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市场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医疗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范文1

虽然刁钻棘手,8万家县级和乡镇医院带来的市场需求仍值得GE医疗这样的巨头从高端市场上俯身。

2012年5月,通用电气(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在成都成立,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如此解释它的任务:“过去10年,通过位于上海的GE中国研发中心,我们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现在正是我们扩大在华创新活动范围的好时机。”而这一所谓“扩大创新”中最重要的一项,便直指以二甲及以下基层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为主的中国基层医疗市场

在始于2009年的新医改的刺激下,中国基层医疗设备市场的“刚需”激增。报销比例的提升极大地释放了乡镇农民的就医需求,也刺激了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添置和升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县级和乡镇医院达到8万多家。这一市场规模使得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几近垄断地位的“GPS”三巨头——GE、飞利浦、西门子也开始虎视眈眈,弯腰淘金基层医疗市场。

早在2006年,西门子便启动了“SMART”下乡计划,目的是设计出简单易用、维护方便、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和及时上市的产品,就此打开中国基础医疗市场的大门。GE的步伐稍迟,但重视程度不逊西门子,2010年GE医疗集团总裁兼CEO约翰·迪宁公开表示:“GE医疗在中国的高端医疗产品和基层医疗产品目前的销售比例是8:2,未来可能是5:5。”

但无论是西门子的“SMART”计划,还是GE的“5:5”目标,在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复杂性面前,都不得不感到棘手。

如果说高端医疗市场比拼的是“GPS”最为擅长的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那么基层医疗市场考验的便是这群大象在胡同里跳舞的技巧了。

山东省胶南市某一级甲等医院的一位医生并不认为自家医院有购买“GPS”产品的必要。这家医院的年营业额为几百万元,在同业中属于经营状况普通者。在此类医院,最常用的医疗设备有B超(黑白)、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x光机,大约10万元一台的B超机已是该医院购买的比较昂贵的设备。其他诸多小型医疗设备(如血液黏度计),则大多由江西南医药、北京宏润达等本土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GPS”占据绝对优势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如CT、彩超等),医院几乎没有想过进行采购,除了自身无法负担之外,政策上也并不支持一级医院采购CT机这样的医疗设备。胶南市目前包括公私营在内的一甲医院大约有21家,二甲医院有3家,“像CT机,一个县有2-3台就够了”。

基于基层医疗环境的现状,很多县级医院在选购医疗设备时,尤为重视产品的多功能性。由于预算有限,设备最好身兼数职,一台机器同时满足各个科室的多样需求。这并非在高端医疗市场上以功能精专取胜的“GPS”的传统优势所在。

基层医院不仅对于功能的定义与高端市场不同,对性能一词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基层医院更为看重设备的稳定性,要在乡村电力环境下保持长时间运转不宕机,结实好伺候。此外,基层医院往往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交通体系并不完善,例如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如果采购的CT机出现故障,即便当地的GE工程师赶到现场也要1000多公里,如需GE资深工程师赶到可能需要2-3天的时间。因此,医院期望要么设备不易损坏,要么易于自行维护,要么便需要厂商建立一个特殊的维护服务体系以保证及时反应。

医疗人才和技术等软件的匮乏,更是为设备等“硬件”市场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变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医院医生对记者坦陈:“即使医院购买了CT机,让原本检查无果的患者能够成功检查出病因,事实上我们往往也医治不了,最后患者还是得去二级、三级医院就医。”购买了功能强大的医疗设备却缺乏能够使用的专业人才,或者能用其做检查,却无法进行相应的治疗,这些都使得医院对高功能医疗设备兴趣寥寥。

近年来,关于医疗设备市场的分析报告大多不利于“GPS”:在低端医疗设备市场,本土品牌更具价格优势,比较了解基层医生的操作习惯和知识,因而竞争优势明显。这些国产设备尽管鲜有一统天下的领导品牌,但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术业有专攻,已经能够满足这些医院的需求。且医疗设备的购买频率低,习惯性强,一旦医生习惯使用某一品牌的设备,便不愿更换,市场先入优势明显,易守难攻。

