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1
频发的自然灾害让人类意识到对自然破坏的消极影响。各种污染以及快速增长的人类不断透支着地球上资源,而直接引发生态危机。纵观历史,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建设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而且必然无法逃过大自然的惩罚和洗礼。生态觉悟以成为本世纪人类文明最深刻的觉悟之一。生态公共艺术既是伴随着生态美学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类注重生态环境的公共艺术。生态公共艺术的设计在于重视自然环境并与之和谐共生。生态公共艺术的设计并不是在公共场域内多些绿色植物那样流于表面,而是将人与自然的平衡互动作为基准点,从“以人为本”到“天人合一”。
二、生态公共艺术的设计特征
1.贴近自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自然元素在居于城市的居民生活中逐渐淡化。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渴望,对自然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成为对公共艺术的强烈诉求。为身居嘈杂现代都市的人们创造一种可以令其身心贴近自然的创作理念普遍成为世界各国公共艺术的创作主旨。完成于1983年的美国公共艺术作品《九个空间九棵树》,是在美国西雅图公共安全大楼广场进行的项目改造作品。是设计者罗伯特•欧文(RobertIrwin)为美国西雅图公共安全大楼广场创作的一个公共艺术作品。用蓝色铁丝网组成9个“房间”,每个房间有个开放的“门”,通向一棵李子树。观看作品时,光透过丝网形成丰富的运动变化。人们从作品中穿越,置身于都市环境中难得的自然氛围之中。
2.对参与者的关爱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作从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居于城市人群的生理、心理、情感和文化的需要。人作为公共艺术的审美主体,既是物质本体也是精神本体。公共艺术的生态观念贯穿于人的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生态公共艺术应大力引入人体工程学原理,对人的生理特点进行体贴地关照,使公共艺术符合人的生态特征进而充分体现人性化特征,细微严谨地考虑公共场域中人们的欣赏方式及参与活动,这就要求公共艺术创作者要深入认识、把握并尊重公共场域中的生态空间环境,关照人的参与方式对公共艺术的尺度的适应。尤其是细微处的设计,更要体现出对参与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关怀,体现公共艺术与人的互动、沟通。例如:创作者米罗位于芝加哥的公共艺术作品设有设有专为盲人解读作品的作品小样和盲文,显示出对不同观看人群的关爱。
3.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
生态公共艺术作品不仅应具有生态性,更应让参与者感知到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公共艺术在材质、色泽、质感、功能等方面应既有自然生态特点,又要适于观赏者在参与其中时感知到自身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得到来自自然感召与震撼,进而增强对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生态之间的认知。位于日本箱根雕塑之森美术馆的公共艺术作品《星形的庭院》,创作者在大地上创作了一个星状的迷宫,上面是草坪和花坛。人们行走在作品间,头顶一线蓝天,仿佛置身于无限的自然中,久久不愿离去。
4.与自然“共生”
对于生态公共艺术的设计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一种动态思维观念,这就要求生态公共艺术的设计应具有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特性。也就是说,生态公共艺术的设计不是一种固态的、静止的设计,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而又行进式的设计,它的呈现过程是自然生长的过程。并赋予作品以生命一般的内涵。1987年7月12日,第8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博伊斯的儿子在母亲的陪同下,完成了博伊斯的作品《7000棵橡树》。7000棵具有800年树龄的橡树将与城市肌理共同生长,并赋予此件公共艺术作品以巨大的生命能量。社会大众正是在这种无尽的生态公共艺术作用下,得以更多地参与到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公共空间。
5.对城市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表现
城市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公共艺术的生态化不仅表现在自然层面的重视和关怀,更应在文化层面上体现一个城市的独特内涵和文化历史底蕴。因此就要求设计者从城市本身出发,在提高公共艺术的艺术性和大众参与性的同时反映属于该城市的独特文化气质。增强公共艺术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汇聚人文思想,展现地域特色,将城市历史与城市现代文化相结合。在公共艺术的规划和设计初始进行大量的地域考察及文化发掘以展现城市特有魅力,营造浓郁人文气息。
三、结束语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文化;作用
随着现代城市的繁荣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共艺术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城市建设中,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在现代生活中,公共艺术担负着传播文化艺术精神、塑造城市公共环境、改变市民生活状态的重要职责。由此可见,公共艺术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
1 公共艺术概述
公共艺术(Public Art),又被称为社会艺术,是一个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词。这个概念起源于德国,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所谓公共艺术,就是设计者为特定的公共空间所设计的艺术作品。对于“公共”二字,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公开的、公众的,我们也可以将公共艺术理解为在市民活动的公共场所内供群众共同享有的公共资源。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公共艺术是存在于公共空间的,是社会群众所有的。那么,体现公共精神,以及能够与社会群众产生互动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特征。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被逐渐应用于城市建设中,不断丰富着城市文化的内容,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城市文化伴随着公共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公共艺术体现着社会公众的思想形态,展示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涵。
