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

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公共政策分析;定量分析;回归分析

一、公共政策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概念

1.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而掌握实现决策科学化的方法、工具是当前各级各类公共政策分析人员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

公共政策分析是政策分析人员或者组织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科学决策需要逐步采用现代化的决策方法、程序和技术,尤其需要掌握定量分析工具。所谓定量分析方法,就是指用数学方法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并用数学变量来描述和刻画其中的客观规律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的实质就是数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称其为定量方法,目的在于追求公共政策“ 是什么”,并同传统的定性方法相区别。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各种有关的资料数据、信息等能够用确切的数字量化表示出来,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或有关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求得政策指定的各种方案并从中选优,最后进行决策[1]。

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是定量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

二、定量分析方法的过程和理论基础

过程包括:搜集资料阶段;建立语言模型阶段;建立数学模型阶段;求解数学模型阶段;数学模型评估阶段;建立计算机模型求解阶段。

理论基础主要有:统计学;系统工程学;计量经济学;逻辑学;运筹学等。

三、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1.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公共管理领域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也是运筹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技术。线性规划问题是由前苏联学者康托洛维奇与1939年提出的,1947年George Dantzig提出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有效方法――单纯形法。

2.回归分析

回归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主要统计方法,大约80%的科研项目研究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该法通过一个变量或一些变量的变化解释另一变量的变化。其主要内容和步骤是,首先根据理论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将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其次,设法找出合适的数学方程式(即回归模型)描述变量间的关系;由于涉及的变量具有不确定性,接着还要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统计检验后,再利用回归模型,根据自变量去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3.相关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的变量中,有许多变量之间并不存在着确定性的函数关系,但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可以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统计规律性,研究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就称为相互关系分析,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分为线性相关分析、质量相关、品质相关、偏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

4.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2]

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CSpearman创立了因子分析的双因素(普通因素和独特因素)方法。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往往需要对反应事物的多个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但与许多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从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同时对分析带来不便。因子分析就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一种降维的统计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又称为集群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统计分析技术。该法可以将性质相近的个体归为一类,性质差异较大的个体属于不同的一类,是类内个体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类间个体具有较高的异质性。

判别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本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函数,然后将待分类的样本的实测值代入该函数,求出其函数值,最后对未知类型的样本进行判别分类。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别主要是,在聚类分析中一般人们事先并不知道或一定要明确应该分成几类,完全根据数据来确定。而在判别分析中,至少有一个已经明确知道类别的“训练样本”,利用这个数据,就可以建立判别准则,并通过预测变量来为未知类别的观测值进行判别。

5.通径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

通径分析最先由美国科学家赖特(Wright)于1930年用于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通径分析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径分析是回归分析的进一步深化,旨在将一些简单相关系数分解为许多部分,以显示某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效果。可以弥补回归分析的不足,给人们提供更多的资料和信息。通径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变量、通径和通径系数,这三个部分组成完整的通径分析图,也称通径模型。根据研究结果可以解释说明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作用的大小、方向、作用方式。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门基于统计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学,是当前非常流行的用于研究一组具有相互关系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该法的基本原理是比较两个或更多个不同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然后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的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之间的拟合指数来判断原模型是否符合研究要求。结构方程模型主要由验证性因子模型和各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两部分组合而成。

6.神经网络分析

神经网络的全称是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它采用物理上可实现的器件或采用计算机来模拟生物体中互相连接的神经网络的某些结构和功能。

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通过神经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存储表现为网络元件互连分布式的物理联系。神经网络模型分为前向型神经网络、反馈型神经网络和自组织与LVQ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预测以及模式识别(分类)。

7.系统动态学方法

系统动态学(System Dynamics; SD)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Jay W. Forrester(佛睿思特)教授于1956年创立起的一门学科。系统动态学以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模拟技术、管理科学及决策论等知识,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定量方法。系统动态学有以下几个特征:(1)它能处理高阶次、非线性、多重反馈、复杂时变系统的问题;(2)它能对系统的长期动态发展进行计算机模拟;(3)它是一种结构型模型,对数字的精确性要求不高;(4)它能对系统设定各种政策参数,通过改变各政策参数值观察系统行为的变化,进而可以找到改善系统绩效的政策方案。该法能帮助公共政策分析解决更多的总体问题和上层决策问题。包括经济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投资回收期法)、多目标评价(加权和法、TOPSIS法)、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

