渗透性好

这种绿化模式从自然生态的内在机制出发,可以遍布山地城镇的每一个角落,见缝插针、遍地开花,将城镇绿化切实落实到每一个角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性。例如,山地城镇的街道多劈山而筑,往往一面靠着悬崖,一面倚着深渊,普通的绿化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根本无法成活,更别提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喜欢攀岩的植物,如爬山虎等作为街道绿化的主要对象,并在最下层辅以灌木等矮小的植物,形成错落的自然景观,既美观又有实效。

2.3 系统性高

由于山地地区的地貌的错落性和差异性,山地城镇往往被分割成碎块状,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而“绿核+绿廊+绿网”的山地绿化模式可以使用不同的绿化植物将整个城镇地区的地貌覆盖起来,促使生态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效的提升了绿化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2.4 文化性优秀

一个城市的文化韵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然人文景观,而城镇绿化又是自然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绿化体系的建设可以与城镇中的特色建筑和历史文化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绿网,更是突出城市特色,心因外资的重要手段。绿化规划中要注重结合现代文化设施的建设,把握文化主题,突出文化内涵,将人类的情感充分考虑在内,通过绿廊将城镇建筑文化与绿色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使本地区发展成为可游、可居、可赏的文化名城。

3 新时期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探讨

在新时期工业革命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对山地地区的地貌环境以及自然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绿化模式的建设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策略,为山地城镇的建设添砖加瓦。以山地重庆为例,重庆坐落在我国喜马拉雅山脉与平原的交界处,且与长江和嘉陵江相毗邻,地势起伏错落有致,扩展区沟壑交错、山岭纵横,呈现出长条形山脉与丘陵相间的“平行岭谷”景观,这些沟壑将整个重庆城区分割成了许多块状结构,且每一个块状结构又被分割成若干个地图单元,是典型的山地城镇地貌特征,绿化建设更具典型性。

4 结 语

山地城镇的绿化建设既有复杂性又有规律性,在改善山地城镇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以重庆地区的绿化模式建设为例,重点探讨了适应我国山地城镇地形地貌特点的“绿核+绿廊+绿网”绿化模式,希望对我国山地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云楠,郭红雨.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探索[J].中国园林,2000(01):43-46.

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园林;工程;建设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dea of change, put forward to protec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manki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ies, making garden planning,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alent training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园林工程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建国以后,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园林工程仅供少数人观赏的消费性质,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园林绿地数量增加,园林工程质量提高,成为城市主要基础设施之一;正向着生态园林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全社会参加的环境建设工程。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除少数绿化先进城市以外,不少城市还比较落后,与生态平衡和文化休憩的功能要求相差甚远。

1.1城市人均用地面积我国城市人均用地与世界一些大城市相比较,差距很大。我国城市平均人均用地面积仅72m2。城市的大小与人均用地面积成反比,城市越大,人口密度越高,用地越紧张。而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却是对园林绿地需要最迫切的地方。近年来我国城市用地情况有所改善,但也不可能根本改观。

1.2城市人口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程度由原来的12%提高到19%。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公共绿地面积也必须相应扩大,所以要对人口动向有充分的准备和相应的措施。

1.3投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百业待兴,国家究竟能拿多少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和实事求是的分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城市化程度发展较快、土地紧张等原因外,还有对园林绿化事业的认识问题,观念落后于形势。城市园林绿化事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功能要求从游览休憩提到了维护生态平衡,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高度。有的城市高瞻远瞩,认识到绿化的重要作用,把园林绿化事业放到一定面的认识和实事求是的分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城市化程度发展较快、土地紧张等原因外,还有对园林绿化事业的认识问题,观念落后于形势。城市园林绿化事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功能要求从游览休憩提到了维护生态平衡,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高度。有的城市高瞻远瞩,认识到绿化的重要作用,把园林绿化事业放到一定的位置上,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收到一定的效果,城市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但是也有的人对园林绿化事业的认识不足,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将绿化工作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在政策上用地没有保证,资金没有稳定的来源,缺乏符合行业特点的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没有法定的位置,随意性很大,给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和巩固带来很多困难。

2 园林工程建设理念上的几个转变

2.1注重大环境绿化近十几年来,各地绿化建设立足于整个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倡“公园敞开化”,努力创造城镇新环境,将我国庭园空间的尺度扩展到城镇的大环境之中。

2.2突出地方特色全国各地的绿化建设,依据自然和城市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园林规划,突出了当地绿化特色。珠海、威海等城市,根据自身依山傍海的自然特点,绿化建设

坚持向花园式海滨城市迈进。

2.3增加绿化面积总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称为特种绿化的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平台绿化、阳台绿化、窗台绿化和水体绿化等,已成为我国城镇绿化的新途径,并得到蓬勃