目前,公共艺术已经逐渐与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等相融合,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从多角度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它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为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缓解处于快节奏中的社会公众的生活压力;它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塑造了城市的性格特征,充分体现了城市文化的价值观念;它逐渐被市民接受与认同,成为艺术设计与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改变了城市的生活环境,影响着公众的精神状态。公共艺术赋予城市以思想,让公众在享有公共资源的同时感受城市文化的底蕴。
2 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兴起于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公共艺术开始走上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舞台。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开始成立公共艺术建设管理机构,随即又颁布了有关公共艺术管理的规定,这些措施为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建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公共艺术也随之成为建设环节中的重要内容,逐渐以塑造城市环境、增加文化气息为目的,成为展现城市文化的亮丽风景。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大连、长春等,都大力发展公共艺术,将公共艺术带进社区、广场、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中,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公共艺术带来的文化氛围,并以此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展现城市独特的个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的城市文化已经开始出现衰退现象。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在经历了20世纪的严重破坏和风雨洗礼之后,象征城市历史与文化气息的重要标志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建筑和现代化的设施。当我们游走于城市之间时,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建筑群中再也无从发现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无从考察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如今,我们正处在即刻挽救城市文化的关键时期,在保留城市发展痕迹的同时,重点加强公共艺术的发展,使每个城市都能真正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而不是千城一面。
3 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受到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所展现的文化特色也各不相同。而在城市文化中,同时还蕴含着社会公众的各种传奇故事、市民风情、风俗文化等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则通过自身独特的鲜明形象将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出来,充分表现出城市的个性特征和历史文脉。
中国各个城市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独特的公共艺术,一些城市因自己的公共艺术而使其成为重要的城市标志,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共艺术彰显了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公共艺术象征,通过这些公共艺术品,我们就可以感知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感受城市的人文气息。例如,我国广州的《五羊群雕》,这是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创作的,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羊城”便是由此而得名,这座雕塑也成为广州的标志性雕塑。
第二,公共艺术反映了城市发展中的时代精神。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总会体现在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中,彰显这座城市富于拼搏、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例如,深圳的《开荒牛》,这座雕塑充分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作为我国向世界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生动地再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开放、奋斗、勤勉、自信的精神气质。
第三,公共艺术象征着人类的精神文明。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都集中体现了人类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明。例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标志性雕塑《第一公民——小于连》,这座雕像位于布鲁塞尔中心广场,一个活泼可爱的“尿童”赤身,正在不停地撒“尿”。这座雕像背后流传着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传说布鲁塞尔遭到入侵,侵略者想用炸药将城市炸毁,正在这个紧要时刻,小于连急中生智,用尿液浇灭了导火索,布鲁塞尔获得了重生。人民为了纪念和感激小于连,就塑造了这座雕像,小于连也因此成为勇敢、光荣、爱国、胜利的象征,而这座雕像则记录了布鲁塞尔由小镇向名城迈进的过程。
第四,公共艺术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气息。城市文化依赖于公共艺术的烘托,公共艺术以其开放性、娱乐性、审美性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多美好的享受,公共艺术和城市建筑、道路景观等公共设施的结合,不断地深入到公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城市塑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市民增添丰富的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公共艺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为城市文化注入更多的内涵,增添城市的文化气息。
总结: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正在不断应用于城市文化建设,它是社会公众生活理念的集中表现,是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外公共艺术的发展,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公共艺术在表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也彰显着每个城市与众不同的个性,成为集文化、历史、环境、审美的综合体,也成为城市独特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王宏. 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2] 杨松. 现代城市建设与公共空间艺术的特性[J]. 河北学刊,2010(01).
