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1

关键词: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区域活动 可行性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浩瀚无垠,博大精深,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夯实幼儿生命的基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要而有难度的课题。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优选哪些内容作为幼儿传统教育的切入点,以什么教育形式作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等成为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为此,我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和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等问题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总结了一些可行性策略,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一、区域活动是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之一。

区域活动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使其成为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同时,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其特有的美和乐趣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获得有益一生发展的知识与体验,成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积极的承载方式。

二、以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为载体,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区域活动同行。

民族传统文化是个大的概念,它包罗万象,涵盖文学、艺术、体育、建筑等各个领域。因此在3到6岁的幼儿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要找准切入点,从局部入手,从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入手。据此,我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渗透、延伸到区域活动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原本枯燥、深奥,幼儿不易理解的教育内容,变为生动、有趣、幼儿喜爱的自主游戏,让幼儿在开心、快乐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开设特色区域。

在设置区域时,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开设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使整个区域活动与当地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机结合,凸显传统文化的特色。如:结合山西的饮食文化特点,开设了角色游戏区“三晋拉面馆”、“晋南蒸馍房”、“汾酒专卖店”等;结合民间艺术特点,开设了美工区“美丽新娘剪纸”、“小小布老虎”等;结合民俗文化,开设了表演区“小小秧歌队”、“小小旱船摇”等;结合地产特色,开设了自然区“山西煤炭、矿产自然角”,等等。每一个活动区都赋予了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内涵,而使区域活动拥有了新的魅力,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浅显的方式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2.把握幼儿兴趣点,有选择地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区域活动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于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领悟其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幼儿的兴趣点为依据,选择一些形式活泼、操作性强、形象生动、难易适当、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1)可以有选择地把主题活动中部分内容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如在晋商文化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在建构区融入山西特色建筑的活动,孩子们了解山西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创意搭建,兴致盎然。

(2)可以选择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某一特色活动为载体,进行区域活动。如:在山西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社火”这一民间活动,人物形象丰富,活动形式活泼多样,色彩艳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表演、装饰的欲望。美工区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运用自己的想象装饰旱船;动手区的孩子们用各种美丽的亮片和串珠等材料为秧歌服设计富有创意的图案;表演区的孩子们随着秧歌曲尽情地投入表演;角色区的孩子们为所有工作者准备着丰盛的山西面食;建构区在为社火活动搭建舞台;语言区的孩子们在为社火活动制作宣传册……孩子们情绪高涨,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创造性的活动中,在与周边区域的互动中,感受着民俗活动传递的快乐情感,感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收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3.特色区域的材料投放。

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做到“三结合”、“四根据”,即结合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投放材料、结合传统节日活动投放材料、结合地方特色活动投放材料;根据特色区域设置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特色活动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有层次地投放材料、根据活动发展情况阶段性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应包含图片、制作原材料、音像制品、成品与半成品等,以支持、满足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需求为原则。

三、教师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指导策略。

1.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游刃有余地创设、指导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

2.支持幼儿在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对外来文化要适当接纳,形成客观、平等的态度。

3.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为目的,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内容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展现传统文化的精华。

4.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把握好区域活动内容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5.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要以传统文化特色主题活动为铺垫,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

6.活动后的小结,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从表面的形式提升为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传承的层次,把握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2

贯彻党的十精神・立德树人系列活动――开展真语文大讨论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小学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怎样走迸中小学校,哪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适合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占多少比例才是科学合理的?如何让这些内容与中小学语文教材巧妙结合,使老师好教、学生好学?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期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撰文谈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走进中小学校的看法,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北京师范大学温立三、福建师范大学赖瑞云、北京101中学程翔等高校学者和一线教师,则分别从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入选篇目、编排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他们的真知灼见能对大家有更多的启发,也欢迎读者朋友撰稿参加讨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校、融人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言献策。

在直接倡导和推动下,一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东风正在吹进校园。这当然是令人欣喜的,因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能再被冷落了,它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让人忧虑的是,社会上又有一些人和机构,包括有关部门又开始打学生的主意、走老路了,那就是当下教育盛行的很奇怪、很荒诞且很无知的现象:领导重视什么内容,教育部门就给学校和学生加一门课、增一套书、配一批人。这样的现象应该警惕,这样的做法应该立即停止。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应该怎样进校园呢?

