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1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026-02

根据央行界定的标准,中国约有99%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提供了超过75%的城镇就业岗位和超50%的国家税收。这些企业,以民营居多。因此,民营中小企业不仅是中国在吸纳劳动力和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和活力。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中国的信贷规模也有了明显的增长,然而民营中小企业却获益甚少。除了少数知名的大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相当有限,“融资难”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只有把“融资难”这个问题解决了,民营中小企业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更加稳健。

一、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瓶颈以及出现的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因此,融资难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在中小企业的资本来源之中,内部自筹占了很大的比例,而来自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及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所占的份额则相对较小。统计表明,中国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还不足贷款总数的1%,这和中小企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近年来,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始终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立的门槛过高。作为商业盈利机构,银行也要衡量贷款的风险和收益,在追求效益的同时,更注重贷款的安全性,对各级信贷人员也制定了多种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贷款一旦出现了风险,相关的信贷人员则有可能受到严厉的处分。因此,这些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的时候,更愿意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其他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进行放贷。当企业发展良好的时候,银行可能会主动上门提供贷款,可是当企业真正急需资金的时候,银行却设置了苛刻的门槛,把企业拒之门外。银行在处理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是慎之又慎,“雪中送炭”的情形并不多。

2.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缺乏途径。企业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实现的。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还不成熟。因此,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国家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的方法,导致绝大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达不到上市融资的要求。而在债券市场,民营中小企业也只能在非公开的资本市场上,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发放企业债券,而不能取得公开发行债券的资格。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确多了一个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但是,最终能够上创业板的企业毕竟也是少数。

3.特色中小型融资机构相对较少,民间借贷不规范。与银行相比,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特色中小型融资机构更具有优势。他们的贷款往往只面向某些特定的领域,有专业的调研人才。因此,在投放贷款的时候,比银行更加灵活,更加迅捷。然而,目前这种机构还不多,仍然是杯水车薪。随着民间借贷的逐渐合法化,民间借贷也成为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民间借贷具有高利率性、自发性以及不规范性,容易引发经济纠纷,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4.政府的职能没有完全到位。对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民营中小企业对于地方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政府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却相当有限,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的保障,社会还不能形成一个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

(二)内部原因

民营中小企业先天不足,是造成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因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不是不想贷,而是不敢贷。因为民营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小,资金的实力比较弱,管理比较乱,这样就很难提供和贷款的数额相当的抵押物,往往也很难及时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加上缺乏较高的诚信意识和信用程度,致使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的时候顾虑重重。

二、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想要彻底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

(一)中小企业要不断的通过自主创新来完成自我完善

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所面临的困难,首先要从自身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民营中小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开发的水平,增强自身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完善中小企业的结构,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让中小企业在融资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加顺畅。这也是一种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方法,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提高信誉对于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中小企业应该杜绝商业欺诈、做到无不良贷款记录,还要及时掌握一些银行的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信息。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才能使融资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增加融资的安全性。

(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中国的担保机制还不够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难。正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太多相关的担保措施,所以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不信任,不敢轻易放款。同时,在银行贷款与中小企业还贷之间还存在着种种风险。一旦中小企业在还贷方面出现问题,银行往往就要独自承担这些风险,造成大量的呆账和烂账。因此,银行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完善的担保机制,把风险降低到最低。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也需要专业的贷款担保机构。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杠杆作用,调动民间的资本,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的市场。除此之外,还应该组建一些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的贷款过程中可以为企业办理抵押登记和监督,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承担企业的担保责任。

在建设和发展担保机构之时,良好信用环境是必须具备的。这就要求国家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用的公开和及时,起到一些指引、监督、惩戒的作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需求,就更要加快银行的体制改革,建立一些银行的担保监管机制。一旦有不能及时归还贷款的现象发生,那么就要依法进行处置。与此同时,还要整顿经济的秩序。国家不仅要及时关注这些贷款当中的问题,还要建立一个企业借贷的档案,有相关的跟踪机制。这样才能依法对不能及时还贷的企业进行防范和惩处,同时还要对信用良好的企业进行鼓励和表扬。当实施了这一系列的措施之后,才会使金融机构做到有据可查,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中小企业在贷款当中的不公平现象。