[3] 叶志强. 公共艺术的城市功能[J]. 国土绿化,2009(06).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3
关键字: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特征
一.引言
公共艺术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一切具有公共性,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形式都能被称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作品经常是构成一处特定景观环境的主体和视觉的焦点,在空间形态、比例、色彩、质感、人们情感等方面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构成与建筑及人居环境之间的完整。公共艺术只有与城市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协调一致才是最适宜的,从大环境和系统的角度认识公共艺术景观是很有必要的。
二.公共艺术的形式
公共艺术景观除强调它的公共性与公众的交流和互动以外,在价值上,还尊重不用的文化差异,体现出多元丰富的特征,打破了传统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视觉上的审美,还强调了趣味上的“正面性”,功能上的“纪念性”等特征,在作品形态上,也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是让艺术作品走向公共空间
走出美术馆,走出工作室,让个人的“架上”作品走进公共空间,成为让公众共享的艺术。公共艺术改变了传统艺术:艺术家、作品、观众这种流程,使艺术成为真正公众艺术。一个好的公共艺术作品,有时候只要是一个好的创意,就会吸引众多艺术家和公众来积极参与的。
(二)走向生活的艺术
公共艺术与环境的协调不仅仅是视觉审美上的协调,也是与这个生活环境的协调一致。在早期,艺术的出现被看作是高雅的艺术、富人的天堂,公共艺术的产生使艺术从工作室、展览馆走向大众。一方面,它的表现越来越贴近生活,充满平常生活的情趣;另一方面,他所用材料也更加平常和廉价,表现的内容充满了生活的幽默感。在法国巴黎的5月、10月,很多艺术家会集中开放自己的画室,供人们参观欣赏,很多艺术家都利用了廉价的材料,表现的十分有个性,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三)以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的形式出现
以这种面貌出现,为它们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也是当代公共艺术的常见方式,具有雕塑的形态,又丰富了原来意义上的内涵。一些给人印象深刻的公共艺术都是经过艺术家、规划师精心布置的,公共艺术几乎都不会以一种孤立状态存在于环境中,通常都是与周围环境组合在一起。公共艺术以视觉要素的形式出现,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也会对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斯图加特,它是一座山城,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因此道路上的雕塑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些雕塑造型的顶部具有一定的识别性。
(四)壁画与玻璃艺术
壁画可以说是艺术从私人空间走向公共空间的最早形式。在欧洲,建筑壁画应该是艺术走向公共空间的第一步,很多国家都有过推动自己的公共艺术的政策,例如,在法国,为了不拆毁旧的建筑,艺术家在这些建筑立面上进行绘画,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艺术品形象和品味。在国外很多城市街头,都能够看到很多这种描绘生活的写意艺术,使人感到欣喜、惊讶和浪漫。
(五)在时间上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
随着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越来越多,艺术家们更喜欢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创作作品,所以作品的坚固与地点的固定越来越不受艺术家的喜爱。公共艺术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相对于传统雕塑的永久性更具有灵活性,它们只存在于某个时间段和地点。例如法国巴黎一件被冰冻住的衣服,冰慢慢融化,好像在传达着:我们终于可以在某个困境中挣扎出来,可是要慢慢等待,这决定于周围的环境,好像自己无能为力,这个等待的过程就实现了艺术家的观念。如果去欧洲旅行,也会看到很多很好的街头艺术,它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乐趣。
三.公共艺术的特征
(一)针对特定时代、地域和环境
它不是放之四海皆可用、普遍适应的艺术,它是针对特定时代、地域和环境的。
(二)公共艺术应引入社会学
公共艺术景观强调了公共性,是与社会、公众、空间相互作用实现的,它的方法和观念首先是社会学的,其次才是艺术学的,只有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才是一种可能有效地艺术方式,它的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
(三)艺术家的创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公共艺术景观场所的设计受到多方便的影响,其中艺术家受环境影响和对城市认识、价值取向都会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所以这些作品都是个性鲜明的,是艺术家们展现自己的舞台。
四.公共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在公共艺术领域,开放性使公共艺术景观涉及到全民的生态意识,涉及城市用地、水资源绿化等众多环境,涉及人们的生产消费观念,涉及到历史遗产保护等问题,因此,公共艺术景观体现的生态、人文意识使得很多艺术家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着绿色生态和人文的和谐。
(一)绿色生态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实施,绝不应脱离对城市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思考。如果没有适合人类生存很愉悦生命精神的环境,而仅是纯粹的艺术物件,或者以破坏和失去前者为代价,那么艺术的魅力及其内在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细心地将公共艺术创作设计,融入到其地区的生态及景观维护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人文遗产
优秀的公共艺术景观与本地域的人文规划设计是分不开的,它建立在城市规划、自然形态及人文基础之上,并对自然和人性深度关怀。公共艺术不仅是装点城市中心区域及广场,而是使其在城市分区规划中融入,成为不同形态社区文化和居民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变迁,给我们留下很多非常珍贵的人文遗产,这些都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资源。
五.结语
现代的公共艺术景观范围更为宽广,是一个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空间,甚至整个大地都能成为其展示的舞台,也体现在景观规划师、城市建筑学和艺术家之间的融合。公共艺术景观与大自然城市、建筑密切联系在一起,它融于和属于整个城市,设计师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设计将公共艺术景观融入城市,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3.8.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地域特征;探讨
如今的社会已经是各种文化元素、艺术特征以及思想追求出现大融合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给我国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建设都带来许多现代化的建设思路,尤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城市建筑的特点方面,盲目地崇尚西方建筑特色[1],使得我国城市自身的特点被淹没,使得城市的建设失去个性化特征,这不仅忽视了居民对城市的情感寄托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原本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逐渐失去光彩。在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要努力使地域文化特色在大融合的时代里绽放光芒。