一方面,是“GPS”因基层市场的独特与复杂而暂缓脚步;另一方面,则是东软这样的国内厂商在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上不断获得突破,逐步向上移动,开始挤压巨头们的利润空间。“GPS”对待基层医疗市场的态度已经从寄予厚望,变为始见真章。

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选址成都,便是GE医疗“下乡”战略的关键一环。

此前,GE医疗在北京和无锡均有研发机构,但并不能满足GE“贴地研发”的需要。国内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沿海城市三甲医院密度相对西部城市更高,整个社区服务端的体系也更完善,西部的基层医疗环境更为典型。而成都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点,四川农村人口的基数较大,同时也是全国在城乡统筹医保走在前列的地区,基层医疗市场的增长更为明显。同时,成都亦能够辐射藏区、川西等地区基础设施(包括医疗资源)仍然比较匮乏的地区,有助于GE医疗针对这些地区设计低成本、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便设置了西南地区基层医生的培训基地。

在GE中国创新中心,记者见到GE针对基层医院研发的各种新设备。这些设备大都并非“原创”,而是在GE高端产品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这些机器都有各自的改进方式,但通常来说,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功能会被去掉—基层医院对此并无需求,有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以Brivo CT 325/315产品为例,项目组将其控制部分全部整合到特殊定制的计算机工作站,同时用数字倾斜技术取代机架倾斜,这些改造都以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复杂度为目标。

GE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如此概括其改进原则:“东西再好,价格太贵是不行的。原来我们出售给三甲医院、科研机构、大学的产品,到了基层就一定要调整。但如何调整是一门学问,并非把所有的功能加进去就是最好的,也不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减掉功能就最好,我们更愿意‘按需定制’,根据区域情况考虑相应功能的设置。”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范文2

Abstract:In this paper, shrinking from the pharmaceutical marke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analysi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t the grass-roots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中医药 市场 基层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market; grassroots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09-01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从总体情况看,国家的基本药品目录基本上都收录了几十年来甚或几百年来中医师们惯用的中成药。但是,笔者在多年从事中医药工作中发现,虽然国家的基本药品目录中均收载了,但许多药在市场上难见其“形”。如:济生肾气丸、二妙丸等,此些类药要么厂家已经不生产,要么极个别厂家在少量生产,当然市场终端―基层医院、基层药店销售也更成问题。这也成了中医药市场日益萎缩的表现。

由于市场化原因,各地医院的中医规模较小,中医师也少,当然开出的中药处方更少,相对西药的处方量无可比拟。虽然在部分医院中药销售也能占到相当比例,但也有滥用之疑,其中尤以心血管科室使用相对较多。心血管科室大量使用中药现代制剂,但均是在西医学指导思想下使用,没有确确实实的在中医辨证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导致只能缓急不能治病、解标不能治本、轻病拖重、重病拖死的后果。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中药的疗效;而基层小医院更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能用则用,血栓通、血塞通、香丹注射液等可用至4、5只以上或几种同时使用,无关乎对疾病的好坏。中药长此以往这样在西医学指导思想下滥用的结果必将引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危机,也会使中医药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由于基层百姓习惯大病到医院,小病到药店,但是自身受中医知识欠普及化原因,到药店买药又受到药店提供的药品品种、自身认识以及药店人员推销等多方原因,都会导致选择药品也大多选择西药。药店销售以抗生素类处方药销售最为特点,抗生素类药品凭处方销售这一政策实际名存实亡。大多百姓在购药时受医学常识水平影响,搞不清楚抗生素和消炎药区别,误以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药店工作人员也迎合顾客,有疼痛就需消炎,消炎必用抗生素,使得抗生素这一类药就能够往往超过所有中药的销售水平;也有不少药店甚至把中药撤柜,基本不予销售。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曾就当前中医药形势在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组会上呼吁“传统的中成药由于利润较薄,挣不到钱,目前有近500种传统中成药已无药厂生产了。最终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丢失了中医治病的武器”。而造成此现状的是现行国家医疗体制整体趋利化的发展,中医被边缘化的结果。当前,看病贵看病难是我国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要照顾好公众健康,只有让中医药、民族药担当起应有的作用,才能改变现状。传统医药由于采用天然原料和非对抗性的治疗,毒副作用小,并且价格低廉,在大众的自我保健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要让中医药为民有所利益,必须针对当前医药市场畸形发展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动医疗体制改革。