大家知道,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课程为中心,通过教师使用教材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框架是课程教材体系。近百年的现代教育已经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做了大致规划,实践经验表明,这样的课程规划适宜中小学生,是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有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外语、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以及包括音乐、美术在内的艺术类课程等。从我们大致描述的这些课程来看,完全可以将我们所倡导的许多内容融人现行课程教材体系中去,比如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学生安全、国防、慈善、防艾禁毒和心理健康等。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的课程老化、教材陈旧,亟待改进和更新;另一方面,我们的课程和教材改革迟缓,且不断在现行课程和教材以外给学生和老师增加砝码。据报道,某部门编写的全国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试验教材》已经送审。有人预测,此类教材和读本将会在近年的出版领域大规模泛滥。此类劳民伤财、加重学生负担的事情,我们以前做了不少,比如将书法教育单列出来,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学书法,还比如心理教育单列等等,学校、老师和家长叫苦不迭。现在不能再做此类事情了。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科学规划、统一安排,让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融合起来,而不是两张皮。

让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走进学校教育主要课程和教材,当下最紧迫要做的:一是立即修订并尽快实施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和音乐、美术等较多涵盖中华优秀传统内容的科日;二是尽快补充和调整现有教师知识结构,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使现有教师短时间内适应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尤其是中考和高考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四是有关部门要尽快整合现有学校课程资源,改变零散的、个别的和效率低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状况,优化课程,提高效率。

当然,在保证学校教育主要课程之外,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增加地方和校本课程,并配之以地方和校本教材,但这不应当成为主流。应当坚持以主要课程为主,地方和校本教材为辅的原则,真正做到主辅分开,形成合力,促进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3

广告设计是一种视觉设计,不管是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都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这些元素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和色彩,通过这些元素符号传达给观众。产品广告目的是要达到刺激消费者,让他有购买的欲望,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公益广告是用情感去打动观众,引起心理共鸣。其主要目的都是要通过视觉符号去吸引观众,通过内容和美感去打动观众,最终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

二、广告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个设计作品怎么样吸引人、记住并被感动。那么就需要通过出色的创意、丰富的内涵、足够的细节、切当的文案、图形语言、视觉美感、审美情趣、色彩品位、材料质地来表现……通过这些元素、视觉语言、形式法则进行有机组合,艺术化处理。这些文化元素就相当于设计作品的构件,构件很重要,有了好的构件才能构成好的作品。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对我们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正是设计师们吸取营养的沃土。

(一)传统文化元素是广告创意的重要源泉

创意是广告设计的灵魂,那么好的创意怎么来,用什么元素去表现,用什么形式去表达?这是我们广告设计者要做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传统文化里的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来源,民间故事也为人们熟知,诗词歌赋也可提炼为广告文案,能取得的言简意赅、韵味无穷的效果。比如有一个体育健康频道的形象宣传广告,就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舞龙这一活动,并把场景安排在龙翔桥(杭州的一个著名景点),从而传达体育健康频道这样一个目标追求:为百姓的体育事业助力,让老百姓的“竞技场,无处不在”!在这个广告中,“民间舞龙”这一元素的运用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是一个非常好的的创意。

