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1
一、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一)公司+农户――分包制
农业产业在发展之初,形成的经营组织形式就是公司+农户,简单的来说就是分包制。公司和农户之间签订协议,根据自身所需农产品的多少来签合同,农户根据合同数量和交货时间进行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按时按量的提供给合作公司,之后公司按照合同内容的规定给农户付款,二者之间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生微妙变化,出现了合作社,通过这个中介来联系公司和农户,从而节约公司的时间和精力,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农民也需要有个合适的合作方来代表他们的利益,避免和公司之间产生经济上的损失,确保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农民将合格的农产品交给合作社,让合作社来和公司之间进行联系,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办事效率。
(三)公司+租赁农场
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出现租赁农场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租赁农场的出现,有利于农民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公司可以更加直观的接触到自己商品,通过自己的规划和管理,从而实行每一道环节的把控和监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此同时,农民也获得了租金收入,还间接的成为公司的员工,劳动收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二、新出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为了快速的跟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很多地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在探索的途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一)公司+家庭农场。
这个组织形式的是传统的公司+农户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它是由传统农户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扩大农产品规模发展而来的,利用先进的生产作业方法将自身队伍壮大,成为专业农场户,公司依旧通过签订合同来维系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但是依旧无法更好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二)公司+社会组织+农户。
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之处在于,将社会组织加入到公司和农户之间,当公司和农户之间出现如下问题时,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加强公司和农户的联系:1、农户生产作业方法落后,需要创新,学习新技术;2、标准化作业无法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3、在利益之间达不成共识时,需要有个纽带做沟通。通过社会组织这个中间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解决公司和农户之间的种种矛盾,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三)合作社+合作社。
合作社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一个是横向式经营,将生产过程中较为相似的产品和给公司提供相似的农业服务都集中起来,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统一培训和传授经营,从而达到公司的标准,提高农业产业标准化;另一个是纵向式经营,将各个产业链联合起来,增强合作,提高每个环节上的利润,让合作社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创新路径
(一)降低成本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采用合理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关键在于是否合理恰当的发挥出农户和公司的各自优势。在合作过程中,公司可以采用支付部分预付款的方式给农户,让农户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从而在减轻农户资金压力的同时,产品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农户在进行生产作业时,可以向企业寻求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切实高质量高效率的给公司提供可靠产品。这个方式不仅让农户的资金压力得到解决,还得到了公司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二者达成共赢局面。
(二)提高效率和扩大规模收益。
在农户生产中,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入,因此扩大农户的生产规模是创新路径的首要任务。只有规模大,收入才会得到提高,当然并不是越大越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要把握一个度。在扩大规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技术的引进,合理利用现代技术,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提高产量,更能增加农户的收入,先进技术可以让原先小规模的农户作业变为家庭农场或者是公司农场。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2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这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是增强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是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而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需要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顺应经济运行规律,彻底更新观念。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应当自觉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全新市场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靠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传统农业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要实现由只重数量向质量、效益意识的转变,要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以调整品种、提高质量为重点,努力扩大高质高效的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的升级,实现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到质量优化型增长的转变。要实现由乡镇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转变,面向两个市场,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制定产业规划,鼓励和提倡跨区域形成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作好结构调整和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要始终立足于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自然条件、地域特点、生产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规划,面向区域内外市场,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业布局区域化和经营集约化。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借助资本开道,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农业的产业化是伴随着资金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带有农业概念的龙头企业的资本运作,实现资本的扩张和机制的转换,从而加大对农业的再投入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3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及省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以提高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整体素质为重点,以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谋划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高质量地开展龙头企业高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现代管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3月15~16日,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举办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培训班。省农委副巡视员吴国良为全体学员作了开班报告。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李伟华、副主任郑德民,省内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全省农业产业化系统工作人员参加开班仪式。