8.图与网络分析方法

图论(Graph Theory)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建立和处理离散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工具。所谓的网络分析,就是利用图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网络做优化分析。它是运筹学的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重要分支,现在图论与计算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等密切结合,得到广泛的应用。

9.决策分析方法

是政策制定者为了达到某个目标,从一些可能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分析过程,是对影响决策的诸因素作逻辑判断与权衡。较有实用价值的随机性决策分析方法包括: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非确定性决策和贝叶斯分析。应用较广泛的有成本―效益分析、资源分配、计划评审技术(PERT)、关键路径法(CPM)、博弈论分析等。

四、定量分析常用的四大软件工具:

1. SPSS软件

2. LISREL

3. Matlab

4. Vensim

参考文献:

[1].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范柏乃,兰志勇.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 兵棋,兵棋推演,演练,演习,作战模拟,运筹分析

中图分类号:H083;N04;E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5-0047-03

作者简介:周健(1963―),男,辽宁省葫芦岛人,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军事术语、军用情报检索语言。通信方式:。

兵棋(wargame),被称为继“总参谋部”和“军事学院”之后普鲁士军人在军事科学领域的第三大发明[1]。历经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战应用,现代兵棋的面貌焕然一新。兵棋推演(war gaming),被誉为导演战争的“魔术师”,推演者可充分运用统计学、概率论、博弈论等科学方法,对战争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与推演,并按照兵棋规则研究和掌控战争局势。在战争时期,兵棋推演不仅可以帮助作战指挥员检验战略战术,帮助参谋人员拟制作战计划,而且能够使推演人员依据推演过程生成新的战术,还可以分析验证武器系统;在和平时期,兵棋推演不仅可以提高现役军人的谋略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大批军事业余爱好者,为国家提供高素质的后备军官队伍[2]。

1兵棋与兵棋推演

兵棋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兵棋有着不同理解,迄今为止还没有对兵棋的定义达成共识。

在我国,对于兵棋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在我国大陆,兵棋是指“供沙盘和图上作业使用的军队标号图形和表示人员、兵器、地物等的模型式棋子”。而在海峡对岸,对兵棋的理解仍然与晚清、民国时期一脉相承――1938年12月出版的《沙盘及兵棋之教育》一书和1941年9月翻译出版的德国著作《图上战术与兵棋》,均将兵棋定义为一种对抗模拟活动[3]。

在美国,作战模拟专家彼特・波拉在1990年出版的《兵棋推演艺术》一书中认为,兵棋是“战争模型,并不涉及实际的军队行动,其事件流的塑造和被塑造是由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决定的”[4]。他强调兵棋推演中人的作用。兵棋研究专家邓尼根在《完全兵棋手册》一书中认为:兵棋是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尝试推断未来。兵棋是游戏、历史和科学的混合体,是纸质的时间机器。如果以前从未见过兵棋,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它想象为象棋,但它有着比象棋更为复杂的棋盘、棋子和移动规则。他认为,一款兵棋通常包括一张地图、一盒棋子和一套规则,推演就是运用回合制进行一场真实或虚拟战争的模拟[4]。《联合出版物1-02号,美国国防部军事及相关术语辞典》对兵棋的定义是:使用相应的规则、数据和程序,对两支或两支以上敌对兵力之间的军事行动进行的模拟,具体手段不限,用于表现实际情况或者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情况[3]。由此可见,美国将兵棋定义为一种对抗模拟活动,强调其推演的预测功能。