严格控制滥用中药,消除西医式的运用给中医药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西医师开出中药处方,尤其现代中药制剂;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处方也要加以适度控制、考核;甚或可实施中西医分离制度,西医只允许开出西药,中医只允许开中药处方。避免全科医生全而太全,中西医都有权力开出中西药,加之受利益驱动,致使药品滥开的弊端。

加强对种植、生产(尤其专门生产中药)、批发和零售中药企业的培植保护。提供优惠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让企业有利可图,有生存空间;

加大基层中医师的培训,培养一大批中医药人才;零售药店要有中药和中药师,加强药剂师济世救人的医德培养;同时加强大众的中医药文化引导,拓宽百姓的疾病认识层面,让中医药文化在民间真正落地生根。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范文3

2012年,“家庭医生”作为上海医改的新服务模式和惠民举措,成了上海的城市热词,也实实在在成了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从“家庭医生”这个不再陌生的概念出发,我们不妨来看—下中国的医改新市场。

激增与膨胀:医疗服务行业的扩张

近几年,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迅猛:不论是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还是总体规模,都取得了较大进展。(见图表1)

从我国医疗机构总量上看,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相关医疗机构在内,数量已高达95.9万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诊所(医务室)等。

在经过2008年的小幅下降后,截至2012年2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447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量为9142个,居增量首位。村卫生室及公立医院增量位于其后,分别为9309个及11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医院则数目有所减少。

其次,作为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中国医疗服务资源近几年来在总量上呈现了持续增加的态势。这种趋势主要通过两个分支体现:一是政府卫生费用的支出情况,二是卫生机构的床位数目。(见图表2、图表3)

从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间,政府的卫生总费用支出增速进一步加快,人均卫生费用数额也明显增加。床位数方面,我国医疗机构的床位数目总量持续增加,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医疗机构总体住院服务能力也在持续增强。(见图表4)

再次,随着经济水平的攀升,我国国民的医疗健康及保健意识有所提升,医疗服务的需求虽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据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2.7亿人次,同比增长率为7.4%。2011年居民平均就诊次数达4.63次。

失衡与缓慢:医疗服务行业的现状

在多年改革及发展之后,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依然存在以下特征。

首先,医疗市场分布不均,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发展及配置不均衡。在医疗服务结构总量蒸蒸日上的态势下,医疗机构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切实存在。医疗机构众多,而城乡分布不均,设施先进,环境优越,医疗人员齐备的医院多分布于城市;医疗机构基数大,但医疗设施相對落后,服务水平普遍偏低。

其次,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缓慢。基本诊断治疗技术在我国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但是缺乏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大力推广这就需要政府及各方面资本的力量来共同协作进步。人均医疗服务供给偏低,这也是我国医疗行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

机遇与潜力:医疗服务行业新投资

近年来在政策鼓励下,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投资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逐步显现出以公立医院为主,私立及股份制医疗机构为辅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态势,其中民营医疗机构在近几年问更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投资机遇看,在利好政策出台后,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涌入医疗服务领域进行投资并取得进展,投资领域主要趋于新建专科医院、高端医疗及收购企业厂矿医院,其中众投资者中也包括已成功上市的公司。

据清科数据库,2011年起,我国医疗行业的投资所趋向的细分医疗科室主要集中于齿科、体检、医美等专科医疗服务机构。其问,也有部分已上市公司加大了對医疗服务领域的投入,例如,双鹭药业与新乡市中心医院合资设立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拟投资达1.6亿元;通策医疗拟出资3亿元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合作成立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呈贡新区医院。其他类似的还有金陵药业、益佰制药、康美药业以及马应龙等,这些都是主业制药同时投资医院的上市公司。主业为医疗服务的上市公司方面,继“爱尔眼科”后,“迪安诊断”也与2011年7月19日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

总体看来,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潜力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医疗服务机构分布结构及市场基数大的现状,为各类专科及中高端医疗服务机构赢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眼科、妇幼、口腔以及体检等科室。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范文4

家长喊难,挂号难、住院难、看专家难;医生也喊难,不停加号、24小时急诊、双休日也要连轴转,但仍有看不完的病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儿科看病如此负重不堪?难道真的没有办法破解这道难题吗?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的发展为解决这道难题提供了启示。