吴国良副巡视员在讲话中指出,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主体,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三化同步”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是提升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谋求更好更快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龙头企业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一是加强自主创新,增强内生动力。龙头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加快发展的突出的位置,特别要瞄准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性、趋势性的关键技术,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龙头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质量和效益;要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各自发展实际,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资金、品牌、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到资源禀赋良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建基地、办工厂、拓市场。三是注重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开拓能力。龙头企业要始终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强化标准化管理、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扎实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强化带农惠农,实现共同发展。龙头企业要坚持服务“三农”,切实增强带农惠农意识,与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在企业做大做强中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联合合作、深度融合;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发挥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优势,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开发和公益事业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纳入统一的生产经营体系,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采取多形式、多层次,提供技术、信息、农资、购销等系列化服务,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增强诚信意识,维护社会诚信,对农民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要守法经营,做到重合同、守信用,不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保障消费者权益。
吴国良副巡视员要求,各级农业产业化工作人员要统一认识,不断总结指导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工作的经验,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发展趋势;要明确工作重点,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好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上,放在不断完善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关系上;要提高素质,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能力;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认真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准确提供政策指导和决策建议;要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发展的合力;要加强服务,充分发挥指导、服务、协调等职能,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办好这次培训班,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精心组织,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特别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规范管理企业财务应注意的问题、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创新思维管理、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模式、精确管理等六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讲解。(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供稿)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4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5
1•1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从比较优势来分析,我国应该重点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业和畜牧水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这些产品虽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着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困扰。以水果为例,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水果生产国,但1998年中国出口水果仅占当年水果总产量的1•19%;2000年占1•39%;2002年占1•71%;2006年占2•22%[2]。出口量小的主要原因是质量差,大小不均,含糖量低,虫果率高,采后保质能力差,果实农药残留超标等。
1•2区域结构趋同,地方特色不明显,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一些地区没有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忽视区域资源优势,跟风现象严重,各地一哄而起,大力发展品种、质量基本相同的农产品,未能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结果导致农业生产结构雷同,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下跌,农业增产不增收甚至赔本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里既有市场信息不灵、供求关系不稳定导致价格和决策失误的原因,也有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行政干预过多和“形象工程”、“样板工程”的引导偏差。
1•3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贮运体系发展滞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的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滞后,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导致附加值低,利润少。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我国各类肉制品仍以初级加工品或基本以原料进入市场,而且由于质量不稳定,包装不标准,大大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再从出口结构来看,我国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0%,深加工品仅占20%[3]。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的荷兰,其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为1∶3。
1•4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合理[4]目前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多致力于粮食、棉花和蔬菜的种植,缺少其他高价值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并把粮食、经济作物比例的变化简单地作为结构调整的标准。而且,在压粮扩经后,新上的产品大都是档次低的大路货,多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进人市场,由于受消费需求的约束,大量经济作物势必影响其价格,导致调前调后变化不小。
1•5部分群众思想不够解放,对结构调整认识存在偏差一些群众在对待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上,有的持消极等待的态度,有的则心存疑虑,不敢冒险,心甘情愿地沿着老的套路走。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想调整。许多人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政府的事,因而缺乏参与意识。二是不敢调整。部分农民怕承担市场风险,怕上当受骗,总认为种植粮食作物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三是不会调整。由于多数农民没有准确的市场信息,缺乏科学知识,对“怎样调整,种什么,收获后怎样销售”缺乏信心,有的想调整而不会调整。四是无钱调整。有些农民群众对调整种植业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缺乏必要的资金购买良种以及肥料而只得放弃调整。