在我国大陆,兵棋推演是指:“对抗双方或多方运用兵棋,按照一定规则,在模拟的战场环境中对设想的军事行动进行交替决策和指挥对抗的演练。”可见,兵棋推演主要是让推演者在知道形势会发生什么样变化,变化会产生什么样后果的情况下,制定或改变策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参与人员的作战能力,并从参与人员的决策中获取某些有益的想法。作为预测作战行动的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良好的作战计划,促使己方思考更多,反应更快,从而把握先机,获取制胜的优势[4]。

显然,我国大陆的兵棋推演概念恰好与海峡对岸及美国的兵棋概念相对应。

因此,笔者倾向于这样理解“兵棋”的概念:“兵棋是指运用形象化的表示战场环境和军事力量的地图和棋子,依据从战争经验、演习和研究实验中抽象积累的规则和数据,通过建立行动概率表体现战场不确定性,运用随机方式体现战场偶然性,用回合制抽象作战时间和指挥周期,对博弈各方一系列决策活动进行模拟推演和分析研究的工具。”[5]

2兵棋推演与演练、演习

演练指:“按照一定规则,在想定情况诱导下,对作战或其他军事行动的组织实施过程或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模拟练习的过程。通常不设导演部,由少量导调人员负责组织,多用于分队训练。”而演习指:“部队在导演部组织和想定情况诱导下进行的作战指挥和行动的演练。”演习是演练的高级形态。

兵棋推演与演练、演习有很大的不同:兵棋推演主要围绕推演者展开,不注重推演活动的目标;演习却更注重组织者制定的目标,而不是围绕参演者展开活动。实兵演习虽然也是一种对作战行动的模拟,但却不是兵棋推演,而是一种更高级的训练样式。

3兵棋推演与作战模拟

作战模拟是指:“按照已知的或假定的情况和数据对作战过程进行的模仿。分为实兵演习模拟、沙盘或图上作业模拟、兵棋推演模拟、计算机作战模拟等。”

作战模拟的主要作用是研究如何合理组织具有明确目的的作战活动,为指挥员进行决策提供分析方法和依据。而兵棋推演则是通过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将作战环境和作战规律量化到推演规则中,通过回合制进行的一场战争模拟。

兵棋推演在形式上类似于传统的沙盘推演。但兵棋推演有别于沙盘推演,因为它需要设置实际的数据,如地形地貌对于行军的限制和火力打击效果的影响等。兵棋推演的作用是推演各方通过排兵布阵及对战场资源的利用进行模拟战争的游戏,并通过对推演过程中指挥员决策的分析来寻找适合这场战争的最佳策略。由此可见,兵棋推演是作战模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兵棋推演与运筹分析

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能力素质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同时又具备相应实践能力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往往受到用人单位的器重和青睐。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脱颖而出,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

应用型本科与研究型本科以及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形式有很大区别,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宗旨,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以及差异化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以及拓展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基本能力素质。因此,提升这些基本能力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比较突出的有身心素质、人文素质、数理分析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能力。

一、提高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格

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多项体质监测结果呈逐年下降趋势,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同时,大学生面临的择业竞争、生存竞争、发展竞争以及成长竞争的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能否适应上述竞争的关键点。面对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却对挫折承受力又不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都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和面对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以前,这就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对应用型本科而言,一是在校学生要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至少学会一种运动技能,喜欢参加集体性体育娱乐或竞技活动。二是有健康的生活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行为举止、穿着打扮与身份相符合。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三是注意树立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胜任艰苦工作并能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四是拥有强有力的职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能从容应对事业中的许多不测的困难、阻力和风险,具有一定的理想、信念,能毫不动摇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的走下去。五是在相应的课程设置中,以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核心课程为主,辅修《艺术、健康与生活》模块课程进行培养,围绕就业指导、专业教育、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撰写心得报告等方式,通过实训考核及笔试方式进行考核。

二、提升基本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与身心健康素质、语言文字素质、数理分析素质一样,人文素质是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应当立足于人文精神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人文氛围,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全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灿烂的历史文明、先进的科学知识,受到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品格,不断提升学生个体的内在气质和修养。