(三)银行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银行是实现社会资源调配的重要平台,因此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银行贷款尽量不要上浮利息,还要适当地延长存量客户的贷款期限,避免还了贷之后又贷不到款的现象发生。同时,银行还要加深对客户的了解,客户的困难就是银行的困难,保护好客户就是保护好了银行。试想,银行和企业共度难关,企业自然感恩戴德,自然会成为银行长远的优质的客户。银行也应该对各个行业加深了解,例如据笔者所知,银行将装饰企业划归建筑房地产业系列。银行相关的支持装饰行业金融产品非但没有,该行业还受到了国家对建筑房地产企业调控的影响。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多推出一些结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四)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和监管功能

在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中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性的障碍。这些障碍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有的企业可能会从这种体制中获利,而有的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些非常严峻的市场形势。如果能够解决这些体制性的因素,将极大地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而要想消除这些体制,政府就是最关键的所在。

首先,税务部门可以出台一些优惠税收政策,既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行业的。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纳税人的税负是最高的。税务部门也应该在关键的时候保护自己的税源,只有企业发展得好了,整个市场的体制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而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正是符合了这个精神,在公民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就可以增加消费,消费又产生税收,经济可以良性循环发展。以个税为例,企业所得税也可以效仿,降低税率、减免税额、延缓或分期纳税都是能够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有效方法。其次,目前地方政府的贴息政策多偏向高新科技企业,对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像笔者所在公司这种集服务、环保、设计为一体的装饰行业重视不够。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多出台优惠政策并且要具有普惠性。千方百计地降低企业的生存成本。最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是不平等的,政府应当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去合理调整、提高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专门、统一的服务管理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运营、市场开发、融资过程进行指导、监管。

总而言之,要解决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当中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革的,还需要多方面一起努力,形成瓶颈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涉及政府、银行、企业、社会服务体系诸多方面。因此,在破解这个难题的过程中,应该多管齐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宜,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2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风险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现阶段,依靠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业务是国内民营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首要途径。但是,各大金融企业一直以来过于注重自身风险性的降低和利益的提升,忽略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扶持。这样一来,便造成了各民营企业在发展环节中缺乏金融信贷的有力支持,只是依赖内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进步。众所周知,民营企业融资难是当前十分常见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了当前企业的主要话题之一。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一)间接融资途径过于单调,大多数以银行贷款为主

由于证券市场的准入门槛比较高,再加上创业投资体系尚未健全、发行企业债的准入障碍等原因,普通的民营企业难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筹措资金。与此同时,我国各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途径十分单调,约65%的企业通过各个银行筹得资金,企业的权益性融资比例不足30%,其他方式取得的融资所占比率更低,仅占约16%,最少的债券类融资比例仅有2%。

国内以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间接性融资,非金融机构主要融资工具融资量为5万亿人民币,当中贷款融资额超过4万亿元,所占比重接近80%,拥有明显的优势。从国民经济的运作流程和体系变动中可以发现,政府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迅速下降,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及个人倾斜的趋势逐渐加强,进而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水平急剧下降。

(二)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由于贷款交易及监控费用较高,银行通常不会放贷给中小民营企业。与此同时,银行的贷款越发严苛,大部分均需要取得一定的担保品或者抵押品,为了更好地防范资金风险,各大银行几乎很少对民营企业发放借款,仅仅可以考虑发放抵押担保贷款。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因为信誉度较低,抵押资产匮乏、融资负担较重等原因,很难取得银行的资金扶持。根据研究表明,民营企业获取贷款的基本途径是抵押、担保借款,其次为信用贷款。

(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基本为:一,内部融资。即借助自身的I业收入部分填充内部资金,要不就是通过发起内部员工集资的手段来筹措资金;二,民间贷款。从亲戚好友手中或者“地下钱庄”那里以相对较高的利率取得借入资金;三,互相担保。近年来,民营企业间的相互担保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过高的风险性,资质良好的企业不想再替别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当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的方法,也就是被担保人把企业的顾全抵押给担保方,如若担保方为期承担经济责任的时候,其承担的贷款额便转化为出资额,进一步把被担保方的债券变成股权。