一、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生活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以及劳动中形成的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包含着生活于此地的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传统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的物质体现。它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自然环境,每个地区由于具体的位置以及特殊地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例如我国南北在自然景观上所呈现出来的差异;第二个方面是人文环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因为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从而使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与此相关的人文特色;第三个方面是社会环境,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着丰富的社会环境,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信息传播与收集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等。这些物质与非物质的形态共同组成了地域特色,经过历史的发展、沉淀以及演绎,保留其精华部分[2],经过艺术家创造性的发展,将它们镌刻在城市公共场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以下的图片部分是城市在进行公共设施建设中,所体现出的地域特征,图一:城市中的景观小品;图二:香港城市公共艺术作品。
二、城市公共艺术地域特征缺失的原因
(一)城市规划与设计者没有挖掘民族文化特色
城市公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市民对自己城市的浓厚情感,它们成为城市发展过程的见证者。但是,现在许多的城市公共艺术片面化地追求技术以及材料的美观,严重忽视了城市本应该体现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使得城市的公共艺术难以体现出城市文化的厚重感[3]。出现这些方面的缺失,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工作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时没有深入挖掘城市的独特价值,没有认真地领略民族文化的价值,从而将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不断地领向只有形式却没有独特内容的发展方向。
(二)过度追求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城市公共艺术特征
城市居住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综合能力,因为在这个评价中包含着经济文化、政治建设以及历史状况等。在这些因素中,具有鲜明环境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是一个重要的结合点,所以它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普遍追求现代化的体验,使得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上完全放弃了地域文化的价值,单纯地将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个连接点进行建设,极大地降低了城市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与情感意义。
(三)政府对于城市公共艺术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使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对于城市建设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也急需要通过人们可以目睹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政府对此项工作也会给予大量的技术、资金以及人力的支持,通过这些显而易见的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很好地展现城市发展的面貌,满足政府对于政绩的追求。也正因如此,他们没有将城市公共艺术的地域特征体现出来,从而导致城市公共艺术严重缺失地域特征,使得许多城市的公共建筑出现“统一化”[4]。
三、城市地域特征在公共艺术方面的体现形式
城市公共艺术与特定的城市环境、人文、风俗以及文化等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与建设时,要注重在以上这些方面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
(一)根据城市所处的具体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的形式
我国有着广袤的地理范围,每个地区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赣州的街巷文化、北方宏大的庭院之美以及江南精致玲珑之美,它们各具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所以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时,首先要求设计者要脚踏实地进行调查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之后,才能找出城市独特的自然之美;其次,设计者还要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情况,在历史的变迁中所经历的事件,都是城市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的积淀,才使得城市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属性;最后,要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情况、市民生活现状以及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尤其是目前已经存在的公共艺术进行广范的民意征集,让人们反映出自己对城市公共艺术的需求。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布局,使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艺术的情感寄托。
(二)将城市公共艺术的特点与城市持续发展相结合
城市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文化价值进行收藏,在保持文化底蕴中促进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那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因素。例如在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城市中,人们穿着的服饰就包含着自己对本地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它们可以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基本元素之一,并且将它们提炼出来,为城市公共艺术添加色彩。再者就是在充分满足地域文化特色时,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从城市的经济和环境资源方面来看,建设城市的公共艺术不仅要体现出独特之处,而且要为城市的发展方向做出指引,不能使城市的发展只注重文化的部分,将我国对地方建设所出台并实施的政策与城市的实际发展相结合,寻找出促进城市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将城市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之园。
(三)将公共艺术建设成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城市是居民长期的生活场所,居民经历城市从无到有,从贫瘠到富裕的过程,在当前的社会中,城市的发展面貌已经逐步走向现代化,然而对于生活于此的人们,却对它的发展充满感慨。所以在建设城市公共艺术时,需要将人们对于这种艺术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通过与人们的沟通,获得能够代表公众意愿的观点,将它们在设计城市公共艺术时积极融入。这不仅是体现人们对城市形象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关乎城市人们之间建立友好交流的方式,只有将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体现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之处,才能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乐园。