与研究型本科不同,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科技,轻人文”的认识理念,重视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学习,相对忽视了人文领域课程和知识的学习。为此,应加强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强化人文理念和思想认识,科技知识和人文精神同等重要,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需要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融合贯通。二是学生要具备一定深度与广度的人文思维和道德思辨与伦理判断的能力,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面临的道德问题能够正确做出是非、善恶判断和评价,能够做到自重、自律、自省、自警、自励。三是在课堂课程教育中构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礎为主干课程的课程教育体系,可以通过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理论笔试等方式进行考查。

三、提升数理分析及应用素质,培养数学思维、数学计算、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

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利用数学创造的能力是大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数理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数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相关数理工具,养成学生能够从数理思维的角度发现问题的习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理知识和数理分析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大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具体来讲,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使之能进行一定的数学建模和物流系统分析和评价,二是培养学生运用数理工具进行分析的能力,如学生运筹学等知识进行规划与优化的能力,能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三是开设的课程应当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应用统计学及数学建模等等,主要通过笔试和实训进行考核。

四、提升语言文字素质,培养中文文案写作和外语基础应用能力

大学生的语言文字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水平,而且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调查显示,语言文字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这种欠缺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存在语句不通顺,逻辑不清晰,层次不合理,即所谓的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在就业环节,面对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招聘,毕业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答非所问,言不由衷的现象,暴露了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以及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的弱点。

对于应用型本科来说,一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言不达意,意犹未尽的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心理辅导,提高表达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树立语言表达的自信心。二是合理安排外语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借助字典阅读和翻译英文资料、能够进行英语口语对话。三是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重外语轻汉语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观念,提升学生中文的应用能力,能够较为熟练的编制工作计划、总结、通知、公告、请示、报告、合同、评论等。四是在课程设置上,通过设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并通过实训及笔试方式进行考核。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提高上述基本能力素质之外,还需要培养专业能力素质和综合性应用能力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培养体系。这就需要突出“应用”的核心内涵,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手段,探索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并且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途径,不断提升人才的能力素质,增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01):10-11. 

[2]李毅.专业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211-212. 

[3]陈秀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104-106. 

[4]秦玮.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 58-60. 

[5]徐光丽.大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148-149. 

[6]党子君.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及对策探析[J].科技视界,2014,(27):128+275. 

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文4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实验教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工商管理既是一门严谨的管理科学,也是一门变化的艺术。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目标决定了管理类专业教育具有务实性、职业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等特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具有这些特点。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在传授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熟练运用,更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这两种方式侧重于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传授,并结合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效果良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逐渐引进发展实验教学,如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管理决策方面的缺陷。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管理知识的理解运用。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概述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采用课堂教学,特别是启发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管理原理、知识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以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宏观教育,理论性过强,在微观指导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缺陷。这会使工商管理人才在走向社会后对知识的运用和对现实的适应性达不到企业要求。当今社会,知识的传播与信息共享的方式发生极速变化。人才竞争不再取决于静态的知识储备,而是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不断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

与课堂教学相比,案例教学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更强。她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互相评价方案,进而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管理类专业教育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将工商企业经营的背景和管理的资料引入课堂,通过结合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体会多元的管理情景,树立管理权变的理念。案例教学对提高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案例教学难以设定边界明确的企业及企业活动的范围,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角色不明,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能得到实践,使案例教学就流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管理类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教学形式。它可以是真实情景的沙盘模拟,也可以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验仅仅是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验。由于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使管理学的实验很难将其实践活动直接搬进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和研究,大多是通过软件系统进行模拟。

二、企业经营管理模拟

1.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含义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的一种。它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整个过程,构造一个模型,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环境进行模拟,提出决策问题,并给出基本条件(如本企业现金流、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市场结构、竞争对手),要求学生作为企业经营者在给定的条件下决定本企业价格、产量及其它经营策略。模拟是多次反复进行的,每一次当作一个经营周期。参加者对每一周期进行决策,得到该周期的阶段成果,而下一周期的决策则在上期结果基础上进行。如此重复,最后一个周期的结果就是最终成绩。由于合理的决策需要综合运用市场学、成本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多方面的知识来制定,因此,通过模拟,学生们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管理理论的理解。