1•6农业结构调整中主体错位,存在指挥失当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应该是政府让位于农民,但目前,一些基层政府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方式,采取行政命令,以搞运动的方式强制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由于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并且政府不承担因结构调整导致的经济责任和风险,从而挫伤了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增加收人的积极性,甚至在结构调整中出现逆反心理。
2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
2•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农业结构调整
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的准则,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本地发展之路。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当前农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多数农产品处于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优质农产品却供不应求,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改变传统的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协调发展、农牧业相互促进的新型三元结构发展。注意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状况,优化农作物品种,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加速农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品位低、质量不高的问题,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延长农业生产的链条,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渔业,保护和合理开发滩涂、水面等宜渔资源,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高档鱼类比重,向优质化、多样化发展。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获取比较利益。
2•2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仅仅靠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是远远不够的。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是一种横向的拉动,缺乏加工转化增值向纵深发展的支撑。如果只有农产品的初级加工,而没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就上升不到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层次。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是对地方特色产品的升级增值,也是进行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生产的突破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和地方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特别是采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避免分散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结构调整新机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从长远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把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都纳入农业的全部内容,使农业摆脱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效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2•3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农业生产力的优化布局现阶段,优化农业的生产力区域布局,应重点抓好4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效区,只要有条件,就不必追求粮食自给,可腾出更多的土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如种菜、种花、植桑等。二是过去迫于生存压力,毁林、毁草开荒和盲目围湖造田的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使不适宜耕作的劣等土地逐步退出农业生产。三是粮食主产区要在优化品种、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需要。同时要抓好粮食的转化和加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四是各地都要发挥自身在区位和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如水果、药材、芝麻、食用菌、特种瓜、稀有水产品和畜产品等,并要努力将这些特色农产品发展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稳定和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份额。这4个层次的有机结合,就可以促进我国各地的农业逐步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
2•4实施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才能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增强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今后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环保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同时,采用先进的间作套种技术、生物治虫技术等,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还要注重加强农产品贮藏、运输、加工、销售等产前和产后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2•5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连结生产与市场的桥梁。“公司十市场农户”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它可以向农产品生产者及时反馈市场信号,并为农产品生产者开辟销售渠道。通过市场引导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合理确定农产品生产基地主导产业和布局,把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到依靠市场配置农业资源上来。同时,农业产业化往往将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储藏、运输连为一体,从而相应带动农村加工业、运输业、营销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收人增长。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必须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和运行效益,培养和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加快储存、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贸易的需要,降低农产品市场流通费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等级、包装和质量控制系统。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6
【关键词】湖北嘉鱼县 农业结构调整 问题 对策
一、湖北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1、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低文化水平农村劳动力对新农村建设有制约的影响,生活宽裕是生产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也是目的。无论是生产发展还是生活宽裕都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在农业生产力的构成中,人的因素即农民是首要的生产力,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农民的教育水平则和农村生产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受过教育的农民能够掌握和使用先进的劳动工具,不断认识和开发农业资源,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现在现实情况却是因为农民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导致不少农民缺乏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和获取信息及开拓市场的能力,缺乏市场投资意识和开拓意识,容易忽视长期利益,过于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这里的基础设施,主要涉及到生产、运输、存贮和销售四个环节。第一,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排涝抗旱的设施,丰沛的雨水常常会造成内涝,而近两年连续发生的旱情,也给丰产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第二,运输设施问题。由于蔬菜成熟的时间相对集中,高峰期大型运输车辆的进出相对困难,表现在空车难进,满车难出,与高速公路连接的部分交通瓶颈已是目前凸现的问题之一。第三,缺乏大型冷冻仓库,保鲜存储是提高效益和缓解运输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大规模的存贮仓库还没有建立起来。第四,缺乏大型的贸易市场,导致产品的销售渠道不够完善,交易不够活跃。
3、分散自主经营妨碍产业化进程