二、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信用担保机制存在一定缺陷

众所周知,我国主要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为担保主体,换言之,也就是政府机关出钱,民间资本少之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无需自负盈亏,它们一般只注重良好的社会效益,忽略了担保的高风险性,进而很可能引发担保规模过大的情况出现,最终将担保转化为福利。现阶段,尽管我国不少城市都早已构建起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及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然而,现阶段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基本需求间仍旧拥有不小的差距。举例说明,2011年,中国的担保公司总共只给28717户的民营企业提供了贷款服务,累积金融不足600亿元。与此同时,在保的企业用户数量只有21000户左右,总金额不足306亿元。

(二)金融环境愈发恶劣

首先,很多商业银行的理念发生了一定变化,不管什么样的银行,均争做大项目、招揽大客户,增量信贷资金投向大中企业的比重超过90%,严重忽略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信誉等级低等原因,相应的融资风险及企业运作风险更大,并且投资回报率也不高,在这种前提下,这些信誉不良的企业也不愿按照有关要求提供必须的财务信息。另外,金融机构缺少关于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资料,从而难以及时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这也造成了银行不愿放贷给民营企业。

(三)民营企业的信誉度普遍不高,欠缺信用观念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外部资金,在借款时好话说尽,不少民营企业在该还款的时候通过转移银行存款、借助重组名义躲避债务等方式躲避相关债务。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在对民营企业的讨债过程中只能收回一些设备或者货物。关于信誉方面,在接受调查的一千家企业当中,评价很差和较差的企业分别占到了14%及22%,而评价较高的企业只占到19%。另外,民营企业会计信息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关键参照,然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制度缺失、专业性人员不足、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虚假、舞弊等行为,导致银行不清楚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无法放贷给企业。还有,民营企业不像一般的大型企业那样具备完善的内部银行,并且其内部资金调度能力较差,投资很少考虑外源融资数量,无形中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可分配收益。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

(一)政府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要想尽快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首先,应当采取措施激励地方性商业银行,将对民营企业提供服务作为重要任务执行,民营企业和地方银行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此外,地方性商业银行因其经营规模不大、结算条件差的束缚,不能给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所以应将重点转到民营企业上来;其次,构建并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这是将行政干预政策转变为政策引导的关键方式,同时也是加强企业信誉观念、改善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等方面的关键举措。

(二)实现自身的突破

第一点,民营企业应当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社会形象。相比于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究其根源主要是其缺乏经营的规范性、社会信誉较低等,这将会进一步造成其他资金的谨慎融资。债务投资在控制力上要弱于股权的投资形式,若缺少抵押、担保等向金融机构借款必需的产品,则债务融资的风险会随之迅速增加。因此,民营企业应当通过改善自身营运状况来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度。第二点,规范企业财务机制,增强信息透明度。民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更加充分地借助现有金融工具,提升资金利用率,提供全面、真实的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才能满足银行信贷需求,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健全并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及服务

在面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顺畅造成的融资困难情况时,金融机构应当在保证贷款安全的基础上主动向民营企业提供更大量的贷款;与此同时,也应进行持续的金融革新,创造出可以满足更多需求的融资工具,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另外,各民营企业必须加强和各大金融机构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和民营企业的向导均为市场,目标都是经济利益。双方的关系是建立在信用和契约前提下的平等、互利、相互选择的关系。因此,为了保障银行收益及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的银企关系不可或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国内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展开了论述和研究,通过对国内各个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剖析,提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会得到改善,国民经济也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慧英.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5(23).

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3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民营企业;融资;河南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125—02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使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预防财务危机,增加企业活力,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20世纪80年代起,商业银行贷款成为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统计显示,河南省大型企业的流动资金率中30%来自银行贷款,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该比率仅为14%,特别是对于一些微型企业而言,雇员低于20人的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率低于2.3%。目前,河南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较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而金融机构从自身的工作效率和风险防控角度出发,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作为贷款对象,而非民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仅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融资成本高。有关数据显示,大型企业的贷款基准利率有所下调,而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的年利率达7.47%。加之河南省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上市融资的门槛高,多数民营企业无法达到上市标准,民营企业融资举步维艰。