2.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运用的理论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如运筹学、市场分析、市场营销、投标竞争策略、经营战略、企业计划编制(人员、设备、进度安排等)、资金的外部筹集与运用、现金流分析、盈亏分析、资产负债表计算及财务评价等。具体来说,运用以下理论知识:

(1)生产作业管理中的资源利用与配置,排班,物料与成品库存,工资与加班费(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

(2)市场营销方面的对影响市场需求的各因素的分析,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供求不平衡时的调整,市场开拓策略制定;

(3)财务管理中对基本财务项目的掌握,各种资金筹措手段的区别,下期收入的预测与资金预留;

(4)人力资源与研发方面涉及与机器搭配的合适人员规模,提高工资的利弊,科研资金的投入规模。

(5)战略管理方面,波特五力竞争分析、公司发展重点(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产品、市场),规模发展的多期规划与步骤,发展战略的调整。

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文5

一、建筑工程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分析

(一)建筑工程项目外部经营环境和政策的需要

政策环境、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等是建筑施工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面对外部环境的日益激烈,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实施了相关的一些责任制度,这些责任或者制度都要求建筑工程单位不断加强自身的成本核算,来满足制度的规定和要求。

(二)建筑工程的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战略的关键环节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战略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多数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管理战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必须对建筑工程成本核算这一关键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建筑工程成本核算的内容

建筑工程成本核算一般有两大块内容,分别是企业财务成本和项目管理成本,分清这两者的区别也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建筑工程成本核算。

(一)核算的主体不同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是针对企业进行的,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针对的是具体项目。企业财务成本核算计算的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全部合理支出,项目成本核算计算的是项目进行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成本。

(二)核算的范围不同

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较为宽泛,包含企业的项目建设以及各种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工程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项目成本核算计算的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材料消耗、机械设备使用以及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等产生的直接费用。

(三)核算的目的不同

企业财务核算是国家要求的必须编制的对外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建筑活动的发生而产生的各种费用的记录;项目成本核算只是为企业在项目成本预测和控制等提供数据参考,并不是必要的活动,只是企业为实现成本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四)核算方法不同

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执行全国统一的会计准则,有其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成本核算因并未要求企业强制进行而无统一的标准。在项目核算过程中,除了会计方法外,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五)核算信息的处理有机结合

企业财务成本核算在核算过程中也有严格的处理程序,实行财务核算与项目部核算两级核算体系,二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单项工程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把核算当成一种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达到最大限度挖潜增效的目的。

三、如何科学的进行成本核算

建筑工程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并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成本指标核算管理体系,以期不断改进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使本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具体来说,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可参照以下方法:

(一)通过权责范围的划分降低成本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将整个公司分成利润、费用和成本三个中心进行责任的划分,并分别交由公司、管理部门和项目部负责各自的部分。比如人工使用方面,通过施工组织部门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进行人员的安排和协调,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实现人员利用率的最大化,实现对人工成本控制的优化;而在材料采购和使用方面,则可通过集中招标采购,体现规模采购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材料验收和领用环节控制,在材料用量上推行按预算消耗定额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超领、浪费现象,并坚持余料回收和施工工艺的改进,减少材料的消耗,从而实现对单项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通过核算对象的明确控制成本

建筑工程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明确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以单项工程为核算对象,以项目部为单位,依托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等系统的数据资源,真实、准确、及时地记录各项业务,实时归集人工、机械、材料等成本要素,建立单项工程台帐,进行单项工程成本核算。坚持以单项工程预算管理为核心,按照“预算先导、过程控制”的成本管理理念,在工程立项后,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估,测算出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将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具体运转过程直观的体现出来。通过单项工程核算,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合理安排,科学组织,制定施工最佳方案。