北京第三大儿童医院

“原以为这个不起眼儿的小医院会冷冷清清,不曾想却是门庭若市”,这是人们初次到李桥儿童医院的第一感觉。目前,位于北京东北部顺义郊区的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已是北京市第三大儿童专科医院,有效地缓解了京东及周边地区儿童的看病难问题。

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是首都儿科研究所中试基地兴办的一家民营性质的儿童医院,始建于2001年。从一个厂办的门诊部发展成为北京市第三大儿童医院,前后仅仅用了7年时间。截至2008年,其日最高门诊量突破1000人,2012年,日最高门诊量超过1800人,目前日门诊量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状态。李桥儿童医院从最初仅有儿内科、儿外科的简单科室,发展至今有15个儿科专业科室、近200张床位。在当前全国面临儿科配置严重不足的现状下,李桥儿童医院的发展模式可以成为解决当前儿童就医难的一个有效方法。

作为一家民营医院,即使是在与公立医疗机构完全不对等的条件下,李桥儿童医院仍然能够快速成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国性的儿童医疗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缘于该院一贯坚持的“为民办院、质量建院、诚信兴院”的发展理念。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指出,2008年,全国儿童医院仅60余家,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人,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参照美国1.455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余万儿科医师。国内专业儿童医疗资源的严重缺乏,是李桥儿童医院在当今看似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上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目前,县级以下医疗单位,包括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在内,儿科发展都严重滞后。适度放开儿童医疗市场,让社会资本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儿童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

与其说是时代成就了李桥儿童医院,不如说是创新思想和发展眼光造就了该院。李桥儿童医院建立伊始,就立足于依托首都儿科研究所特有的高端医疗资源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基地生产的优质药品,使得该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拥有高起点。在发展过程中,李桥儿童医院严把医疗质量关,突出发展儿童脑瘫、哮喘等特色专业治疗,并不断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提升各科室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是李桥儿童医院与当前很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民营医院的本质区别,也是李桥儿童医院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不二法宝。

为中国基层儿科发展开辟了道路

据了解,美国将65%的儿科医生安排在社区,只有小部分疑难重症才转诊到专科医院,而在我国,儿科医生绝大多数集中在少数大医院,基层社区的儿科资源少之又少。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改造在不断推进,城镇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区域内儿科医疗资源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完全不配套,如北京天通苑和回龙观两个镇相连后,居民人口数量近百万,如同一个小型城市,但却没有一家专业的儿科医疗机构,儿童就医必须到北京市区,这势必造成市区内儿童医疗资源的紧张。

要实现儿童就医的本地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区域内的儿科医疗——基层儿科。

建国以来,中国最基层的儿科配置在县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乡、村级基本没有儿科医疗资源的配置,随着大城镇的发展,基层儿科医疗资源缺乏越发显现。如果各地区的患儿都能在本地完成医疗诊治,大城市中还会存在就医难的问题吗?如果李桥儿童医院的发展模式能够复制到全国,这是否就是基层儿科发展的解决之道呢?

为此,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首儿药厂与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合作,提出了“寻找下一个李桥儿童医院”的构想。充分分析了李桥儿童医院发展的历史过程,以李桥儿童医院的发展模式,复制出中国基层儿科的建设模式,以求解决中国基层儿科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首都儿科研究所基地与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在改变基层儿科现状方面进行了近3年的努力和探索,2010年启动了“基层医师儿科诊疗规范培训公益项目”,截至2012年7月,共培训基层医师超过6000人次。

作为一项公益项目,首都儿科研究所基地北京首儿药厂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提供儿科专家资源,项目开展的儿科课程受到广泛基层医师的欢迎。调查显示,大多数基层医师认为有必要举办更多类似的培训活动,但项目总结时发现,单纯的培训并不能带来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儿科诊疗门诊量的提升,很多医疗机构仍然不能正常开展儿科工作。也就是说,基层儿科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单纯是缺乏专业人员的问题,还要有具体的帮扶措施做支撑。