二、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流动资金紧张,发展资金不足

流动资金是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的资金,是支持企业顺利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保障。国际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复苏状态,缺乏足够的资金储备,资金流动紧张。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面临破产危险。发展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二是企业发展资金无法满足规模扩张需求。

2.内源性资金不足

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也是企业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由于河南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自身资本积累还难以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因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在企业合作过程中缺乏信用和监督机制而无法协调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造成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3.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企业良好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融资的重要保障,真实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这些信息是对企业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而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产权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银行无法获得有效信息,不能对借款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分;产权含混不清使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对人力资本重视不足,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二)外部原因

中小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股权和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成熟,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管理水平还难以达到上市之要求,用股权和债权直接融资的方式并不现实,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的第一渠道。河南省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商业银行主要以国有、大型股份制银行为主,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商业银行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大客户身上,加上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信用额度不高而不愿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外部原因。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不完善,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也很大,民营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审批,不符合上市发行股票、债权的资格,难以向社会公开筹资。

三、破解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适度放宽银行贷款条件

河南省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一直坚持“两个不低于”原则,即贷款的增量和增速都不能低于上年平均水平。为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可在原有考核目标基础上,增加小额贷款业务客户数不低于上年总体平均水平等要求,刺激各银行对小额贷款客户的要求。同时,进一步降低贷款申办门槛,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渠道。

(二)建立健全民间融资制度,拓展外部筹资渠道

由于民间借贷主要服务对象为民营中小企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营担保公司的管理,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有序稳定发展。首先,严格审核民间借贷结构,促使民间借贷合法化。其次,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将其纳入到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正规金融体系内,并对民间借贷双方资金使用途径等加以规范。第三,建立规范的信息及时披露制度。借款企业应该按照规定披露财务状况、资金用途、使用效益等信息,方便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判断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是适当放宽贷款信用标准,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机制,鼓励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进入河南省,逐步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支持,重新修订《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公司法》《担保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三是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主管部门职责,整合企业信息资料,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为金融机构开展授信服务打下良好的信用基础。四是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健全风险分担的补偿机制,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4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优化路径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各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瓶颈,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绩效和活力。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现状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入手。即作为放贷方的金融机构、作为借贷方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保障职能的政府部门。

从金融机构放贷现状看,一是商业银行方面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流资较多。尽管中央银行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很多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处于资金安全因素的考虑,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放贷一直持谨慎态度,比较忽视小额度且高频率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需求。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多数商业银行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是一年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为获得长期贷款,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只好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形式,但由此也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二是资本市场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较高。现有的资本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证券市场缺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难以顺利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从这个方面看,民营经济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在资本市场顺利融通资金;三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主要渠道是非正式金融,但这种渠道风险较大。中小型民营企业非正式金融一般是通过内部职工筹资、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借款、相互担保的形式融资,特别是相互担保较盛行,但其风险巨大,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

从政府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促进及保障作用现状看,1998年中央提出要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增加贷款”。2000年国务院鼓励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文件,随后制定了《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法》,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现在,在政策扶植下,全国已有上百座城市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搭建了新的平台。

从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看,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积累筹资,外部融资主渠道是银行贷款,遗憾的是银行贷款主要提供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提供长期信贷的还比较少。在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当地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表现出主动积极姿态。在中西部地区,当地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则是持慎贷原则。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还很严重。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优化路径选择

1.创业期融资路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创业期的资金投入称为种子资本,这阶段企业资金需求大,投入密度强,供应相对短缺。这一时期企业要详细调查市场销售及利润情况,并进行长远市场的科学预测,做好各种资本考察准备。从创业资本家角度来看,科技型企业收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且回报时间较长,资金回报率理应较高。初创期企业一般很难满足向金融机构直接借贷融资的条件,应排除把金融机构融资作为主渠道。应该重点考虑采用内部融资,由投资人通过以个人筹款的方式进行原始资本的投入,或以内部发放股权的形式,通过职工融资。同时,民间资本市场可以成为这一时期融资的首选渠道。

2.成长期融资路径。成长期企业产品销售快速,生产规模增大,企业自身形象开始树立。这一阶段企业呈现发展态势,内部机制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凝聚力较强,在生产及销售等环节需要更多投入。这一时期选择正确的融资决策是企业规模扩大,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固定资产,部分企业能够满足金融机构借贷的条件,能较快获得短期贷款,但重要融资渠道还要借助资本市场。