(三)落实好成本核算的后续评价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成本核算过程中,对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审查和评价工作也必须要落实到位。建筑工程成本核算的评估工作要紧密结合施工的具体过程,加强对施工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做好单项工程绩效专题分析,通过全方位严细实全的监控,查找在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生产效率、人力机械配置及材料消耗等方面的不合理因素,分析原因,明确优势劣势,查找问题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达到节支降耗,截堵漏洞,节支增效的目的,从而以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和效益。

四、结语

统计学和运筹学的区别范文6

文章结合近期对工业工程专业“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以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

新建本科;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有数十万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要做强制造业,就需要大力推进工业工程研究与应用,培养一大批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我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从1992 年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开办工业工程专业以来,到现在已有180 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应该如何建设、如何办出特色、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一、工业工程专业调研概述

为了在办学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构建技术本科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理论模型、设计新型课程体系框架结构、提出课程改革指导性意见、制定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核心课程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我们开展了工业工程专业调研活动。调研整体上采取典型调研方法,主要选取思源学院往届毕业并正在从事工业工程相关工作的学生以及“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设立工业工工程部门的企业为调研对象,采取问卷调研、实地考查、资料检索、毕业学生座谈和企业访谈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共发放调研问卷53份,召集毕业生13人次召开座谈会,实地考查企业3个,与相关企业有关负责人访谈4次,参考有关文献4篇,从课程知识调研、专业技术能力调研、个人基本能力调研、职业能力培养调研等四个方面展开调研活动。依据调研结果和人才培养现状,指出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的建议。

二、工业工程专业应用性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

1、工业工程岗位及专业知识需求现状

(1)企业重视程度不均衡。对相关企业的调研表明,企业对于工业工程重视程度有很大区别,台资企业一般均设有“工业工程部(IE部)”或“生产与工业工程部(PIE部)”,如菱茂光电、技嘉科技、晟铭电子等企业,工业工程专项工作开展比较深入,开展项目基本符合我们一般高校的培养的目标;国内企业除个别比较大的外向型企业设立工业工程部门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工业工程部门,这些企业虽然也进行了相关的工业工程活动,但是很不系统,其重视程度也很不够。

(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通过对以上企业调研,大部分企业均表示需要工业工程人员,但是这些企业现有的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大都来自基层作业人员(如晟铭电子)、机械电子技术人员转岗和行政人事人员转岗(如菱茂光电)等,来自工业工程科班出身的人员极少。这是由于1980年代初我国在引进推广现代管理时,忽视了工业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我国的IE专业迟迟未能开设。近几年来虽然全国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但是毕业生大都转行,真正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才极少,这才形成今天工业工程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

(3)工业工程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一是专业知识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对于统计学、项目管理、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运筹学、成本控制、工程经济、人机工程、物流系统设施规划、生产实习等需求比例较高。二是能力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对于专业技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最为欠缺。

专业技术能力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对于项目管理能力、生产现场管理优化能力、基本办公软件掌握使用能力、资源管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专业软件掌握使用能力等需求比例较高。

个人基本能力需求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对于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建模、提出解决方案等)、良好的态度和思想(包括坚持、多智、灵活、责任心、积极地传递意见、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和教育别人、时间和资源管理等)和系统思维能力(全方位思考问题,确定主次重点等)需求比例较高。

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根据调研结果,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主要方法是: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到对口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1)重点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清华大学为例:工业工程系招生的本科专业为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致力于提高工业与服务系统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理理论基础、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掌握宽广的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的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

(2)普通二本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及机械电子类相关学科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工程知识背景,熟悉系统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现代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控制和创新活动,集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从事项目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实务性和研究性工作。

(3)三本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本专业培养掌握制造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对各类项目或企事业的生产、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4)改进方向。通过对以上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不难发现,重点院校工业工程专业除了强调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以外,更强调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具有对复杂的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普通二本院校工业工程专业除了强调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以外,更强调大学基础知识背景和集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

针对思源学院作为新建民办本科学院面临的实际生源问题和软硬件条件现实,学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进方向是:更加强调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改善创新意识等。