嘉鱼县蔬菜生产销售以家庭式经营为主,虽然有农业协作组织来组织农户生产,但在管理上沿袭了的经营体制,采取“一家一户式”的生产,各自分散自主经营,没有实现“村与村的联合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农户抵抗自然灾害,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很薄弱,也不利于生产的规模化,阻碍了产业化的发展。
4、品种过于单一不利于规避风险
嘉鱼县作为湖北的蔬菜主产区之一,但从目前蔬菜的品种结构来看,过于单一。这些年来,嘉鱼县的蔬菜产品一直以大白菜、包菜、南瓜、冬瓜等四大项蔬菜种植为主,其产量虽大,但价值却小,加上上市时间过于集中,一遇市场饱和,自然灾害,分文不值。据新街县马鞍山村村民所说,冬瓜在丰收的季节,三、四分钱一斤,而在收成少的季节几毛钱一斤甚至更贵。这些蔬菜季节性太强,对于市场的依赖很大,市场成为主导其价格的重大原因,不利于风险的规避。
5、蔬菜交易市场和深加工项目建设跟不上产业化发展步伐
嘉鱼县蔬菜绝大部分都是由经纪人进行对外销售,由于没有建设相应的蔬菜批发市场,现在90%以上的蔬菜都是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交易,这种原始、不规范、低效率的交易方式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潘湾镇政府尽管在考虑蔬菜产业的做大做强方面眼光比较长远,招商引资,与韩国企业洽谈在潘湾建立泡菜工厂,力争将嘉鱼建设成新鲜蔬菜批发及蔬菜深加工制品生产基地,但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双方没有达成协议。目前嘉鱼县在主打蔬菜产品方面的产量惊人,两菜两瓜更是畅销日本、新加坡和俄罗斯等地。但是在深加工制品项目方面的作为基本为零。这样的话,光靠销售新鲜蔬菜利润极低,导致农民增产但不能增收。
6、品牌创建及维护工作不到位
在嘉鱼县蔬菜畅销国内外的过程中,政府,经纪人协会和农户都没有形成明朗的品牌意识,并且为品牌创建及维护下工夫,使之做大做强,更具知名度。虽然嘉鱼县的部分农产品已经注册了商标,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如“潘家湾”,但品牌知名度较小。嘉鱼蔬菜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尚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
7、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缺乏科技支撑,嘉鱼县还没有足够的专门从事蔬菜新品种开发的研究机构,科技推广机制不活,科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少,先进的储藏、保鲜、包装、远程运输等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的应用几乎是空白。并且,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多数菜地基础设施不配套,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1、对农民培训
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由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技术人才普遍缺乏的现状,我们要优先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要把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与培养协会人才紧密结合起来。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由政府带头,农民参与,建设好基础设施。第一,加大投入,搞好农田排灌渠道和机耕道路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渠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方便农产品运输和农机下地作业,不断提高菜地的耕作质量。第二,建设好与高速公路相连的最后10公里道路,使得高峰期车辆也能够来去自如,另外就是开辟长江航运,建设港口码头。第三,完善农贸市场,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空间;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加快农产品集散。采取引资或股份制等形式,建立一个大型专业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集蔬菜交易批发、贮藏运输、配送销售、信息服务于一体,使嘉鱼成为鄂南蔬菜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送中心,并配套建立蔬菜市场信息网络,实现全国各大中型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之间的联网。改变目前在路边收购蔬菜的模式,同时也会减轻道路的负担。
3、调整农业经营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建设
采用明确的分工,农户相互合作,联合生产作为原材料供应商,经纪人成为公司的信息部,对外信息和收集外面的信息。经销商采用加盟的策略,以嘉鱼农业独有的品牌进行销售。嘉鱼县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很快,农村合作社、经纪人协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农业产业化组织仍然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功能不齐全等问题,因此要学习台湾农会的运作经验,加大力度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确立其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使农民分工合作,充分参与加工业、运输业、流通业、储藏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等领域的经营,增加职业岗位的需求,拉动内需,增加农民的收入。
4、改良品种,提高质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调整农业结构重要的是由目前作物间种而积调整转移到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上来。嘉鱼生产的主要是“两菜两瓜”,都是季节性的传统蔬菜,价格低廉,主要靠“薄利多销”,而且受市场的限制很大,带来的收益有限。因此,在保证原有优势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逐渐改进品种,提高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把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优质化、多样化来适应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使农业走上由市场决定产量,由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二是坚持把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作为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结构调整的首要环节来抓。三是要搞好优良品种的培育、繁殖,建立起集科研、生产和经营于一体的企业,尽快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5、加快蔬菜产品的深加工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藏保鲜,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多年以来,我国对外出口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对外销售的农产品主要是价格最低廉的原材料,通过深加工包装之后的产品可以比原材料所获得的收益大几倍甚至更多,嘉鱼的农业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发展。在嘉鱼县有不少客商都有到该镇投资开发的愿望。有些地区国家自然资源贫乏,需要进口大量的农产品,但具有明显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优势。与我国相比,欧洲大部分的国家农产品成本高、收益低,农户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农产品依赖进口。相对而言,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农产品生产的成本低,在欧洲市场上极具竞争优势。嘉鱼县乃至整个中国农业可以与其合作,引进技术,出口农作物,成为其农作物的主要供应商,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6、建立品牌扩大市场
单纯的传统销售不能满足嘉鱼农业的发展,要使嘉鱼的农业更上一个台阶,走得更远的话,必须转化理念,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老干妈”就值得借鉴,嘉鱼的农业必须创造自己的名牌产品,利用品牌效应,占领国内外市场,并扩大含税农业的份额。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推介会、展销会,择取好品质蔬菜,走出嘉鱼,参与市场竞争,以提高地方品牌知名度。要做好推介工作,扩大宣传范围,使嘉鱼的蔬菜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增强其市场的占有率。
7、大力建立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证我区农业上新台阶的重大举措,是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的必然选择。要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县(市)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推行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完善植物保护体系,形成以省级为中心、县级为骨干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和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快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加快完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整合信息资源,强化涉农部门之间农业基础信息实时交换和共享,形成服务便捷、功能完善的农业网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