四、结语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在进行建设时,将城市的公共建筑与独具特色的地域发展相结合,需要城市规划设计者通过地域的个性特征为依托,利用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通过城市公共建筑这样的载体展现出来。这不仅需要城市居民的广泛参与,而且还要在设计中体现出他们对城市的独特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时,必须要充分地挖掘本地的优秀文化价值,将城市中所蕴含的人文特征、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历史风貌与时展相结合,使城市在全球化的文化大融合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作者:吴笛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万敏,秦珊珊,干婕.城市家具及其类型学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珠海市城市家具设置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15,(12):50-55.
[2]侯海燕.城市规划师缘何应与艺术家协作———以洛杉矶东城拉丁裔社区城市规划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5,(10):19-21.
[3]曹浩伟,赵之枫.基于地域特征的住区围墙设计策略研究———以《丰台区居住建筑外观设计图集》为例[J].建筑技艺,2015,(11):124-126.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5
关键字:公共艺术、城市公共空间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
所谓公共艺术,是指建立于公共空间且具有某种公共性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当代文化意义并且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的是所有社会主体能共同享有具有“公共性” 的艺术观念。同时公共艺术也是用一种观念探讨着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公共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是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但又超越于这些艺术形 式而具有独特之处。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装置、景观小品 等。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逐渐扩展到水景、灯光、动 态装置、烟雾、多媒体、水泊和山体边坡的保护与装饰等造型。
而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 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 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 厅,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公共艺术有四种社会功能:第一,它能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公共艺术作为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以视觉形象及视觉符号体系构成了与地域环境公共关系沟通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第二,它能够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同一个艺术作品给不同人的感受固然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公众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能让公众领悟到作品与人自身之间存在的意义;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标志物,它不仅要具有自身的功能,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第四,地域性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依附时代人文背景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鲜明的视觉特征, 公共艺术就成为了其所在地的地域性的标示。
除此之外,公共艺术还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与艺术性。 公共艺术是存在于不属于个人空间的艺术作品,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在长期传播过程被化为公众审美意趣的东西,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需要带有独特艺术形式,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在设计作品的时候都是带有情感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而创作的作品,所以它同样具有艺术性;第二,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公共艺术作品往往都是安放在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域开阔的开放性空间中。所以其形式上与视觉上都应具有其开放性。这种形式独特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多角度视觉上的观赏方式及公众介入等特征并且要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位
现代化的社会和城市,应该创造人性化、多样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使空间为公众所使用和享受。要倡导城市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这应该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导思想。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所有的设计应针对人的现实需要而展开。要通过提高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类与自然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表现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艺术要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趣味性。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化规划、艺术化设计应为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信息传播、公共审美等提供有效的服务。
四、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
现实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几乎不可能存在只作为纯观赏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前提,是去辅助完整的环境形态的构成,去实现和传递场所中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对话关系。
在人流不息的地方就会有公共艺术的存在,但不同的公共艺术起到的功能作用也是不同的。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的那一条生动有趣的涂鸦街上,其中有一面墙是留给人们自由 发挥的涂鸦墙,每隔一段时间走过去都会发现上面的涂鸦会有一 些变化,那正是人们与这种公共艺术形式的作品发生着互动的关系,这也是公众与公共艺术最好的互动方式体现。让公众亲身参 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体验新感觉。在国外也有许多著名的标志性公 共艺术作品,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她所承载的是美国人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的体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法国工程师埃菲尔为庆祝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和在巴黎举行世 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被视为巴黎的象征。新加坡的“鱼尾狮”是由一个传说得来,新加坡城也被称为狮城,这个标志性建筑被 视为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特色的艺 术作品,公共艺术都是城市公共空间与公众所建立的一道桥梁, 它不仅是城市的象征,同时也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 活需求。