发展。

2.4大色块组景悄然兴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的风格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园林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园林发展的需要。因此,一种以简洁、开旷、明朗、服务对象广为特点的大色块组景在我国悄然兴起,已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

3 园林工程建设发展对策的思考

当今制约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土地和资金因素。仅仅依靠国家是不够的,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依法办绿化。

3.1指导思想的转变 要更新观念树立生态园林观点,打破市郊界限;贯彻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3.2促进绿地发展的构想城市绿化系统的全面实现,要专业和群众相结合,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分别承担自己应该完成的绿化任务。首先要制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根据不同的地理、历史、气候、人口和政治、经济地位制定具体的指标和实施步骤。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土地,要严加控制,不允许新建。要城乡结合,统一规划,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

3.3 广开资金渠道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是保证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国家有计划的建设投资以外,协调社会团体结合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园林绿地,同时,园林部门也应开源节流。

3.4 园林建设工程的管理改革为了改进绿化工程管理,有许多重要改革措施出台:建设投资由国家财政拨款改为贷款;实行建设项目包干经济责任制度;实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实行勘察设计招投标制度;逐步推行建设监理制度。

4 园林工程建设展望

4.1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由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直接威胁着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改善城镇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就成为一项关系城镇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近年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人类与自然共存”已成为全人类关注的大事。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江河、山谷、土壤、动植物等宝贵资源,使人们崇尚自然、感受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文6

主要做法:

》》坚持三高标准,加快城乡建设一体化

云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建设工作,牢固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把城镇建设作为经济支撑的第一要务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载体来抓,高规格组织,高起点规划,高投入建设,努力打造城镇新形象。聘请南阳规划设计院资深规划部门专家,对城镇规划进行详规总编,使各项建设更加具有科学性、综合性、效益性和超前性。投入建设资金1800万元,完成了人民路、建设路、滨河路亮化、绿化、开发和鸭河一级蓄水坝建设四大工程。安装路灯及景观灯300余盏,完成街道绿化2万多平方米。系列工程使城镇面貌焕发新姿,城镇品味得以快速提升。

》》实行三级联动,体现城镇管理规范化

在城镇管理上,云阳镇党委、政府按照“绿、洁、畅、亮、美”的总体要求,实行镇政府、职能单位、社区委员会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城镇面貌迅速扭转脏、乱、差局面,有力促进了各项措施落实。

》》创新三项模式,推动城镇经营市场化

云阳镇村镇发展中心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注意不断总结、探索和创新城镇经营模式,吸引外资投入城镇建设,使城镇建设如有源活水,动力源源不断。一是创新融资模式。在城镇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中,采取单位集一点、项目投一点、社会引一点的模式,筹集建设资金,用于补贴财政投资不足部分;在商业开发中,镇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通过调规和土地置换的方法,盘活闲置土地,建立城镇资本生成机制,以土地的最大化收益投资城镇建设。二是创新开发模式。在滨河路系列开发建设中,注重先修路、建绿地、搞配套、改善基础条件,把“生地”炒成“熟地”,把“熟地”炒成“金地”,利用土地高附加值,吸引开发商投资,实现良性滚动发展。三是创新招商模式。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和人流、信息流集中的优势,对街道路灯、过街彩虹广告权进行招商拍卖,吸引资金注入,反哺城镇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市场化城镇经营开发模式。

》》注重三个结合,实现城镇发展产业化

云阳镇党委、政府在城镇建设中,结合镇域经济特点,对农业特色经济、工业经济、商贸流通经济进行重点培育,着力实现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是与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确立辛夷、花卉苗木、油桃、食用菌四大支柱产业,完善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万亩辛夷基地和特色经济专业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专业市场。二是与工业经济发展相结合。依托城镇优势,建设工业园区,打造招商引资平台,集聚骨干支柱企业。建设云阳冶炼工业园区,积极报务新上项目的协调与建设,拢起工业龙头;建设三五五库铸造工业园区,吸引汽车半轴、铸件加工企业入驻,不断增强工业实力,建设南坪工业园区。三是与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全镇工业小区达到3处,专业市场达到8处,商业区达到4处,城镇商业承载量、交易量不断攀升,繁荣了城镇经济。

成效:

一是生态大镇建设迈出新步伐。以城镇绿化为重点,提高绿化覆盖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镇完成通道绿化28公里,新建环镇防护林带1000亩,新增花卉苗木3000亩,总面积达到2万亩,新增以辛夷、杨树、油桃为主的经济林5000亩,辛夷种植总面积达到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生态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工业强镇建设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