三、工业工程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工程专业名称的困局

“工业工程”这一专业名称是教育部高校专业目录规定的规范名称,这是根据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它不是研究某一独立的工业领域,如“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而是研究包含以上某种或某几种工程领域的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设置和改善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超越所有一般独立工程领域的“工业的工程”,所以“工业工程”的名称的命名是科学的,也是从事这一行业的规范的名称。但是这一名称在国内企业和社会中认知度不够,造成了工业工程专业名称的困局。其实这个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工业工程专业的起源地美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但是美国大部分院校和企业对这一专业名称改为了“工业与系统工程(I&SE)”,台湾、香港等地也做了一定的软性处理,如称为“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等,我们内地也不妨做一软化处理,估计会使这一专业具有更高的认知度。

2、专业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脱节

工业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但是现有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大都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导致教学中出现“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机会走出校园,或者是没有一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

四、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一个基础,多个方向的“2+1+1”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应该根据我院工业工程生源和师资的定位,培养掌握制造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对各类项目或企事业的生产、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尝试多角度分方向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可试行“2+1+1”人才培养模式。“2+1+1”培养模式,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第一、二学年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第三学年开展企业生产实习和实践训练,并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在具备对企业的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后,第四学年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职业定向,分职业方向的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的培养模式。

采用这一模式可以彻底改变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工业工程人才需求脱节和高校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状,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形成全新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企业和社会的三赢。特别是对于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和今后的职业定位。

工业工程专业有以下八个职业定向可供学生选择:IE工程师(综合职业);制造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生产管理工程师;系统分析师;操作分析师;企业资源规划师;项目管理师。

要想顺利实施工业工程人才“2+1+1”培养模式,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建立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施“2+1+1”培养模式的必备条件。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许多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企业还是很欢迎在校大学生来公司长期、稳定的工作。此外,通过与企业签订共建实习基地的协议,形成一批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是解决教学计划的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问题。由于教学计划是按照四个学年安排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势必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和获得学分的问题。对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第三学年以后多数都是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采用考查形式,由授课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带着题目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去研究,最后完成的成果以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或者策划方案的形式提交,也可进行必要的课程成果答辩。

三是做好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问题。以上规划必须取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许可,因此务必做好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尤其是教学计划安排发生变更后,必须要与教务处做好衔接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四是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问题。首先是第三年学年企业生产实习和实践训练环节中教师的培训,可安排教师与学生一起顶岗,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其次是第四学年分职业方向的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的教师的培养,教师应该具备某一个或多个职业的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

2、工业工程专业能力结构的三位一体设计

(1) 能力结构的总体设计。总体结构方案如图1所示。

①专业基础模块:由三个核心基础构成,即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制造工程技术基础和管理与经济学科基础。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由高等数学、管理数学、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计算机应用基础、Access数据库应用组成。制造工程技术基础:由大学物理、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和现代制造系统组成。管理与经济学科基础:由企业管理概论、工业工程概论、成本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经济学组成。②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由三个核心能力和外延能力四部分组成。核心能力一:工作改善能力, 课程群的构成如:核心课程: 基础工业工程;辅助课程: 人机工程、现场管理。核心能力二:生产控制能力, 课程群的构成如:核心课程:生产运作与管理;辅助课程: ERP原理及应用、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核心能力三: 设施规划能力,课程群的构成如:核心课程: 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群的构成如:辅助课程: 生产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物流管理;外延能力:服务与其他管理能力,课程群主要有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2)实验体系的设计。①核心能力一。核心实验:工艺程序分析、秒表时间研究、双手操作分析、模特法应用;辅助实验:环境噪声测量、注意分配实验、学习曲线实验、动作稳定性测定、疲劳度与疲劳测定。②核心能力二。核心实验:生产制造管理(ERP软件);辅助实验:ERP沙盘模拟。③核心能力三。核心实验:生产物流仿真(Witness);辅助实验:企业物流模拟(实操)。