寻找下—个李桥儿童医院

李桥儿童医院的发展与成长见证了乡镇儿科医疗发展的可行性,如果每三五个乡镇能寻找到一个“李桥儿童医院”,中国广大农村和新兴城镇儿童看病难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在基层儿科医师诊疗规范培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寻找下一个李桥儿童医院”的项目,目标是在每10万~15万人口的区域扶持一家医疗机构的儿科成长,以实现当地儿童常见疾病能在当地完成医疗就诊的目标。该项目可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认识到成长过程中需要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的理念,并可形成一整套基层医疗机构成长的解决方案,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单纯的儿科医学教育不足以让一个地方拥有儿科医疗机构的成立与发展,必须通过一整套的帮扶体系来辅助其开展儿科诊疗工作。“我们不仅要指导医生用临床规范来开展临床工作,帮助医生成长,还要留住有决心、有能力扎根基层的儿科医生。”李桥儿童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说,另一方面还要使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病人能安心在基层就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发展的瓶颈问题。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范文5

Abstract: It is the objective of new national medical reform to provide safe, effective, convenient and inexpensive health services. Therefore,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the reform to develop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with great efforts by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of primary hospital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large public hospitals and primary hospitals with SWO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rength, Weaknees, Oppotunity, and Threats. Then it elaborates on th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 of Wuxi No.2 People's Hospital.

关键词: 对接;SWOT;实施体会

Key words: cooperative connection;SWOT;practice and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71-02

0 引言

医改的目的,首要就是体现公益性,让更多的国民受益。要能达到医改的总体目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对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促进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巩固大医院与下级医院间的战略联盟关系。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居民真正享受到温馨、便捷、质优和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缓解三级医院医疗压力,从而达到患者、医院、社区三方面共赢的良好局面。

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单词首写字母的组合。SWOT分析法是在通过分析环境而发现机会和威胁的同时,分析组织资源,识别自身优势和劣势,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组织在即将变化的环境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占领战略制高点。[1]本文通过此方法分析“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现状,并结合自身工作阐述了实施体会。

1 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对接的SWOT分析

1.1 大型公立医院对接中的SWOT分析 优势:大医院是医疗市场的主导力量,拥有优秀的人才、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医疗设备、规范化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劣势:病人扎堆就医,较拥挤,病房“一床难求”,医疗成本相对较高,故收费较高。机会: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病源充足,市场需求量大,能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威胁:新医改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办医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势必造成医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1.2 基层医院对接中的SWOT分析 优势:能提供家门口便捷的医疗服务,医疗收费相对低廉。劣势:主要因为基层医疗机构设施相对落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导致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机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是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并相继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2]。同时随着老龄化时代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多,都需要依靠基层医院长期的防治。威胁:患者就医导向缺乏社区信任,患者已经形成对综合性大医院高等级诊疗技术水平的依赖。基层医院缺乏全科医生,人员不稳定以及超范围行医现象比较普遍。

1.3 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对接SWOT分析 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皆为医疗卫生市场的独立竞争主体,两者必须对结成“利益联合体”,才能共谋发展,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优势:对接有益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简言之就是“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和康复回社区”,分流病人分级看病,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接是利益共赢的最好方式。大医院将其部分资源沉到基层,既能惠民,又能拓展医疗市场份额,扩大学术研究的范围。而基层医院也能借助大医院的外力,获取优质的人力资源,在短时间内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劣势:对接过程中资源不均等(转上容易,转下难)。主要是患者已经形成对综合性大医院高等级诊疗技术水平的依赖,而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对接转诊标准模糊不清。缺乏统一的标准、制度和监督机制,导致出现不合理的转诊。机会: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对接将是今后医疗卫生发展的趋势,这种医疗体制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民生问题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有效作用,也是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都相继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威胁:医疗机构的不良竞争。我国卫生行业市场化之后,政府对医院的资金投入减少,医院和社区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扩大收治等途径获取收益,会出现争抢病源,导致对接不畅。

2 开展与基层医院对接工作的实施体会

2009年,无锡二院与崇安区卫生局及其下属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关系,着力抓好门诊及查房制度、双向转诊制度、业务培训制度、专家下社区会诊等制度的落实,通过“点对点”对口合作,使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医院业务范围也有了明显的拓宽。

