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农业发展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牌农业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牌农业发展报告

品牌农业发展报告范文1

农业部于12月3日举行《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新闻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在介绍该报告时表示,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国也将探索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将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纳入国家品牌目录并定期。

张合成表示,品牌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品牌对农产品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品牌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品牌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品牌对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他同时表示,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起步晚、发展快、潜力大,但农产品品牌意识仍有待于增强,品牌思想体系尚未建立;许多地方政府,包括农业部门、农业企业,甚至是一些农户还缺乏品牌发展或者是发展品牌、创建品牌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手段,一些地方把原料当成商品卖,把土特产当成品牌卖,不同层级的商品和品牌还混杂在一起。

我国品牌农业增长迅速,以注册商标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影响力还仅仅停留在局部和有限时期。目前农产品注册商标从2008年的60万件增长到了2012年的125万件,四五年间翻了一番,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很多的产品竞争力比较小,多数品牌的影响力还仅仅停留在局部地区,跨省跨区域的品牌不多,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更少,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品牌,由于保护机制不健全,无法保持持续的影响力。

“品牌对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合成说,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不少农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都居全国第一,但是缺少一批像荷兰花卉、津巴布韦烤烟等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不少优势的农产品只能占据低端的市场,无法带来更高的溢价。因此,要研究我们国家农业的独特性,挖掘农产品丰富的人文价值,整合国家的力量来实现顶层设计与品牌的有效组合,创造中国的国家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品牌农业发展报告范文2

关键词:低碳农业;保障体系;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902-01

低碳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次深刻的经济产业和社会观念的革命。目前,福建低碳农业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低碳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法律保障、政策激励机制不健全,对低碳农业投入不足,发展低碳农业意识淡薄,低碳农业研发和推广能力较弱等问题,低碳农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从制度、投入、政策法规、机制等各个方面加以规范、扶持和引导。

1、制度保障

1.1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政府要将发展低碳农业纳入中长期规划,明确低碳农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开展调研,尽快研究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专项规划,如:《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福建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等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等,以明确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规划要把发展低碳高效农业放在突出位置,除了中长期规划目标外,要有阶段性目标和年度目标、各个阶段低碳农业发展的项目和措施、明确投入渠道,做到切实可行。

1.2 建立机构,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机构,如成立省级促进低碳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对发展低碳农业的领导,负责协调各个阶段低碳农业发展战略及重点项目,解决低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低碳农业碳排放强度评价、推动低碳农业发展以及低碳农业示范试点工作等。

1.3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奖惩机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将低碳农业的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针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报告和评价体系,设立能效和排放标准,建立节奖超罚机制,制定以有机碳含量为基本指标的耕地地力升降的财税奖惩条例、对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施用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利用、商品有机肥等)生产、运输、利用制定集成式的激励政策及措施。

2、经费保障

2.1 加大财政扶持 在财政安排中,要重视对低碳农业的投入,逐步探索形成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投入低碳农业项目试点,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在土壤保护和改良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建设与改善节能、节水等低碳农业的基础设施等。

2.2 加强金融支持 发展低碳农业要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支柱和导向作用,通过示范、引导将资金合理配置到低碳农业:①制定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大力支持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的综合利用项目、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等。②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扶持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集中信贷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低碳农业项目、低碳农业示范园、低碳龙头企业,给予优先贷款、贷款贴息等,以促进低碳农业规模效益的形成。

2.3 拓宽投入渠道 加快农业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加大对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实施产业化示范应用项目,形成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格局。同时,在低碳农业领域引入科技风险投资,建立低碳农业风险补偿基金;积极争取外资、台资赴闽投资低碳农业技术和项目,促进低碳农业对外、对台的合作交流。

3、政策法规保障

3.1 健全低碳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分别于2003年1月1日和2009年1月1日施行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促进循环经济法》,这2项法律成为我国发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基本法制保障。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还应考虑就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农业生产排放物等问题进行立法,制定专门规范低碳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其成为今后发展低碳农业的主要依据。同时,在制定与修订与农业有关的其他法律过程中要融入低碳农业的理念,如应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要贯穿低碳农业的理念,对农业资源的节约、废弃物的回收、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等作出特殊的规定。福建在遵循现有法律的前提下,还应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一批操作性强的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及实施细则。逐步健全福建低碳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3.2 制定财税优惠政策 ①鼓励企业参与低碳农业发展,完善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如:对企业采取低碳农业技术进行财政补贴;对企业从事低碳技术研发给予一定程度的所得税减免;对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引进、转让和使用予以税收方面的激励等。②出台政策优惠措施鼓励低碳农业发展,如新增清洁农业、循环农业等方面的补贴品种,对增施有机肥、能源和资源节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实施低碳补偿等。