3.成熟期融资路径。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内部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开始平衡发展。企业内部机制逐步完善,生产规模得到有效扩大,企业效益达到高峰状态。不足之处是企业增长速度开始持续放慢,企业高层发展的创造力、冒险精神开始出现动力不足现象。企业形象得以树立、完善,形成定势。进入成熟期后的中小企业大多可以发展为大型企业。此时融资主要以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国际私募、上市融资等方式融资,融资渠道多样化,企业能较好、较快地获得各方面的融资资本。

4.衰退期融资路径。衰退期的企业产品市场走向萎缩,组织机构庞大、臃肿,效益滑坡,出现亏损。因此,为规避衰退期,多数企业会通过二次创业模式增强企业效益。企业开始重新开发新的产品、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或通过创建子公司,走多向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再次发展。该时期企业已拥有相当的规模、技术以及产品,融资渠道与成熟期基本相同,主要渠道还是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谭小芳,赵舒婷.短板理论与中小企业融资瓶颈[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5

中国民营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抵押品缺失等原因而面临着较强的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1]。正规金融机构很难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经营透明度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非正规金融可以为这类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2]。企业营业资本资金来源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即依靠企业利润积累,外部融资即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借款和向小微金融、信用合作社、信贷联盟、财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借款,以及通过商业信用向亲朋好友、民间借贷等民间金融渠道筹措。不同产业的企业由于其行业周期、产品特征、需求供给弹性的差异等使其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很大差距,从而导致融资难易程度不同,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和具有不同的融资渠道。但是,在可供选择的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和非正规金融融资渠道之间,不同产业的企业在选择上是否存在差异,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已有研究目前对这些问题还缺乏有效的解答。本文旨在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融资渠道和产业异质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解决上述问题寻找突破点。外部融资渠道中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的协调配合有利于促进资金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间更加有效的配置,促进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民营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资金短缺和融资约束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主要困难之一,民营企业中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存在“麦克米伦缺口”,即资金供给方由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高和缺乏抵押品而不愿按其需求向其提供资金,尤其是对于未上市的企业,因而这类企业资本缺口更明显[3]。有75%的中国非金融类企业把融资约束看成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被调查的国家中比例最高[4]。融资约束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绩效乃至发展壮大[5-6]。

(二)不同行业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的异质性导致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的差异和不同的融资渠道,所以宏观政策的制定应考虑行业特征。已有的文献大多是从某一具体行业的角度分析了该行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房地产业和信息技术业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最大,建筑业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最小,文化传播、批发零售、社会服务属于低融资约束行业,且融资约束是抑制信息技术产业研发投资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行业的企业融资能力有很大差异,如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缺少向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意识,同时也担心外部投资者的进入影响其企业的控制权,所以这类企业更依赖民间金融[7]。

(三)影响企业融资约束与融资渠道的因素关于融资约束的原因和渠道,包括产权差异因素,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因为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水平不同导致,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民间融资的重要渠道;政治关系因素方面,政治关联能通过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8]。企业经营特征因素,如高级管理层是否为女性。高级管理层为女性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多为服务业,且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贷款的概率低于男性管理层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面临更苛刻的贷款条件,比如较高的利率或被要求提供更多的抵押品[9-10]。已有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因素及融资渠道,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居多,分析民营企业的较少。另外,已有研究大多把行业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考察企业融资约束及融资渠道产业异质性的文献较少。本文以中国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企业融资约束及融资渠道的异质性,把企业规模和所属行业特征都作为重点分析的自变量,同时考虑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和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样本足够大,可以实证检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在规模上和行业上的异质性。

三、数据介绍与统计描述

(一)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世界银行为跟踪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包括2700家民营企业,但具体到各个变量上去除一些没有回答或其他无效样本,使得样本总数减少至2627家。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基于该企业2011年财务年度。样本选择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被调查企业,按国际统一标准把企业划分为11个制造业行业和7个服务业行业。选择此样本原因有二:一是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可信度高,且涵盖范围广,样本分布合理,调查了涉及中国25个城市(北京、成都、大连、东莞、佛山、广州、杭州、合肥、济南、洛阳、南京、南通、宁波、青岛、上海、沈阳、深圳、石家庄、苏州、唐山、温州、武汉、无锡、烟台、郑州)的2700家民营企业,代表性强。二是大样本,增强了实证分析的准确度。