2.1 因地适宜,抓特色建设 无锡二院为发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管理、医疗专长,因地制宜地帮助各社区卫生中心积极开展新技术、扶持特色专科建设、开展医院规范化建设。三年来重点扶持江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技术服务;崇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辖区慢性病发病情况,建立了糖友俱乐部、高血压病人俱乐部,为居民提供更规范的糖尿病、高血压健康干预和康复服务;上马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药特色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哮喘之家宣教中心”;广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二院签订了《肿瘤双向转诊意向书》,开展肿瘤康复特色服务。形成了一批有自己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因人而异,抓业务建设 要确保“双向转诊”通路畅通,无锡二院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系和合作,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①重点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置和急诊抢救能力的提高等,改善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及能力。②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科室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或长期培训,提高其卫技人员业务水平。③定期选派技术骨干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开展业务带教活动和短期培训,重点加强“三基”、中毒、急症抢救和常见病、多发病及国家配置基本设备操作应用的培训,提高社区服务中心业务人员整体水平。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可免费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学习(如早读、晚读、季读)、业务培训班。⑤定期安排相关科室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门诊和查房。⑥安排晋升职称前中青年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中心轮转。

2.3 制度保障,狠抓实效 医院特成立了“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建立“医院社区双向转诊管理制度”,每季度由各工作组秘书将本组支援情况和转诊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提交领导小组审核,就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解决,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将对在双向转诊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工作组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通过以上合作方式,仅2012年我院累计接诊患者8500余人次、上转7875个门急诊病人和506个住院病人、下转3863个门诊病人和54个住院病人、开展手术100余例、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150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6项、开设讲座65场次、业务培训950人次、教学查房70次、手术示教52次,免费接收40名业务骨干及管理干部来院进修,免费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参加医院的早晚读等业务学习582人次,使此项工作取得了实效。

参考文献:

[1]王青,尹文强,高文凤等.山东省婚前医学检查机构的SWOT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4):1889-1890.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范文6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我心中牵挂的民生大事。过去两年里,区委、区政府通过延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把城镇低收入居民和新温州人都纳入了合作医疗保障范围,初步建立了低收入群众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现在的重点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方便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这次按照省委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我确定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作为调研专题,并把洪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作为蹲点单位。

今天是蹲点调研的第一天,上午我们冒雨实地察看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情况,下午召开座谈会,邀请了区有关部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及社区居民代表,了解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困难,听取多方的意见和建议。一天下来,我的感受很深,且喜且忧。喜的是,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已成为共识,各街道和相关部门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忧的是,鹿城作为温州的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更具优势,可实际上由于过去多年来定位模糊,不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导致现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一方面是群众看病很难,由于基本医疗服务缺位,导致大小病不分,大医院严重超员,无法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如做个B超、CT,先要预约一个星期,天热的时候打吊针,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以致有人感叹“没病也会‘看’出病来”。另一方面,本该承担大量的基本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却是严重滞后,基础设施缺乏,医护人员缺少,难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产品。如我蹲点的洪殿街道卫生院,辖区人口48963人,卫生院只有九个职工,用房面积仅60多平方米,只能勉强承担防疫保健的任务,无法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而辖区的其它医疗机构都是私人经营,以营利为目的。有人形象地称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属于“三无”(无人,无钱,无房),不无道理。

通过这次实地调查与座谈,使我更直接更具体地了解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现状,也引发了我更多更深的思考。医疗卫生是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提供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政府的应尽职责。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过去,我们曾片面地认为,只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医疗卫生领域,让市场来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就能解决问题。但多年的实践表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医疗卫生的市场化非但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反而使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越来越严重。鹿城区域内虽集中了全市最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但由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缺乏,致使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既难又贵;而各类民营和个体医疗机构,是纯粹追求利润的,患者支付高额的医药费但不能保证医疗质量,而且各类医疗事故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证明医疗卫生完全市场化是行不通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必须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由政府来主导。就鹿城而言,社区卫生事业历史欠账太多,到目前为止全区12个街道有11家卫生院还没有自己的用房,卫生人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面临的用房、人员、设备等种种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为老百姓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是民生大事,作为基层的地方党委、政府,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我想,这项工作不管困难有多大,压力有多重,我们都要下定决心去做,一定要把这件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着力解决群众“病有所医”问题。