品牌农业发展报告范文3

坚持理念引领,不断拓展三农发展思路。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先进理念引领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新理念、一个金点子,就可能催生一个新产业。在谋划和组织现代农业发展中,应坚持用现念谋划现代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经营现代农业项目的思路,一方面,要把已经得到各级各界和广大农民广泛认可的一些理念,如“把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把农产品作为商品来打造”;“品牌农业既要有名,更要高效”;“现代都市农业要惠及市民、致富农民”等推而广之,并运用到农业发展建设中,以期发展更大作用,产生更大效益;另一方面,要充分汲取外地先进经验的精髓,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站在世界农业发展最前沿,借鉴、思索、提炼能够对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启发、指导、引领作用的前瞻性的新思维、新理念,并广泛传播、大胆实践,以新理念开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好农村的新路径。特别是当前应结合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做好以文化丰富现代农业内涵、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和效益的文章,增加各类农业活动的文化气息,培养具备较高文化水平的高素质农民,建设文化底蕴丰厚的新型农村。

坚持品牌立农,增进现代农业效益。从各地实践看,推进品牌建设,对拓展农业市场、提高经营效益和树立某个地区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山东省章丘市近年来连续实施品牌农业建设年、推进年和提升年活动,推出了章丘大葱、鲍芹、明水香米、薄壳核桃、生态甲鱼等品牌农产品,提升了农产品和整个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了农产品营销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各地应坚持品牌立农的理念,在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做好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提升文章,搞好品牌注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并借助各类媒体的力量,参加展示展销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促进一般性品牌农产品向名牌产品、金牌产品跨越;另一方面要做好品牌保护文章。特别是对赢得市场广泛认可的名优农产品,要内抓安全质量、保持独特品质,外抓市场管理,杜绝假冒伪劣,避免过度包装、防止鱼龙混杂、自砸牌子,让好品牌持久发展;再一方面做好高效发展文章。对知名度较好的名优农产品,应指导经营者走好节本增效、减少流通环节增效、扩大规模增效、组织化经营增效等路子,降低价格巩固市场,增加效益健康发展。

坚持科技兴农,提供强力发展支撑。特别是在当前各级惠农政策逐步落实、物化投入不断加大情况下,科技进步对实现粮食及主要农作物增产增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强化科技投入,一是应从机制和体制上下功夫。在理顺县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基层农技推广环境,尽快解决线断网破人散问题的同时,从满足农民生产经营对先进实用科技需求、调动基层科技人员积极性出发,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构建市、镇、村、户四级参与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先进实用技术及时顺畅地推广到农户,应用于生产。二是抓好重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要改变科技人员浮在省地市一级、远离农业农村的现状,引导承担重点农业科研课题的科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农技人员的作用,从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农民需求出发设置课题、让基层农技人员承担课题,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三是抓好重点科研推广项目。一方面抓好各类实用科技的推广应用,推动现有产业和优势产品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本增效;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围绕主导产业进行科研创新,解决农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再一方面要注重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革命性的原创高科技和超级稻等独特农畜良种,并促进高科技与资本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知本农业,使科技成果由一粒种子裂变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坚持人才支撑,培育更多新型主体。人才建设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培育一个或一批人才,就能带起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针对当前各地农村人才规模还不大、结构还不够合理的状况,应按照扶持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加大人才建设的力度。注重在人才培养培育上下功夫,让更多有愿望的农民有机会参与培训、接受培养;在发挥典型引导作用上下功夫,通过组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以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引导更多农民特别是回乡大学生、有志青年自觉成长成才,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在扶持服务上下功夫,对优秀人才发展上给政策、经济上给项目、政治上给荣誉、社会上给地位,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提供环境。使我市新型农村人才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好农村的骨干力量。坚持产业提升,挖掘农业发展潜力。章丘市近年来通过对大葱产业进行产品细分、市场细分、适度包装,有效提升了经营效益。这一事例有力证明,在挖掘生产环节增收潜力的同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方面应在种养环节上下功夫,靠品质、靠特色、靠科技提高效益;另一方面重点在产后加工营销上寻求新突破,加快抓好适宜加工的农产品的加工品,加大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和对现有龙头的扶持力度,并促进龙头与基地、农民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机制,让农民分享农产品深加工的利润。同时,不断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做好研究市场、抢占市场、巩固市场工作,以营销带动生产。