(二)变量描述变量选择上,本文和已有研究的差异在于:一是把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作为衡量融资渠道的变量,可以直观地看出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的选择倾向以及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对比关系,二是把企业所属行业变量看做重要的自变量,着重分析企业融资的产业差异。因变量有3个,分别是:1.融资约束(FD)。企业是否面临融资约束,若被调查企业把融资难看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则认为面临融资约束。2.企业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占总融资的比例(IFC)。衡量企业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的程度,本文把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中从银行借款之外的融资渠道均看做非正规金融,这也是广义民间金融包括的范畴,主要包括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款(包括小微金融、信用合作社、信贷联盟、财务公司)、商业信用和其他(包括向亲朋好友借钱、民间借贷、向放债者借钱)。3.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能力(FC)。衡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的程度,包括从银行借款。自变量分为五组,分别衡量企业所在行业特征、企业特征、企业经营特征、企业竞争环境特征、企业与政府关系特征,共10个自变量。

(三)变量统计性描述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有21%的被调查企业把融资看成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说明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大程度的融资约束。营运资金来源中有89.7%源于内部积累,外部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正规金融渠道(6.9%),非正规金融渠道占4.4%。被调查民营企业中制造业居多,占62.7%,平均存续年限达15年以上。股份制所有权形式的企业较少,只有2%,大部分民营企业所有权形式是独资,有限合伙或合伙制,无法发挥股份制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大范围筹措外部资金的优势,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88.6%的被调查企业处于经济中心城市,且面向全国或全世界范围销售产品,销售分散化程度较强。被调查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多为男性,女性只占11%,在本岗位工作时间平均为16年,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被调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41%的企业有着数不过来的竞争者与其抢夺市场与资金来源。被调查企业的高级管理层用于处理和研究政府相关规章制度的时间占比是1.284%,且只有5.3%的企业会在被官员约见或拜访政府官员时送礼,说明民营企业高级管理层花费在加强政企关系上的时间较少,这就减少了民营企业可能从政府获得的信息和可能的融资支持,使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严重。从表3看出,被调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小型企业数量是大型企业的2.5倍。从融资难易程度上看,超过20%的企业认为融资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型企业比重还略高一些,可能因为大型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庞大,对外部融资依赖更高的缘故。从融资渠道上看,很明显中国民营企业营运资本资金来源中接近90%依赖于内部融资,且规模不同的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差异大。大型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高于中小企业,有15%的营运资金来自外部融资,其中10%来自银行借款;中小型企业外部融资中对正规金融(银行,4.4%)和非正规金融渠道(5.5%)的依赖相差不大,可见中小型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更依赖于内部融资,外部融资渠道更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原因是中小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小,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从银行借款难度大。从表4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企业数量是服务业的1.6倍左右。从融资难易程度上看,企业融资难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产业差异,超过20%的企业把融资看作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从融资途径上看,各行业企业超过11%的营运资金来源于外部融资渠道,制造业较服务业更依赖于银行借款,服务业更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渠道,可能因为制造业比服务业能提供更多的抵押品,从而更容易获得银行资金支持。

四、模型设定与估计结果

(一)模型设定企业融资难易程度以及可用的融资渠道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的特征,如企业所有权性质、企业经营时间、企业规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是否有女性、企业经营状况、生产和销售多样化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个数)、所处城市是否为经济中心城市或省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虽然经济周期也会影响企业融资,但是由于对于所有产业的企业都产生影响,而我们主要想分析影响不同产业的企业融资异质性的因素,故那些对所有企业都产生影响的共同因素不列入研究范围。我们把自变量划分为以下几类: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特征变量(enterprise),行业特征变量(in-dustry),经营特征变量(operation);外部因素包括竞争环境变量(competition),政治关系变量(politi-cal)。本文想探讨上述自变量对不同产业企业融资难易程度及融资渠道的异质性影响。模型(1)说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不同产业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的影响,即考察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的产业异质性。因变量FD考察企业融资难易程度,被调查企业若把融资看做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则说明存在融资困难,FD取1,否则取0,该变量为虚拟变量;模型(2)和模型(3)说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不同产业企业融资渠道选择上的影响,即考察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的产业异质性。本文考察的是企业2011年营运资金的来源渠道,包括内部融资和留存收益、向银行借款、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小微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信贷联盟、财务公司)、商业信用(赊销和预付货款)、民间借贷(向放债者、亲朋好友借款)。因变量IFC和FC旨在考察企业融资渠道的差异,说明企业融资渠道中来自非正规和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比重。