(二)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使广告设计更具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的图形或文案,运用到广告设计当中,符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即有深刻内涵,又有文化韵味,更具民族特色。有一则佳洁士牙膏的电视广告,人物形象都是中国普通的老百姓,有孩童、老人,乡村农妇还有城市情侣,每一个人都在镜头前展开自己的微笑,虽然表情不一样,但都是很单纯朴素的微笑,都显得健康自信。这则广告里的“微笑”元素的运用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持礼待人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佳洁公司致力服务中国百姓的企业文化追求。全国各地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又创造了各区域的文化特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各个地方的广告或各个区域的广告要想具有地方特色,就可以把地方传统文化发掘出来,融入到广告设计当中,这样才能突显出自己的产品特色。比如说有这样一则电视广告让人产生深刻印象,他引用了古诗词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杏花烟雨江南”,然后通过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把水乡地方特色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能够引起本区域的受众的心理共鸣,带来强烈文化认同感,对外省的观众更多的好奇心,进而持续关注。还有安徽卫视的形象广告中的元素主要取自黄山的奇松、云海,黄山名闻天下,牌坊、马头墙等建筑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的特色。以上优秀作品说明,要想打造一个好的品牌,一个具有个性的品牌,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及提炼,是一副好的作品的前提好保证。还比如非常优秀的广告语“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我心飞翔、白沙文化”都是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精髓,利用谐音来打动观众。我们强调民族的,本土的文化,并不是对外来文化一概否认。对外来文化也是要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传统文化元素能提升广告的品位

什么叫广告的品味,优秀的广告为什么优秀,自然不能庸俗,自然要提升它的品味,有的广告非常低俗化,所以必然要受到批判。大多数广告的目标受众都是普通人,因此广告力求通俗,但通俗决不是庸俗。像雕牌洗衣粉“你泡了吗?你漂了吗?泡泡漂漂晾起来”受到批判,很大原因就是其低俗化的表现。例如有一条电视广告,他的主题是“有喜事,当然非常可乐”,通过诉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喜事,非常通俗,贴切生活,但是非常的典型、到位。即使是那些小众诉求的商品,也要注意品位问题。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运用和借鉴,对于落后的、低俗的要摈弃。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一)传统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有他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传统元素符号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更富有时代的特色。比如说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著名的植物、一些图腾、代表性的动物,如龙、麒麟等,这些传统符号具有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形式也非常独特,通过改造和提炼,运用到广告设计当中去,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重新历史文化的完美,这样具有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作品,富有时代的特征和深刻内涵。

(二)传统文化意蕴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中表应用非常的广泛,文化意蕴深厚,文化意义非常重大。在运用上不是直接拿来,必须经过提炼加工,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去表现。比如用中的山水画来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中国结,他的象征意义就非常独特,代表着团结、祥和、幸福之意;还有中国文化中的的谐音来暗示吉祥的含义;中国的古字画,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中国的瓷器等等。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广告设计离不开色彩,色彩是广告设计的生命。色彩的象征意义很重要,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具有传统民族特色,象征吉祥如意,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内涵。我们要善于从中国传统美学中发掘色彩的象征手法,借鉴传统美学的审美理念,运用到现代的广告设计当中去,使得广告设计作品更具民族特色,提高作品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特色。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非常重要,没有情感的作品是空洞的,没有象征意义的作品是平淡的。比如说:奥运五环的标准设计,它是由奥运五环的蓝、黑、红、黄、绿这五种颜色组成的五角星形状,还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现代的造型蕴含着民族特色。这个标志可以说是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一种完美结合。这个作品的成功,正是这种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

四、结语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4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只有在和谐社会里,才可能产生和谐文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千百年来,这里人才辈出,他们创造了耀眼的文化奇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和谐福州,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福州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内涵和历史诠释,传统文化沉淀深厚,地方艺术丰富多样,有闽剧、十番锣鼓、评话等福州地方戏。以福州方言为表演形式的福州闽剧,至今已有有四百多年历史,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福州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海峡两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福州地方戏曲,可以加深市民对灿烂的民族文化的深切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乡,自觉抵御外来文化中的腐朽东西的侵蚀。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特别在加强对台交流、遏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建福州和谐文化,首先要努力保护和延续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我们离不开文化的根,在全球竞争的新时代,我们要永远保持中华文化的特色,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文化。长期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福州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1997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更是将闽剧列入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范围之内,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支持。作为具有浓郁福州地方特色的艺术,传统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闽剧艺术团体曾先后出访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法国和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我们希望利用传统文化这个载体,通过政府等渠道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乡贤情谊,积极推进文化交流,不断提高福州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努力拓展海外演出市场。加强福州文化的对外宣传,不断扩大福州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为福州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新贡献。