品牌农业发展报告范文4

一、基本情况

XXXX镇位于XXXX县的最北端,总面积xx平方公里,拥有耕地xx万亩,有“XXXX粮仓”、“芦笋之乡”、“蔬菜瓜果之乡”之美誉。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XXXX镇农业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拥有农业观光园、农产品市场、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家农业经营场所。

为扎实推进XX乡村振兴工作,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学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学习生态观光农业开发运营模式,促进XXXX镇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XXXX镇农业发展适应新时代、新业态,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本地特点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分2批赴兰陵县、寿光市、青州市进行考察调研。

二、收获体会

1、推进乡村振兴,要转变生产观念,积极学习新知识。通过考察,考察团成员切实感受的科技进步的力量。寿光作为世界级的蔬菜集散地,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于农业科技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创新,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考察团深刻的体会到唯有加强学习,解放思想,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因地制宜发展XXXX特色现代农业。XXXX镇作为全县最大的种植业乡镇,我们必须要对下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识,加强农业知识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转变观念,逐步从粗放型、个体型农业向“以科技为本”规模化经营型农业转变,从以简单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服务为主线逐步转变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为主线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借鉴兰陵、寿光发展模式,在农业产业化布局中科学合理规划,做到种植现代化、管理精细化、产销一体化、形式多样化、生产全程化,既要搞好全周期的技术培训,又要注重信息服务、营销服务,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推进XXXX镇农业生产布局合理、生产专业,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推进乡村振兴,要注重人才培育,提高农民素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优先发展。XXXX镇近些年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辖区内农民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XXXX镇靠近高新区和济宁市,交通便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产业流动厉害,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农业生产新技术新业态的推广使用进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一批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专业人才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在兰陵、寿光、青州,考察团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尤其注重人才培养,引进高科技人才,同时积极对接上级农业部门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花大力气挖掘农业农村实用型人才。大批三农人才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模式,也保障了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3、推进乡村振兴,要科学规划产业,拓展农业产业。

通过考察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农业不再是孤立的农业生产,而是整个农业生产前、中、后全方位、全过程的活动,是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业相融合的新发展模式。兰陵农博园让农产品与沂蒙红色文化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寿光菜博园和兰陵农博园培育多种观赏花卉,青州花卉博览园线上线下融合,利用物流业将鲜花送到各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农业生产促农增收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村生态保护,努力挖掘本地特色,使一产接二产连三产、四产,延长农业产业链,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农业生态旅游。XX队员要用活上级帮扶资源,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农业优质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下一步计划

品牌农业发展报告范文5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结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筑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打牢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前全市“三农”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一体化新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实现资源集约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农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采用先进管理的高投入高产出效益型农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培植农民增收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可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现代农业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开放型农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就会迅速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素质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前提和基础,没有生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其它方面的发展目标。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就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扎实推进。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对构筑区域发展新高地、打造区域增长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至关重要。

二、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水平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我市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迈进,以科技化、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框架初步形成,但用辩证观点分析研判,可以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成就与矛盾问题并存,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优势不够突出,特色不明显、产业竞争力不强,远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一)既要看到农业产出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又要看到继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依然繁重。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05.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8倍;粮棉油、瓜菜、畜产品、果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应当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依然繁重。

(二)既要看到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又要看到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难度明显加大。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65元,连续4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然高达2.6:1,但同时看到,在连续四年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实令人堪忧。

(三)既要看到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又要看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尽管随着各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上看,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设施落后不配套、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远没过关,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既要看到农业科技有了长足进

步,又要看到农业发展方式落后的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但传统农业比重依然偏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的矛盾依然突出,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任务依然艰巨。

(五)既要看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明显提升,又要看到继续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难度越来越大。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90余家,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带动基地450万亩、养殖规模1.5亿头只、农户100万户,但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档次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业体系不健全、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然突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仍然艰巨。

同时,也应看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全面开展,各级对“三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农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农业农村作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投入重点和重要取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这些都为下步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植农民增收的现代产业体系。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效益型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求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

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建设特色畜牧大市、淡水渔业强市、生态农业名市的奋斗目标,这是立足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特色畜牧业,壮大做强淡水渔业,发展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是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化和延续,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现代农业的正确选择。