(二)估计结果根据设定的3个模型,估计结果见表5。模型(1)(2)(3)分别用FD、IFC和FC做因变量,本文利用Stata10对以上变量进行估计,用Sta-ta10软件做变量之间的普通的OLS回归,可以很容易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结果及显著程度。从以上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行业特征变量:industry对FD和IFC的影响不显著,对FC的影响显著,说明企业融资难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但是外部融资途径上制造业更倾向于从银行借款,说明制造业的发展较服务业更依赖于正规金融。企业特征变量:year对IFC有显著负影响,year对FC影响不显著,说明企业经营时间越长,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越少,因为企业经营持续期越长,企业越有能力依赖内部融资。企业所有权性质对企业融资影响不显著。size对FD和FC有显著正影响,对IFC影响不显著,说明企业规模越大,融资难越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且越依赖于从正规金融渠道融资。locality对FD、IFC和FC都有显著负影响,说明企业所在位置若是经济中心城市,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就越少,企业营运资本大部分可依赖内部积累,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使用就越少。经营特征变量:diversification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企业是否多样化经营和销售对于融资难易程度及融资渠道的选择影响不大。female对FD有显著负影响,对IFC和FC有显著正影响,说明企业管理层若是女性,企业面临的融资障碍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越强,外部融资渠道兼具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experience对FD、IFC和FC有显著正影响,说明高级管理层在该企业工作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对企业越了解,越把融资看作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越倾向于外部融资增加企业营运资本,且外部融资渠道兼具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但明显倾向于正规金融渠道。竞争环境变量:competitors对IFC和FC有显著负影响,说明企业面临的竞争者越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越少,更难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政治关系变量:political和gift对IFC和FC有显著正影响,说明企业花越多时间研究政策和制度变化,政治关系越密切,信息效应越能发挥作用,越容易获得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资金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

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6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099-02

一、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内部积累(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投资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

(一)内源融资的现状

中国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总体状况表现不太理想,主要体现在:

1.企业分配中留利太少,自身积累意识差。中小民营企业一般自有资金较少。2009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小型企业平均每个企业资本金只有23万元,约为同期中型企业1/11,为大型企业的1/65[1],由于投入少,产出自然就小,交完所得税后所剩无几。另外,中小民营企业一般自我积累意识较差,缺乏长期经营理念,在利润分配上存在短期化倾向,将利润除保证国家法定盈余公积金外几乎全部用于分配,很少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留存盈利来弥补将来的资金的不足。有的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利可留,也就谈不上有所积累。

2.折旧率过低,无法满足企业设备技术更新的需要。折旧费的目的首先为满足企业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还应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保持企业竞争能力。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低折旧政策,如机器设备类的折旧率9.6%,不动产的折旧率是3.86%[2],由于折旧率太低,使企业无法满足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需要,导致企业设备、工艺、产品严重老化,技术改造不足,重置投资能力不高。

(二)间接融资的现状

中国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集中于银行贷款。在最近一次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所作的调查对象中,以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为主的企业占72.5%,内部集资的企业占8.7%,利用商业汇票及保理等其他金融工具作为融资手段的比例仅占2%[3]。在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中,中小民营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东部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发展都比较落后。另外,几种间接融资方式包括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在中西部地区都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都是个很陌生的名词,中小民营企业几乎都没有考虑这些方式进行融资。

(三)直接融资的现状

直接融资是资金短缺的部门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自身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股票),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的融资行为。中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发行人上市的审批的条件之一;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 000万元。这对于资产规模不大,资本金有限的大量中小民营企业来说,难以达到此要求,导致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被拒于中国证券市场门外。在全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民营企业所占比例目前还达不到3%[4]。