文化要和谐,其次要发展。作为文艺工作者,是社会中既有特殊专长又非常活跃的力量,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中,更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注重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致力于多层面、多视野、多方位地开拓福州文化的发展空间,丰富福州文化的现实内涵,提升福州文化的现代品位,把福州建设成为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海峡西岸现代都市;要努力挖掘福州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积极培养和形成具有鲜明的福州地域特征的文化品性,把福州充满传统韵味和地域风情文化充分挖掘出来,我们文艺工作者更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建设和谐文化,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省市领导的热情关怀下,更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事业。

建设和谐文化,还要继承,更要勇于创新。传统文化只有创新,才能恢复活力,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成为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高一级文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的能力,也就不可能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我们应牢牢把握先进文化方向,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积极培养人才,注重推陈出新,创作优秀作品,促进闽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生命力。进一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要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了传承,传统文化也就有了生命力。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了,民族的精神弘扬了,我们的年轻人自然会喜欢自己的传统文化。有计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支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文艺领军人物。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尤其是注重提高文艺家的原创能力,支持和鼓励文艺家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5

1.1化解学生的思想问题。由于文化基础不牢,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问题较多,这与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明晰,自我认知欠缺有直接关系,突出表现在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迷茫,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知比较主观、片面,较多考虑自我,很少考虑他人。因此,宿舍成为学生的矛盾集中场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对学生进行思维层面的提升和启迪,强化对学生品德修养、思想净化的内化过程,对学生的性格、理想、意志、情操等思想要素进行升级或修复。

1.2平衡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频发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情况:一是由于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源增加;二是由于网络媒体的信息冲击和负面影响,一些自制力低的学生容易受到影响;三是部分学生从入校时就有心理疾病或精神病。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通过内修达到人与外界的和谐,尤其讲究内心平衡。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1.3应对网络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低使用成本,微信、微博的快传播速度,视频照像的极简易操作借助手机载体在学生中迅速传播开来,在高职院校,由于较多学生的学习奋斗意识薄弱,享乐主义盛行,经受不住网络的强烈刺激和诱惑,拒绝和排斥纪律和管理,给学生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律与自省意识,通过输送正面能量提高学生的网络免疫力,远离虚幻世界,回归集体生活。

2、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2.1传统文化意义与育人目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构建人的精神世界,也即做人的教育,这是目前大学生还比较欠缺的教育,也是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一致认为很重要的人格教育和精神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育人目标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内容,加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将学生工作的育人目标围绕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开展,使学生工作成为以人为本、塑造灵魂、培育精神的重要格局,使每项学生事务工作都体现育人目标的实现。

2.2传统文化内容与学生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除了依靠课堂进行显性教育,还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进行隐性教育。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特点、院系及专业培养方向、校园及地方文化环境,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各项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诗会、汉服节日等专项中华优秀文化活动,鼓励各院系、班级、宿舍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各项集体活动中。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6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和教育过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家庭教育先于学校和社会这两种教育,是它们的基石,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在家庭教育中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家庭教育;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历经千百年的积淀而成的,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还包含道教、法家、阴阳家等文化形态。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包含古代的曲、赋、诗、词、国画、对联等。家庭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有可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的认识并且结合教育现状从各方面入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一、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可能性