(3)课程设计的设计。①专业基础模块。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2周+课外2周(主要结合金工实习)。②专业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一:人机工程课程设计:2周+课外2周(主要结合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核心能力二:生产组织课程设计:2周+课外4周(主要结合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核心能力三:设施规划课程设计:2周+课外2周(主要结合企业调研活动)。

(4)工业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实现。为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技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验室中开展相关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再到企业生产实际中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使学生熟练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技能,完成从理论教学、实验室虚拟实验,再到企业生产实际的过渡,以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完成从了解到熟悉再到熟练掌握的过程,保证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得到连续、渐进的训练。

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如何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各项活动,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以下是开展实践教学过程的几种模式。

第一,利用开放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收集企业相关数据资料后,可利用学校的开放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如生产系统模拟与仿真、ERP、人机工程等可采用这种方式。

第二,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采用离散方式进入企业开展关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与学校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且距离学校又比较近的企业。基础工业工程、现场管理的生产现场实验部分以及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即可采用这种方式。

第三,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寒暑假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可利用这一段时间到企业现场开展各种工业工程研究。如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课程,在完成实验室实验、课程设计后,对工作改善和生产控制的技能有了较好掌握,再到企业去开展相关工作,为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深受企业欢迎。

3、课程学习的建议

(1)管理与工程知识要专精广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把握每一个机会,加强充实自己的学识,无论在传统工业工程技术,如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工厂布置等要精通,对现代工业工程技术如运筹学、线性规划、数理统计分析等更要努力钻研,做到专而精的程度。更由于将来的工作可能涉及机电、化工、机械、土木、计算机等范围,所以对这些知识也要有相当的了解。因为不广又不精,在寻找对策、解决问题时就会感到不得心应手。另外除了工业工程技术及各项工程知识外,对于最新的管理新知更要有所认识涉猎,尤其财务与成本会计方面更是不可忽视都要了解。工业工程人员在任何机构或工厂服务,是要解决整体性问题的,如果只求生产制造过程的合理化,而一般行政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网络不能合理化,即使再勤奋也是枉然。

工业工程人员有了以上认知,也可促使上司、老板改变观念及接受建议,配合达成目标。工业工程的接触面很广,是一门既困难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认为工业工程人员离开学校后,不但要全心全力做好本身的工作外,对工程及管理未来的趋势特别要随时留意探讨,因为未来的企业竞争是现实的、激烈的、是瞬息万变的,也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所以光以在校所学已不足以应付现代企业的要求。

(2)加强人际关系的培养。工业工程人员想要达成任务目标,除了专精广博,需要创新力以外,对于人际关系要注意培养,应该具有高超的说服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一味讨好。工业工程人员是为达到整体最高利益来替大家服务,是为了健全企业体质,为了长远利益,求得真正之整体性效果。依我们的经验,不论从事国有民营企业、政府行政工作或个人事业,一定要得民心,才能成功。因为今天你不能争取、获得你的上司、老板的信赖,纵然具有天大的本领,也只落得怀才不遇罢了。所以心理学、行为科学也是必要开设的课程。

(3)培养整体系统的理念。现代企业日趋庞大复杂,工业工程人员必须突破过去的观念,而经常以整体系统的理念,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由于每一个整体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所构成,子系统彼此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子系统的最佳对策,对整体系统并不一定是最有利的,正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前大家常强调要“把事情作对(do the things right) ”,今后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做对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 ”。整体系统的观念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概念,例如一个涉及好几个单位、好几方面专业人员知识的整体性问题,就必须由工业工程人员幕僚群来参与,以整体系统的观念来寻求一个最佳的决策,去折冲、协调、拟定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必然更为落实可行。

(4) 追求永无止境的合理化。企业要万年长青,需要不断成长发展,从根本改善体制着手,而工业工程人员的工作目标是坚持原则、追根究底,追求永无止境的合理化,也就是秉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因为今天所做的合理化,随着法律规定、政治因素、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科技发展的变化,到了明天、后天也许就变成不太合理,甚至完全不合理了,而企业体制的好坏跟合理化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这点工业工程人员应有深切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周梓荣,龚存宇.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