我市已基本具备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和产业基础:从产业基础看,经过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对农业结构实施深度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产品深度培植开发,全市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基础不断加强,并且培植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积极了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全省位置看:我市农业在全省占据重要地位,畜牧业,地方名优品种众多,常年产值和肉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10;渔业,我市拥有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淡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的1/4;种植业,粮食、棉花产量占全省1/10。从所处区位看:我市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通道,既是生态建设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又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带,发展生态农业既是客观要求,也是必然选择。总之,我市拥有建设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可靠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总体构想:(特色现代农业的模样)大力开发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地方畜禽良种,尽快形成品种资源充分开发、生产布局合理、规模优势突出、加工体系健全、质量安全可靠、品牌效益凸显、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畜牧大市。立足淡水资源丰富的实际,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努力做大做强微山湖系列品牌,尽快形成宜渔资源充分利用、产品结构优化、产业体系健全、品牌优势突出、产量和效益位居全国前列的淡水渔业强市。坚持以优质安全为前提、现代科技为支撑、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努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尽快建成农业标准化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出效益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名市。通过特色畜牧大市、淡水渔业强市和生态农业名市建设的推进,带动提高全市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构筑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本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特色畜牧大市建设,以开发保护九大地方畜禽良种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四畜两禽”,即鲁西黄牛、优质生猪、小尾寒羊、青山羊和肉鸭、蛋鸭。建设“三区一带”,即西部牛羊产业区、中部肉鸭产业区、东部生猪产业区和沿湖蛋鸭产业带。培植“六大品牌”,即鲁西黄牛、优质生猪、小尾寒羊、青山羊和绿源肉鸭、微山麻鸭。淡水渔业强市建设,着力构筑养殖、加工、流通三大龙头企业集群,打造湖区、库区、采煤塌陷区、池塘养殖区和沿黄开发区五大高标准健康养殖基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

与推广、水产品质量监管、渔业环境监测、水产苗种检疫、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渔政执法管理、渔业风险救助七大支撑体系,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法制化、生态化、设施化、规模化九化渔业发展格局。生态农业名市建设,通过实施“两减三保”、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植被绿化与水土保持、现代农业功能拓展七大工程,实现农业结构优化、生产过程清洁、生态技术科学、产品质量安全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原则和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构筑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应遵循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原则。按照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要求,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

(一)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物质基础。发达的物质装备条件,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标志。着眼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重点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二)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健全完善高效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特色畜牧业、淡水渔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实施联合攻关、集中突破,集成配套、集中推广,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三)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不断拓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多种功能。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农业功能已由单纯的食品保障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领域延伸。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推动农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形态不断丰富、比较效益不断提升。在确保粮食和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

(四)坚持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创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组织机制。运用现代经营形式重组传统农业,必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极大地发展农业生产力。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组织农业发展,

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多环节增值增效。

品牌农业发展报告范文6

陈巳副市长在讲话中,首先阐述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指出,都市农业是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许多大城市在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探索出的一条成功之路。当前,长春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期、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然而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结构还比较突出。因此,加速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对于建设特大型城市,推进“三化”统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他客观评价了长春市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及城郊地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长春市城郊农业已逐步走出传统的发展模式,现代都市农业正悄然起步。以蔬菜和花卉苗木为主的园艺特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生态餐饮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初具雏形;以长春农博园为标志的会展农业、科普示范农业蓬勃发展;以小区养殖为主导的精品畜牧业保持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传统农业仍然比重较大,还存在着认识不深、规划不够、机制不活、产业不强、基础薄弱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同时,他又客观分析了长春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所具备的优势和有条件。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春市都市农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春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围绕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调整优化城区农业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城乡互动、优势互补、产业互融,构建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系,切实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主城区(含双阳奢岭)农业基本实现普通粮食种植和传统畜牧业双退出,特色、精品、高效种养业得到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城区农业实现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和生态多维功能转变,初步形成以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为主体,集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生态保育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北方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城区农业增加值大幅增长,力争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确定八项重点任务:一是科学理性地规划区域产业布局。要按照“长吉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全市及各城区、开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加快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优势产业带,重点打造长吉南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带、长吉中线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带、长吉北线农产品加工及现代物流产业带。二是要下大力气调整城区种植业结构。重点培育蔬菜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果品产业、食用菌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使主城区现有耕地面积逐步退出普通粮食种植,加快形成精品、特色、集约、高效的种植业新格局。三是要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发,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等设施农业;大幅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四是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休闲农业。着力实施“休闲农业十百千工程”,到2015年各类农业旅游观光园区要达到10个,休闲采摘园要达到100个以上,生态餐饮及农家乐服务点要达到1000个以上。五是要继续加速推进会展农业。充分依托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中国长春君子兰节、长春君子兰迎春花展等其他大型农业类展会,提升都市农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六是要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切实加强质检体系建设,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七是积极培育现代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各类工商企业和社会人士带技术、带资金、带管理投身都市农业建设,着力培养规模型经营大户,发挥大户的带动功能。八是要综合提高都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科研机构以及经营机构开展有偿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行业内部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服务;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