五、公共艺术要符合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公共艺术作品不是单纯的像是艺术家在工作室或者展览馆里所创作的作品一样,这种艺 术作品必须要融入公众的审美要求并满足于公共空间的综合性要 求才有意义和价值。
由于现在人口密集,城市空间被慢慢吞噬,那么矗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就更应该具有人性化,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不浪费城市公共空间的 资源去建设那些没有意义的作品。我们要提倡在我们城市公共空间中矗立具有公共性、艺术性、开放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从“城 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角度提出公共艺术的出现代表了艺术与社 会关系新的价值取向。公共艺术是为人的审美,生活、休闲娱乐等需求所设计的,它就要满足公众的意愿,违背了公众的意愿, 这种公共艺术作品只能说是一种浪费城市公共空间的摆设,没有起到任何意义不说,反而却影响了公众对于公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地域化
现代城市的景观公共艺术应体现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城市文化、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生动的个性表达,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同时,一座优秀的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表达应体现出其别具一格的特色,有独到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树立城市形象。城市地域化表现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首选,是提升城市地域化景观,营造城市公共景观艺术氛围的重要表达方式。
1景观公共艺术地域化的概念
地域化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区域划分,它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或地区文化的历史发展和风俗沿承的沉淀,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或地区内形成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扎根于此,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习惯。因此,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要体现地方性特点,要符合地区自然特色、历史传承和文化意识,体现出地区的特点和整体性。城市公共艺术首先要与城市发展背景相符合,能够体现出该地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特色,还要与城市本身宣扬的文化相结合,以确定整齐、统一的景观风格。
2地域化在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重要性
2.1体现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特色
表现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要深入了解城市地域化特点,提炼其特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要素,将其灵活的表达在景观中。好的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能够强化城市内涵,增加人们对城市景观的互动性,同时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丰富的景观公共艺术节点表达,能够营造出一座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2.2营造具有历史韵味的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工业化日益严重,然而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别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很少或不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设计师应将这些能够代表城市历史发展的元素融入到城市景观中,让这些沉睡的历史元素重新散发艺术光芒。
3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原则
3.1统一性原则
景观公共艺术在城市中能够增加人们的认同感,更能够体现出城市地域性文化。然而在选择公共艺术表现形式时,要注意与周边的景观环境相融合,一是公共艺术元素的表现形式是否和周边环境相融合,二是公共艺术元素的布置场所是否合适。使公共艺术设施与整体景观相统一,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时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否则会适得其反。
3.2审美性原则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要具备一定美学原理,在能够表达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要结合一定的艺术形式将其展示,切忌生搬硬套,否则不仅不会使公共艺术更加美观,反而会将整体景观表现大打折扣。此外,公共艺术是一种为大众服务的表现形式,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观念,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增加大众对公共艺术的认同感。
4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建设建议
4.1城市景观公共艺术总规划要完善、合理
城市首先要对自身建设有一个总体规划,同时,在公共艺术设计方面也要有规划,寻求当地地域特色与其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契合点。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明确城市景观环境之间的联系,艺术作品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相吻合,尤其是市政项目、重点景观广场、街道或主要对外交流区域的公共艺术更要严格把关。通过公共艺术的总体规划,增加城市魅力值。
4.2创建地域特色
每座城市均有各自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与风俗传统各不相同,因此,城市建设风格也要有所区分,形成特色。比如,沈阳是重工业城市,在城市规划布局中体现其工业化特点,“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为体现其特征而建设起来的,广场中央的主题雕塑成为这座工业城市发展的符号;苏州有我国保存完整的私家园林,其城市的建设规划也体现着浓厚的吴中文化;南京的夫子庙景观在设计中将“科举”元素融入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中,体现了其区域景观公共艺术特色。
4.3植物景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的体现
依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每座城市都有其特有的植物,在其公共艺术设计中,合理运用植物这一元素会为公共艺术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将城市最具代表的植物与公共设施结合表现,如市花、市树与公共艺术设施的综合运用。更巧妙的是,直接将植物修剪成各式各样的雕塑,将植物原有的造型进行处理,就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中丰富的景观公共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满.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空间特征[J].雕塑,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