二、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1.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根据资本有效市场理论:如果信息是完全透明的,以及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是充分理性和合理的,并且不存在信息成本,就不会有决策的失误,资源也可达到最优配置。但是,信息完全透明仅仅是一个理论的假设,在金融领域的信息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加上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的不公开性,更增大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很难抉择是否发放贷款。

2.中小金融机构欠缺或实力不强。中西部中小金融机构无法健康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1)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思想观念落后,遍布城乡的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治理不完善,地方政府也没有充分承担起行业主管的责任,以致这些机构经营中常出现困难和问题,这些很不利于中西部地方性金融公司的发展;(2)中西部地区企业素质较低,经营环境差加上内部风险控制不严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投资难于收回,不良资产比重远远大于国有商业银行;(3)中西部属于人才匮乏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差,直接影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4)中小金融机构在中西部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网络信息成本。

3.中西部地区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由于目前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偏低,风险度较难准确把握,符合担保机构准入条件的企业还不多,一方面,由于中西部担保机构起步晚、规模小、地区分布不均等,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过于苛刻,偏好房地产为抵押品,这是因为资产交易市场不够发达,同时银行缺乏对其他资产如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的鉴别和定价能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企业融资能力。

4.中西部地区缺乏信用评估和监督体系,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中西部金融市场上信用评估和监督制度不健全导致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评级制度不健全使得资金供方对资金需方的逆向选择的监督成本过高,降低了市场配置效率。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非常重视,已经形成了比较发达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而中西部目前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远远适应不了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更是满足不了企业融资的基本要求。

三、解决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组织机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组织机构是解决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两方面:(1)构建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们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银行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新的利润收益点。首先,银行应该在坚持经营原则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积极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前途、有信誉的中小民营企业客户群。其次,银行应该进一步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最后,建立一个包括一大批独立的中小银行或其他贷款性金融结构、中小民营企业合作性的金融机构、专门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机构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这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对策。从制度结构变迁的进程来看,民间金融制度安排的实现需要培育以下微观基础和市场制度;第一,国家应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人限制,激励内生于民营经济的金融机构的产生。第二,城市信用合作社及改制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等,掌握有充分的客户信息和决策经验,可以更好地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条件。(2)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目前,抵押和担保贷款是中西部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而且商业银行在发放抵押贷款时偏好不动产抵押,发放担保贷款时要求百分之百担保。单一的贷款种类和严格的抵押、担保条件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资金。

2.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1)建立“创业板”市场。发达的资本市场应该是能满足不同融资者需求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中国的股票可以设立上市条件较低,专门为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创业板”市场。在中国有关制度层面无法跟进、且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又日益增加的形势下,为了避免因设立创业板造成的过大风险而带来的阻力,可以先推出中小企业板,逐渐向创业板过渡。(2)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应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理顺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体制,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应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要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此外,还可适当放开债券利率、丰富债券品种,让企业以其可承受的利率获得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

3.建立健全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等级低、担保抵押品少、信用体系不健全是造成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外源间接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又难以使其从内部的发展中完全克服这一不利因素。因此建立适合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的、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出路。主要包括制定完善的信用担保制度,设立健全的信用担保机构两个方面。创新担保方式,积极探索反担保、再担保措施。对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给予政策性鼓励。同时还要注意制定完善的融资担保、抵押制度,积极探索担保创新。

4.拓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目前,在中西部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把融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银行贷款和证券市场上,较少考虑到利用其他工具和渠道进行融资,从而造成融资视野较为狭窄。其实,尽管目前中西部融资工具品种比较少,但除银行贷款和证券市场以外,还是有一些新型工具,如典当融资、金融租赁、信用担保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保理信托、买方信贷等可以利用。民间借贷在信息与资金等方面也便于沟通,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也较低。一旦民间借贷形式发展成熟了、完善了,可以把它改造成中小民营银行。上述新型融资方式均不失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好方法。中小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学会利用各种新的金融工具,以有效地拓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解决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赵文杰.中国商业信贷行为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

[2]高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企业发展,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