第一,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这两种教育形式的基础,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石。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的基础,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孩子首先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家庭是个人发展的摇篮,塑造一个人的最好的地方。家庭理应作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家庭教育必然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传统文化是否能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对个人的成长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第二,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以及现在社会对家庭教育和传统的文化的重视。《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七条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文化是透过教育的方式扩散到社会中并产生影响的。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环节的家庭教育,不管从法律或是孩子的全方位发展来看,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都应该融入传统文化。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这一趋势表现在很多方面,201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弘扬正能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曾说,文化的兴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支撑。没有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展,就不能完成中国梦,中华民族能够创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第三、家庭对传统的文化的传承有其独有的优势。首先,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普遍性的和长久性的。家庭生活中长辈对于晚辈的影响是最普遍的,也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灌输是会伴随孩子一生的,也会影响到他对下一代的教育。其次,家庭给子女的教育具有渗透性。这种教育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中,透过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的言传身教慢慢渗透到子女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其它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没办法比拟的。第三,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具有亲和性和权威性。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细致入微的,同时我们在无法自立生活时依赖家长的供给和照料。这种依赖使子女对父母和长辈有更多的信任,因此,父母和长辈的教育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第四、家庭教育历史悠久。家庭教育对子女产生教育和影响比其他形式的教育要早,自从有家庭就会有家庭教育。我们所知道的有关这种教育形式的典故有很多,岳母刺字、曾子杀猪、孟母三迁。家庭教育是从古至今一直有的一种形式,传统文化以这种方式在家庭成员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我们今天所要做的就是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二、怎样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既包括好的部分又包括不好的部分,我们要传承的传统文化是其好的那部分,也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民族精神价值内涵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只适合当时的社会条件而不适合现在的社会甚至会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这些,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选择那些有生命力的适应现实社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例如,当我们讲到儒家思想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想到“三纲五常”,其实儒家的有很多思想是现在社会的需要的。孔子关于人的德行方面讲仁、义,主张仁者爱人,具体到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这种观点和现在社会的各类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是一样的。

2、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小开始,着重培养孩子养成优秀的品德

我们是非常注重家庭教养的国家,一个人的举止谈吐、待人接物、人生价值观都能表现出这个人的家教。家庭是塑造一个人最好的地方。家庭教育更多的时候是在教人形成个体自身的修养和价值观。家庭教育首先应该教孩子怎么做人,这种教育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当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理念以后,要再想做出改变就很难了。所以,对孩子的品德培养要从小开始,要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孔子曾说过:“一个有学问修养的人,要修养身心,实现他人生的成长和发展,大体上要分成三个阶段:“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这三个阶段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这与我们经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孩子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之前,让他们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管是对自身的思想状态还是对社会关系的处理,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正面的指导作用。同时,应该注意的是要在孩子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不能为其带来负担。在孩子学习认字的时候充分的运用这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书籍,选择孩子能够理解,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良好性格、良好家教的内容解释给他听,让小孩们在认字的过程中接触到这些带有优秀传统的文化,接受它的熏陶。在孩子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让其背诵一些简短的文字和优美的片段,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教育意义还能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他小时候学习到的这些知识随着他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会逐渐表露出来,形成孩子们特有的文化气质。

3、为人父母者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家长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家长的处世为人会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孩子对事情的判断。一般来说,温暖、充满爱心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是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上行下效”。当要求孩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家长要先亲力亲为做到这些,在子女跟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想必大家很熟悉一则公益广告:孩子学习妈妈的行为,为妈妈洗脚。它就是要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毫无疑问的影响着其子女,一句“妈妈洗脚”不只是孩子的模仿,也象征着传统美德的传承。因此,在外来文化不断引进的现在,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坚持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优秀的文化因子,不断地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加新的内涵。只有立足于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更加形象全面的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能全面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4、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既要坚持与时俱进,也要注意忠于原典

这两方面看起来貌似存在矛盾,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选择还是应该注重这两点的。有些经典的事例拿到现在的情况中可能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不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有些故事所承载的寓意受到质疑。比如孔融让梨,我们一直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提出质疑,那么,我们不妨转变思维,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学会分享。相应的,有些成语、谚语的意思往往被歪曲理解,有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应该摒弃这些错误的解释,从原典出发,正确引导。就像我们通常说的“以德报怨”,教育我们要有宽大的胸襟,对有负于我们的人也要施以恩德。其实,原文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如果要以德报怨,那我们拿什么来报德呢?其实孔子认为要“以直报怨”,就是用公平坦率、光明磊落的人格,正确对待那些不公平的事情和有负于自己的人。而不是一味的献出恩德去面对已有负于你的人。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的。我们的父母给我们教育和影响,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有家庭和孩子,我们也会给我们的孩子教育和影响。当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地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时,传统文化就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也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作者:杨雪松 单位:渤海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